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四川省綿陽南山中學2025-2026學年高三上學期第一次教學質量檢測物理試題一、單選題1.結合課本和生活中出現的以下情景,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r/>A.圖甲中木塊對托盤的壓力就是木塊的總重力B.圖乙中伽利略利用該實驗說明了“物體的運動不需要力來維持”C.圖丙中A同學推動B同學時,A對B的作用力大于B對A的作用力D.圖丁中,王亞平在太空授課時處于完全失重狀態,重力消失了2.某同學站在力的傳感器上連續完成多次下蹲起立。某時刻作為計時起點,傳感器與計算機連接,經計算機處理后得到力的傳感器示數F隨時間t變化的情況如圖所示。已知該同學質量,重力加速度。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r/>A.0~4s完成了兩次下蹲過程 B.0~8s該同學向下的最大加速度約為C.0~8s該同學向上的最大加速度約為 D.1.8s該同學向下速度達到最大3.如圖所示,在水平力F作用下,物體B沿水平面向右運動,物體A恰勻速上升,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br/>A.物體B正向右做勻減速運動B.物體B正向右做加速運動C.地面對B的摩擦力減小D.右側繩與水平方向成30°角時,vA∶vB= ∶24.如圖所示,質量為的物體A靜止在勁度系數為的豎直輕彈簧上方,質量為的物體B用細線懸掛起來,A、B緊挨在一起但A、B之間無壓力。某時刻將細線剪斷,則細線剪斷瞬間,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g取10m/s2)( )A.輕彈簧的壓縮量為B.物體B的瞬時加速度為0C.物體A的瞬時加速度為D.物體B對物體A的壓力為5.如圖所示,從地面豎直上拋一物體A,同時在離地面某一高度H處有一物體B開始自由下落,兩物體在空中同時到達同一高度h時速度大小均為v,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r/>A.兩物體在空中運動的加速度相同,運動的時間相等B.A上升的最大高度小于B開始下落時的高度HC.兩物體在空中同時達到的同一高度的位置h一定在B開始下落時高度H的中點下方D.A上拋的初速度與B落地時速度大小均為2v6.在足夠長的斜面上,使A、B兩個相同小物塊分別從不同位置沿斜面方向同時出發,選擇沿斜面向上為正方向,它們運動的-圖像如圖所示。在時,A、B兩物塊恰好在斜面上某一位置相遇,重力加速度取,據圖可知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r/>A.該斜面動摩擦系數為B.斜面傾角C.時,A、B兩物塊相距最遠D. A、B兩物塊在斜面上出發時相距7.如圖所示,在水平面上放置著兩個靠在一起、橫截面為梯形的物體P和Q,,P和Q質量分別為5m和2m,所有接觸面均光滑。若把大小為、方向向左的水平推力作用在P上,P和Q恰好相對靜止;若把大小為、方向向右的水平推力作用在Q上,P和Q也恰好相對靜止,sin37°=0.6,cos37°=0.8,則( ?。?br/>A.作用力為時,Q的加速度大小為B.作用力為時,P、Q之間的相互作用力大小為C.作用力為時,P的加速度大小為D.和的大小之比2:5二、多選題8.靜止在水平地面上的木板,上面固定一支架,在支架的端點用細線懸掛一個小球,現對小球施加一始終垂直于懸線的拉力F,將小球從豎直位置緩慢向上移動,直到懸線與豎直方向的夾角θ=60°為止。在此過程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拉力F不斷增大B.細線的拉力不斷變大C.地面對木板的摩擦力不斷變大D.地面對木板的支持力不斷變小9.某同學參加校運會鉛球比賽,某次投擲時鉛球的飛行過程如圖所示,鉛球從A點離手后朝斜向上方飛出,經過最高點B后落到水平地面上的C點。如果A點離地面高,最高點B離地高,落地點C離A點正下方O點的水平距離,鉛球可視為質點,重力加速度g取,不計空氣阻力,則( ?。?br/>A.鉛球離手后在空中的運動時間是B.鉛球在B點時的速度大小為C.鉛球離手時的速度大小D.鉛球落地時速度與水平方向夾角的正切值為0.810.如圖所示,水平傳送帶長,以速度勻速運動,質量均為的小物體P、Q由通過定滑輪且不可伸長的輕繩相連,時刻在傳送帶左端具有速度,P與定滑輪間的繩水平,P與傳送帶之間的動摩擦因數為。已知重力加速度,不計定滑輪質量和滑輪與繩之間的摩擦,繩足夠長。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Q物體剛開始的加速度為B.P在傳送帶上運動的時間為C.P在傳送帶上留下的劃痕長度為D.從開始運動到P與傳送帶共速,Q上升高度為三、實驗題11.某實驗小組要測量彈簧的勁度系數,他們利用智能手機中自帶的定位傳感器設計了如圖甲所示的實驗,手機軟件中的“定位”功能可以測量手機豎直方向的位移(以打開定位傳感器時手機的位置為初位置)。鉤碼個數n 1 2 3 4 5 6手機位移x/cm 0.98 2.02 3.01 3.98 5.01 5.99(1)實驗小組進行了如下主要的實驗步驟,正確的順序是 。A.按圖甲安裝實驗器材,彈簧上端固定在橫桿上,下端與手機連接,手機重心和彈簧在同一豎直線上B.在坐標紙圖中描點作出n-x圖像,如圖乙所示C.在手機下方懸掛一個鉤碼,緩慢釋放,當手機和鉤碼靜止時記錄下手機下降的位移xD.手托著手機緩慢下移,手離開手機,手機靜止時,打開手機中的定位傳感器E.改變鉤碼個數n,重復上述操作,記錄相應的位移x,數據如表格所示(2)已知每個鉤碼的質量為50g,重力加速度取g=10m/s2,由圖像乙可以求得彈簧的勁度系數為 N/m。(3)實驗中未考慮手機所受重力使彈簧伸長,這對彈簧勁度系數的測量結果 (選填“有”或“無”)影響。12.某同學用如圖甲所示的實驗裝置探究“加速度與力、質量的關系”。(1)為補償打點計時器對小車的阻力及其他阻力,可以使木板的一側墊高,關于補償阻力,下列操作最合理的一項是___________。A.未連接紙帶前,放開小車,小車能由靜止開始沿木板下滑B.未連接紙帶前,輕碰小車,小車能勻速穩定下滑C.放開拖著紙帶的小車,小車能由靜止開始沿木板下滑D.放開拖著紙帶的小車,輕碰小車,小車能勻速穩定下滑(2)某次實驗時得到的紙帶如圖乙所示,、、、、為選取的5個計數點,相鄰兩計數點之間還有4個點沒有畫出,用刻度尺測得相鄰兩計數點之間的距離分別為、、、。打點計時器所用交流電源的頻率為,則可得小車運動的加速度大小為 m/s (計算結果保留2位有效數字)。(3)在研究加速度與力的關系時,該同學根據實驗數據作出的圖像如圖丙所示,發現該圖線不通過坐標原點且段明顯偏離直線,分析其產生的原因,下列說法正確的是___________。A.不通過坐標原點可能是因為平衡阻力不足B.不通過坐標原點可能是因為平衡阻力過度C.圖線段彎曲可能是未滿足鉤碼總質量遠小于小車總質量的條件D.圖線段彎曲可能是未滿足鉤碼總質量遠大于小車總質量的條件(4)實驗中將鉤碼重力大小作為細繩對小車的拉力大小,在實驗中引入了系統誤差,考慮實際情況,細繩對小車的拉力與鉤碼重力的大小關系應為 (填“>”“<”或“=”);若實驗中補償阻力后,摩擦阻力的影響可忽略不計,某次實驗時,鉤碼質量,小車質量=250g,實驗中因將鉤碼重力大小作為細繩對小車的拉力大小引入的百分誤差 %。(,為實驗中處理數據時細繩的拉力值,為細繩拉力的真實值。計算結果保留2位有效數字)四、解答題13.襄陽橫沖國際滑雪場,一名滑雪運動員穿專用滑雪板,在滑雪道上獲得一定速度后從跳臺A點處沿水平方向飛出,在空中飛行一段距離后在斜坡B點處著陸。假設滑雪跑道足夠長,測得AB間的距離為150m,斜坡與水平方向夾角為37°,已知運動員及裝備的總質量為100kg,不計空氣阻力(g取10m/s2,sin37°=0.6,cos37°=0.8,計算結果均保留根號)。求:(1)運動員從A點飛出時的速度大小v0;(2)若運動員從A點飛出時的速度大小變為1.2v0,仍落到斜面上,求運動員落到斜面上的點到A點的距離。14.如圖所示,半徑為的四分之一圓柱體固定在水平地面上,其表面光滑,在其圓心的正上方處有一光滑小滑輪。A、B兩小球通過兩光滑的小滑輪用細線相連,質量均為的小球B與物塊C通過輕質彈簧連接。當間細線的長度與圓柱體的半徑相等,且與豎直方向的夾角時,系統處于靜止狀態,此時輕質彈簧恰好處于原長,重力加速度為。(1)求小球的質量;(2)若緩慢增大小球的質量,當與豎直方向的夾角最大時,物塊C對地面的壓力恰好為零,求此時小球的質量和彈簧的勁度系數。15.質量為的木板放在水平地面上,質量為的小滑塊(其大小可忽略)放在木板上最右端,如圖所示,木板與地面的摩擦因數為,木板與滑塊間的動摩擦因數為。在木板右側施加一個水平向右的恒力,取,并認為最大靜摩擦力等于同等條件下的滑動摩擦力,請求以下問題:(1)若,則小滑塊和木板的加速度大小分別為多少?(2)若,作用了后撤去。若運動過程中滑塊始終未脫離木板,則木板長度最短為多少?(3)在(2)的情境中,求滑塊和木板最終靜止時,滑塊到木板最右端的距離為多少?參考答案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B B D D D A C AD CD BC11.(1)ADCEB(2)50(3)無12.(1)D(2)0.89(3)AC(4) 1213.(1)(2)216m【詳解】(1)物體在空中平拋運動的高度為則平拋的時間為平拋的水平位移為則平拋的初速度為(2)運動員在空中做平拋運動,則有則合位移為14.(1) ;(2) ,【詳解】(1)對分析,由幾何關系可知,拉力和支持力與水平方向的夾角相等,有對B分析,有聯立可得得(2)對分析,由平衡條件及相似三角形法有對B分析,有由題意可得當與豎直方向的夾角最大時,有解得對物塊C,根據平衡條件及胡克定律有其中得15.(1),(2)4.5m(3)3.3m【詳解】(1)滑塊最大加速度在板塊剛好要發生相對運動時,對滑塊有解得此時外力為滑塊與木板發生相對滑動的最小值,對整體做動力學分析有解得當時,小于,滑塊與木板相對靜止一起向右做勻加速運動。對整體有解得(2)持續時間內(0~1s內),由于,物塊與板發生相對滑動。根據(1)分析知此時滑塊做勻加速直線運動,滑塊加速度為木板也做勻加速直線運動,對木板做動力學分析有解得木板加速度令,這段時間內滑塊相對木板向左運動,相對位移力撤去后至滑塊與木板共速,力撤去時,木板速度滑塊速度力撤去后,滑塊將以原來的加速度繼續加速,木板減速,直到它們速度一樣,對木板做動力學分析有解得木板減速時的加速度大小設經過時間滑塊和木板的速度相等,由運動學公式得共速時的速度代入數據解得,這段時間內滑塊相對木板向左運動,相對位移為故木板長度最短為(3)共速之后,木板繼續減速,對木板做動力學分析有解得木板減速時的加速度大小滑塊也做減速運動,加速度的大小仍為直到最后都停止運動。這段時間內滑塊相對木板向右運動,相對位移為最終木塊停在離木板右端點左方,距離右端點距離為 如圖所示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