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精品解析】貴州省興仁市三校(金成、黔龍、黔峰)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期中聯考物理試題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精品解析】貴州省興仁市三校(金成、黔龍、黔峰)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期中聯考物理試題

資源簡介

貴州省興仁市三校(金成、黔龍、黔峰)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期中聯考物理試題
1.(2024八上·興仁期中)在生活和工作中經常進行估測,以下估測比較接近實際的是(  )
A.人步行的速度約為5m/s
B.全新的2B鉛筆長約18cm
C.人體感覺最舒適的溫度約為37℃
D.一塊橡皮從課桌表面掉到地上的時間約10s
【答案】B
【知識點】溫度及溫度計的使用與讀數;時間的估測;長度的估測;速度與物體運動
【解析】【解答】根據題意可知,人正常步行的速度在1.1m/s左右,全新2B鉛筆長度約18cm,人體感覺舒適的溫度在23℃左右,一塊橡皮從課桌表面掉到地上的時間約1s,故B正確,而ACD錯誤。
故選B。
【分析】根據對速度、長度、溫度和時間的認識判斷。
2.(2024八上·興仁期中)清代《阿玉錫持矛蕩寇圖》中描述了騎兵沖鋒的畫面,如圖所示,騎兵單手正手持槍或夾槍。關于騎兵沖鋒時,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以馬為參照物,騎兵是運動的
B.以長槍為參照物,馬是靜止的
C.以騎兵為參照物,長槍是運動的
D.以地面為參照物,騎兵是靜止的
【答案】B
【知識點】參照物及其選擇
【解析】【解答】A. 當騎兵沖鋒時 ,以馬為參照物,騎兵和長槍的位置保持不變,是靜止的,A錯誤;
B. 當騎兵沖鋒時 ,以長槍為參照物,馬和騎兵的位置保持不變,是靜止的,B正確;
C. 當騎兵沖鋒時 ,以騎兵為參照物,長槍和馬的位置保持不變,是靜止的,C錯誤;
D. 當騎兵沖鋒時 ,以地面為參照物,騎兵、馬和長槍位置發生變化,長槍、騎兵和馬都是運動的,D錯誤。
故選B。
【分析】如果物體相對參照物的位置不斷改變,那么他是運動的;否則,它是靜止的。
3.(2024八上·興仁期中)“皮影戲”或“燈影戲”,是一項具有豐富歷史和深厚文化底蘊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它是用燈光將受皮影的操縱者(攔門匠)操作的人物或物件表演的影投射到屏幕上,圖中與皮影戲成像原理不相同的是( ?。?br/>A.林中樹影
B.小孔成像
C.看見地面上的物體
D.日食
【答案】C
【知識點】光的直線傳播及其應用;光的反射
【解析】【解答】皮影戲是利用光的直線傳播形成的影子。
林中樹影、小孔成像和日食,都屬于光的直線傳播;看見地面上本身不發光的物體是因為物體反射了太陽光,屬于光的反射現象。
故C符合題意,而ABD不合題意。
故選C。
【分析】根據圖片分析各個選項中包含的光學原理,再與皮影戲的成像原理對照即可。
4.(2024八上·興仁期中)大美咸陽,風光無限,關于下列自然風景中涉及的物態變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夏天,渭城清渭樓霧氣環繞——霧的形成需要吸熱
B.春天,咸陽湖冰雪消融——雪的熔化需要放熱
C.秋天,淳化爺臺山霜打枝頭——霜的形成是凝華現象
D.冬天,涇陽鄭國渠結水成冰——冰的形成需要吸熱
【答案】C
【知識點】凝固與凝固放熱特點;升華及升華吸熱;凝華及凝華放熱
【解析】【解答】A. 夏天,渭城清渭樓霧氣環繞 ,其中的“霧”的形成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發生的液化現象,液化需要放熱,故A錯誤;
B. 春天,咸陽湖冰雪消融,其中雪的熔化是由固態變為液態的過程,熔化需要吸熱,故B錯誤;
C. 秋天,淳化爺臺山霜打枝頭,其中的霜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凝華形成的,凝華放熱,故C正確;
D. 冬天,涇陽鄭國渠結水成冰,水結冰是凝固現象,需要放熱,故D錯誤。
故選 C。
【分析】 (1)物質從固態變為液態的過程叫做熔化,物質從液態變為固態的過程叫做凝固;物質從液態變為氣態的過程叫做汽化,物質從氣態變為液態的過程叫做液化;物質從固態直接變為氣態的過程叫升華,物質從氣態直接變為固態的過程叫凝華。
(2)六種物態變化過程中,都伴隨著吸熱或放熱;其中放出熱量的物態變化有:凝固、液化、凝華;吸熱的有:熔化、汽化、升華。
5.(2024八上·興仁期中)在教室中上課,有時黑板反射的光會“晃”著一些同學的眼睛,看不清黑板上的粉筆字。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是(  )
A.只有黑板反射光,字不反射光
B.只有字反射光,黑板不反射光
C.字和黑板都反射光,粉筆字發生漫反射,進入眼睛的光較弱,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D.字和黑板都反射光,黑板發生鏡面反射,進入眼睛的光較強,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答案】D
【知識點】鏡面反射與漫反射
【解析】【解答】根據題意可知,黑板的表面比較光滑,光線在上面發生鏡面反射,此時反射光線集中在某個范圍內。在這個范圍內的同學,進入眼睛的反射光線較強,看起來一片明亮。而字發生漫反射進入眼睛的反射光線較弱,所以黑板反射的光會“晃”著一些同學的眼睛,不論是鏡面反射還是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故選D。
【分析】根據鏡面反射和漫反射的特點分析判斷。
6.(2024八上·興仁期中)如圖是某種固態物質加熱變成液態時溫度隨時間變化的曲線,由圖像信息可知( ?。?br/>A.晶體在4~8min內,需要不斷吸收熱量
B.該物體在A點是液態,B點是固態
C.晶體在4~8min內,不需要吸收熱量
D.該物體有可能是非晶體
【答案】A
【知識點】熔化和凝固的溫度—時間圖象
【解析】【解答】據題可知,該物質在OA階段屬于固態,AB階段處于熔化階段,該階段不斷吸熱,但是溫度保持不變,此時處于固液共存狀態,有固定的熔點,屬于晶體,BC階段物體處于液體,A正確,BCD錯誤。
綜上選A。
【分析】熔化溫度時間曲線識別:物體熔化時,溫度不變(熔點),但是需要不斷吸熱,此階段處于固液共存態;熔化前和熔化后均要吸熱。
7.(2024八上·興仁期中)小王以相同的小燒杯盛等量的水,以相同的熱源間時加熱,如下圖。甲小杯為隔鹽水加熱,乙小杯隔油加熱,丙小杯隔砂加熱,加熱一段時間后,測得外鍋溫度分別為鹽水溫110℃、油溫200℃、砂溫205℃,若甲、乙、丙三小杯的水均呈沸騰狀態,則此三小杯水的溫度高低順序( ?。?br/>A.甲=乙=丙 B.甲<乙<丙 C.甲<乙=丙 D.甲>乙>丙
【答案】A
【知識點】沸騰及沸騰條件
【解析】【解答】根據題意可知,三個小燒杯都是敞口,則在相同的大氣壓強下,那么水的沸點相同。則水沸騰時,溫度保持在沸點溫度不變,所以三小燒杯中的水溫度相同。
故選A。
【分析】液體沸騰時溫度保持不變,這個溫度就是液體的沸點,只與大氣壓強有關。
8.(2024八上·興仁期中)如圖所示為檢測視力的情景,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平面鏡中的“視力表”與身后的視力表等大。
B.測試時該同學看到平面鏡中的“視力表”實際上是身后視力表的虛像。
C.測試時該同學眼睛到平面鏡中“視力表”的水平距離大約是5.4m。
D.為了讓學生看清平面鏡中的“視力表”,應用燈光照亮身后的視力表。
【答案】C
【知識點】平面鏡成像的相關作圖;平面鏡成像的原理、特點
【解析】【解答】A.根據平面鏡成像“物像等大”的規律可知, 則平面鏡中的“視力表”與身后的視力表大小相等,故A正確不符合題意;
B.根據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可知,身后視力表成虛像,故B正確不合題意;
C.根據圖片可知,視力表距離平面鏡2.5m,因為像距等于物距,可以知道視力表的像距離平面鏡也為2.5m,鏡中視力表的像到該同學的眼睛距離為:,
故C錯誤符合題意;
D.在平面鏡成像時,物體越明亮,成的像越清晰,所以為了讓學生看清視力表,應用燈光照亮身后的視力表,故D正確不符合題意。
故選C。
【分析】AB.平面鏡成正立、等大的虛像;
C.首先根據物像到平面鏡距離相等判斷視力表到視力表的像之間的距離,然后求出視力表和人之間的距離;
D.平面鏡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人能夠看見物體,是因為物體能發光或反射光,有光線進入人眼。
9.(2024八上·興仁期中)小明進行實踐活動時,觀察了廚房中的物態變化現象,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
A.蒸饅頭時,最上層的比下層的饅頭先蒸熟,這是因為水蒸氣液化時會放熱
B.放在案板上的凍肉表面會出現一層水珠,這主要是空氣中的水蒸氣液化在凍肉表面
C.煮湯時,揭開鍋蓋,鍋上方出現大量“白氣”,這里的“白氣”實際是水蒸氣
D.夏天,從冰箱里取出的飲料瓶外壁出現水珠,這個現象與露珠形成的物態變化相同
【答案】A,B,D
【知識點】物質的三態;液化及液化放熱
【解析】【解答】A. 蒸饅頭時,最上層的比下層的饅頭先蒸熟,這是因為水蒸氣液化時會放熱 ,故A正確;
B. 放在案板上的凍肉表面會出現一層水珠,這主要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到溫度低的豬肉,在凍肉表面液化 ,故B正確;
C.揭開鍋蓋,鍋上方出現大量的“白氣”是水蒸氣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C錯誤;
D.夏天,從冰箱取出的飲料瓶溫度低,室內溫度較高的水蒸氣遇冷在外壁出現水珠,這個現象與露珠形成的物態變化相同,故D正確。
故選ABD。
【分析】液化為氣態變為液態會釋放熱量,如題目中的 放在案板上的凍肉表面會出現一層水珠、 從冰箱里取出的飲料瓶外壁出現水珠 。
10.(2024八上·興仁期中)小明通過一塊平面鏡看到了他身后的一只貓,此時小明在A點,貓在B點,情景如圖所示。當小明看到貓時,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圖中入射光線是BO B.圖中反射光線是OB
C.圖中入射角是∠2 D.圖中反射角是∠4
【答案】A,C
【知識點】光的反射定律
【解析】【解答】AB.小明從平面鏡看到一只貓,應該是貓身上反射的光線經過平面鏡反射后進入人眼,故入射光線是BO,反射光線是OA,故A正確,B錯誤;
CD.根據圖片可知,法線為NN',OB為入射光線,則入射角是∠2。反射光線為OA,則反射角是∠3,故C正確,D錯誤。
故選AC。
【分析】AB.看到哪個物體,則光線來自與哪個物體。射向鏡面的為入射光線,遠離鏡面的為反射光線;
CD.入射光線和法線的夾角為入射角,反射光線與法線的夾角為反射角。
11.(2024八上·興仁期中)如圖所示的溫度計的示數為   ℃,它是根據   的規律制成的。
【答案】36.7;液體熱脹冷縮
【知識點】溫度及溫度計的使用與讀數;體溫計的使用及其讀數
【解析】【解答】根據圖片可知,體溫計的分度值為0.1℃,則讀數為36.7℃,它是利用液體熱脹冷縮的規律制成的。
【分析】根據圖片確定體溫計的分度值,根據液面位置讀出示數,結合液體溫度計的工作原理解答。
12.(2024八上·興仁期中)如圖所示,用鶴骨制作的賈湖骨笛是迄今為止中國考古發現的最早的管樂器。骨笛吹奏發聲時,發聲體是   ,按壓骨笛上不同的孔可以改變發出的聲音的   ,利用擴音器是為了改變聲音的  ?。ê髢煽者x填聲音的特性)。
【答案】空氣柱;音調;響度
【知識點】聲音的產生;音調及音調與頻率的關系;音調、響度與音色的區分
【解析】【解答】(1)笛聲是由空氣柱振動發出的,故發聲體是空氣柱。
(2)根據題意可知,按住不同的笛孔時,改變空氣柱長度,則改變空氣柱的振動頻率,所以發出聲音的音調會改變。
(3)擴音器能改變聲音的大小,所以利用擴音器是為了改變聲音的響度。
【分析】(1)聲音由物體振動產生;
(2)聲音的高低叫音調,于發聲體的頻率有關;
(3)聲音的大小叫響度。
13.(2024八上·興仁期中)如圖所示,有三杯水甲、乙、丙放在室溫為25℃的同一房間內,一杯是普通自來水,一杯是剛倒的開水,一杯是剛倒的冰水。請根據圖中信息判斷,開水是圖   。
【答案】甲
【知識點】液化及液化放熱
【解析】【解答】根據圖片可知,燒杯內側或外側的小水珠,都是水蒸氣放熱從氣態變成液態發生液化形成的。
甲的小水珠出現在燒杯內側,說明燒杯內的水蒸氣溫度高,則應該為開水;
乙圖中沒有任何變化,說明水溫與室溫相同;
丙的小水珠出現在燒杯外側,說明外面的水蒸氣溫度高,則燒杯內為冰水。
【分析】物質直接從氣態變為液態的過程叫液化,小水珠是由空氣中的水蒸氣直接變成的;水珠出現在溫度高的一側。
14.(2024八上·興仁期中)如圖是一款療傷噴霧劑,醫學上針對外傷的疼痛常用“冷療法”治療。噴霧劑使用的材料是氯乙烷。它的裝瓶是采用   的方法使其在常溫下液化,這一過程要   熱量,使用時,對準人的傷口處噴射,液態的氯乙烷在皮膚表面迅速   (填物態變化),同時吸收大量的熱,使人體受傷部位的溫度降低,皮膚血管收縮,神經纖維傳導速度變慢,起到鎮痛的作用。
【答案】壓縮體積;放出;汽化
【知識點】汽化及汽化吸熱的特點;液化及液化放熱
【解析】【解答】(1)噴霧劑使用的材料是氯乙烷,是在常溫下采用壓縮體積的方法使其液化,這一過程要放出熱量。
(2)當氯乙烷從瓶口噴出時,會吸收人體皮膚的熱量,迅速從液態變成氣態發生汽化現象。
【分析】(1)氣體液化的方法:①降低溫度;②壓縮體積;
(2)根據物質的初始態和終末態確定物態變化的名稱。
15.(2024八上·興仁期中)在一些轉彎路段,司機因行車視線不太好而看不到彎道另一側的車輛。為解決這一問題,通常會在轉彎處加裝一面“街道拐角鏡”,如上圖所示?!敖值拦战晴R”實際上就是一個凸面鏡,通過鏡子成像可以看到彎道另一側是否有行人或者車輛,它的成像原理與   成像原理相同;這種鏡面對光的作用是  ?。ㄟx填“發散”或“會聚”)。
【答案】平面鏡;發散
【知識點】凸面鏡和凹面鏡;平面鏡成像的原理、特點
【解析】【解答】根據題意可知,凸面鏡和平面鏡都是面鏡,都對光線發生反射,則凸面鏡與平面鏡成像原理相同,凸面鏡對光具有發散作用,可以起到擴大視野的作用。
【分析】根據凸面鏡的成像原理和對光線的作用解答。
16.(2024八上·興仁期中)某液面高度監測器是通過光束在液面反射后射到光電屏上的光電屏上的光斑位置來判斷液面高低的。如圖所示的光路中,入射光束與液面的夾角為40度,此時光束在液面上的反射角為   度,當液面降低時,光電屏上的光斑S將向  ?。ㄟx填“左”或“右”)移動;若液面高度不變,要使光電屏上的光斑S向左移動,應  ?。ㄟx填“增大”或“減小”)入射光束與液面的夾角。
【答案】50°;右;增大
【知識點】光的反射定律
【解析】【解答】因為入射光線與界面夾角為40°,所以入射角等于90°-40°=50°,光的反射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故反射角的大小為50度;當液面降低時,由于入射角不變,所以反射光線與原來的反射光線平行,
如圖所示,故光電屏上的光斑S向右移動。
要使光電屏上的光斑S將向左移動,根據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做出反射光線可知,應增大光束與液面的夾角。如下圖所示:
【分析】 根據法線與界面垂直,入射角等于入射光線與法線的夾角,求出入射角的大?。辉俑鶕夥瓷鋾r,入射角等于反射角確定反射角的大??;光在水面上發生的是鏡面反射,可以通過作圖利用光的反射分析。
如果光束與液面的夾角增大,根據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做出反射光線即可得出結論。
17.(2024八上·興仁期中)在圖中根據入射光線的位置畫出反射光線OB,并標出反射角大小。
【答案】
【知識點】作光的反射光路圖
【解析】【解答】圖中法線已作出,法線與平面鏡垂直,入射光線與法線的夾角為入射角,由圖可知入射角為90°-60°=30°
根據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法線另一側畫出反射光線 OB,使反射光線與法線的夾角(反射角)也為 60°,在反射光線與法線的夾角處標出30°,如圖所示:
【分析】1.掌握光的反射定律,并會利用光的反射定律作圖來解決實際問題;
2.光路圖作圖時應注意法線用虛線表示,入射、反射以及折射光線用實線表示,并注意不要忘記用帶箭頭的實線表示光線。
18.(2024八上·興仁期中)如圖光源S向四處發光,部分光經平面鏡反射后進入人眼,引起視覺。人感覺這些光好像是平面鏡后的像點S'發出的。請你在圖中畫出像點S'的位置(保留作圖痕跡)。
【答案】
【知識點】平面鏡成像的相關作圖
【解析】【解答】首先通過光源S作平面鏡的垂線,然后根據“物像等距”在鏡面右側找到對應的像點S'。接下來連接S'和眼睛點A,與鏡面的交點O即為入射點,分別補出入射光線SO,反射光線OA,如圖所示:
【分析】平面鏡所成的像是所有反射光線反向延長線的焦點,即所有的反射光線都經過像點,既然它還經過A點,則可將A和像點連接,與鏡面的交點為入射點,最后補充光路圖即可。
19.(2024八上·興仁期中)按要求作圖(請保留作圖痕跡)。如圖所示,CD為平面鏡后不透光的木板,請畫出物體AB在平面鏡中所成的像A'B'。
【答案】
【知識點】平面鏡成像的相關作圖
【解析】【解答】根據平面鏡成像的對稱性特點,先作出箭頭兩端點A、B兩端點的對稱點A'、B',用虛線連接A'B',即為物體AB在平面鏡中所成的像。因為平面鏡成的是虛像,因此鏡面后面的木板對成像沒有影響,如下圖所示:
【分析】平面鏡成像是鏡面上的反射光線形成的,鏡面后面的木板對反射光線沒有影響,因此木塊對成像沒有影響,根據平面鏡成像的對稱性完成作圖即可。
20.(2024八上·興仁期中)今年開春以來我國部分地區久旱少雨,飲用水源地水位急劇下降,甚至部分水庫干涸見底,如圖所示。
(1)請用物態變化的知識解釋水庫水位下降的原因。
(2)面對如此嚴重旱情,更該喚起人們的節水意識,請寫出兩條生活中的節水措施。
【答案】(1)水庫中的水吸熱從液態變成氣態發生汽化變成水蒸氣逸散到空氣中。
(2)使用節水潔具、隨手關閉水龍頭、一水多用,例如淘米水澆花等
【知識點】汽化及汽化吸熱的特點;能源與可持續發展
【解析】【解答】(1)根據題意可知,水庫中水位下降的原因:水庫中的水吸熱從液態變成氣態發生汽化變成水蒸氣逸散到空氣中。
(2)生活中節約用水的措施:使用節水潔具、隨手關閉水龍頭、一水多用,例如淘米水澆花等。
【分析】(1)根據物質的初始態和終末態確定物態變化的名稱;
(2)根據自己對節約用水的認識解答。
(1)水庫中的水不斷吸熱發生汽化(蒸發)變成水蒸氣從而導致水位下降。
(2)節約用水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使用節水潔具、隨手關閉水龍頭、一水多用,例如淘米水澆花等。
21.(2024八上·興仁期中)(1)打雷時,閃電和雷聲同時產生。
①遠處的人是先看到閃電,還是先聽到雷聲?請你用物理知識予以解釋;
②太空中的宇航員可以看到閃電和聽到雷聲嗎?為什么?
(2)北宋的沈括在《夢溪筆談》中記述了他的發現,先直接觀察老鷹,發現它在空中飛動,地面上的影子也跟著移動,移動的方向與它飛行的方向一致。然后,他在紙窗上開一小孔,使窗外老鷹的影子呈現在室內的紙屏上,結果觀察到:“鳶東則影西,鳶西則影東”。請解釋材料中“地面上的影子”和“鳶東則影西,鳶西則影東”兩個現象。
【答案】(1)①雷聲,理由是:光速遠大于聲速;
②不能,理由是:太空是真空,真空不能傳聲。
(2)”地面上的影子”是光沿直線傳播時,被老鷹遮擋的區域在地面上形成的陰影;“鳶東則影西,鳶西則影東”,這是小孔成像,小孔成像的像與物上下顛倒,左右相反。
【知識點】光的直線傳播及其應用;光的傳播速度與光年
【解析】【解答】(1)①當雨季來臨時,遠處的人先看到閃電后聽到雷聲,是因為光速遠大于聲速;
②太空中的宇航員可以看到閃電但不能聽到雷聲,理由是:太空是真空,真空不能傳聲。
(2)根據題意可知,“地面上的影子”是光沿直線傳播時,被老鷹遮擋的區域在地面上形成的陰影;“鳶東則影西,鳶西則影東”,這是小孔成像,小孔成像的像與物上下顛倒,左右相反。
【分析】(1)①比較聲速于光速的大小即可;
②根據真空不能傳聲解答。
(2)根據光沿直線傳播的知識分析解答。
(1)①光速遠大于聲速,所以遠處的人先看到閃電后聽到雷聲。
②太空是真空,真空不能傳聲,所以太空中的宇航員可以看到閃電但不能聽到雷聲。
(2)地面上的影子是光沿直線傳播被老鷹遮擋的區域在地面上形成的陰影;鳶東則影西,鳶西則影東,這是小孔成像,小孔成像的像與物上下顛倒,左右相反。
22.(2024八上·興仁期中)圖甲是探究“水沸騰時溫度變化的特點”的實驗裝置。
(1)某同學用的是如圖甲所示裝置,他測出的水溫將偏   ,為了能合理完成實驗,接下來的操作是  ?。ㄟx填“將a上移”或“將b下移”)。
(2)某小組用相同的裝置先后做了兩次實驗,繪制出如圖乙所示的a、b兩條圖線,若兩次實驗所用水的用量分別為ma、mb,則ma    mb(選填“>”“<”或“=”);
(3)撤去酒精燈后,發現水未立即停止沸騰,試分析其原因:   。
【答案】(1)高;將a上移
(2)<
(3)石棉網的溫度仍高于水的沸點,水還可以繼續吸熱而沸騰
【知識點】探究水的沸騰實驗
【解析】【解答】(1)①根據圖甲可知,他測出的水溫將偏高,因為溫度計液泡與燒杯底接觸,燒杯底部與火焰直接接觸,溫度較高;
②在實驗過程中,要使用酒精燈外焰加熱,則b的位置不能改變,那么只能將a上移才能讓溫度計回到正確的位置。
(2)根據乙圖可知,a與b升高的溫度相同時,b的加熱時間長,即吸收的熱量更多。根據Q=cm△t可知,說明a的質量小,故。
(3) 撤去酒精燈后,發現水未立即停止沸騰, 是因為石棉網的溫度仍高于水的沸點,水還可以繼續吸熱而沸騰。
【分析】(1)①根據溫度計的使用方法解答;
②根據組裝器材時“從下到上”的順序分析。
(2)根據圖像比較二者吸收熱量的多少,根據Q=cm△t分析二者質量的大小即可;
(3)液體沸騰的條件:①達到沸點;②繼續吸熱,根據石棉網的溫度高可以放熱分析。
(1)[1]由甲圖可知,溫度計液泡與燒杯底接觸,燒杯底部與火焰直接接觸,溫度較高,故他測出的水溫將偏高。
[2]為確保使用酒精燈外焰加熱,則接下來的操作是將a上移。
(2)由圖乙可知,a的初溫與b的初溫相同,加熱相同時間即吸收相同的熱量,a先沸騰,說明a的質量小,故。
(3)撤去酒精燈后,石棉網的溫度仍高于水的沸點,水還可以繼續吸熱而沸騰。
23.(2024八上·興仁期中)在“探究光的反射規律”時,小李進行了如下的實驗。
(1)他將平面鏡如圖甲所示,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白色硬紙板放在平面鏡上且與鏡面保持   。白色的硬紙板表面應盡可能  ?。ㄟx填“光滑”或“粗糙”)些;移動激光筆,使入射角為,測得反射角也為,由此得出“光反射時,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的結論,你認為有何不妥  ??;
(2)小李讓一束光EO貼著紙板射到平面鏡上,在紙板上會看到反射光OF,然后將紙板繞ON向后折,如圖乙所示,此時在NOF面上不能看到反射光,此時,反射光是   (選填“存在”或“不存在”)的;
(3)為了進一步確定此時反射光的位置,小李將紙板沿PQ剪開,將紙板的上半部分向后折,如圖丙所示,發現在紙板右側的   (選填“上部”或“下部”)會看到反射光。這說明光反射時,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三者  ??;
(4)在圖甲中,如果讓光束逆著OF的方向射向鏡面,會看到反射光沿著OE方向射出,這表明光反射時,光路是   。
【答案】(1)垂直;粗糙;一次實驗具有偶然性,不能得出普遍規律
(2)存在
(3)下部;在同一平面內
(4)可逆的
【知識點】光的反射定律
【解析】【解答】(1) 將平面鏡如圖甲所示,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白色硬紙板放在平面鏡上且與鏡面保持 垂直,為了使得像更清晰,所以表面應該粗糙,讓光線發生漫反射,從不同的角度都能夠觀察到光線。
題目中只進行一次試驗,具有較大的偶然性,應改變入射角的度數進行多次實驗。
綜上 第1空、垂直; 第2空、粗糙; 第3空、 一次實驗具有偶然性,不能得出普遍規律 .
(2) 小李讓一束光EO貼著紙板射到平面鏡上,在紙板上會看到反射光OF,然后將紙板繞ON向后折,如圖乙所示,此時在NOF面上不能看到反射光,此時,反射光是 存在。
綜上 第1空、 存在。
(3)將紙板的上半部分向后折,則下部能看到反射光,此實驗現象說明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在同一平面。
綜上 第1空、下部; 第2空、在同一平面內.
(4) 讓光束逆著OF的方向射向鏡面,會看到反射光沿著OE方向射出,這表明光反射時,光路是可逆的。
綜上 第1空、 可逆的。
【分析】1、探究反射定律試驗:實驗儀器由紙板(探究反射光線、入射光線、法線是否在同一平面),平面鏡,量角器(探究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關系)
2、實驗步驟: 1、將一塊平面鏡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兩張在同一平面內的硬紙板 E 和 F 豎直放在平面 鏡上 ;2、 讓一束光貼著紙板 E 沿 AO 方向入射,可觀察到反射光線出現在 紙板 ;3、改變入射角的大小,使用量角器測量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
3、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光線、入射光線、法線處于同一平面、在反射中光路是可逆的。
(1)[1]如果紙板沒有與平面鏡垂直放置,由于法線與鏡面垂直,且反射光線、入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平面內,因此,當光貼著紙板沿EO入射時,不能在紙板上看到反射光,所以紙板放在平面鏡上時,要與鏡面保持垂直。
[2]白色硬紙板的表面應盡量粗糙,讓光線發生漫反射,從不同的角度都能夠觀察到光線。
[3]一次實驗具有很大的偶然性,所以不能只由一組數據就得出結論,應改變入射角的度數進行多次實驗。
(2)光在反射時,反射光線、入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平面內,所以將紙板繞軸ON向后折,在NOF面上看不到反射光線,但此時入射光線、法 線、反射光線仍在同一平面內,此時反射光線仍然存在。
(3)[1][2]光在反射時,反射光線、入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平面內,將紙板的上半部分向后折,發現在紙板右側的下部會看到反射光線,此實驗現象說明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在同一平面。
(4)若光線沿FO射入,則經鏡面反射后光線沿OE射出,這說明在光的反射中,光路是可逆的。
24.(2024八上·興仁期中)在“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實驗中,小剛同學用兩個大小相同的電子蠟燭A和B、白紙、刻度尺、帶支架的薄玻璃板,進行了如下探究:
(1)如圖甲所示,將白紙平鋪于水平桌面上,玻璃板   于紙面放置,并將電子蠟燭A放置于玻璃板前方。
(2)為了確定像的位置,人眼應  ?。ㄟx填“透過”或“不透過”)玻璃板觀察A的像,將電子蠟燭B置于玻璃板后方像的位置上,觀察到B與A的像重合。由此得出初步結論:平面鏡成像,像與物的大小   。
(3)在探究像與物的位置關系時,小剛分別將電子蠟燭A放于距玻璃板相同距離的a、b、c三處,并記錄了對應像的位置、、,如圖乙所示。通過測量發現三次像到玻璃板的距離均等于物到玻璃板的距離,由此小剛得出結論。你認為小剛的方案是否可行?  ?。ㄟx填“可行”或“不可行”),理由是   。
【答案】(1)垂直
(2)透過;相等
(3)不可行;三次蠟燭到玻璃板的距離相同,具有偶然性
【知識點】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
【解析】【解答】(1)根據平面鏡成像的對稱性可知,只有玻璃板和紙面垂直時,蠟燭A的像才能成在桌面上,這樣方便找到像的位置。
(2)①平面鏡成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只有反射光線射入眼睛,我們才能看到它的像。因為反射光線和蠟燭A在同一側,因此人眼應該在玻璃板前,透過玻璃板觀察A的像。
②蠟燭B與蠟燭A的像重合,蠟燭B與蠟燭A完全相同,說明蠟燭A的像與蠟燭A的大小相等。
(3)我認為小剛的方案不可行,理由是:三次蠟燭到玻璃板的距離相同,具有偶然性,應該多次改變蠟燭到玻璃板的距離,得出普遍規律。
【分析】 (1)實驗時,玻璃板要與紙面垂直放置便于確定像的位置;
(2)平面鏡成像是光的反射造成的,應該在玻璃板前觀察蠟燭的像;蠟燭A的像與蠟燭A大小相同;
(3)要想得出普遍結論,應該多次改變蠟燭到玻璃板的距離,得出普遍結論。
(1)實驗時,玻璃板要和紙面垂直,若玻璃板不和紙面垂直,蠟燭A與蠟燭A的像不在同一水平面上,有可能找不到像。
(2)[1]平面鏡成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故觀察時,本質上是看到了玻璃板反射的光線,蠟燭A放在玻璃板的前方,所以應該在玻璃板前觀察蠟燭的像。
[2]蠟燭B與蠟燭A的像重合,蠟燭B與蠟燭A完全相同,說明蠟燭A的像與蠟燭A的大小相等。
(3)[1][2]該方案不可行,由圖可知,三次蠟燭到玻璃板的距離相同,具有偶然性,應該多次改變蠟燭到玻璃板的距離,得出普遍規律。
25.(2024八上·興仁期中)汽車在出廠前要進行測試,某次測試中,先讓汽車在模擬山路上以8m/s的速度行駛400s,緊接著又以20m/s的速度繼續行駛了4000m。求:
(1)該汽車在前400s行駛的路程;
(2)該汽車以20m/s的速度行駛的時間;
(3)汽車在這次整個測試過程中的平均速度。
【答案】(1)解:汽車行駛的速度,行駛的時間為,汽車在前400s行駛的路程為
(2)解:汽車以運動的路程為,所以汽車以運動的時間為
(3)解:汽車全程的路程為
汽車全程的時間為
所以汽車整個測試過程的平均速度為
【知識點】速度公式及其應用
【解析】【分析】(1)根據s=vt,計算路程;
(2)利用,計算時間;
(3)根據總路程和總時間,利用,計算平均速度。
(1)有題可知,汽車行駛的速度,行駛的時間為,所以汽車在前400s行駛的路程為
(2)汽車以運動的路程為,所以汽車以運動的時間為
(3)汽車全程的路程為
汽車全程的時間為
所以汽車整個測試過程的平均速度為
26.(2024八上·興仁期中)閱讀短文,回答問題。
太陽是離地球最近的恒星,而太陽光從太陽傳播到地球也要大約八分鐘的時間,仔細分析太陽光的特點,人們可以了解太陽表面的溫度,太陽的組成元素與及太陽大氣層里的活動現象。太陽光的傳播還形成了一些特有的現象:日食和月食的形成,日食是太陽、月亮和地球在同一直線上,致使地球上的局部地方,即使是白天,也看不到太陽或只看到殘缺的太陽。已知:,請你回答下列問題:
(1)研究宇宙時常要用“光年”這個概念,它是一個   單位(選填“長度”或“時間”);
(2)分析太陽光可以了解太陽的秘密,這說明太陽光可以傳遞  ?。ㄟx填“信息”或“能量”);太陽光從太陽傳播到地球大約要用時8min,可以算出太陽到地球的距離大約是   m;
(3)假設太陽突然熄滅不再發光,那地球上的情況是___________(選填字母);
A.馬上變得黑暗 B.一小段時間后才變成黑暗
(4)發生日食時,太陽、月球和地球的位置關系是   處于中間位置,其它的處于兩端。
【答案】(1)長度
(2)信息;
(3)B
(4)月球
【知識點】光的直線傳播及其應用;光的傳播速度與光年;速度公式及其應用
【解析】【解答】(1)研究宇宙時常要用“光年”這個概念,它是一個長度單位。
(2)①因為太陽光攜帶著信息。所以分析太陽光可以了解太陽光;
②太陽到地球的距離;
(3)根據題意可知,太陽光需要8min才能傳到地球,如果太陽光突然熄滅,則熄滅前的光還在傳向地球,則需要過一小段時間后才變成黑暗。
故選B。
(4)發生日食時,我們看不到太陽,即月球在中間位置,擋住了太陽光,在地球上留下影子。
【分析】 (1)光年表示光一年所走的距離,它是一個長度單位;
(2)光可以傳遞信息,根據速度公式計算可知太陽到地球的距離;
(3)太陽到地球的距離很遠,光的傳播需要時間;
(4)日食的原理是光沿直線傳播。
(1)光年是光在一年里通過的距離,是長度單位。
(2)[1]分析太陽光可以了解太陽光,是因為太陽光攜帶著信息。
[2]根據速度公式可知,太陽到地球的距離
(3)因為太陽光需要8min才能傳到地球,所以太陽光突然熄滅,則熄滅前的光還在傳向地球,則地球不會馬上變暗,一小段時間后才變成黑暗,故A不符合題意,B符合題意。
故選B。
(4)發生日食時,月球擋住了太陽光,在地球上留下影子,所以此時月球在中間位置。
1 / 1貴州省興仁市三校(金成、黔龍、黔峰)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期中聯考物理試題
1.(2024八上·興仁期中)在生活和工作中經常進行估測,以下估測比較接近實際的是( ?。?br/>A.人步行的速度約為5m/s
B.全新的2B鉛筆長約18cm
C.人體感覺最舒適的溫度約為37℃
D.一塊橡皮從課桌表面掉到地上的時間約10s
2.(2024八上·興仁期中)清代《阿玉錫持矛蕩寇圖》中描述了騎兵沖鋒的畫面,如圖所示,騎兵單手正手持槍或夾槍。關于騎兵沖鋒時,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r/>A.以馬為參照物,騎兵是運動的
B.以長槍為參照物,馬是靜止的
C.以騎兵為參照物,長槍是運動的
D.以地面為參照物,騎兵是靜止的
3.(2024八上·興仁期中)“皮影戲”或“燈影戲”,是一項具有豐富歷史和深厚文化底蘊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它是用燈光將受皮影的操縱者(攔門匠)操作的人物或物件表演的影投射到屏幕上,圖中與皮影戲成像原理不相同的是( ?。?br/>A.林中樹影
B.小孔成像
C.看見地面上的物體
D.日食
4.(2024八上·興仁期中)大美咸陽,風光無限,關于下列自然風景中涉及的物態變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r/>A.夏天,渭城清渭樓霧氣環繞——霧的形成需要吸熱
B.春天,咸陽湖冰雪消融——雪的熔化需要放熱
C.秋天,淳化爺臺山霜打枝頭——霜的形成是凝華現象
D.冬天,涇陽鄭國渠結水成冰——冰的形成需要吸熱
5.(2024八上·興仁期中)在教室中上課,有時黑板反射的光會“晃”著一些同學的眼睛,看不清黑板上的粉筆字。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是( ?。?br/>A.只有黑板反射光,字不反射光
B.只有字反射光,黑板不反射光
C.字和黑板都反射光,粉筆字發生漫反射,進入眼睛的光較弱,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D.字和黑板都反射光,黑板發生鏡面反射,進入眼睛的光較強,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6.(2024八上·興仁期中)如圖是某種固態物質加熱變成液態時溫度隨時間變化的曲線,由圖像信息可知( ?。?br/>A.晶體在4~8min內,需要不斷吸收熱量
B.該物體在A點是液態,B點是固態
C.晶體在4~8min內,不需要吸收熱量
D.該物體有可能是非晶體
7.(2024八上·興仁期中)小王以相同的小燒杯盛等量的水,以相同的熱源間時加熱,如下圖。甲小杯為隔鹽水加熱,乙小杯隔油加熱,丙小杯隔砂加熱,加熱一段時間后,測得外鍋溫度分別為鹽水溫110℃、油溫200℃、砂溫205℃,若甲、乙、丙三小杯的水均呈沸騰狀態,則此三小杯水的溫度高低順序( ?。?br/>A.甲=乙=丙 B.甲<乙<丙 C.甲<乙=丙 D.甲>乙>丙
8.(2024八上·興仁期中)如圖所示為檢測視力的情景,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br/>A.平面鏡中的“視力表”與身后的視力表等大。
B.測試時該同學看到平面鏡中的“視力表”實際上是身后視力表的虛像。
C.測試時該同學眼睛到平面鏡中“視力表”的水平距離大約是5.4m。
D.為了讓學生看清平面鏡中的“視力表”,應用燈光照亮身后的視力表。
9.(2024八上·興仁期中)小明進行實踐活動時,觀察了廚房中的物態變化現象,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br/>A.蒸饅頭時,最上層的比下層的饅頭先蒸熟,這是因為水蒸氣液化時會放熱
B.放在案板上的凍肉表面會出現一層水珠,這主要是空氣中的水蒸氣液化在凍肉表面
C.煮湯時,揭開鍋蓋,鍋上方出現大量“白氣”,這里的“白氣”實際是水蒸氣
D.夏天,從冰箱里取出的飲料瓶外壁出現水珠,這個現象與露珠形成的物態變化相同
10.(2024八上·興仁期中)小明通過一塊平面鏡看到了他身后的一只貓,此時小明在A點,貓在B點,情景如圖所示。當小明看到貓時,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r/>A.圖中入射光線是BO B.圖中反射光線是OB
C.圖中入射角是∠2 D.圖中反射角是∠4
11.(2024八上·興仁期中)如圖所示的溫度計的示數為   ℃,它是根據   的規律制成的。
12.(2024八上·興仁期中)如圖所示,用鶴骨制作的賈湖骨笛是迄今為止中國考古發現的最早的管樂器。骨笛吹奏發聲時,發聲體是   ,按壓骨笛上不同的孔可以改變發出的聲音的   ,利用擴音器是為了改變聲音的   (后兩空選填聲音的特性)。
13.(2024八上·興仁期中)如圖所示,有三杯水甲、乙、丙放在室溫為25℃的同一房間內,一杯是普通自來水,一杯是剛倒的開水,一杯是剛倒的冰水。請根據圖中信息判斷,開水是圖   。
14.(2024八上·興仁期中)如圖是一款療傷噴霧劑,醫學上針對外傷的疼痛常用“冷療法”治療。噴霧劑使用的材料是氯乙烷。它的裝瓶是采用   的方法使其在常溫下液化,這一過程要   熱量,使用時,對準人的傷口處噴射,液態的氯乙烷在皮膚表面迅速  ?。ㄌ钗飸B變化),同時吸收大量的熱,使人體受傷部位的溫度降低,皮膚血管收縮,神經纖維傳導速度變慢,起到鎮痛的作用。
15.(2024八上·興仁期中)在一些轉彎路段,司機因行車視線不太好而看不到彎道另一側的車輛。為解決這一問題,通常會在轉彎處加裝一面“街道拐角鏡”,如上圖所示?!敖值拦战晴R”實際上就是一個凸面鏡,通過鏡子成像可以看到彎道另一側是否有行人或者車輛,它的成像原理與   成像原理相同;這種鏡面對光的作用是   (選填“發散”或“會聚”)。
16.(2024八上·興仁期中)某液面高度監測器是通過光束在液面反射后射到光電屏上的光電屏上的光斑位置來判斷液面高低的。如圖所示的光路中,入射光束與液面的夾角為40度,此時光束在液面上的反射角為   度,當液面降低時,光電屏上的光斑S將向   (選填“左”或“右”)移動;若液面高度不變,要使光電屏上的光斑S向左移動,應  ?。ㄟx填“增大”或“減小”)入射光束與液面的夾角。
17.(2024八上·興仁期中)在圖中根據入射光線的位置畫出反射光線OB,并標出反射角大小。
18.(2024八上·興仁期中)如圖光源S向四處發光,部分光經平面鏡反射后進入人眼,引起視覺。人感覺這些光好像是平面鏡后的像點S'發出的。請你在圖中畫出像點S'的位置(保留作圖痕跡)。
19.(2024八上·興仁期中)按要求作圖(請保留作圖痕跡)。如圖所示,CD為平面鏡后不透光的木板,請畫出物體AB在平面鏡中所成的像A'B'。
20.(2024八上·興仁期中)今年開春以來我國部分地區久旱少雨,飲用水源地水位急劇下降,甚至部分水庫干涸見底,如圖所示。
(1)請用物態變化的知識解釋水庫水位下降的原因。
(2)面對如此嚴重旱情,更該喚起人們的節水意識,請寫出兩條生活中的節水措施。
21.(2024八上·興仁期中)(1)打雷時,閃電和雷聲同時產生。
①遠處的人是先看到閃電,還是先聽到雷聲?請你用物理知識予以解釋;
②太空中的宇航員可以看到閃電和聽到雷聲嗎?為什么?
(2)北宋的沈括在《夢溪筆談》中記述了他的發現,先直接觀察老鷹,發現它在空中飛動,地面上的影子也跟著移動,移動的方向與它飛行的方向一致。然后,他在紙窗上開一小孔,使窗外老鷹的影子呈現在室內的紙屏上,結果觀察到:“鳶東則影西,鳶西則影東”。請解釋材料中“地面上的影子”和“鳶東則影西,鳶西則影東”兩個現象。
22.(2024八上·興仁期中)圖甲是探究“水沸騰時溫度變化的特點”的實驗裝置。
(1)某同學用的是如圖甲所示裝置,他測出的水溫將偏   ,為了能合理完成實驗,接下來的操作是   (選填“將a上移”或“將b下移”)。
(2)某小組用相同的裝置先后做了兩次實驗,繪制出如圖乙所示的a、b兩條圖線,若兩次實驗所用水的用量分別為ma、mb,則ma    mb(選填“>”“<”或“=”);
(3)撤去酒精燈后,發現水未立即停止沸騰,試分析其原因:   。
23.(2024八上·興仁期中)在“探究光的反射規律”時,小李進行了如下的實驗。
(1)他將平面鏡如圖甲所示,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白色硬紙板放在平面鏡上且與鏡面保持   。白色的硬紙板表面應盡可能  ?。ㄟx填“光滑”或“粗糙”)些;移動激光筆,使入射角為,測得反射角也為,由此得出“光反射時,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的結論,你認為有何不妥   ;
(2)小李讓一束光EO貼著紙板射到平面鏡上,在紙板上會看到反射光OF,然后將紙板繞ON向后折,如圖乙所示,此時在NOF面上不能看到反射光,此時,反射光是  ?。ㄟx填“存在”或“不存在”)的;
(3)為了進一步確定此時反射光的位置,小李將紙板沿PQ剪開,將紙板的上半部分向后折,如圖丙所示,發現在紙板右側的   (選填“上部”或“下部”)會看到反射光。這說明光反射時,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三者   ;
(4)在圖甲中,如果讓光束逆著OF的方向射向鏡面,會看到反射光沿著OE方向射出,這表明光反射時,光路是   。
24.(2024八上·興仁期中)在“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實驗中,小剛同學用兩個大小相同的電子蠟燭A和B、白紙、刻度尺、帶支架的薄玻璃板,進行了如下探究:
(1)如圖甲所示,將白紙平鋪于水平桌面上,玻璃板   于紙面放置,并將電子蠟燭A放置于玻璃板前方。
(2)為了確定像的位置,人眼應  ?。ㄟx填“透過”或“不透過”)玻璃板觀察A的像,將電子蠟燭B置于玻璃板后方像的位置上,觀察到B與A的像重合。由此得出初步結論:平面鏡成像,像與物的大小   。
(3)在探究像與物的位置關系時,小剛分別將電子蠟燭A放于距玻璃板相同距離的a、b、c三處,并記錄了對應像的位置、、,如圖乙所示。通過測量發現三次像到玻璃板的距離均等于物到玻璃板的距離,由此小剛得出結論。你認為小剛的方案是否可行?  ?。ㄟx填“可行”或“不可行”),理由是   。
25.(2024八上·興仁期中)汽車在出廠前要進行測試,某次測試中,先讓汽車在模擬山路上以8m/s的速度行駛400s,緊接著又以20m/s的速度繼續行駛了4000m。求:
(1)該汽車在前400s行駛的路程;
(2)該汽車以20m/s的速度行駛的時間;
(3)汽車在這次整個測試過程中的平均速度。
26.(2024八上·興仁期中)閱讀短文,回答問題。
太陽是離地球最近的恒星,而太陽光從太陽傳播到地球也要大約八分鐘的時間,仔細分析太陽光的特點,人們可以了解太陽表面的溫度,太陽的組成元素與及太陽大氣層里的活動現象。太陽光的傳播還形成了一些特有的現象:日食和月食的形成,日食是太陽、月亮和地球在同一直線上,致使地球上的局部地方,即使是白天,也看不到太陽或只看到殘缺的太陽。已知:,請你回答下列問題:
(1)研究宇宙時常要用“光年”這個概念,它是一個   單位(選填“長度”或“時間”);
(2)分析太陽光可以了解太陽的秘密,這說明太陽光可以傳遞  ?。ㄟx填“信息”或“能量”);太陽光從太陽傳播到地球大約要用時8min,可以算出太陽到地球的距離大約是   m;
(3)假設太陽突然熄滅不再發光,那地球上的情況是___________(選填字母);
A.馬上變得黑暗 B.一小段時間后才變成黑暗
(4)發生日食時,太陽、月球和地球的位置關系是   處于中間位置,其它的處于兩端。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識點】溫度及溫度計的使用與讀數;時間的估測;長度的估測;速度與物體運動
【解析】【解答】根據題意可知,人正常步行的速度在1.1m/s左右,全新2B鉛筆長度約18cm,人體感覺舒適的溫度在23℃左右,一塊橡皮從課桌表面掉到地上的時間約1s,故B正確,而ACD錯誤。
故選B。
【分析】根據對速度、長度、溫度和時間的認識判斷。
2.【答案】B
【知識點】參照物及其選擇
【解析】【解答】A. 當騎兵沖鋒時 ,以馬為參照物,騎兵和長槍的位置保持不變,是靜止的,A錯誤;
B. 當騎兵沖鋒時 ,以長槍為參照物,馬和騎兵的位置保持不變,是靜止的,B正確;
C. 當騎兵沖鋒時 ,以騎兵為參照物,長槍和馬的位置保持不變,是靜止的,C錯誤;
D. 當騎兵沖鋒時 ,以地面為參照物,騎兵、馬和長槍位置發生變化,長槍、騎兵和馬都是運動的,D錯誤。
故選B。
【分析】如果物體相對參照物的位置不斷改變,那么他是運動的;否則,它是靜止的。
3.【答案】C
【知識點】光的直線傳播及其應用;光的反射
【解析】【解答】皮影戲是利用光的直線傳播形成的影子。
林中樹影、小孔成像和日食,都屬于光的直線傳播;看見地面上本身不發光的物體是因為物體反射了太陽光,屬于光的反射現象。
故C符合題意,而ABD不合題意。
故選C。
【分析】根據圖片分析各個選項中包含的光學原理,再與皮影戲的成像原理對照即可。
4.【答案】C
【知識點】凝固與凝固放熱特點;升華及升華吸熱;凝華及凝華放熱
【解析】【解答】A. 夏天,渭城清渭樓霧氣環繞 ,其中的“霧”的形成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發生的液化現象,液化需要放熱,故A錯誤;
B. 春天,咸陽湖冰雪消融,其中雪的熔化是由固態變為液態的過程,熔化需要吸熱,故B錯誤;
C. 秋天,淳化爺臺山霜打枝頭,其中的霜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凝華形成的,凝華放熱,故C正確;
D. 冬天,涇陽鄭國渠結水成冰,水結冰是凝固現象,需要放熱,故D錯誤。
故選 C。
【分析】 (1)物質從固態變為液態的過程叫做熔化,物質從液態變為固態的過程叫做凝固;物質從液態變為氣態的過程叫做汽化,物質從氣態變為液態的過程叫做液化;物質從固態直接變為氣態的過程叫升華,物質從氣態直接變為固態的過程叫凝華。
(2)六種物態變化過程中,都伴隨著吸熱或放熱;其中放出熱量的物態變化有:凝固、液化、凝華;吸熱的有:熔化、汽化、升華。
5.【答案】D
【知識點】鏡面反射與漫反射
【解析】【解答】根據題意可知,黑板的表面比較光滑,光線在上面發生鏡面反射,此時反射光線集中在某個范圍內。在這個范圍內的同學,進入眼睛的反射光線較強,看起來一片明亮。而字發生漫反射進入眼睛的反射光線較弱,所以黑板反射的光會“晃”著一些同學的眼睛,不論是鏡面反射還是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故選D。
【分析】根據鏡面反射和漫反射的特點分析判斷。
6.【答案】A
【知識點】熔化和凝固的溫度—時間圖象
【解析】【解答】據題可知,該物質在OA階段屬于固態,AB階段處于熔化階段,該階段不斷吸熱,但是溫度保持不變,此時處于固液共存狀態,有固定的熔點,屬于晶體,BC階段物體處于液體,A正確,BCD錯誤。
綜上選A。
【分析】熔化溫度時間曲線識別:物體熔化時,溫度不變(熔點),但是需要不斷吸熱,此階段處于固液共存態;熔化前和熔化后均要吸熱。
7.【答案】A
【知識點】沸騰及沸騰條件
【解析】【解答】根據題意可知,三個小燒杯都是敞口,則在相同的大氣壓強下,那么水的沸點相同。則水沸騰時,溫度保持在沸點溫度不變,所以三小燒杯中的水溫度相同。
故選A。
【分析】液體沸騰時溫度保持不變,這個溫度就是液體的沸點,只與大氣壓強有關。
8.【答案】C
【知識點】平面鏡成像的相關作圖;平面鏡成像的原理、特點
【解析】【解答】A.根據平面鏡成像“物像等大”的規律可知, 則平面鏡中的“視力表”與身后的視力表大小相等,故A正確不符合題意;
B.根據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可知,身后視力表成虛像,故B正確不合題意;
C.根據圖片可知,視力表距離平面鏡2.5m,因為像距等于物距,可以知道視力表的像距離平面鏡也為2.5m,鏡中視力表的像到該同學的眼睛距離為:,
故C錯誤符合題意;
D.在平面鏡成像時,物體越明亮,成的像越清晰,所以為了讓學生看清視力表,應用燈光照亮身后的視力表,故D正確不符合題意。
故選C。
【分析】AB.平面鏡成正立、等大的虛像;
C.首先根據物像到平面鏡距離相等判斷視力表到視力表的像之間的距離,然后求出視力表和人之間的距離;
D.平面鏡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人能夠看見物體,是因為物體能發光或反射光,有光線進入人眼。
9.【答案】A,B,D
【知識點】物質的三態;液化及液化放熱
【解析】【解答】A. 蒸饅頭時,最上層的比下層的饅頭先蒸熟,這是因為水蒸氣液化時會放熱 ,故A正確;
B. 放在案板上的凍肉表面會出現一層水珠,這主要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到溫度低的豬肉,在凍肉表面液化 ,故B正確;
C.揭開鍋蓋,鍋上方出現大量的“白氣”是水蒸氣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C錯誤;
D.夏天,從冰箱取出的飲料瓶溫度低,室內溫度較高的水蒸氣遇冷在外壁出現水珠,這個現象與露珠形成的物態變化相同,故D正確。
故選ABD。
【分析】液化為氣態變為液態會釋放熱量,如題目中的 放在案板上的凍肉表面會出現一層水珠、 從冰箱里取出的飲料瓶外壁出現水珠 。
10.【答案】A,C
【知識點】光的反射定律
【解析】【解答】AB.小明從平面鏡看到一只貓,應該是貓身上反射的光線經過平面鏡反射后進入人眼,故入射光線是BO,反射光線是OA,故A正確,B錯誤;
CD.根據圖片可知,法線為NN',OB為入射光線,則入射角是∠2。反射光線為OA,則反射角是∠3,故C正確,D錯誤。
故選AC。
【分析】AB.看到哪個物體,則光線來自與哪個物體。射向鏡面的為入射光線,遠離鏡面的為反射光線;
CD.入射光線和法線的夾角為入射角,反射光線與法線的夾角為反射角。
11.【答案】36.7;液體熱脹冷縮
【知識點】溫度及溫度計的使用與讀數;體溫計的使用及其讀數
【解析】【解答】根據圖片可知,體溫計的分度值為0.1℃,則讀數為36.7℃,它是利用液體熱脹冷縮的規律制成的。
【分析】根據圖片確定體溫計的分度值,根據液面位置讀出示數,結合液體溫度計的工作原理解答。
12.【答案】空氣柱;音調;響度
【知識點】聲音的產生;音調及音調與頻率的關系;音調、響度與音色的區分
【解析】【解答】(1)笛聲是由空氣柱振動發出的,故發聲體是空氣柱。
(2)根據題意可知,按住不同的笛孔時,改變空氣柱長度,則改變空氣柱的振動頻率,所以發出聲音的音調會改變。
(3)擴音器能改變聲音的大小,所以利用擴音器是為了改變聲音的響度。
【分析】(1)聲音由物體振動產生;
(2)聲音的高低叫音調,于發聲體的頻率有關;
(3)聲音的大小叫響度。
13.【答案】甲
【知識點】液化及液化放熱
【解析】【解答】根據圖片可知,燒杯內側或外側的小水珠,都是水蒸氣放熱從氣態變成液態發生液化形成的。
甲的小水珠出現在燒杯內側,說明燒杯內的水蒸氣溫度高,則應該為開水;
乙圖中沒有任何變化,說明水溫與室溫相同;
丙的小水珠出現在燒杯外側,說明外面的水蒸氣溫度高,則燒杯內為冰水。
【分析】物質直接從氣態變為液態的過程叫液化,小水珠是由空氣中的水蒸氣直接變成的;水珠出現在溫度高的一側。
14.【答案】壓縮體積;放出;汽化
【知識點】汽化及汽化吸熱的特點;液化及液化放熱
【解析】【解答】(1)噴霧劑使用的材料是氯乙烷,是在常溫下采用壓縮體積的方法使其液化,這一過程要放出熱量。
(2)當氯乙烷從瓶口噴出時,會吸收人體皮膚的熱量,迅速從液態變成氣態發生汽化現象。
【分析】(1)氣體液化的方法:①降低溫度;②壓縮體積;
(2)根據物質的初始態和終末態確定物態變化的名稱。
15.【答案】平面鏡;發散
【知識點】凸面鏡和凹面鏡;平面鏡成像的原理、特點
【解析】【解答】根據題意可知,凸面鏡和平面鏡都是面鏡,都對光線發生反射,則凸面鏡與平面鏡成像原理相同,凸面鏡對光具有發散作用,可以起到擴大視野的作用。
【分析】根據凸面鏡的成像原理和對光線的作用解答。
16.【答案】50°;右;增大
【知識點】光的反射定律
【解析】【解答】因為入射光線與界面夾角為40°,所以入射角等于90°-40°=50°,光的反射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故反射角的大小為50度;當液面降低時,由于入射角不變,所以反射光線與原來的反射光線平行,
如圖所示,故光電屏上的光斑S向右移動。
要使光電屏上的光斑S將向左移動,根據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做出反射光線可知,應增大光束與液面的夾角。如下圖所示:
【分析】 根據法線與界面垂直,入射角等于入射光線與法線的夾角,求出入射角的大?。辉俑鶕夥瓷鋾r,入射角等于反射角確定反射角的大??;光在水面上發生的是鏡面反射,可以通過作圖利用光的反射分析。
如果光束與液面的夾角增大,根據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做出反射光線即可得出結論。
17.【答案】
【知識點】作光的反射光路圖
【解析】【解答】圖中法線已作出,法線與平面鏡垂直,入射光線與法線的夾角為入射角,由圖可知入射角為90°-60°=30°
根據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法線另一側畫出反射光線 OB,使反射光線與法線的夾角(反射角)也為 60°,在反射光線與法線的夾角處標出30°,如圖所示:
【分析】1.掌握光的反射定律,并會利用光的反射定律作圖來解決實際問題;
2.光路圖作圖時應注意法線用虛線表示,入射、反射以及折射光線用實線表示,并注意不要忘記用帶箭頭的實線表示光線。
18.【答案】
【知識點】平面鏡成像的相關作圖
【解析】【解答】首先通過光源S作平面鏡的垂線,然后根據“物像等距”在鏡面右側找到對應的像點S'。接下來連接S'和眼睛點A,與鏡面的交點O即為入射點,分別補出入射光線SO,反射光線OA,如圖所示:
【分析】平面鏡所成的像是所有反射光線反向延長線的焦點,即所有的反射光線都經過像點,既然它還經過A點,則可將A和像點連接,與鏡面的交點為入射點,最后補充光路圖即可。
19.【答案】
【知識點】平面鏡成像的相關作圖
【解析】【解答】根據平面鏡成像的對稱性特點,先作出箭頭兩端點A、B兩端點的對稱點A'、B',用虛線連接A'B',即為物體AB在平面鏡中所成的像。因為平面鏡成的是虛像,因此鏡面后面的木板對成像沒有影響,如下圖所示:
【分析】平面鏡成像是鏡面上的反射光線形成的,鏡面后面的木板對反射光線沒有影響,因此木塊對成像沒有影響,根據平面鏡成像的對稱性完成作圖即可。
20.【答案】(1)水庫中的水吸熱從液態變成氣態發生汽化變成水蒸氣逸散到空氣中。
(2)使用節水潔具、隨手關閉水龍頭、一水多用,例如淘米水澆花等
【知識點】汽化及汽化吸熱的特點;能源與可持續發展
【解析】【解答】(1)根據題意可知,水庫中水位下降的原因:水庫中的水吸熱從液態變成氣態發生汽化變成水蒸氣逸散到空氣中。
(2)生活中節約用水的措施:使用節水潔具、隨手關閉水龍頭、一水多用,例如淘米水澆花等。
【分析】(1)根據物質的初始態和終末態確定物態變化的名稱;
(2)根據自己對節約用水的認識解答。
(1)水庫中的水不斷吸熱發生汽化(蒸發)變成水蒸氣從而導致水位下降。
(2)節約用水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使用節水潔具、隨手關閉水龍頭、一水多用,例如淘米水澆花等。
21.【答案】(1)①雷聲,理由是:光速遠大于聲速;
②不能,理由是:太空是真空,真空不能傳聲。
(2)”地面上的影子”是光沿直線傳播時,被老鷹遮擋的區域在地面上形成的陰影;“鳶東則影西,鳶西則影東”,這是小孔成像,小孔成像的像與物上下顛倒,左右相反。
【知識點】光的直線傳播及其應用;光的傳播速度與光年
【解析】【解答】(1)①當雨季來臨時,遠處的人先看到閃電后聽到雷聲,是因為光速遠大于聲速;
②太空中的宇航員可以看到閃電但不能聽到雷聲,理由是:太空是真空,真空不能傳聲。
(2)根據題意可知,“地面上的影子”是光沿直線傳播時,被老鷹遮擋的區域在地面上形成的陰影;“鳶東則影西,鳶西則影東”,這是小孔成像,小孔成像的像與物上下顛倒,左右相反。
【分析】(1)①比較聲速于光速的大小即可;
②根據真空不能傳聲解答。
(2)根據光沿直線傳播的知識分析解答。
(1)①光速遠大于聲速,所以遠處的人先看到閃電后聽到雷聲。
②太空是真空,真空不能傳聲,所以太空中的宇航員可以看到閃電但不能聽到雷聲。
(2)地面上的影子是光沿直線傳播被老鷹遮擋的區域在地面上形成的陰影;鳶東則影西,鳶西則影東,這是小孔成像,小孔成像的像與物上下顛倒,左右相反。
22.【答案】(1)高;將a上移
(2)<
(3)石棉網的溫度仍高于水的沸點,水還可以繼續吸熱而沸騰
【知識點】探究水的沸騰實驗
【解析】【解答】(1)①根據圖甲可知,他測出的水溫將偏高,因為溫度計液泡與燒杯底接觸,燒杯底部與火焰直接接觸,溫度較高;
②在實驗過程中,要使用酒精燈外焰加熱,則b的位置不能改變,那么只能將a上移才能讓溫度計回到正確的位置。
(2)根據乙圖可知,a與b升高的溫度相同時,b的加熱時間長,即吸收的熱量更多。根據Q=cm△t可知,說明a的質量小,故。
(3) 撤去酒精燈后,發現水未立即停止沸騰, 是因為石棉網的溫度仍高于水的沸點,水還可以繼續吸熱而沸騰。
【分析】(1)①根據溫度計的使用方法解答;
②根據組裝器材時“從下到上”的順序分析。
(2)根據圖像比較二者吸收熱量的多少,根據Q=cm△t分析二者質量的大小即可;
(3)液體沸騰的條件:①達到沸點;②繼續吸熱,根據石棉網的溫度高可以放熱分析。
(1)[1]由甲圖可知,溫度計液泡與燒杯底接觸,燒杯底部與火焰直接接觸,溫度較高,故他測出的水溫將偏高。
[2]為確保使用酒精燈外焰加熱,則接下來的操作是將a上移。
(2)由圖乙可知,a的初溫與b的初溫相同,加熱相同時間即吸收相同的熱量,a先沸騰,說明a的質量小,故。
(3)撤去酒精燈后,石棉網的溫度仍高于水的沸點,水還可以繼續吸熱而沸騰。
23.【答案】(1)垂直;粗糙;一次實驗具有偶然性,不能得出普遍規律
(2)存在
(3)下部;在同一平面內
(4)可逆的
【知識點】光的反射定律
【解析】【解答】(1) 將平面鏡如圖甲所示,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白色硬紙板放在平面鏡上且與鏡面保持 垂直,為了使得像更清晰,所以表面應該粗糙,讓光線發生漫反射,從不同的角度都能夠觀察到光線。
題目中只進行一次試驗,具有較大的偶然性,應改變入射角的度數進行多次實驗。
綜上 第1空、垂直; 第2空、粗糙; 第3空、 一次實驗具有偶然性,不能得出普遍規律 .
(2) 小李讓一束光EO貼著紙板射到平面鏡上,在紙板上會看到反射光OF,然后將紙板繞ON向后折,如圖乙所示,此時在NOF面上不能看到反射光,此時,反射光是 存在。
綜上 第1空、 存在。
(3)將紙板的上半部分向后折,則下部能看到反射光,此實驗現象說明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在同一平面。
綜上 第1空、下部; 第2空、在同一平面內.
(4) 讓光束逆著OF的方向射向鏡面,會看到反射光沿著OE方向射出,這表明光反射時,光路是可逆的。
綜上 第1空、 可逆的。
【分析】1、探究反射定律試驗:實驗儀器由紙板(探究反射光線、入射光線、法線是否在同一平面),平面鏡,量角器(探究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關系)
2、實驗步驟: 1、將一塊平面鏡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兩張在同一平面內的硬紙板 E 和 F 豎直放在平面 鏡上 ;2、 讓一束光貼著紙板 E 沿 AO 方向入射,可觀察到反射光線出現在 紙板 ;3、改變入射角的大小,使用量角器測量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
3、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光線、入射光線、法線處于同一平面、在反射中光路是可逆的。
(1)[1]如果紙板沒有與平面鏡垂直放置,由于法線與鏡面垂直,且反射光線、入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平面內,因此,當光貼著紙板沿EO入射時,不能在紙板上看到反射光,所以紙板放在平面鏡上時,要與鏡面保持垂直。
[2]白色硬紙板的表面應盡量粗糙,讓光線發生漫反射,從不同的角度都能夠觀察到光線。
[3]一次實驗具有很大的偶然性,所以不能只由一組數據就得出結論,應改變入射角的度數進行多次實驗。
(2)光在反射時,反射光線、入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平面內,所以將紙板繞軸ON向后折,在NOF面上看不到反射光線,但此時入射光線、法 線、反射光線仍在同一平面內,此時反射光線仍然存在。
(3)[1][2]光在反射時,反射光線、入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平面內,將紙板的上半部分向后折,發現在紙板右側的下部會看到反射光線,此實驗現象說明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在同一平面。
(4)若光線沿FO射入,則經鏡面反射后光線沿OE射出,這說明在光的反射中,光路是可逆的。
24.【答案】(1)垂直
(2)透過;相等
(3)不可行;三次蠟燭到玻璃板的距離相同,具有偶然性
【知識點】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
【解析】【解答】(1)根據平面鏡成像的對稱性可知,只有玻璃板和紙面垂直時,蠟燭A的像才能成在桌面上,這樣方便找到像的位置。
(2)①平面鏡成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只有反射光線射入眼睛,我們才能看到它的像。因為反射光線和蠟燭A在同一側,因此人眼應該在玻璃板前,透過玻璃板觀察A的像。
②蠟燭B與蠟燭A的像重合,蠟燭B與蠟燭A完全相同,說明蠟燭A的像與蠟燭A的大小相等。
(3)我認為小剛的方案不可行,理由是:三次蠟燭到玻璃板的距離相同,具有偶然性,應該多次改變蠟燭到玻璃板的距離,得出普遍規律。
【分析】 (1)實驗時,玻璃板要與紙面垂直放置便于確定像的位置;
(2)平面鏡成像是光的反射造成的,應該在玻璃板前觀察蠟燭的像;蠟燭A的像與蠟燭A大小相同;
(3)要想得出普遍結論,應該多次改變蠟燭到玻璃板的距離,得出普遍結論。
(1)實驗時,玻璃板要和紙面垂直,若玻璃板不和紙面垂直,蠟燭A與蠟燭A的像不在同一水平面上,有可能找不到像。
(2)[1]平面鏡成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故觀察時,本質上是看到了玻璃板反射的光線,蠟燭A放在玻璃板的前方,所以應該在玻璃板前觀察蠟燭的像。
[2]蠟燭B與蠟燭A的像重合,蠟燭B與蠟燭A完全相同,說明蠟燭A的像與蠟燭A的大小相等。
(3)[1][2]該方案不可行,由圖可知,三次蠟燭到玻璃板的距離相同,具有偶然性,應該多次改變蠟燭到玻璃板的距離,得出普遍規律。
25.【答案】(1)解:汽車行駛的速度,行駛的時間為,汽車在前400s行駛的路程為
(2)解:汽車以運動的路程為,所以汽車以運動的時間為
(3)解:汽車全程的路程為
汽車全程的時間為
所以汽車整個測試過程的平均速度為
【知識點】速度公式及其應用
【解析】【分析】(1)根據s=vt,計算路程;
(2)利用,計算時間;
(3)根據總路程和總時間,利用,計算平均速度。
(1)有題可知,汽車行駛的速度,行駛的時間為,所以汽車在前400s行駛的路程為
(2)汽車以運動的路程為,所以汽車以運動的時間為
(3)汽車全程的路程為
汽車全程的時間為
所以汽車整個測試過程的平均速度為
26.【答案】(1)長度
(2)信息;
(3)B
(4)月球
【知識點】光的直線傳播及其應用;光的傳播速度與光年;速度公式及其應用
【解析】【解答】(1)研究宇宙時常要用“光年”這個概念,它是一個長度單位。
(2)①因為太陽光攜帶著信息。所以分析太陽光可以了解太陽光;
②太陽到地球的距離;
(3)根據題意可知,太陽光需要8min才能傳到地球,如果太陽光突然熄滅,則熄滅前的光還在傳向地球,則需要過一小段時間后才變成黑暗。
故選B。
(4)發生日食時,我們看不到太陽,即月球在中間位置,擋住了太陽光,在地球上留下影子。
【分析】 (1)光年表示光一年所走的距離,它是一個長度單位;
(2)光可以傳遞信息,根據速度公式計算可知太陽到地球的距離;
(3)太陽到地球的距離很遠,光的傳播需要時間;
(4)日食的原理是光沿直線傳播。
(1)光年是光在一年里通過的距離,是長度單位。
(2)[1]分析太陽光可以了解太陽光,是因為太陽光攜帶著信息。
[2]根據速度公式可知,太陽到地球的距離
(3)因為太陽光需要8min才能傳到地球,所以太陽光突然熄滅,則熄滅前的光還在傳向地球,則地球不會馬上變暗,一小段時間后才變成黑暗,故A不符合題意,B符合題意。
故選B。
(4)發生日食時,月球擋住了太陽光,在地球上留下影子,所以此時月球在中間位置。
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丰台区| 涿州市| 江达县| 石泉县| 阳东县| 绵竹市| 富裕县| 新巴尔虎右旗| 蓬溪县| 突泉县| 河间市| 手游| 云龙县| 耒阳市| 兴安县| 永安市| 当雄县| 嵊泗县| 红原县| 东丰县| 浏阳市| 新源县| 万全县| 牡丹江市| 铜川市| 阿勒泰市| 牡丹江市| 成武县| 婺源县| 上虞市| 富阳市| 巴彦县| 建湖县| 高碑店市| 赤峰市| 炎陵县| 庆城县| 霸州市| 衡阳市| 高要市| 英德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