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2026年高考物理一輪復習 原子核與核技術(含解析)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2026年高考物理一輪復習 原子核與核技術(含解析)

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高考物理一輪復習 原子核與核技術
一.選擇題(共8小題)
1.(2025 項城市三模)在考古研究中,通常利用的衰變來測定文物的大致年代。衰變方程為,的半衰期為5730年。則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C的比結合能小于N的比結合能
B.方程中的X是電子,它是碳原子電離時產生的,是原子的組成部分
C.衰變是由于原子核逐漸吸收外界能量異致自身不穩定而發生的
D.半衰期是一個統計規律,會隨原子核所處的環境不同而改變
2.(2025 河南一模)中國科學院的環流器裝置是嘗試實現可控人工核聚變的實驗裝置,主要研究在磁約束下的核聚變,核反應方程是→X,則X是(  )
A. B. C. D.
3.(2025 懷仁市四模)钷(Pm)可用作密度計、測厚儀的放射源,钷Pm發生β衰變,生成Sm并產生γ射線。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钷發生β衰變時,釋放的β射線來自核外
B.钷發生β衰變時,釋放的γ射線由釋放
C.比的比結合能大
D.γ射線比β射線的電離能力強
4.(2025 香洲區校級模擬)我國科學家研究團隊合成了新核素钚,并測得該新核素的半衰期為21.8年。已知钚﹣227的衰變方程為Pu→YU,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衰變釋放的粒子Y的貫穿能力很強
B.衰變需要從外界吸收能量
C.20個钚﹣227經過10.9年還剩15個
D.比的比結合能小
5.(2025 遼寧模擬)2025年3月28日,新一代人造太陽“中國環流三號”在國內首次實現原子核溫度1.17億度、電子溫度1.6億度,綜合參數聚變三乘積實現大幅躍升,中國聚變挺進燃燒實驗。已知人造太陽中可能發生的聚變反應方程是HH→He+X。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X是質子
B.X是電子
C.X是中子
D.核聚變需要在很高溫度條件下進行,因此該反應不會釋放能量
6.(2025 山東二模)來自宇宙的射線在大氣中能產生放射性碳14,活的植物會持續吸收碳14,同時碳14會不斷衰變,使其在體內保持一定的水平。植物死亡后停止吸收碳14,體內的碳14由于衰變而不斷減少。某考古團隊提取古樹木制成的樣品,測得該樣品中碳14的含量是現代植物的,已知碳14的半衰期約為5730年,則可以推算出該古樹木距今約(  )
A.2865年 B.5730年 C.11460年 D.17190年
7.(2025春 寧波期末)在測定年代較近的湖泊沉積物形成年份時,常利用沉積物中半衰期較短的Pb,其衰變方程為Pb→Bi+X。在推算死亡時間較遠的植物年份時,常利用碳14的放射性,其半衰期為5730年,衰變方程為C→N+Y,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衰變方程中的X和Y是不同粒子
B.通過升高溫度可以縮短Pb的半衰期
C.Pb的比結合能大于Bi的比結合能
D.1克C經過5730年后還剩余0.5克C
8.(2025春 徐州期末)如圖所示是原子核的比結合能與質量數的關系圖像,通過該圖像可以得出一些原子核的比結合能,如Mg的比結合能約為8.3MeV,O的比結合能約為8.0MeV,C的比結合能約為7.7MeV,He的比結合能約為7.0MeV,根據該圖像判斷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隨著原子核質量數的增加,原子核的比結合能增大
B.Kr核的比結合能比U核大,因此U核比Kr核更穩定
C.把O核分成4個He核要釋放約16MeV的能量
D.把Mg核分成2個C核要吸收約14.4MeV的能量
二.多選題(共4小題)
(多選)9.(2025春 溫州期末)甲狀腺病痛患者手術切除甲狀腺后,可以通過口服含有碘131的藥物進一步進行放射性治療,碘131發生衰變的過程可以用方程I→Xe+Z來表示,不考慮患者對放射性藥物代謝的影響,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碘131的衰變為β衰變
B.I比Xe更穩定
C.一個I衰變為Xe釋放的核能為(mI﹣mXe﹣mZ)c2
D.碘131的半衰期約為8天,患者服藥后經過16天碘131全部衰變
(多選)10.(2025 廈門校級模擬)云室是借助過飽和水蒸氣在離子上凝結來顯示帶電粒子徑跡的裝置。云室中加了垂直于紙面向里的磁場,在一張云室中拍攝的照片中a、b、c、d、e是從O點發出的一些正電子或負電子的徑跡。關于a、b、c三條徑跡判斷正確的是(  )
A.a、b、c都是負電子的徑跡
B.a徑跡對應的粒子動量最大
C.c徑跡對應的粒子動能最大
D.c徑跡對應的粒子運動時間最長
(多選)11.(2025春 張家口期末)磁感應強度為B的勻強磁場中,一個靜止的放射性原子核(X)發生了一次α衰變,放射出的α粒子(He)在與磁場垂直的平面內做圓周運動,其軌道半徑為R。以m、q分別表示α粒子的質量和電荷量,生成的新核用Y表示,真空中光速為c,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新核Y在磁場中做圓周運動的軌道半徑
B.α粒子做圓周運動可等效成一個環形電流,且電流大小
C.若衰變過程中釋放的核能都轉化為α粒子和新核Y的動能,則衰變過程中的質量虧損約為
D.α粒子與新核Y在磁場中的運動軌跡為相互外切的圓
(多選)12.(2025春 衡水期末)某種原子核X經過一系列的衰變達到穩定狀態變成原子核Y,質量數與中子數的關系圖像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X的質子數與Y的質子數之比為73:62
B.Y的比結合能大于X的比結合能
C.X經過1次α衰變后新元素的質子數與中子數之比為5:8
D.X變成Y的衰變方程式為→
三.填空題(共4小題)
13.(2025 倉山區校級模擬)一個氡核經過一次衰變成釙核并放出一個粒子,該粒子為     (選填“質子”、“中子”或“α粒子”),的比結合能     (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的比結合能,氡核的半衰期為3.8天,則1g氡經過7.6天衰變掉氡的質量為     g。
14.(2025 福州四模)2025年3月28日,我國自主研制的“中國環流三號”首次實現原子核溫度1.17億度、電子溫度1.6億度的參數水平,標志著中國核能開發邁出重要一步。該核反應方程為,方程式中的X為     (選填“電子”、“中子”或“質子”),該反應屬于核     (選填“聚變”或“裂變”);反應前后質量虧損約為0.02u,釋放能量約為     MeV(質量虧損1u釋放931.5MeV的核能)。
15.(2024 寧德三模)目前治療腫瘤的一種手段是利用核反應Xn→HeLi釋放出的射線照射在腫瘤細胞上,進而將病人體內腫瘤細胞殺死。已知X粒子質量為mX,中子質量為mn,He核質量為mα,Li核質量為mLi。核反應方程中Z=    ,mx+mn    mα+mLi(選填“>”、“<”或“=”)。
16.(2024 寧化縣校級模擬)自2023年8月以來,日本政府無視國際社會的強烈反對,單方面強行啟動福島核事故污染水排海,經檢測福島附近某鱸魚體內的銫137含量嚴重超標,銫137衰變方程為,X的質量數和電荷數分別為     、    ,已知銫137的半衰期為30年,則從現在開始算起,60年后此鱸魚體內已衰變與未衰變的銫137的質量比為     。
四.解答題(共4小題)
17.(2025春 徐州期末)锝(Tc)是第一種被人工制造的放射性元素,可以作為放射性藥物用于“心臟灌注顯像”的檢測技術。含放射性元素得的注射液注入被檢測者的動脈中,通過血液循環均勻地分布到血液中,這時可利用其射線對被檢測者的心臟進行造影。
(1)寫出Tc發生β衰變,生成Ru的核反應方程;
(2)锝的衰變規律如圖所示,求锝的半衰期;
(3)若上午8點注射得的質量為m0,求次日凌晨2點剩余得的質量m。
18.(2025春 河南期末)太陽內部的熱核反應是氫核聚變為氦核的過程,有一種反應序列是質子循環,相當于4個質子聚變生成一個氦核和另外兩個相同的粒子,核反應方程為,已知質子的質量為m1,氦核的質量為m2,另外的兩個粒子的質量均為m3,太陽每秒輻射的能量為4×1026J,已知光速c=3×108m/s,求:
(1)X的質量數A、電荷數Z及一次聚變釋放的能量(用字母表示);
(2)太陽每秒虧損的質量為多少千克?(保留兩位有效數字)
19.(2025春 徐匯區校級期末)微觀粒子
(1)鈾輻射的衰變方程為→X,該核反應類型為     衰變:已知的質量為m1,的質量為m2,X的質量為m3,真空中的光速為c,則該核反應放出的核能為     ;的核子平均結合能     (選填“大于”或“小于”)的核子平均結合能。
(2)玻爾建立的氫原子模型,仍然把電子的運動視為經典力學描述下的軌道運動,同時引入量子化的概念,認為原子只能處于不連續的軌道和能量狀態中。已知元電荷為e,靜電力常量為k,普朗克常量為h,光速為c。
①類比太陽系中行星與太陽之間引力勢能的表達式,以無窮遠處為零勢能面,氫原子中電子與氫原子核間靜電相互作用的電勢能為     (r為電子軌道半徑)。
A.k
B.﹣k
C.k
D.﹣k
②氫原子的能量等于電子繞原子核運動的動能、電子與原子核系統的電勢能的總和。已知氫原子核外電子第1條(量子數n=1)軌道半徑r1。取無窮遠處電勢為零,求:
ⅰ.處于基態的氫原子的能量E;
ⅱ.它從量子數n=2的激發態躍遷到基態,向外輻射的電磁波的波長λ。
20.(2025 武進區校級二模)科學家預測質子()不穩定,可衰變為中性π介子()。科學家將探測器放置于地下1千米深處,使用5萬噸的超純水(約含有N0=1.80×1034個質子)和1萬多個光電倍增管,用于探測質子的衰變。
(1)寫出質子的衰變方程;
(2)經過2個半衰期,純水中大約有多少個質子發生了衰變(保留三位有效數字)。
高考物理一輪復習 原子核與核技術
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
一.選擇題(共8小題)
1.(2025 項城市三模)在考古研究中,通常利用的衰變來測定文物的大致年代。衰變方程為,的半衰期為5730年。則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C的比結合能小于N的比結合能
B.方程中的X是電子,它是碳原子電離時產生的,是原子的組成部分
C.衰變是由于原子核逐漸吸收外界能量異致自身不穩定而發生的
D.半衰期是一個統計規律,會隨原子核所處的環境不同而改變
【考點】結合能與比結合能的概念及物理意義;β衰變的特點、本質及方程;原子核的半衰期及影響因素.
【專題】定量思想;推理法;衰變和半衰期專題;推理論證能力.
【答案】A
【分析】根據核反應方程式中,生成物比反應物穩定,β衰變是原子核中的中子轉變成一個質子和一個電子后放出來的電子,結合衰變過程中有質量虧損,半衰期是一個統計規律,只對大量放射性原子核才有意義分析求解。
【解答】解:A.核反應方程式中,生成物比反應物穩定,可知的比結合能小于的比結合能,故A正確;
B.衰變方程為
X為電子,該衰變是β衰變,X是原子核中的中子轉變成一個質子和一個電子后放出來的電子,故B錯誤;
C.衰變過程中有質量虧損,根據愛因斯坦質能方程可知該過程會放出能量,故C錯誤;
D.半衰期是一個統計規律,只對大量放射性原子核才有意義,其只由元素種類決定,與其他因素無關,不會隨原子核所處的環境不同而改變,故D錯誤。
故選:A。
【點評】本題考查了衰變和半衰相關知識,理解半衰期的決定因素,熟練掌握比結合能和結合能的含義和區別是解決此類問題的關鍵。
2.(2025 河南一模)中國科學院的環流器裝置是嘗試實現可控人工核聚變的實驗裝置,主要研究在磁約束下的核聚變,核反應方程是→X,則X是(  )
A. B. C. D.
【考點】核反應方程式的書寫或判斷核反應方程式中的粒子.
【專題】定量思想;推理法;重核的裂變和輕核的聚變專題;推理論證能力.
【答案】A
【分析】根據核反應的質量數和電荷數守恒列式求解。
【解答】解:根據核反應的質量數和電荷數守恒可知,X的質量數為1,電荷數為0,為中子。
故A正確,BCD錯誤。
故選:A。
【點評】考查核反應方程的書寫規則,會根據題意進行準確分析解答。
3.(2025 懷仁市四模)钷(Pm)可用作密度計、測厚儀的放射源,钷Pm發生β衰變,生成Sm并產生γ射線。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钷發生β衰變時,釋放的β射線來自核外
B.钷發生β衰變時,釋放的γ射線由釋放
C.比的比結合能大
D.γ射線比β射線的電離能力強
【考點】結合能與比結合能的概念及物理意義;α、β、γ射線的本質及特點.
【專題】定量思想;推理法;衰變和半衰期專題;推理論證能力.
【答案】B
【分析】根據釋放的β射線來自原子核內,釋放的γ射線由處于激發態的釋放,結合衰變過程釋放能量,γ射線不帶電,比β射線的電離能力弱分析求解。
【解答】解:A.钷發生β衰變時,釋放的β射線來自原子核內,不是原子核外,故A錯誤;
B.钷發生β衰變時,釋放的γ射線由處于激發態的釋放,故B正確;
C.衰變過程釋放能量,生成物比結合能比反應物的比結合能大,所以比的比結合能小,故C錯誤;
D.γ射線不帶電,比β射線的電離能力弱,故D錯誤。
故選:B。
【點評】本題考查了衰變和比結合能相關知識,理解衰變的本質因素,熟練掌握比結合能和結合能的含義和區別是解決此類問題的關鍵。
4.(2025 香洲區校級模擬)我國科學家研究團隊合成了新核素钚,并測得該新核素的半衰期為21.8年。已知钚﹣227的衰變方程為Pu→YU,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衰變釋放的粒子Y的貫穿能力很強
B.衰變需要從外界吸收能量
C.20個钚﹣227經過10.9年還剩15個
D.比的比結合能小
【考點】結合能與比結合能的概念及物理意義;α衰變的特點、本質及方程;半衰期的相關計算.
【專題】定量思想;推理法;衰變和半衰期專題;推理論證能力.
【答案】D
【分析】根據核反應方程的書寫規則,質量虧損和結合能的知識,半衰期的規律進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A、根據質量數和電荷數守恒可知,Y為α粒子,α粒子的電離能力很強,但貫穿能力很弱,一張紙就能擋住,故A錯誤;
B、钚﹣227的衰變是自發進行的,不需要從外界吸收能量,故B錯誤;
C、半衰期是大量原子核衰變的統計規律,少量原子核不適用,故C錯誤;
D、衰變過程釋放能量,生成物的比結合能大,故D正確。
故選:D。
【點評】該題考查核反應方程、質量虧損和結合能,半衰期等問題,會根據題意進行準確分析解答。
5.(2025 遼寧模擬)2025年3月28日,新一代人造太陽“中國環流三號”在國內首次實現原子核溫度1.17億度、電子溫度1.6億度,綜合參數聚變三乘積實現大幅躍升,中國聚變挺進燃燒實驗。已知人造太陽中可能發生的聚變反應方程是HH→He+X。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X是質子
B.X是電子
C.X是中子
D.核聚變需要在很高溫度條件下進行,因此該反應不會釋放能量
【考點】核聚變的反應方程.
【專題】定性思想;歸納法;重核的裂變和輕核的聚變專題;理解能力.
【答案】C
【分析】根據核反應中質量數守恒和電荷數守恒計算出X的質量數和電荷數即可判斷;核聚變要釋放能量。
【解答】解:ABC、根據質量數守恒,X的質量數A=2+2﹣3=1,電荷數為Z=1+1﹣2=0,所以X是中子,故AB錯誤,C正確;
D、核聚變需要在很高溫度條件下進行,但在發生核聚變時會產生質量虧損,因此該反應會釋放大量能量,故D錯誤。
故選:C。
【點評】掌握在核反應中質量數守恒和電荷數守恒是解題的基礎。
6.(2025 山東二模)來自宇宙的射線在大氣中能產生放射性碳14,活的植物會持續吸收碳14,同時碳14會不斷衰變,使其在體內保持一定的水平。植物死亡后停止吸收碳14,體內的碳14由于衰變而不斷減少。某考古團隊提取古樹木制成的樣品,測得該樣品中碳14的含量是現代植物的,已知碳14的半衰期約為5730年,則可以推算出該古樹木距今約(  )
A.2865年 B.5730年 C.11460年 D.17190年
【考點】半衰期的相關計算.
【專題】定量思想;推理法;衰變和半衰期專題;推理論證能力.
【答案】C
【分析】根據半衰期的計算公式列式解答。
【解答】解:該樣品中碳14的含量是現代植物的,根據衰變規律有,解得時間t=2τ=2×5730年=11460年,故C正確,ABD錯誤。
故選:C。
【點評】考查半衰期的相關計算,會根據題意進行準確分析解答。
7.(2025春 寧波期末)在測定年代較近的湖泊沉積物形成年份時,常利用沉積物中半衰期較短的Pb,其衰變方程為Pb→Bi+X。在推算死亡時間較遠的植物年份時,常利用碳14的放射性,其半衰期為5730年,衰變方程為C→N+Y,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衰變方程中的X和Y是不同粒子
B.通過升高溫度可以縮短Pb的半衰期
C.Pb的比結合能大于Bi的比結合能
D.1克C經過5730年后還剩余0.5克C
【考點】結合能(比結合)與核能的相關判斷和計算;β衰變的特點、本質及方程;半衰期的相關計算.
【專題】定量思想;推理法;衰變和半衰期專題;推理論證能力.
【答案】D
【分析】根據質量數和電荷數守恒,半衰期和比結合能知識進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A.根據質量數和電荷數守恒可知,X和Y均為電子,是相同粒子,故A錯誤;
B.半衰期是放射性元素的固有屬性,與溫度無關,升高溫度無法縮短半衰期,故B錯誤;
C.衰變過程中子核通常更穩定,比結合能更大。故的比結合能大于,故C錯誤;
D.半衰期是指放射性元素原子核有半數發生衰變的時間,1克14C經過5730 年(一個半衰期)后,剩余量為初始量的,即0.5克,故D正確。
故選:D。
【點評】考查質量數和電荷數守恒,半衰期和比結合能知識,會根據題意進行準確分析解答。
8.(2025春 徐州期末)如圖所示是原子核的比結合能與質量數的關系圖像,通過該圖像可以得出一些原子核的比結合能,如Mg的比結合能約為8.3MeV,O的比結合能約為8.0MeV,C的比結合能約為7.7MeV,He的比結合能約為7.0MeV,根據該圖像判斷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隨著原子核質量數的增加,原子核的比結合能增大
B.Kr核的比結合能比U核大,因此U核比Kr核更穩定
C.把O核分成4個He核要釋放約16MeV的能量
D.把Mg核分成2個C核要吸收約14.4MeV的能量
【考點】結合能與比結合能的概念及物理意義;計算能級躍遷過程吸收或釋放的能量.
【專題】定量思想;推理法;原子的能級結構專題;推理論證能力.
【答案】D
【分析】根據比結合能和原子核的穩定性,結合能的計算知識進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A.由圖像可知,原子核質量數比較小時,隨著原子核質量數的增加,原子核的比結合能增大,原子核質量數比較大時,隨著質量數增加,原子核的比結合能減小,故A錯誤;
B.原子核的比結合能越大,原子核越穩定,的比結合能比大,因此比更穩定,故B錯誤;
C.把分成8個中子和8個質子需要吸收的能量為ΔE=16×8MeV=128MeV,把2個質子與2個中子組合成一個氦核需要釋放的能量為ΔE'=4×7.0eV=28MeV,所以把 分成4個要吸收ΔE吸=ΔE﹣4ΔE'=128MeV﹣4×28MeV=16MeV的能量,故C錯誤;
D.把Mg核分成2個C要吸收約24×8.3MeV﹣2×12×7.7MeV=14.4MeV的能量,故D正確。
故選:D。
【點評】考查比結合能和原子核的穩定性,結合能的計算知識,會根據題意進行準確分析解答。
二.多選題(共4小題)
(多選)9.(2025春 溫州期末)甲狀腺病痛患者手術切除甲狀腺后,可以通過口服含有碘131的藥物進一步進行放射性治療,碘131發生衰變的過程可以用方程I→Xe+Z來表示,不考慮患者對放射性藥物代謝的影響,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碘131的衰變為β衰變
B.I比Xe更穩定
C.一個I衰變為Xe釋放的核能為(mI﹣mXe﹣mZ)c2
D.碘131的半衰期約為8天,患者服藥后經過16天碘131全部衰變
【考點】核反應前后存在質量虧損及其計算;β衰變的特點、本質及方程;半衰期的相關計算;結合能與比結合能的概念及物理意義.
【專題】定量思想;推理法;衰變和半衰期專題;推理論證能力.
【答案】AC
【分析】根據質量數和電荷數守恒和比結合能,質能方程以及半衰期知識進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A.根據質量數和電荷數守恒,有I→Xe,屬于β衰變,故A正確;
B.根據比結合能越大越穩定可知,Xe比I更穩定,故B錯誤;
C.根據質能方程,一個I衰變為Xe釋放的核能為ΔE=Δmc2=(mI﹣mXe﹣mZ)c2,故C正確;
D.碘131的半衰期約為8天,患者服藥后經過16天(兩個半衰期),碘131還有沒有衰變,故D錯誤。
故選:AC。
【點評】考查核反應方程的書寫規則和比結合能,質能方程以及半衰期知識,會根據題意進行準確分析解答。
(多選)10.(2025 廈門校級模擬)云室是借助過飽和水蒸氣在離子上凝結來顯示帶電粒子徑跡的裝置。云室中加了垂直于紙面向里的磁場,在一張云室中拍攝的照片中a、b、c、d、e是從O點發出的一些正電子或負電子的徑跡。關于a、b、c三條徑跡判斷正確的是(  )
A.a、b、c都是負電子的徑跡
B.a徑跡對應的粒子動量最大
C.c徑跡對應的粒子動能最大
D.c徑跡對應的粒子運動時間最長
【考點】核反應(或粒子束)與磁場.
【專題】定量思想;推理法;帶電粒子在磁場中的運動專題;分析綜合能力.
【答案】AC
【分析】根據左手定則判斷粒子所帶電性,根據粒子做圓周運動的半徑和圓心角,分析粒子的速度、動能、動量和運動時間。
【解答】解:A.根據左手定則可知a、b、c都是負電子在垂直于紙面向里的磁場中運動軌跡,故A正確;
B.帶電粒子在磁場中運動,根據洛倫茲力提供向心力
解得
由軌跡圖可知粒子的運動半徑
Ra<Rb<Rc
所以
va<vb<vc
根據
p=mv
可知
pa<pb<pc
故B錯誤;
C.根據
可知
Eka<Ekb<Ekc
故C正確;
D.帶電粒子在磁場中運動,洛倫茲力提供向心力,有

所以
Ta=Tb=Tc
粒子在磁場中的運動時間
其中α為粒子在磁場中的偏轉角度,由圖可知a徑跡對應的偏轉角度最大,則a徑跡對應的粒子運動時間最長,故D錯誤。
故選:AC。
【點評】本題考查帶電粒子在勻強磁場中的運動,比較簡單,從圖中正確得出粒子做圓周運動的半徑和圓心角是解題關鍵。
(多選)11.(2025春 張家口期末)磁感應強度為B的勻強磁場中,一個靜止的放射性原子核(X)發生了一次α衰變,放射出的α粒子(He)在與磁場垂直的平面內做圓周運動,其軌道半徑為R。以m、q分別表示α粒子的質量和電荷量,生成的新核用Y表示,真空中光速為c,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新核Y在磁場中做圓周運動的軌道半徑
B.α粒子做圓周運動可等效成一個環形電流,且電流大小
C.若衰變過程中釋放的核能都轉化為α粒子和新核Y的動能,則衰變過程中的質量虧損約為
D.α粒子與新核Y在磁場中的運動軌跡為相互外切的圓
【考點】愛因斯坦質能方程的應用;等效電流的計算;核反應(或粒子束)與磁場.
【專題】定量思想;推理法;愛因斯坦的質能方程應用專題;推理論證能力.
【答案】CD
【分析】核反應過程質量數與核電荷數守恒,同時滿足動量守恒定律,反應后核子在磁場中做勻速圓周運動,洛倫茲力提供向心力,應用牛頓第二定律求出粒子軌道半徑,應用愛因斯坦質能方程分析答題。
【解答】解:A.帶電粒子在磁場中做勻速圓周運動,洛倫茲力提供向心力,α粒子(He)軌道半徑為R,以m、q分別表示α粒子的質量和電荷量,根據牛頓第二定律可得
解得
衰變過程,系統動量守恒,可知衰變后的兩粒子軌道半徑與自身電荷量成反比,即
解得
故A錯誤;
B.α粒子做圓周運動的周期為
電流大小為
故B錯誤;
C.對α粒子,有
解得
由質量關系,可知衰變后新核質量為
衰變過程動量守恒,可得
Mv′=mv
解得
系統增加的能量為
由質能方程,可得
ΔE=mc2
聯立,解得
故C正確;
D.由動量守恒可知,衰變后兩粒子運動方向相反,根據左手定則可判斷所受洛倫茲力方向相反,即軌跡為相互外切的圓,故D正確。
故選:CD。
【點評】本題是原子核內容與磁場的綜合,首先是衰變問題,質量數與電荷數守恒;再就是衰變前后動量守恒,衰變后做勻速圓周運動,由牛頓第二定律就能求出半徑之比。
(多選)12.(2025春 衡水期末)某種原子核X經過一系列的衰變達到穩定狀態變成原子核Y,質量數與中子數的關系圖像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X的質子數與Y的質子數之比為73:62
B.Y的比結合能大于X的比結合能
C.X經過1次α衰變后新元素的質子數與中子數之比為5:8
D.X變成Y的衰變方程式為→
【考點】比結合能隨質量數變化的曲線;α衰變的特點、本質及方程.
【專題】定量思想;推理法;衰變和半衰期專題;推理論證能力.
【答案】BC
【分析】根據核子數的計算結合質量數和電荷數守恒、比結合能等知識進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A.由圖分析可知,X的質量數為238,中子數為146,Y的質量數為206,中子數為124,故X的質子數與Y的質子數之比為92:82=46:41,故A錯誤;
D.設經過a次α衰變,b次β衰變達到穩定狀態,核反應方程可寫為→,由電荷數與質量數守恒可得238=206+4a,92=82+2a﹣b,解得a=8,b=6,核反應方程為→,故D錯誤;
B.衰變是放熱反應,生成物的比結合能更大,故Y的比結合能大于X的比結合能,故B正確;
C.X經過1次α衰變的核反應方程為→,新元素Z的質子數與中子數之比為90:(234﹣90)=5:8,故C正確。
故選:BC。
【點評】考查核子數的計算結合質量數和電荷數守恒、比結合能等知識,會根據題意進行準確分析解答。
三.填空題(共4小題)
13.(2025 倉山區校級模擬)一個氡核經過一次衰變成釙核并放出一個粒子,該粒子為  α粒子  (選填“質子”、“中子”或“α粒子”),的比結合能  小于  (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的比結合能,氡核的半衰期為3.8天,則1g氡經過7.6天衰變掉氡的質量為    g。
【考點】結合能與比結合能的概念及物理意義;核反應前后質量數、質子數、中子數、核子數等參數的關系;α衰變的特點、本質及方程;半衰期的相關計算.
【專題】定量思想;推理法;衰變和半衰期專題;推理論證能力.
【答案】α粒子、小于、。
【分析】根據質量數和電荷數守恒和比結合能、半衰期公式進行列式解答。
【解答】解:根據質量數和電荷數守恒→,即α粒子,根據比結合能越大越穩定,的比結合能小于的比結合能,根據,即剩余,衰變的是。
故答案為:α粒子、小于、。
【點評】考查核反應方程的書寫規則和比結合能以及半衰期公式,會根據題意進行準確分析解答。
14.(2025 福州四模)2025年3月28日,我國自主研制的“中國環流三號”首次實現原子核溫度1.17億度、電子溫度1.6億度的參數水平,標志著中國核能開發邁出重要一步。該核反應方程為,方程式中的X為  中子  (選填“電子”、“中子”或“質子”),該反應屬于核  聚變  (選填“聚變”或“裂變”);反應前后質量虧損約為0.02u,釋放能量約為  18.63  MeV(質量虧損1u釋放931.5MeV的核能)。
【考點】愛因斯坦質能方程的應用;核聚變的反應方程.
【專題】定量思想;推理法;重核的裂變和輕核的聚變專題;推理論證能力.
【答案】中子,聚變,18.63。
【分析】根據質量數和電荷數守恒輕核聚變以及能量計算公式進行解答。
【解答】解:根據質量數和電荷數守恒,X的質量數為1,電荷數為0,則X為中子,該反應屬于核聚變反應;反應前后質量虧損約為0.02u,釋放能量約為E=0.02u=0.02×931.5MeV=18.63MeV。
故答案為:中子,聚變,18.63。
【點評】考查質量數和電荷數守恒輕核聚變以及能量計算公式,會根據題意進行準確分析解答。
15.(2024 寧德三模)目前治療腫瘤的一種手段是利用核反應Xn→HeLi釋放出的射線照射在腫瘤細胞上,進而將病人體內腫瘤細胞殺死。已知X粒子質量為mX,中子質量為mn,He核質量為mα,Li核質量為mLi。核反應方程中Z= 5  ,mx+mn >  mα+mLi(選填“>”、“<”或“=”)。
【考點】愛因斯坦質能方程的應用;核反應方程式的書寫或判斷核反應方程式中的粒子.
【專題】定量思想;推理法;愛因斯坦的質能方程應用專題;推理論證能力.
【答案】5;>
【分析】根據電荷數守恒守恒得出Z,核反應過程中放出能量,質量出現虧損。
【解答】解:根據質子數守恒
Z=2+3﹣0=5
核反應過程中放出能量,根據質能方程可知,質量出現虧損,所以
mX+mn>mα+mLi
故答案為:5;>
【點評】解決本題的關鍵知道核反應過程中電荷數守恒。
16.(2024 寧化縣校級模擬)自2023年8月以來,日本政府無視國際社會的強烈反對,單方面強行啟動福島核事故污染水排海,經檢測福島附近某鱸魚體內的銫137含量嚴重超標,銫137衰變方程為,X的質量數和電荷數分別為  0  、 ﹣1  ,已知銫137的半衰期為30年,則從現在開始算起,60年后此鱸魚體內已衰變與未衰變的銫137的質量比為  3:1  。
【考點】α衰變的特點、本質及方程.
【專題】定量思想;推理法;衰變和半衰期專題;推理論證能力.
【答案】0,1,3:1。
【分析】本題根據質量數和電荷數守恒判斷X粒子,再根據半衰期公式分析求解。
【解答】解:根據質量數和電荷數守恒可知X為,故質量數為0,電荷數為﹣1;
設對于質量為m0的銫137,根據半衰期公式可得:60年后未衰變的銫137的質量為
故60年后此鱸魚體內已衰變與未衰變的銫137的質量比為
故答案為:0,1,3:1。
【點評】本題考查了半衰期和衰變,掌握半衰期公式的運用,理解衰變反應過程中的特點是解決此類問題的關鍵。
四.解答題(共4小題)
17.(2025春 徐州期末)锝(Tc)是第一種被人工制造的放射性元素,可以作為放射性藥物用于“心臟灌注顯像”的檢測技術。含放射性元素得的注射液注入被檢測者的動脈中,通過血液循環均勻地分布到血液中,這時可利用其射線對被檢測者的心臟進行造影。
(1)寫出Tc發生β衰變,生成Ru的核反應方程;
(2)锝的衰變規律如圖所示,求锝的半衰期;
(3)若上午8點注射得的質量為m0,求次日凌晨2點剩余得的質量m。
【考點】半衰期的相關計算;核反應方程式的書寫或判斷核反應方程式中的粒子.
【專題】定量思想;推理法;衰變和半衰期專題;推理論證能力.
【答案】(1)Tc發生β衰變的核反應方程如上;
(2)锝的半衰期為6h;
(3)次日凌晨2點剩余得的質量m為m0。
【分析】(1)根據質量數和電荷數守恒列式解答;
(2)根據圖像判斷半衰期;
(3)根據半衰期的計算公式列式求解。
【解答】解:(1)根據質量數和電荷數守恒有;
(2)由锝的衰變規律圖可知,锝的半衰期τ=6h;
(3)上午8點到次日凌晨2點對應的時間為t=18h,可得n3,根據半衰期公式,解得剩余質量。
答:(1)Tc發生β衰變的核反應方程如上;
(2)锝的半衰期為6h;
(3)次日凌晨2點剩余得的質量m為m0。
【點評】考查核反應方程的書寫規則和半衰期的計算問題,會根據題意進行準確分析解答。
18.(2025春 河南期末)太陽內部的熱核反應是氫核聚變為氦核的過程,有一種反應序列是質子循環,相當于4個質子聚變生成一個氦核和另外兩個相同的粒子,核反應方程為,已知質子的質量為m1,氦核的質量為m2,另外的兩個粒子的質量均為m3,太陽每秒輻射的能量為4×1026J,已知光速c=3×108m/s,求:
(1)X的質量數A、電荷數Z及一次聚變釋放的能量(用字母表示);
(2)太陽每秒虧損的質量為多少千克?(保留兩位有效數字)
【考點】愛因斯坦質能方程的應用;輕核的聚變及反應條件.
【專題】定量思想;推理法;愛因斯坦的質能方程應用專題;推理論證能力.
【答案】(1)X的質量數為0、電荷數為1,一次聚變釋放的能量為;
(2)太陽每秒虧損的質量為4.4×109千克。
【分析】(1)根據質量數與電荷數守恒結合質能方程解答。
(2)根據愛因斯坦質能方程求出發生一次核聚變反應所釋放的核能。
【解答】解:(1)根據題意,由質量數和電荷數守恒可得
A=4×1﹣4=0
由愛因斯坦質能方程得一次聚變釋放的能量為
(2)由愛因斯坦質能方程得,太陽每秒虧損的質量為
答:(1)X的質量數為0、電荷數為1,一次聚變釋放的能量為;
(2)太陽每秒虧損的質量為4.4×109千克。
【點評】解決本題的關鍵掌握愛因斯坦質能方程,并能靈活運用。知道虧損的質量以能量的形式輻射出去。
19.(2025春 徐匯區校級期末)微觀粒子
(1)鈾輻射的衰變方程為→X,該核反應類型為  α  衰變:已知的質量為m1,的質量為m2,X的質量為m3,真空中的光速為c,則該核反應放出的核能為  (m1﹣m2﹣m3)c2  ;的核子平均結合能  小于  (選填“大于”或“小于”)的核子平均結合能。
(2)玻爾建立的氫原子模型,仍然把電子的運動視為經典力學描述下的軌道運動,同時引入量子化的概念,認為原子只能處于不連續的軌道和能量狀態中。已知元電荷為e,靜電力常量為k,普朗克常量為h,光速為c。
①類比太陽系中行星與太陽之間引力勢能的表達式,以無窮遠處為零勢能面,氫原子中電子與氫原子核間靜電相互作用的電勢能為  B  (r為電子軌道半徑)。
A.k
B.﹣k
C.k
D.﹣k
②氫原子的能量等于電子繞原子核運動的動能、電子與原子核系統的電勢能的總和。已知氫原子核外電子第1條(量子數n=1)軌道半徑r1。取無窮遠處電勢為零,求:
ⅰ.處于基態的氫原子的能量E;
ⅱ.它從量子數n=2的激發態躍遷到基態,向外輻射的電磁波的波長λ。
【考點】愛因斯坦質能方程的應用;計算能級躍遷過程吸收或釋放的能量;計算能級躍遷過程中吸收或釋放的光子的頻率和波長;α衰變的特點、本質及方程;結合能(比結合)與核能的相關判斷和計算.
【專題】定量思想;推理法;愛因斯坦的質能方程應用專題;推理論證能力.
【答案】(1)α;(m1﹣m2﹣m3)c2;小于;(2)①B;②處于基態的氫原子的能量為;ⅱ.它從量子數n=2的激發態躍遷到基態,向外輻射的電磁波的波長為。
【分析】(1)根據質量數與電荷數守恒分析衰變類型,根據質能方程及平均結合能的特點分析判斷;
(2)①根據類比法判斷;②根據動能與勢能之和結合氫原子能級躍遷解答。
【解答】解:(1)通過質量數與電荷數守恒推導出X質量數為4,電荷數為2,是He,故為α衰變;
根據ΔE=Δmc2
得放出的核能為ΔE=(m1﹣m2﹣m3)c2
核子的平均結合能就是比結合能,由于是放出核能,生成物的結合能更大,則比結合能更大,所以的比結合能小于的比結合能。
(2)①萬有引力表達式F=G
引力勢能表達式Ep
電子與氫原子核間靜電相互作用表達式F'
則類比引力勢能公式,可得電子與氫原子核間靜電相互作用的電勢能公式為E'p
故B正確,ACD錯誤。
②ⅰ.電子繞原子核做勻速圓周運動,有m
處于基態的氫原子的電子的動能為Ek1
處于基態的氫原子的電勢能為Ep1
所以,處于基態的氫原子的能量為E=Ek1+Ep1
解得E
ⅱ.氫原子核外電子第2條(量子數n=2)的電子能量為E2
電子從量子數n=2的激發態躍遷到基態,釋放的能量,即向外輻射的電磁波的能量為 =E2﹣E=h
聯立,解得λ
故答案為:(1)α;(m1﹣m2﹣m3)c2;小于;(2)①B;②處于基態的氫原子的能量為;ⅱ.它從量子數n=2的激發態躍遷到基態,向外輻射的電磁波的波長為。
【點評】本題考查了推理能力,考查原子核式結構模型量子化問題,理解題意應用類比,正確應用物理規律進行推導。
20.(2025 武進區校級二模)科學家預測質子()不穩定,可衰變為中性π介子()。科學家將探測器放置于地下1千米深處,使用5萬噸的超純水(約含有N0=1.80×1034個質子)和1萬多個光電倍增管,用于探測質子的衰變。
(1)寫出質子的衰變方程;
(2)經過2個半衰期,純水中大約有多少個質子發生了衰變(保留三位有效數字)。
【考點】β衰變的特點、本質及方程;核反應前后質量數、質子數、中子數、核子數等參數的關系.
【專題】定量思想;推理法;衰變和半衰期專題;推理論證能力.
【答案】(1)質子的衰變方程為;
(2)純水中大約有1.35×1034個質子發生了衰變。
【分析】(1)根據質量數和電荷數守恒進行分析解答;
(2)根據半衰期的計算公式列式求解。
【解答】解:(1)根據質量數和電荷數守恒,質子的衰變方程;
(2)設經2個半衰期后,剩下還沒有發生衰變的質子數為N,則個=0.45×1034個,則經過2個半衰期后發生衰變的質子大約有N0﹣N=(1.80×1034﹣0.45×1034)個=1.35×1034個。
答:(1)質子的衰變方程為;
(2)純水中大約有1.35×1034個質子發生了衰變。
【點評】考查核反應方程的書寫規則和半衰期計算,會根據題意進行準確分析解答。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米林县| 昂仁县| 马公市| 浠水县| 通渭县| 高阳县| 寻乌县| 星座| 克山县| 沛县| 伽师县| 东兰县| 荃湾区| 门头沟区| 得荣县| 林口县| 荥阳市| 伊宁市| 莫力| 无极县| 乌拉特前旗| 军事| 桦川县| 德安县| 玉环县| 农安县| 岫岩| 格尔木市| 芒康县| 临西县| 崇信县| 夏河县| 高唐县| 陇西县| 大余县| 凯里市| 贡觉县| 呼和浩特市| 镇康县| 贡嘎县| 蓬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