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題11圖1題11圖2(1)本實驗中(選填“需要”或“不需要”)測量每根彈性繩上的彈力大小;(2)某次實驗的結果如題11圖2所示,移走繩后,連接OA、OB、OC,測得OB、OC的夾角約等于(選填A、B、C、D);A.45°B.60°C.90°D.120°(3)某同學提出可以直接以OB、OC為鄰邊做平行四邊形,然后看其對角線OA'與OA在誤差允許范圍內是否共線且等長,如果是,則可以驗證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另一同學馬上提醒該同學這樣操作是錯誤的,錯誤的原因為12.(9分)某同學為測量實驗室中兩完全相同的滑塊與一長木板間的動摩擦因數,設計了如下實驗:(1)按照題12圖1所示組裝實驗器材,將長木板固定在水平桌面上,細線(選填“需要”或“不需要”)與長木板平行;打點計時器滑塊A長木板BCDE4.61911.20滑塊B單位:cm19.8130.42題12圖1題12圖2(2)在滑塊B上粘上一塊橡皮泥,接通電源,釋放滑塊B,打點計時器打出的紙帶如題12圖2所示,其中相鄰兩計數點間還有4個計時點未標出,已知實驗采用的交流電源頻率為50Hz,則此次實驗中滑塊的加速度大小a=m/s2(結果保留兩位有效數字);(3)交換滑塊A和粘有橡皮泥的滑塊B的位置,再次測量滑塊的加速度大小α';(4)改變滑塊B上所粘橡皮泥的質量,測量多組α和a';(5)測量完成后整理實驗器材并處理數據,繪制得到α-a'圖像如題12圖3所示,若當地的重力加速度g=9.80m/s2,由圖像可得滑塊與木板間的動摩擦因數u=(結果保留兩位有效數字);a(m/s)5421012345a'(m/s3)題12圖3(6)考慮到紙帶與打點計時器之間也有摩擦阻力,的測量值應真實值(選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3.(10分)開普勒-452是人類發現的一顆潛在的超級地球巖質行星,根據其物理特性,有時被媒體稱為“地球2.0”。假設人類發射了一顆探測器,使其成為“地球2.0”的一顆衛星并觀測得到:探測器的環繞周期為T、距“地球2.0”表面的高度為h,“地球2.0”的半徑為R,已知萬有引力常量為G,求:(1)“地球2.0”的質量M;(2)在“地球2.0”表面發射環繞它運動的衛星的最小發射速度v。14.(14分)如題14圖所示,傾斜傳送帶以v=8/s的速度逆時針勻速轉動,傳送帶A0兩端距離L=8.5m,其與水平方向夾角0=37°,傳送帶下端A距地面高度h=7.8m。將質量m=1kg的小物塊無初速輕放在傳送帶上端O點,小物塊運動到下端離開傳送帶。物塊與傳送帶的動摩擦因數w=0.25,最大靜摩擦力等于滑動摩擦力。不計空氣阻力,取sin37°=0.6,重力加速度大小g=10m/s2。求:(1)物塊從A端離開傳送帶時的速度,及傳送帶對物塊所做的功:(2)物塊落地時速度方向與水平方向的夾角,及落點距A的水平距離。題14圖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