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情境化·新趨勢】初中物理滬科2024版八全冊上學期期中素養提升卷(01)考試范圍(1-4章)(原卷+解析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情境化·新趨勢】初中物理滬科2024版八全冊上學期期中素養提升卷(01)考試范圍(1-4章)(原卷+解析版)

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情境化·新趨勢】初中物理滬科2024版八全冊單元期中期末素養提升卷
【情境化·新趨勢】初中物理滬科2024版八全冊上學期期中素養提升卷(01)
(滿分100分,答題時間90分鐘)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有12小題,每小題2分,共24分.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選項是符合題意的)
1. 在這個智能科技日新月異的時代,智能設備提高了人們生活的舒適度和便捷性。如圖所示,小華同學正在與智能音箱對話,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智能音箱發出的聲音可以在真空中傳播
B.智能音箱發出的聲音在空氣中傳播速度是3×108m/s
C.智能音箱是高科技產品,它發出的聲音不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
D.能區分智能音箱發出的聲音和人發出的聲音主要是根據他們的音色不同
2.分別敲響標有“256Hz”的甲音叉和標有“512Hz”的乙音叉,在同一個示波器上顯示的波形圖如圖,則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A.甲音叉振動得比乙音叉快;
B.甲音叉發出的聲音響度比乙小;
C.圖a對應的波形圖對應甲音叉發出的聲音;
D.甲乙兩只音叉發出的聲音的音色不同
3. 圖為神舟十六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在成功進入地球大氣層,開始距離地面10公里左右的減速階段時,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以地面為參照物,返回艙是靜止的
B.宇航員認為自己是靜止,是以返回艙為參照物
C.以“神舟大傘”為參照物,返回艙是運動的
D.宇航員認為自己是靜止,是以地面為參照物
4. 在某校舉辦的機器人模擬救援比賽中,甲、乙兩機器人同時從同一地點出發,沿直線勻速運動到10m遠的目的地,它們運動的路程隨時間變化的圖像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甲的速度大小為4m/s B. 乙的速度大小為2m/s
C. 甲的運動時間比乙多1s D. 甲的運動時間比乙少2s
5. 一束綠色激光從箱體的一端照射向另一端,箱體中裝有某透明液體,激光束的光路圖如圖,以下說法中正確的是(  )
A.該液體一定不均勻
B.該實驗說明,光在液體中不能沿直線傳播
C.僅改為用紅色激光,紅色激光在該液體中可能沿直線傳播
D.該實驗中,綠色激光在液體中沿曲線傳播的速度為3×108m/s
6.夜晚汽車在兩種路面行駛時的光路圖,不正確的是(  )
A.干燥路面發生光的漫反射,駕駛員看路面更亮些
B.對面來車上的駕駛員看干燥路面能看清路況
C.干燥路面發生光的反射,潮濕路面不發生光的反射
D.照到干燥路面上的光仍然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7.用視力表檢測視力時要求被測者指明圖案“E”兩缺口朝那個方向,如看到“Ш”圖案則指向自己上方。小芳同學面對視力表時看到的圖案為“E”,如圖若小芳面對平面鏡觀察視力表在平面鏡中該圖案的像時,她應指向她自己的那個方向才是正確的方向?(  )
A.上 B.下 C.左 D.右
8.如圖所示,“七橋風月”是濟南大明湖擴建后的新八景之一,由鵲華、芙蓉、水西、湖西、北池、百花、秋柳七座景觀橋構成。以下能正確反映人看見橋的倒影上M點的光路圖是(  )
A.B. C.D.
9.如圖所示,體泉湖景區風景如畫,素有渭北高原的“杭州西湖”之美譽。用手機查看體泉湖風景時,手機上的彩色畫面是由三種色光混合而成,這三種色光是(  )
A.紅、黃、藍 B.紅、綠、紫 C.紅、綠、藍 D.紅、黃、綠
10. 如圖中畫出了光線通過透鏡(圖中未畫出)的情形。其中凸透鏡是(  )
A.a B.b、d C.c D.a、b、c、d
11. 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中,當點燃的蠟燭、凸透鏡及光屏處于如圖所示的位置時,在光屏上得到燭焰清晰的像。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該凸透鏡的焦距范圍為7.5cm<f<15cm;
B.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實像;
C.透鏡不動,蠟燭向右移動,光屏向左移動,可再次得到清晰的像;
D.蠟燭和光屏不動,移動凸透鏡到適當位置,光屏上可再次得到清晰的縮小的像
12. 如圖所示,該望遠鏡的目鏡和物鏡是由兩組凸透鏡組成的,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第一個用望遠鏡觀測天體并進行繪制的科學家是開普勒
B.目鏡的作用相當于投影儀
C.遠處景物通過物鏡成縮小的像
D.①是物鏡,②是目鏡
二、多項選擇題(本大題有3小題,每小題3分,共9分.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至少有兩個選項是符合題意的,選對但不全得2分,有選錯的得0分,全選對的得3分)
13. 圖中煙和小旗,關于甲、乙兩車相對房子的運動情況,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可能甲車向左,乙車向右運動 B.可能甲車向右,乙車向左運動
C.可能甲車靜止,乙車向右運動 D.可能甲車靜止,乙車向左運動
14. 如圖所示小明同學在“探究光的反射規律”的實驗中,平面鏡M水平放置,白色紙板豎直立在平面鏡上(紙板由E、F兩部分組成,可繞豎直接縫ON翻折),將一束光貼著紙板E沿AO射到鏡面上O點,紙板F上會顯示出反射光束OB,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探究過程中,需要的測量工具是量角器
B.光在白紙板上發生的是漫反射,其作用是顯示光的傳播路徑
C.若將一束光沿BO方向射到鏡面上O點,則反射光將不會沿OA方向射出
D.將紙板F繞ON向后翻折,則紙板F仍能顯示出反射光束
15. 某班同學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中,記錄并繪制了物體到凸透鏡的距離u跟像到凸透鏡的距離v之間關系的圖像,如圖所示,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
A.該凸透鏡的焦距是12cm;
B.當u=15cm時成放大的像,放大鏡就是根據這一原理制成的;
C.當u=30cm時,在光屏上能得到一個縮小像;
D.把物體從距凸透鏡10cm處移動到30cm處的過程中,像逐漸變大
三、填空題(本大題有10小題,每空1分,共26分)
16.(新情境 )口技是民間的一種聲音藝術,高超的口技藝人,可以模仿各種語音,從聲音的特性來看,口技藝人主要模仿聲音的 ,模仿的口技聲是通過 傳到聽眾耳中的。如圖所示雖然藝人擋在屏風后看不見但現場觀眾能通過藝人發出的聲音感受到人生的喜怒哀樂,說明聲音可以傳遞 。
17. 豫劇是我國五大戲曲劇種之一,如圖,演唱時常用梆子進行伴奏,梆子受敲擊時由于 而發聲;奶奶在客廳聽豫劇《花木蘭》選段時,正在寫作業的小明將房門關起來并拉上窗簾,這是在
減弱“噪聲”。
18. 神舟十八號航天員圓滿完成出艙任務。如圖,搭乘機械臂的航天員A已為空間站安裝好空間碎片防護裝置,航天員B正在出艙。以空間站為參照物,安裝好的防護裝置是______的,航天員B是_______的。
19. 如圖所示刻度尺的分度值為 mm,圓形物體的直徑 cm;如圖所示,秒表的讀數為 s。
20.比較物體運動的快慢有兩種方法:一種是比較相同時間內物體經過的路程;另一種方法是 。若甲物體在5s內通過的路程是60m,乙物體在7s內通過的路程為80m,運動較快的是 物體。
21.用久了的黑板會發生“反光”現象,這是因為發生了 的緣故(選填“鏡面反射”或“漫反射”);如圖所示是一種液面升降監測裝置原理圖。光源S發出的一束激光與水平液面成角射向平靜的液面,入射光線與反射光線的夾角為 度;光經液面反射后射到液面上方水平標尺上的點,當液面下降時光點將 移動(選填“向左”、“向右”或“不會”)。
22. 水平過道上方有一盞燈(如圖),小明站在1號地磚上時,通過2號地磚能看到燈的像;走到2號地磚上時,通過3號地磚能看到燈的像。則小明通過兩塊地磚所看到的像大小 (選填“變小”“變大”或“不變”),判斷的依據是 。
23.如圖是小美拍攝的一張荷花照片,在照片上能看到三朵荷花,水面上方的荷花、蓮葉上的“荷花”和水中的“荷花”。其實,蓮葉上的“荷花”是由于光的 形成的“影子”;水中的“荷花”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選填“實”或“虛”)像;若水面下降,水中的“荷花”大小將 (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24.如圖甲所示,晉代張華的《博物志》記載:“削冰令圓,舉以向日,以艾承其影,則得火”。“削冰令圓”就是把冰塊制成 鏡,利用了光的 原理。如乙圖所示,光會聚的A點 (“是”或者“不是”)該透鏡的焦點,該透鏡對光線與圖乙虛框中透鏡對光線所起到的作用 (填“相同”或“不同”)。
25.據專家介紹,12~18歲是青少年近視的高發期,愛眼護眼勢在必行。如圖所示, (選填“甲”或“乙”)圖表示近視眼成像原理,應佩戴 (選填“丙”或“丁”)圖的眼鏡進行矯正。
四、作圖題(本大題有4小題,每小題2分,共8分)
26. 如圖所示是自制針孔照相機示意圖,請用光路圖畫出物體AB在屏上所成的像A'B'。
27. 如圖是人眼看見A物體在平面鏡中的像A'的示意圖,請確定物體A的位置并畫出入射光線。
28. 如圖,一束光斜射入水中,請您畫出它的反射光線和折射光線并標出反射角的大小。
29.根據圖中的入射光線或折射光線,畫出相應的折射光線或入射光線。
五、實驗探究題(本大題有3小題,每空1分,共20分)
30. (9分)小琳將幾個小紙團放在正在播放音樂的揚聲器的紙盆上。
(1)實驗中,小紙團的作用是 ,這種方法是 ;
(2)小琳發現開關開啟時,紙團不斷地上下跳動,她斷開開關,讓揚聲器停止播放音樂,紙盆上的小紙團 (選填“還在”或“停止”)跳動,這說明聲音是由物體的 產生的;
(3)調大音量,紙團跳得更 (選填“高”或“低”),說明發聲體的 越大,聲音的響度越大;
(4)小琳突發奇想:若將該實驗裝置移到月球上進行實驗,當揚聲器播放音樂時,她 聽到聲音,但 看到小紙團跳動;(均選填“能”或“不能”)
(5)小琳將音樂以3倍的速度快速播放,此時聲波的頻率也為正常聲音的3倍,則此時音樂的音調比正常聲音的 (選填“高”或“低”)。
31.(5分)用如圖甲所示的裝置“探究平面鏡成像時,像的位置和物體的位置有什么關系”。A、B是兩支外形相同的蠟燭,M是有一面鍍膜的玻璃板。鍍膜玻璃也稱反射玻璃,是在玻璃表面涂鍍一層合金或金屬化合物薄膜,鍍膜后增強了對光的反射,又能保證一定的透光性。
(1)將白紙放在水平桌面上,將玻璃板與紙面 放置。沿著玻璃板在紙上畫一條直線,代表平面鏡的位置;
(2)將蠟燭A放在玻璃板前,用蠟燭B在玻璃板后面移動,直到看上去它跟蠟燭A的像完全重合。如圖乙所示,在蠟燭A靠近玻璃板一側記下物體的位置A1,應該在蠟燭B (選填“靠近”或“遠離”)玻璃板一側記下像的位置B1;
(3)改變蠟燭A的位置重復實驗,三次實驗在白紙上記錄的像與物對應的位置如圖丙所示。將白紙沿放置玻璃板的直線對折,發現點B1和A1,B2和A2,B3和A3基本重合。由此可以得出的結論是:平面鏡成像時,① ,② ;
(4)完成上述實驗后,小明反思實驗過程,提出一個質疑:實驗中利用玻璃板鍍膜的那一面成像,應該在鍍膜那一面下邊劃線,作為平面鏡的位置。怎樣判斷玻璃板哪面鍍膜呢?小組同學討論出一種方法:將鉛筆尖分別貼在玻璃板的左右兩面,觀察到鉛筆較清楚的像如圖丁所示,由此可以判斷鍍膜在玻璃板的 (選填“左”或“右”)面。
32. (6分)某小組在“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實驗中
(1)先調整 、光屏和凸透鏡的中心在同一條水平線上,目的是使像成在 ;
(2)當蠟燭、凸透鏡和光屏的位置如圖所示時,光屏上觀察到清晰的像(像未畫出),此時成的像
與 (選填“放大鏡”“投影儀”或“照相機”)的成像特點相同;
(3)光具座上凸透鏡的焦距可能是 (選填“5”“10”或“20”)cm;
(4)保持凸透鏡位置不變,將蠟燭向右移動到光具座的35cm刻度線處,然后移動光屏到 cm刻度線處,光屏上可再次承接到清晰的像,判斷依據是 。
六、綜合能力題(本大題有3小題,共13分)
33. (4分)我們知道,聲音在不同介質中傳播的速度不同,如下表所示。已知在長為1700m的空金屬管一端敲擊一下,在另一端先后聽到兩次聲音,兩聲相隔4.66s(此時氣溫約為15℃)。問:
(1)敲擊后聲音通過空氣傳到金屬管另一端要多長時間?
(2)聲音在金屬管中的傳播速度是多大?該金屬管可能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
一些介質中的聲速
空氣(0℃) 331 冰 3230
空氣(15℃) 340 銅 3750
煤油(25℃) 1324 鋁 5000
水(常溫) 1500 鐵 5200
34.(4分)一司機駕駛桑塔納牌轎車于上午8時正從甲地進入“京滬高速”入口處時看到路邊立有如圖甲所示的標志牌,當轎車行駛到乙地時司機又看見路邊立有如圖乙所示的標志牌,此時時鐘指在8時30分,問:
(1)轎車從入口處行駛到乙地的路程是多少km?平均速度是多少km/h?
(2)司機在遵守交通法規的前提下,最快從乙地到達泰安的時間是多少h?
35.(5分)小明騎自行車從家門口出發,到達公園參加活動,途中有一半路程騎得慢,路程與時間關系如圖所示。求:(1)小明從家門口到公園的平均速度;
(2)小明騎得較快的一半路程的速度;
(3)小明若全程都用較快的速度,從家門口到公園所用的時間。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情境化·新趨勢】初中物理滬科2024版八全冊單元期中期末素養提升卷
【情境化·新趨勢】初中物理滬科2024版八全冊上學期期中素養提升卷(01)
(滿分100分,答題時間90分鐘)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有12小題,每小題2分,共24分.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選項是符合題意的)
1. 在這個智能科技日新月異的時代,智能設備提高了人們生活的舒適度和便捷性。如圖所示,小華同學正在與智能音箱對話,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智能音箱發出的聲音可以在真空中傳播
B.智能音箱發出的聲音在空氣中傳播速度是3×108m/s
C.智能音箱是高科技產品,它發出的聲音不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
D.能區分智能音箱發出的聲音和人發出的聲音主要是根據他們的音色不同
【答案】D
【解析】A.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真空中沒有可以傳遞聲音的介質,即真空不能傳聲,因此智能音箱發出的聲音不可以在真空中傳播,故A錯誤;
B.聲音在不同介質中傳播速度一般不同,智能音箱發出的聲音在15℃空氣中傳播速度約為340m/s,故B錯誤;
C.一切聲音都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智能音箱發出的聲音也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故C錯誤;
D.不同的發聲體發出聲音的音色不同,所以能區分智能音箱發出的聲音和人發出的聲音主要是根據他們的音色不同,故D正確。
故選D。
2.分別敲響標有“256Hz”的甲音叉和標有“512Hz”的乙音叉,在同一個示波器上顯示的波形圖如圖,則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A.甲音叉振動得比乙音叉快;
B.甲音叉發出的聲音響度比乙小;
C.圖a對應的波形圖對應甲音叉發出的聲音;
D.甲乙兩只音叉發出的聲音的音色不同
【答案】C
【解析】AC.相同時間內波數越多說明振動越快,則頻率越大,由聲波圖可知,圖a對應甲音叉,圖b對應乙音叉。頻率表示聲音振動的快慢,甲音叉256Hz小于乙音叉512Hz,所以甲音叉振動比較慢,故A錯誤,C正確;
B.響度是指聲音的大小,它由發聲體的振幅決定,振幅就是物體振動時離開平衡位置的最大幅度,振幅越大,響度越大。由聲波圖可知,圖a對應甲音叉,其振幅大于乙的振幅,故甲音叉的響度比乙音叉大,故B錯誤;
D.音色通過聲波圖的波紋體現,由波形圖可知,甲和乙的波紋相同則音色相同,故D錯誤。
故選C。
3. 圖為神舟十六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在成功進入地球大氣層,開始距離地面10公里左右的減速階段時,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以地面為參照物,返回艙是靜止的
B.宇航員認為自己是靜止,是以返回艙為參照物
C.以“神舟大傘”為參照物,返回艙是運動的
D.宇航員認為自己是靜止,是以地面為參照物
【答案】B
【解析】A.以地面為參照物,返回艙的位置是變化的,所以是運動的,故A錯誤;
B.以返回艙為參照物,宇航員的位置沒有變化,所以認為自己是靜止的,故B正確;
C.以“神舟大傘”為參照物,返回艙的位置沒有變化,所以是靜止的,故C錯誤;
D.以地面為參照物,宇航員的位置不斷變化,是運動的,故D錯誤。故選B。
4. 在某校舉辦的機器人模擬救援比賽中,甲、乙兩機器人同時從同一地點出發,沿直線勻速運動到10m遠的目的地,它們運動的路程隨時間變化的圖像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甲的速度大小為4m/s B. 乙的速度大小為2m/s
C. 甲的運動時間比乙多1s D. 甲的運動時間比乙少2s
【答案】B
【解析】A.甲運動10m用了4s,速度為
故A錯誤;
B.乙運動10m用了5s,速度為
故B正確;
CD.甲用了4s,乙用了5s,故甲的運動時間比乙少了1s,故CD錯誤。故選B。
5. 一束綠色激光從箱體的一端照射向另一端,箱體中裝有某透明液體,激光束的光路圖如圖,以下說法中正確的是(  )
A.該液體一定不均勻
B.該實驗說明,光在液體中不能沿直線傳播
C.僅改為用紅色激光,紅色激光在該液體中可能沿直線傳播
D.該實驗中,綠色激光在液體中沿曲線傳播的速度為3×108m/s
【答案】A
【解析】A.光在同種均勻介質中沿直線傳播,由圖可知光在該透明液體里傳播時傳播路徑發生了彎曲,說明該液體是不均勻的,故A正確;
B.本實驗中由于液體密度不均勻,導致光在該液體中沒有沿直線傳播,但并不能說明光在液體中都不能沿直線傳播,故B錯誤;
C.由于該液體不是均勻的,即使將綠色激光改為紅色激光,它在該液體中也無法沿直線傳播,故C錯誤;
D.光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約為,在液體中時傳播的速度稍小一些,但是不可能等于3×108m/s。故D錯誤。
故選A。
6.夜晚汽車在兩種路面行駛時的光路圖,不正確的是(  )
A.干燥路面發生光的漫反射,駕駛員看路面更亮些
B.對面來車上的駕駛員看干燥路面能看清路況
C.干燥路面發生光的反射,潮濕路面不發生光的反射
D.照到干燥路面上的光仍然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答案】C
【解析】A.由圖可知,汽車的光射在干燥的瀝青路上,發生漫反射,會有光線進入駕駛員的眼睛,駕駛員看路面更亮些,故A正確,不符合題意;
B.光射在潮濕的瀝青路上,發生鏡面反射,反射光線是平行射出,更多的反射光線進入對面來車上的駕駛員的眼睛,駕駛員會感覺地面很刺眼,看不清路況,所以對面來車上的駕駛員看干燥路面能看清路況,故B正確,不符合題意;
C.由圖可知,汽車的光射在干燥的瀝青路上,發生漫反射,光射在潮濕的瀝青路上,發生鏡面反射,漫反射和鏡面反射都屬于光的反射,故C不正確,符合題意;
D.照到干燥路面上的光發生的是漫反射,漫反射也遵守光的反射定律,故D正確,不符合題意。
故選C。
7.用視力表檢測視力時要求被測者指明圖案“E”兩缺口朝那個方向,如看到“Ш”圖案則指向自己上方。小芳同學面對視力表時看到的圖案為“E”,如圖若小芳面對平面鏡觀察視力表在平面鏡中該圖案的像時,她應指向她自己的那個方向才是正確的方向?(  )
A.上 B.下 C.左 D.右
【答案】C
【解析】平面鏡成的像,像和物體關于鏡面對稱,所以,小芳同學面對視力表時看到的圖案為“E”,如圖若小芳面對平面鏡觀察視力表在平面鏡中該圖案的像時,她應指向她自己的左方,故C符合題意,ABD不符合題意。
故選C。
8.如圖所示,“七橋風月”是濟南大明湖擴建后的新八景之一,由鵲華、芙蓉、水西、湖西、北池、百花、秋柳七座景觀橋構成。以下能正確反映人看見橋的倒影上M點的光路圖是(  )
A.B. C.D.
【答案】A
【解析】橋的倒影是光線斜射到水面時發生反射,反射光射入眼睛,人逆著光線看到的是橋上M點在水中的虛像,故A正確,BCD錯誤。
故選A。
9.如圖所示,體泉湖景區風景如畫,素有渭北高原的“杭州西湖”之美譽。用手機查看體泉湖風景時,手機上的彩色畫面是由三種色光混合而成,這三種色光是(  )
A.紅、黃、藍 B.紅、綠、紫 C.紅、綠、藍 D.紅、黃、綠
【答案】C
【解析】紅、綠、藍三種色光按不同比例可以混合成其他各種色光,而這三種色光不可以由其他色光混合而成,稱為色光的三原色。手機上的彩色畫面是由紅、綠、藍這三種色光混合而成的,故C符合題意,ABD不符合題意。故選C。
10. 如圖中畫出了光線通過透鏡(圖中未畫出)的情形。其中凸透鏡是(  )
A.a B.b、d C.c D.a、b、c、d
【答案】C
【解析】從四個光線通過透鏡的情形可知,a、b、d的折射光線相對于入射光線是發散的,所以都是凹透鏡,只有c是凸透鏡,且入射光線是從凸透鏡的焦點以內發出的,折射光線變得會聚了。故選C。
11. 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中,當點燃的蠟燭、凸透鏡及光屏處于如圖所示的位置時,在光屏上得到燭焰清晰的像。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該凸透鏡的焦距范圍為7.5cm<f<15cm;
B.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實像;
C.透鏡不動,蠟燭向右移動,光屏向左移動,可再次得到清晰的像;
D.蠟燭和光屏不動,移動凸透鏡到適當位置,光屏上可再次得到清晰的縮小的像
【答案】A
【解析】A.由圖,物距大于像距,成倒立縮小實像,物距滿足的條件
像距滿足的條件
即,
可解得
故A正確;
B.由圖,物距大于像距,成倒立縮小實像,故B錯誤;
C.成實像時,物與像移動方向相同,即透鏡不動,蠟燭向右移動,光屏應向右移動,可再次得到清晰的像,故C錯誤;
D.現在成倒立縮小實像,根據光路可逆,蠟燭和光屏不動,移動凸透鏡到適當位置,光屏上可再次得到清晰的放大的像,故D錯誤。故選A。
12. 如圖所示,該望遠鏡的目鏡和物鏡是由兩組凸透鏡組成的,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第一個用望遠鏡觀測天體并進行繪制的科學家是開普勒
B.目鏡的作用相當于投影儀
C.遠處景物通過物鏡成縮小的像
D.①是物鏡,②是目鏡
【答案】C.
【解析】A.第一個用望遠鏡觀測天體并進行繪制的科學家是伽利略,故A錯誤;
B.目鏡的作用相當于放大鏡,故B錯誤;
C.望遠鏡的物鏡相當于照相機的鏡頭,成倒立、縮小的實像,故C正確;
D.靠近眼睛的是目鏡,離眼睛較遠的是物鏡,故D錯誤。故選C。
二、多項選擇題(本大題有3小題,每小題3分,共9分.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至少有兩個選項是符合題意的,選對但不全得2分,有選錯的得0分,全選對的得3分)
13. 圖中煙和小旗,關于甲、乙兩車相對房子的運動情況,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可能甲車向左,乙車向右運動 B.可能甲車向右,乙車向左運動
C.可能甲車靜止,乙車向右運動 D.可能甲車靜止,乙車向左運動
【答案】BD
【解析】由圖中的信息可以判斷出:因為房子的煙向左飄,所以風是向左吹;所以甲車運動狀態有三種可能:1、向右運動;2、靜止;3、向左運動,但運動速度小于風速;因為乙車旗向右飄,所以乙車只能向左運動,且速度要大于風的速度。故AC錯誤,BD正確;
故選BD。
14. 如圖所示小明同學在“探究光的反射規律”的實驗中,平面鏡M水平放置,白色紙板豎直立在平面鏡上(紙板由E、F兩部分組成,可繞豎直接縫ON翻折),將一束光貼著紙板E沿AO射到鏡面上O點,紙板F上會顯示出反射光束OB,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探究過程中,需要的測量工具是量角器
B.光在白紙板上發生的是漫反射,其作用是顯示光的傳播路徑
C.若將一束光沿BO方向射到鏡面上O點,則反射光將不會沿OA方向射出
D.將紙板F繞ON向后翻折,則紙板F仍能顯示出反射光束
【答案】AB
【解析】A.“探究光的反射規律”的實驗目的之一是探究反射角與入射角之間的關系,因此應該分別量出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進行比較,所以探究過程中,需要的測量工具是量角器,故A正確;
B.白紙板的表面粗糙,光在白紙板上發生的是漫反射,同時,可以將光路顯示在紙板上,便于實驗探究,故B正確;
C.因為在光的反射現象中,光路是可逆的,所以若一束光沿BO射到鏡面上O點,則反射光將會沿OA方向射出,故C錯誤;
D.在光的反射中,三線在同一平面上,也是通過“平”的光屏展現在我們眼前的,將紙板F繞ON向后翻折,則紙板F不能顯示出反射光束,故D錯誤。
故選AB。
15. 某班同學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中,記錄并繪制了物體到凸透鏡的距離u跟像到凸透鏡的距離v之間關系的圖像,如圖所示,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
A.該凸透鏡的焦距是12cm;
B.當u=15cm時成放大的像,放大鏡就是根據這一原理制成的;
C.當u=30cm時,在光屏上能得到一個縮小像;
D.把物體從距凸透鏡10cm處移動到30cm處的過程中,像逐漸變大
【答案】AC
【解析】A.由圖知,當物距為24cm時,像距也為24cm,根據凸透鏡成像的規律,物距等于2倍焦距時,成倒立等大的實像,此時像距與物距相等,所以2f=24cm,則f=12cm,故A正確;
B.當物距u=15cm時,物距處于f和2f之間,所以成倒立、放大的實像,投影儀就是根據這個原理制成的,故B錯誤;
C.當u=30cm時,物距大于2倍焦距,所以此時成倒立、縮小的實像,故C正確;
D.把物體從距凸透鏡10cm處移到30cm處的過程中,從10cm到12cm,成正立放大的虛像,逐漸變大;在12cm處不成像;從12cm到30cm成實像,像逐漸變小,故D錯誤。故選AC。
三、填空題(本大題有10小題,每空1分,共26分)
16.(新情境 )口技是民間的一種聲音藝術,高超的口技藝人,可以模仿各種語音,從聲音的特性來看,口技藝人主要模仿聲音的 ,模仿的口技聲是通過 傳到聽眾耳中的。如圖所示雖然藝人擋在屏風后看不見但現場觀眾能通過藝人發出的聲音感受到人生的喜怒哀樂,說明聲音可以傳遞 。
【答案】音色 空氣 信息
【解析】不同發聲體發出的聲音音色不同,從聲音的特性來看,口技藝人主要模仿聲音的音色。
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模仿的口技聲是通過空氣傳到聽眾耳中的。
現場觀眾能通過藝人發出的聲音感受到人生的喜怒哀樂,獲得了人的情緒的信息,說明聲音可以傳遞信息。
17. 豫劇是我國五大戲曲劇種之一,如圖,演唱時常用梆子進行伴奏,梆子受敲擊時由于 而發聲;奶奶在客廳聽豫劇《花木蘭》選段時,正在寫作業的小明將房門關起來并拉上窗簾,這是在
減弱“噪聲”。
【答案】 振動 傳播過程中
【解析】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演唱時常用梆子進行伴奏,梆子受敲擊時由于振動而發聲。
減弱噪聲的途徑有:在傳播過程中減弱、在聲源處減弱和在人耳處減弱,把房門關上并拉上窗簾,這是在傳播過程中控制噪聲。
18. 神舟十八號航天員圓滿完成出艙任務。如圖,搭乘機械臂的航天員A已為空間站安裝好空間碎片防護裝置,航天員B正在出艙。以空間站為參照物,安裝好的防護裝置是______的,航天員B是_______的。
【答案】 靜止 運動
【解析】以空間站為參照物,安裝好的防護裝置相對空間站的位置不變,所以,是靜止的。
以空間站為參照物,正在出艙的航天員B相對空間站的位置不斷發生變化,所以,是運動的。
19. 如圖所示刻度尺的分度值為 mm,圓形物體的直徑 cm;如圖所示,秒表的讀數為 s。
【答案】 1 1.20 140
【解析】圖中刻度尺每1cm被分割成10小格,每1格為0.1cm,故該刻度尺的分度值為0.1cm,即1mm。
圓球左側對應2.00cm,右側對應3.20cm,所以圓形物體的直徑
圖中秒表小圈代表分鐘,大圈代表秒,分針指在2min和3min之間,更偏向2min,所以大圈對應的時間是20s,故時間為
20.比較物體運動的快慢有兩種方法:一種是比較相同時間內物體經過的路程;另一種方法是 。若甲物體在5s內通過的路程是60m,乙物體在7s內通過的路程為80m,運動較快的是 物體。
【答案】 比較相同的路程所用的時間 甲
【解析】比較物體運動快慢,一是在相同的時間內,比較物體通過的路程的多少;二是通過相同的路程,比較物體用了時間的多少。
甲物體的速度
乙物體的速度
因為v甲>v乙
所以甲物體運動較快。
21.用久了的黑板會發生“反光”現象,這是因為發生了 的緣故(選填“鏡面反射”或“漫反射”);如圖所示是一種液面升降監測裝置原理圖。光源S發出的一束激光與水平液面成角射向平靜的液面,入射光線與反射光線的夾角為 度;光經液面反射后射到液面上方水平標尺上的點,當液面下降時光點將 移動(選填“向左”、“向右”或“不會”)。
【答案】鏡面反射 80 向右
【解析】用久了的黑板會發生“反光”現象,這是由于平行光射向黑板,反射光也是平行光,這是鏡面反射現象。
由“激光與水平液面成50°角射向平靜的液面”可得,入射角為
90°-50°=40°
因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反射角也為40°,則入射光線與反射光線的夾角為80°。
當液面發生變化下降時,由于入射角的大小不變,則反射角的大小也不變,所以反射光線與原來的反射光線平行,則反射光斑將向右移動,如下圖所示:
22. 水平過道上方有一盞燈(如圖),小明站在1號地磚上時,通過2號地磚能看到燈的像;走到2號地磚上時,通過3號地磚能看到燈的像。則小明通過兩塊地磚所看到的像大小 (選填“變小”“變大”或“不變”),判斷的依據是 。
【答案】不變 平面鏡成像中,像和物的大小相同
【解析】由于平面鏡成像中,像和物的大小相同,則通過不同地磚所成的像都有物體大小相同,則像的大小不變。
23.如圖是小美拍攝的一張荷花照片,在照片上能看到三朵荷花,水面上方的荷花、蓮葉上的“荷花”和水中的“荷花”。其實,蓮葉上的“荷花”是由于光的 形成的“影子”;水中的“荷花”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選填“實”或“虛”)像;若水面下降,水中的“荷花”大小將 (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答案】直線傳播 虛 不變
【解析】蓮葉上的“荷花”是荷花的影子,是由于光的直線傳播形成的。
水中的“荷花”是由于荷花反射的光經過水面反射所形成的虛像。
水面相當于平面鏡,平面鏡所成的大小與物體大小相等,所以水中“荷花”的大小將不變。
24.如圖甲所示,晉代張華的《博物志》記載:“削冰令圓,舉以向日,以艾承其影,則得火”。“削冰令圓”就是把冰塊制成 鏡,利用了光的 原理。如乙圖所示,光會聚的A點 (“是”或者“不是”)該透鏡的焦點,該透鏡對光線與圖乙虛框中透鏡對光線所起到的作用 (填“相同”或“不同”)。
【答案】凸透 折射 不是 不同
【解析】“削冰令圓”,“圓”中間厚邊緣薄,是凸透鏡,凸透鏡對光有會聚作用,利用的是光的折射原理。
圖乙中光線不是平行于主光軸的光線,經過透鏡后推遲會聚,會聚點不是焦點;該透鏡對光線具有發散作用,為凹透鏡,所以該透鏡對光線與圖乙虛框中透鏡對光線所起到的作用不同。
25.據專家介紹,12~18歲是青少年近視的高發期,愛眼護眼勢在必行。如圖所示, (選填“甲”或“乙”)圖表示近視眼成像原理,應佩戴 (選填“丙”或“丁”)圖的眼鏡進行矯正。
【答案】 乙 丁
【解析】近視眼是晶狀體太厚折光能力太強,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太長,來自遠方的光在視網膜前便會聚了,即像成在視網膜的前方,因此圖乙是近視眼的成像原理,所以應佩戴凹透鏡,先將光線發散一下,使像成在視網膜上。圖丙是放大鏡,成正立放大的虛像,放大鏡屬于凸透鏡;而近視鏡成正立縮小的虛像,圖丁成縮小的像,是近視鏡,因此應佩戴丁圖的眼鏡進行矯正。
四、作圖題(本大題有4小題,每小題2分,共8分)
26. 如圖所示是自制針孔照相機示意圖,請用光路圖畫出物體AB在屏上所成的像A'B'。
【答案】如圖所示
【解析】過A點和小孔畫出一條光線交光屏于A′,再過B點和小孔畫出一條光線交光屏于B′,即AB的像為A′B′,如下圖所示:
27. 如圖是人眼看見A物體在平面鏡中的像A'的示意圖,請確定物體A的位置并畫出入射光線。
【答案】如圖所示
【解析】作像A′關于平面鏡的對稱點A,連接AO并畫上箭頭,則AO為入射光線。如圖所示:
28. 如圖,一束光斜射入水中,請您畫出它的反射光線和折射光線并標出反射角的大小。
【答案】如圖所示
【解析】圖中已經過入射點作出了法線,已知入射角為,根據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等于,在法線左側作出反射光線;光從空氣斜射入水中,所以折射角小于入射角,由此可以在水中法線的左側畫出對應的折射光線,如下圖所示:
29.根據圖中的入射光線或折射光線,畫出相應的折射光線或入射光線。
【答案】如圖所示
【解析】根據凸透鏡的三條特殊光線可知,過光心的光線經凸透鏡后傳播方向不變,平行于主光軸的光線,經凸透鏡后過焦點,如圖所示:
五、實驗探究題(本大題有3小題,每空1分,共20分)
30. (9分)小琳將幾個小紙團放在正在播放音樂的揚聲器的紙盆上。
(1)實驗中,小紙團的作用是 ,這種方法是 ;
(2)小琳發現開關開啟時,紙團不斷地上下跳動,她斷開開關,讓揚聲器停止播放音樂,紙盆上的小紙團 (選填“還在”或“停止”)跳動,這說明聲音是由物體的 產生的;
(3)調大音量,紙團跳得更 (選填“高”或“低”),說明發聲體的 越大,聲音的響度越大;
(4)小琳突發奇想:若將該實驗裝置移到月球上進行實驗,當揚聲器播放音樂時,她 聽到聲音,但 看到小紙團跳動;(均選填“能”或“不能”)
(5)小琳將音樂以3倍的速度快速播放,此時聲波的頻率也為正常聲音的3倍,則此時音樂的音調比正常聲音的 (選填“高”或“低”)。
【答案】(1) 顯示紙盆的振動 轉換法 (2) 停止 振動
(3) 高 振幅 (4) 不能 能 (5)高
【解析】(1)實驗中小紙團的作用是將紙盆微小的振動放大便于觀察,這叫做轉換法。
(2)播放音樂時,放在紙盆上的紙團會不斷地跳動,音樂停止,紙團也停止跳動。這表明聲音是由物體振動而產生的。
(3)聲音越大,紙團跳得更高,說明紙盆的振幅變大,聲音的響度隨振幅的增大而增大,此時他聽到的聲音的響度增大。
(4)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真空不能傳聲,因此若將該實驗裝置移到月球上進行實驗,當揚聲器播放音樂時,不能聽到聲音,但能看到小紙團跳動。
(5)頻率越高,音調越高。琳將音樂以3倍的速度快速播放,此時聲波的頻率也為正常聲音的3倍,則此時音樂的音調比正常聲音的高。
31.(5分)用如圖甲所示的裝置“探究平面鏡成像時,像的位置和物體的位置有什么關系”。A、B是兩支外形相同的蠟燭,M是有一面鍍膜的玻璃板。鍍膜玻璃也稱反射玻璃,是在玻璃表面涂鍍一層合金或金屬化合物薄膜,鍍膜后增強了對光的反射,又能保證一定的透光性。
(1)將白紙放在水平桌面上,將玻璃板與紙面 放置。沿著玻璃板在紙上畫一條直線,代表平面鏡的位置;
(2)將蠟燭A放在玻璃板前,用蠟燭B在玻璃板后面移動,直到看上去它跟蠟燭A的像完全重合。如圖乙所示,在蠟燭A靠近玻璃板一側記下物體的位置A1,應該在蠟燭B (選填“靠近”或“遠離”)玻璃板一側記下像的位置B1;
(3)改變蠟燭A的位置重復實驗,三次實驗在白紙上記錄的像與物對應的位置如圖丙所示。將白紙沿放置玻璃板的直線對折,發現點B1和A1,B2和A2,B3和A3基本重合。由此可以得出的結論是:平面鏡成像時,① ,② ;
(4)完成上述實驗后,小明反思實驗過程,提出一個質疑:實驗中利用玻璃板鍍膜的那一面成像,應該在鍍膜那一面下邊劃線,作為平面鏡的位置。怎樣判斷玻璃板哪面鍍膜呢?小組同學討論出一種方法:將鉛筆尖分別貼在玻璃板的左右兩面,觀察到鉛筆較清楚的像如圖丁所示,由此可以判斷鍍膜在玻璃板的 (選填“左”或“右”)面。
【答案】(1)垂直 (2)靠近 (3) 像與物到鏡面的距離相等 像與物連線與鏡面垂直(4)左
【解析】(1)為了便于找到像,將白紙放在水平桌面上,將玻璃板與紙面垂直放置。
(2)像與物體關于平面鏡對稱,如圖乙所示,在蠟燭A靠近玻璃板一側記下物體的位置A1,應該在蠟燭B靠近玻璃板一側記下像的位置B1。
(3)將白紙沿放置玻璃板的直線對折,發現點B1和A1,B2和A2,B3和A3基本重合,結合數學知識,可以得出的結論是:①像與物到鏡面的距離相等;②像與物連線與鏡面垂直。
(4)鍍膜那一面,反射效果好為反射面,將鉛筆尖分別貼在玻璃板的左右兩面,觀察到鉛筆較清楚的像如圖丁左所示,由像與物體關于平面鏡對稱可知,左側為反射面,由此可以判斷鍍膜在玻璃板的左面。
32. (6分)某小組在“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實驗中
(1)先調整 、光屏和凸透鏡的中心在同一條水平線上,目的是使像成在 ;
(2)當蠟燭、凸透鏡和光屏的位置如圖所示時,光屏上觀察到清晰的像(像未畫出),此時成的像
與 (選填“放大鏡”“投影儀”或“照相機”)的成像特點相同;
(3)光具座上凸透鏡的焦距可能是 (選填“5”“10”或“20”)cm;
(4)保持凸透鏡位置不變,將蠟燭向右移動到光具座的35cm刻度線處,然后移動光屏到 cm刻度線處,光屏上可再次承接到清晰的像,判斷依據是 。
【答案】(1) 燭焰 光屏中央 (2)照相機 (3)10 (4) 80/80.0 折射時光路可逆
【解析】(1)實驗中,觀察的對象是蠟燭的燭焰通過凸透鏡所成的像,因此調整燭焰、光屏和凸透鏡的中心在同一條水平線上,目的是使像成在光屏中央。
(2)由圖可知,此時物距大于像距,則物距大于二倍焦距,像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間,成的是倒立、縮小的實像,與照相機的成像特點相同。
(3)由圖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為1cm,物距
u=50.0cm-20.0cm=30.0cm
像距
v=65.0cm-50.0cm=15.0cm

30.0cm>2f
f<15.0cm<2f
解得
7.5cm則光具座上凸透鏡的焦距可能是10cm。
(4)將蠟燭向右移動到光具座的35cm刻度線處,物距變為
50.0cm-35.0cm=15.0cm
即物距等于原來的像距,根據折射時光路可逆可知,此時像距等于原來的物距30.0cm,則
50.0cm+30.0cm=80.0cm
即移動光屏到80cm刻度線處,光屏上可再次承接到清晰的像。
六、綜合能力題(本大題有3小題,共13分)
33. (4分)我們知道,聲音在不同介質中傳播的速度不同,如下表所示。已知在長為1700m的空金屬管一端敲擊一下,在另一端先后聽到兩次聲音,兩聲相隔4.66s(此時氣溫約為15℃)。問:
(1)敲擊后聲音通過空氣傳到金屬管另一端要多長時間?
(2)聲音在金屬管中的傳播速度是多大?該金屬管可能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
一些介質中的聲速
空氣(0℃) 331 冰 3230
空氣(15℃) 340 銅 3750
煤油(25℃) 1324 鋁 5000
水(常溫) 1500 鐵 5200
【答案】(1)5s;(2)5000m/s,金屬可能為鋁
【解析】(1)金屬管的長度,當氣溫約為15℃,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為340m/s,敲擊后聲音通過空氣傳到金屬管另一端需要的時間為
(2)兩聲相隔4.66s,所以聲在金屬中的傳播時間為
聲在金屬中傳播速度為
根據表格中數據可知,金屬可能為鋁。
答:(1)敲擊后聲音通過空氣傳到另一端要5s;
(3)聲音在金屬管中的傳播速度是5000m/s,該金屬管可能是由鋁制成的。
34.(4分)一司機駕駛桑塔納牌轎車于上午8時正從甲地進入“京滬高速”入口處時看到路邊立有如圖甲所示的標志牌,當轎車行駛到乙地時司機又看見路邊立有如圖乙所示的標志牌,此時時鐘指在8時30分,問:
(1)轎車從入口處行駛到乙地的路程是多少km?平均速度是多少km/h?
(2)司機在遵守交通法規的前提下,最快從乙地到達泰安的時間是多少h?
【答案】(1)45km,90km/h;(2)2.15h
【解析】解:(1)根據題意可知,甲地到乙地的路程為
運動時間為
則從甲地到乙地的平均速度為
(2)根據題意可知,司機在遵守交通法規的前提下,速度最大為100km/h,最快從乙地到達泰安的時間是
答:(1)轎車從入口處行駛到乙地的路程是45km,平均速度是90km/h。
(2)司機在遵守交通法規的前提下,最快從乙地到達泰安的時間是2.15h。
35.(5分)小明騎自行車從家門口出發,到達公園參加活動,途中有一半路程騎得慢,路程與時間關系如圖所示。求:(1)小明從家門口到公園的平均速度;
(2)小明騎得較快的一半路程的速度;
(3)小明若全程都用較快的速度,從家門口到公園所用的時間。

【答案】(1)2.4m/s;(2)6m/s;(3)600s
【解析】(1)由圖可知,小明從家門口到公園通過的總路程s=3600m,則全程的平均速度為
(2)由圖可知OA段通過的路程s1=1800m,所用時間t1=5min,AB段的路程與OA段的路程相同,但所用時間較長,說明速度較快的是前半程OA段,則較快的OA段的平均速度為
(3)若全程都用較快的速度,從家門口到公園所用的時間為
答:(1)小明從家門口到公園的平均速度2.4m/s;
(2)小明騎得較快的一半路程的速度是6m/s;
(3)小明若全程都用較快的速度,從家門口到公園所用的時間是600s。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颍上县| 宝鸡市| 柯坪县| 舞钢市| 宜州市| 尼玛县| 宜州市| 新巴尔虎左旗| 仁化县| 秦安县| 肥东县| 辽宁省| 客服| 德江县| 高安市| 神木县| 天津市| 陇南市| 辰溪县| 榆树市| 永川市| 武穴市| 和平县| 定兴县| 平顺县| 内黄县| 上饶市| 三穗县| 竹山县| 西充县| 永顺县| 集贤县| 定州市| 潮安县| 博野县| 饶平县| 怀柔区| 天长市| 凭祥市| 北宁市| 邵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