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三章 物態變化(含解析)2025-2026學年人教版(2024)八年級物理上冊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三章 物態變化(含解析)2025-2026學年人教版(2024)八年級物理上冊

資源簡介

2025-2026學年人教版(2024)八年級物理第一學期
第三章 物態變化
(滿分:100分)
一、選擇題(7小題,每小題3分,共21分)
1.如圖所示溫度計,關于它的說法錯誤的是(  )
A.該溫度計是根據液體熱脹冷縮的原理制成的
B.在使用該溫度計測量物體溫度時,可以離開被測物體讀數
C.該溫度計的量程是-20℃~100℃
D.該溫度計此時的示數為32℃
2.諺語是中華民族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對下列諺語中有關物理知識分析正確的是(  )
A.“十月打了霜,來年糧滿倉”,霜的形成是凝華現象
B.“大雪河封住,冬至不行船”,雪的形成是液化現象
C.“大霧不過晌,過晌聽雨響”,霧的形成是升華現象
D.“草上露水凝,天氣一定晴”,露的形成是汽化現象
3.如題圖所示的是四位同學在物理實驗室中使用溫度計測量溫度的幾種做法,其中正確的是
A. B. C. D.
4.有一種手拋滅火彈,彈內裝有干冰(固態二氧化碳)。將滅火彈投入火場后,千冰吸熱迅速變為氣態二氧化碳,達到滅火效果。上述過程中干冰發生的物態變化是
A.升華 B.凝華 C.汽化 D.液化
5.小明將一杯溫水放入冰箱的冰凍室里,經過一段時間后,杯中的水發生了物態變化。如圖所示中的四個圖像中能正確反映這杯水的物態變化過程的是(  )
A.B. C. D.
6.我國古代科技著作《天工開物》里記載了鑄造“萬鈞鐘”和“鼎”的方法,先用泥土制作“模骨”,“干燥之后以牛油、貧蠟附其上數寸”,在油蠟上刻上各種圖案(如圖),然后在油蠟的外面用泥土制成外殼;干燥之后,“外施火力炙化其中油蠟”,油蠟流出形成空腔,在空控中倒入銅液,待銅液冷卻后,“鐘鼎成矣”。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炙化其中油蠟”是熔化過程,需要放熱 B.“炙化其中油蠟”是液化過程,需要吸熱
C.銅液冷卻成鐘鼎是凝固過程,需要放熱 D.銅變成銅液是凝華過程,需要吸熱
7.下表是部分金屬的熔點和沸點:
物質 水銀 鎂 銅 鋁 鐵 鎢
熔點/℃ ﹣39 649 1083 660 1525 3410
沸點/℃ 357 1090 2360 2467 2750 5900
如按表所提供的數據判斷,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A.在﹣40℃里,水銀溫度計已不能使用
B.電燈泡里的燈絲常用鎢絲制成,因為鎢的熔點高
C.用放在一個容器內加熱熔化混合后再冷卻的方法可以得到鎂鋁合金
D.用放在一個容器內加熱熔化混合后再冷卻的方法可以得到鋁銅合金
二、填空題(共7小題,每空1分,共21分)
8.某同學自制液體溫度計,在1標準大氣壓下,將該溫度計放入冰水混合物中,在細管的液面做標記,該標記位置應標為   ℃。將其在教室中靜置較長時間后放人10℃的水中,該自制液體溫度計的液面降低,說明教室的溫度   (選填“高于”、“低于”或“等于”)10℃,對溫度反應更靈敏的是溫度計   (選填“甲”或“乙”)。
9.如圖所示為甲、乙兩種物質的熔化圖像,分析圖像可知:晶體是   (選填“甲”或“乙”)物質,它的熔點為    ℃,它在15min-30min 處于   (選填“固態”、“液態”或“固液共存”)。
10.圖是生活中晾衣服的幾種情景: A、B兩條褲子中,褲子B干得快,原因是褲子B的水分   (填物態變化名稱)較快; C、D兩件衣服中,衣服C干得快,說明這種物態變化還與   有關;在部分嚴重缺水的地區,居民利用處于地下的暗渠輸水,這樣的好處是   。
11.如圖所示是甲、乙兩種物質的熔化圖像,從圖中可以得出   物質是晶體,它的熔點是   ℃,這種晶體在90℃時處于   態。
12.廚房里有很多有趣的物理現象。從冰箱冷凍室里取出的凍肉,一會表面就出現一層白霜,這是   現象。炒菜時,最后才放鹽,是因為食用鹽中加有人體必需的碘,最后放是為了防止碘在高溫下發生   現象(以上兩空均選填物態變化名稱)。炒菜比燉菜溫度高,導致炒的菜容易焦,這是因為油的   比水高(選填“熔點”或“沸點”)。
13.2024年2月4日臨近春節,某地下了一場罕見的凍雨,地面溫度比較低,雨水落到地面、車輛、植物花草等表面上,迅速結冰越積越厚,讓大量趕回過春節的車輛滯留高速,而我國北方很多地方此期氣溫-30℃以下,形成漂亮的霧凇,南方凍雨主要是   形成的,而北方霧凇主要是   形成的,這兩種現象都需要   (選填“吸收”或“放出”)熱量。
14.如圖是“探究某物質凝固和熔化規律”的實驗圖像,由圖像可知,該物質在BC段   (選填“吸熱”或“放熱”)但溫度不變,在時,該物質為   (選填“固態”、“液態”或“氣態”),該實驗過程物質吸熱持續了   。
三、作圖題(共7分)
15.(1)兔子和烏龜在一條平直的公路上賽跑,起初兔子以恒定的速度飛快地向前奔跑了一段路程,當它看見烏龜在后面慢慢爬行時,便驕傲地睡起了大覺,兔子醒來后又勻速向終點飛奔而去。請你在圖上大致畫出兔子在比賽中的路程隨時間變化關系的s-t圖;
(2)室內溫度為20℃,此時用浸有少量酒精的棉花裹在溫度計的玻璃泡上,畫出能正確反映溫度計示數隨時間的變化情況的大致圖像;
(3)小陽從冰箱里取出溫度為-6℃的碎冰,對其進行加熱,加熱4min時有水出現,又經過6min冰塊完全消失,又繼續加熱8min,溫度計示數升高到6℃。請在圖中畫出這段時間內冰和水的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大致圖像。
四、實驗題(3小題,共19分)
16.某同學用1圖所示的實驗裝置做“觀察水的沸騰”實驗:
(1)組裝實驗裝置時,應先調節   (選填“A”或“B")固定夾的位置。為了減少熱量損失,老師給燒杯準備了三種硬塑料蓋(如2圖所示),考慮到實驗安全,他應該選擇圖   (填序號)最合理,1圖中溫度計的示數為   ℃,已知一個標準大氣壓下,水銀的凝固點和沸點分別為-39℃和357℃,酒精的凝固點和沸點分別為-117℃和78℃,本實驗應選用   制作的溫度計;
(2)題3圖是實驗中某個時段氣泡的變化狀態,這是   (選填“沸騰前”或“沸騰時”)的情形;
(3)該同學又利用題4圖所示裝置進行實驗:實驗中,該同學發現當試管內的酒精沸騰時,燒杯中的亞麻仁油卻沒有沸騰,由此可知亞麻仁油的沸點比酒精的   。
17.11月6日,沈陽故宮迎來了2023年的第一場冬雪,金瓦白雪,紅墻銀衣,漫天飛雪與古建筑相互映襯,素色如錦,歲月從容。而雪后的街道又給大家的出行帶來了不便,環衛工人寒風中晝夜除雪讓大家特別感動。小明和學習小組的同學對“除雪”展開項目探究。
【項目分解】
A認識雪的形成
B了解除雪劑清除積雪的原理
【項目實施】
(1)認識雪的形成原因。雪是水蒸氣   (填物態變化名稱)形成。小明同學說“下雪的時候不覺得怎么冷,而化雪時好像更冷一些。”小組同學的感覺也是這樣的,請你說說化雪更冷的科學依據是:   ;
(2)小組同學還發現大雪過后路面結冰,環衛工人會在公路上撒除雪劑,經了解除雪劑就是工業鹽(不能食用),使路面的冰及時熔化、確保了行人和車輛的出行安全。為了弄清其中緣由,小明和學習小組的同學做了一組關于冰熔化的實驗。
①組裝乙實驗裝置,在固定鐵圈A的位置時   (選填“需要”或“不需要”)點燃酒精燈,實驗中某時刻溫度計的示數如圖丙所示,則示數是   ℃;
②加熱一段時間后,小明根據記錄的實驗數據在丁圖中繪制了A圖象,由此可知冰是   (選填“晶體”或“非晶體”),判斷的依據是   ;
③完成上述實驗后,小明又取了適量淡鹽水制成的碎冰,用相同的熱源再次加熱,得到丁圖中B圖象,再次取適量濃度更大一些的鹽水制成的碎冰,用相同的熱源加熱,得到丁圖中C圖象。由以上實驗可知,加入鹽后冰的熔點將會   (選填“升高”、“降低”或“不變”)。
【項目拓展】
(3)若將裝有冰水混合物的試管放入正在熔化的該物質中(如圖),則試管內的冰將   (選填“變多”、“變少”或“不變”);
(4)小組受實驗啟發想制作一個醫用冷藏盒,你認為給冷藏盒中藥品降溫最好選用______。
A.常用冰塊 B.鹽水結成的冰 C.的水
18.某同學在探究碘物態變化的實驗中:
(1)如圖甲所示,將碘錘放入熱水中,觀察到碘錘中固態碘逐漸消失,紫色的碘蒸氣充滿碘錘。此過程中,固態碘發生的物態變化是:   。
(2)在上述實驗中,小明同學猜想:固態碘可能是先變成液體,再變成氣體,只是速度太快,液態碘出現的時間太短,因而沒有觀察到。為驗證猜想,他查詢了一些資料:一個標準大氣壓下,碘的熔點是113.5,碘的沸點是184.4,水的沸點是100。請你根據上述資料分析說明小明的猜想為什么錯誤:答:原因是熱水的溫度   ,故碘不可能熔化。
(3)如圖乙所示,停止加熱,并在碘錘上部滴入適量冷水,你會看到碘錘內的碘蒸氣減少,而碘錘的   (選填“上部”“下部”或“整個玻璃壁”)出現大量碘顆粒,此現象說明碘凝華要   熱。
五、計算題(2小題,共12分)
19.如圖所示,小明自制一個溫度計,他將一根下端帶有液泡的內徑均勻的玻璃管固定在刻度尺上,在1標準大氣壓下,當他將玻璃泡放在純凈的冰水混合物中,液面靜止時的位置在0刻度處的A點;放在沸騰的水中,液面靜止時的位置在9cm刻度處的B點。則:
(1)A、B兩點對應的溫度分別是多少攝氏度?
(2)當溫度計中的液面在5.40cm刻度處時,溫度為多少?
20.小明有一支未標刻度的水銀溫度計。在一個標準大氣壓下,當玻璃泡放在純凈的冰水混合物中時,水銀柱穩定后的長度為8cm:當玻璃泡放在純凈的沸水中時,水銀柱穩定后的長度為28cm。求;
(1)溫度每升高1℃,該溫度計內的水銀柱上升的高度。
(2)當室溫為30℃時,水銀柱的長度。
六、綜合能力題(3小題,共20分)
21.某同學在廚房中發現:壺里的水燒開以后,壺嘴上方冒出“白氣”,如題1圖所示。
(1)這“白氣”實質上是些   (選填“水蒸氣”或“小水滴”);
(2)該同學仔細觀察又發現:“白氣”從噴出到消失要經歷三個物理過程:
①靠近壺嘴的地方,我們什么也看不見。這是因為壺內水沸騰時產生了大量的水蒸氣,在壺嘴附近由于溫度比較   (選填“高”或“低”),仍然保持   (選填“固”、“液”或“氣")態,無色透明;
②水蒸氣離開壺嘴一段距離以后,發生    (填物態變化名稱)現象,形成“白氣”;
③“白氣”進一步上升,分散到干燥的空氣中,發生   (填物態變化名稱)現象,我們又什么也看不見了。
(3)該同學從日常生活中還發現:有時壺嘴上方的“白氣”比較多,有時比較少。如題2圖所示,可以判斷出   (選填"A”或“B")房間的氣溫比較高。
22.工程實踐中的物理
深中通道是中國廣東省境內連接深圳市和中山市的跨海大橋,于2024年6月30日正式通車試運營。這是全球首個集“橋、島、隧、水下互通”為一體的跨海集群工程,路線全長約24公里,設計時速為100km/h,是世界上最長的海底沉管隧道和最寬的海底隧道。深中通道的建設攻克了多項世界級技術難題,創造了多項世界紀錄,此外還應用了許多前沿的高新科技。建設時候通過分析聲學檢測系統收到的反射聲波信號,可以檢測到裂縫、腐蝕或其他可能影響結構完整性的損害。其中海底隧道內部采用了特殊的聲學設計,以減少噪音和回聲,提供更舒適的行車環境。
(1)建設深中通道時,路面鋪設的瀝青屬于   (選填“晶體”或“非晶體”),瀝青凝固時   熱量。
(2)聲學監測系統檢測橋梁結構利用了聲音可以傳遞   ;出行時遇到噪聲較大的路段可以關閉車窗,這是在   減弱噪聲。
(3)傍晚時分有不少車輛在橋面減慢速度,車上的乘客更好的欣賞海上的美麗風光,小明一家也在返回深圳的路上,小明爸爸略微減慢了車速,此時一輛黑色轎車從旁邊超車而過,以該黑色轎車為參照物,小明一家的運動狀態是   (選填“向深圳方向運動”“向中山方向運動”或“靜止”)。
(4)大橋上大型車車道靠右、限速90km/h,略低于設計時速,若司機的反應時間(從發現障礙物到踩剎車制動的時間)大約是0.8s,剎車制動的距離(踩下剎車后滑行的距離)與速度的關系如下表,若以最大車速行駛,與前車距離至少   m可以保障安全。
車速(km/h) 70 80 90 100 110
制動距離(m) 43 54 65 77 104
(5)學習了長度的測量后,小明想粗略測量深中通道的全長是否為24km,請為他設計一個測量方案:   。
23.閱讀短文,回答問題:
乘坐火車時的“哐當”聲,是很多人難以忘卻的經歷和回憶。“哐當”聲就是在火車運行時車輪與鋼軌縫隙碰撞發出的聲音,這種碰撞會導致火車運行不平穩。如果沒有這個縫隙,鋼軌受熱伸長就會相互擠壓、扭曲、上拱,使整條鐵路變形。
今天坐在高鐵列車上,“哐當”聲響很難再聽到,杯中的水都不會因為顛簸而溢出,也不用擔心因為站不穩在車廂里搖搖晃晃。產生這個效果的原因是現在的鋼軌之間都沒有縫隙,其中的關鍵技術是采用了無縫焊接(每支鋼軌接縫處進行全熔透焊接)和用高強度的彈性扣件扣壓住鋼軌的軌底(有效地“抵消”了熱脹冷縮對鋼軌的影響)。這種方法適用于一年四季溫差不大的地區,例如我國的南方地區。而中國的北方冬季與夏季的溫差較大,需要把扣件全部打開,定期對鋼軌的應力進行釋放。列車運行時車輪會對鋼軌產生沖擊,列車運行速度過高的時候,會有脫軌的危險,當列車的速度超過140km/h之后,就必須要使用無縫鋼軌了。
(1)使用無縫鋼軌好處很多,比如列車運行平穩、噪音   ;無縫鋼軌在焊接時涉及的物態變化是先   后   ;
(2)武廣高鐵全線鋪設了具有世界鐵路先進水平的混凝土無砟軌道,500米一根的鋼軌全部實現無縫焊接;并在軌道下鋪設新型減震材料,有效減少過去鋼軌與列車車輪摩擦時產生的噪音,不再有“哐當”、“哐當”的聲音,非常平穩,這種控制噪聲的措施屬于   ,列車車窗采用雙層真空玻璃,能大大減弱外界噪聲干擾,這種控制噪聲的措施屬于   ;(以上兩空均選填“防止噪聲產生”、“阻斷噪聲傳播”或“防止噪聲進入人耳”)
(3)使用無縫鋼軌首先要減小   對鋼軌的影響。根據一年四季溫差的不同,我國   (選填“南方”或“北方”)更適合鋪設無縫鋼軌;
(4)現在的高鐵安裝有非常先進的列車自動保護系統,當兩車前后距離較小,達到安全限定的最小距離時,列車自動保護系統會自動發出指令,改變車輛的行駛速度。某一時刻甲車在前,乙車在后,兩車相距35km,在同一軌道向相同方向行駛。它們的s-t圖像如圖所示,若兩列車安全行駛限定的最小距離為32km,兩車繼續保持現在的速度行駛,   秒后自動保護系統會發出改變行駛速度的指令。
參考答案
1.【答案】B
【解析】【解答】A.溫度計是根據液體熱脹冷縮的原理制成的,故A正確,不符合題意;
B.該溫度計不屬于體溫計,測量物體的溫度,讀數時玻璃泡不能離開被測物體,故B錯誤,符合題意;
C.該溫度計的量程是-20℃~100℃,故C正確,不符合題意;
D.該溫度計的分度值是1℃,示數為32℃,故D正確,不符合題意。
故選B。
【分析】1、溫度計的原理及使用方法:溫度計的之作用原理為熱脹冷縮,讀數時,需確定分度值,視線平行液柱所對應的刻度線。
2、正確使用方法:在測量物體的溫度時,首先要估測待測物體的溫度,選擇合適的溫度計,進行測量,測量時溫度計的玻璃泡要與被測液體充分接觸,且等待一段時間,待示數穩定后讀數;
3、正確讀數方法讀數時,需確定分度值,視線平行液柱所對應的刻度線。溫度計的使用要求是溫度計的玻璃泡要完全浸沒在待測液體中,不碰壁、不接觸底部。
2.【答案】A
【解析】【解答】A. “十月打了霜,來年糧滿倉”,霜是空氣中的水蒸氣在低溫條件下直接凝華成的小冰晶,附著在地面或物體上形成的,所以霜的形成是凝華現象 ,故A正確;
B.雪的形成是水蒸氣遇冷凝華形成的小冰晶,故B錯誤;
C.霧的形成是水蒸氣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C錯誤;
D.露的形成是水蒸氣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故D錯誤。
故選A。
【分析】物質由固態變為液態的過程叫熔化,物質由液態變為固態的過程叫凝固;物質由液態變為氣態的過程叫汽化,物質由氣態變為液態的過程叫液化;物質由固態直接變為氣態的過程叫升華,物質由氣態直接變為固態的過程叫凝華。
3.【答案】D
【解析】【解答】使用溫度計時,溫度計的液泡要完全浸沒在液體中,且不能噴到容器底和容器壁,D符合題意,ABC不符合題意。
故選D。
【分析】根據溫度計的使用要求,合理使用。
4.【答案】A
【解析】【解答】 將滅火彈投入火場后,千冰吸熱迅速變為氣態二氧化碳 ,該過程為升華,A正確,BCD錯誤;
綜上選A。
【分析】升華為固態直接變為液態,會吸收能量,如雪人變小。
5.【答案】C
【解析】【解答】根據題意可知,常溫下的水放入正常工作的冰箱冷凍室中,水的溫度先下降。當溫度降低到0℃時,隨著不斷放熱,水逐漸凝固成冰,但是溫度保持不變。當水全部凝固后,水的溫度降低,故C正確,而ABD錯誤。
故選C。
【分析】根據水的凝固過程分析判斷即可。
6.【答案】C
【解析】【解答】AB.根據題意可知,“炙化其中油蠟”描述的是油蠟從固態變為液態發生熔化,且需要吸熱,故AB錯誤;
C.銅液冷卻成鐘鼎描述的是銅從液態變為固態發生凝固,凝固過程是一個放熱過程,故C正確;
D.銅變成銅液描述的是銅從固態變為液態發生熔化,熔化過程需要吸熱,故D錯誤。
故選C。
【分析】根據物質的初始態和終末態確定物態變化的名稱即可。
7.【答案】D
【解析】【解答】A.根據表格數據可知,水銀的凝固點等于熔點﹣39℃。在﹣40℃里,水銀為固態,所以水銀溫度計已不能使用,故A正確不符合題意;
B.燈泡發光時燈絲的溫度很高,所以需選擇熔點高的金屬鎢做燈絲,故B正確不符合題意;
C.根據表格數據可知,鎂和鋁的熔點分別為649℃和660℃。加熱至660℃時,兩者均處于液態,混合后冷卻可形成合金,故C正確不符合題意。
D.根據表格數據可知,鋁的熔點為660℃,銅的熔點為1083℃,二者熔點相差太大,無法實現二者同為液體的狀態,因此無法得到鋁銅合金,故D錯誤符合題意。
故選D。
【分析】 A.溫度計是根據液體熱脹冷縮的原理制成的;
B.燈泡是利用固態的鎢絲來工作,是因為鎢的熔點高;
CD.根據將兩種或多種金屬(也可為金屬和非金屬)加熱到某一溫度,使其全部熔化,再冷卻成為合金,并利用表中的數據分析金屬熔化需要的溫度來解答。
8.【答案】0;高于;乙
【解析】【解答】 液體溫度計是利用液體的熱脹冷縮性質制成的.為了給他標上刻度,在標準大氣壓下將溫度計放入冰水混合物中,將液面處標記為0℃;再將溫度計放入沸水中,將液面處標記為100℃.
將其在教室中靜置較長時間后放人10℃的水中,該自制液體溫度計的液面降低,說明溫度降低,所以教室溫度高于10℃。
玻璃管越細,液面變化明顯,對溫度反應更靈敏,故對溫度反應更靈敏的是溫度計是圖乙。
故答案為:0;高于;乙。
【分析】 一般的液體都具有熱脹冷縮的性質 ,自制溫度計的原理是液體的熱脹冷縮,溫度越高,玻璃管越細,玻璃管內的液面變化越明顯。
9.【答案】甲;232;固液共存
【解析】【解答】由圖象知,乙在整個過程中,吸熱溫度不斷升高,是非晶體;
甲在熔化過程中溫度保持232℃不變,所以甲是晶體,熔點為232℃;
甲物質從第15min到第30min處于熔化過程,是固液共存態;
【分析】晶體熔化圖像的特點: 溫度保持不變 :在熔化過程中,晶體的溫度會保持在熔點不變,即使繼續吸熱,溫度也不會升高 ; 固液共存 :晶體在熔化過程中,既存在固態物質也存在液態物質,即固液共存狀態 ;吸熱過程 :晶體在熔化過程中需要吸收熱量,但溫度不會升高 非晶體熔化圖像的特點。
溫度不斷上升 :非晶體在熔化過程中,溫度會不斷上升,直到完全熔化成液體
無固定熔點 :非晶體沒有固定的熔點,因此在熔化過程中溫度是逐漸升高的
吸熱過程 :非晶體在熔化過程中不斷吸收熱量,溫度也隨之升高 。
10.【答案】蒸發;空氣流速;通過減小空氣流速和溫度的方式減小蒸發速度
【解析】【解答】根據圖片可知,A褲子在樹蔭下溫度低,B褲子在陽光下溫度高,則褲子B干得快,原因是褲子B的水分溫度高,蒸發較快;
C褲子的空氣流速大于D褲子的空氣流速,那么衣服C干得快,說明這種物態變化還與空氣流速有關;
在部分嚴重缺水的地區,居民利用處于地下的暗渠輸水,這樣的好處是通過減小空氣流速和溫度的方式減小蒸發。
【分析】物質從液態變成氣態叫蒸發,影響蒸發的因素:液體的表面積、溫度和上方空氣流速,據此分析解答。
11.【答案】乙;80;液
【解析】【解答】根據圖片可知,乙在熔化過程中,溫度保持不變,即乙由熔點,則乙是晶體,熔點是80℃。當乙在90℃時,晶體完全熔化結束,則此時是液體狀態。
【分析】晶體有熔點,非晶體沒有熔點。晶體熔化前為固態,熔化中為固液共存態,熔化后為液態。
12.【答案】凝華;升華;沸點
【解析】【解答】(1)根據題意可知,從冰箱冷凍室里取出的凍肉溫度很低,周圍空氣中的水蒸氣在凍肉表面放熱,從氣態直接變成固態發生凝華現象,從而形成白霜。
(2)根據題意可知,碘在高溫下會由固體變成氣態發生升華現象。
(3)炒菜比燉菜溫度高,導致炒的菜容易焦,這是因為油的沸點比水高。
【分析】(1)(2)根據物質的初始態和終末態,確定物態變化的名稱;
(3)沸點是液體能夠到達的最高溫度。
13.【答案】凝固;凝華;放熱
【解析】【解答】(1)根據題意可知,南方凍雨是冰水混合物,其中的冰是水從液態變成固態發生凝固形成的。
(2)根據題意可知,北方霧凇主要是空氣中的水蒸氣從氣態變成固態發生凝華形成的固體。
(3)凝固過程和凝華過程,都需要放熱。
【分析】(1)(2)(3)根據物質的初始態和終末態確定物態變化的名稱,以及吸熱還是放熱。
14.【答案】放熱;固態;8
【解析】【解答】(1)根據圖片可知,ABCD總體趨勢溫度降低,即向外放熱,那么BC段該物體放熱但是溫度不變;
(2)根據圖片可知,DEFG總體溫度上升,應該為晶體熔化過程,DE是固態吸熱升溫過程,故時,該物質為固態。
(3)根據圖片可知,圖像中DEFG為晶體熔化的吸熱過程,從時開始,到時時結束,共用時:16min-8min=8min。
【分析】 晶體在熔化時,不斷吸收熱量,但溫度不變,且熔化時是固液共存狀態;凝固時,不斷放出熱量,但溫度不變,且凝固時是固液共存狀態;在AB、CD段中,分別是液態、固態,不斷放熱,溫度下降;在DE、FG段中,分別是固態、液態,不斷吸熱,溫度上升。
15.【答案】(1)
(2)
(3)
【解析】【解答】(1)據題可知,兔子首先 以恒定的速度飛快地向前奔跑了一段路程 ,其次速度為0,持續一段時間,最后 又勻速向終點飛奔而去 ,所以兔子的s-t圖像分三段:先是一條傾斜的直線,后來是一條平行于時間軸的直線,最后是一條傾斜的直線,且最后一段傾斜直線較陡,如圖所示:
(2)酒精極易蒸發,該過程會吸收熱量,導致溫度計示數降低,酒精全部蒸發完后,溫度計的示數又慢慢升高到室溫20℃并保持不變,如圖所示
(3) 加熱4min時有水出現, 表明此時開始熔化, 經過6min冰塊完全消失 ,表明此時熔化過程結束,繼續加熱8min,溫度計示數升高到6℃,如圖所示:
【分析】1、根據速度的公式計算分析,速度公式為v=s/t,根據題目中所給的信息,如已知速度時間求解路程,或者已知路程和時間求解速度,勻速運動的特點,在st曲線上為一條傾斜向上的直線,在vt曲線為一條水平直線。
2、熔化溫度時間曲線識別:物體熔化時,溫度不變(熔點),但是需要不斷吸熱,此階段處于固液共存態。
3、汽化為液態變為氣態,會吸收熱量,如:蒸發。
(1)由題意可知,兔子在比賽中的運動情況是跑——睡覺——快跑,即勻速運動——靜止——勻速運動,則兔子的s-t圖像分三段:先是一條傾斜的直線,后來是一條平行于時間軸的直線,最后是一條傾斜的直線,且最后跑向終點的速度大于最初的速度,因此最后一段傾斜直線較陡,如圖所示:
(2)浸有少量酒精的棉花裹在溫度計的玻璃泡上,酒精蒸發吸熱有致冷作用,溫度計示數先變小,等酒精全部蒸發完后,環境溫度為20℃,溫度計的示數又慢慢升高到室溫20℃并保持不變,如圖所示
(3)溫度為-6℃的碎冰,0分鐘時為-6℃,對其進行加熱,加熱4min時有水出現,說明開始熔化,溫度為0℃,又經過6min冰塊完全消失,熔化結束,開始升溫,又繼續加熱8min,溫度計示數升高到6℃,如圖所示:
16.【答案】(1)A;;93;水銀
(2)沸騰時
(3)高
【解析】【解答】(1)實驗時,應用酒精燈外焰加熱,為了便于調整器材固定的高度應先放好酒精燈,再確定鐵圈的高度,所以在安裝,應先固定A,再調整固定B,因為底部的距離應是固定的,而上部可以根據下部的情況進行靈活調節;
硬塑料蓋一個孔用來插溫度計,另外一個孔與外界相通,以免燒杯內氣壓過高,把硬塑料蓋沖開,考慮到實驗安全,他應該選擇圖最合理。
溫度計的液面在零刻度上面,所以溫度是零上,溫度計的分度值是1℃,所以溫度計的示數為93℃。
一個標準大氣壓下水沸騰時的溫度為100℃,酒精100℃時為氣態,故選水銀溫度計。
(2)沸騰前,水的產生的氣泡是由大到小的。氣泡由下向上運動,體積逐漸變小,部分可能消失 而沸騰時,水產生的氣泡是由小到大,到達水面就破裂,并且放出大量的水蒸氣。故題3圖是實驗中某個時段氣泡的變化狀態,這是沸騰時的情形。
(3)發現當試管內的酒精沸騰,說明試管中酒精達到沸點,且繼續吸熱,此時,燒杯中的亞麻仁油溫度等于酒精的沸點,而燒杯中的亞麻仁油卻沒有沸騰,說明燒杯中的亞麻仁油沒有達到沸點,由此可知亞麻仁油的沸點比酒精的高。
【分析】根據“觀察水的沸騰”實驗填空。
(1)組裝實驗裝置時,石棉網的鐵圈位置和懸掛溫度計的鐵夾位置放置非常重要,安裝實驗裝置時,應按照自下而上的順序進行。
考查沸點及沸點與氣壓的關系。
(2)沸騰前水的產生的氣泡是由大到小的。氣泡由下向上運動,體積逐漸變小,部分可能消失 而沸騰時,水產生的氣泡是由小到大,到達水面就破裂,并且放出大量的水蒸氣.
(3)液體沸騰有兩個必要條件:(1)達到沸點,(2)繼續吸熱;當兩個條件同時具備時即可沸騰.
17.【答案】(1)凝華;雪熔化吸熱使氣溫降低
(2)需要;-3;晶體;冰熔化時溫度不變,有固定的熔點;下降
(3)變多
(4)B
【解析】【解答】(1)雪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直接凝華形成的小冰晶;
雪的形成是凝華現象,會放出熱量,氣溫不會太低,所以下雪時不感覺冷;化雪是熔化過程,會吸收熱量,使環氣溫降低,所以化雪感覺更冷。
(2)①實驗時,要使用酒精燈的外焰加熱,所以在固定鐵圈A的位置時需要點燃酒精燈;
圖丙溫度計的分度值是1℃,液柱在0℃以下,示數是-3℃。
②由圖象可知,冰是晶體,判斷依據是冰熔化時溫度不變,有固定的熔點。
③由圖丁可知,加入鹽后冰的熔點將會降低。
(3) 冰水混合物的溫度為0℃,鹽冰水混合物的熔點低于0℃,鹽冰水混合物熔化時會吸收試管中冰水混合物的熱量,即試管中冰水混合物會放出熱量,所以冰水混合物中的水達到凝固的條件,故試管中的冰將變多。
(4)鹽水結成的冰凝固點低于0℃,而水在正常情況下凝固點是0℃,所以鹽水結成的冰塊冷卻效果更好;而0℃的水是液態,容易弄濕醫用物品,所以選用鹽水結成的冰給冷藏盒降溫效果最好,故選B。
【分析】(1)凝華:物質由氣態直接變成固態的過程,凝華放熱;
熔化:物質由固態變成液態的過程,熔化吸熱。
(2)①應自下而上組裝器材,使用酒精燈的外焰加熱;
認清溫度計的分度值,再讀數。
②晶體熔化時的特點:吸收熱量,溫度不變;
③分析圖像即可得出答案;
(3)晶體凝固的條件:達到凝固點,持續放熱;
(4)冷藏盒中的溫度應該低一些更好,且需保持干燥。
(1)[1][2]雪是空氣中集聚的水蒸氣在溫度極低的環境中遇冷凝華形成的小冰晶。下雪時雪的形成是凝華現象,水蒸氣凝華成雪時會放出熱量,因此環境溫度不會太低;雪熔化時吸收熱量,使環境的溫度更加降低,因此化雪時會感到更冷。
(2)①[1]在組裝實驗器材時,要使用酒精燈的外焰加熱,因此需要點燃酒精燈,調整鐵圈A的位置。
[2]溫度計的分度值是1℃,液柱指在0℃以下,所以溫度計的示數是-3℃。
②[3][4]由圖象知,冰在熔化過程中溫度保持不變,所以冰是晶體。
③[5]分析圖丁可知,B淡鹽水制成的碎冰的熔點為-2℃,C濃鹽水制成的碎冰的熔點為-4℃,所以加入鹽后冰的熔點將會降低。
(3) 將裝有冰水混合物的試管放入正在熔化的鹽冰水混合物中,試管內的冰的質量將增加 。這是因為冰水混合物的溫度為0℃,而鹽冰水混合物的熔點低于0℃,冰水混合物會向該物質放熱,導致冰水混合物中的水達到凝固結冰的條件,因此冰的質量會增加 。
(4)水在正常情況下凝固點是0℃,鹽水結成的冰凝固點低于0℃,因此鹽水結成的冰塊冷卻效果更好;0℃的水呈液態,放在冷藏盒中容易弄濕醫用物品,所以最好選用鹽水結成的冰給冷藏盒降溫。故選B。
18.【答案】(1)升華
(2)熱水的溫度低于碘的熔點
(3)上部;放
【解析】【解答】(1)根據題意可知,固態碘吸熱,由固態直接變為氣態發生升華,從而形成碘蒸氣。
(2)我認為小明的猜想是錯誤的,理由是:熱水的溫度低于碘的熔點,碘不可能熔化,所以小明的猜想是錯誤的。
(3)在碘錘上部滴些冷水后,上部溫度迅速降低,則碘蒸氣在上部放熱直接從氣態變為固態發生凝華,因此上部看到大量碘顆粒,此現象說明碘凝華放熱。
【分析】(1)根據物質的初始態和終末態確定物態變化的名稱;
(2)晶體熔化的條件:達到熔點,繼續吸熱;
(3)物質從氣態直接變成固態發生凝華現象,凝華向外放熱。
(1)試管中的固態碘在熱水中,由固態直接變為氣 態,屬于升華過程。
(2)由數據知,水的沸點是100℃,而碘的熔點是 113.5℃,原因是熱水的溫度低于碘的熔點,碘不可能熔化,所以小明的猜想是錯誤的。
(3)[1][2]停止加熱,在碘錘上部滴些冷水后,溫度降低,碘蒸氣會在上部凝華。 因為氣態碘遇冷會直接從氣態變為固態,上部溫度因冷水而降低,所以碘蒸氣在上升過程中碰到溫度較低的上部就會凝華,此現象說明碘凝華放熱。
19.【答案】(1)解:在標準大氣壓下,冰水混合物的溫度為0,沸水的溫度是100℃,所以A點的溫度為0、B點的溫度為100℃。
答:A、B兩點對應的溫度分別是0和100℃
(2)解: A、B兩點的溫度差為100℃,并且是均勻分布的,由比例關系可得
解得 。
答:當溫度計中的液面在5.40cm刻度處時,溫度為 。
【解析】【分析】一個標準大氣壓強下,水的沸點為100攝氏度,冰水混合物的溫度為零攝氏度,結合溫度計的長度求解溫度計的分度值,進而求解此時的溫度。
20.【答案】(1)解: 銀柱8厘米時的溫度是0℃,28厘米時的溫度是100℃.
所以外界溫度每升高1℃時,玻璃管內的水銀伸長
(2)解: 室溫為30℃時,水銀柱的長度為L=8cm+0.2cm/℃×30℃=14cm
【解析】【分析】(1)根據溫度范圍和對應的液柱長度,可以計算溫度計的分度值;
(2)結合實際溫度和分度值,計算實際的液柱長度。
21.【答案】(1)小水滴
(2)高;氣;液化;汽化
(3)B
【解析】【解答】(1)“白氣”其實是液體,是小水滴,具體來說,它是水蒸氣液化后形成的小水滴。空氣中的水蒸氣在遇到較冷的物體時,會液化成細小的小水珠,并漂浮于空氣中,于是就出現了我們所見的“白氣”。
(2)“白氣”從噴出到消失要經歷三個物理過程:
①靠近壺嘴的地方,我們什么也看不見。這是因為壺內水沸騰時產生了大量的水蒸氣,在壺嘴附近由于溫度比較高,仍然保持氣態,無色透明;
②水蒸氣離開壺嘴一段距離以后,發生液化現象,形成“白氣”;
③“白氣”進一步上升,分散到干燥的空氣中,發生汽化現象,我們又什么也看不見了。
(3)A房間壺嘴的上方“白氣”較多,而B房間壺嘴的上方“白氣”較少。“白氣”是由水蒸氣遇冷液化形成的,“白氣”多,表明房間溫度低;“白氣”少,表明房間溫度高,由此可以判斷出B房間的氣溫比較高。
【分析】(1)實際上,我們日常生活中所見的“白氣”、“哈氣”和“霧氣”本質是小水滴,是水蒸氣液化后形成的小水滴。
(2)看到熱水冒“白氣”,這是熱水先汽化為水蒸氣,又液化成小水珠飄散在空中形成的,分散到干燥的空氣中,發生汽化現象,變成水蒸氣,我們又什么也看不見了。
(3)“白氣”多,表明房間溫度低;“白氣”少,表明房間溫度高,
22.【答案】(1)非晶體;放出
(2)信息;傳播過程中
(3)向中山方向運動
(4)85
(5)小明可以記下上橋是里程表的數據,再記下下橋時里程表的數據,兩次數據之差即為通道的長度。
【解析】【解答】(1)①根據題意可知,瀝青熔化時,沒有一定的熔化溫度,即沒有熔點,因此是非晶體。
②瀝青凝固過程需要放出熱量。
(2)①聲學監測系統檢測橋梁結構利用了聲音可以傳遞信息。
② 出行時遇到噪聲較大的路段可以關閉車窗 ,這是在傳播過程中減弱噪聲。
(3)根據題意可知,黑車速度更大,若以黑車為參照物,則小明爸爸車向后倒,即向中山方向運動。
(4)根據表格數據可知,車速為90km/h時此時制動距離為65m;
反應時間為0.8s,則反應距離;
所以安全距離應。
(5)測量深中通道的全長的方法為:小明可以記下上橋是里程表的數據,再記下下橋時里程表的數據,兩次數據之差即為通道的長度。
【分析】(1)①晶體有熔點,非晶體沒有熔點;
②根據凝固放熱解答。
(2)①聲音可以傳遞信息,也可以傳遞能量;
② 減弱噪聲的途徑:在聲源處減弱、在傳播過程中減弱、在人耳處減弱;
(3)根據參照物的知識解答;
(4)根據表格數據確定達到最大車速時的剎車距離,根據s=vt計算反應時間內通過的距離,然后二者相加得到安全距離;
(5)可以通過里程表的計數差測量深中通道的長度。
(1)[1]瀝青在溫度高時會變軟變粘,沒有一定的熔化溫度,是非晶體。
[2]熔化過程吸收熱量,凝固過程放出熱量,所以瀝青凝固過程需要放出熱量。
(2)[1]聲音可以傳遞信息和能量,聲學監測系統檢測橋梁結構利用了聲音可以傳遞信息。
[2]減弱噪聲的途徑:在聲源處減弱、在傳播過程中減弱、在人耳處減弱;關閉車窗,這是在傳播過程中減弱噪聲。
(3)黑色轎車從小明爸爸車旁邊超車而過,可知黑車速度更大,若以黑車為參照物,則小明爸爸車向后倒,即向中山方向運動。
(4)以最大車速行駛,則速度v=90km/h,由表格數據知,此時制動距離為65m; 反應時間為0.8s,則反應距離
所以安全距離應
(5)小明可以記下上橋是里程表的數據,再記下下橋時里程表的數據,兩次數據之差即為通道的長度。
23.【答案】(1)小;熔化;凝固
(2)防止噪聲產生;阻斷噪聲傳播
(3)熱脹冷縮;南方
(4)180
【解析】【解答】(1)第1空,閱讀短文可知,使用無縫鋼軌好處很多,比如列車運行平穩、噪音小;
第2空,第3空,無縫鋼軌在焊接時,需要將金屬變為液態,再冷卻變為固態,融為一體,故涉及的物態變化是先熔化后凝固;
(2)第1空,由題可知,不再讓鐵軌發出“哐當”、“哐當”的聲音,這種控制噪聲的措施屬于防止噪聲產生;
第2空,列車車窗采用雙層真空玻璃,能大大減弱外界噪聲干擾,這種控制噪聲的措施屬于阻斷噪聲傳播;
(3)第1空,第2空,由材料可知,使用無縫鋼軌首先要減小溫度對鋼軌的影響。根據一年四季溫差的不同,我國南方更適合鋪設無縫鋼軌;
(4)現在的高鐵安裝有非常先進的列車自動保護系統,當兩車前后距離較小,達到安全限定的最小距離時,列車自動保護系統會自動發出指令,改變車輛的行駛速度。某一時刻甲車在前,乙車在后,兩車相距35km,在同一軌道向相同方向行駛。由它們的s-t圖像可知,則兩車的速度分別為
乙列車的速度為
由題意知,某一時刻甲車在前,乙車在后,兩車相距35km,在同一軌道向相同方向行駛。若兩列車安全行駛限定的最小距離為32km,兩車繼續保持現在的速度行駛,到自動保護系統會發出改變行駛速度的指令的時間為

【分析】(1)閱讀材料,從中獲得信息解答;固態變為液態的過程叫做熔化,液態變為固態的過程叫做凝固;
(2)控制噪聲的方法:防止噪聲產生;阻斷噪聲的傳播;在人耳處減弱;
(3)根據文中材料分析解答;
(4)由圖像可知兩列動車的速度,根據安全距離,利用速度公式計算兩列動車達到安全距離的時間即可。
(1)[1]由題意知,坐在高鐵列車上,“哐當”聲響很難再聽到,杯中的水都不會因為顛簸而溢出,也不用擔心因為站不穩在車廂里搖搖晃晃,所以使用無縫鋼軌好處是列車運行平穩、噪音小。
[2][3]無縫鋼軌在焊接時先加熱熔化成鐵水進行澆注,然后遇冷會凝固實現無縫對接,物態變化是先熔化后凝固。
(2)[1]由題意知,在軌道下鋪設新型減震材料,有效減少過去鋼軌與列車車輪摩擦時產生的噪音,不再有“哐當”、“哐當”的聲音,非常平穩,這是在聲源處防止了噪聲的產生,因此屬于防止噪聲產生。
[2]列車車窗采用雙層真空玻璃,能大大減弱外界噪聲干擾,這是切斷了聲音傳播的途徑,因此屬于阻斷噪聲傳播。
(3)[1][2]由題干材料信息可知:產生這個效果的原因是現在的鋼軌之間都沒有縫隙,其中的關鍵技術是采用了高強度的彈性扣件扣壓住鋼軌的軌底,有效地“抵消”了熱脹冷縮對鋼軌的影響。所以這種方法適用于一年四季溫差不大的地區,例如我國的南方地區,故我國南方更適合鋪設無縫鋼軌。
(4)由圖像可知,甲列車的速度為
乙列車的速度為
由題意知,某一時刻甲車在前,乙車在后,兩車相距35km,在同一軌道向相同方向行駛。若兩列車安全行駛限定的最小距離為32km,兩車繼續保持現在的速度行駛,到自動保護系統會發出改變行駛速度的指令的時間為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东县| 丰宁| 古浪县| 八宿县| 扶余县| 恩施市| 呈贡县| 裕民县| 望城县| 土默特右旗| 革吉县| 汝阳县| 新源县| 洪湖市| 绿春县| 定南县| 城口县| 中西区| 吉林省| 宜黄县| 泗水县| 甘泉县| 卓尼县| 如皋市| 延寿县| 大城县| 新宾| 叙永县| 神农架林区| 资阳市| 大余县| 鄂温| 衡阳县| 肥乡县| 日照市| 盐津县| 淳化县| 陕西省| 麟游县| 鄯善县| 红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