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吉林省八校聯考2024-2025學年高二上學期1月期末物理試題一、單選題1.關于電場、磁場的理解,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r/>A.電場、磁場都看不見、摸不到,所以都不是真實存在的物質B.電場線是真實存在的,用以形象表示電場的強弱和方向C.小磁針靜止時N極所指的方向規定為該點磁場的方向D.磁感線和靜電場的電場線都是不閉合的2.下列公式屬于應用比值定義物理量的是( ?。?br/>A. B. C. D.3.如圖所示,勻強磁場垂直于圓形線圈指向紙里,a、b、c、d為圓形線圈上等距離的四點,現用外力作用在上述四點,將線圈拉成正方形.設線圈導線不可伸長,且線圈仍處于原先所在的平面內,則在線圈發生形變的過程中( )A.線圈中將產生adcb方向的感應電流B.線圈中產生感應電流的方向先是abcd,后是adcbC.線圈中將產生abcd方向的感應電流D.線圈中無感應電流產生4.如圖所示是一種變壓器的銘牌,根據上面標示的信息,以下判斷正確的是( ?。?br/>型號:PKT-12-3000 輸入參數:220V 50Hz 輸出參數:12V 3.0AA.這是一個升壓變壓器B.原線圈的匝數比副線圈的匝數多C.當原線圈輸入交流電壓220V時,副線圈輸出直流電壓12VD.當原線圈輸入交流電壓220V、副線圈接負載時,副線圈中電流比原線圈中電流小5.如圖所示,金屬棒MN兩端由等長的輕質細線水平懸掛,處于豎直向上的勻強磁場中,棒中通以由M向N的電流,平衡時兩懸線與豎直方向夾角均為θ.如果僅改變下列某一個條件,θ角的相應變化情況是A.棒中的電流變大,θ角變大B.兩懸線等長變短,θ角變小C.金屬棒質量變大,θ角變大D.磁感應強度變大,θ角變小6.如圖甲所示是來測量脂肪積累程度的儀器,其原理是根據人體電阻的大小來判斷脂肪所占比例(體液中含有鈉離子、鉀離子等,而脂肪不容易導電),模擬電路如圖乙所示。測量時,閉合開關,測試者分握兩手柄,體型相近的兩人相比,脂肪含量低者( ?。?br/>A.消耗的功率小B.電源的效率大C.電壓表示數與電流表示數的比值小D.電壓表示數變化量與電流表示數變化量的比值大二、多選題7.關于多用電表的使用,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r/>A.甲圖是用多用電表直流電壓擋測量小燈泡兩端的電壓,表筆接法正確B.乙圖是用多用電表直流電流擋測量電路中的電流,黑表筆電勢低于紅表筆C.丙圖中用的是多用電表電阻擋測量二極管的電阻,黑表筆電勢低于紅表筆D.丙圖、丁圖中用的是多用電表電阻擋測量同一個二極管的電阻,丁圖中測量值較大8.伴隨著中國電力發展步伐不斷加快,全國已經形成了多個跨省的大型區域電網,實現1000kV以上的特高壓遠距離輸電,大量利用風力、太陽能、地熱能、海洋能等發電廠并入電網,成為傳統發電的有益補充。電網可以調劑不同地區電力供需的平衡,減小了斷電的風險,使電力的供應更加安全、可靠,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r/>A.高壓輸電的目的是提高輸電效率B.變壓器工作時可以改變交變電流的頻率C.遠距離輸電線路上的電感、電容對輸電沒有影響D.并入電網的交流電必須與電網中交流電的相位相同9.如圖所示為圓柱形區域的橫截面,在該區域加沿圓柱軸線方向的勻強磁場。帶電粒子(不計重力)第一次以速度沿截面直徑入射,粒子飛出磁場區域時,速度方向偏轉角;該帶電粒子第二次以速度從同一點沿同一方向入射,粒子飛出磁場區域時,速度方向偏轉角,則帶電粒子第一次和第二次在磁場中運動的( )A.半徑之比為 B.速度之比為 C.時間之比為 D.時間之比為10.如圖,虛線a、b、c是某靜電場中在同一豎直面內的等勢線,一根粗細均勻的光滑絕緣細桿豎直固定在等勢線所在的豎直面內,一個質量為m、帶正電小球套在桿上(可以自由滑動)。現讓小球在A點由靜止釋放,從A到B加速運動的過程中,機械能不斷增加,則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br/> A.等勢線a的電勢比等勢線b的電勢高B.小球在B點的電勢能小于在C點的電勢能C.小球機械能變化量的絕對值從A到B大于從A到CD.若小球沿桿運動能至D點,在D點的速度可能為零三、實驗題11.在“觀察電容器的充、放電現象”實驗中,所用器材如下:電池、電容器、電阻箱、定值電阻、小燈泡、電流表、秒表、單刀雙擲開關以及導線若干。 (1)某同學設計的實驗電路如圖(a)所示。先將電阻箱的阻值調為,將單刀雙擲開關S與“1”端相接,記錄電流隨時間的變化。電容器充電完成后,開關S再與“2”端相接,相接后小燈泡亮度變化情況可能是 。(填正確答案標號)A.迅速變亮,然后亮度趨于穩定B.亮度逐漸增大,然后趨于穩定C.迅速變亮,然后亮度逐漸減小至熄滅(2)將電阻箱的阻值調為(),再次將開關S與“1”端相接,再次記錄電流隨時間的變化情況。兩次得到的電流I隨時間t變化如圖(b)中曲線所示,其中實線是電阻箱阻值為 (填“”或“”)時的結果,曲線與坐標軸所圍面積等于該次充電完成后電容器上的 (填“電壓”或“電荷量”)。12.某實驗小組測量電源的電動勢和內阻時,使用的器材有:電動勢約為3V、內阻約為幾歐姆的鋰錳紐扣電池,量程為500mA、內阻約為1Ω的電流表,量程為3V、內阻約為3kΩ的電壓表,最大阻值為40Ω的滑動變阻器R,阻值為0.5Ω的定值電阻,開關S,導線若干。(1)為了更準確地測出電源電動勢和內阻,實驗電路應該選擇圖a中的 (選填“甲”或“乙”)。(2)以電壓表的讀數為縱坐標,以電流表的讀數為橫坐標,依據測量得到的多組數據,畫出 圖線,如下圖丙所示,則可得出電池的電動勢 V,內阻 (結果均保留三位有效數字)(3)該電池內阻的測量值 真實值。(均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四、解答題13.風能是21世紀大規模開發的一種可再生清潔能源,風力發電是利用風能的主要方式。某種風力發電機的原理如圖所示,發電機的線圈固定,磁體在葉片驅動下繞線圈對稱軸轉動,已知磁體間的磁場為勻強磁場,磁感應強度的大小為0.2T,線圈的匝數為100、面積為0.5m2,若磁體轉動的角速度為90rad/s。求:(1)從圖示位置開始計時,線圈中感應電動勢的表達式;(2)風力發電機產生電動勢的有效值。 14.如圖所示,整個區域內有豎直向下的勻強磁場(圖中未畫出),磁感應強度大小B=0.5T,兩根間距為L=0.5m、半徑為R=2m的光滑四分之一豎直圓弧金屬導軌等高平行放置,頂端連接阻值為r=0.4Ω的電阻。長為L、阻值為r1=0.1Ω的金屬棒在力F(除重力、安培力以外的力)作用下從導軌頂端ab處以恒定速率v=4m/s下滑,整個過程中金屬棒與導軌接觸良好,且始終與導軌垂直。求:(1)金屬棒運動到cd處時,金屬棒兩端的電壓U;(2)金屬棒從導軌ab處運動至圓弧的中間位置的過程中,通過電阻r的電荷量q。15.如圖所示,半徑為R=0.2m的四分之一圓弧部分有垂直于紙面向外的勻強磁場,磁感應強度為B=2T,圓弧與水平面相切,水平面CD區域分布有勻強電場電場強度E=2N/C, CD長度L=1.5m, 水平面 DF部分足夠長,DF上有n個位于同一直線上、處于靜止狀態的相同小球,小球質量m0 = 0.2kg, 一帶正電物體質量m=0.1kg,帶電量q=0.2C從軌道最高點由靜止開始下滑。物體與小球、小球與小球之間發生的都是彈性正碰, 整個軌道光滑絕緣,物體與小球碰撞過程中不發生電荷轉移。重力加速度。求:(1)物體滑到C點時對軌道的壓力FN;(2)物體第一次與小球碰撞后,物體在CD區域向左滑行的最大距離;(3)n個小球最終獲得的總動能。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C D C B A C BD AD AC ABC11. C 電荷量【詳解】(1)[1]電容器充電完成后,開關S再與“2”端相接,電容器將放電,隨電量減小,電容器兩端電壓減小,電流減小,最終放電完成,電流為0,可知相接后小燈泡亮度變化情況可能是迅速變亮,然后亮度逐漸減小至熄滅。故選C。(2)[2]電源電動勢一定,將電阻箱的阻值調為,由于可知,充電初始狀態的電流變小,即充電過程中,在0時刻,回路中的電流變小,可知實線是電阻箱阻值為時的結果;[3]根據電流的定義式有解得可知,曲線與坐標軸所圍面積等于該次充電完成后電容器上的電荷量。12.(1)乙(2) 1.48/1.47/1.49 1.32/1.31/1.33(3)小于【詳解】(1)[1] 由題中數據可知,電池的內阻與電流表內阻大小相當,遠小于電壓表內阻,若實驗電路采用圖a中的甲,電流表的分壓會使得路端電壓測量值誤差很大,若實驗電路采用圖a中的乙,對于通過電池的電流的測量值,由于電壓表分流引起的誤差很小,所以為減小測量誤差,相對電源來說,應采用電流表外接法,即圖a中的乙。(2)[2]圖像的縱截距等于電源的電動勢,由圖讀出電源的電動勢為[3]圖像的斜率的絕對值表示內阻與定值電阻之和,所以(3)[4]該實驗相對于電源來說,電流表采用外接法,因電壓表分流會引起電流測量的誤差,干路電流真實值則電流測量值小于真實值,且電流測量值與真實值的差別隨U的減小均勻減小,當、外電路短路時,電流測量值等于真實值,即兩圖像在橫軸交于同一點,如圖所示,由于電源的圖像的縱截距表示電池電動勢,斜率的絕對值表示電源內阻,由圖可知,實驗得出的該電池電動勢測量值小于真實值,內阻的測量值小于真實值。13.(1);(2)【詳解】(1)電動勢的最大值為線圈從中性面開始轉動,電動勢按正弦規律變化,可得(2)電動勢有效值解得14.(1)0.8V(2)【詳解】(1)根據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有根據代入數據得,(2)根據聯立可得又聯立可得15.(1),方向豎直向下;(2);(3)【詳解】(1)物體從A下滑到C點解得根據向心力公式有解得由牛頓第三定律知方向豎直向下。 (2)物體在電場中加速,由C運動到D點,設它在D點的速度為,根據動能定理有解得物體與第一個小球發生彈性正碰,動量和動能守恒,則有解得即物體碰后返回電場做勻減速至速度減為零時,向左達到最遠距離,根據動能定理解得(3)第1個小球碰后以的速度與第2個小球發生彈性正碰,根據動量守恒和動能守恒,碰后它們進行速度交換,故碰后第n-1個小球將速度交換給第n個小球后靜止,由于,物體向左速度減為零后,在電場力作用下由靜止將向又加速,根據運動對稱性,達到D點的速度大小仍為由于所以物體追上第1個小球前,第1個小球已處于靜止,由(2)問同理可知,物體與第1個小球第2次碰后,它們的速度分別為因可得同理,物體返回仍以與靜止的第1個小球發生第3次彈性正碰后,它們的速度分別為依此類推,物體返回仍以與靜止的第1個小球發生第次彈性正碰后,它們的速度分別為由于始終有v0n解得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