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新教科版八年級物理上冊跨學科實踐密度應用交流會教學設計一、教學背景分析:(一)教材分析:本節通過讓學生參與、體驗、交流、討論,培養學生初步的信息處理能力,初步的分析和評價能力,初步的信息交流能力;通過遇到困難、解決困難、戰勝困難,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和學好物理的決心;通過不斷實驗、改進、優化實驗方案,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創新意識,使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通過生活化的情境素材,讓學生學會從生活中發現問題,獲得感悟,增長本領,快樂地學習物理。本節內容的設置不僅給學生一種自主的、開放的、探究性學習的機會,也提供了更大的教學空間給教師。作為教師,既可以按照教材中提供的課題設計撰寫課堂設計,也可以根據學生需求或從學生生活的實際情境入手,按教學要求自行撰寫課堂設計。(二)學情分析:這時的學生已經經過了一個學期的物理學習,具備開展一節活動課的基礎。另外,學生通過前面質量和密度的學習,已經具備足夠的知識儲備和方法積累已經可以獨立地提出問題、解決問題,且樂于動手操作,尤其在學習了密度的知識后,也期望繼續研究、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二、教學目標:【物理觀念】知道密度知識的應用。能運用密度知識鑒別物質、計算物體的質量與體積。【科學思維】學會系統地整理知識,形成良好的思維結構。通過解決實踐活動中出現的問題,培養初步的科學論證能力。【科學探究】通過探究活動進一步掌握托盤天平、量筒、刻度尺等測量工具的使用方法。通過探究活動,學會測量液體、固體的密度,學會利用物理公式間接地測定一個物理量的科學方法。【科學態度與責任】在探究過程中體會克服困難、解決問題后獲得成功的喜教學重難點:(一)教學重點:利用密度知識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二)教學難點:針對實踐活動中出現的問題,設計出合理的實驗方案。四、教學過程:(一)新課引入:這一章我們學習了質量、密度和如何測量物質的密度。老師在課前布置了幾項任務,請大家利用今天這堂課進行一次密度知識應用交流會。(二)展示質量、密度的知識結構。學生提前復習本章知識,并進行整理歸納。根據自己的理解設計出本章的知識結構,可用文字、表格、圖形、故事等各種形式來表示。首先展示學生總結的質量、密度知識結構。預設學生的思路大致如下:(1)質量是物體的屬性,而密度是物質的特性,如一杯水喝了一部分,杯中水所含物質減少,所以質量減少,但水的密度不變。(2)一個物體的質量不隨溫度變化,但密度卻隨溫度變化。通常情況下,物體有熱脹冷縮的性質,當溫度升高時,體積變大,但因所含物質的多少不變所以質量不變,而密度卻變小。(3)一個物體的狀態發生變化時,質量不變,但密度要發生變化,比如水結成冰時質量不變但密度發生了變化。(4)如果我們知道了物體的質量和體積,就可以計算出物質的密度,這樣就可以鑒別物質。還能利用密度和體積計算質量,利用密度和質量計算體積。密度的應用很廣泛。接下來,有請各小組對本組的探究課題進行匯報。(三)測量浮石的體積。先介紹浮石的用處(可跨學科講到化學學科、地理學科,或通過網絡資源了解浮石的相關知識)。根據浮石的吸水性特點,可用火磚來代替。小組展示測火磚密度的思路和方法,需告知如何處理磚塊吸水的問題。小組先說出自己的解決方法,其他小組進行評價和補充,教師適時點評指導。方法匯總:(1)可以在磚塊外面包一層保鮮膜或在外面刷一層防水漆,再用排水法測磚塊的體積。(2)先讓磚塊吸飽水,再去測磚塊的體積。(3)可用排沙法求體積。(四)估算人民英雄紀念碑碑心石的質量。先介紹人民英雄紀念碑的歷史和意義(可跨學科到歷史學科和道德與法治學科,或通過網絡資源了解人民英雄紀念碑的更多知識)。小組介紹測碑心石質量的思路和計算過程。通過此次估測碑心石質量的過程,師生共同總結:對于較大的物體,我們可以采用抽樣法結合數學相關知識,就可以估算出它們的質量(或體積)。這個方法在生活中,如對房屋建材用量的估算、大型機械材料的估測等都非常適用。(五)鉛球是鉛做的嗎 請一個小組展示,其他小組點評。(1)測鉛球的質量用體重計。(2)測鉛球的體積--排水法。學生發現,鉛球會帶走部分水,使所測體積偏大,密度偏小。該怎樣減小誤差呢 學生討論交流,教師適時引導,得到如下步驟:這種操作誤差會小很多,這種方法叫補水法。師生交流總結測較大物體(如鉛球)體積的方法。(1)自制溢水杯,將物體放入裝滿水的溢水杯中,用更大的容器承接溢出的水。方法1:用量簡測溢出水的體積。方法2:測量溢出水的質量,再用公式m/p計算溢出水的體積。(2)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或游標卡尺)測出鉛球(或其他球形物體)的直徑,再用數學公式計算鉛球的體積。通過測量,我們發現鉛球的主要成分是鐵。為什么鉛球的主要成分是鐵呢 (1)高純度的金屬鉛質地軟,摔磨過程中容易變形且易因損而減重。(2)金屬鉛成本相對較高。(3)鉛有毒。鉛球的名字叫鉛球則是因為它的起源,最初的鉛球也是鐵制的,后來為了減小體積、增大質量,里面灌了密度更大的鉛,故稱為鉛球。這種叫法便一直沿用了下來。五、課后反思:通過三個小組的匯報,學生不但了解了密度的應用,還學到了利用密度知識處理實際問題的方法。在整節課中,教師的任務是引導學生對其他小組的方案進行評估,并提出改進建議。本節課也可以設計其他活動,如:①怎樣鑒別戒指是不是純金的 ②怎樣知道教室內空氣的質量 ③怎樣知道一個易生銹的形狀不規則的零件的體積 ④怎樣知道一大卷細銅線的長度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