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54張PPT)電勢差與電場強度的關系3第十章1.知道電勢差與電場強度的關系式,了解其適用條件(重點)。2.會用關系式U=Ed處理勻強電場問題,利用公式E=定性分析非勻強電場(重點)。學習目標內容索引課時對點練一、勻強電場中電勢差與電場強度的關系二、利用公式E=定性分析非勻強電場< 一 >勻強電場中電勢差與電場強度的關系如圖甲所示,在電場強度為E的勻強電場中,A、B是相距為d且沿電場方向上的兩點,其電勢差為UAB,現將一個電荷量為+q的電荷由A移到B。(1)從力和位移的角度計算靜電力所做的功;答案 WAB=Fd=qEd;(2)通過A、B間的電勢差計算靜電力所做的功;答案 WAB=qUAB;(3)比較兩次計算功的大小并總結電勢差與電場強度的關系;答案 兩次計算功的大小相等,UAB = Ed;(4)如果A、B兩點不在同一條電場線上(如圖乙),上述結論還成立嗎?請嘗試進行論證。答案 WAB=Flcos θ=Fd=qEd,WAB=qUAB ,UAB=Ed。故仍成立。1.勻強電場中電勢差與電場強度的關系(1)勻強電場中兩點間的電勢差等于電場強度與這兩點 的距離的乘積。(2)公式:UAB= 。(3)電場強度單位的換算: =1 N/C。 (4)應用:在定量計算中,此關系式只適用于勻強電場,公式中d必須是沿電場強度方向的距離,當電場中的兩點不在同一條電場線上時,d應為兩點在電場強度方向上的投影距離,亦為電場中兩點所在的等勢面間的距離。梳理與總結沿電場方向Ed1 V/m2.由E=可知,電場強度在數值上等于沿電場方向單位距離上降低的電勢,電場強度是電勢差對空間位置的變化率,電勢隨空間變化的快慢,反映了電場強度的大小。如圖,圖中虛線為等勢線,B、C、D三點位于同一等勢線上。(1)比較A與B、A與C、A與D間電勢差的大小;思考與討論答案 UAB=UAC=UAD (2)電勢沿AB、AC、AD三條線,哪一個方向降落最快?答案 AB方向。提煉·總結電場中電場強度方向指向電勢降落最快的方向。(1)由公式E=得電場強度跟兩點的電勢差成正比,跟兩點的距離成反比。( )(2)勻強電場中沿電場線方向,任何相同距離上電勢降落必定相等。( )(3)勻強電場中電勢降低的方向必是電場強度方向。( )××√(來自魯科教材)如圖所示,在水平方向的勻強電場中有相距6 cm的A、B兩點,且UAB=150 V。(1)求電場強度的大小和方向。例1答案 2 500 V/m 向右因為A、B間的電勢差為正值,故A點的電勢高于B點,根據沿電場線方向電勢降低可知電場強度的方向水平向右,電場強度E= V/m=2 500 V/m。(2)電場中A、C兩點相距14 cm,A、C兩點連線與電場線方向的夾角為37°,則C點與A點的電勢差UCA為多少?(sin 37°=0.6,cos 37°=0.8)答案 -280 VC、A間的電勢差UCA=-ELACcos 37°=-2 500×0.14×0.8 V=-280 V。 (來自教材)帶有等量異種電荷、 相距10 cm的平行板A和B之間有勻強電場(如圖),電場強度E為2×104 V/m,方向向下。電場中C點距B板3 cm,D點距A板2 cm。(1)C、D兩點哪點電勢高? 兩點的電勢差UCD等于多少?例2答案 見解析D點的電勢比C點的電勢高。UCD=-EdCD=-2×104×5×10-2 V=-1 000 V(2)如果把B板接地,則C點和D點的電勢φC和φD各是多少? 如果把A板接地,則φC和φD各是多少? 在這兩種情況中,UCD相同嗎?答案 見解析B板接地時,φC=EdCB-0=2×104×3×10-2 V=600 VφD=EdDB-0=2×104×8×10-2 V=1.6×103 VUCD=φC-φD=(600-1.6×103) V=-1 000 VA 板接地時,φC=0-EdCA=-2×104×7×10-2 V=-1.4×103 VφD=0-EdDA=-2×104×2×10-2 V=-400 VUCD=φC-φD=-1.4×103 V-(-400 V)=-1 000 V,在這兩種情況下,UCD都是-1 000 V。(3)一個電子從C點移動到D點,靜電力做多少功? 如果使電子從C點先移到P點,再移到D點,靜電力做的功是否會發生變化?答案 見解析電子從C點移動到D點,靜電力做的功WCD=-eUCD=1 000 eV,如果使電子從C點先移到P點,再移到D點,靜電力所做的功不會發生變化,因為靜電力做功與路徑無關,只與初、末位置有關。 (2024·天津市五校高二期中)如圖所示,勻強電場中A、B、C三點構成一個直角三角形(電場線與三角形所在平面平行),其中∠A=30°,邊長AC=16 cm。將電荷量q=-6×10-6 C的點電荷由A點移到B點,靜電力做功2.4×10-5 J,再由B點移到C點,該點電荷克服靜電力做功2.4×10-5 J,取B點的電勢為零,求:(1)A、C兩點的電勢;針對訓練1答案 -4 V -4 V 將點電荷由A點移到B點,由勻強電場的電勢差與靜電力做功的關系式可得UAB= V=-4 V由電勢差定義可得UAB=φA-φB解得φA=-4 V將點電荷由B點移到C點,由勻強電場的電勢差與靜電力做功的關系式可得UBC= V=4 V由電勢差定義可得UBC=φB-φC解得φC=-4 V(2)勻強電場的電場強度。答案 V/m,方向垂直AC斜向左上因φA=φC,因此直線AC是勻強電場的一條等勢線,由電場線與等勢線垂直且由高電勢指向低電勢,如圖所示,LBC=LAC·sin 30°=8 cm可得電場強度大小E= V/m方向垂直AC斜向左上。電勢差的三種求解方法1.應用定義式UAB=φA-φB來求解。2.應用關系式UAB=來求解。3.應用關系式UAB=Ed(勻強電場)來求解。UAB=Ed闡述的是一個矢量的大小與另一個標量間的關系,所以不帶符號計算,結果的正負根據題意另行判斷。總結提升返回< 二 >利用公式E=定性分析非勻強電場運用E=怎樣解釋電場線密的地方等差等勢線也密?答案 由E=知,U一定時,E越大,d越小,故電場線密的地方等差等勢線也密。UAB=Ed只適用于勻強電場的定量計算,在非勻強電場中,不能進行定量計算,但可以定性地分析有關問題。梳理與總結 (來自教材)如圖,三個同心圓是點電荷Q周圍的三個等勢面,A、B、C分別是這三個等勢面上的點。 已知這三個圓的半徑關系為rC-rB=rB-rA, 且這三點在同一條電場線上。 現將一個電荷量q為1.6×10-6 C的電荷從A點移到C點,其電勢能減少1.92×10-5 J, 若取C點的電勢為0,A點的電勢為多少?UAB和UBC是否相等?例3答案 見解析電荷從A點到C點,電勢能減少1.92×10-5 J,靜電力做功為 WAC=1.92×10-5 J,UAC= V=12 V,φA= UAC+φC=(12+0) V=12 V。從A點到C點,電場強度變小,由U=Ed,所以UAB>UBC。 (多選)如圖所示,一個電場的電場線分布關于y軸對稱,O、M、N是y軸 上的三個點,且OM=MN,P點在y軸的右側,MP⊥ON,則A.M點的電勢比P點的電勢高B.將負電荷由O點移動到P點,靜電力做正功C.M、N兩點間的電勢差大于O、M兩點間的電勢差D.在O點由靜止釋放一個不計重力的帶正電的粒子,該粒子將沿y軸做直線運動√針對訓練2√分別過M、P點作等勢線,可得過P點的等勢線在過M點的等勢線上方,因沿著電場線方向電勢降低,則有φM>φP,A對;將負電荷由O點移到P點,由于UOP>0,則W=qUOP<0,靜電力做負功,B錯;由U=Ed定性分析可知,MN間的平均電場強度小于OM間的平均電場強度,故M、N兩點間的電勢差小于O、M兩點間的電勢差,C錯;根據題意可知,y軸上的電場強度方向沿y軸向上,所以在O點由靜止釋放一不計重力的帶正電的粒子,其所受靜電力沿y軸正方向,則該粒子將沿y軸做直線運動,D對。返回< 三 >課時對點練題號 1 2 3 4 5 6答案 D A C (1)4×103 V/m (2)1.0×10-5 J C C題號 7 8 9 10 11答案 D AD A C對一對答案1234567891011考點一 公式UAB=Ed或E=的理解及簡單應用1.對公式E=和UAB=Ed的理解,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公式UAB=Ed適用于計算任何電場中A、B兩點間的電勢差B.由UAB=Ed知,A點和B點間距離越大,則這兩點間的電勢差越大C.由E=知,勻強電場中A、B兩點沿電場線的距離越大,則電場強度越小D.公式中的d是勻強電場中A、B所在的兩等勢面之間的距離基礎對點練√12345678910答案1112345678910答案公式UAB=Ed只適用于計算勻強電場中A、B兩點間的電勢差,故A錯誤;由UAB=Ed知,當E一定時,A點和B點間沿電場線方向距離越大,則這兩點間的電勢差越大,故B錯誤;勻強電場中,電場強度處處相同,與距離無關,故C錯誤;公式中的d是勻強電場中A、B所在的兩等勢面之間的距離,即沿電場線方向的距離,故D正確。112.(來自教材改編)正常情況下空氣是不導電的,但如果空氣中的電場很強,空氣也可以被擊穿,空氣被擊穿時會看到電火花或閃電。若觀察到某次閃電的火花長約1 000 m,且已知空氣的擊穿電場強度大小為3×106 V/m,那么發生此次閃電的電勢差約為A.3×109 V B.3×108 VC.3×105 V D.3×104 V12345678910答案√發生此次閃電的電勢差約為U=Ed=3×106×1 000 V=3×109 V,故選A。113.如圖為某勻強電場的等勢面分布圖(等勢面豎直分布),已知每兩個相鄰等勢面相距2 cm,則該勻強電場的電場強度為A.1 V/m,水平向左B.1 V/m,豎直向上C.100 V/m,水平向左D.100 V/m,豎直向上12345678910答案√11電場線與等勢面(線)垂直,且由電勢高的一端指向電勢低的一端,可知電場線水平向左,兩個相鄰等勢面的電勢差為U=2 V,則電場強度大小為E= V/m=100 V/m,故選C。12345678910答案114.(2024·上饒市高一期末)帶有等量異種電荷的平行板A、B之間有勻強電場,電場強度方向向下,如圖所示。電場中a、b兩點相距5 cm,a、b兩點之間電勢差Uab=100 V,ab連線與電場線成60°角。(1)求勻強電場的電場強度大小;12345678910答案答案 4×103 V/m 11根據勻強電場中電勢差與電場強度的關系E=可得E= V/m=4×103 V/m12345678910答案11(2)設b點為零電勢點,求電荷量為1.0×10-7 C的正電荷在a點具有的電勢能是多少。12345678910答案答案 1.0×10-5 J設b點為零電勢點,根據Uab=φa-φb可得φa=100 V則電荷量為1.0×10-7 C的正電荷在a點具有的電勢能為Epa=qφa=1.0×10-7×100 J=1.0×10-5 J11考點二 用U=Ed定性分析非勻強電場5.(2024·肇東市第四中學高二月考)下列選項描述的電場線與等差等勢面之間的關系,實線表示電場線,虛線表示等勢面,其中正確的是12345678910答案√等勢面和電場線處處垂直,根據U=Ed定性分析可知電場線密集的地方等差等勢面也密集,故選C。116.(2024·榆林市高二期中)某一電場中的電場線和等勢面分布如圖所示,在電場中有A、B、C三點,A、B間距離等于B、C間距離。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A.A點電場強度比B點電場強度小B.正電荷在A點的電勢能比在B點的電勢能大C.B、A兩點間的電勢差大于C、B兩點間的電勢差D.負電荷由B向C移動,靜電力做負功12345678910答案√1112345678910答案根據電場線越密電場強度越大,由題圖可知,A點電場強度比B點電場強度大,故A錯誤;根據沿電場線方向電勢降低,A點電勢低于B點,由公式Ep=φq可知,正電荷在A點電勢能小于在B點的電勢能,故B錯誤;根據U=Ed定性分析可知,由于AB間電場強度大于BC間電場強度,則B、A間的電勢差大于C、B間的電勢差,故C正確;負電荷由B向C移動,靜電力做正功,故D錯誤。117.(來自魯科教材)如圖所示,a、b、c、d、e點在一條直線上,b、c兩點間的距離等于d、e兩點間的距離。在a點固定放置一電荷量為Q的正點電荷,且在該點電荷的電場中b、c兩點間的電勢差為U。將另一個電荷量為q的正點電荷從d點移動到e點的過程中A.靜電力做功為qUB.克服靜電力做功為qUC.靜電力做功大于qUD.靜電力做功小于qU√12345678910答案能力綜合練1112345678910答案在+Q的電場中,將+q從d點移動到e點的過程中,電荷所受的靜電力方向與位移方向相同,則靜電力做正功。根據E=k可知,b、c兩點間的電場強度大于d、e兩點間的電場強度,b、c兩點間的距離等于d、e兩點間的距離,由U=Ed分析可知,d、e兩點間的電勢差小于U,將+q從d點移動到e點的過程中,靜電力做功小于qU,故選D。118.(多選)(2021·海南卷)如圖,在勻強電場中有一虛線圓,ab和cd是圓的兩條直徑,其中ab與電場方向的夾角為60°,ab=0.2 m,cd與電場方向平行,a、b兩點的電勢差Uab=20 V,則A.電場強度的大小E=200 V/mB.b點的電勢比d點的低5 VC.將電子從c點移到d點,電場力做正功D.電子在a點的電勢能大于在c點的電勢能√12345678910答案√1112345678910答案根據Uab=E·abcos 60°可得電場強度的大小E= V/m=200 V/m,選項A正確;沿電場線方向電勢逐漸降低,可知b點的電勢比d點的電勢高,選項B錯誤;將電子從c點移到d點,因電子所受的電場力與位移反向,可知電場力做負功,選項C錯誤;因a點的電勢低于c點電勢,則電子在a點的電勢能大于在c點的電勢能,選項D正確。119.(來自教科教材)如圖所示,A、B、C三點都在勻強電場中,已知AC⊥BC,∠ABC=60°,BC=20 cm。把一個電荷量為q=10-5 C的正點電荷從B移到C,靜電力做功為零;從C移到A,靜電力做功為4×10-3 J,求該勻強電場的電場強度大小和方向。12345678910答案答案 V/m 方向垂直于BC連線由C指向A1112345678910答案由題可知q=10-5 C的正點電荷從B移到C,靜電力做功為零,則B與C電勢相等,BC連線是一條等勢線。電荷量為q=10-5 C的正點電荷從C移到A,靜電力做功為4×10-3 J,則C、A間電勢差為UCA= V=400 V,則該勻強電場的電場強度大小E= V/m,方向垂直于BC連線由C指向A。1110.如圖所示,勻強電場方向平行于xOy平面,在xOy平面內有一個半徑為R=5 cm的圓,圓上有一動點P,半徑OP與x軸正方向的夾角為θ,P點沿圓周移動時,O、P兩點的電勢差滿足UOP=25cos θ(V),則該勻強電場的電場強度為A.500 V/m,沿x軸正方向B.500 V/m,沿y軸負方向C.500 V/m,沿y軸正方向D.250 V/m,沿x軸負方向√12345678910答案尖子生選練1112345678910答案當θ=90°,UOP=0,即φO=φP,故y軸所在直線為等勢面,當θ=0時,UOP=25 V,即φO-φP>0,可知電場強度方向沿x軸正方向,根據U=ERcos θ,可知ER=25 V,則E= V/m=500 V/m,A正確,B、C、D錯誤。1111.如圖所示,真空中有一勻強電場(圖中未畫出),電場方向與圓周在同一平面內,△ABC是圓的內接直角三角形,∠BAC=60°,O為圓心,半徑R=2 cm。位于A處的粒子源向平面內各個方向發射初動能均為2 eV、電荷量為+e的粒子,這些粒子會經過圓周上不同的點,其中到達B點的粒子動能為6 eV,到達C點的粒子動能也為6 eV。忽略粒子受到的重力和粒子間的相互作用,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UCA=4 VB.電場方向由B指向AC.勻強電場的電場強度大小為200 V/mD.經過圓周上的所有粒子,動能最大為6 eV√12345678910答案1112345678910答案根據題意可知到達B點的粒子動能與到達C點的粒子動能相等,所以B、C兩點電勢相等,BC連線為勻強電場的等勢線,根據電場線與等勢線相互垂直,且電荷量為+e的粒子從A點運動到B點動能增大,可知靜電力做正功,粒子一定沿著電場線方向運動,由此可判斷由A指向B的方向就是該電場的電場強度方向,如圖所示。1112345678910答案返回A、B間的電勢差為UAB==4 V,根據幾何關系可得dAB=2 cm,電場強度大小為E= V/m=200 V/m,故B錯誤,C正確;因為φB=φC,可得UCA=UBA=-UAB=-4 V,故A錯誤;易知整個圓周上D點電勢最低,則粒子運動到D點動能最大,大于到達B點的粒子動能6 eV,故D錯誤。11本課結束第十章3 電勢差與電場強度的關系[學習目標] 1.知道電勢差與電場強度的關系式,了解其適用條件(重點)。2.會用關系式U=Ed處理勻強電場問題,利用公式E=定性分析非勻強電場(重點)。一、勻強電場中電勢差與電場強度的關系如圖甲所示,在電場強度為E的勻強電場中,A、B是相距為d且沿電場方向上的兩點,其電勢差為UAB,現將一個電荷量為+q的電荷由A移到B。(1)從力和位移的角度計算靜電力所做的功;(2)通過A、B間的電勢差計算靜電力所做的功;(3)比較兩次計算功的大小并總結電勢差與電場強度的關系;(4)如果A、B兩點不在同一條電場線上(如圖乙),上述結論還成立嗎?請嘗試進行論證。1.勻強電場中電勢差與電場強度的關系(1)勻強電場中兩點間的電勢差等于電場強度與這兩點 的距離的乘積。 (2)公式:UAB= 。 (3)電場強度單位的換算: =1 N/C。 (4)應用:在定量計算中,此關系式只適用于勻強電場,公式中d必須是沿電場強度方向的距離,當電場中的兩點不在同一條電場線上時,d應為兩點在電場強度方向上的投影距離,亦為電場中兩點所在的等勢面間的距離。2.由E=可知,電場強度在數值上等于沿電場方向單位距離上降低的電勢,電場強度是電勢差對空間位置的變化率,電勢隨空間變化的快慢,反映了電場強度的大小。如圖,圖中虛線為等勢線,B、C、D三點位于同一等勢線上。(1)比較A與B、A與C、A與D間電勢差的大小;(2)電勢沿AB、AC、AD三條線,哪一個方向降落最快?電場中電場強度方向指向電勢降落最快的方向。(1)由公式E=得電場強度跟兩點的電勢差成正比,跟兩點的距離成反比。( )(2)勻強電場中沿電場線方向,任何相同距離上電勢降落必定相等。( )(3)勻強電場中電勢降低的方向必是電場強度方向。( )例1 如圖所示,在水平方向的勻強電場中有相距6 cm的A、B兩點,且UAB=150 V。(1)求電場強度的大小和方向。(2)電場中A、C兩點相距14 cm,A、C兩點連線與電場線方向的夾角為37°,則C點與A點的電勢差UCA為多少?(sin 37°=0.6,cos 37°=0.8)例2 (來自教材)帶有等量異種電荷、 相距10 cm的平行板A和B之間有勻強電場(如圖),電場強度E為2×104 V/m,方向向下。電場中C點距B板3 cm, D點距A板2 cm。(1)C、D兩點哪點電勢高? 兩點的電勢差UCD等于多少?(2)如果把B板接地,則C點和D點的電勢φC和φD各是多少? 如果把A板接地,則φC和φD各是多少? 在這兩種情況中,UCD相同嗎?(3)一個電子從C點移動到D點,靜電力做多少功? 如果使電子從C點先移到P點,再移到D點,靜電力做的功是否會發生變化?針對訓練1 (2024·天津市五校高二期中)如圖所示,勻強電場中A、B、C三點構成一個直角三角形(電場線與三角形所在平面平行),其中∠A=30°,邊長AC=16 cm。將電荷量q=-6×10-6 C的點電荷由A點移到B點,靜電力做功2.4×10-5 J,再由B點移到C點,該點電荷克服靜電力做功2.4×10-5 J,取B點的電勢為零,求:(1)A、C兩點的電勢;(2)勻強電場的電場強度。電勢差的三種求解方法1.應用定義式UAB=φA-φB來求解。2.應用關系式UAB=來求解。3.應用關系式UAB=Ed(勻強電場)來求解。UAB=Ed闡述的是一個矢量的大小與另一個標量間的關系,所以不帶符號計算,結果的正負根據題意另行判斷。二、利用公式E=定性分析非勻強電場運用E=怎樣解釋電場線密的地方等差等勢線也密? UAB=Ed只適用于勻強電場的定量計算,在非勻強電場中,不能進行定量計算,但可以定性地分析有關問題。例3 (來自教材)如圖,三個同心圓是點電荷Q周圍的三個等勢面,A、B、C分別是這三個等勢面上的點。 已知這三個圓的半徑關系為rC-rB=rB-rA, 且這三點在同一條電場線上。 現將一個電荷量q為1.6×10-6 C的電荷從A點移到C點,其電勢能減少1.92×10-5 J, 若取C點的電勢為0,A點的電勢為多少?UAB和UBC是否相等?針對訓練2 (多選)如圖所示,一個電場的電場線分布關于y軸對稱,O、M、N是y軸上的三個點,且OM=MN,P點在y軸的右側,MP⊥ON,則( )A.M點的電勢比P點的電勢高B.將負電荷由O點移動到P點,靜電力做正功C.M、N兩點間的電勢差大于O、M兩點間的電勢差D.在O點由靜止釋放一個不計重力的帶正電的粒子,該粒子將沿y軸做直線運動答案精析一、(1)WAB=Fd=qEd;(2)WAB=qUAB;(3)兩次計算功的大小相等,UAB=Ed;(4)WAB=Flcos θ=Fd=qEd,WAB=qUAB ,UAB=Ed。故仍成立。梳理與總結1.(1)沿電場方向 (2)Ed(3)1 V/m思考與討論(1)UAB=UAC=UAD (2)AB方向。易錯辨析(1)× (2)√ (3)×例1 (1)2 500 V/m 向右 (2)-280 V解析 (1)因為A、B間的電勢差為正值,故A點的電勢高于B點,根據沿電場線方向電勢降低可知電場強度的方向水平向右,電場強度E== V/m=2 500 V/m。(2)C、A間的電勢差UCA=-ELACcos 37°=-2 500×0.14×0.8 V=-280 V。例2 見解析解析 (1)D點的電勢比C點的電勢高。UCD=-EdCD=-2×104×5×10-2 V=-1 000 V(2)B板接地時,φC=EdCB-0=2×104×3×10-2 V=600 VφD=EdDB-0=2×104×8×10-2 V=1.6×103 VUCD=φC-φD=(600-1.6×103) V=-1 000 VA 板接地時,φC=0-EdCA=-2×104×7×10-2 V=-1.4×103 VφD=0-EdDA=-2×104×2×10-2 V=-400 VUCD=φC-φD=-1.4×103 V-(-400 V)=-1 000 V,在這兩種情況下,UCD都是-1 000 V。(3)電子從C點移動到D點,靜電力做的功WCD=-eUCD=1 000 eV,如果使電子從C點先移到P點,再移到D點,靜電力所做的功不會發生變化,因為靜電力做功與路徑無關,只與初、末位置有關。針對訓練1 (1)-4 V -4 V (2) V/m,方向垂直AC斜向左上解析 (1)將點電荷由A點移到B點,由勻強電場的電勢差與靜電力做功的關系式可得UAB== V=-4 V由電勢差定義可得UAB=φA-φB解得φA=-4 V將點電荷由B點移到C點,由勻強電場的電勢差與靜電力做功的關系式可得UBC== V=4 V由電勢差定義可得UBC=φB-φC解得φC=-4 V(2)因φA=φC,因此直線AC是勻強電場的一條等勢線,由電場線與等勢線垂直且由高電勢指向低電勢,如圖所示,LBC=LAC·sin 30°=8 cm可得電場強度大小E=== V/m方向垂直AC斜向左上。二、由E=知,U一定時,E越大,d越小,故電場線密的地方等差等勢線也密。例3 見解析解析 電荷從A點到C點,電勢能減少1.92×10-5 J,靜電力做功為 WAC=1.92×10-5 J,UAC== V=12 V,φA= UAC+φC=(12+0) V=12 V。從A點到C點,電場強度變小,由U=Ed,所以UAB>UBC。針對訓練2 AD [分別過M、P點作等勢線,可得過P點的等勢線在過M點的等勢線上方,因沿著電場線方向電勢降低,則有φM>φP,A對;將負電荷由O點移到P點,由于UOP>0,則W=qUOP<0,靜電力做負功,B錯;由U=Ed定性分析可知,MN間的平均電場強度小于OM間的平均電場強度,故M、N兩點間的電勢差小于O、M兩點間的電勢差,C錯;根據題意可知,y軸上的電場強度方向沿y軸向上,所以在O點由靜止釋放一不計重力的帶正電的粒子,其所受靜電力沿y軸正方向,則該粒子將沿y軸做直線運動,D對。]3 電勢差與電場強度的關系分值:60分[1~3、5、6題,每題4分]考點一 公式UAB=Ed或E=的理解及簡單應用1.對公式E=和UAB=Ed的理解,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公式UAB=Ed適用于計算任何電場中A、B兩點間的電勢差B.由UAB=Ed知,A點和B點間距離越大,則這兩點間的電勢差越大C.由E=知,勻強電場中A、B兩點沿電場線的距離越大,則電場強度越小D.公式中的d是勻強電場中A、B所在的兩等勢面之間的距離2.(來自教材改編)正常情況下空氣是不導電的,但如果空氣中的電場很強,空氣也可以被擊穿,空氣被擊穿時會看到電火花或閃電。若觀察到某次閃電的火花長約1 000 m,且已知空氣的擊穿電場強度大小為3×106 V/m,那么發生此次閃電的電勢差約為A.3×109 V B.3×108 VC.3×105 V D.3×104 V3.如圖為某勻強電場的等勢面分布圖(等勢面豎直分布),已知每兩個相鄰等勢面相距2 cm,則該勻強電場的電場強度為A.1 V/m,水平向左B.1 V/m,豎直向上C.100 V/m,水平向左D.100 V/m,豎直向上4.(6分)(2024·上饒市高一期末)帶有等量異種電荷的平行板A、B之間有勻強電場,電場強度方向向下,如圖所示。電場中a、b兩點相距5 cm,a、b兩點之間電勢差Uab=100 V,ab連線與電場線成60°角。(1)(3分)求勻強電場的電場強度大小;(2)(3分)設b點為零電勢點,求電荷量為1.0×10-7 C的正電荷在a點具有的電勢能是多少。考點二 用U=Ed定性分析非勻強電場5.(2024·肇東市第四中學高二月考)下列選項描述的電場線與等差等勢面之間的關系,實線表示電場線,虛線表示等勢面,其中正確的是A. B.C. D.6.(2024·榆林市高二期中)某一電場中的電場線和等勢面分布如圖所示,在電場中有A、B、C三點,A、B間距離等于B、C間距離。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A.A點電場強度比B點電場強度小B.正電荷在A點的電勢能比在B點的電勢能大C.B、A兩點間的電勢差大于C、B兩點間的電勢差D.負電荷由B向C移動,靜電力做負功[7、8題,每題5分]7.如圖所示,a、b、c、d、e點在一條直線上,b、c兩點間的距離等于d、e兩點間的距離。在a點固定放置一電荷量為Q的正點電荷,且在該點電荷的電場中b、c兩點間的電勢差為U。將另一個電荷量為q的正點電荷從d點移動到e點的過程中A.靜電力做功為qUB.克服靜電力做功為qUC.靜電力做功大于qUD.靜電力做功小于qU8.(多選)(2021·海南卷)如圖,在勻強電場中有一虛線圓,ab和cd是圓的兩條直徑,其中ab與電場方向的夾角為60°,ab=0.2 m,cd與電場方向平行,a、b兩點的電勢差Uab=20 V,則A.電場強度的大小E=200 V/mB.b點的電勢比d點的低5 VC.將電子從c點移到d點,電場力做正功D.電子在a點的電勢能大于在c點的電勢能9.(8分)如圖所示,A、B、C三點都在勻強電場中,已知AC⊥BC,∠ABC=60°,BC=20 cm。把一個電荷量為q=10-5 C的正點電荷從B移到C,靜電力做功為零;從C移到A,靜電力做功為4×10-3 J,求該勻強電場的電場強度大小和方向。[10、11題,每題8分]10.如圖所示,勻強電場方向平行于xOy平面,在xOy平面內有一個半徑為R=5 cm的圓,圓上有一動點P,半徑OP與x軸正方向的夾角為θ,P點沿圓周移動時,O、P兩點的電勢差滿足UOP=25cos θ(V),則該勻強電場的電場強度為A.500 V/m,沿x軸正方向B.500 V/m,沿y軸負方向C.500 V/m,沿y軸正方向D.250 V/m,沿x軸負方向11.如圖所示,真空中有一勻強電場(圖中未畫出),電場方向與圓周在同一平面內,△ABC是圓的內接直角三角形,∠BAC=60°,O為圓心,半徑R=2 cm。位于A處的粒子源向平面內各個方向發射初動能均為2 eV、電荷量為+e的粒子,這些粒子會經過圓周上不同的點,其中到達B點的粒子動能為6 eV,到達C點的粒子動能也為6 eV。忽略粒子受到的重力和粒子間的相互作用,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UCA=4 VB.電場方向由B指向AC.勻強電場的電場強度大小為200 V/mD.經過圓周上的所有粒子,動能最大為6 eV答案精析1.D [公式UAB=Ed只適用于計算勻強電場中A、B兩點間的電勢差,故A錯誤;由UAB=Ed知,當E一定時,A點和B點間沿電場線方向距離越大,則這兩點間的電勢差越大,故B錯誤;勻強電場中,電場強度處處相同,與距離無關,故C錯誤;公式中的d是勻強電場中A、B所在的兩等勢面之間的距離,即沿電場線方向的距離,故D正確。]2.A [發生此次閃電的電勢差約為U=Ed=3×106×1 000 V=3×109 V,故選A。]3.C [電場線與等勢面(線)垂直,且由電勢高的一端指向電勢低的一端,可知電場線水平向左,兩個相鄰等勢面的電勢差為U=2 V,則電場強度大小為E== V/m=100 V/m,故選C。]4.(1)4×103 V/m (2)1.0×10-5 J解析 (1)根據勻強電場中電勢差與電場強度的關系E=可得E== V/m=4×103 V/m(2)設b點為零電勢點,根據Uab=φa-φb可得φa=100 V則電荷量為1.0×10-7 C的正電荷在a點具有的電勢能為Epa=qφa=1.0×10-7×100 J=1.0×10-5 J5.C [等勢面和電場線處處垂直,根據U=Ed定性分析可知電場線密集的地方等差等勢面也密集,故選C。]6.C [根據電場線越密電場強度越大,由題圖可知,A點電場強度比B點電場強度大,故A錯誤;根據沿電場線方向電勢降低,A點電勢低于B點,由公式Ep=φq可知,正電荷在A點電勢能小于在B點的電勢能,故B錯誤;根據U=Ed定性分析可知,由于AB間電場強度大于BC間電場強度,則B、A間的電勢差大于C、B間的電勢差,故C正確;負電荷由B向C移動,靜電力做正功,故D錯誤。]7.D [在+Q的電場中,將+q從d點移動到e點的過程中,電荷所受的靜電力方向與位移方向相同,則靜電力做正功。根據E=k可知,b、c兩點間的電場強度大于d、e兩點間的電場強度,b、c兩點間的距離等于d、e兩點間的距離,由U=Ed分析可知,d、e兩點間的電勢差小于U,將+q從d點移動到e點的過程中,靜電力做功小于qU,故選D。]8.AD [根據Uab=E·abcos 60°可得電場強度的大小E== V/m=200 V/m,選項A正確;沿電場線方向電勢逐漸降低,可知b點的電勢比d點的電勢高,選項B錯誤;將電子從c點移到d點,因電子所受的電場力與位移反向,可知電場力做負功,選項C錯誤;因a點的電勢低于c點電勢,則電子在a點的電勢能大于在c點的電勢能,選項D正確。]9. V/m 方向垂直于BC連線由C指向A解析 由題可知q=10-5 C的正點電荷從B移到C,靜電力做功為零,則B與C電勢相等,BC連線是一條等勢線。電荷量為q=10-5 C的正點電荷從C移到A,靜電力做功為4×10-3 J,則C、A間電勢差為UCA== V=400 V,則該勻強電場的電場強度大小E== V/m,方向垂直于BC連線由C指向A。10.A [當θ=90°,UOP=0,即φO=φP,故y軸所在直線為等勢面,當θ=0時,UOP=25 V,即φO-φP>0,可知電場強度方向沿x軸正方向,根據U=ERcos θ,可知ER=25 V,則E= V/m=500 V/m,A正確,B、C、D錯誤。]11.C [根據題意可知到達B點的粒子動能與到達C點的粒子動能相等,所以B、C兩點電勢相等,BC連線為勻強電場的等勢線,根據電場線與等勢線相互垂直,且電荷量為+e的粒子從A點運動到B點動能增大,可知靜電力做正功,粒子一定沿著電場線方向運動,由此可判斷由A指向B的方向就是該電場的電場強度方向,如圖所示。A、B間的電勢差為UAB====4 V,根據幾何關系可得dAB=2 cm,電場強度大小為E== V/m=200 V/m,故B錯誤,C正確;因為φB=φC,可得UCA=UBA=-UAB=-4 V,故A錯誤;易知整個圓周上D點電勢最低,則粒子運動到D點動能最大,大于到達B點的粒子動能6 eV,故D錯誤。]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十章 3 電勢差與電場強度的關系.docx 第十章 3 電勢差與電場強度的關系.pptx 第十章 3 電勢差與電場強度的關系(練習,含解析).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