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八年級物理一、填空題(本題共6小題,每空1分,共14分)1. 運動員拉弓射箭的過程中弓被拉彎了,說明力可以改變物體的________,松手后箭飛出,說明力可以改變物體的________運動員用更大的力拉弓時,箭飛得更遠了,說明力的_________改變了力的作用效果。2. 小轎車多呈流線型,外形如圖所示。在快速行駛中,對地面的壓力______(填“變大”、“變小”或“不變”),因為汽車上方氣流流速比汽車下方氣流流速快,使上方的壓強比汽車下方壓強______。3. 如圖所示,水平桌面足夠長且托盤始終不會觸地,不計托盤質量和滑輪與繩的摩擦。物體A重為20N,當物體B重為5N時,物體A保持靜止,這時物體A受到的摩擦力為________N;當物體B重為8N時,物體A向右做勻速直線運動,此時若想讓物體A向左做勻速直線運動,則需要給物體A一個向左的拉力,大小為______N。4. 如圖為某款雪地自行車,它的前輪被替換成寬大的滑雪板從而減小______;后輪則被改裝成履帶,除了與滑雪板有相同的作用外,還能通過增加______,從而增大摩擦,使該車便于雪地騎行。5. 少林功夫馳名中外,一武術愛好者在以圖中所示姿勢練功時,他對水平地面的壓力是由于___發生形變而產生的;若他對地面的壓強為p,則其中一只腳對地面的壓強為__ .6. 物理知識是對自然現象的概括總結,已廣泛應用于生活和技術當中,請聯系表中的相關內容填寫表中空格。物理知識 大氣壓作用 ________ ________現象或應用 ________ 跳遠時利用助跑提高成績 直升飛機二、選擇題(本題共8小題,每小題2分,共16分。第7—12題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目要求;第13—14題每小題有兩個選項符合題目要求,全部選對得2分,選對但不全的得1分,有錯選的得0分)7. 下列物體中慣性最大的是( )A. 公路上30m/s行駛的汽車 B. 30m/s飛奔的獵豹C. 靜止的磁浮列車 D. 800m/s飛行的子彈8. “拔火罐”是利用酒精棉燃燒排出罐內空氣后,將罐扣于穴位上,罐體就會吸在皮膚表面。下列事例與“拔火罐”的原理相同的是( )A. 醫生推動注射器的活塞給病人注射藥液 B. 坦克裝有寬大的履帶C. 汽車輪胎刻有花紋 D. 塑料吸盤吸附在墻上9. 下列設備沒有利用連通器原理的是( )A. B. C. D.10. 如圖所示,把一根兩端開口的細玻璃管,通過橡皮塞插入裝有紅色水的玻璃瓶中,從管口向瓶內吹入少量氣體后,瓶內的水沿玻璃管上升的高度為h.不考慮溫度的影響,把這個自制氣壓計從山下移到山上后( )A. h增大,瓶內氣壓大于外界氣壓B. h減小,瓶內氣壓大于外界氣壓C. h增大,瓶內氣壓小于外界氣壓D. h減小,瓶內氣壓小于外界氣壓11. 隨著大家對“國學”的重視,很多學校都成立了毛筆書法興趣小組。毛筆的執筆很有講究,“執筆緊則穩健,執筆松則靈活,不松不緊為宜”。如圖所示,當手執毛筆懸空靜止時,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 毛筆受到的摩擦力等于毛筆的重力B. 手指捏筆的力越大,毛筆受到的摩擦力越大C. 毛筆受到的摩擦力的方向豎直向上D. 手指對毛筆的壓力和毛筆對手指的壓力是相互作用力12. 某同學練習排球墊球時,排球離開胳膊后豎直上升,到達最高點后豎直下落。已知排球所受的重力約為30N。若排球在運動過程中所受空氣阻力的大小始終為1N,則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 當物體豎直向上運動時,則所受的合力大小是29N,合力方向豎直向上B. 當物體豎直向上運動時,則所受的合力大小是31N,合力方向豎直向下C. 當物體豎直向下運動時,則所受的合力大小是29N,合力方向豎直向上D. 當物體豎直向下運動時,則所受的合力大小是31N,合力方向豎直向下13. 如圖所示,一個裝有水的平底密閉礦泉水瓶,先正立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再倒立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則( )A. 倒立放置后,瓶對桌面的壓力變大 B. 倒立放置后,瓶對桌面的壓強變大C. 倒立放置后,水對瓶蓋的壓力變大 D. 倒立放置后,水對瓶蓋的壓強變大14. 如圖甲所示,水平地面上的一個物體,受到方向不變的水平推力F的作用,F的大小與時間t的關系如圖乙所示,物體的速度與時間t的關系如圖丙所示,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A. 0-2s,物體沒有被推動,是因為推力小于摩擦力B. 2-4s,物體受到的摩擦力是2NC. 4-6s,物體受到的所有力的合力為0D. 6s后,撤去推力F,但物體依然能向前運動一段距離是因為受到了慣性三、作圖題(4分)15. 一個木塊靜止在斜面上,畫出木塊所受的重力和木塊對斜面的壓力。16. 在勞動實踐活動中,小剛用平板車運送貨物,使貨物與車一起沿水平路面向右做勻速直線運動,請在圖中以O為作用點,畫出該貨物的受力示意圖。四、實驗(1空1分,17題5分,18題6分,19題8分,共19分。)17. 探究:“浮力與物體排開液體所受重力的關系”的實驗裝置及過程如下圖所示:(1)實驗中的錯誤之處為______(2)糾正錯誤之后繼續實驗,圖中實驗操作中甲、乙、丙、丁四個步驟先后順序應該是____________。(3)當圖中的四個測量值:滿足關系式______時,就可以得出物體所受浮力的大小跟排開液體所受重力的關系。(4)若在圖丙的操作中物體未完全浸沒到水中______(填“會”或“不會”)影響實驗的結果。(5)為了得到更普遍的結論,下列繼續進行的操作中正確的是______。A. 用原來的方案和器材多次測量取平均值B. 用原來的方案將水換成酒精進行實驗18. 在探究液體壓強與哪些因素有關時,同學們根據生活經驗,提出如下猜想:①可能與深度有關;②可能與方向有關;③可能與液體密度有關。(1)實驗中液體壓強的大小是通過______來判斷的。這種方法叫做______;(2)實驗前要檢查裝置的氣密性:用手壓金屬盒上的橡皮膜,觀察到U形管液柱高度幾乎不變,說明壓強計氣密性______,接下來的操作是______;(3)甲、乙兩圖是探究液體壓強與______的關系,根據實驗現象,結論是______。19. 為了探究“作用在同一個物體上兩個力平衡的條件”,實驗室內的實驗裝置如圖所示。(1)實驗中對左右兩個托盤的要求是______;(2)為了探究只有作用在同一直線上兩個力才能平衡,下一步操作是:______;(3)探究過程中他將兩個50g的砝碼分別放在左右兩個托盤內,這是用于探究兩個力的______和方向對物體平衡的影響,發現木塊靜止。接著,他在右邊托盤內又加入一個20g的小砝碼,但發現小木塊仍然靜止,其原因是:______,這時木塊在水平方向受到的力______(選填“平衡”或“不平衡”);(4)小明進一步改進實驗后,在鐵架臺上用小紙片進行探究,如乙圖所示,老師看后認為小明改進后的實驗較好。但是老師提示小明一定要選擇較輕的卡片,目的是______。并且使用小紙片做實驗還有一個好處,可以驗證“只有作用在同一物體上的兩個力才能平衡”,則小明的下一步操作是:______;(5)丙圖中,若兩個滑輪的位置沒有在同一高度,則______(選填“能”或“不能”)完成此實驗。五、計算題(7+10=17分)20. 在城鄉建設中,推土機發揮著巨大作用。如圖所示質量為7t某型號履帶式推土機。請計算:(g=10N/kg)(1)推土機重力是多少?(2)該推土機履帶與地面接觸的總面積為4m2,當推土機靜止在水平地面上時,對地面的壓強是多少?(3)推土機勻速行駛時,受到的摩擦力是重力的0.2倍,求推土機發動機產生的牽引力是多少?21. 一個重為1N、底面積為100cm2的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容器中裝有2.5kg水,水深20cm。求:(g=10N/kg)(1)水對容器底的壓強和壓力是多少?(2)將1個石塊掛在彈簧測力計下,在空氣中彈簧測力計的示數為6N,慢慢將石塊浸沒在水中且不接觸杯壁和杯底,如圖所示,彈簧測力計的示數為3N。則石塊排開液體的體積是多少?(3)在第(2)問中,石塊的密度是多少?八年級物理一、填空題(本題共6小題,每空1分,共14分)【1題答案】【答案】 ① 形狀 ②. 運動狀態 ③. 大小【2題答案】【答案】 ①. 變小 ②. 小【3題答案】【答案】 ①. 5 ②. 16【4題答案】【答案】 ①. 壓強 ②. 接觸面的粗糙程度【5題答案】【答案】 ①. 腳 ②. p【6題答案】【答案】 ①. 物體具有慣性 ②.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③. 吸管喝飲料二、選擇題(本題共8小題,每小題2分,共16分。第7—12題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目要求;第13—14題每小題有兩個選項符合題目要求,全部選對得2分,選對但不全的得1分,有錯選的得0分)【7題答案】【答案】C【8題答案】【答案】D【9題答案】【答案】C【10題答案】【答案】A【11題答案】【答案】B【12題答案】【答案】B【13題答案】【答案】BD【14題答案】【答案】BC三、作圖題(4分)【15題答案】【答案】【16題答案】【答案】四、實驗(1空1分,17題5分,18題6分,19題8分,共19分。)【17題答案】【答案】(1)溢水杯沒有裝滿水(2)丁甲丙乙 (3)F1-F3=F2-F4(4)不會 (5)B【18題答案】【答案】(1) ①. U形管中液面的高度差 ②. 轉換法(2) ①. 差 ②. 取下軟管重新安裝(3) ①. 深度 ②. 當液體的密度相同時,深度越深,壓強越大【19題答案】【答案】(1)質量相等(2)將木塊扭轉一定的角度,松手后觀察木塊是否能保持靜止(3) ①. 大小 ②. 木塊與桌面間存在摩擦 ③. 平衡(4) ①. 減少卡片重力對實驗的影響 ②. 將紙片剪成兩半,觀察兩半卡片是否能保持靜止(5)能五、計算題(7+10=17分)【20題答案】【答案】(1)7×104N(2)1.75×104Pa(3)1.4×104N【21題答案】【答案】(1)2000Pa,20N(2)3×10-4m3(3)2×103kg/m3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