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情境化·新趨勢】初中物理滬科2024版八全冊下學期期中素養提升卷(02)考試范圍(7-9章)(原卷+解析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情境化·新趨勢】初中物理滬科2024版八全冊下學期期中素養提升卷(02)考試范圍(7-9章)(原卷+解析版)

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情境化·新趨勢】初中物理滬科2024版八全冊單元期中期末素養提升卷
【情境化·新趨勢】初中物理滬科2024版八全冊下學期期中素養提升卷(02)
(滿分100分,答題時間90分鐘)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有12小題,每小題2分,共24分.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選項是符合題意的)
1.理想實驗是依據邏輯推理把實際實驗理想化,從而揭示現象本質的一種研究方法。為了說明運動和力的關系、伽利略設計了如圖所示的斜面實驗。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r/>A.“球沿斜面向下運動時,速度增大;向上運動時,速度減小”,這是邏輯推理
B.“右側斜面最終變為水平面時,小球將永遠運動下去”,這是實際實驗現象
C.“小球沿右側斜面向上運動時,斜面傾角減小,小球在斜面上運動的距離更長”,這是實際實驗現象
D.“小球沿右側斜面向上運動時,如果沒有障摩擦,小球將到達原來的高度”,這是實際實驗現象
【答案】C
【解析】A.“球沿斜面向下運動時,速度增大;向上運動時,速度減小”,這是可以通過實際觀察到的現象,并非邏輯推理,故A錯誤;
B.“右側斜面最終變為水平面時,小球將永遠運動下去”,在現實中不存在絕對光滑的平面,小球一定會受到阻力最終停下來,這是在實驗基礎上進行的合理邏輯推理,不是實際實驗現象,故B錯誤;
C.“小球沿右側斜面向上運動時,斜面傾角減小,小球在斜面上運動的距離更長” ,這是可以在實際實驗中觀察到的現象,故C正確;
D.“小球沿右側斜面向上運動時,如果沒有摩擦,小球將到達原來的高度” ,實際實驗中不可能消除摩擦,這是在實驗基礎上進行的邏輯推理,不是實際實驗現象,故D錯誤。故選C。
2. 端午節來臨,江漢平原各地紛紛舉辦龍舟大賽如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鼓面對鼓槌的彈力是由鼓槌的形變產生的 ,
B. 船槳劃水的力越大,水對船槳的力也越大
C. 龍舟所受重力的方向是垂直向下的
D. 龍舟到達終點不能立即停下來,是因為慣性的作用
【答案】B
【解析】A.鼓面對鼓槌的彈力是由于鼓面受到鼓槌擊打,發生彈性形變,由于要恢復原狀而對鼓槌產生的力,故A錯誤;
B.船槳往后劃水,龍舟前進,船槳對水的力等于水對船槳的力,這兩個力是一對相互作用力,大小相同,故B正確;
C.重力的方向豎直向下,而不是垂直向下,故C錯誤;
D.停止劃槳后,龍舟還會繼續前進一段距離,是因為龍舟具有慣性,由于慣性不是力,所以不能說是慣性的作用,故D錯誤。故選B。
3.如圖所示,工人施工時發現錘頭松動,便用力將錘柄在地上撞幾下,錘頭就緊緊套在錘柄上。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r/>A.利用了錘頭的慣性 B.利用了錘柄的慣性
C.物體的質量越大,其慣性越小 D.物體的速度越大,其慣性越大
【答案】A
【解析】AB.錘頭和錘柄向下運動,錘柄撞擊地面停止運動,錘頭由于慣性繼續向下運動,錘頭就緊緊套在錘柄上,A正確,B錯誤;CD.慣性與物體的運動狀態無關,只與質量有關,物體的質量越大,其慣性越大,CD錯誤。故選A。
4. 探究“同時作用在一個物體上,沿同一直線方向相同的二個力的合成”的實驗過程中,部分情景如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br/>A.實驗中,前后兩次同一根橡皮筋伸長的長度相同,這是采用控制變量法
B.根據實驗現象可以發現此情境下兩個力的合力方向與任何一個力方向相同
C.實驗中可以發現此情景下兩個力的合力大小大于任何一個力
D.如果將F1,F2同時作用在橡皮筋上,而F作用在彈性繩上,則無法完成實驗探究
【答案】A
【解析】A.探究同一直線方向相同的二個力的合成實驗,應采用等效替代法,保證一個力的作用效果與幾個力的作用效果相同,故A錯誤,符合題意;
B.由實驗現象可知,同一直線上方向相同的兩個力的合力,合力方向與任何一個力方向相同,故B正確,不符合題意;
C.由實驗可知,合力和兩個分力的關系為F=F1+F2,兩個力的合力大小大于任何一個力,故C正確,不符合題意;
D.橡皮筋和橡皮繩是不同的彈性物體,伸長到相同長度時所用力的大小一般是不同的,不能說F就是F1、F2的合力,無法完成實驗探究,故D正確,不符合題意。故選A。
5. 停靠在水平軌道上的“和諧號”列車,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br/>A.列車所受重力和鐵軌對列車的支持力是一對平衡力
B.列車對鐵軌的壓力和鐵軌對列車的支持力是一對平衡力
C.列車所受重力和列車對鐵軌的壓力是一對平衡力
D.鐵軌所受重力和鐵軌對列車的支持力是一對平衡力
【答案】A
【解析】A.列車所受重力和鐵軌對列車的支持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物體上,作用在同一直線上,這兩個力是平衡力,故A正確;
B.列車對鐵軌的壓力和鐵軌對列車的支持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兩個物體上,作用在同一直線上,這兩個力是相互作用力,故B錯誤;
C.列車所受重力和列車對鐵軌的壓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同,不是一對平衡力,故C錯誤;
D.鐵軌所受重力和鐵軌對列車的支持力這兩個力作用在兩個物體上,不是一對平衡力,故D錯誤。故選:A。
6. 如圖所示的實例中,屬于減小壓強的是( ?。?br/>A. 盲道上有凸起的圓點 B. 用鋼絲切蛋器切雞蛋
C. 壓路機有很重的碾輪 D. 鐵軌鋪設在枕木上
【答案】D
【解析】A.盲道上凸起的圓點是通過減小受力面積的方法增大壓強,故A不符合題意;
B.用鋼絲切蛋是用了減小受力面積的方法增大壓強,故B不符合題意;
C.壓路機的碾輪很重,是增大壓力的方法增大壓強,故C不符合題意;
D.鐵軌下鋪設枕木是通過增大受力面積的方法減小壓強,故D符合題意。
故選D。
7. 圖所示的事例中,屬于連通器應用的是(  )
A. 候車時不要越過安全線
B. 用水封堵“回水管”
C. 用注射器吸取藥液
D. 用高壓鍋煮食物
【答案】B
【解析】A.候車時不要越過安全線,這是防止因空氣流速大的位置壓強小,而產生向內的壓強差對人造成危險,與連通器無關,故A不符合題意;
B.用水封堵“回水管”來阻隔臭氣是利用連通器原理,故B符合題意;
C.用注射器吸取藥液時,活塞往后拉,注射器內氣壓減小,外界大氣壓壓著藥液從針頭進入注射器內,與連通器無關,故C不符合題意;
D.用高壓鍋煮食物,是利用氣壓越高,液體沸點越高的原理,與連通器無關,故D不符合題意。
故選B。
8. 在“探究液體內部的壓強”實驗中,實驗現象如圖所示,U形管內液面的高度差越大,表示探頭所在位置的液體壓強越大。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r/>A. 比較甲、乙兩圖,可得出結論:在同種液體中,深度越深壓強越大
B. 比較甲、丙兩圖,可得出結論:在不同液體中,深度越深壓強越大
C. 比較乙、丙兩圖,可得出結論:液體密度越小,壓強越大
D. 比較甲、丙兩圖,可得出結論:液體密度越大,壓強越大
【答案】A
【解析】A.甲、乙兩圖,同種液體,密度相同,探頭所處深度不同,乙圖中,深度較大,U形管內液面的高度差較大,說明乙圖中探頭所在位置的液體壓強較大,可得出結論:在同種液體中,深度越深壓強越大,故A正確;
B.甲、丙兩圖,液體不同,密度不同,探頭所處深度不同,沒有控制探頭所處深度相同,不符合控制變量法的要求,因此不能得出在不同液體中,深度越深壓強越大的結論,故B錯誤;
C.乙、丙兩圖,液體不同,密度不同,探頭所處深度相同,丙圖中,鹽水的密度較大,U形管內液面的高度差較大,說明丙圖中探頭所在位置的液體壓強較大,可得出結論:液體密度越大,壓強越大,故C錯誤;
D.甲、丙兩圖,根據B選項分析可知,不能得出液體密度越大,壓強越大的結論,故D錯誤。
故選A。
9. 如圖所示,在鹽水和水的液體(ρ鹽水>ρ水)中,關于液體中a、b、c三點壓強的說法正確的是( ?。?br/>A. a點向下壓強比向上壓強大
B. b點壓強比c點壓強小
C. a、b兩點壓強相等
D. b、c兩點的壓強相等
【答案】B
【解析】A.液體內部向各個方向都有壓強,在同一深度,向各個方向的壓強相等,所以a點向下壓強和向上壓強相等,故A錯誤;
BD.由圖知
已知
由可得
故B正確,D錯誤;
C.由圖知,在純水中
由可得
故C錯誤。故選B。
10. 如圖所示,用力擠壓塑料吸盤掛鉤,使其緊緊的“吸”在豎直墻面上。下列各對力中屬于平衡力的是(  )
A. 吸盤掛鉤受到的重力和它受到的大氣壓力
B. 吸盤掛鉤受到的大氣壓力和它受到的摩擦力
C. 吸盤掛鉤受到的大氣壓力和墻面對它的支持力
D. 吸盤掛鉤對墻面的壓力和墻面對它的支持力
【答案】C
【解析】A.掛物體時,掛鉤靜止,掛鉤受到大氣的壓力作用在水平方向,吸盤掛鉤的重力豎直向下,因此不是一對平衡力;故A錯誤;
B.塑料掛衣鉤受到大氣的壓力作用在水平方向,靜摩擦力的方向是豎直向上的,它們不是一對平衡力,故B錯誤;
C.垂直于墻壁向里的大氣壓力,垂直于墻壁向外的墻壁的支持力而靜止,它們是一對平衡力,大小相等,故C正確;
D.吸盤掛鉤對墻面的壓力和墻面對它的支持力,作用在不同物體上,不是一對平衡力,故D錯誤。故選C。
11. 如圖所示現象中,不能用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來解釋的是( ?。?br/>A. 甲:飛機的機翼設計成流線型
B. 乙:口吹硬幣跳躍木塊
C. 丙:攔河大壩“上窄下寬”
D. 丁:向兩張紙中間吹氣,紙張向中間靠攏
【答案】C
【解析】A.相等的時間內,空氣經過機翼上面的路程大于下面的路程,機翼上面的空氣流速大于下面的流速,機翼上面的壓強小于下面的壓強,出現壓強差,出現了壓力差,這個壓力差就是機翼向上的升力,能用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來解釋,故A不符合題意;
B.口吹硬幣跳躍木塊時,硬幣上方空氣流速大,壓強小,硬幣下方空氣流速小,壓強大,所以硬幣在壓強差的作用下跳起,能用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來解釋,故B不符合題意;
C.由于液體受到重力作用,且具有流動性,所以液體對容器底和容器側壁有壓強,并且液體的壓強隨深度增加而增大,即越往下面,液體內部壓強越大,故攔河大壩的修建成上窄下寬的梯形,為了能夠承受水深處的較大的壓強,故C符合題意;
D.對著兩張平行的紙吹氣,兩紙中間的空氣流速大壓強小,而兩紙的外部空氣流速小壓強大,兩紙受到兩邊向內的壓力差,所以兩張紙被壓到一起,能用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來解釋,故D不符合題意。故選C。
12. 潛水艇能潛入水下航行,進行偵察和襲擊,是一種很重要的軍用艦艇。潛水艇的艇身裝有水艙,可以通過改變水艙內氣壓的方式進行充放水,從而改變自身重力實現上浮下潛。下列說法正確的
是( ?。?br/>A. 潛水艇上浮時,要向水艙充水
B. 潛水艇下潛時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
C. 潛水艇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時,可以懸浮在水中
D. 潛水艇漂浮在水面上時,浮力小于重力
【答案】C
【解析】A.潛水艇上浮時,需要減小自身的重力,由于潛水艇的艇身裝有水艙,因此可以通過向水艙中排水來減小重力,使重力小于浮力,從而實現上浮。故A錯誤;
B.在下潛過程中,潛水艇排開水的體積(即潛水艇的體積)是不變的,根據阿基米德原理,浮力大小與排開液體的體積和液體的密度有關,因此浮力保持不變;所以,潛水艇下潛時受到的浮力并不大于重力,而是小于重力。故B錯誤;
C.當潛水艇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時,根據物體浮沉條件,潛水艇將處于懸浮狀態,即可以懸浮在水中。故C正確;
D.潛水艇漂浮在水面上時,處于平衡狀態,根據二力平衡條件,浮力等于重力。故D錯誤。
故選C。
二、多項選擇題(本大題有2小題,每小題3分,共6分.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至少有兩個選項是符合題意的,選對但不全得2分,有選錯的得0分,全選對的得3分)
13. 如圖是“探究二力平衡的條件”實驗裝置,小車置于光滑水平桌面上,兩端的輕質細繩繞過定滑輪掛有等重的鉤碼,F1與F2在同一水平直線上。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F1、F2大小相等時,小車一定處于平衡狀態
B.增減兩側鉤碼的個數,是探究二力大小對小車平衡的影響
C.將小車在水平桌面上轉動一個小角度,在釋放的瞬間小車仍然會平衡
D.小車靜止時,小車受到的重力和桌面給小車的支持力是一對平衡力
【答案】ABD
【解析】A、因為小車置于光滑水平桌面上,所以摩擦可忽略,小車在水平方向上只受到F1、F2作用,F1、F2大小相等時,小車一定處于平衡狀態,故A正確;
B、增減鉤碼個數,是探究二力大小對小車平衡的影響,故B正確;
C、將小車水平扭轉90°時,F1與F2不在同一直線上,在釋放的瞬間小車不平衡,故C錯誤;
D、小車靜止時,小車豎直方向受重力和桌面給小車的支持力,故小車受到的重力和桌面給小車的支持力是一對平衡力,故D正確。故選:ABD。
14.將金屬塊掛在彈簧測力計的下端,先后浸沒在水和酒精中,金屬塊靜止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如圖中甲、乙所示(g取10N/kg,ρ水=1.0×103kg/m3,ρ酒精=0.8×103kg/m3),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r/>A.金屬塊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為1N
B.金屬塊質量為3kg
C.金屬塊體積為100cm3
D.金屬塊密度為3.0×103kg/m3
【答案】ACD
【解析】由圖知,金屬塊浸沒在水中時,拉力F水=2N;
由力的平衡條件(或稱重法測浮力)可得:G=F浮水+F水,即G=ρ水V排g+2N,
代入數據得:G=1.0×103kg/m3×10N/kg×V+2N﹣﹣﹣﹣﹣﹣﹣①;
金屬塊浸沒在酒精中時,拉力F酒=2.2N;
金屬塊受力情況為:G=F浮酒+F酒,即G=ρ酒V排g+2.2N,
代入數據得:G=0.8×103kg/m3×10N/kg×V+2.2N﹣﹣﹣﹣﹣﹣﹣②;
聯立①和②解得:G=3N,V=1×10﹣4m3=100cm3,
金屬塊在水中受到的浮力F浮水=G﹣F水=3N﹣2N=1N;
金屬塊的質量為:m===0.3kg;
金屬塊的密度為:ρ===3.0×103kg/m3。
綜上所述:
A.金屬塊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為1N,故A正確;
B.金屬塊質量為0.3kg,故B錯誤;
C.金屬塊體積為100cm3,故C正確;
D.金屬塊密度為3.0×103kg/m3,故D正確。故選:ACD。
三、填空題(本大題有8小題,每空1分,共16分)
15. 我國的“復興號”動車組具有高速、平穩等運行特點。如圖所示,某乘客將一枚硬幣立在勻速直線行駛的動車窗臺上,由于硬幣具有________,它能與動車一起繼續向前運動:“紋絲不動”的硬幣受到的重力與窗臺對它的支持力是一對________(選填“平衡力”或“相互作用力”)。
【答案】 慣性 平衡力
【解析】某乘客將一枚硬幣立在勻速直線行駛的動車窗臺上,由于慣性會繼續保持原來的運動狀態,繼續向前運動,硬幣受到的重力與窗臺對它的支持力大小相等、方向反向、作用在同一條直線上,作用在同一個物體上,符合二力平衡的條件,是一對平衡力。
16. “海水斷崖”是指海中某些區域出現海水密度躍層現象(海水密度發生突然變化)。如圖所示,當潛艇由高密度水層潛行至低密度水層時,很容易急劇下掉至安全潛深以下。二戰以來在各國潛艇遭遇的數次海水斷崖事件中,唯有我國372號潛艇成功自救過,潛艇急劇下掉時,現場官兵臨危不懼,迅速操作使水倉__________(填“向內吸水”或“向外排水”),實現快速__________(填“增大浮力”或“減小重力”)。
【答案】 向外排水 減小重力
【解析】潛艇由密度大的海水向密度小的海水運動時,排開海水的體積不變,據阿基米德原理知,所受的浮力變小,而自身重力不變,所以急劇下掉,此時應向外排水,減小自身重力,當重力小于浮力時,停止下掉。
17. 一艘游輪從大海(ρ海=1.1×103kg/m3)駛入長江(ρ水=1.0×103kg/m3),它排開液體的體積__________(變小/不變/變大)。游輪停靠在長江碼頭后,工人向游輪油箱內加油200kg,加油過程中船底受到水的壓強__________(變小/不變/變大)。
【答案】 變大 變大
【解析】由大海駛入長江時,因船始終處于漂浮狀態,根據浮與沉的條件可知,所受浮力不變;由于液體的密度變小,根據F浮=ρ液V排g可知排開液體的體積變大。
游輪??吭陂L江碼頭后,工人向游輪油箱內加油200kg,游輪的自身重力變大,則其受到的浮力變大,根據F浮=ρ液V排g可知排開液體的體積變大,則其浸入的深度變深,根據p=ρgh可知,船底受到水的壓強變大。
18. 小亮同學在物理實驗室利用托里拆利實驗測量大氣壓強的值,實驗時他將玻璃管豎直放置,如圖所示。此時大氣壓強等于_______mm水銀柱;若將玻璃管稍稍傾斜放置,則水銀柱高度_________(選填“增大”、“減小”或“不變”)。
【答案】 750 不變
【解析】外界的大氣壓作用在水銀面上,由于液體具有流動性,在外界大氣壓強的作用下,它會對試管內的水銀產生向上的力,所以托住了管中的水銀,此時管中的水銀受到重力和大氣壓力的作用,管的橫截面積一定,水銀柱產生的液體壓強就等于大氣壓強。
【詳解】如圖所示,管豎直放置,液體壓強的大小等于大氣壓強的大小,大氣壓強相當于750mm水銀柱所產生的壓強;玻璃管稍稍傾斜放置,大氣壓強不變,液體壓強大小也不變。
液體壓強大小與液體的密度和液體的深度有關,所以水銀柱的高度不變。
19. 如圖所示,兩只紙船浮在水面上靜止不動,用大注射器向兩只船之間的水面快速注水,可以看到的現象是_______,說明的物理原理是_______。
【答案】 紙船向內靠攏 液體流速快的地方壓強小
【解析】兩只紙船浮在水面上靜止不動,用大注射器向兩只船之間的水面快速注水,可以看到的現象是紙船向內靠攏,原因是,中間液體流速快,壓強小,兩邊流速慢,壓強大,在壓強差的作用下,紙船向內靠攏。
20. 用細繩吊著某金屬塊并將其浸在水中,分別在如圖甲、乙所示位置保持靜止,若金屬塊受到的拉力分別為,則_____;若水對其上、下表面的壓力差分別為,則_____。(均選填“>”、“=”或“<”)
【答案】 < >
【解析】由圖示知,金屬塊在甲中浸沒水中,乙中部分浸入水中,甲中排開水的體積大于乙中排開水的體積,據阿基米德原理知,甲中金屬塊受到的浮力比乙中的大,金屬塊在甲、乙中都靜止,都受到豎直向下的重力和豎直向上的浮力及拉力的作用,所以甲中的拉力小于乙中的拉力,即F1金屬塊在甲中受到的浮力比乙中的大,而浮力是液體對物體上、下表面的壓力差形成的,所以甲中水對金屬塊的壓力差比乙的大,即。
21. 一個實心金屬球密度為,體積為,其質量為 kg。把它做成空心球放入底面積為的圓柱體水槽中,球漂浮在水面上,浸入水中的體積為其總體積的,此時水對槽底的壓強增大了150Pa,則球體空心部分的體積為 。(,g取10N/kg)
【答案】 0.3 350
【解析】一個實心金屬球的質量為
水對槽底的壓力增大了
浮力等于增大的壓力,則排開水的體積為
則總體積為
空心部分的體積為
22.科技制作活動中,小明將金屬夾夾在吸管一端使其密閉,制成簡易密度計,如圖所示。為了給密度計標刻度,他將密度計分別放入水和煤油中,密度計均豎直漂浮,吸管露出液面的長度為d。密度計在水中時d為12cm,浮力大小為;在煤油中時d為10cm,浮力大小為,則 (選填“>”“<”或“=”)。若將密度計放入密度為1.25g的液體中,則d為 cm。,

【答案】 = 13.6
【詳解】密度計分別放入水和煤油中時,均豎直漂浮,物體漂浮時,浮力等于物體的重力,則F1=F2。
設密度計的底面積為S,長度為L,在水中時受到的浮力
在酒精中時受到的浮力
由于F1=F2相等,則

解得:L=20cm,將密度計放入密度為1.25g /cm3 的液體中時,密度計還是漂浮,浮力與在水中相等,故

解得:。
四、作圖與簡答題(本大題有3小題,每小題3分,共9分)
23.如圖所示,用彈簧測力計懸掛著物體靜止在水中,請畫出此時物體受到力的示意圖。
【答案】如圖所示:
【解析】由圖知,用彈簧測力計懸掛著物體靜止在水中,受的浮力、拉力和重力的作用,重力從重心豎直向下畫,浮力、拉力從重心豎直向上畫,標出符號,浮力與拉力之和等于重力。
24.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汽車已成為尋常百姓家里的代步工具.軍軍的爸爸經常會用汽車接送他上學.一天走到學校附近的十字路口,突然有人橫穿馬路,軍軍的爸爸緊急剎車,此時車上的軍軍突然向前撲去,事后軍軍給爸爸說:”這是受到慣性的作用“.你認為軍軍的說法對嗎?請用物理知識解釋這一現象.
【答案】見解析
【解析】一切物體在沒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時候,總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或者靜止狀態的性質就是慣性.慣性是物體保持運動狀態不變的性質,不是一種作用,故軍軍的說法是錯誤的;軍軍的爸爸緊急剎車時,汽車很快停止了前進,軍軍的下半身隨車停止了運動,而上半身由于慣性要保持原來的狀態繼續向前運動,所以軍軍會向前傾.
25. 容器中間用隔板分成左右兩部分,隔板下部有一圓孔用薄橡皮膜封閉,當左右兩部分容器中分別裝有兩種不同的液體時(右側容器中液面較高),發現橡皮膜向左凸起,如圖所示。根據這個現象,能否說明右側容器內液體的密度較大?寫出你的判斷依據。
【答案】不能說明右側容器內液體的密度較大,判斷依據見解析
【解析】根據這個現象,不能說明右側容器內液體的密度較大。
判斷依據:設左側容器中液體對橡皮膜的壓強為,液體的密度為,液面到橡皮膜的深度為;右側容器中液體對橡皮膜的壓強為,液體的密度為,液面到橡皮膜的深度為。
由題意可知,橡皮膜向左凸起,說明右側液體對橡皮膜的壓強較大,即,根據液體壓強公式可得
可得
由圖可知右側容器中液面較高,液面到橡皮膜的深度大小關系為,所以無法比較和的大小,也就不能說明右側容器內液體的密度較大。
五、實驗探究題(本大題有4小題,每空1分,共26分)
26. (8分)在探究“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實驗時,讓小車從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靜止滑下,觀察小車沿不同材料的水平表面上滑行的距離,如圖所示。
(1)實驗中讓小車從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靜止滑下的目的是 ;
(2)實驗過程中在木板表面鋪上不同的材料,可以改變小車在前進過程中所受的 ;
(3)實驗中,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是通過 體現的。根據實驗現象,可以得出結論:水平面越光滑,小車受到的阻力越小,小車在水平面上運動時速度減小得越 ;
(4)推理:如果水平面絕對光滑,小車受到的阻力為零,它將 ;
(5)通過分析可知,如圖所示的擺球從A點由靜止釋放擺到右側最高點C時,如果擺球所受的力忽然全部消失,則擺球將 (選填“往回擺”“靜止”或“做勻速直線運動”);
(6)牛頓第一定律告訴了我們,物體的運動 (選填“需要”或“不需要”)力來維持,一切物體都有保持原來 不變的性質。
【答案】(1)使小車到達水平面的速度相同 (2)阻力大小(3) 小車在水平面移動的距離 慢(4)做勻速直線運動 (5)靜止 (6) 不需要 運動狀態
【詳解】(1)根據控制變量法,實驗中讓小車從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靜止滑下的目的是使小車到達水平面的速度相同。
(2)實驗過程中在木板表面鋪上不同的材料,通過改變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來改變小車在前進過程中所受的阻力大小。
(3)根據轉換法,實驗中,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是通過小車在水平面移動的距離體現的。
由實驗現象得,小車在木板上受到的阻力最小,滑行的距離最遠,故可得出結論:水平面越光滑,小車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減小得越慢,小車運動的距離越遠。
(4)水平面越光滑,小車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減小得越慢,小車運動的距離越遠。由此推理:如果水平面絕對光滑,小車受到的阻力為零,它將做勻速直線運動。
(5)擺球從A點由靜止釋放擺到右端最高點C時,此時小球的速度為零,根據牛頓第一定律,如果小球所受的力全部消失,則擺球的運動狀態不發生改變,將保持靜止。
(6)牛頓第一定律告訴了我們,物體的運動不需要力來維持,一切物體都有保持原來運動狀態不變的性質,即慣性。
27. (4分)在“探究二力平衡條件”的實驗中,小明設置的實驗裝置如圖甲所示。
(1)實驗時,向左盤和右盤同時放入等重的砝碼,這時木塊保持靜止,但小明在實驗時發現,若向左盤和右盤同時放入不等重的砝碼,木塊仍然保持靜止,則產生這一現象的原因是________;
(2)現保持F1與F2的大小相等,將木塊換成小車,然后扭轉一個角度,松手后,小車將發生轉動,據此可以得出二力平衡時需要滿足的一個條件是__________;
(3)在探究同一問題時,小紅設計了如圖乙所示的實驗,同學們認為小紅的實驗優于小明的實驗,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
A.小卡片容易扭轉
B.小卡片是比較容易獲取的材料
C.容易讓小卡片在水平方向上保持平衡
D.減小摩擦力對實驗結果的影響
(4)如圖丙所示裝置,兩個滑輪安裝成不同的高度,能否探究二力平衡的條件。答:____
【答案】 (1)木塊與桌面間存在摩擦力 (2) 在同一直線上 (3) D (4)見解析
【解析】(1)若兩邊拉力不相等,則木塊相對于桌面具有相對運動趨勢,此時桌面對木塊產生摩擦力的作用,木塊在兩個拉力及摩擦力的作用下保持靜止,原因就是木塊受到摩擦力的作用。
(2)將小車轉動一個角度,兩個力不在同一直線上,小車將轉動回來。說明一對平衡力需在同一直線上,所以實驗中設計這一步驟的目的是驗證二力平衡時的兩個力是否一定在同一直線上。
(3)小紅實驗用的小卡片重力小,懸在空中不受桌面對它的摩擦力影響;小明實驗用的木塊放在水平桌面上,木塊和桌面之間存在摩擦力,實驗受到摩擦力影響,所以小紅的實驗方案好。其主要原因是減小了摩擦力對實驗結果的影響,故選D。
(4)因為左右兩側各通過一個定滑輪,定滑輪的位置雖然不等高,但是當兩個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線上、作用在同一個物體上時,小卡片還是處于靜止狀態,同樣能探究二力平衡條件。
28. (8分)小明和小華在沙灘上玩耍時,留下了大小和深淺不同的腳印,如圖甲所示,由此他們產生了疑問:壓力的作用效果到底與哪些因素有關呢?實驗中選用海綿等器材及在水平桌面上進行a、b、c的實驗過程圖示。
(1)實驗中,通過觀察________________來比較壓力的作用效果,這里應用到的科學方法是______________,本實驗還可以用____________(填“硬木塊”或“沙子”)代替海綿來完成實驗;
(2)由圖乙中的_________兩次實驗可知,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受力面積有關;
(3)為探究壓力作用的效果跟___________的關系,可通過圖乙中a、b兩次實驗進行比較得出結論;
(4)如圖丙所示,小華同學將物塊B沿豎直方向切成大小不同的兩塊,將左邊部分移開后,發現剩余部分對泡沫的壓力作用效果沒有發生變化,由此他得出結論: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受力面積無關。你認為他的結論____________; (選填“合理”或“不合理”)
(5)為了描述壓力的作用效果,物理學當中定義了一個物理量一壓強,即壓力與受力面積之比。小華認為也可以用受力面積與壓力的比值來比較壓力的作用效果,根據所學的知識,小華的想法是___________(選填“正確”或“不正確”)的;
(6)通過圖甲中文字說明及以上實驗分析沙灘上的腳印,可知__________體重較小。
【答案】(1) 海綿的凹陷程度 轉換法 沙子 (2)b、c (3) 壓力大小(4) 不合理(5) 正確 (6)小華
【解析】(1)實驗中,通過觀察海綿的凹陷程度來比較壓力的作用效果,這種方法叫做轉換法。
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哪些因素有關時,一般選擇較易發生形變的材料來顯示壓力的作用效果,硬木塊與沙子比較,沙子更容易產生形變,所以用沙子代替海綿。
(2)b、c兩次實驗壓力相同,受力面積不同,海綿的凹陷程度不同,則說明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受力面積有關。
(3)a、b兩圖受力面積相同,壓力大小不同,海綿的凹陷程度不同,可以用來探究壓力作用的效果跟壓力大小的關系。
(4)小華的結論不合理,因為沒有遵循單一變量原則,將物塊B沿豎直方向切成大小不同的兩塊后,兩部分對泡沫的壓力和與泡沫的接觸面積都發生了變化,沒有控制變量,所以不能比較壓力作用效果與受力面積的關系,故得出的結論不合理。
(5)正確;壓力的作用效果即壓強是表示單位面積上壓力的大小的;雖然用受力面積與壓力的比值來表示壓強的話,當實際壓強大的時候,這個數值會很小,不容易看出差別。我們通常采用我們認為最優的方式定義,但不能說其余方式不正確 。
(6)小明的腳印較深說明產生的壓強較大,腳印較大說明受力面積較大,由壓強公式得壓力可知,小明對沙灘的壓力較大,因此小明的體重較大,小華的體重較小。
29. (6分)小明同學在探究“影響浮力大小的因素”時,用彈簧測力計提著同一圓柱形金屬塊逐漸浸入到水中,觀察并記錄彈簧測力計的示數如圖A、B、C、D所示。(,)
(1)分析比較實驗序號A、B、C可初步得出結論:當液體密度相同時,金屬塊排開液體的體積______,受到的浮力越大;
(2)分析比較實驗序號A、C、D,可以初步得出結論:同一物體所受的浮力大小與浸沒在液體中的深度______(選填“有關”或者“無關”);
(3)小明又將金屬塊浸沒在鹽水中,如圖E所示,金屬塊所受的浮力為______N;分析比較C、E兩圖,在保持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不變時,物體所受的浮力與______有關;
(4)根據阿基米德原理可以求出,B圖和C圖中金屬塊浸入水的體積之比為______,鹽水的密度為______。
【答案】(1)越大 (2) 無關 (3) 2.4 液體密度(4) 1∶2
【解析】(1)分析比較實驗序號A、B、C,液體的密度相同,排開液體的體積越大,彈簧測力計的示數越小,由稱重法可知浮力越大,可以得到當液體的密度相同時,金屬塊排開液體的體積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
(2)分析比較實驗序號A、C、D,液體的密度和排開液體的體積相同,深度不同,彈簧測力計的示數相同,浮力相同,可以得到同一物體所受的浮力大小與浸沒在液體中的深度無關。
(3)如圖E所示,金屬塊所受的浮力為
F浮E=G-F拉E=8N-5.6N=2.4N
比較C、E兩圖,排開液體的體積相同,液體的密度不同,彈簧測力計的示數不同,浮力大小不同,可以得到在保持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不變時,物體所受的浮力與液體的密度有關。
(4)圖B中金屬塊受到的浮力
F浮B=G-F拉B=8N-7N=1N
圖C中金屬塊受到的浮力
F浮C=G-F拉C=8N-6N=2N
由阿基米德原理可知金屬塊浸入水的體積之比為
金屬塊的體積
金屬塊在鹽水中所受的浮力為
F浮E=2.4N
鹽水的密度
六、計算及綜合能力題(本大題有3小題,共19分)
30. (7分)如圖所示,人工智能逐漸融入我們的生活,餐飲服務行業中,機器人隨處可見,某智能機器質量為80kg,其輪子與水平地面接觸的總面積為,在水平地面上工作時,該機器人勻速直線移動所受阻力是機器人重力的0.06倍。求:(?。?br/>(1)機器人的重力;
(2)在水平地面上勻速直線移動時,機器人的牽引力;
(3)機器人對水平地面的壓強。
【答案】(1)800N;(2)48N;(3)1.6×106Pa
【解析】(1)機器人的重力
(2)在水平地面上勻速直線移動時,機器人的牽引力
(3)機器人對水平地面的壓力
機器人對水平地面的壓強
答:(1)機器人的重力800N;
(2)在水平地面上勻速直線移動時,機器人的牽引力48N;
(3)機器人對水平地面的壓強1.6×106Pa。
31. (6分)福建艦是我國自主研制的電磁彈射型航空母艦,也是我國第三艘航空母艦,如圖所示。為簡化計算,取福建艦滿載時排開海水體積是8×104m3,海水的密度為1.0×103kg/m3,g取10N/kg。
(1)若某次福建艦在大海中訓練時的吃水深度為13米,求艦底所受海水的壓強大??;
(2)當福建艦滿載靜止在海面上時,求它受到的浮力大小。
【答案】(1)1.3×105Pa;(2)8×108N
【解析】(1)某次福建艦在大海中訓練時的吃水深度為13米,艦底所受海水的壓強大小為
(2)當福建艦滿載靜止在海面上時,根據阿基米德原理可得,它受到的浮力大小為
答:(1)若某次福建艦在大海中訓練時的吃水深度為13米,艦底所受海水的壓強大小為1.3×105N;
(2)當福建艦滿載靜止在海面上時,它受到的浮力大小為8×108N。
32. (6分)材料一:兩千多年前,亞里士多德認為空氣含有“重量”,真空是不存在的。
材料二:至少從1614年開始,伽利略卻認為空氣是有重量的,他的同事兼學生托里拆利在1643年做了如圖實驗:把一端封閉的長玻璃管裝滿水銀倒置在一個敞口的水銀槽里,水銀從玻璃管頂部下降了一段距離后,液面不再下降,高度總保持距槽中水銀面30英寸(76厘米)左右。1646年帕斯卡重復了認這一實驗。
材料三:在17世紀中葉,對該實驗的兩個關鍵問題的回答都有代表性的支持者和反對者(如下表)
關鍵問題的回答 支持者 反對者
大氣壓力支撐水銀柱 笛卡爾帕斯卡 所有亞里士多德學派羅貝瓦爾

耳 所有亞里士多德學派、笛卡爾、伽利略、霍布斯
(1)一些反對者認為,由于管內水銀產生了蒸汽,使水銀減少,水銀液面下降,為了反駁這一觀點,帕斯卡同時拿出酒和水,詢問反對者:用酒和水做托里拆利實驗,酒柱與水柱哪個液面下降得更多?反對者們認為酒的液面下降得更多,原因是  。但是實驗現象卻是水柱液面下降得更多。
(2)另一些反對者認為,由于管內遺留了少量空氣,才使水銀液面下降。帕斯卡利用1米左右長、不同直徑的玻璃管進行托里拆利實驗,如果觀察到的實驗現象是  ,就可以反駁反對者們的觀點。
(3)下列關于科學本質及科學發現過程的描述,正確的有  
A.公元1646年前,所有人都贊同亞里士多德提出“真空不存在”的觀點
B.科學實驗中要努力得到和前人一樣的實驗結論
C.科學發現是一個不斷完善、不斷修正的過程
D.實驗是科學研究的重要方法
【答案】(1)酒精容易蒸發;(2)不同直徑的玻璃管內水銀柱的高度相同;(3)CD。 
【解析】(1)反對者們認為酒的液面下降得更多,原因是酒精比水更容易蒸發;
(2)大氣壓能夠支持76cm的水銀柱,用1m長的玻璃管做實驗,結果不同直徑的玻璃管內水銀柱的高度相同,就可以反駁反對者們的觀點;
(3)A、由題意知:從1614年開始,伽利略認為空氣是有重量,他的同事兼學生托里拆利在1643年做了著名的托里拆利實驗,故公元1646年前,所有人都贊同亞里士多德提出“真空不存在”的觀點是錯誤的,故A錯誤;
B、科學實驗中要努力得到和前人不一樣的實驗結論,故B錯誤;
C、科學發現是一個不斷完善、不斷修正的過程,故C正確;
D.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實驗是科學研究的重要方法,故D正確。
故選CD。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情境化·新趨勢】初中物理滬科2024版八全冊單元期中期末素養提升卷
【情境化·新趨勢】初中物理滬科2024版八全冊下學期期中素養提升卷(02)
(滿分100分,答題時間90分鐘)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有12小題,每小題2分,共24分.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選項是符合題意的)
1.理想實驗是依據邏輯推理把實際實驗理想化,從而揭示現象本質的一種研究方法。為了說明運動和力的關系、伽利略設計了如圖所示的斜面實驗。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r/>A.“球沿斜面向下運動時,速度增大;向上運動時,速度減小”,這是邏輯推理
B.“右側斜面最終變為水平面時,小球將永遠運動下去”,這是實際實驗現象
C.“小球沿右側斜面向上運動時,斜面傾角減小,小球在斜面上運動的距離更長”,這是實際實驗現象
D.“小球沿右側斜面向上運動時,如果沒有障摩擦,小球將到達原來的高度”,這是實際實驗現象
2. 端午節來臨,江漢平原各地紛紛舉辦龍舟大賽如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鼓面對鼓槌的彈力是由鼓槌的形變產生的 ,
B. 船槳劃水的力越大,水對船槳的力也越大
C. 龍舟所受重力的方向是垂直向下的
D. 龍舟到達終點不能立即停下來,是因為慣性的作用
3.如圖所示,工人施工時發現錘頭松動,便用力將錘柄在地上撞幾下,錘頭就緊緊套在錘柄上。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利用了錘頭的慣性 B.利用了錘柄的慣性
C.物體的質量越大,其慣性越小 D.物體的速度越大,其慣性越大
4. 探究“同時作用在一個物體上,沿同一直線方向相同的二個力的合成”的實驗過程中,部分情景如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實驗中,前后兩次同一根橡皮筋伸長的長度相同,這是采用控制變量法
B.根據實驗現象可以發現此情境下兩個力的合力方向與任何一個力方向相同
C.實驗中可以發現此情景下兩個力的合力大小大于任何一個力
D.如果將F1,F2同時作用在橡皮筋上,而F作用在彈性繩上,則無法完成實驗探究
5. 停靠在水平軌道上的“和諧號”列車,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br/>A.列車所受重力和鐵軌對列車的支持力是一對平衡力
B.列車對鐵軌的壓力和鐵軌對列車的支持力是一對平衡力
C.列車所受重力和列車對鐵軌的壓力是一對平衡力
D.鐵軌所受重力和鐵軌對列車的支持力是一對平衡力
6. 如圖所示的實例中,屬于減小壓強的是( ?。?br/>A. 盲道上有凸起的圓點 B. 用鋼絲切蛋器切雞蛋
C. 壓路機有很重的碾輪 D. 鐵軌鋪設在枕木上
7. 圖所示的事例中,屬于連通器應用的是( ?。?br/>A. 候車時不要越過安全線
B. 用水封堵“回水管”
C. 用注射器吸取藥液
D. 用高壓鍋煮食物
8. 在“探究液體內部的壓強”實驗中,實驗現象如圖所示,U形管內液面的高度差越大,表示探頭所在位置的液體壓強越大。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r/>A. 比較甲、乙兩圖,可得出結論:在同種液體中,深度越深壓強越大
B. 比較甲、丙兩圖,可得出結論:在不同液體中,深度越深壓強越大
C. 比較乙、丙兩圖,可得出結論:液體密度越小,壓強越大
D. 比較甲、丙兩圖,可得出結論:液體密度越大,壓強越大
9. 如圖所示,在鹽水和水的液體(ρ鹽水>ρ水)中,關于液體中a、b、c三點壓強的說法正確的是(  )
A. a點向下壓強比向上壓強大
B. b點壓強比c點壓強小
C. a、b兩點壓強相等
D. b、c兩點的壓強相等
10. 如圖所示,用力擠壓塑料吸盤掛鉤,使其緊緊的“吸”在豎直墻面上。下列各對力中屬于平衡力的是(  )
A. 吸盤掛鉤受到的重力和它受到的大氣壓力
B. 吸盤掛鉤受到的大氣壓力和它受到的摩擦力
C. 吸盤掛鉤受到的大氣壓力和墻面對它的支持力
D. 吸盤掛鉤對墻面的壓力和墻面對它的支持力
11. 如圖所示現象中,不能用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來解釋的是( ?。?br/>A. 甲:飛機的機翼設計成流線型
B. 乙:口吹硬幣跳躍木塊
C. 丙:攔河大壩“上窄下寬”
D. ?。合騼蓮埣堉虚g吹氣,紙張向中間靠攏
12. 潛水艇能潛入水下航行,進行偵察和襲擊,是一種很重要的軍用艦艇。潛水艇的艇身裝有水艙,可以通過改變水艙內氣壓的方式進行充放水,從而改變自身重力實現上浮下潛。下列說法正確的
是(  )
A. 潛水艇上浮時,要向水艙充水
B. 潛水艇下潛時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
C. 潛水艇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時,可以懸浮在水中
D. 潛水艇漂浮在水面上時,浮力小于重力
二、多項選擇題(本大題有2小題,每小題3分,共6分.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至少有兩個選項是符合題意的,選對但不全得2分,有選錯的得0分,全選對的得3分)
13. 如圖是“探究二力平衡的條件”實驗裝置,小車置于光滑水平桌面上,兩端的輕質細繩繞過定滑輪掛有等重的鉤碼,F1與F2在同一水平直線上。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r/>A.F1、F2大小相等時,小車一定處于平衡狀態
B.增減兩側鉤碼的個數,是探究二力大小對小車平衡的影響
C.將小車在水平桌面上轉動一個小角度,在釋放的瞬間小車仍然會平衡
D.小車靜止時,小車受到的重力和桌面給小車的支持力是一對平衡力
14.將金屬塊掛在彈簧測力計的下端,先后浸沒在水和酒精中,金屬塊靜止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如圖中甲、乙所示(g取10N/kg,ρ水=1.0×103kg/m3,ρ酒精=0.8×103kg/m3),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金屬塊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為1N
B.金屬塊質量為3kg
C.金屬塊體積為100cm3
D.金屬塊密度為3.0×103kg/m3
三、填空題(本大題有8小題,每空1分,共16分)
15. 我國的“復興號”動車組具有高速、平穩等運行特點。如圖所示,某乘客將一枚硬幣立在勻速直線行駛的動車窗臺上,由于硬幣具有________,它能與動車一起繼續向前運動:“紋絲不動”的硬幣受到的重力與窗臺對它的支持力是一對________(選填“平衡力”或“相互作用力”)。
16. “海水斷崖”是指海中某些區域出現海水密度躍層現象(海水密度發生突然變化)。如圖所示,當潛艇由高密度水層潛行至低密度水層時,很容易急劇下掉至安全潛深以下。二戰以來在各國潛艇遭遇的數次海水斷崖事件中,唯有我國372號潛艇成功自救過,潛艇急劇下掉時,現場官兵臨危不懼,迅速操作使水倉__________(填“向內吸水”或“向外排水”),實現快速__________(填“增大浮力”或“減小重力”)。
17. 一艘游輪從大海(ρ海=1.1×103kg/m3)駛入長江(ρ水=1.0×103kg/m3),它排開液體的體積__________(變小/不變/變大)。游輪??吭陂L江碼頭后,工人向游輪油箱內加油200kg,加油過程中船底受到水的壓強__________(變小/不變/變大)。
18. 小亮同學在物理實驗室利用托里拆利實驗測量大氣壓強的值,實驗時他將玻璃管豎直放置,如圖所示。此時大氣壓強等于_______mm水銀柱;若將玻璃管稍稍傾斜放置,則水銀柱高度_________(選填“增大”、“減小”或“不變”)。
19. 如圖所示,兩只紙船浮在水面上靜止不動,用大注射器向兩只船之間的水面快速注水,可以看到的現象是_______,說明的物理原理是_______。
20. 用細繩吊著某金屬塊并將其浸在水中,分別在如圖甲、乙所示位置保持靜止,若金屬塊受到的拉力分別為,則_____;若水對其上、下表面的壓力差分別為,則_____。(均選填“>”、“=”或“<”)
21. 一個實心金屬球密度為,體積為,其質量為 kg。把它做成空心球放入底面積為的圓柱體水槽中,球漂浮在水面上,浸入水中的體積為其總體積的,此時水對槽底的壓強增大了150Pa,則球體空心部分的體積為 。(,g取10N/kg)
22.科技制作活動中,小明將金屬夾夾在吸管一端使其密閉,制成簡易密度計,如圖所示。為了給密度計標刻度,他將密度計分別放入水和煤油中,密度計均豎直漂浮,吸管露出液面的長度為d。密度計在水中時d為12cm,浮力大小為;在煤油中時d為10cm,浮力大小為,則 (選填“>”“<”或“=”)。若將密度計放入密度為1.25g的液體中,則d為 cm。,

四、作圖與簡答題(本大題有3小題,每小題3分,共9分)
23.如圖所示,用彈簧測力計懸掛著物體靜止在水中,請畫出此時物體受到力的示意圖。
24.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汽車已成為尋常百姓家里的代步工具.軍軍的爸爸經常會用汽車接送他上學.一天走到學校附近的十字路口,突然有人橫穿馬路,軍軍的爸爸緊急剎車,此時車上的軍軍突然向前撲去,事后軍軍給爸爸說:”這是受到慣性的作用“.你認為軍軍的說法對嗎?請用物理知識解釋這一現象.
25. 容器中間用隔板分成左右兩部分,隔板下部有一圓孔用薄橡皮膜封閉,當左右兩部分容器中分別裝有兩種不同的液體時(右側容器中液面較高),發現橡皮膜向左凸起,如圖所示。根據這個現象,能否說明右側容器內液體的密度較大?寫出你的判斷依據。
五、實驗探究題(本大題有4小題,每空1分,共26分)
26. (8分)在探究“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實驗時,讓小車從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靜止滑下,觀察小車沿不同材料的水平表面上滑行的距離,如圖所示。
(1)實驗中讓小車從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靜止滑下的目的是 ;
(2)實驗過程中在木板表面鋪上不同的材料,可以改變小車在前進過程中所受的 ;
(3)實驗中,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是通過 體現的。根據實驗現象,可以得出結論:水平面越光滑,小車受到的阻力越小,小車在水平面上運動時速度減小得越 ;
(4)推理:如果水平面絕對光滑,小車受到的阻力為零,它將 ;
(5)通過分析可知,如圖所示的擺球從A點由靜止釋放擺到右側最高點C時,如果擺球所受的力忽然全部消失,則擺球將 (選填“往回擺”“靜止”或“做勻速直線運動”);
(6)牛頓第一定律告訴了我們,物體的運動 (選填“需要”或“不需要”)力來維持,一切物體都有保持原來 不變的性質。
27. (4分)在“探究二力平衡條件”的實驗中,小明設置的實驗裝置如圖甲所示。
(1)實驗時,向左盤和右盤同時放入等重的砝碼,這時木塊保持靜止,但小明在實驗時發現,若向左盤和右盤同時放入不等重的砝碼,木塊仍然保持靜止,則產生這一現象的原因是________;
(2)現保持F1與F2的大小相等,將木塊換成小車,然后扭轉一個角度,松手后,小車將發生轉動,據此可以得出二力平衡時需要滿足的一個條件是__________;
(3)在探究同一問題時,小紅設計了如圖乙所示的實驗,同學們認為小紅的實驗優于小明的實驗,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
A.小卡片容易扭轉
B.小卡片是比較容易獲取的材料
C.容易讓小卡片在水平方向上保持平衡
D.減小摩擦力對實驗結果的影響
(4)如圖丙所示裝置,兩個滑輪安裝成不同的高度,能否探究二力平衡的條件。答:____
28. (8分)小明和小華在沙灘上玩耍時,留下了大小和深淺不同的腳印,如圖甲所示,由此他們產生了疑問:壓力的作用效果到底與哪些因素有關呢?實驗中選用海綿等器材及在水平桌面上進行a、b、c的實驗過程圖示。
(1)實驗中,通過觀察________________來比較壓力的作用效果,這里應用到的科學方法是______________,本實驗還可以用____________(填“硬木塊”或“沙子”)代替海綿來完成實驗;
(2)由圖乙中的_________兩次實驗可知,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受力面積有關;
(3)為探究壓力作用的效果跟___________的關系,可通過圖乙中a、b兩次實驗進行比較得出結論;
(4)如圖丙所示,小華同學將物塊B沿豎直方向切成大小不同的兩塊,將左邊部分移開后,發現剩余部分對泡沫的壓力作用效果沒有發生變化,由此他得出結論: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受力面積無關。你認為他的結論____________; (選填“合理”或“不合理”)
(5)為了描述壓力的作用效果,物理學當中定義了一個物理量一壓強,即壓力與受力面積之比。小華認為也可以用受力面積與壓力的比值來比較壓力的作用效果,根據所學的知識,小華的想法是___________(選填“正確”或“不正確”)的;
(6)通過圖甲中文字說明及以上實驗分析沙灘上的腳印,可知__________體重較小。
29. (6分)小明同學在探究“影響浮力大小的因素”時,用彈簧測力計提著同一圓柱形金屬塊逐漸浸入到水中,觀察并記錄彈簧測力計的示數如圖A、B、C、D所示。(,)
(1)分析比較實驗序號A、B、C可初步得出結論:當液體密度相同時,金屬塊排開液體的體積______,受到的浮力越大;
(2)分析比較實驗序號A、C、D,可以初步得出結論:同一物體所受的浮力大小與浸沒在液體中的深度______(選填“有關”或者“無關”);
(3)小明又將金屬塊浸沒在鹽水中,如圖E所示,金屬塊所受的浮力為______N;分析比較C、E兩圖,在保持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不變時,物體所受的浮力與______有關;
(4)根據阿基米德原理可以求出,B圖和C圖中金屬塊浸入水的體積之比為______,鹽水的密度為______。
六、計算及綜合能力題(本大題有3小題,共19分)
30. (7分)如圖所示,人工智能逐漸融入我們的生活,餐飲服務行業中,機器人隨處可見,某智能機器質量為80kg,其輪子與水平地面接觸的總面積為,在水平地面上工作時,該機器人勻速直線移動所受阻力是機器人重力的0.06倍。求:(?。?br/>(1)機器人的重力;
(2)在水平地面上勻速直線移動時,機器人的牽引力;
(3)機器人對水平地面的壓強。
31. (6分)福建艦是我國自主研制的電磁彈射型航空母艦,也是我國第三艘航空母艦,如圖所示。為簡化計算,取福建艦滿載時排開海水體積是8×104m3,海水的密度為1.0×103kg/m3,g取10N/kg。
(1)若某次福建艦在大海中訓練時的吃水深度為13米,求艦底所受海水的壓強大小;
(2)當福建艦滿載靜止在海面上時,求它受到的浮力大小。
32. (6分)材料一:兩千多年前,亞里士多德認為空氣含有“重量”,真空是不存在的。
材料二:至少從1614年開始,伽利略卻認為空氣是有重量的,他的同事兼學生托里拆利在1643年做了如圖實驗:把一端封閉的長玻璃管裝滿水銀倒置在一個敞口的水銀槽里,水銀從玻璃管頂部下降了一段距離后,液面不再下降,高度總保持距槽中水銀面30英寸(76厘米)左右。1646年帕斯卡重復了認這一實驗。
材料三:在17世紀中葉,對該實驗的兩個關鍵問題的回答都有代表性的支持者和反對者(如下表)
關鍵問題的回答 支持者 反對者
大氣壓力支撐水銀柱 笛卡爾帕斯卡 所有亞里士多德學派羅貝瓦爾

耳 所有亞里士多德學派、笛卡爾、伽利略、霍布斯
(1)一些反對者認為,由于管內水銀產生了蒸汽,使水銀減少,水銀液面下降,為了反駁這一觀點,帕斯卡同時拿出酒和水,詢問反對者:用酒和水做托里拆利實驗,酒柱與水柱哪個液面下降得更多?反對者們認為酒的液面下降得更多,原因是  。但是實驗現象卻是水柱液面下降得更多。
(2)另一些反對者認為,由于管內遺留了少量空氣,才使水銀液面下降。帕斯卡利用1米左右長、不同直徑的玻璃管進行托里拆利實驗,如果觀察到的實驗現象是  ,就可以反駁反對者們的觀點。
(3)下列關于科學本質及科學發現過程的描述,正確的有  
A.公元1646年前,所有人都贊同亞里士多德提出“真空不存在”的觀點
B.科學實驗中要努力得到和前人一樣的實驗結論
C.科學發現是一個不斷完善、不斷修正的過程
D.實驗是科學研究的重要方法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虞城县| 五大连池市| 安仁县| 汉阴县| 中山市| 雷波县| 平果县| 靖宇县| 莱芜市| 隆林| 宝丰县| 哈密市| 奉新县| 德格县| 会理县| 科尔| 汾西县| 灵石县| 西和县| 田东县| 邳州市| 房山区| 龙山县| 松阳县| 绥中县| 登封市| 武威市| 秭归县| 玛曲县| 蛟河市| 盐源县| 商洛市| 宁武县| 长治县| 游戏| 富源县| 南昌县| 庆元县| 云龙县| 葫芦岛市| 凤庆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