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1.1 聲音是什么(重難點練習)一.聲源的判斷(共8小題)二.聲音的產(chǎn)生(共5小題)三.聲音傳播的條件(共7小題)四.聲速的影響因素(共4小題)五.聲速的計算(共6小題)六.回聲的計算(共8小題)一.聲源的判斷(共8小題)1.明代《詢芻錄》中記載“于鳶首以竹為笛,使風入竹,聲如箏鳴,故名風箏”。“聲如箏鳴”的發(fā)聲體主要是( )A.鳶 B.竹 C.風 D.箏2.下列樂器中,主要通過空氣柱振動發(fā)聲的是( )A.編鐘 B.琵琶 C.鋼琴 D.長笛3.下列事物中不屬于聲源的是( ?。?br/>A.演奏中的樂隊 B.飛行中的戰(zhàn)斗機C.高舉著的指路牌 D.震動著的手機4.下列物體不是聲源的是( )A.放在桌上的鼓 B.飛行的蜜蜂C.呱呱叫的青蛙 D.花叢中扇動翅膀飛舞的蝴蝶5.下列各物體中,不是聲源的是( )A.呼嘯的寒風 B.掛在胸前的哨子 C.空中飛行的蜜蜂 D.震動的手機6.如圖所示是我國發(fā)現(xiàn)了公元前6000年前的一支完整骨笛——賈湖骨笛,它是由丹頂鶴尺骨制成的,上有七個音孔。笛聲是靠 振動產(chǎn)生的。7.抗日戰(zhàn)爭時期,歌曲《黃河大合唱》為抗戰(zhàn)發(fā)出怒吼,為大眾譜出呼聲!歌中唱到:“風在吼,黃河在咆哮”,這里面涉及到的聲源分別是 、 。8.我們看電視時聽到的演員聲音,其聲源是 (選填“演員的聲帶”或“電視機揚聲器紙盆”);聲音在空氣中以 的形式傳入我們耳朵時,會引起鼓膜 ,于是我們就聽到了演員的聲音。二.聲音的產(chǎn)生(共5小題)9.千古傳誦的名句“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中,關(guān)于“蟬叫聲”和“鳥鳴聲”的說法正確的是( )A.蟬叫聲和鳥鳴聲是人耳鼓膜振動產(chǎn)生的 B.鳥鳴聲是鳥肺內(nèi)呼出的氣流引起鳴膜等結(jié)構(gòu)振動產(chǎn)生C.鳥鳴聲響度大,所以鳥鳴聲傳播得更快 D.蟬因為沒有聲帶,故蟬叫聲不是物體振動產(chǎn)生10.如圖所示,將正在發(fā)出聲音的音叉放入水中,能觀察到音叉周圍濺起許多水花,通過實驗現(xiàn)象得出的結(jié)論是 。濺起的水花在實驗中起到的作用是 ,涉及的物理方法叫做 。11.小敏用小槌敲擊音叉后,將音叉插入水中,便看見水面濺出許多水花(如圖)。若將未經(jīng)敲擊的音叉插入水中,則沒有水花出現(xiàn),此現(xiàn)象說明( ?。?br/>A.音叉發(fā)聲是由于水花振動 B.聲音可以從空氣傳到水中C.聲音需要介質(zhì)才能傳播 D.發(fā)聲的音叉在振動12.如圖所示,在探究“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chǎn)生的”實驗中,將正在發(fā)聲的音叉緊靠懸線下的輕質(zhì)小球,發(fā)現(xiàn)小球被多次彈開。這樣做是為了( )A.使音叉的振動盡快停下來 B.把聲音的振動時間延遲C.把音叉的微小振動放大,便于觀察 D.使聲波被多次反射形成回聲13.用手按住敲響的鼓面,鼓面會停止發(fā)聲,這是因為( )A.聲音傳播的速度變小了 B.聲音傳到人體中去了C.聲音傳播的速度變大了 D.鼓面停止了振動三.聲音傳播的條件(共7小題)14.關(guān)于聲音的發(fā)生和傳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r/>A.一切正在發(fā)聲的物體都在振動 B.不振動的物體也能發(fā)聲C.聲音可以在真空中傳播 D.在空氣中,聲音的傳播速度是不變的15.在2024年的春晚上,歌曲《上春山》憑借其輕快的旋律和詩意的意境廣受大家喜愛。優(yōu)美的歌聲是由演唱者的聲帶 產(chǎn)生的,觀眾聽到的歌聲是通過 傳入人耳的。16.如圖所示,把你的耳朵貼在桌面上,請一位同學用手指甲輕刮桌子(不要讓附近的同學聽到聲音)。此時,你卻可以通過桌面聽到指甲輕刮桌子的聲音。從這個實驗可以發(fā)現(xiàn)( )A.聲音由物體的振動產(chǎn)生 B.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zhì)C.桌子可以傳播聲音 D.空氣不能傳播聲音17.如圖所示,把一部手機放入抽氣盤上的玻璃鐘罩內(nèi),用另一部手機一直對它呼叫,我們可以聽到鐘罩內(nèi)手機發(fā)出的鈴聲。然后用抽氣機從鐘罩內(nèi)往外抽氣,這時聽到鈴聲逐漸變小。關(guān)于上述實驗,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由實驗可推理出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zhì)B.聽到鈴聲逐漸變小說明振動變輕微了C.抽氣過程中鈴聲傳播速度逐漸變小了D.該實驗可直接得出真空不能傳播聲音18.在探究聲音的產(chǎn)生與傳播時,小明和小華一起做了下面的實驗:(1)如圖甲所示,用懸掛著的乒乓球接觸正在發(fā)聲的音叉,可觀察到乒乓球在 ,它說明了聲音是由物體 產(chǎn)生的。此探究中懸掛著的乒乓球的作用是 ;(2)如圖乙所示,為了驗證圖甲中的探究結(jié)論,小華同學用手使勁敲桌子,桌子發(fā)出了很大的聲響,但他幾乎沒有看到桌子的振動,為了明顯地看到實驗現(xiàn)象,你的改進方法是: ;(3)如圖丙所示,敲響右邊的音叉,左邊完全相同的音叉也會發(fā)聲,并且把乒乓球彈起。若在月球上實驗 (選填“能”或“不能”)看到乒乓球彈起;19.小剛同學用如圖所示裝置探究“聲音的產(chǎn)生與傳播”的相關(guān)實驗。(1)藍牙音響懸浮于磁懸浮裝置上方,隨后用手機接通藍牙音響,當音響發(fā)聲時,觀察到泡沫小球不停地跳動;當音響停止發(fā)聲時,小球隨之停止跳動,這一現(xiàn)象說明:發(fā)聲的物體都在 。音響發(fā)出的聲音是通過 傳入小剛耳朵的。(2)接著用抽氣機不斷向外抽氣,玻璃罩內(nèi)的空氣含量將 (選填“增大”、“不變”或“減小”),此過程中聽見聲音大小也逐漸減弱。進一步推理可得:如果玻璃罩內(nèi)處于真空狀態(tài),將 。(3)本實驗巧妙之處是利用磁懸浮裝置將發(fā)聲體——藍牙音響懸浮起來,對于這一設(shè)計談談你的看法: 。20.如圖所示,小明和小剛用細棉線連接了兩個紙杯制成了一個“土電話”(1)他們用“土電話”能實現(xiàn)10m間的通話,這表明 ;(2)相距同樣遠,講話者以相同的響度講話,如果改用金屬絲連接“土電話”,則聽到的聲音就快些。這一實驗表明:聲音在金屬中的傳播速度要比在細棉線中的傳播速度 ;(選填“快”或“慢”)(3)如果用“土電話”時,另一個同學捏住棉線中間的某一部分,則聽的一方就 (選填“能”或“不能”)聽到聲音;(4)松松的棉線會抑制、減弱并最終吸收振動,如果用“土電話”時,線沒有拉直而處于松弛狀態(tài),則聽的一方 (選填“能”或“不能”)聽到對方的聲音。四.聲速的影響因素(共4小題)21.聲音傳播的快慢用聲速描述,閱讀和分析下表中的聲速,從中獲得關(guān)于聲速的錯誤信息是( ?。?br/>一些介質(zhì)中的聲速介質(zhì) 聲速/() 介質(zhì) 聲速/()空氣(0℃) 331 海水(25℃) 1531空氣(15℃) 340 冰 3230空氣(25℃) 346 銅(棒) 3750軟木 500 大理石 3810煤油(25℃) 1324 鋁(棒) 5000水(常溫) 1500 鐵(棒) 5200A.聲速的大小跟介質(zhì)的種類有關(guān)B.聲速的大小跟介質(zhì)的溫度有關(guān)C.聲速的大小跟介質(zhì)的狀態(tài)有關(guān)D.固體中的聲速一定大于液體中的聲速22.如表是一些介質(zhì)中的聲速,根據(jù)數(shù)據(jù)可以知道聲速的大小不僅與介質(zhì)的種類有關(guān),還與 有關(guān)。我國古書《夢溪筆談》中記載了行軍宿營,士兵枕著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較早地聽到夜襲的敵人的馬蹄聲,其原因是 (選填“固體”“液體”或“氣體”)能夠傳聲,且比在空氣中傳播速度更 (選填“快”或“慢”)。介質(zhì) 聲速 介質(zhì) 聲速空氣(0℃) 331 冰 3230空氣(15℃) 340 銅(棒) 3750煤油(25℃) 1324 鋁(棒) 5000水(常溫) 1500 鐵(棒) 520023.下表記錄了聲音在不同溫度、不同種類的氣體中的傳播速度,請根據(jù)表中的相關(guān)數(shù)據(jù)回答下列問題:氣體種類聲速(m/s)溫度(℃) 空氣 氫氣 氦氣 氮氣 二氧化碳0 331 1261 891 337 26910 337 1284 908 343 27320 343 1306 924 349 27930 349 1328 939 355 283(1)由各行中的數(shù)據(jù)可以得出,聲音的傳播速度與 有關(guān)。(2)根據(jù)表格中的數(shù)據(jù),在空氣溫度較 (選填“高”或“低”)的條件下,最大飛行速度一定的飛機在空氣中會更容易實現(xiàn)超音速飛行。24.小聰與小明用細棉線連接了兩個紙杯,制成了一個“土電話”。他們用“土電話”實現(xiàn)了較長距離通話,這表明聲音可以在 (選填“固體”“液體”或“氣體”)中傳播,聲音在棉線中的傳播速度要 (選填“小于”“大于”或“等于”)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通常情況下聲音在空氣中傳播的速度約為 。五.聲速的計算(共6小題)25.甲、乙兩人站在一堵光滑的墻壁前,兩人之間相距102m,且距離墻壁均為68m。如圖所示。甲開了一槍后,乙先后聽到兩聲槍響之間的時間間隔為(已知空氣中聲音的傳播速度為340m/s)( )A.0.1s B.0.2s C.0.3s D.0.4s26.站在百米賽跑終點的計時員,聽到起跑的槍聲后立即開始計時,測得小鄭同學百米賽跑的時間是13.00s,則小鄭同學跑百米的真實時間是(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為340m/s)( ?。?br/>A.13.29s B.13.00s C.12.71s D.無法確定27.若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為,在鋼軌中的傳播速度為,有人用錘子敲了一下鋼軌的一端,另一人在另一端聽到兩次聲音的時間間隔為t,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br/>A.聲音沿鋼軌傳播的時間為t B.鋼軌的長度為C.聲音沿鋼軌傳播的時間為 D.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時間28.某課外活動小組的同學為了體驗聲音在不同介質(zhì)是傳播速度不同的物理現(xiàn)象,小紅在輸送水的直鐵管道(充滿水)上敲擊一下,使鐵管發(fā)出清脆的聲音:小明沿鐵管在水管的某一一位置耳朵貼近鐵管聽聲,(已知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是,在水中的傳播速度是,在鋼鐵中的傳播速度是),若實驗中小明能聽到三次響聲,則小明的位置到敲擊點的距離范圍是( )A. B.C. D.29.甲同學在一根85米的裝滿水的鐵管的一端敲一下鐵管,乙同學在鐵管的另一端貼近管壁,可聽到( ?。ㄒ阎曇粼阼F、水和空氣中的傳播速度依次為5200m/s,1500m/s,和340m/s,人耳能分清前后兩次聲音的時間間隔要大于0.1s)A.一次敲擊聲 B.兩次敲擊聲 C.三次敲擊聲 D.無法確定30.某課外小組的同學為了體驗聲音在不同介質(zhì)中傳播速度不同的物理現(xiàn)象進行下列研究,(已知人耳能區(qū)分兩次聲音的最小時間間隔為0.1s,在當前環(huán)境下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在軟木中的傳播速度,在水中的傳播速度,在鋼鐵中的傳播速度v鐵=5200m/s。)?,F(xiàn)有一段長為51m的長直軟木,當小明在一端用力敲擊一下長直軟木時,將耳朵貼在軟木另一端傾聽的小華經(jīng) s聽到響聲,小華能聽到 次響聲;而小紅同學在輸送水的長直鐵管道(充滿水)上敲擊一下,使鐵管發(fā)出清脆的聲音,小亮沿長直鐵管某一位置耳朵貼近鐵管聽聲。若實驗中小亮只聽到一次響聲,則小亮的位置距離敲擊點的距離范圍是 m。(選填“s<44m”、“44~211m”或“s>211m”)六.回聲的計算(共8小題)31.如圖所示為北京天壇公園里堪稱聲學建筑奇觀之一的圜丘。當游客站在圜丘頂層的天心石上說話時,會感到聲音特別洪亮,這是由于反射的 與原聲混在一起,聲音得到了加強;一個同學向著遠處的高樓大喊一聲,約后聽到回聲,則該同學距高樓大約 m(聲音在空氣中傳播的速度為),人們不能用超聲波來測量地月間的距離,是因為 。32.一艘科考船利用聲吶系統(tǒng)對某海域的海底形狀進行測繪。在經(jīng)過該海域水平面等間距的L、M、N、O、P五個位置時,向正下方海底定向發(fā)射超聲波,測得回收信號的時間分別為0.16s、0.30s、0.14s、0.24s、0.12s。由此推斷,該海域海底的大致形狀可能為圖中的( )A. B.C. D.33.如圖所示為北京天壇公園里堪稱聲學建筑奇觀之一的圜丘。當游客站在圜丘頂層的天心石上說話時,會感到聲音特別洪亮,這是由于反射的 與原聲混在一起,聲音得到了加強;一個同學向著遠處的高樓大喊一聲,約0.4s后聽到回聲,則該同學距高樓大約 m(聲音在空氣中傳播的速度為340m/s),人們不能用超聲波來測量地月間的距離,是因為 。34.如圖,小孟駕駛汽車在兩壁平行的山崖中,距離山崖A較近,若聲音的速度為340m/s,求:(1)若汽車靜止,鳴笛后4s聽見第一次回聲,則汽車離較近的山崖A的距離是多少?(2)若汽車以20m/s的速度面向較近的山崖A行駛,當他按了一次喇叭后,經(jīng)過3s后聽到一次回聲,再經(jīng)過4s聽見第二次回聲,若汽車看成勻速直線運動,則山崖A和山崖B的距離是多少?35.道縣正在創(chuàng)建文明城市,嚴查違法行為,為了監(jiān)督司機遵守限速規(guī)定,交管部門在公路上設(shè)置了固定測速儀。如圖,靜止的巡邏車上測速儀發(fā)出并接收超聲波脈沖信號。第一次測速儀發(fā)出信號到接收經(jīng)汽車反射回的信號用時0.8s,第二次測速儀發(fā)出信號到接收經(jīng)汽車反射回來的信號用時0.6s。若發(fā)出兩信號的時間間隔為1.1s,超聲波在空氣中傳播的速度為340m/s,汽車第一次收到信號時,距離測速儀 m,被測車的車速 m/s。36.一輛汽車在勻速行駛,道路前方有一座高山,司機鳴笛并在6s后聽到回聲,若汽車行駛速度為20m/s,司機從鳴笛到聽到回聲,汽車行駛了 m,司機聽到回聲時距離高山 m。與此同時,復興號列車車身長428m,正以68m/s的速度駛?cè)腴L1000m的平直隧道,復興號在進入隧道時鳴笛9.4s,在隧道另一端口的護路工人聽到鳴笛的時間為 s。(空氣中聲速340m/s)37.交通部門常用測速儀來檢測車速。測速原理是測速儀前后兩次發(fā)出并接收到被測車反射回的超聲波信號,再根據(jù)兩次信號的時間差,測出車速,如圖甲所示。某次測速中,測速儀發(fā)出與接收超聲波的情況如圖乙所示,x表示超聲波與測速儀之間的距離。則該被測汽車速度約為(假設(shè)超聲波的速度為340 m/s,且保持不變)( ?。?br/>A.28.33m/s B.13.60m/s C.14.78m/s D.14.17m/s38.一艘裝有聲吶裝置的軍艦在海面上保持靜止。如圖所示是聲吶的示波器顯示的聲波信號發(fā)出與接收的情況。圖中P1、P2是聲吶發(fā)出的信號,n1、n2分別是P1、P2被不明物體反射回來的信號。若P1、P2之間的時間間隔Δt=1.0s,聲波在海水中的傳播速度v=1500m/s,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r/>A.不明物體朝著遠離軍艦的方向行駛B.聲吶第一次發(fā)出信號到接收信號所用的時間為24.5sC.不明物體兩次碰到信號的時間間隔為0.2sD.不明物體的平均速度為375m/s答案與解析一.聲源的判斷(共8小題)1.明代《詢芻錄》中記載“于鳶首以竹為笛,使風入竹,聲如箏鳴,故名風箏”。“聲如箏鳴”的發(fā)聲體主要是( ?。?br/>A.鳶 B.竹 C.風 D.箏【答案】C【難度】0.65【知識點】觀察聲源的振動【詳解】一切發(fā)聲的物體都在振動,文中以竹為笛,使風入竹,聲如箏鳴,是通過風振動發(fā)出的聲音,故C符合題意,ABD不符合題意。故選C。2.下列樂器中,主要通過空氣柱振動發(fā)聲的是( )A.編鐘 B.琵琶 C.鋼琴 D.長笛【答案】D【難度】0.65【知識點】聲源和介質(zhì)【詳解】A.編鐘主要是靠鐘面的振動發(fā)聲的,故A不符合題意;B.琵琶主要是靠琴弦振動發(fā)聲的,故B不符合題意;C.鋼琴主要是靠琴弦振動發(fā)聲的,故C不符合題意;D.長笛主要是靠笛管內(nèi)的空氣柱振動發(fā)聲的,按柱不同的孔可改變空氣柱的長度發(fā)出不同的音調(diào),故D符合題意。故選D。3.下列事物中不屬于聲源的是( ?。?br/>A.演奏中的樂隊 B.飛行中的戰(zhàn)斗機C.高舉著的指路牌 D.震動著的手機【答案】C【難度】0.65【知識點】聲源和介質(zhì)【詳解】正在發(fā)聲的物體是聲源。ABD.演奏中的樂隊、飛行中的戰(zhàn)斗機、震動著的手機都是正在發(fā)聲的物體,屬于聲源,故ABD不符合題意;C.高舉著的指路牌沒有發(fā)聲,不是聲源,故C符合題意。故選C。4.下列物體不是聲源的是( ?。?br/>A.放在桌上的鼓 B.飛行的蜜蜂C.呱呱叫的青蛙 D.花叢中扇動翅膀飛舞的蝴蝶【答案】A【難度】0.65【知識點】聲源和介質(zhì)【詳解】A.放在桌面的鼓沒有發(fā)生振動,不會發(fā)出聲音,不是聲源,故A符合題意;B.飛行的蜜蜂,其翅膀在振動,能發(fā)出聲音,是聲源,故B不符合題意;C.呱呱叫的青蛙,正在發(fā)聲,是聲源,故C不符合題意;D.蝴蝶扇動的翅膀在振動,能發(fā)出聲音,是聲源,故D不符合題意。故選A。5.下列各物體中,不是聲源的是( )A.呼嘯的寒風 B.掛在胸前的哨子 C.空中飛行的蜜蜂 D.震動的手機【答案】B【難度】0.65【知識點】聲源和介質(zhì)【詳解】A.空氣振動發(fā)聲,形成了呼嘯的寒風,是聲源,故A不符合題意;B.掛在胸前的哨子,沒有發(fā)出哨聲,不是聲源,故B符合題意;C.飛行中的蜜蜂,翅膀振動,產(chǎn)生的了聲音,是聲源,故C不符合題意;D.手機振動發(fā)聲,是聲源,故D不符合題意。故選B。6.如圖所示是我國發(fā)現(xiàn)了公元前6000年前的一支完整骨笛——賈湖骨笛,它是由丹頂鶴尺骨制成的,上有七個音孔。笛聲是靠 振動產(chǎn)生的。【答案】空氣柱【難度】0.65【知識點】探究聲音的產(chǎn)生【詳解】一切聲音都是由于物體振動產(chǎn)生的,笛聲是靠空氣柱振動產(chǎn)生的。7.抗日戰(zhàn)爭時期,歌曲《黃河大合唱》為抗戰(zhàn)發(fā)出怒吼,為大眾譜出呼聲!歌中唱到:“風在吼,黃河在咆哮”,這里面涉及到的聲源分別是 、 。【答案】 空氣 水【難度】0.65【知識點】聲源和介質(zhì)【詳解】[1][2]風是空氣流動形成的,“風在吼”涉及到的聲源是空氣;“黃河在咆哮”涉及到的聲源是黃河水。8.我們看電視時聽到的演員聲音,其聲源是 (選填“演員的聲帶”或“電視機揚聲器紙盆”);聲音在空氣中以 的形式傳入我們耳朵時,會引起鼓膜 ,于是我們就聽到了演員的聲音。【答案】 電視機揚聲器紙盆 (聲)波 振動【難度】0.65【知識點】聲音是怎么傳播的、聲源和介質(zhì)【詳解】[1]聲源是指正在發(fā)聲的物體,因此電視機揚聲器紙盆是聲源。[2][3]聲音是以波的形式傳播的,當聲音傳入人耳時會引起鼓膜振動,因此我們就聽到了演員的聲音。二.聲音的產(chǎn)生(共5小題)9.千古傳誦的名句“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中,關(guān)于“蟬叫聲”和“鳥鳴聲”的說法正確的是( )A.蟬叫聲和鳥鳴聲是人耳鼓膜振動產(chǎn)生的 B.鳥鳴聲是鳥肺內(nèi)呼出的氣流引起鳴膜等結(jié)構(gòu)振動產(chǎn)生C.鳥鳴聲響度大,所以鳥鳴聲傳播得更快 D.蟬因為沒有聲帶,故蟬叫聲不是物體振動產(chǎn)生【答案】B【難度】0.65【知識點】探究聲音的產(chǎn)生、聲音是怎么傳播的【詳解】ABD.物體振動而發(fā)聲,蟬能發(fā)聲是由其腹部下方一層薄薄的發(fā)音膜振動發(fā)出的,鳥鳴聲是鳥肺內(nèi)呼出的氣流引起鳴膜等結(jié)構(gòu)振動產(chǎn)生,故AD錯誤,B正確;C.聲速的大小與介質(zhì)的種類和溫度有關(guān),與響度無關(guān),故C錯誤。故選B。10.如圖所示,將正在發(fā)出聲音的音叉放入水中,能觀察到音叉周圍濺起許多水花,通過實驗現(xiàn)象得出的結(jié)論是 。濺起的水花在實驗中起到的作用是 ,涉及的物理方法叫做 。【答案】 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chǎn)生的 放大音叉的微小振動 轉(zhuǎn)換法【難度】0.65【知識點】觀察聲源的振動【詳解】[1]敲擊音叉時,音叉的振動不易觀察,用音叉接觸水面,通過濺起的水花來放大振動效果,說明發(fā)出聲音的音叉在振動,可得出結(jié)論: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chǎn)生的。[2]音叉的微小振動不易觀察,通過濺起的水花來放大音叉的振動。[3]通過觀察是否有水花濺起來判斷物體是否振動,這種方法是轉(zhuǎn)換法。11.小敏用小槌敲擊音叉后,將音叉插入水中,便看見水面濺出許多水花(如圖)。若將未經(jīng)敲擊的音叉插入水中,則沒有水花出現(xiàn),此現(xiàn)象說明( ?。?br/>A.音叉發(fā)聲是由于水花振動 B.聲音可以從空氣傳到水中C.聲音需要介質(zhì)才能傳播 D.發(fā)聲的音叉在振動【答案】D【難度】0.65【知識點】探究聲音的產(chǎn)生【詳解】將發(fā)聲的音叉插入水中,便看見水面濺出許多水花;若將不發(fā)聲的音叉插入水中,則沒有水花出現(xiàn);此現(xiàn)象說明發(fā)聲的音叉在振動,故D符合題意,ABC不符合題意。故選D。12.如圖所示,在探究“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chǎn)生的”實驗中,將正在發(fā)聲的音叉緊靠懸線下的輕質(zhì)小球,發(fā)現(xiàn)小球被多次彈開。這樣做是為了( )A.使音叉的振動盡快停下來 B.把聲音的振動時間延遲C.把音叉的微小振動放大,便于觀察 D.使聲波被多次反射形成回聲【答案】C【難度】0.65【知識點】觀察聲源的振動、探究聲音的產(chǎn)生【詳解】正在發(fā)聲的音叉與不發(fā)聲的音叉的區(qū)別在于:正在發(fā)聲的音叉在振動,而不發(fā)聲的音叉沒有振動;由于音叉振動的幅度過小,人眼無法直接觀察和區(qū)分,所以用“轉(zhuǎn)換法”將這個實驗效果進行放大;可以將正在發(fā)聲的音叉緊靠懸線下的輕質(zhì)小球,發(fā)現(xiàn)小球被多次被彈起,這樣就可以把音叉的微小振動放大,便于觀察;故ABD不符合題意,C符合題意。故選 C。13.用手按住敲響的鼓面,鼓面會停止發(fā)聲,這是因為( )A.聲音傳播的速度變小了 B.聲音傳到人體中去了C.聲音傳播的速度變大了 D.鼓面停止了振動【答案】D【難度】0.65【知識點】聲音產(chǎn)生的原因【詳解】聲音由物體振動產(chǎn)生,振動停止發(fā)聲停止,用手按住敲響的鼓面,鼓面會停止發(fā)聲,說明鼓面停止了振動,故ABC不符合題意,D符合題意。故選D。三.聲音傳播的條件(共7小題)14.關(guān)于聲音的發(fā)生和傳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r/>A.一切正在發(fā)聲的物體都在振動 B.不振動的物體也能發(fā)聲C.聲音可以在真空中傳播 D.在空氣中,聲音的傳播速度是不變的【答案】A【難度】0.65【知識點】觀察聲源的振動、探究聲音的傳播條件、熟悉聲音在一些介質(zhì)中傳播的速度【詳解】AB.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chǎn)生的,振動停止,發(fā)聲停止,所以一切正在發(fā)聲的物體都在振動,故A正確,B錯誤;C.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zhì),聲音不能在真空中傳播,故C錯誤;D.聲音在15℃空氣中的傳播速度是340米/秒,聲音的傳播速度還與空氣的溫度有關(guān),故D錯誤。故選A。15.在2024年的春晚上,歌曲《上春山》憑借其輕快的旋律和詩意的意境廣受大家喜愛。優(yōu)美的歌聲是由演唱者的聲帶 產(chǎn)生的,觀眾聽到的歌聲是通過 傳入人耳的。【答案】 振動 空氣【難度】0.65【知識點】聲音是怎么傳播的、探究聲音的產(chǎn)生【詳解】[1]聲音是由于物體振動產(chǎn)生的,優(yōu)美的歌聲是由演唱者的聲帶振動產(chǎn)生的。[2]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zhì),觀眾聽到的歌聲是通過空氣傳入人耳的。16.如圖所示,把你的耳朵貼在桌面上,請一位同學用手指甲輕刮桌子(不要讓附近的同學聽到聲音)。此時,你卻可以通過桌面聽到指甲輕刮桌子的聲音。從這個實驗可以發(fā)現(xiàn)( )A.聲音由物體的振動產(chǎn)生 B.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zhì)C.桌子可以傳播聲音 D.空氣不能傳播聲音【答案】C【難度】0.65【知識點】聲音是怎么傳播的、探究聲音的傳播條件、探究聲音能否在液體和固體中傳播【詳解】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zhì),聲音可以在固體液體氣體中傳播。一位同學用手指甲輕刮桌面,另一位同學把耳朵貼在桌面上聽到了聲音,但附近的其他同學幾乎聽不到聲音。說明聲音不是通過空氣傳入另一位同學的耳朵的,而是通過桌面?zhèn)魅肓硪晃煌瑢W的耳朵的,所以這個實驗能說明固體能傳播聲音。故C符合題意,ABD不符合題意。故選C。17.如圖所示,把一部手機放入抽氣盤上的玻璃鐘罩內(nèi),用另一部手機一直對它呼叫,我們可以聽到鐘罩內(nèi)手機發(fā)出的鈴聲。然后用抽氣機從鐘罩內(nèi)往外抽氣,這時聽到鈴聲逐漸變小。關(guān)于上述實驗,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r/>A.由實驗可推理出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zhì)B.聽到鈴聲逐漸變小說明振動變輕微了C.抽氣過程中鈴聲傳播速度逐漸變小了D.該實驗可直接得出真空不能傳播聲音【答案】A【難度】0.65【知識點】探究聲音的傳播條件【詳解】A.開始能聽到鐘罩內(nèi)手機鈴聲,是因為聲音通過鐘罩內(nèi)的空氣傳播出來。隨著抽氣機往外抽氣,鐘罩內(nèi)空氣逐漸減少,聽到的鈴聲逐漸變小。由此可以推理,如果把鐘罩內(nèi)抽成真空,就聽不到聲音了,說明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zhì),故A正確;B.聽到鈴聲逐漸變小,是因為鐘罩內(nèi)空氣越來越少,聲音傳播的介質(zhì)減少,導致聲音傳播的能量損失增加,而不是手機發(fā)聲的振動變輕微了,手機的振動情況并沒有改變,故B錯誤;C.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只與空氣的溫度、密度等因素有關(guān),在抽氣過程中,空氣的溫度等基本條件沒有改變,所以鈴聲傳播速度不變,故C錯誤;D.由于實驗中無法真正把鐘罩內(nèi)抽成絕對的真空,所以不能直接得出真空不能傳播聲音的結(jié)論,而是在實驗基礎(chǔ)上通過科學推理得出的,故D錯誤。故選A。18.在探究聲音的產(chǎn)生與傳播時,小明和小華一起做了下面的實驗:(1)如圖甲所示,用懸掛著的乒乓球接觸正在發(fā)聲的音叉,可觀察到乒乓球在 ,它說明了聲音是由物體 產(chǎn)生的。此探究中懸掛著的乒乓球的作用是 ;(2)如圖乙所示,為了驗證圖甲中的探究結(jié)論,小華同學用手使勁敲桌子,桌子發(fā)出了很大的聲響,但他幾乎沒有看到桌子的振動,為了明顯地看到實驗現(xiàn)象,你的改進方法是: ;(3)如圖丙所示,敲響右邊的音叉,左邊完全相同的音叉也會發(fā)聲,并且把乒乓球彈起。若在月球上實驗 (選填“能”或“不能”)看到乒乓球彈起;【答案】(1) 被彈起來 振動 放大音叉的振動,便于觀察(2)在桌面上撒些小紙屑(3)不能【難度】0.65【知識點】探究聲音的產(chǎn)生、探究聲音的傳播條件【詳解】(1)[1][2]用懸掛著的乒乓球接觸正在發(fā)聲的音叉,可觀察到乒乓球彈跳起來;它說明發(fā)聲體在振動。[3]音叉的振動不能直接觀察,乒乓球起的作用是將音叉的振動放大,更容易直觀觀察。(2)桌子是較大的物體,發(fā)聲振動不易觀察,可轉(zhuǎn)換成桌面上小紙屑的振動,所以可在桌子上放些小紙屑。(3)在月球上做圖丙實驗,乒乓球不能被彈起,原因是真空不能傳播聲音。19.小剛同學用如圖所示裝置探究“聲音的產(chǎn)生與傳播”的相關(guān)實驗。(1)藍牙音響懸浮于磁懸浮裝置上方,隨后用手機接通藍牙音響,當音響發(fā)聲時,觀察到泡沫小球不停地跳動;當音響停止發(fā)聲時,小球隨之停止跳動,這一現(xiàn)象說明:發(fā)聲的物體都在 。音響發(fā)出的聲音是通過 傳入小剛耳朵的。(2)接著用抽氣機不斷向外抽氣,玻璃罩內(nèi)的空氣含量將 (選填“增大”、“不變”或“減小”),此過程中聽見聲音大小也逐漸減弱。進一步推理可得:如果玻璃罩內(nèi)處于真空狀態(tài),將 。(3)本實驗巧妙之處是利用磁懸浮裝置將發(fā)聲體——藍牙音響懸浮起來,對于這一設(shè)計談談你的看法: 。【答案】(1) 振動 空氣(2) 減小 聽不到聲音(3)可避免固體傳聲對實驗的影響【難度】0.65【知識點】探究聲音的傳播條件、探究聲音的產(chǎn)生【詳解】(1)[1]藍牙音響懸浮于磁懸浮裝置上方,隨后用手機接通藍牙音響,當音響發(fā)聲時,觀察到泡沫小球不停地跳動;當音響停止發(fā)聲時,小球隨之停止跳動,這一現(xiàn)象說明:發(fā)聲的物體都在振動。[2]聲音可以在固體、液體、氣體中傳播;實驗中,聽到音響發(fā)出的聲音是通過空氣傳入耳朵的。(2)[1][2]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zhì),用抽氣機不斷向外抽氣,所以玻璃罩內(nèi)的空氣含量將減小,此過程中聽見聲音大小也逐漸減弱;進一步推理,若玻璃罩內(nèi)無空氣,處于真空狀態(tài),人耳將聽不到聲音。(3)本實驗巧妙之處是利用磁懸浮裝置將發(fā)聲體——藍牙音響懸浮起來,對于這一設(shè)計的好處是:可避免固體傳聲對實驗的影響。20.如圖所示,小明和小剛用細棉線連接了兩個紙杯制成了一個“土電話”(1)他們用“土電話”能實現(xiàn)10m間的通話,這表明 ;(2)相距同樣遠,講話者以相同的響度講話,如果改用金屬絲連接“土電話”,則聽到的聲音就快些。這一實驗表明:聲音在金屬中的傳播速度要比在細棉線中的傳播速度 ;(選填“快”或“慢”)(3)如果用“土電話”時,另一個同學捏住棉線中間的某一部分,則聽的一方就 (選填“能”或“不能”)聽到聲音;(4)松松的棉線會抑制、減弱并最終吸收振動,如果用“土電話”時,線沒有拉直而處于松弛狀態(tài),則聽的一方 (選填“能”或“不能”)聽到對方的聲音。【答案】 固體能夠傳聲 快 不能 不能【難度】0.65【知識點】聲源和介質(zhì)、探究聲音的產(chǎn)生、探究聲音能否在液體和固體中傳播【詳解】(1)[1]細棉線是固體,能實現(xiàn)通話,說明固體也是傳聲的一種介質(zhì),即固體能夠傳聲。(2)[2]因為相距同樣遠,且說話的響度也相同,但改用金屬絲連接土電話,聽到的聲音大,原因是金屬絲的傳聲性能比棉線的好,傳播速度也更快。(3)[3]說話聲引起棉線振動,棉線把這種振動由近及遠的傳到遠方,如果用手捏住棉線的某一部分,聲音在傳播過程中被阻斷,則振動就會停止,發(fā)聲也就停止,也就聽不到聲音了。(4)[4]如果線沒有拉直而處于松弛狀態(tài),則聽的一方就聽不到對方講話的聲音了,這是由于棉線“松弛”會抑制、減弱并最終吸收振動。四.聲速的影響因素(共4小題)21.聲音傳播的快慢用聲速描述,閱讀和分析下表中的聲速,從中獲得關(guān)于聲速的錯誤信息是( ?。?br/>一些介質(zhì)中的聲速介質(zhì) 聲速/() 介質(zhì) 聲速/()空氣(0℃) 331 海水(25℃) 1531空氣(15℃) 340 冰 3230空氣(25℃) 346 銅(棒) 3750軟木 500 大理石 3810煤油(25℃) 1324 鋁(棒) 5000水(常溫) 1500 鐵(棒) 5200A.聲速的大小跟介質(zhì)的種類有關(guān)B.聲速的大小跟介質(zhì)的溫度有關(guān)C.聲速的大小跟介質(zhì)的狀態(tài)有關(guān)D.固體中的聲速一定大于液體中的聲速【答案】D【難度】0.65【知識點】比較不同介質(zhì)中的聲速大小【詳解】A.由表中數(shù)據(jù)可知,聲音在不同介質(zhì)中傳播的速度不同,所以聲速的大小跟介質(zhì)的種類有關(guān),故A正確,不符合題意;B.由表中數(shù)據(jù)可知,聲音在0℃和15℃的空氣中傳播的速度不同,所以聲速的大小跟介質(zhì)的溫度有關(guān),故B正確,不符合題意;C.水和冰是同一種物質(zhì),由表中數(shù)據(jù)可知,聲音在水和冰中傳播的速度不同,所以聲速的大小跟介質(zhì)的狀態(tài)有關(guān),故C正確,不符合題意;D.由表中數(shù)據(jù)可知,聲音在軟木(固態(tài))中的傳播速度小于在水中(液態(tài))中的傳播速度,故D錯誤,符合題意。故選D。22.如表是一些介質(zhì)中的聲速,根據(jù)數(shù)據(jù)可以知道聲速的大小不僅與介質(zhì)的種類有關(guān),還與 有關(guān)。我國古書《夢溪筆談》中記載了行軍宿營,士兵枕著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較早地聽到夜襲的敵人的馬蹄聲,其原因是 (選填“固體”“液體”或“氣體”)能夠傳聲,且比在空氣中傳播速度更 (選填“快”或“慢”)。介質(zhì) 聲速 介質(zhì) 聲速空氣(0℃) 331 冰 3230空氣(15℃) 340 銅(棒) 3750煤油(25℃) 1324 鋁(棒) 5000水(常溫) 1500 鐵(棒) 5200【答案】 介質(zhì)的溫度 固體 快【難度】0.65【知識點】比較不同介質(zhì)中的聲速大小、辨析溫度對聲速的影響【詳解】[1]由表格數(shù)據(jù)可知,聲音在0℃的空氣中和15℃的空氣中傳播速度不同,因此可知,聲速的大小還與介質(zhì)的溫度有關(guān)。[2][3]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zhì),聲音可以在固體、液體、氣體中傳播。士兵枕著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較早地聽到夜襲的敵人的馬蹄聲,是因為聲音可以在固體中傳播,而且聲音在固體中的傳播速度大于在氣體中的傳播速度,因此士兵能更早地聽到馬蹄聲。23.下表記錄了聲音在不同溫度、不同種類的氣體中的傳播速度,請根據(jù)表中的相關(guān)數(shù)據(jù)回答下列問題:氣體種類聲速(m/s)溫度(℃) 空氣 氫氣 氦氣 氮氣 二氧化碳0 331 1261 891 337 26910 337 1284 908 343 27320 343 1306 924 349 27930 349 1328 939 355 283(1)由各行中的數(shù)據(jù)可以得出,聲音的傳播速度與 有關(guān)。(2)根據(jù)表格中的數(shù)據(jù),在空氣溫度較 (選填“高”或“低”)的條件下,最大飛行速度一定的飛機在空氣中會更容易實現(xiàn)超音速飛行。【答案】(1)氣體種類(2)低【難度】0.65【知識點】比較不同介質(zhì)中的聲速大小、辨析溫度對聲速的影響【詳解】(1)由各行中的數(shù)據(jù)可以得出,溫度相同時,氣體不同,聲音的傳播速度也不同,故聲音的傳播速度與氣體種類有關(guān)。(2)由各列中的數(shù)據(jù)可以得出,聲音的傳播速度與溫度的關(guān)系是∶當氣體的種類相同時,氣體的溫度越高,聲音的傳播速度越快。根據(jù)表中的數(shù)據(jù),在溫度較低的空氣中聲速較小,最大飛行速度一定的飛機在溫度低的空氣中飛行更容易實現(xiàn)超音速。24.小聰與小明用細棉線連接了兩個紙杯,制成了一個“土電話”。他們用“土電話”實現(xiàn)了較長距離通話,這表明聲音可以在 (選填“固體”“液體”或“氣體”)中傳播,聲音在棉線中的傳播速度要 (選填“小于”“大于”或“等于”)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通常情況下聲音在空氣中傳播的速度約為 。【答案】 固體 大于【難度】0.65【知識點】熟悉聲音在一些介質(zhì)中傳播的速度、探究聲音能否在液體和固體中傳播【詳解】[1][2]聲音可以在固體、液體和氣體中傳播,通常情況下,聲音在固體中的傳播速度最快,液體中次之,氣體中最慢。用“土電話”能夠?qū)崿F(xiàn)較長距離通話,這表明固體能夠傳聲;聲音在棉線中的傳播速度大于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3]聲速跟介質(zhì)的種類和溫度有關(guān),通常情況下聲音在空氣中傳播的速度約為。五.聲速的計算(共6小題)25.甲、乙兩人站在一堵光滑的墻壁前,兩人之間相距102m,且距離墻壁均為68m。如圖所示。甲開了一槍后,乙先后聽到兩聲槍響之間的時間間隔為(已知空氣中聲音的傳播速度為340m/s)( )A.0.1s B.0.2s C.0.3s D.0.4s【答案】B【難度】0.4【知識點】有關(guān)聲速的計算【詳解】由題可知,兩次聲音一次為直接通過空氣傳播,一次為經(jīng)過墻壁反射后傳播,由速度公式可知直接通過空氣傳播所用的時間經(jīng)墻壁反射后傳播所用的時間則前后兩次聽到的時間間隔t=t1-t2=0.5s-0.3s=0.2s故B符合題意,ACD不符合題意。故選B。26.站在百米賽跑終點的計時員,聽到起跑的槍聲后立即開始計時,測得小鄭同學百米賽跑的時間是13.00s,則小鄭同學跑百米的真實時間是(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為340m/s)( ?。?br/>A.13.29s B.13.00s C.12.71s D.無法確定【答案】A【難度】0.4【知識點】有關(guān)聲速的計算【詳解】聲音傳播100m所用的時間為小鄭同學跑出百米的真實時間為故BCD不符合題意,A符合題意。故選A。27.若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為,在鋼軌中的傳播速度為,有人用錘子敲了一下鋼軌的一端,另一人在另一端聽到兩次聲音的時間間隔為t,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br/>A.聲音沿鋼軌傳播的時間為t B.鋼軌的長度為C.聲音沿鋼軌傳播的時間為 D.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時間【答案】B【難度】0.65【知識點】有關(guān)聲速的計算【詳解】設(shè)鋼軌的長度為L,聲音在空氣中傳播的時間為聲音在鋼軌中傳播的時間為時間間隔則鋼軌的長度為聲音沿鋼軌傳播的時間為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時間故B正確,ACD錯誤。故選B。28.某課外活動小組的同學為了體驗聲音在不同介質(zhì)是傳播速度不同的物理現(xiàn)象,小紅在輸送水的直鐵管道(充滿水)上敲擊一下,使鐵管發(fā)出清脆的聲音:小明沿鐵管在水管的某一一位置耳朵貼近鐵管聽聲,(已知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是,在水中的傳播速度是,在鋼鐵中的傳播速度是),若實驗中小明能聽到三次響聲,則小明的位置到敲擊點的距離范圍是( )A. B.C. D.【答案】C【難度】0.4【知識點】有關(guān)聲速的計算【詳解】聲音到達人耳的先后順序(傳聲物質(zhì))依次是:鐵、水、空氣。設(shè)聲音傳播的距離為s。要分辨(相鄰的)空氣和水傳來的聲音,應有解得要分辨(相鄰的)水和鐵傳來的聲音,應有解得要分辨(相鄰的)空氣和鐵傳來的聲音,應有解得所以小明的位置到敲擊點的距離s≥255m時,三種物質(zhì)傳播的聲音到達聽音者的時間間隔均等于或大于0.1s,能聽到三次敲擊聲。小明的位置到敲擊點的距離255m>s≥42.5m時,水和鐵傳播的聲音到達聽音者的時間間隔小于0.1s(不能區(qū)分),但水和空氣傳播的時間間隔仍然等于或大于0.1s,能聽到兩次敲擊聲。小明的位置到敲擊點的距離,當36.4m≤s<42.5m時,雖然空氣和鐵傳來的聲音時間間隔大于等于0.1s,但兩次聲音中夾雜著一次從水中傳來的聲音,使得相鄰的兩次聲音時間間隔小于0.1s,所以,只能聽見一次聲音。實驗中小明只聽到一次響聲,則小明的位置距離敲擊點的距離范圍是s<42.5m。若實驗中小明能聽到三次響聲,則小明的位置到敲擊點的距離范圍是s>255m,故C符合題意,ABD不符合題意。故選C。29.甲同學在一根85米的裝滿水的鐵管的一端敲一下鐵管,乙同學在鐵管的另一端貼近管壁,可聽到( )(已知聲音在鐵、水和空氣中的傳播速度依次為5200m/s,1500m/s,和340m/s,人耳能分清前后兩次聲音的時間間隔要大于0.1s)A.一次敲擊聲 B.兩次敲擊聲 C.三次敲擊聲 D.無法確定【答案】B【難度】0.4【知識點】有關(guān)聲速的計算【詳解】聲音通過85米長的空氣、水、鐵需要的時間分別為彼此的時間間隔為所以,人們能分別出通過空氣和水傳過來的聲音,但不可以把通過水與鐵傳過來的聲音區(qū)分開來,所以,人們能夠聽到兩個敲擊聲。故ACD不符合題意;B符合題意。故選B。30.某課外小組的同學為了體驗聲音在不同介質(zhì)中傳播速度不同的物理現(xiàn)象進行下列研究,(已知人耳能區(qū)分兩次聲音的最小時間間隔為0.1s,在當前環(huán)境下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在軟木中的傳播速度,在水中的傳播速度,在鋼鐵中的傳播速度v鐵=5200m/s。)?,F(xiàn)有一段長為51m的長直軟木,當小明在一端用力敲擊一下長直軟木時,將耳朵貼在軟木另一端傾聽的小華經(jīng) s聽到響聲,小華能聽到 次響聲;而小紅同學在輸送水的長直鐵管道(充滿水)上敲擊一下,使鐵管發(fā)出清脆的聲音,小亮沿長直鐵管某一位置耳朵貼近鐵管聽聲。若實驗中小亮只聽到一次響聲,則小亮的位置距離敲擊點的距離范圍是 m。(選填“s<44m”、“44~211m”或“s>211m”)【答案】 0.102 1 s<44m【難度】0.4【知識點】有關(guān)聲速的計算【詳解】[1][2]當小明在一端用力敲擊一下長直軟木時,聲音在軟木中傳播的時間為則將耳朵貼在軟木另一端傾聽的小華經(jīng)0.102s聽到響聲,聲音在空氣中傳播的時間為兩次時間間隔為所以小華能聽到1次響聲。[3]聲音到達人耳的先后順序(傳聲物質(zhì))依次是:鐵、水、空氣。設(shè)聲音傳播的距離為s。要分辨(相鄰的)空氣和水傳來的聲音,應有解得。要分辨(相鄰的)水和鐵傳來的聲音,應有解得。要分辨(相鄰的)空氣和鐵傳來的聲音,應有解得。所以,小亮的位置到敲擊點的距離:s>211m時,三種物質(zhì)傳播的聲音到達聽音者的時間間隔均等于或大于0.1s,能聽到三次敲擊聲。小亮的位置到敲擊點的距離211m>s>44m時,水和鐵傳播的聲音到達聽音者的時間間隔小于0.1s(不能區(qū)分),但水和空氣傳播的時間間隔仍然等于或大于0.1s,能聽到兩次敲擊聲。小亮的位置到敲擊點的距離36.4m六.回聲的計算(共8小題)31.如圖所示為北京天壇公園里堪稱聲學建筑奇觀之一的圜丘。當游客站在圜丘頂層的天心石上說話時,會感到聲音特別洪亮,這是由于反射的 與原聲混在一起,聲音得到了加強;一個同學向著遠處的高樓大喊一聲,約后聽到回聲,則該同學距高樓大約 m(聲音在空氣中傳播的速度為),人們不能用超聲波來測量地月間的距離,是因為 。【答案】 回聲 68 真空不能傳聲【難度】0.65【知識點】探究聲音的傳播條件、回聲與原聲、回聲測距【詳解】[1]聲音傳播過程中遇到障礙物會反射回來形成回聲。當游客站在圜丘頂層的天心石上說話時,會感到聲音特別洪亮,這是由于反射的回聲與原聲混在一起,聲音得到了加強。[2]該同學與高樓之間的距離為[3]人們不能用超聲波來測量地月間的距離,是因為真空不能傳聲。32.一艘科考船利用聲吶系統(tǒng)對某海域的海底形狀進行測繪。在經(jīng)過該海域水平面等間距的L、M、N、O、P五個位置時,向正下方海底定向發(fā)射超聲波,測得回收信號的時間分別為0.16s、0.30s、0.14s、0.24s、0.12s。由此推斷,該海域海底的大致形狀可能為圖中的( )A. B.C. D.【答案】C【難度】0.65【知識點】有關(guān)聲速的計算【詳解】根據(jù)可知,收到回聲時間越長,海底越深,由于0.30s(M)>0.24s(O)>0.16s(L)>0.14s(N)>0.12s(P),所以海由深到淺的關(guān)系為MOLNP,故海底的形狀可能為如圖C所示形狀,故ABD不符合題意,C符合題意。故選C。33.如圖所示為北京天壇公園里堪稱聲學建筑奇觀之一的圜丘。當游客站在圜丘頂層的天心石上說話時,會感到聲音特別洪亮,這是由于反射的 與原聲混在一起,聲音得到了加強;一個同學向著遠處的高樓大喊一聲,約0.4s后聽到回聲,則該同學距高樓大約 m(聲音在空氣中傳播的速度為340m/s),人們不能用超聲波來測量地月間的距離,是因為 。【答案】 回聲 68 真空不能傳聲【難度】0.65【知識點】有關(guān)聲速的計算、聲音是怎么傳播的【詳解】[1]聲音傳播過程中遇到障礙物會反射回來形成回聲。當游客站在圜丘頂層的天心石上說話時,會感到聲音特別洪亮,這是由于反射的回聲與原聲混在一起,聲音得到了加強。[2]該同學與高樓之間的距離為[3]由于真空不能傳聲,因此人們不能用超聲波來測量地月間的距離。34.如圖,小孟駕駛汽車在兩壁平行的山崖中,距離山崖A較近,若聲音的速度為340m/s,求:(1)若汽車靜止,鳴笛后4s聽見第一次回聲,則汽車離較近的山崖A的距離是多少?(2)若汽車以20m/s的速度面向較近的山崖A行駛,當他按了一次喇叭后,經(jīng)過3s后聽到一次回聲,再經(jīng)過4s聽見第二次回聲,若汽車看成勻速直線運動,則山崖A和山崖B的距離是多少?【答案】(1)680m;(2)1660m【難度】0.4【知識點】有關(guān)聲速的計算【詳解】解:(1)汽車離較近的山崖A的距離是(2)山崖A方向原聲和回聲走的總路程為山崖B方向原聲和回聲走的總路程為從山崖A聽到回聲后,再經(jīng)過4s聽見第二次山崖B傳來的回聲,此時車前進了則山崖A和山崖B的距離是答:(1)則汽車離較近的山崖A的距離是680m;(2)則山崖A和山崖B的距離是1660m。35.道縣正在創(chuàng)建文明城市,嚴查違法行為,為了監(jiān)督司機遵守限速規(guī)定,交管部門在公路上設(shè)置了固定測速儀。如圖,靜止的巡邏車上測速儀發(fā)出并接收超聲波脈沖信號。第一次測速儀發(fā)出信號到接收經(jīng)汽車反射回的信號用時0.8s,第二次測速儀發(fā)出信號到接收經(jīng)汽車反射回來的信號用時0.6s。若發(fā)出兩信號的時間間隔為1.1s,超聲波在空氣中傳播的速度為340m/s,汽車第一次收到信號時,距離測速儀 m,被測車的車速 m/s。【答案】 136 34【難度】0.4【知識點】運用推導公式求解路程和時間、有關(guān)聲速的計算【詳解】[1]由得,汽車第一次收到信號時,距離測速儀[2]被測車的車速36.一輛汽車在勻速行駛,道路前方有一座高山,司機鳴笛并在6s后聽到回聲,若汽車行駛速度為20m/s,司機從鳴笛到聽到回聲,汽車行駛了 m,司機聽到回聲時距離高山 m。與此同時,復興號列車車身長428m,正以68m/s的速度駛?cè)腴L1000m的平直隧道,復興號在進入隧道時鳴笛9.4s,在隧道另一端口的護路工人聽到鳴笛的時間為 s。(空氣中聲速340m/s)【答案】 120 960 7.52【難度】0.4【知識點】有關(guān)聲速的計算、運用推導公式求解路程和時間【詳解】[1]汽車行駛的路程s車=v車t=20m/s×6s=120m[2]聲音傳播的距離s聲=v聲t=340m/s×6s=2040m設(shè)司機鳴笛時汽車到高山的距離為s,則2s=s聲+s車=2040m+120m=2160m解得s=1080m司機聽到回聲時汽車到高山的距離s′=s-s車=1080m-120m=960m[3]假設(shè)列車靜止在隧道口鳴笛時間為9.4秒,則隧道另一端口的護路工人聽到鳴笛的時間為9.4s,列車以68m/s的速度行駛,因此列車在鳴笛結(jié)束時已經(jīng)行駛路程s1= v1t1=68m/s×9.4s= 639.2m聲音傳播這段時間實際列車第9.4s末鳴笛聲到隧道另一端口則少用t2的時間,所以在隧道另一端口的護路工人聽到鳴笛的時間37.交通部門常用測速儀來檢測車速。測速原理是測速儀前后兩次發(fā)出并接收到被測車反射回的超聲波信號,再根據(jù)兩次信號的時間差,測出車速,如圖甲所示。某次測速中,測速儀發(fā)出與接收超聲波的情況如圖乙所示,x表示超聲波與測速儀之間的距離。則該被測汽車速度約為(假設(shè)超聲波的速度為340 m/s,且保持不變)( ?。?br/>A.28.33m/s B.13.60m/s C.14.78m/s D.14.17m/s【答案】D【難度】0.4【知識點】有關(guān)聲速的計算【詳解】由圖可知,超聲波第一次從測速儀發(fā)出到與汽車相遇的地點A,經(jīng)過的時間為s,根據(jù)可知,超聲波通過的距離超聲波第二次從測速儀發(fā)出到與汽車相遇的地點B,經(jīng)過的時間超聲波通過的距離所以AB之間的距離測速儀發(fā)出的超聲波兩次間隔時間為1s,且測速儀第一次發(fā)出超聲波記為0時刻,則超聲波第一次從測速儀發(fā)出到與汽車相遇的地點A,經(jīng)過的時間為0.16s,超聲波第二次發(fā)出的時刻為1s末,超聲波第二次與車相遇在B點的時刻應該是汽車從A點到B點行駛的時間所以汽車行駛的速度故D符合題意,ABC不符合題意。故選D。38.一艘裝有聲吶裝置的軍艦在海面上保持靜止。如圖所示是聲吶的示波器顯示的聲波信號發(fā)出與接收的情況。圖中P1、P2是聲吶發(fā)出的信號,n1、n2分別是P1、P2被不明物體反射回來的信號。若P1、P2之間的時間間隔Δt=1.0s,聲波在海水中的傳播速度v=1500m/s,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不明物體朝著遠離軍艦的方向行駛B.聲吶第一次發(fā)出信號到接收信號所用的時間為24.5sC.不明物體兩次碰到信號的時間間隔為0.2sD.不明物體的平均速度為375m/s【答案】D【難度】0.4【知識點】有關(guān)聲速的計算【詳解】從圖中可以看出,從信號P1到接收到信號n1經(jīng)歷的時間為24s,信號P1遇到不明物體時,該物體到軍艦的距離為從圖中可以看出,從發(fā)出信號P2到接收到信號n2經(jīng)歷的時間為23.6s,信號P2遇到不明物體時,該物體到軍艦的距離為不明物體移動的距離為如圖所示:第一列波單程運動的時間第二列波單程運動的時間當?shù)谝涣胁ㄅc不明物相遇時,第二列波因為晚發(fā)出1s,傳播時間為t1-1s=11s因為不明物體和第二列波相向運動,剩下的問題就是相遇問題,相遇過程它們運動時間相等。因此不明物體移動這段距離的時間為所以不明物體移動的速度綜上所述,故ABC錯誤,D正確。故選D。21世紀教育網(wǎng)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ǎng)(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ǎng)(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