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5-2026學年度(上)七校協作體期初高三聯考物理試題考試時間:75分鐘 滿分:100分一、選擇題:(本題共10小題,共46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第1—7題只有一項符合題目要求,每小題4分;第8—10題有多項符合題目要求,每小題6分,全部選對的得6分,選對但不全的得3分,有選錯、多選或不選的得0分。)1.甲圖是位置x隨時間t變化的圖像,乙圖是速度v隨時間t變化的圖像,圖中的四條曲線1、2、3、4,分別代表四個不同物體的運動情況。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乙圖像中0至t3時間內物體3和物體4的平均速度相等B.甲圖像中0至t1時間內物體1和物體2的平均速度相等C. 兩圖像中,物體1和物體2在t1時刻相遇,物體3和物體4在t3時刻相遇D. 兩圖像中,t2、t4時刻分別表示物體2、物體4已經向負方向運動2.關于布朗運動和擴散現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擴散現象是重力作用引起的B.布朗運動就是液體分子的無規則運動C.布朗運動是在顯微鏡下看到的液體分子的無規則運動D.擴散現象直接證明了“物質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無規則運動”,而布朗運動間接證明了這一觀點3.一個氘核與一個氚核結合成一個氦核同時放出中子,反應方程為。已知氘核、氚核、氦核和中子的質量分別為m1、m2、m3和m4,光在真空中的速度為c,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m1+m2=m3+m4B.該核反應可以在常溫下進行C.該核反應中的核燃料是目前核電站采用的核燃料D.該核反應釋放的能量4.下列關于光的說法合理的是A.圖甲是光導纖維的工作原理示意圖,內芯的折射率比外套的折射率小B.圖乙被稱為泊松亮斑,它的原理是光的干涉C.圖丙中的M、N是偏振片,Р是光屏。當M固定不動、N緩慢轉動時,光屏Р上光斑的亮度出現明、暗交替變化,此現象表明光波是橫波D.圖丁是空氣中雙縫干涉原理圖,若P1到S1、S2(S1、S2到S等距)的路程差是半波長的偶數倍,則P1處是暗紋中心5.關于簡諧運動的位移、加速度和速度的關系,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位移減小時,加速度減小,速度增大B.位移方向總和加速度方向相反,和速度方向總相同C.物體的速度增大時,加速度不一定減小D.物體向平衡位置運動時,速度方向和位移方向相同(圖丙圖乙圖甲)6.氫原子能級如圖甲所示。用某一頻率的光照射一群處于基態的氫原子后向低能級躍遷時能發出6種頻率的光,分別用這些頻率的光照射圖乙電路的陰極K,其中只有3種不同頻率的光a、b、c能夠發生光電效應,用如圖乙所示的電路研究光電效應規律,可得電壓U與光電流I之間的關系如圖丙所示,元電荷為e。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當滑片P向b端移動時,光電流I將一直增大B.陰極K材料的逸出功大于12.09eVC.a光光子能量最大,用a光照射陰極K得到的光電流最弱D.圖丙中3條圖線對應的遏止電壓,一定有Ub-Uc=0.66V7.在工地上,經常用如圖甲所示的推車搬運水泥,為保證水泥不滑落,推車的支架與底板會設計成鈍角,且為120,其側視圖如圖乙所示。工人現將一袋質量為50kg的水泥橫放在推車底板上,水泥袋和支架接觸,工人用雙手緩慢壓下把手直至底板與水平面間的夾角為45。不計這袋水泥與支架及底板間的摩擦,并把這袋水泥簡化為圓柱體,重力加速度g=10m/s2,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當底板與水平面間的夾角為30時,底板對這袋水泥的支持力為500NB.當底板與水平面間的夾角為30時,支架對這袋水泥的支持力為250NC.緩慢壓下把手的過程中,支架對這袋水泥的支持力一直增大D.緩慢壓下把手的過程中,底板對這袋水泥的支持力一直增大8.某質點做簡諧運動的圖像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質點振動頻率是0.25HzB.第3s末質點的位移為零C.在10s內質點經過的路程為20cmD.在t=2.5s和t=4.5s兩時刻,質點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同如圖所示為凈水器的壓力桶,壓力桶分為儲水室和氣室,氣室內密封有一定質量的理想氣體。當凈水器制水時,水迅速進入壓力桶,氣體被壓縮;當用戶用水時,氣體緩慢膨脹將水推出。假設制水過程氣體與外界無熱量交換,用水過程氣體溫度保持與環境溫度相同,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制水過程中,氣體被壓縮,內能增加B.用水過程中,氣體膨脹對外做功,從外界吸收熱量C.制水過程中,氣體分子的平均動能減小用水過程中,單位時間內缸壁單位面積上受到氣體分子碰撞的次數增加10.某柱形光學元件的橫截面如圖所示,ACD是以D點為圓心,以R為半徑的四分之一圓,一束單色光平行DC邊從AD邊射入該光學元件。已知該單色光在光學元件中的折射率為n=2,真空中光速為c,只考慮第一次射到圓弧AC上的光,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 AC圓弧上有光射出的部分與沒有光射出的部分的弧長之比為2∶1B. 從距D點處入射的光由該光學元件射出后恰與AD邊平行C. 從AD中點入射的光在光學元件中傳播所需要的時間為D. 換成另一束頻率大的單色光平行DC邊入射,AC圓弧上能出射光的部分增加二、實驗題:(每空2分,共14分)11.(6分)某學習小組在做“探究兩個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規律”的實驗。(1)如甲圖和乙圖所示為某實驗小組利用橡皮條、彈簧測力計、輕質小圓環、細繩套等器材完成“探究兩個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規律”的實驗裝置,橡皮條的原長為GE。請補全下列步驟:①用圖釘將白紙固定在水平木板上;②橡皮條一端連接輕質小圓環,另一端固定在G點;③如圖乙所示,用兩個彈簧測力計共同拉動小圓環到某位置,并標記圓環的圓心位置O點,此時記下O點位置以及F1、F2的大小和方向;④如圖丙所示,撤去F1、F2,改用一個彈簧測力計,把小圓環拉到與前一次實驗 的位置(填“相同”或“不相同”),并記下彈簧測力計的示數和拉力的方向;⑤如圖丁所示,利用記錄的數據,畫出各力,其中由一個彈簧測力計拉橡皮條得到的力是 (填“F”或“F ”);經多次探究、猜想、推理、驗證,歸納得出兩個互成角度力的合成遵循平行四邊形定則。(2)若在圖乙中,F1、F2的夾角θ為鈍角,現保持O點位置不變和F1方向不變,順時針緩慢轉動彈簧測力計b,使角α稍微增大,則F1、F2的大小變化情況為( )A.F2減小 B.F1減小 C.F2增大 D.F1增大12.(8分)某學習小組進行“用單擺測定重力加速度”的實驗。(圖丁)(1)制作單擺時,在圖甲、圖乙兩種單擺的懸掛方式中,應選擇圖 方式(填“甲”或“乙”),用螺旋測微器測量擺球直徑如圖丙所示為 mm。(圖丙)(2)當擺球擺到最低點時啟動秒表開始計時,n次全振動的時間為t,多次改變擺線長度,在擺角較小的情況下測得不同擺長l對應的擺動時間,作出了t2—l圖像,如圖丁所示,根據圖線可得該測量地的重力加速度g= (用字母a、b、n表示)。(3)某同學測量的重力加速度值偏小,可能的原因是______A.開始計時時,秒表過遲按下B.實驗中將51次全振動誤記為50次C.將擺線長和球的直徑之和當成了擺長D.擺線上端未牢固地系于懸點,振動中出現松動,使擺線長度增加了計算題:(本題共3小題,共40分。解答時應寫出必要的文字說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驟,只寫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數值計算的題,答案中必須寫出數值和單位。)13.(10分)在某次極限運動表演時,某一極限跳傘運動員從懸停的飛機上無初速度下落,做勻加速直線運動,當速度達到25m/s后打開降落傘,打開傘后運動員做勻減速直線運動,運動員落地時速度剛好為0,全程運動距離100m,已知勻減速階段的加速度是勻加速階段加速度的3倍,重力加速度取g=10m/s2,求:(1)運動員全程運動時間;(2)若運動員打開傘的同時,從飛機上靜止下落一物體,該物體以12.5m/s2的加速度做勻加速直線運動,則物體落地前和運動員間最遠的豎直距離。14.(12分)抖動繩子一端可以在繩子上形成一列簡諧橫波。如圖所示為一列沿x軸傳播的簡諧橫波t=0時刻的波動圖像,此時振動恰好傳播到x1=5m的質點A處,經過0.1s質點A第一次回到平衡位置,質點B在x軸上位于x2=10m處,求:(1)質點A的振動方程表達式;(2)質點B第一次到達波谷的時刻;(3)質點B處于位移y=5cm且向上振動的時刻。15.(18分)如圖所示,一水平放置的汽缸由橫截面積不同的兩圓筒連接而成,活塞A、B用原長為3L、勁度系數的輕彈簧連接,活塞整體可以在筒內無摩擦地沿水平方向滑動。A、B之間封閉著一定質量的理想氣體,設活塞A、B橫截面積的關系為SA =2SB =2S0,汽缸外大氣的壓強為p0 =1×105 Pa,溫度為T0=100K。初始時活塞B與大圓筒底部(大、小圓筒連接處)相距L,汽缸內氣體溫度為T1=500K。現緩慢降溫,求:(1)缸內氣體的溫度降低至400K時,活塞移動的位移;(2)活塞A剛剛碰到大圓筒底部時,需降溫到多少開;(3)缸內封閉氣體與缸外大氣最終達到熱平衡時,彈簧的長度。一、選擇題1.B 2.D 3.D 4.C 5.A 6.C 7.C 8.AC 9.AB 10.BC二、實驗題11.(6分)(1) 相同 F (2)AB (每空兩分)12.(8分)(1) 甲 0.919/0.920/0.921 (2) (3)BD(每空兩分)三、計算題(注:其他方法和公式應用正確的均可給分)13.(10分)(1)設加速階段的加速度大小為a,減速階段的加速度大小為3a,加速階段末速度大小為v,則下降距離滿足:-----------------------------1分a=m/s2-----------------------------1分加速階段運動時間 -----------------------------1分減速階段運動時間 -----------------------------1分運動員全程運動時間 t總=t1+t2=8s -----------------------------1分運動員開傘前運動的位移為 =75m-----------------------------1分當物體和運動員共速時,二者相距最遠,設ts共速,則有-----------------------------1分t=1s-----------------------------1分此時運動員還沒落地,則二者相距最遠的距離為-----------------------------1分=87.5m-----------------------------1分(12分)(1)由甲圖可知,質點A的振幅10cm由于經過0.1s質點A第一次回到平衡位置,質點A的振動周期T=2×0.1=0.2s-----------------------------1分故角頻率 -----------------------------1分則質點A的振動方程為t (cm)-----------------------------2分由甲圖得波長為λ=4m,波的傳播速度 =20m/s-----------------------------2分波傳到B質點的時刻為-----------------------------1分由甲圖可知,質點B起振到第一次到達波谷所用時間-------------------------1分則質點B第一次到達波谷的時刻,t=t1+t2=0.40s-----------------------------1分波傳至質點B的時刻為在經過s質點B第一次處于位移y=5cm且向上振動------------------1分故質點B振動到y=5cm的時刻t=nT++=(+n) s (n=0,1,2,3......)-------------------2分(18分)缸內氣體的溫度緩慢降低時,其壓強不變,彈簧不發生形變,設活塞A、B一起向右移動的位移為x,對理想氣體有,-------------------------1分,-----------------1分由蓋-呂薩克定律可得---------------------------2分解得 x=L<2L---------------------------2分說明活塞A未碰到大圓筒底部,故活塞A、B向右移動的位移為L。(2)活塞A剛剛碰到大圓筒底部時,有----------------------------1分由蓋-呂薩克定律可得---------------------------1分解得 ---------------------------2分當缸內封閉氣體與缸外大氣達到熱平衡時有>100K所以氣體體積應繼續減小,彈簧被壓縮。對活塞B受力分析,有---------------------------2分初狀態 , ,末狀態 ,-------------------------1分根據---------------------------2分可得 =L =4L (舍) ---------------------------2分所以彈簧長度為 ---------------------------1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