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人教版2025-2026學年度九年級上冊物理單元測試卷第十三章 內能(本試卷六個大題,24個小題。滿分100分,考試時間90分鐘。)一、選擇題(本題共10個小題,每小題3分,共30分。第1~8題為單項選擇題;第9、10題為多項選擇題,全選對得3分,選對但不全得1分,選錯或不選得0分)1.按照空間尺度由大到小的順序,下面排列正確的是( )A.DNA、原子、質子; B.DNA、質子、原子; C.質子、原子、DNA; D.質子、DNA、原子2.下列現象中,通過熱傳遞方式改變物體內能的是( )A.彎折的鐵絲發熱 B.熱水器中水的溫度升高C.汽油機的壓縮沖程 D.通電的電熨斗中電熱絲發熱3.中國茶文化是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煮茶”過程中蘊含著豐富的物理學知識,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茶水沸騰時,吸收熱量,水的溫度保持不變B.茶水升溫是通過熱傳遞的方式改變水的內能C.壺嘴冒出的“白氣”是茶水汽化形成的現象D.茶香撲鼻,是因為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無規則運動4.清蒸鱸魚是鹽城的一道美食。剛出籠的鱸魚淡淡的魚香和蔥姜的香氣撲面而來,這是因為( )A.分子間有斥力 B.分子間有空隙 C.分子是運動的 D.分子間有引力5.唐代詩人于良史在《春山夜月》中寫道“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滿衣”,從物理學角度看,“弄花香滿衣”現象說明( )A.分子之間存在引力 B.分子之間存在斥力C.分子在不停地運動 D.溫度越高分子運動越劇烈6.如圖所示,“天宮課堂”上王亞平老師將兩塊透明板上的水球接觸后粘在一起,慢慢拉開板后形成一個長長的“液橋”, 下列現象中與“水橋”形成原理相同的是( )A.將等體積的酒精和水充分混合后,總體積變小B.兩個表面光滑的鉛塊相互緊壓后會粘在一起C.端午節聞到粽子香味D.鐵塊很難被壓縮7.石臼湖濕地是長江中下游地區遷徙性候鳥重要的中轉站或越冬地,被濕地國際亞太組織列為“亞洲重要濕地”。濕地能調節濕度和溫度,其中能調節溫度主要是因為水的( )A.密度大 B.沸點高 C.比熱容大 D.熱量少8.兩個相同的容器中分別裝有質量相同的甲、乙兩種液體,用同一熱源分別加熱,液體溫度與加熱時間關系如圖所示。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A.加熱10min時,甲吸收的熱量比乙吸收的熱量多B.甲液體的比熱容大于乙液體的比熱容C.若升高相同的溫度,甲吸收的熱量比乙吸收的熱量少D.從吸熱能力方面看,選擇甲液體做冷卻劑比乙液體效果好9.(多選)質量相等的甲、乙兩種液體吸收相同的熱量后,甲升高的溫度高于乙升高的溫度。由此可知( )A.甲液體的比熱容較大 B.乙液體的比熱容較大C.乙液體更適合作為冷卻劑 D.若升高相同的溫度,甲液體吸收的熱量較多10.(多選)用兩個相同的電加熱器給質量同為2kg的物質甲和水加熱,它們的溫度隨時間變化的關系圖像如圖所示。據此判斷,下列說法正確的是(已知水的比熱容為)( )A.加熱10min物質甲吸收的熱量比水吸收的熱量少B.物質甲的比熱容為C.物質甲10min內吸收的熱量為D.物質甲10min內吸收的熱量為填空題(本題共4個小題,每空2分,共14分。)11.“曲水流觴”是古代文人墨客的一種雅事。將酒盞漂浮在清冽的溪水上隨溪流動,會降低酒的溫度,酒盞里質量為100g的酒在漂流過程中,溫度從30℃降低至25℃,會放出 J的熱量。[]12.學校開展以“給父母做一道家常菜”為主題的勞動實踐教育活動,小明在媽媽的指導下學習燉排骨。燉排骨,需要小火慢燉才能更加入味,這個過程中,鍋中的湯水一直在沸騰,沸騰過程中,湯水的溫度 (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排骨剛出鍋時,香味更濃是因為 。13.如圖A所示,在研究“不同物質的溫度變化與吸熱關系”的實驗中,在兩個相同燒杯中分別放入質量和初溫都相同的甲、乙兩種液體,兩個加熱器完全相同。如圖B所示為兩種液體溫度隨加熱時間變化的圖像。 (選填“甲液體”或“乙液體”)更適合做暖氣片內的導熱介質;甲、乙的比熱容之比為 。第13題圖 第14題圖14.在探究“物質的放熱能力與哪些因素有關”時,分別用質量均為1kg的水和某種液體進行對比實驗,并對實驗數據進行了處理 ,得到的圖像如圖所示。 實驗過程中,水和某種液體在相同時間內放出的熱量相等, 分析圖像可以得出: (選填“甲”或“乙”)物質是水,另一種液體的比熱容為 。[]三、作圖題(本題共3個小題,每小題2分,共6分。)15.水的比熱容為,請在坐標圖中畫出水的比熱容與其吸收的熱量Q的關系圖像。16.如圖甲為海波從開始加熱到剛完全熔化溫度隨時間變化關系圖像,請你在圖乙中畫出:從開始加熱到剛完全熔化,海波內能隨溫度變化的大致圖像。(忽略加熱過程中海波質量的變化)17.小組同學進行探究冰熔化溫度變化特點的實驗,冰塊第2分鐘開始熔化,第6分鐘完全熔化,而后繼續加熱使其升溫。請在下圖中畫出第2到第8分鐘其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像。已知:(c水=4.2×103J/(kg·℃)c冰=2.1×103J/(kg·℃)),不考慮對水加熱時質量的變化。四、實驗探究題(本題共3個小題,第18題8分,第19題10分,第20題10分;共28分。)18.科學探究:溫度對擴散的影響。【猜想】溫度越高,擴散越 。【進行實驗】把兩滴藍墨水分別同時滴入盛有冷水和熱水的兩個玻璃杯中。你觀察到什么現象?答: 。【結論】物體的溫度越高,擴散越 ,構成物體的大量分子做無規則運動越 。19.如圖是“探究水和煤油的吸熱能力”的實驗裝置。實驗記錄如下表:物質 初溫/℃ 加熱時間/min 末溫/℃水 20 4 30煤油 20 4 40 (1)實驗中利用相同規格的電加熱器給水和煤油加熱,需要控制水和煤油的 (選填“質量”或“體積”)相等;(2)本實驗是通過比較 來反映水和煤油吸熱能力的強弱;分析數據可知 (選填“水”或“煤油”)的吸熱能力較強;(3)若實驗中水的質量是200g,加熱4min,水吸收的熱量為 J;(4)汽車發動機用水作冷卻劑,這是利用了水 的性質。20.如圖甲,小明用傳感器比較不同物質的比熱容:他用鐵夾將溫度傳感器及分別盛有甲、乙兩種液體的兩個試管固定在鐵架臺上,溫度傳感器的探頭部分要與試管內的液體良好接觸,兩只溫度傳感器通過數據采集線與計算機相連。打開紅外加熱器開關對盛有液體的試管進行加熱,在計算機上可以得到相應的溫度一時間實驗圖線。(1)實驗前,除讓兩個試管內的液體初溫相同外,還必須控制它們的 相同;(2)實驗時,對兩種物質加熱相同的時間,通過比較 來比較它們的吸熱本領;(3)某次實驗中,在計算機上得到的溫度一時間實驗圖線如圖乙所示。分析圖像可知, (填“甲”或“乙”)液體的吸熱本領強;(4)若乙液體是水,則甲液體的比熱容是 J/(kg·℃)[c水=4.2×103J/(kg·℃)];(5)下列現象或做法中,利用水的比熱容較大的特性的是______。A.沿海地區晝夜溫差比內陸小 B.汽車發動機用水作為冷卻劑C.冬天暖氣設備用水循環供暖 D.同樣的紅墨水滴入熱水中比滴入冷水中擴散得快五、簡答題(本題共2個小題,每小題3分,共6分。)21.隨著天水麻辣燙的持續火爆,連日來,“麻辣燙”這股美食風潮香飄各地。在制作過程中,商家將定西土豆粉放入煮沸的湯中燙熟,很遠就聞到了香味,看到鍋上方白氣繚繞,吃完后碗壁上“粘”滿了油不容易洗掉。請選取兩個有關的物理知識并分析解答。22.中醫是中華文化的瑰寶。熬制中藥湯藥的做法是:將草藥浸水,用陶罐(或砂鍋)做容器慢慢煎熬,直至精粹溶于水成濃濃藥汁治病救人。如圖,在中,陶罐蓋子在不斷的跳動,同時空氣中彌漫著濃濃的中藥味道。請你用所學的物理知識解釋這兩個現象。六、綜合應用題(本題共2個小題,第23題8分,第24題8分;共16分。)23.(8分)寒冷的冬天,兵兵同學吃早餐,他的媽媽用的熱水為他泡熱一袋質量為、初溫為的牛奶,一段時間后,水和牛奶的溫度均為。已知水的比熱容為,牛奶的比熱容為。不計熱量損失。(1)求牛奶需要吸收的熱量。(4分)(2)兵兵的媽媽至少需要用到多少千克的熱水?(4分)24.(8分)閱讀短文,回答文后問題。牛頓冷卻定律當一個物體表面溫度比周圍環境高時,就會向周圍環境散熱,散熱快慢可以用單位時間內散失熱量的多少來表示。英國物理學家牛頓提出:物體散熱快慢與物體和周圍環境的溫度差成正比。后人研究發現(小于15℃),這個結論符合實際散熱規律,稱為牛頓冷卻定律。如果散熱快慢用用表示,則,其中k是散熱系數,與物體的表面性質、表面積、周圍環境性質等因素有關,如果上述因素相同,不同物質的散熱系數就相同。由于不同物質的比熱容不同,它們降低相同溫度需要的時間也不同,根據降溫時間可以得到兩種物質比熱容的大小關系,從而可以進行比熱容的測量。(1)散熱快慢和下列概念中物理意義最接近的是( )(1分)A.速度 B.密度C.功率 D.效率(2)一個物體溫度為30℃,周圍環境溫度保持20℃不變,此時物體的散熱快慢為q。當物體溫度降低到26℃時,散熱快慢為 ;(1分)(3)如圖甲所示,用兩個同樣的保溫杯分別裝滿水和鹽水,水和鹽水的溫度都是30℃,保溫杯敞開口,水和鹽水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象如圖乙所示(溫度低于25℃的圖象未畫出),降低相同溫度時,杯中鹽水與水放出的熱量之比為 ;(2分) 已知水的比熱容為4.2×103J/(kg·℃),鹽水的密度為1.1×103kg/m3,則鹽水的比熱容為多少 J/(kg·℃)?/ 讓教學更有效 精品試卷 | 物理學科(4分)試卷第1頁,共3頁九年級上冊 物理單元測試卷 第 3 頁(共4頁) 九年級上冊 物理單元測試卷 第 4 頁(共4頁)參考答案一、選擇題(本題共10個小題,每小題3分,共30分。第1~8題為單項選擇題;第9、10題為多項選擇題,全選對得3分,選對但不全得1分,選錯或不選得0分)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A B C C C B C C BC BC二、填空題(本題共4個小題,每空2分,共14分。)11.12. 不變 溫度越高分子運動越劇烈/溫度越高擴散越快13. 甲液體 2∶114. 甲三、作圖題(本題共3個小題,每小題2分,共6分。)15. 16. 17.18. 快 熱水杯先變藍 快 劇烈19. 質量 水和煤油升高的溫度 水 8.4×103 比熱容大20.(1)質量(2)溫度變化(升高的溫度)(3)乙(4)(5)ABC五、簡答題(本題共2個小題,每小題3分,共6分。)21.答:①在制作過程中很遠就聞到了香味,這是擴散現象,是分子不停做無規則熱運動造成的。②氣溫越高,分子的無規則熱運動越劇烈,擴散現象越明顯。③吃完后碗壁上“粘”滿了油不容易洗掉,是因為分子間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使油不容易和碗分離。22.答:在熬制中藥過程中,陶罐內的氣體對蓋子做功,內能轉化為蓋子的機械能,所以蓋子會不斷的跳動;空氣中彌漫著濃濃的中藥味道,這是擴散現象,說明分子在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綜合應用題(本題共2個小題,第23題8分,第24題8分;共16分。)23.(1)(2)【詳解】解:(1)牛奶吸收的熱量:(2)由題意可知,熱水放出的熱量:至少需要用到熱水的質量:答:(1)牛奶需要吸收的熱量為;(2)兵兵的媽媽至少需要用到的熱水。24.(1)C(2)0.6q(3) 12︰11 3.5×103【詳解】(1)由題目提供的信息可知,散熱快慢的定義是單位時間內散失熱量的多少。A.速度的定義是單位時間內通過的路程,故A不符合題意;B.密度的定義是單位體積某種物質的質量,故B不符合題意;C.功率的定義是單位時間內做的功,與散熱快慢一樣都是描述的單位時間內的能量,故C符合題意;D.效率的定義是有用的能量與總能量之比,故D不符合題意。故選C。(2)由題意可知解得,由于散熱系數k與物體的表面性質、表面積和物質種類無關,散熱系數k不變,則當物體溫度降低到26℃時,散熱快慢為(3)[1][2]因為水和鹽水的初溫和末溫都相同,即所以此時水和鹽水的散熱快慢相同,則水和鹽水放出熱量之比為由圖可知,水和鹽水的體積相同,因為,所以解得答案第1頁,共2頁答案 第1頁,共2頁 答案 第1頁,共2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