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人教版(2024)物理八年級上冊課時練習:《第二章 聲現象》素能測評姓名_________ 日期______ 等第______《第二章 聲現象》素能測評一、 選擇題(每小題3分,共30分)1. 將正在發聲的音叉插入水中,觀察到音叉周圍濺起許多水花,如圖所示,這一現象充分說明( )A. 水花濺起能使音叉發聲 B. 聲音只能在水中傳播C. 發聲的音叉正在振動 D. 真空不能傳聲2. 2023年7月20日,神舟十六號航天員圓滿完成出艙活動的全部任務。在太空中,面對面的航天員必須借助無線電設備才能進行交談。其原因是( )A. 太空中是真空,不能傳聲B. 太空中聲音的傳播速度太慢C. 太空中航天員聲音響度太小D. 太空中航天員聲音音調太低3. 聲音在空氣、煤油、水、鐵中傳播相等的距離,所用時間最少的是在( )A. 水中 B. 空氣中C. 鐵中 D. 煤油中4. 在公共場所“輕聲”說話是文明的表現,而在課堂上“大聲”回答問題才能讓老師聽清楚。這里的“輕聲”和“大聲”是指聲音的( )A. 響度 B. 音調C. 音色 D. 速度5. 如圖所示,中國科技館中的展品“曾侯乙編鐘”,用青銅鑄成,17個大小不同的鐘懸掛在一個鐘架上。用大小相同的力敲擊不同的鐘,能發出不同的聲音,這是指聲音具有不同的 ( )A. 響度 B. 音色C. 音調 D. 傳播途徑6. 聲紋鎖可以通過識別人的聲音進行解鎖,是根據每個人的聲音具有不同的( )A. 音調 B. 音色C. 響度 D. 速度7. 如圖所示為四種聲波的波形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甲、乙的音色和響度相同B. 丙聲源每秒鐘振動的次數最少C. 甲、丁的音色和聲音強弱等級相同D. 若丁為敲擊音叉時的波形,則用更快的速度不斷敲擊,音叉發出聲音的音調會更高8. 學習了聲音的知識后,小芳自制了“水瓶琴”。她往八個相同的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敲擊它們就可以發出不同的聲音。關于“水瓶琴”,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A. “水瓶琴”的“琴聲”由振動產生B. 敲擊不同的瓶子,發出聲音的音調不同C. 敲擊同一個瓶子,用力越大響度越大D. “琴聲”通過水傳播到小芳的耳中9. 下列實例中,利用聲來傳遞信息的是( )A. 利用強超聲波對金剛石等堅硬物品鉆孔B. 超聲波使液體微粒劇烈振動,加速溶質溶解C. 人暴露在150dB的噪聲環境中,耳內鼓膜會破裂出血D. 母象與小象通過次聲波交流10. 如圖是生活中的兩個情境,圖甲是居民小區的噪聲監測器,顯示環境噪聲為55.5分貝。圖乙是鋼琴調音師正在用手機上的一個調音軟件播放音叉256、512、1024、2048(Hz)的標準音來校準琴音。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人們以分貝為單位來表示聲音強弱的等級B. 分貝是音調的單位C. 2048Hz的音屬于次聲波D. 256Hz的音和2048Hz的音比較,256Hz的聲音音調更高二、 填空題(每空2分,共30分)11. 小賀聽到優美的琴聲是琴弦的________產生的;悠揚的琴聲傳得很遠是通過________傳播的;琴聲影響了小明的休息,對于小明來說,優美的琴聲是________(填“樂音”或“噪聲”)。 12. 地震產生的地震波屬于__________(填“超聲波”或“次聲波”),醫護人員在救治傷員時,使用的“B超”是利用__________(填“超聲波”或“次聲波”)。這兩種聲波________(填“能”或“不能”)在真空中傳播。 13. 口技是民間的一種聲音藝術,高超的口技藝人可以模仿各種聲音,從聲音的特性來看,他主要是模仿聲音的________(填“音調”“響度”或“音色”);現場觀眾能欣賞到,是因為聲音能在________中傳播;口技藝人往往通過重拍醒木結束表演,醒木拍得越重,聲音的________(填“音調”或“響度”)越大。14. 如圖所示為用吸管和棉簽制作的“鳥鳴器”,從管口吹氣,能發出類似鳥叫的聲音,鳥鳴器發聲是由空氣________產生的,拉動棉簽可以改變聲音的________。根據聲源的差異,鳥鳴器可以與小提琴、笛子、鼓這三種樂器中的________歸為一類。15. 如圖甲所示,在醫院里醫生通過聽診器給病人診病,是利用了聲音可以傳遞______(填“信息”或“能量”)的性質;如圖乙所示,在醫院里我們經常看到的“靜”字,其目的是提醒大家要注意控制好聲音的______(填“音調”“響度”或“音色”),以免影響他人,這是在__________(填“聲源處”“傳播過程中”或“人耳處”)減弱噪聲。三、 實驗探究題(共28分)16. (8分)如圖所示,小明和小華一起做“探究聲音的產生與傳播”的實驗。(1) 如圖甲所示為在水平桌面上正在播放音樂的揚聲器,通過觀察并未看見揚聲器紙盆明顯的振動,為了使實驗現象更加明顯,可以采取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如圖乙所示,小華將正在發聲的手機懸掛在廣口瓶內,用抽氣筒將廣口瓶中的空氣抽出,小華聽到手機聲音的響度________(填“變大”“變小”或“不變”),如果把廣口瓶內的空氣完全抽出,將幾乎不能聽到手機的聲音,由此實驗可推理得到的結論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小明在研究聲音是否能夠在水中傳播的實驗中,將一個正在發聲的物體A放入裝有水的水槽中,如圖丙所示,物體A下沉到容器底部,這時小明能夠聽到物體A發出的聲音。于是他得到結論:水能夠傳聲。你認為小明的結論正確嗎 并說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 (10分)在“探究聲音的特性”實驗中:(1) 為了探究聲音的特性,小明設計了如圖所示幾個實驗,你認為不能夠完成音調與什么因素有關的實驗是______,通過探究可知,音調是由發聲體振動的________決定的。(2) 將一把鋼尺緊按在桌面上,撥動鋼尺就可以聽到鋼尺振動發出的聲音,若改用更大的力撥動鋼尺,則聽到聲音的_________(填“音調”“音色”或“響度”)變大;若只改變鋼尺伸出桌面的長度,用相同的力度撥動鋼尺,則能聽出聲音的________(填“音調”“音色”或“響度”)發生了變化。逐漸增加鋼尺伸出桌面的長度,當鋼尺伸出桌面超過一定長度時,雖然用同樣的力撥動鋼尺,卻聽不到聲音了,這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 (10分)小明在吉他演奏中發現,琴弦發出的音調與弦線的長度、粗細和松緊有關。于是他做了如下實驗:(1) 利用幾根弦做研究,如圖甲所示,其中a、b、c、d四根弦線的松緊相同。① 若他選擇b、d兩弦線做實驗,則研究的目的是探究音調與弦線__________的關系。 ② 若他要研究音調與弦線粗細的關系,則應選擇________兩弦線做實驗。③ 小明研究后得出結論: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弦線越長,發出的音調越低;弦線越粗,發出的音調越低。④ 小明實驗中采用的探究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 (2) 請你據圖乙判斷,在松緊相同的情況下,分別按住A點、B點、C點后撥動琴弦,發出的音調最高的是按住______點,最低的是按住______點。四、 綜合應用題(12分)19. 閱讀短文,回答問題。超聲波測速超聲波是振動頻率高于20000Hz的聲波,它具有指向性好、反射能力強、能量集中等特點,可用于測距、測速等。測距是測速的基礎,如圖甲所示,超聲波測速儀向靜止的汽車發射超聲波信號(簡稱信號),同時開始計時,信號傳播過程中遇到汽車會被反射,測速儀接收到返回的信號停止計時,根據記錄的時間及其與路程、速度的關系,可計算出汽車與測速儀之間的距離。如圖乙所示為信號傳播過程的s-t圖像,s表示信號與測速儀之間的距離,t表示信號傳播的時間。測速儀測量汽車速度的原理是測速儀向運動的汽車先后發射兩次信號,根據汽車在兩次遇到信號之間所通過的路程及所用的時間,由速度公式可得出汽車的平均速度。測速儀在公路上對某跑車進行測速時,向勻速駛來的跑車發射兩次信號,兩次發射信號的時間間隔是1.0s,第一次發射信號到接收用時0.6s,第二次發射信號到接收用時0.3s。經測速儀測定,該跑車超速,駕駛員將受到交警部門的處罰。(超聲波在空氣中傳播的速度取340m/s)(1) 人耳______(填“能”或“不能”)聽到超聲波,超聲波測速是利用了超聲波指向性好、能量集中、____________等特點。 (2) 如圖乙所示,若t0=0.4s,則靜止的汽車與測速儀之間的距離為__________m。(3) 通過計算,在圖丙中大致畫出測速儀對該跑車發射的兩次信號傳播過程的s-t圖像(從第一次發射信號開始計時),跑車在兩次遇到信號之間通過的路程為________m,跑車的速度大小為________m/s。 參考答案一、 選擇題(每小題3分,共30分)1、C;2、A;3、C;4、A;5、C;6、B;7、B;8、D;9、D;10、A;二、 填空題(每空2分,共30分)11、振動;空氣;噪聲;12、次聲波;超聲波;不能;13、音色;空氣;響度;14、振動;音調;笛子;15、信息;響度;聲源處;三、 實驗探究題(共28分)16、在揚聲器紙盆上放一些小紙屑;變小;真空不能傳聲;不正確;聽到的聲音可能是通過水傳來的,也可能是通過容器壁傳來的;17、(1)D;頻率;(2)響度;音調;鋼尺振動的頻率小于20Hz,人耳聽不到;18、(1)長度;a、b;控制變量法;(2)A;B;四、 綜合應用題(12分)19、(1)不能;反射能力強;(2)68;(3)如圖所示;51;60;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