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一章 運動的描述 第二節時間 位移一、單選題1.關于時間間隔和時刻,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第3 s末和第4 s初的時間間隔是1 sB. 第3 s內和第4 s內經歷的時間間隔不相等C. 兩個時刻之間的間隔是一段時間間隔D. 時間間隔和時刻的區別在于長短不同,長的是時間間隔,短的是時刻2.關于時間和時刻,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 第2 s末就是第3 s初,指的是時間 B. 物體在10 s時指的是物體在10 s初時,指的是時刻C. 物體在10 s內指的是物體在9 s末到10 s初這1 s的時間 D. 物體在第12 s內指的是物體在11 s末到12 s末這1 s的時間3.關于位移與路程,以下說法中正確的是( )A. 位移是用來描述直線運動,路程是用來描述曲線運動B. 做直線運動的甲、乙兩物體的位移分別為x甲=3 m,x乙=-5 m,則甲的位移大于乙的位移C. 位移是矢量,它取決于物體的始末位置;路程是標量,它取決于物體實際通過的路線D. 位移的大小一般要比路程小,但在單向直線運動中,位移就是路程4.如圖,運動員在400 m標準田徑場的跑道上進行比賽,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400 m比賽,外跑道上的運動員的路程大B. 400 m比賽,不同跑道上的運動員的位移相同C. 200 m比賽,不同跑道上的運動員的位移相同D. 100 m比賽在直道上進行,運動員的位移大小與路程相等5.煤礦安檢員在一次巡檢中,乘坐礦井電梯從A井豎直向下運動了120 m到達井底,然后在井底又沿著水平隧道向東走了160 m到達B井,最后從B井乘坐電梯豎直向上返回地面。若A、B兩口井的井口恰在同一水平地面上,則此次巡檢中安檢員( )A. 發生的位移是200 m,方向向東;通過的路程是160 m B. 發生的位移是400 m,方向向東;通過的路程是160 mC. 發生的位移是160 m,方向向東;通過的路程是400 m D. 發生的位移是160 m,方向向東;通過的路程是240 m6.如圖所示,“天舟二號”貨運飛船與“天和號”空間站在交會對接之前,分別沿半徑為r、R的圓形軌道運動。某時刻“天舟二號”貨運飛船和“天和號”空間站分別從B、A點開始運動,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空間站運行一周的位移大小為2πR B. “天舟二號”運行周的路程為2rC. “天舟二號”運行周的位移大小為r D. 二者各自運行一周,其路程相等7.一個小球從5 m高處落下,被地面反彈后,在離地3 m的位置被接住,則小球在這一過程中( )A. 位移的大小是8 m B. 位移的大小是3 mC. 位移的大小是2 m D. 路程的大小是2 m8.某一運動質點沿一直線做往返運動,如圖所示,OA=AB=OC=CD=1 m,設O點為x軸坐標原點,且質點由A點出發向x軸的正方向運動至B點再返回沿x軸的負方向運動,則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A. 當質點運動到D點時,其位置可用D點的坐標-2 m表示 B. 當質點運動到D點時,相對于出發點A的位移為-3 mC. 質點在B→D時間內發生的位移為-4 m,路程為4 m D. 質點在A→B→C時間內發生的位移為2 m,路程為4 m9. 400 m短跑是一種常見的田徑短跑項目,通常它是短跑中距離最長的。在標準的室外跑道上,400 m正好是繞跑道內側一周的長度。運動員從錯列的起跑線出發,并在全程中分道賽跑。在學校召開的運動會中,小李同學和小張同學在標準的室外跑道上參加同一組400 m賽跑,則( )A. 小李同學和小張同學在比賽中的位移都是400 mB. 小李同學和小張同學在比賽中的位移都是零C. 小李同學和小張同學誰在外側跑道誰的路程大D. 小李同學和小張同學不管誰在外側跑道,比賽中所需跑過的路程都是相同的10.如圖所示為甲、乙兩物體運動的位移—時間圖像。在0~30 s內( )A. 甲做曲線運動,乙做直線運動 B. 兩物體運動路程均為20 mC. 乙物體運動位移大小為30 m D. 甲、乙兩物體的位移相同,30 s末甲、乙相遇11.一物體做直線運動,其位移—時間圖像如圖所示,設向右為正方向,則在前6 s內 ( )A. 物體先向左運動,2 s后開始向右運動B. 在t=2 s時物體距出發點最遠C. 前2 s內物體位于出發點的左方,后4 s內位于出發點的右方D. 在t=4 s時物體距出發點最遠12.沿同一直線運動的A、B兩物體,相對同一參考系的x-t圖像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前5 s內,A、B的位移均為10 mB. 兩物體由同一位置開始運動,物體A比B遲3 s才開始運動C. 在前5 s內兩物體的位移相同,5 s末A、B相遇D. 從第3 s末開始,兩物體的運動方向相同二、多選題13.下列關于位移和路程的說法正確的是( )A. 物體沿直線向某一方向運動,通過的路程就是位移 B. 物體沿直線運動,通過的路程等于位移的大小C. 物體通過的路程不相等,位移可能相同 D. 物體通過一段路程,位移可能為零14.物體做直線運動時可以用一維坐標系來描述物體的運動情況,坐標軸上的坐標表示物體的位置。物體在時刻t1處于位置x1,在時刻t2運動到位置x2,那么用坐標的變化量Δx=x2-x1表示物體的位移。如圖所示,一個物體從B運動到C,它的位移Δx1=-4 m-5 m=-9 m;從C運動到A,它的位移為Δx2=2 m-(-4 m)=6 m。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 C到A的位移Δx2大于B到C的位移,因為正數大于負數B. B到C的位移大于C到A的位移,因為正、負號只表示位移的方向,不表示大小C. 因為位移是矢量,所以這兩個矢量的大小無法比較D. 物體由B到A的位移Δx=Δx1+Δx215.關于矢量和標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甲、乙兩運動物體的位移大小均為50 m,這兩個物體的位移必定相同B. 描述矢量既要說明大小,又要指明方向C. 做直線運動的甲、乙兩物體位移分別為x甲=3 m,x乙=-5 m,則甲的位移大于乙的位移D. 溫度計讀數的正、負號表示溫度高低,不表示方向,溫度是標量16.某物體的x-t圖像如圖所示,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A. 物體在一條直線上做往返運動B. 物體運動軌跡與圖中折線相同C. 物體在第1 s末、第3 s末、第5 s末、第7 s末的位置距離出發點一樣遠D. 物體在第1 s末、第3 s末、第5 s末、第7 s末又回到出發點17.甲、乙兩物體在同一直線上運動的x-t圖像如圖所示,以甲的出發點為原點,出發時刻為計時起點,則從圖像中可以看出( )A. 甲、乙同時出發 B. 乙比甲先出發C. 甲開始運動時,乙在甲前面x0處 D. 甲在中途停了一會兒,但最后還是追上了乙18.如圖為根據龜兔賽跑故事畫出的位移—時間圖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烏龜和兔子賽跑不是從同一地點出發的B. 烏龜和兔子賽跑不是同時出發的C. 烏龜中途落后,但最終比兔子先到達終點D. 在0~t1時間內,烏龜和兔子的位移不同,但該時間內相遇過一次19.某物體的位移—時間圖像如圖所示,物體從t=0時刻開始運動;x-t圖像是拋物線,則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 物體運動的軌跡是曲線 B. 物體經8 s回到初始位置C. 物體運動的最大位移為80 m D. 在0~8 s內物體做往返運動20.如圖所示為甲、乙在同一直線上運動時的x-t圖像,以甲的出發點為原點,出發時間為計時的起點,則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 甲、乙同時出發 B. 0~t3這段時間內,甲、乙位移相同C. 甲開始運動時,乙在甲的前面x0處 D. 甲在途中停止運動了一段時間,而乙沒有停止三、填空題21. 一個質點在軸上運動,其位置坐標如下表:請建立坐標軸,并在軸上畫出各時刻物體的位置 。該質點在內的位移大小是 ,方向是 。該質點在開始運動后 內位移數值最大。該質點在第 內位移數值最大,大小是 ,方向是 。 22.用打點計時器可測紙帶運動的時間和位移。下面是沒有按操作順序寫的不完整的實驗步驟,按照你對實驗的理解,在各步驟空白處填上適當的內容,然后按實際操作的合理順序,將各步驟的字母代號按順序寫在空白處。A.在電磁打點計時器的兩接線柱上分別接上導線,導線的另一端分別接在低壓 (選填“交流”或“直流”)電源的兩個接線柱上。 B.把電磁打點計時器固定在桌子上,讓紙帶穿過 ,并壓在 下面。 C.用刻度尺測量從計時開始點到最后一個點間的距離x。D.切斷電源,取下紙帶,如果共有n個清晰的點,電源頻率是50 Hz,則這段紙帶記錄的時間t= 。 E.打開電源開關,再用手水平地拉動紙帶,紙帶上打下一系列小點。實驗步驟的合理順序是 。 23.如圖是一條打上點的紙帶,則O點到E點之間的距離= cm,tOE= s;E點到G點之間的距離= cm,tEG= s。(電源頻率為50 Hz) 四、計算題24.一位電腦動畫愛好者設計了一個“貓捉老鼠”的動畫,如圖所示,在一個棱長為a的大正方體木箱的一個頂點G上,老鼠從貓的爪間逃出,沿著木箱的棱邊奔向洞口,洞口在木箱的另一頂點A處。若老鼠僅沿著棱邊奔跑,聰明的貓選擇了一條最短的路線奔向洞口,結果貓在洞口A再次捉到了老鼠,從老鼠逃出到再次被捉,問:(1)老鼠的位移大小及最短路程是多少 (2)貓的位移大小和路程是多少 25.溜冰者在冰面上滑行的路程由兩個半圓組成,如圖所示。(1)求整個過程中溜冰者的滑行路程;(2)求整個過程中溜冰者的位移。26.一質點做直線運動的位移—時間圖像如圖所示,試回答以下問題。(1)0~2 s和2~4 s內質點做什么運動 (2)在0~2 s內、0~4 s內和2~4 s內質點的位移分別為多少 1.【答案】C【解析】第3 s末和第4 s初指的是同一時刻,A錯誤;第3 s內是指第3 s初到第3 s末之間的1 s的時間間隔,第4 s內是指第4 s初到第4 s末之間的1 s的時間間隔,兩者所指時間間隔相等,B錯誤;兩個時刻(即時間點)之間的間隔是一段時間間隔,C正確;時間間隔是指一段時間,時刻是指時間點,即時間間隔是有長短的,時刻是沒有長短的,D錯誤。2.【答案】D【解析】前一秒末和后一秒初是同一時刻,即第2 s末就是第3 s初,指的是時刻,故A錯誤;10 s時指的是10 s末或11 s初這一時刻,故B錯誤;10 s內指的是前10 s這一段時間,故C錯誤;物體在第12 s內指的是物體在11 s末到12 s末這1 s的時間,故D正確。3.【答案】C【解析】位移和路程都可以用來描述直線運動,也都可以用來描述曲線運動,故A錯誤;位移的正負只代表方向,不代表大小,做直線運動的甲、乙兩物體的位移分別為x甲=3 m,x乙=-5 m,則甲的位移小于乙的位移,故B錯誤;位移是矢量,它取決于物體的始末位置;路程是標量,它取決于物體實際通過的路線,故C正確;位移的大小一般要比路程小,在單向直線運動中,只能說位移大小等于路程,不能說位移就是路程,故D錯誤。4.【答案】D【解析】400 m比賽,外跑道上的運動員的路程和內跑道的路程相等,故A錯誤;200 m和400 m比賽,不同跑道上的運動員的起點不同,終點相同,位移不相同,故B、C錯誤;100 m比賽在直道上進行,運動員的位移大小與路程相等,故D正確。5.【答案】C【解析】位移是從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線段,安檢員的位移是從A井井口指向B井井口的有向線段,即x=160 m,方向向東;通過的路程是實際路徑的長度,即s=120 m+160 m+120 m=400 m,故C正確。6.【答案】C【解析】空間站運行一周的位移為0,選項A錯誤;“天舟二號”運行周的路程為πr,選項B錯誤;“天舟二號”運行周的位移大小為r,選項C正確;“天舟二號”和空間站各自運行一周,其路程分別為2πr和2πR,路程不相等,選項D錯誤。7.【答案】C【解析】位移是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線段,小球在這一過程中位移的大小是2 m;路程是運動軌跡長度,小球在這一過程中的總路程是8 m,C正確,A、B、D錯誤。8.【答案】D【解析】O點為x軸坐標原點,當質點運動到D點時,其位置可用D點的坐標-2 m表示,故A正確;當質點運動到D點時,相對于出發點A的位移為-3 m,故B正確;質點在B→D時間內發生的位移為-4 m,路程為4 m,故C正確;質點在A→B→C時間內發生的位移為-2 m,路程為4 m,故D錯誤。9.【答案】D【解析】400 m賽跑路程都是400 m,位移各不相同,選項A錯誤;在比賽中在最內側跑道的位移才是零,選項B錯誤;無論在哪個跑道上,小李同學和小張同學的路程都是400 m,選項C錯誤,D正確。10.【答案】D【解析】x-t圖像只能描述直線運動,所以甲、乙均做直線運動,故A錯誤;乙做單向直線運動,在0~30 s內的運動路程為20 m,位移大小為20 m;甲先沿正方向運動再反向運動,在0~30 s內的運動路程大于20 m,故B、C錯誤;甲、乙兩物體出發點相同,在30 s末,甲、乙兩物體均位于x=20 m處,即該時刻甲、乙相遇,位移相同,故D正確。11.【答案】D【解析】由題意知向右為正方向。由題圖可知,物體從-5 m處向右運動至5 m處,然后返回至4 m處,始終位于出發點右方,物體在前4 s內一直向右運動,后2 s內向左運動,故A、C錯誤;在t=4 s時物體距出發點最遠,B錯誤,D正確。12.【答案】D【解析】5 s末A、B到達同一位置,兩者相遇,在前5 s內,A通過的位移為10 m,B通過的位移為5 m,A、C錯誤;A從原點出發,而B從正方向上距原點5 m處出發,A在B運動3 s后開始運動,B錯誤;由題圖可知,前3 s內A靜止,從第3 s末開始,兩物體的位移越來越大,且均為正值,故兩物體均沿正方向運動,運動方向相同,D正確。二、多選題13.【答案】CD【解析】路程是運動軌跡的長度,位移是物體初、末位置間的有向線段,物體沿直線向某一方向運動,通過的路程等于位移的大小,但不能說通過的路程就是位移,故A錯誤;物體只有做單向直線運動時,位移的大小才等于路程,故B錯誤;物體通過的路程不相等,但只要初、末位置相同,則物體的位移就相同,故C正確;物體通過一段路程,若回到出發點,則位移為零,故D正確。14.【答案】BD【解析】位移是矢量,“+”“-”表示位移的方向,而不表示位移的大小,則B到C的位移大于C到A的位移,故選項A錯誤,B正確;位移可以比較大小,比較大小時不考慮正負號,只比較絕對值,故選項C錯誤;從B到A的位移Δx=2 m-5 m=-3 m即Δx=Δx1+Δx2,故選項D正確。15.【答案】BD【解析】因為位移是矢量,所以甲、乙兩運動物體的位移大小均為50 m,但方向未知,則這兩個物體的位移不一定相同,故A錯誤;描述矢量既要說明大小,又要指明方向,故B正確;位移是矢量,正、負號代表方向,所以-5 m比3 m的位移大,故C錯誤;溫度計讀數的正、負號表示溫度高低,不表示方向,溫度是標量,故D正確。16.【答案】AC【解析】由題圖可知,物體在一條直線上做往返運動,物體在第1 s末、第3 s末、第5 s末、第7 s末的位置距離出發點一樣遠,均為x0,故A、C正確。17.【答案】ACD【解析】在題圖所示的x-t圖像中,圖線與縱軸的交點表示物體出發時離原點的位移。當直線與t軸平行時,物體位置沒有變化,故處于靜止狀態,兩直線的交點表示兩物體處在同一位置,即在這一時刻兩物體相遇,故A、C、D正確。18.【答案】BCD【解析】由題圖可知,烏龜和兔子是從同一地點出發的,但不是同時出發,兔子比烏龜出發的晚,A錯誤,B正確;由題圖可知,在t1時刻兔子的位移大于烏龜的位移,但是最后烏龜到達終點時,兔子還沒有到達,C正確;x-t圖像的交點表示相遇,由題圖可知,0~t1時間內,兔子的位移比烏龜的位移大,兔子和烏龜相遇過一次,D正確。19.【答案】BCD【解析】x-t圖像描述的是做直線運動物體的位移隨時間的變化關系,雖然圖像是拋物線,但運動軌跡是直線,A錯誤;從x-t圖像可以看出,物體在0~8 s內的最大位移為80 m,8 s時回到初始位置,B、C正確;物體先遠離出發點,后回到出發點,故物體做往返運動,D正確。20.【答案】ACD【解析】由圖像知,甲、乙計時起點都是零時刻,同時出發,故A正確;0~t3這段時間內,甲、乙位移不相同,因為它們的初始位置不同,而末位置相同,故B錯誤;由初始位置坐標可知x甲=0,x乙=x0,故C正確;在t1~t2時間內甲位置坐標沒發生變化,即此段時間甲停止運動,乙沒有停止,故D正確。三、填空題21.【答案】軸負方向 軸正方向【解析】如圖:該質點內,,負號表示方向,所以內的位移大小是,方向是軸負方向。該質點在開始運動后內位移數值最大,,負號表示方向。該質點在第內位移數值最大,,大小是,方向是軸正方向。22.【答案】A.交流 B.限位孔 復寫紙 D.0.02(n-1) s BAEDC【解析】(1)根據電磁打點計時器的構造和具體使用我們知道,電磁打點計時器是一種記錄物體運動位移和時間的儀器,它使用的電源為8V的低壓交流電源,打點周期為0.02s;(2)實驗步驟要遵循先安裝器材后進行實驗的原則進行。23.【答案】4.82 0.10 4.58 0.04【解析】本題考查了打點計時器中對紙帶的處理,知道如何用刻度尺測量長度以及讀數的方法,會利用紙帶計算兩點間的時間間隔,屬于基礎題。毫米刻度尺讀數時要估讀一位;電源頻率為50Hz,每打兩點的時間間隔為0.02s,看要求的兩個點之間有幾個間隔,即可知道時間。O到E點之間的距離OE為4.80cm;tOE=0.02×5s=0.1s;E點到G點之間的距離:EG=OG OE=9.38cm 4.80cm=4.58cm;tEG=0.02×2s=0.04s。四、計算題24.【答案】(1)a 3a (2)a a【解析】(1)由幾何關系可知,老鼠從頂點G出發,走過的最短路程為3a(三條棱),位移大小為a。(2)將立體圖形展開,如圖所示,當貓按照GA線走時,路程最短,則最短路程為=a,貓的位移大小也是a。25.【答案】(1)16π m (2)32 m,水平向右【解析】(1)路程為s=(2π×4 m+2π×12 m)×=16π m。(2)位移為x=(2×4+2×12) m=32 m,方向由起點指向終點,水平向右。26.【答案】(1)勻速直線運動 靜止(2)10m 10m 0【解析】(1)0~2 s內,x-t圖像為傾斜直線,表示質點做勻速直線運動;2~4 s內質點始終處于x=10 m處,質點靜止。(2)由題圖知,在0~2 s內位移為Δx1=10 m在0~4 s內位移為Δx2=10 m在2~4 s內位移為Δx3=0。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