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5--2026年九年級物理人教版【2024】13.1《熱量 比熱容》課時練習一、單選題(本大題共8小題)1.在下列各種情況下,物質的比熱容會發生變化的是 ( )A.一瓶礦泉水喝了一半B.水凝結成冰C.一塊銅加工成了銅環D.15 ℃的煤油加熱到40 ℃2.糖炒栗子始于北宋時期,是人們鐘愛的一道傳統美食,在秋冬季節街頭巷尾常能看到大鍋翻炒栗子的場景,如圖所示。為了讓栗子快速、均勻受熱,常將沙石與栗子混合在一起翻炒,這主要是利用了沙石( )A.熱值大 B.密度大C.比熱容小 D.含有的熱量多3.如圖為白天海陸風形成的示意圖。海陸風形成的原因是:白天在相同日照條件下,與海洋相比,陸地的( )A.比熱容較小,升溫較快,氣溫較高 B.比熱容較小,升溫較慢,氣溫較低C.比熱容較大,升溫較快,氣溫較高 D.比熱容較大,升溫較慢,氣溫較低4.甲、乙兩物體的比熱容之比是2∶3,放出的熱量之比是3∶1,它們降低了相同的溫度,則甲、乙兩物體的質量之比是 ( )A.9∶2 B.2∶1 C.2∶9 D.3∶15.在標準大氣壓下,1 kg溫度為20 ℃的水吸收了3.78×105 J的熱量后[c水=4.2×103 J/(kg·℃)],其溫度為( )A.80 ℃ B.100 ℃ C.90 ℃ D.110 ℃6.甲、乙兩物體的質量之比為3∶4,乙的比熱容是甲的比熱容的兩倍,若它們升高相同的溫度,則甲、乙兩物體吸收的熱量之比為( )A.8∶3 B.3∶8 C.3∶2 D.2∶37.小明用底面為正方形的薄玻璃杯喝水,如圖所示。底面的邊長為,現將玻璃杯注滿的開水,讓其自然冷卻至。已知,估測杯中的水在冷卻過程中放出的熱量最接近( )A. B. C. D.8.甲、乙兩物體的比熱容之比為2∶3,降低相同的溫度,放出的熱量之比是3∶4,則甲、乙兩物體的質量之比是 ( )A.9∶8 B.2∶9 C.3∶1 D.2∶1二、填空題(本大題共5小題)9.甲、乙兩個物體的質量之比是2∶1,吸收相同的熱量后,升高的溫度之比是1∶2,則甲、乙兩物體比熱容之比是 ,若它們質量相同,吸收相同熱量后,升高溫度之比是 。10.質量相同的銅和鉛吸收的相同的熱量時,銅比鉛的溫度升高得 (選填“多”或“少”);質量相同的銅和鉛升高相同的溫度,吸收熱量多的是 (選填“銅”或“鉛”)。已知,。11.甲、乙兩物體質量之比是3∶2,加熱后溫度變化之比是3∶4,吸收的熱量之比是6∶5,那么它們的比熱容之比是 。12.由于海水的比熱容 陸地上砂石的比熱容,所以在沿海地區海水表面的氣溫比陸地上的氣溫變化 。當出現如圖所示的風向,通常發生在 (選填“夜晚”或“白天”)。13.甲、乙兩鐵塊,質量之比是3∶1,甲、乙吸收相同的熱量,甲溫度升高了20℃,兩鐵塊的比熱容之比是 ,乙溫度升高了 ℃;若甲、乙升高溫度之比1∶2時,吸收熱量之比為 。三、實驗題(本大題共2小題)14.某同學在“探究不同物質吸熱情況”的實驗中,將水和煤油分別裝在兩個相同的燒杯中,用兩個相同的酒精燈加熱,每隔2min記錄一次溫度。(1)圖甲是這名同學的實驗裝置,其中有一處明顯錯誤,請指出錯誤之處: 。(2)糾正錯誤后繼續實驗,加熱過程中某時刻水的溫度如圖乙所示,為 ℃。(3)實驗中用 表示物質吸熱的多少。(4)某同學根據記錄的實驗數據,繪制了如圖丙所示的溫度隨時間變化關系的圖像,由圖像可知 吸熱能力強。已知水的比熱容為,則煤油的比熱容為 。15.[2025安徽宣城期中,中]在“比較不同物質吸熱的情況”的實驗中,實驗裝置如圖所示:(1) 為完成該實驗,除了圖中所示器材外,還需要的測量工具有秒表和__。(2) 實驗中應量取__(填“質量”或“體積”)相等的甲、乙兩種液體,分別倒入相同的燒杯中,用相同的酒精燈加熱。加熱相同時間時,通過比較________________來判斷甲、乙兩液體吸熱能力強弱。(3) 實驗中記錄數據如表格所示,同時加熱4分鐘,甲、乙兩種液體吸收熱量的關系為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加熱時間/ 0 1 2 3 4甲的溫度/ 30 34 38 42 46乙的溫度/ 10 18 26 34 42(4) 分析實驗數據可知,甲、乙液體的比熱容之比為______。(5) 下列圖像與本實驗最相符的是____。四、綜合題(本大題共1小題)16.如圖甲所示,將盛有涼牛奶的瓶子放在熱水中,牛奶與熱水的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像如圖乙所示。 (1)圖乙中,表示水的溫度變化的圖線是 (選填“a”或“b”);(2)牛奶在加熱過程中吸收了多少熱量?(3)若牛奶吸收的熱量均來自水放出的熱量,則用于加熱牛奶的水的質量約為多少?[,計算結果保留一位小數]五、計算題(本大題共2小題)17.一個熱水袋內裝有1kg的水,水的溫度從90℃降低到40℃,已知水的比熱容為4.2×103J/(kg ℃),求熱水袋內的水放出的熱量是多少 18.質量為1千克的水溫度升高了20℃,求水吸收的熱量Q吸.[c水=4.2×103焦 /(千克·℃)]參考答案1.【答案】B【詳解】一瓶礦泉水喝了一半,質量變小了,其種類不變,狀態不變,比熱容不變,故A不符合題意,水凝結成冰,物質的狀態發生改變,其比熱容改變,故B符合題意,一塊銅加工成銅環,形狀變化,其他因素不變,比熱容不變,故C不符合題意,由15 ℃加熱到40 ℃,煤油的溫度變化,其他因素不變,所以比熱容不變,故D不符合題意。2.【答案】C3.【答案】A【詳解】白天,在太陽照射下海岸和海水吸收相同的熱量,由于水的比熱容比泥土、沙石的比熱容大,所以海水溫度上升較慢;而海岸吸收熱量后,溫度上升較快,氣溫較高,熱空氣上升,微風從海洋吹向陸地,形成海風。故A符合題意,BCD不符合題意。4.【答案】A【解析】由題知,c甲∶c乙=2∶3,Q放甲∶Q放乙=3∶1,Δt甲∶Δt乙=1∶1,由Q放=cmΔt得:m=,甲、乙兩物體的質量之比為m甲∶m乙=∶=∶=9∶2。故選A。5.【答案】B 【解析】由Q吸=cm(t-t0)可知,水的末溫t=+20 ℃=110 ℃,標準大氣壓下,水的沸點(最高溫度)為100 ℃,所以水的末溫應該為100 ℃。選B。6.【答案】B【詳解】甲、乙兩物體的質量之比為3∶4,由得甲、乙兩物體吸收的熱量之比為故B符合題意,ACD不符合題意。7.【答案】A【解析】由圖可知,杯中裝滿水時水的高度約為杯底邊長的2倍,即,所以杯中水的體積約為,玻璃杯注滿水后,水的質量約為,杯中的水在冷卻過程中放出的熱量約為。8.【答案】A【詳解】甲、乙兩物體的比熱容之比為c甲∶c乙=2∶3,降低的溫度之比為Δt甲∶Δt乙=1∶1,放出的熱量之比為Q甲∶Q乙=3∶4,由Q放=cmΔt可知,甲、乙兩物體的質量之比 = = = = ,故A符合題意,B、C、D不符合題意。9.【答案】1∶1;1∶1【詳解】吸收相同的熱量,甲、乙兩物體比熱容之比是,質量相同,比熱容相同,吸收相同熱量后,根據可知升高溫度之比是1∶1。10.【答案】少;銅【詳解】由可知,質量相同的銅和鉛吸收的相同的熱量時,由于銅比鉛的比熱容大,所以銅比鉛的溫度升高少。由可知,質量相同的銅和鉛升高相同的溫度,由于銅比鉛的比熱容大,所以銅吸收熱量較多。11.【答案】16∶15【詳解】由Q吸=cm t可知,甲、乙的比熱容之比為。12.【答案】大于;小;夜晚【詳解】 由于海水的比熱容的大于陸地上砂石的比熱容,吸收或者放出相同的熱量時,海水溫度變化比較慢,陸地砂石變化比較快,升溫較明顯,故在沿海地區海水表面的氣溫比陸地上的氣溫變化小。只有在夜晚,海水的溫度比較高,密度變小,熱空氣上升,陸地冷空氣補充過來,形成了陸風。13.【答案】1∶1;60;3∶2【詳解】甲、乙都是由鐵組成的物體,所以兩物體的比熱容之比為1∶1。因為,甲、乙兩物體吸收相同的熱量,比熱容相同,則質量和升溫成反比,質量之比是3∶1,則所以乙溫度變化量為根據,若甲、乙升高溫度之比1∶2時,則兩物體吸收熱量之比為14.【答案】沒有控制水和煤油的質量相同;27;加熱時間的長短;水;2.1×103【詳解】(1)探究不同物質的吸熱能力時,為控制無關變量,應使水和煤油的質量相同,而由圖中可知,水和煤油的體積相同,而水與煤油的密度不同,故可知錯誤之處為沒有控制水與煤油的質量相等。(2)由圖乙可知,溫度計的分度值為1℃,故可知此時水的溫度為27℃;(3)實驗中,相同時間內水和煤油吸收的熱量相同,故用加熱時間的長短表示物質吸熱的多少。(4)由圖丙可知,加熱相同時間時,煤油的溫度變化量大于水的溫度變化量,故可知水的吸熱能力更強;由圖丙可知,溫度變化量相同時,水吸收的熱量是煤油吸收熱量的兩倍,故由可知解得煤油的比熱容為15.【答案】(1) 天平(2) 質量;兩液體升高的溫度(3) 等于(4)(5) D【解析】(1) 根據比較不同物質吸熱能力的方法,要控制不同物質質量相同,為完成該實驗,除了圖中所示器材外,還需要的測量工具有秒表和天平。(2) 實驗中應量取質量相等的甲、乙兩種液體,分別倒入相同的燒杯中,用相同的酒精燈加熱。加熱相同時間時,通過比較兩液體升高的溫度來判斷甲、乙兩液體吸熱能力強弱。(3) 用相同的酒精燈同時加熱4分鐘,甲、乙兩種液體吸收熱量的關系為等于。(4) 分析實驗數據可知,從升高到,甲、乙液體所用加熱時間分別為2分鐘和1分鐘,則甲、乙液體吸收熱量之比為,根據可知,在質量和升高的溫度相同的情況下,吸收熱量的多少與比熱容成正比,故甲、乙的比熱容之比為。(5) 由表格數據知甲的初溫比乙大,故、、錯誤;由(4)知甲的比熱容大于乙的比熱容,故加熱相同時間,甲升溫慢,故正確。【刷有所得】“比較不同物質吸熱的情況”的實驗中,物體吸收熱量的多少不便直接測出,所以用加熱時間來間接反映物體吸收熱量的多少,在相同熱源的情況下,加熱時間越長,物體吸收的熱量越多。16.【答案】(1)a (2) (3)0.3kg【詳解】(1)涼牛奶放進熱水中,則水的溫度下降,牛奶的溫度升高,所以圖線a是水的溫度變化圖線。(2)牛奶在加熱過程中吸收的熱量。(3)由題意可知,牛奶吸收的熱量等于水放出的熱量,即。由可得,水的質量。17.【答案】2.1×105J【詳解】解:Q=cm△t=4.2×10 3J/(kg ℃)×1kg×(90℃-40℃)=2.1×10 5J. 答:熱水袋內的水放出的熱量是2.1×10 5J.18.【答案】8.4×104J【詳解】由知道,水吸收的熱量是:Q吸 =cm△t=4.2×103 J/(kg ℃)×1kg×20℃=8.4×104 J.答:水吸收的熱量是8.4×104 J.第 page number 頁,共 number of pages 頁第 page number 頁,共 number of pages 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