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十一章 3 第2課時 電表的改裝 電流表的內接法和外接法(課件+學案+練習)高中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三冊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十一章 3 第2課時 電表的改裝 電流表的內接法和外接法(課件+學案+練習)高中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三冊

資源簡介

第2課時 電表的改裝 電流表的內接法和外接法
[學習目標] 1.理解將小量程電流表改裝成大量程電流表和電壓表的原理,并能進行有關計算(重難點)。2.理解電流表的內接法和外接法,并能正確選擇接法(重難點)。
一、電表的改裝
1.小量程電流表G(表頭)的三個參量
2.電表改裝原理
(1)電壓表改裝:將表頭    一個較    電阻,該電阻常被叫作分壓電阻,如圖甲所示。
(2)電流表改裝:將表頭    一個較    電阻,該電阻常被叫作分流電阻,如圖乙所示。
某電流表表頭的內阻為Rg,滿偏電流為Ig。
(1)若上圖圖甲中改裝后的電壓表量程為U,則需串聯的電阻R為多大?改裝后的電壓表內阻RV為多大?
(2)若上圖圖乙中改裝后的電流表量程為I,則需并聯的電阻R為多大?改裝后的電流表內阻RA為多大?
例1 有一電流表G,內阻Rg=10 Ω,滿偏電流Ig=3 mA。
(1)要把它改裝成量程為0~3 V的電壓表,應串聯一個多大的電阻?改裝后電壓表的內阻是多大?
(2)要把它改裝成量程為0~0.6 A的電流表,需要并聯一個多大的電阻?改裝后電流表的內阻是多大?
項目 改裝成電壓表 改裝成電流表
內部電路
改裝原理 串聯分壓 并聯分流
改裝后的量程 U=Ig(R+Rg) I=Ig
量程擴大的倍數 n= n=
接入電阻的阻值 R=-Rg =(n-1)Rg R==
改裝后的總內阻 RV=Rg+R =nRg RA==
例2 (來自教材)如圖是有兩個量程的電流表,當使用A、B兩個端點時, 量程為0~1 A, 當使用A、C兩個端點時,量程為0~0.1 A。已知表頭的內阻Rg為200 Ω, 滿偏電流Ig為2 mA, 求電阻R1、R2的值。
關于電表改裝的四點提醒
1.電表改裝的問題實際上是串、并聯電路中電流、電壓的計算問題,只要把表頭看成一個電阻Rg即可。
2.無論表頭改裝成電壓表還是電流表,它的三個參量Ug、Ig、Rg是不變的,即通過表頭的最大電流并不改變。
3.由改裝后電壓表的內阻RV=R串+Rg=nRg(其中n==)可知,電壓表量程越大,其分壓電阻R串越大,電壓表內阻RV越大。
4.由改裝后電流表的內阻RA==(其中n=)可知,電流表的量程越大,其分流電阻R并越小,電流表的內阻RA越小。
二、伏安法測電阻的兩種接法
電流表兩種接法的比較
內接法 外接法
電路
誤差來源 電流表的分壓作用 電壓表的分流作用
誤差分析 R測== =Rx+ RA>Rx R測== 適用情況 測大電阻 測小電阻
例3 如圖為用伏安法測量電阻的原理圖。圖中為電壓表,內阻為4 000 Ω;為電流表,內阻為50 Ω;E為電源,R為電阻箱,Rx為待測電阻,S為開關。閉合開關后電壓表示數U=1.6 V,電流表示數I=2.0 mA。
(1)我們把U與I的比值稱為Rx的測量值,即Rx測=,試求出該值的大小。
(2)實際上U與I的比值是Rx與電壓表并聯后的總電阻,請據此求出Rx的真實值。
拓展 如圖是另一種伏安法測電阻的電路,如果閉合開關后兩電表示數仍為U=1.6 V,I=2.0 mA。請按照例3的思路,分別求出待測電阻Rx的測量值與真實值。
例4 在伏安法測電阻的實驗中,待測電阻Rx的阻值約為200 Ω,電壓表V的內阻約為2 kΩ,電流表A的內阻約為10 Ω,測量電路中電流表的連接方式如圖甲或乙所示,結果由公式Rx=計算得出,式中U與I分別為電壓表和電流表的示數。若將圖甲和圖乙中電路測得的電阻值分別記為Rx1和Rx2,則    (選填“Rx1”或“Rx2”)更接近待測電阻的真實值,且測量值     (選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真實值。
電流表內、外接的選擇方法
方法一 直接比較法:當Rx RA時,采用內接法,當Rx RV時,采用外接法,可記憶為“大內小外”。
方法二 公式計算法
當<即Rx>時,用電流表內接法,
當>即Rx<時,用電流表外接法,
當Rx=時,兩種接法效果相同。
方法三 試觸法:適用于Rx、RV、RA的阻值關系不能確定的情況,如圖所示,把電壓表的接線端分別接a、b兩點,觀察兩電表的示數變化:若電流表的示數變化明顯,即>,說明電壓表的分流對電路影響大,表明Rx較大,應選用電流表內接法。反之,應選用電流表外接法。
答案精析
一、
1.表頭 最大刻度 滿偏電流
2.(1)串聯 大 (2)并聯 小
思考與討論
(1)由U=Ig(R+Rg)得
R=-Rg
RV=R+Rg=
(2)由IgRg=(I-Ig)R
得R=
RA==
例1 (1)990 Ω 1 000 Ω (2)0.05 Ω 0.05 Ω
解析 由題意知電流表G的滿偏電壓
Ug=IgRg=0.03 V
(1)改裝成量程為0~3 V的電壓表,當達到滿偏時,分壓電阻R兩端的電壓UR=U-Ug=2.97 V
所以分壓電阻R== Ω=990 Ω
改裝后電壓表的內阻RV=Rg+R=1 000 Ω。
(2)改裝成量程為0~0.6 A的電流表,當達到滿偏時,通過分流電阻R'的電流
IR'=IAm-Ig=0.597 A
所以分流電阻R'=≈0.05 Ω
改裝后電流表的內阻RA==0.05 Ω。
例2 見解析
解析 當使用A、B兩個端點時,R2與表頭串聯后再與R1并聯,可得Ig(Rg+R2)=(I1-Ig)R1;當使用A、C兩個端點時,R1與R2串聯后與表頭并聯,
可得IgRg=(I2-Ig)(R1+R2),
聯立解得R1= Ω,R2= Ω。
例3 (1)800 Ω (2)1 000 Ω
解析 (1)根據歐姆定律得
Rx測== Ω=800 Ω
(2)因為Rx測==800 Ω,RV=4 000 Ω,
解得Rx=1 000 Ω。
拓展 800 Ω 750 Ω
解析 因為電壓表示數為1.6 V,所以待測電阻和電流表兩端的電壓也為1.6 V,又因為電流表示數為2.0 mA,內阻為50 Ω,根據歐姆定律知,電流表兩端電壓為U1=IR=0.1 V
所以待測電阻兩端電壓為Ux=U-U1=1.5 V
又有Ux=IRx真,解得Rx真=750 Ω
待測電阻的測量值Rx測==800 Ω。
例4 Rx1 大于
解析 由題意知==10,==20,
<,電壓表的分流作用較顯著,故應該采用電流表內接法,即題圖甲所示接法,Rx1更接近待測電阻的真實值,題圖甲中待測電阻的測量值是Rx與RA串聯后的電阻值,故Rx真分值:50分
[1、2、4、5題,每題4分]
考點一 電表的改裝
1.(2024·漢中市高二月考)一電流表的滿偏電流Ig=30 mA,內電阻Rg=95 Ω,要把它改裝成一個量程為0.6 A的電流表,應在電流表上
A.串聯一個5.00 Ω的電阻
B.并聯一個5.00 Ω的電阻
C.串聯一個4.75 Ω的電阻
D.并聯一個4.75 Ω的電阻
2.(2024·鎮江市高一期末)某電流表G的內阻為500 Ω,滿偏電流為0.5 mA,要將它改裝成量程為3 V的電壓表。下列改裝中,正確的是
A.        B.
C.        D.
3.(7分)(來自教材)如圖是有兩個量程的電壓表,當使用A、B兩個端點時, 量程為0~10 V;當使用A、C 兩個端點時,量程為0~100 V。 已知表頭的內阻Rg為500 Ω, 滿偏電流Ig為1 mA, 求電阻R1、R2的值。
考點二 電流表的內、外接法
4.圖甲、乙都是測量燈泡電阻的電路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在測燈泡電阻R時,圖甲的接法叫電流表內接法,圖乙的接法叫電流表外接法
B.圖甲中R測>R真,圖乙中R測C.圖甲中誤差由電壓表分流引起,此法適合測較大電阻
D.圖乙中誤差由電流表分壓引起,此法適合測較大電阻
5.(多選)如圖所示的電路中,電壓表和電流表的讀數分別為10 V和0.1 A,電流表的內阻為0.2 Ω,那么下列有關待測電阻R的說法正確的是
A.R的測量值比真實值大
B.R的測量值比真實值小
C.R的真實值為99.8 Ω
D.R的真實值為100.2 Ω
[6、7題,每題5分]
6.(多選)(2024·深圳市耀華中學高二月考)測未知電阻Rx時,若不知Rx的大約數值,為了選擇正確的電流表接法以減小誤差,可將儀器按圖所示電路連接,只空出電壓表的一個接頭K,然后將K分別與a、b接觸一下,觀察電壓表和電流表示數的變化情況,則
A.若電流表示數有顯著變化,K應接a
B.若電流表示數有顯著變化,K應接b
C.若電壓表示數有顯著變化,K應接b
D.若電壓表示數有顯著變化,K應接a
7.(多選)(2024·安康市高二期中)如圖所示,將一只滿偏電流為1 mA、內阻為900 Ω的表頭改裝成測電流、電壓兩用的電表,已知R1=100 Ω,R2=210 Ω。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接Oa端是電流表,量程為10 mA
B.接Ob端是電壓表,量程為3 V
C.接Oa端是電流表,量程為60 mA
D.接Ob端是電壓表,量程為15 V
8.(10分)實驗室常用的兩個量程的電流表原理如圖所示。當使用O、A兩接線柱時,量程為0.6 A;當使用O、B兩接線柱時,量程為3 A。已知電流計的內阻Rg=25 Ω,滿偏電流Ig=3 mA,求分流電阻R1和R2的阻值。
[7分]
9.四個相同的電流表分別改裝成兩個電流表A1、A2和兩個電壓表V1、V2,A1的量程小于A2,V1的量程小于V2,把它們接入如圖所示的電路,閉合開關后
A.A1的讀數和A2的讀數相同
B.V1的讀數和V2的讀數相同
C.A1指針偏轉角度和A2指針偏轉角度相同
D.V1指針偏轉角度比V2指針偏轉角度大
答案精析
1.B [把該電流表改裝成一個量程為0.6 A的電流表,需要并聯分流電阻,電阻阻值為R== Ω=5.00 Ω。故B正確。]
2.A [要將它改裝成量程為3 V的電壓表,需要串聯一個電阻;根據串聯電路的分壓原理,串聯的阻值為R串=-Rg= Ω-500 Ω=5 500 Ω。]
3.見解析
解析 當使用A、B兩個端點時,Ig(Rg+R1)=10 V,故R1=9.5×103 Ω,當使用A、C 兩個端點時,Ig(Rg+R1+R2)=100 V, 故R2=9.0×104 Ω。
4.D [在測燈泡電阻R時,題圖甲的接法叫電流表外接法,題圖乙的接法叫電流表內接法,故A錯誤;題圖甲中由于電壓表的分流導致電流的測量值偏大,由R=可知R測R真,待測電阻阻值越大,電流表的分壓越小,誤差越小,因此這種接法適用于測大電阻,故B、C錯誤,D正確。]
5.AC [由歐姆定律可得R測== Ω=100 Ω,R的真實值R真=R測-RA=(100-0.2) Ω=99.8 Ω,則測量值偏大,故選A、C。]
6.BD [若K從a移到b時,電流表讀數有顯著變化,說明電壓表的分流作用明顯,K應接在b處,即電流表內接,故A錯誤,B正確;
若K從a移到b時,電壓表讀數有顯著變化,說明電流表的分壓作用明顯,K應接在a處,即電流表外接,故C錯誤,D正確。]
7.AB [由電路圖可知,接Oa兩端時,表頭G與R1并聯,是電流表,量程為I=Ig+=10 mA,故A正確,C錯誤;由電路圖可知,接Ob兩端時,表頭G與R1并聯后再與R2串聯,是電壓表,其量程為U=I(+R2)=3 V,故B正確,D錯誤。]
8. Ω  Ω
解析 接O、A時:IgRg=(I1-Ig)(R1+R2),
得R1+R2= Ω
接O、B時:Ig(Rg+R2)=(I2-Ig)R1
聯立并代入數據解得R1= Ω,R2= Ω。
9.C [設改裝前四個電流表的滿偏電流為Ig,內阻為Rg,改裝成電流表時需要并聯電阻R,其量程為I=+Ig,由上式可知電流表量程越小R越大,所以A1的內阻大于A2的內阻,根據并聯分流規律可知通過A1的電流小于通過A2的電流,所以A1的讀數小于A2的讀數,又因為原始表頭為并聯關系,所以表頭兩端電壓相等,則通過兩表頭的電流相等,即A1指針偏轉角度和A2指針偏轉角度相同,A錯誤,C正確;改裝成電壓表時需要串聯電阻R,其量程為U=Ig(R+Rg),由上式可知電壓表量程越小R越小,所以V1的內阻小于V2的內阻,根據串聯分壓規律可知V1兩端電壓小于V2兩端電壓,所以V1的讀數小于V2的讀數,又因為原始表頭為串聯關系,所以通過兩表頭的電流相等,即V1指針偏轉角度和V2指針偏轉角度相同,B、D錯誤。](共47張PPT)
電表的改裝 電流表的內接法和外接法
第2課時




3
1.理解將小量程電流表改裝成大量程電流表和電壓表的原理,并能進行有關計算(重難點)。
2.理解電流表的內接法和外接法,并能正確選擇接法(重難點)。
學習目標
內容索引
一、電表的改裝
二、伏安法測電阻的兩種接法
課時對點練
< 一 >
電表的改裝
1.小量程電流表G(表頭)的三個參量
表頭
最大刻度
滿偏電流
2.電表改裝原理
(1)電壓表改裝:將表頭 一個較 電阻,該電阻常被叫作分壓電阻,如圖甲所示。
串聯
(2)電流表改裝:將表頭 一個較 電阻,該電阻常被叫作分流電阻,如圖乙所示。

并聯

某電流表表頭的內阻為Rg,滿偏電流為Ig。
(1)若上圖圖甲中改裝后的電壓表量程為U,則需串聯的電阻R為多大?改裝后的電壓表內阻RV為多大?
思考與討論
答案 由U=Ig(R+Rg)得R=-Rg
RV=R+Rg=
(2)若上圖圖乙中改裝后的電流表量程為I,則需并聯的電阻R為多大?改裝后的電流表內阻RA為多大?
答案 由IgRg=(I-Ig)R得R=
RA=
 (來自魯科教材改編)有一電流表G,內阻Rg=10 Ω,滿偏電流Ig=3 mA。
(1)要把它改裝成量程為0~3 V的電壓表,應串聯一個多大的電阻?改裝后電壓表的內阻是多大?
例1
答案 990 Ω 1 000 Ω 
由題意知電流表G的滿偏電壓
Ug=IgRg=0.03 V
改裝成量程為0~3 V的電壓表,當達到滿偏時,分壓電阻R兩端的電壓UR=U-Ug=2.97 V
所以分壓電阻R= Ω=990 Ω
改裝后電壓表的內阻RV=Rg+R=1 000 Ω。
(2)要把它改裝成量程為0~0.6 A的電流表,需要并聯一個多大的電阻?改裝后電流表的內阻是多大?
答案 0.05 Ω 0.05 Ω
改裝成量程為0~0.6 A的電流表,當達到滿偏時,通過分流電阻R'的電流
IR'=IAm-Ig=0.597 A
所以分流電阻R'=≈0.05 Ω
改裝后電流表的內阻RA==0.05 Ω。
總結提升
項目 改裝成電壓表 改裝成電流表
內部電路
改裝原理 串聯分壓 并聯分流
總結提升
項目 改裝成電壓表 改裝成電流表
改裝后的量程 U=Ig(R+Rg)
量程擴大的倍數
接入電阻的阻值
改裝后的總內阻 RV=Rg+R=nRg
 (來自教材)如圖是有兩個量程的電流表,當使用A、B兩個端點時, 量程為0~1 A, 當使用A、C兩個端點時,量程為0~0.1 A。已知表頭的內阻Rg為200 Ω, 滿偏電流Ig為2 mA, 求電阻R1、R2的值。
例2
答案 見解析
當使用A、B兩個端點時,R2與表頭串聯后再與R1并聯,可得Ig(Rg+R2)=(I1-Ig)R1;當使用A、C兩個端點時,R1與R2串聯后與表頭并聯,可得IgRg=(I2-Ig)(R1+R2),聯立解得R1= Ω,R2= Ω。
總結提升
關于電表改裝的四點提醒
1.電表改裝的問題實際上是串、并聯電路中電流、電壓的計算問題,只要把表頭看成一個電阻Rg即可。
2.無論表頭改裝成電壓表還是電流表,它的三個參量Ug、Ig、Rg是不變的,即通過表頭的最大電流并不改變。
3.由改裝后電壓表的內阻RV=R串+Rg=nRg(其中n=)可知,電壓表量程越大,其分壓電阻R串越大,電壓表內阻RV越大。
總結提升
返回
4.由改裝后電流表的內阻RA=(其中n=)可知,電流表的量程越大,其分流電阻R并越小,電流表的內阻RA越小。
< 二 >
伏安法測電阻的兩種接法
電流表兩種接法的比較
內接法 外接法
電路
誤差來源 電流表的分壓作用 電壓表的分流作用
誤差分析
適用情況 測大電阻 測小電阻
 (來自教科教材)如圖為用伏安法測量電阻的原理圖。圖中 為電壓表,內阻為4 000 Ω; 為電流表,內阻為50 Ω;E為電源,R為電阻箱,Rx為待測電阻,S為開關。閉合開關后電壓表示數U=1.6 V,電流表示數I=2.0 mA。
(1)我們把U與I的比值稱為Rx的測量值,即Rx測=,
試求出該值的大小。
例3
答案 800 Ω
根據歐姆定律得Rx測= Ω=800 Ω
(2)實際上U與I的比值是Rx與電壓表并聯后的總電阻,請據此求出Rx的真實值。
答案 1 000 Ω
因為Rx測==800 Ω,RV=4 000 Ω,解得Rx=1 000 Ω。
拓展 (來自教科教材)如圖是另一種伏安法測電阻的電路,如果閉合開關后兩電表示數仍為U=1.6 V,I=2.0 mA。請按照例3的思路,分別求出待測電阻Rx的測量值與真實值。
答案 800 Ω 750 Ω
因為電壓表示數為1.6 V,所以待測電阻和電流表兩端的電壓也為1.6 V,又因為電流表示數為2.0 mA,內阻為50 Ω,根據歐姆定律知,電流表兩端電壓為U1=IR=0.1 V
所以待測電阻兩端電壓為Ux=U-U1=1.5 V
又有Ux=IRx真,解得Rx真=750 Ω
待測電阻的測量值Rx測==800 Ω。
 在伏安法測電阻的實驗中,待測電阻Rx的阻值約為200 Ω,電壓表V的內阻約為2 kΩ,電流表A的內阻約為10 Ω,測量電路中電流表的連接方式如圖甲或乙所示,結果由公式Rx=計算得出,式中U與I分別為電壓表和電流表的示數。若將圖甲和圖乙中電路測得的電阻值分別記為Rx1和Rx2,則    (選填“Rx1”或“Rx2”)更接近待測電阻的真實值,且測量值
   (選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真實值。
例4
Rx1
大于
由題意知=10,=20,<,電壓表的分流作用較顯著,故應該采用電流表內接法,即題圖甲所示接法,Rx1更接近待測電阻的真實值,題圖甲中待測電阻的測量值是Rx與RA串聯后的電阻值,故Rx真電流表內、外接的選擇方法
方法一 直接比較法:當Rx RA時,采用內接法,當Rx RV時,采用外接法,可記憶為“大內小外”。
方法二 公式計算法
當<即Rx>時,用電流表內接法,
當>即Rx<時,用電流表外接法,
當Rx=時,兩種接法效果相同。
總結提升
方法三 試觸法:適用于Rx、RV、RA的阻值關系不能確定的情況,如圖所示,把電壓表的接線端分別接a、b兩點,觀察兩電表的示數變化:若電流表的示數變化明顯,即>,說明電壓表的分流對電路影響大,表明Rx較大,應選用電流表內接法。反之,應選用電流表外接法。
總結提升
返回
< 三 >
課時對點練
題號 1 2 3 4 5 6 7
答案 B A 見解析 D AC BD AB
題號 8 9 答案 C
對一對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考點一 電表的改裝
1.(2024·漢中市高二月考)一電流表的滿偏電流Ig=30 mA,內電阻Rg=95 Ω,要把它改裝成一個量程為0.6 A的電流表,應在電流表上
A.串聯一個5.00 Ω的電阻
B.并聯一個5.00 Ω的電阻
C.串聯一個4.75 Ω的電阻
D.并聯一個4.75 Ω的電阻
基礎對點練

1
2
3
4
5
6
7
8
9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答案
把該電流表改裝成一個量程為0.6 A的電流表,需要并聯分流電阻,電阻阻值為R= Ω=5.00 Ω。故B正確。
2.(2024·鎮江市高一期末)某電流表G的內阻為500 Ω,滿偏電流為0.5 mA,要將它改裝成量程為3 V的電壓表。下列改裝中,正確的是
1
2
3
4
5
6
7
8
9
答案
要將它改裝成量程為3 V的電壓表,需要串聯一個電阻;根據串聯電路的分壓原理,串聯的阻值為R串=-Rg= Ω-500 Ω=5 500 Ω。

3.(來自教材)如圖是有兩個量程的電壓表,當使用A、B兩個端點時, 量程為0~10 V;當使用A、C 兩個端點時,量程為0~100 V。 已知表頭的內阻Rg為500 Ω, 滿偏電流Ig為1 mA, 求電阻R1、R2的值。
1
2
3
4
5
6
7
8
9
答案
答案 見解析
當使用A、B兩個端點時,Ig(Rg+R1)=10 V,故R1=9.5×103 Ω,當使用A、C 兩個端點時,Ig(Rg+R1+R2)=100 V, 故R2=9.0×104 Ω。
1
2
3
4
5
6
7
8
9
答案
考點二 電流表的內、外接法
4.圖甲、乙都是測量燈泡電阻的電路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在測燈泡電阻R時,圖甲的接法叫電流表
內接法,圖乙的接法叫電流表外接法
B.圖甲中R測>R真,圖乙中R測C.圖甲中誤差由電壓表分流引起,此法適合
測較大電阻
D.圖乙中誤差由電流表分壓引起,此法適合測較大電阻
1
2
3
4
5
6
7
8
9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答案
在測燈泡電阻R時,題圖甲的接法叫電流表外接法,題圖乙的接法叫電流表內接法,故A錯誤;
題圖甲中由于電壓表的分流導致電流的測量值偏大,由R=可知R測R真,待測電阻阻值越大,電流表的分壓越小,誤差越小,因此這種接法適用于測大電阻,故B、C錯誤,D正確。
5.(多選)如圖所示的電路中,電壓表和電流表的讀數分別為10 V和0.1 A,電流表的內阻為0.2 Ω,那么下列有關待測電阻R的說法正確的是
A.R的測量值比真實值大
B.R的測量值比真實值小
C.R的真實值為99.8 Ω
D.R的真實值為100.2 Ω
1
2
3
4
5
6
7
8
9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答案
由歐姆定律可得R測= Ω=100 Ω,R的真實值R真=R測-RA=(100-0.2) Ω=99.8 Ω,則測量值偏大,故選A、C。
6.(多選)(2024·深圳市耀華中學高二月考)測未知電阻Rx時,若不知Rx的大約數值,為了選擇正確的電流表接法以減小誤差,可將儀器按圖所示電路連接,只空出電壓表的一個接頭K,然后將K分別與a、b接觸一下,觀察電壓表和電流表示數的變化情況,則
A.若電流表示數有顯著變化,K應接a
B.若電流表示數有顯著變化,K應接b
C.若電壓表示數有顯著變化,K應接b
D.若電壓表示數有顯著變化,K應接a
1
2
3
4
5
6
7
8
9
答案

能力綜合練

1
2
3
4
5
6
7
8
9
答案
若K從a移到b時,電流表讀數有顯著變化,說明電壓表的分流作用明顯,K應接在b處,即電流表內接,故A錯誤,B正確;
若K從a移到b時,電壓表讀數有顯著變化,說明電流表的分壓作用明顯,K應接在a處,即電流表外接,故C錯誤,D正確。
7.(多選)(2024·安康市高二期中)如圖所示,將一只滿偏電流為1 mA、內阻為900 Ω的表頭改裝成測電流、電壓兩用的電表,已知R1=100 Ω,R2=210 Ω。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接Oa端是電流表,量程為10 mA
B.接Ob端是電壓表,量程為3 V
C.接Oa端是電流表,量程為60 mA
D.接Ob端是電壓表,量程為15 V

1
2
3
4
5
6
7
8
9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答案
由電路圖可知,接Oa兩端時,表頭G與R1并聯,是電流表,量程為I=Ig+=10 mA,故A正確,C錯誤;
由電路圖可知,接Ob兩端時,表頭G與R1并聯后再與R2串聯,是電壓表,其量程為U=I(+R2)=3 V,故B正確,D錯誤。
8.(來自魯科教材)實驗室常用的兩個量程的電流表原理如圖所示。當使用O、A兩接線柱時,量程為0.6 A;當使用O、B兩接線柱時,量程為3 A。已知電流計的內阻Rg=25 Ω,滿偏電流Ig=3 mA,求分流電阻R1和R2的阻值。
1
2
3
4
5
6
7
8
9
答案
答案  Ω  Ω
1
2
3
4
5
6
7
8
9
答案
接O、A時:IgRg=(I1-Ig)(R1+R2),得R1+R2= Ω
接O、B時:Ig(Rg+R2)=(I2-Ig)R1
聯立并代入數據解得R1= Ω,R2= Ω。
9.四個相同的電流表分別改裝成兩個電流表A1、A2和兩個電壓表V1、V2,A1的量程小于A2,V1的量程小于V2,把它們接入如圖所示的電路,閉合開關后
A.A1的讀數和A2的讀數相同
B.V1的讀數和V2的讀數相同
C.A1指針偏轉角度和A2指針偏轉角度相同
D.V1指針偏轉角度比V2指針偏轉角度大
1
2
3
4
5
6
7
8
9
答案
尖子生選練

1
2
3
4
5
6
7
8
9
答案
設改裝前四個電流表的滿偏電流為Ig,內阻為Rg,改裝成電流表時需要并聯電阻R,其量程為I=+Ig,由上式可知電流表量程越小R越大,所以A1的內阻大于A2的內阻,根據并聯分流規律可知通過A1的電流小于通過A2的電流,所以A1的讀數小于A2的讀數,又因為原始表頭為并聯關系,所以表頭兩端電壓相等,則通過兩表頭的電流相等,即A1指針偏轉角度和A2指針偏轉角度相同,A錯誤,C正確;
1
2
3
4
5
6
7
8
9
答案
改裝成電壓表時需要串聯電阻R,其量程為U=Ig(R+Rg),由上式可知電壓表量程越小R越小,所以V1的內阻小于V2的內阻,根據串聯分壓規律可知V1兩端電壓小于V2兩端電壓,所以V1的讀數小于V2的讀數,又因為原始表頭為串聯關系,所以通過兩表頭的電流相等,即V1指針偏轉角度和V2指針偏轉角度相同,B、D錯誤。
返回
本課結束




3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昔阳县| 怀柔区| 赤城县| 泰兴市| 张掖市| 图木舒克市| 乐安县| 南靖县| 沽源县| 南雄市| 潜江市| 桂平市| 治县。| 高雄县| 大方县| 察雅县| 大兴区| 土默特左旗| 尚义县| 蒙阴县| 双柏县| 神木县| 通道| 潍坊市| 福鼎市| 呼玛县| 通州市| 高阳县| 永济市| 聂拉木县| 延庆县| 马山县| 德保县| 新巴尔虎右旗| 巴塘县| 岳阳县| 长岛县| 綦江县| 镇远县| 威信县| 皮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