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十一章 簡單機械單元素養提升卷(原卷+解析版)--滬科版新教材物理八全冊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十一章 簡單機械單元素養提升卷(原卷+解析版)--滬科版新教材物理八全冊

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情境化·新趨勢】初中物理滬科2024版八全冊單元期中期末素養提升卷
第十一章 簡單機械單元素養提升卷
(滿分100分,答題時間90分鐘)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有8小題,每小題3分,共24分.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選項是符合題意的)
1. 如圖所示的用具中,正常使用時屬于費力杠桿的是(  )
A. 瓶蓋起子 B. 核桃夾 C. 托盤天平 D. 食品夾子
【答案】D
【解析】A.瓶蓋起子在使用時,動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桿,故A錯誤;
B.核桃夾在使用時,動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桿,故B錯誤;
C.托盤天平在使用時,動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桿,故C錯誤;
D.食品夾子在使用時,動力臂小于阻力臂,是費力杠桿,故D正確。
故選D。
2. 人的前臂就是物理學中的杠桿。如圖所示,對于利用前臂提起重物的過程中,以下分析合理的
是(  )
A. 前臂是省力杠桿 B. 重物給前臂的力是動力
C. 肱二頭肌給橈骨的力是阻力 D. 前臂杠桿的支點O在肘關節處
【答案】D
【解析】ABC.前臂肱二頭肌給橈骨的力使前臂轉動,該力是動力,而重物給前臂的力阻礙前臂轉動,是阻力;動力臂比阻力臂小,所以前臂是費力杠桿,故ABC不符合題意;
D.前臂繞著肘關節轉動,即支點O在肘關節處,,故D符合題意。
故選D。
3. 如圖所示,是《天工開物》中記載的我國傳統提水工具“桔槔”,用繩子系住一根直的硬棒的O點作為支點,A端掛有重為40N的石塊,B端掛有重為20N的空桶,OA長為1.2m,OB長為0.6m。使用時,人向下拉繩放下空桶,裝滿重為100N的水后向上拉繩緩慢將桶提起。硬棒質量忽略不計,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 向下拉繩放下空桶時桔槔為省力杠桿
B. 向下拉繩放下空桶時拉力為
C. 向上拉繩提起裝滿水的桶時桔槔為費力杠桿
D. 向上拉繩提起裝滿水的桶時拉力為
【答案】D
【解析】A.向下拉繩放下空桶時,動力臂小于阻力臂,是費力杠桿,故A錯誤;
B.向下拉繩放下空桶時,根據杠桿的平衡條件可知
G石·OA=(G桶+F)·OB

40N×1.2m=(20N+F)×0.6m
解之可得:F=60N,故B錯誤;
C.向上拉繩提起裝滿水的桶時,動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桿,故C錯誤;
D.向上拉繩提起裝滿水的桶時,根據杠桿的平衡條件可知:
G石·OA=(G桶+G水-Fˊ)·OB

40N×1.2m=(20N+100N-Fˊ)×0.6m
解得Fˊ=40N,故D正確。
故選D。
4.如圖是小強利用器械進行鍛煉的示意圖,其中橫桿AB可繞固定點O在豎直平面內轉動,OA∶OB=3∶2,在桿A端用細繩懸掛重為300N的配重,他在B端施加豎直方向的力F1,桿AB在水平位置平衡,此時他對水平地面的壓力為F2。為了鍛煉不同位置的肌肉力量,他將固定點移動到A端,桿AB可繞端點A在豎直平面內轉動,配重懸掛在O點,在B端施加豎直方向的力使桿AB在水平位置再次平衡,此時,他對水平地面的壓力為F3,壓強為p。已知小強重為650N,兩只腳與地面接觸的總面積為400cm ,不計桿重與繩重,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
A. F1為200N B. F2為1100N
C. F3為830N D. p為11750Pa
【答案】C
【解析】A.已知OA∶OB=3∶2,根據杠桿平衡條件F1l1=F2l2得
F1 ×OB =G×OA

故A錯誤;
B.他對水平地面的壓力為
F2=G人- F1=650N -450N =200N
故B錯誤;
C.將固定點移動到A端,桿AB可繞端點A在豎直平面內轉動,配重懸掛在O點,在B端施加豎直方向的力,使桿AB在水平位置再次平衡,小強對B端施加力的方向應豎直向上,該力大小
根據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則此時B端對小強施加力的方向豎直向下,該力大小
F4 = F4=180N
他對水平地面的壓力
F3=G人+ F4 =650N+180N =830N
故C正確;
D.此時他對水平地面的壓強
故D錯誤。故選C。
5. 現有史籍中最早討論滑輪的是《墨經》。書中將向上提舉重物的力稱為“挈”,將自由往下降落稱為“收”,將整個滑輪稱為“繩制”,如圖所示。現分別用甲、乙兩個力替代“收”,使重物在相同的時間內勻速上升相同的高度。不計繩重和摩擦,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使用這個滑輪能省力 B. 使用這個滑輪不能改變力的方向
C. 甲拉力大小小于乙拉力大小 D. 甲拉力做的功等于乙拉力做的功
【答案】D
【解析】AB.由圖可知,圖中的滑輪是定滑輪,使用定滑輪只能改變力的方向,不能省力,故AB錯誤;
C.定滑輪是等臂杠桿,由于阻力和阻力臂不變,動力臂都等于滑輪的半徑,即甲、乙拉力的力臂相等,根據杠桿的平衡條件,可知,甲拉力大小等于乙拉力的大小,故C錯誤;
D.由題意可知,重物上升的距離相同;在使用定滑輪中,繩子移到的距離等于重物上升的距離;由于甲、乙拉力大小相等,根據可知甲、乙拉力做功的大小相等,故D正確。
故選D。
6. 分別利用如圖所示的甲、乙兩個滑輪組(每個滑輪受到的重力G輪相等),在相同時間內把同一重物G(G>2G輪)勻速提升相同的高度。不計繩重及摩擦,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
A. 乙滑輪組更省力
B. 甲滑輪組做的總功更多
C. 力F1做功功率更大
D. 乙滑輪組的機械效率更高
【答案】A
【解析】A.由題圖可知,甲滑輪組繩子承重股數為n甲=3,乙滑輪組繩子承重股數為n乙=4,則甲中繩子自由端的拉力為
乙中繩子自由端的拉力為
因為
所以,因此乙滑輪組更省力,故A正確;
B.甲滑輪組中拉力做的總功為
乙滑輪組中拉力做的總功為
可知,,故B錯誤;
C.力F1做功的功率為
力F2做功的功率為
所用時間相同,重物上升的高度相同,可知,即力F2做功的功率更大,故C錯誤;
D.甲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為
乙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為
可知,,即甲滑輪組的機械效率更高,故D錯誤。
故選A。
7.用如圖所示的裝置提升重為800N的物體A,動滑輪重為200N。在卷揚機對繩子的拉力F作用下,物體A在10s內豎直勻速上升了2m。在此過程中,不計繩重和摩擦,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物體A上升的速度為0.4m/s B. 滑輪組的有用功為2000J
C. 拉力F的功率為100W D. 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為80%
【答案】D
【解析】A.物體A在10s內豎直勻速上升了2m,上升的速度為
故A錯誤;
B.裝置提升重為800N的物體A,豎直勻速上升了2m,滑輪組的有用功為
故B錯誤;
C.由圖知,n=2,不計繩重和輪與軸間的摩擦,拉力為
拉力端移動距離
拉力做的總功
拉力做功的功率
故C錯誤;
D.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為
故D正確。故選D。
8. 一位同學用如圖所示的滑輪組拉著重500N的物體,使物體以0.1m/s的速度沿水平地面向右勻速直線運動10s,已知物體與地面間的滑動摩擦力為150N,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為60%,在此過程中下列選項正確的是( )
A. 繩子自由端移動的距離為3m B. 拉力做的有用功為500J
C. 拉力做的額外功為150J D. 拉力做功的功率為25W
【答案】D
【解析】A.物體以0.1m/s的速度沿水平地面向右勻速直線運動10s,物體移動的距離是
s=vt=0.1m/s×10s=1m
有兩根繩子與動滑輪相連,繩子自由端移動的距離為
s繩=ns=2×1m=2m
故A錯誤;
B.物體與地面間的滑動摩擦力為150N,拉力克服摩擦力做的有用功為
W有=fs=150N×1m=150J
故B錯誤;
C.滑輪組的機械效率是60%,則總功為
拉力做的額外功為
W額=W總-W有=250J-150J=100J
故C錯誤;
D.拉力做功的功率為
故D正確。故選D。
二、多項選擇題(本大題有3小題,每小題3分,共9分.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至少有兩個選項是符合題意的,選對但不全得2分,有選錯的得0分,全選對的得3分)
9. (2023黑龍江龍東)工人用如圖所示的滑輪組將重為800N的物體在5秒內勻速提升2m,其中動滑輪重100N(不計繩重和摩擦),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
A. 繩端移動的距離為8m
B. 此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為80%
C. 拉力做功的功率為360W
D. 若工人對繩子最大拉力為500N,則他最多可提起重為1400N的物體
【答案】CD
【解析】A.由圖通過動滑輪繩子的段數n=3,繩子自由端的距離
s=nh=3×2m=6m
故A錯誤;
BC.不計繩重和摩擦,繩子自由端的拉力
由得,拉力做作的功為
又根據可得,拉力做功的功率為
由可得,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為
故B錯誤,C正確;
D.由題意知,工人對繩子最大拉力為500N,由
可得,他最多可提起重為
故D正確。故選CD。
10. 如圖,在勞動實踐中,小孫在水平地面與車廂間用木板搭一斜面,并用平行于斜面推力將重的貨物勻速地從斜面底端推到頂端的車廂,如圖所示。已知斜面長,斜面高,斜面的機械效率,下列敘述中正確的是(  )
A. 小孫推動貨物所用推力大小為
B. 若增大推行速度,則貨物受到的摩擦力將變大
C. 貨物受到斜面的摩擦力大小為
D. 若不變、減小,則斜面的機械效率將升高
【答案】ACD
【解析】A.克服貨物重力做的有用功
由可得,推力做的總功
由可得,推力的大小
故A正確;
B.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壓力大小和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若增大推行速度,貨物對斜面的壓力大小和接觸面的粗糙程度均不變,則貨物受到的摩擦力將不變,故B錯誤;
C.克服貨物與斜面的摩擦力做的額外功
貨物受到斜面的摩擦力
故C正確;
D.若不變、物體重力不變,由知,有用功不變,減小,斜面的傾斜程度變大,物體對斜面的壓力變小,摩擦力變小,根據知,額外功變小,則總功變小,由知,斜面的機械效率升高,故D正確。
故選ACD。
11. 如圖甲所示,用拉力F豎直向上勻速提升重720N的貨物,貨物移動的距離與時間的關系如圖乙所示。動滑輪重80N,不計繩重和摩擦,則(  )
A. 繩子自由端移動的速度為1m/s B. 拉力F為800N
C. 拉力F的功率為360W D. 動滑輪的機械效率為90%
【答案】AD
【解析】A.由題意可知,根據得,貨物的提升速度為
因動滑輪上有兩股繩子承重,故繩子自由端的移動速度為
故A符合題意;
B.不計繩重和輪與軸間的摩擦,卷揚機拉力為
故B不符合題意;
C.由得,拉力F的功率為
故C不符合題意;
D.由題意可得,該動滑輪的機械效率為
故D符合題意。故選AD。
三、填空題(本大題有8小題,每空1分,共15 分)
12. 《天工開物》里記載了一種搗谷用的舂(chōng),如圖,O為支點,F2為阻力(由錘頭重力產生),阻力方向是___________的,此時舂屬于___________杠桿。
【答案】 豎直向下 費力
【解析】由圖可知,阻力是F2,阻力的方向豎直向下;從支點O向動力和阻力作用線分別做垂線段l1和l2,得到動力臂和阻力臂,如圖所示
圖中動力臂小于阻力臂,屬于費力杠桿。
13. 在對汽車的發動機做檢修時需要將引擎蓋抬起,圖乙為引擎蓋的簡化圖,引擎蓋可繞O點自由轉動,A點為引擎蓋重心位置,由圖乙可知,引擎蓋屬于______杠桿,在引擎蓋抬起過程中,重力G的力臂逐漸______(選填“變大”“不變”或“變小”)。
【答案】 省力 變小
【解析】根據圖乙可知,動力臂大于阻力臂,所以引擎蓋屬于省力杠桿。
逐漸抬高引擎蓋的過程中,重心向左上方運動,重力的方向不變,由力臂的定義可知,重力的力臂會變短。
14. 如圖甲所示,用核桃鉗夾核桃時,用力握緊手柄即可夾碎核桃。將上部的手柄ABC簡化為如圖乙所示的杠桿,若F1=20N,l1=10cm,l2=4cm,忽略杠桿自身的重力,則F2的大小為______N。
【答案】50
【解析】根據杠桿平衡的條件F1l1=F2l2,則F2的大小為
15. 桿秤在我國有幾千年的歷史,如今中藥房仍在使用。如圖所示,已測得刺五加藥材質量是120g,其中OB=3OA,若不計桿秤自重,則秤砣的質量約為__________g。接下來要測30g的人參片需要將秤砣向B點的__________(選填“左”或“右”)側移動。
【答案】 40 右
【解析】由杠桿平衡條件得到
G物×OA=G砣×OB
m物g×OA=m砣g×OB
m物×OA=m砣×OB
接下來要測30g的人參片,物體的質量m物減小,由
m物×OA=m砣×OB
可知,OA不變,m砣不變,OB減小,需要將秤砣向B點的右側移動。
16. 如圖所示滑輪組中定滑輪的作用是______,小銘用該滑輪組將重80N的物體勻速提高,動滑輪重為20N,不計繩重和摩擦,該滑輪組機械效率為______。
【答案】 改變力的方向 80%
【解析】定滑輪在使用時,只改變力的方向不改變力的大小。
由圖可知,承擔物重繩子股數為2,則拉力
則該滑輪組機械效率為
17. 明朝羅頎《物原》中記載:“史佚(周朝人名)始作轆轤”。如圖甲所示是周朝時期的一種取水工具“轆轤”。圖乙所示是“轆轤”的簡化圖,它屬于簡單機械中的______;若想使人在提水時能更省力,可以適當增加搖柄中______(填“A”或“B”)的長度。
【答案】 輪軸 B
【解析】對于轆轤來說,其實是一個變形的杠桿,支點在軸心處,動力作用在輪上,阻力作用在軸上,所以其動力臂遠大于阻力臂,故轆轤是省力機械;若增加B的長度,就增加了動力臂,因此提物體時會更省力。
18. 如圖所示,有一斜面長L=4m,高h=2.5m。劉利同學用平行于斜面向上F=150N的拉力,將200N重的物體從底端勻速拉到斜面頂端。那么劉利同學對物體做的總功為   J;物體沿斜面勻速向上運動時所受的摩擦阻力為   N。
【答案】600;25。
【解析】已知F=150N,s=L=4m,物體從斜面底端拉動頂端時,所做的總功:
W總=Fs=150N×4m=600J;
G=200N,h=2.5m,物體從斜面底端拉動頂端時,所做的有用功:
W有用=Gh=200N×2.5m=500J;
由W總=W有用+W額外可得,W額外=W總﹣W有用=600J﹣500J=100J,
摩擦力:f====25N。
19. 如圖,用滑輪組幫助汽車脫困時,滑輪B的作用是______;汽車被勻速拉動時,作用在繩子上的拉力F為1000N,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為80%,則汽車受到的摩擦力為______N。
【答案】 改變力的方向 1600
【解析】滑輪B工作時位置不發生改變,因此該滑輪為定滑輪,定滑輪不能省力,只能改變力的方向。
汽車被勻速拉動時處于平衡狀態,所受的牽引力和摩擦力是一對平衡力,大小相等。動滑輪上有兩端繩子,則n=2,由滑輪組的機械效率可得
汽車受到的摩擦力
四、作圖題(本大題有2小題,每小題4分,共8分)
20. 圖甲是飛鳥經過無背索斜拉橋的情景。圖乙是其簡化的模型,用S表示飛鳥,用F表示橋塔上端收到鋼索的拉力。請幫助思考樂亮亮同學在圖乙畫出:
(1)飛鳥S經水面反射形成的虛像S'
(2)拉力F對應的力臂l(O是支點)
【答案】如圖所示
【解析】(1)平靜的水面相當于平面鏡,根據平面鏡成的像與物關于鏡面對稱,作出飛鳥S經水面反射形成的虛像S',如下所示:
(2)O是支點,從支點向力的作用線作垂線段即為拉力F對應的力臂l,如下所示:
21. 暑假期間,李華幫父母設計了一個將糧食提升至房頂的滑輪組,如圖所示。當他拉著繩子自由端移動1.2m時,糧食上升了0.3m,請畫出他是如何對該滑輪組繞繩的。
【答案】如圖所示
【解析】由題可知,滑輪組承擔物體重力的繩子段數是
所以繩子的固定端應從定滑輪上開始纏繞,如圖:
五、實驗探究題(本大題有3小題,共20分)
22. (6分)小新利用如圖所示實驗裝置進行“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實驗。
(1)如圖甲所示已靜止的杠桿,要使其在水平位置平衡,應將螺母向______調節,使其在水平位置平衡目的是______;
(2)多次改變鉤碼的個數和位置,并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如圖乙所示),得到如下實驗數據,分析數據可總結出杠桿的平衡條件是______;(字母表示)
次數 動力/N 動力臂/cm 阻力/N 阻力臂/cm
1 1.0 10 0.5 20
2 1.5 10 1.0 15
3 2.0 15 1.5 20
(3)實驗中多次改變力和力臂的大小,目的是______;
(4)如圖丙所示的剪刀屬于______杠桿,工人師傅用該剪刀修剪樹枝時,應把樹枝放在剪刀的______位置,樹枝最容易被剪斷(選填“A”“B”或“C”)。
【答案】(1)左 便于測量力臂(2) (3) 得到普遍性規律,避免偶然性 (4) 省力 C
【解析】(1)杠桿如圖甲所示,右端向下傾斜,則重心應向左移動,故應向左調節平衡螺母,使杠桿處于水平位置平衡。
掛上鉤碼,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此時力的方向與杠桿垂直,其目的是便于測量力臂。
(2)根據表格中的實驗數據,第1組數據
第2組數據
第3組數據
由以上分析可得,杠桿的平衡條件為: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即
(3)實驗中多次改變力和力臂的大小,目的是避免實驗數據太少得到的結論具有偶然性,尋找普遍規律。
(4)如圖丙所示的剪刀,在使用過程中,動力臂大于阻力臂,根據杠桿平衡條件可知,動力小于阻力,所以屬于省力杠桿。
為了使樹枝更容易被剪斷,應盡量減小阻力臂,所以應把樹枝放在距離支點較近的C位置。
23. (8分)如圖,小明利用粗細均勻的輕質直尺、紙盤、質量為50g的鉤碼、細線做成一個測量質量的儀器——桿秤。
(1)用細線拴在直尺的中點O處,并把直尺掛在鐵架臺上,直尺剛好在水平位置平衡,讓直尺水平平衡的目的是______;
(2)把紙盤掛在A點,鉤碼掛在B點,如圖甲所示,直尺在水平位置平衡,把B點標注為0g,已知,則紙盤的質量______g;
(3)將某待測物體放入紙盤,如圖乙所示,保持紙盤的位置不動,將鉤碼向右移動到C點,直尺再次在水平位置平衡,,則待測物體的質量______g,并將該質量標注在C點;
(4)小明陪媽媽在中藥店買藥時,發現藥店的桿秤與他制作的桿秤有不同之處,藥店桿秤的秤盤在秤桿的最左側,提紐(支點)在靠近秤盤的位置(如圖丙),小明模仿藥店桿秤的構造,利用原來器材將自制桿秤進行改造(如圖丁),與原來相比,改造后自制桿秤的量程將______(選填“增大”“不變”或“減小”)。
【答案】 (1)便于直接測量力臂大小 (2) 50 (3) 25 (4) 增大
【解析】(1)實驗時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便于直接測量力臂的大小。
(2)如圖甲所示,杠桿平衡,根據杠桿平衡條件得
則紙盤的質量為
(3)如圖乙所示,根據杠桿平衡條件得
解得。
(4)如圖丁,與原來相比,物體的力臂減小了,而鉤碼的力臂增大了,根據杠桿平衡條件,物體的重力可以增大了,即改造后自制桿秤的量程將變大。
24. (6分)圖是小松同學測定滑輪組機械效率的實驗裝置。
小松同學實驗中測量的有關數據如下表所示:
次數 鉤碼重G/N 鉤碼上升的高度h/m 拉力F/N 細線自由端移動的距離s/m 機械效率η/%
1 2.0 0.03 1.6 0.06 ______
2 3.0 0.05 ______ 0.1 75
(1)請你根據表中數據在圖中畫出實驗時滑輪組的繞線情況( ),并填好表中的空格。
(2)若提升的鉤碼重增加到6 N,則該滑輪組的機械效率將______(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3)小松在實驗過程中,應當______向下拉動繩子,才能通過彈簧測力計準確讀出拉力的大小。
【答案】 62.5% 2
(1) (2) 變大 (3) 勻速
【解析】(1)根據第一次實驗數據,當鉤碼移動距離為0.03m時,繩子移動的距離為0.06m,所以拉著動滑輪的繩子的段數為2,因此滑輪組的繞線如圖所示:
第一次實驗中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為
第二次實驗中繩子自由端的拉力為
(2)滑輪組的機械效率和動滑輪重力即所提升物體重力有關,當所提升物體重力變大時,機械效率變大。
(3)實驗中為了利用二力平衡的原理利用彈簧測力計得出拉力大小,必須讓整個裝置處于平衡狀態,即勻速直線拉動彈簧測力計。
六、計算及綜合能力題(本大題有3小題,共24分)
25. (8分)如圖所示,輕質杠桿的。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體甲的重力為125N,底面積為。當杠桿水平平衡時,物體甲對水平地面的壓強為,求:
(1)杠桿A端受到繩子的拉力;
(2)物體乙的重力。
【答案】(1)25N;(2)100N
【解析】(1)當杠桿水平平衡時,物體甲對水平地面的壓力為
根據相互作用力,甲受到的支持力為
所以杠桿A端受到繩子的拉力為
(2)根據杠桿平衡條件則有
則物體乙的重力為
答:(1)杠桿A端受到繩子的拉力為25N;
(2)物體乙的重力為100N。
26. (12分)圖甲是某起重船的示意圖,A處為卷揚機,吊臂前端滑輪組如圖乙所示。在一次吊裝施工中.當起重船從運輸船上吊起重物時,起重船浸入海水中的體積增加了18m3,重物在空中勻速豎直上升了6m,所用時間為40s。已知動滑輪總重為2 ×104N, 不計鋼絲繩重及摩擦。(ρ海水=1.0×103kg/m3, g=10N/kg)
(1)求該重物的重力是多少;
(2)求鋼絲繩拉力F;
(3)求鋼絲繩拉力F做功的功率是多少;
(4)求該重物在空中勻速上升過程中滑輪組的機械效率。
【答案】(1) 1.8×105N;(2) 5×104N;(3) 3×104W;(4) 90%
【解析】(1)吊起重物時,起重船增大的浮力
因為起重船始終漂浮,所以該重物的重力
(2)由圖知,滑輪組繩子段數n=4 ,不計鋼絲繩重及摩擦,鋼絲繩的拉力
(3)拉力端移動距離
拉力做的總功
拉力做功的功率
(4)拉力做的有用功
滑輪組的機械效率
答:(1)該重物的重力是1.8×105N;
(2)鋼絲繩拉力F為5×104N;
(3)鋼絲繩拉力F做功的功率是3×104W;
(4)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為90%。
27. (4分)閱讀《中國古代農具一桔槔》,回答問題。
中國古代農具一桔槔
桔槔俗稱“吊桿”“稱桿”,是一種原始的汲水工具。桔槔的結構,相當于一個普通的杠桿,如圖甲所示。桔槔上端的橫長桿相當于硬棒,橫長桿的中間由豎木支撐或懸吊起來,相當于支點,橫桿的一端用繩子與汲器(提水的容器)相連,另一端綁上或懸掛一塊很重的石頭(配重)。當不提水時,橫長桿的綁重石的一端位置較低,橫長桿的汲器一端位置較高;當要提水時,人用力向下拉繩子使汲器下降到水面以下并讓水流入汲器,與此同時另一端石頭的位置則上升,當汲器裝滿水后,人緩緩放開繩子,通過另一端石頭下降,就可將汲器提升。人這樣汲水過程的主要用力方向是向下,因而給人以輕松的感覺,大大減少了人們提水的疲勞程度。
這種提水工具,是中國古代社會的一種重要灌溉機械。在我國南方一些地區,至今仍然保留了用桔槔汲水的做法。
根據上述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1)當汲器上升時,它的重力勢能______(選填“增大”“減小”或“不變”);
(2)圖乙是一種桔槔簡化模型,圖中O是支點,BO=1m,AO=2m,假定空水桶重20N,石頭重200N,水桶最大裝水量為75N,不計橫桿和細繩的重力。人用這個桔槔沿豎直方向提起一滿桶水,使杠桿保持水平平衡時:
①杠桿A端受到繩子向下的拉力是______N;
②人施加力的大小是______N,方向是______。
【答案】 (1)增大 (2) 95 10 豎直向上
【解析】(1)當汲器上升時,質量不變,高度增大,重力勢能增大。
(2)一滿桶水總的重力
杠桿A端受到繩子向下的拉力就等于總的重力95N。
杠桿保持水平平衡時,杠桿的力臂分別為BO、AO,A端繩子向下的拉力為F2,B端繩子向下的拉力為F1,根據杠桿平衡原理,代入數據可得
石頭重200N,故人應該豎直向上給力,大小為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情境化·新趨勢】初中物理滬科2024版八全冊單元期中期末素養提升卷
第十一章 簡單機械單元素養提升卷
(滿分100分,答題時間90分鐘)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有8小題,每小題3分,共24分.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選項是符合題意的)
1. 如圖所示的用具中,正常使用時屬于費力杠桿的是(  )
A. 瓶蓋起子 B. 核桃夾 C. 托盤天平 D. 食品夾子
2. 人的前臂就是物理學中的杠桿。如圖所示,對于利用前臂提起重物的過程中,以下分析合理的
是(  )
A. 前臂是省力杠桿 B. 重物給前臂的力是動力
C. 肱二頭肌給橈骨的力是阻力 D. 前臂杠桿的支點O在肘關節處
3. 如圖所示,是《天工開物》中記載的我國傳統提水工具“桔槔”,用繩子系住一根直的硬棒的O點作為支點,A端掛有重為40N的石塊,B端掛有重為20N的空桶,OA長為1.2m,OB長為0.6m。使用時,人向下拉繩放下空桶,裝滿重為100N的水后向上拉繩緩慢將桶提起。硬棒質量忽略不計,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 向下拉繩放下空桶時桔槔為省力杠桿
B. 向下拉繩放下空桶時拉力為
C. 向上拉繩提起裝滿水的桶時桔槔為費力杠桿
D. 向上拉繩提起裝滿水的桶時拉力為
4.如圖是小強利用器械進行鍛煉的示意圖,其中橫桿AB可繞固定點O在豎直平面內轉動,OA∶OB=3∶2,在桿A端用細繩懸掛重為300N的配重,他在B端施加豎直方向的力F1,桿AB在水平位置平衡,此時他對水平地面的壓力為F2。為了鍛煉不同位置的肌肉力量,他將固定點移動到A端,桿AB可繞端點A在豎直平面內轉動,配重懸掛在O點,在B端施加豎直方向的力使桿AB在水平位置再次平衡,此時,他對水平地面的壓力為F3,壓強為p。已知小強重為650N,兩只腳與地面接觸的總面積為400cm ,不計桿重與繩重,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
A. F1為200N B. F2為1100N
C. F3為830N D. p為11750Pa
5. 現有史籍中最早討論滑輪的是《墨經》。書中將向上提舉重物的力稱為“挈”,將自由往下降落稱為“收”,將整個滑輪稱為“繩制”,如圖所示。現分別用甲、乙兩個力替代“收”,使重物在相同的時間內勻速上升相同的高度。不計繩重和摩擦,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使用這個滑輪能省力 B. 使用這個滑輪不能改變力的方向
C. 甲拉力大小小于乙拉力大小 D. 甲拉力做的功等于乙拉力做的功
6. 分別利用如圖所示的甲、乙兩個滑輪組(每個滑輪受到的重力G輪相等),在相同時間內把同一重物G(G>2G輪)勻速提升相同的高度。不計繩重及摩擦,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
A. 乙滑輪組更省力
B. 甲滑輪組做的總功更多
C. 力F1做功功率更大
D. 乙滑輪組的機械效率更高
7.用如圖所示的裝置提升重為800N的物體A,動滑輪重為200N。在卷揚機對繩子的拉力F作用下,物體A在10s內豎直勻速上升了2m。在此過程中,不計繩重和摩擦,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物體A上升的速度為0.4m/s B. 滑輪組的有用功為2000J
C. 拉力F的功率為100W D. 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為80%
8. 一位同學用如圖所示的滑輪組拉著重500N的物體,使物體以0.1m/s的速度沿水平地面向右勻速直線運動10s,已知物體與地面間的滑動摩擦力為150N,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為60%,在此過程中下列選項正確的是( )
A. 繩子自由端移動的距離為3m B. 拉力做的有用功為500J
C. 拉力做的額外功為150J D. 拉力做功的功率為25W
二、多項選擇題(本大題有3小題,每小題3分,共9分.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至少有兩個選項是符合題意的,選對但不全得2分,有選錯的得0分,全選對的得3分)
9. (2023黑龍江龍東)工人用如圖所示的滑輪組將重為800N的物體在5秒內勻速提升2m,其中動滑輪重100N(不計繩重和摩擦),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
A. 繩端移動的距離為8m
B. 此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為80%
C. 拉力做功的功率為360W
D. 若工人對繩子最大拉力為500N,則他最多可提起重為1400N的物體
10. 如圖,在勞動實踐中,小孫在水平地面與車廂間用木板搭一斜面,并用平行于斜面推力將重的貨物勻速地從斜面底端推到頂端的車廂,如圖所示。已知斜面長,斜面高,斜面的機械效率,下列敘述中正確的是(  )
A. 小孫推動貨物所用推力大小為
B. 若增大推行速度,則貨物受到的摩擦力將變大
C. 貨物受到斜面的摩擦力大小為
D. 若不變、減小,則斜面的機械效率將升高
11. 如圖甲所示,用拉力F豎直向上勻速提升重720N的貨物,貨物移動的距離與時間的關系如圖乙所示。動滑輪重80N,不計繩重和摩擦,則(  )
A. 繩子自由端移動的速度為1m/s B. 拉力F為800N
C. 拉力F的功率為360W D. 動滑輪的機械效率為90%
三、填空題(本大題有8小題,每空1分,共15 分)
12. 《天工開物》里記載了一種搗谷用的舂(chōng),如圖,O為支點,F2為阻力(由錘頭重力產生),阻力方向是___________的,此時舂屬于___________杠桿。
13. 在對汽車的發動機做檢修時需要將引擎蓋抬起,圖乙為引擎蓋的簡化圖,引擎蓋可繞O點自由轉動,A點為引擎蓋重心位置,由圖乙可知,引擎蓋屬于______杠桿,在引擎蓋抬起過程中,重力G的力臂逐漸______(選填“變大”“不變”或“變小”)。
14. 如圖甲所示,用核桃鉗夾核桃時,用力握緊手柄即可夾碎核桃。將上部的手柄ABC簡化為如圖乙所示的杠桿,若F1=20N,l1=10cm,l2=4cm,忽略杠桿自身的重力,則F2的大小為______N。
15. 桿秤在我國有幾千年的歷史,如今中藥房仍在使用。如圖所示,已測得刺五加藥材質量是120g,其中OB=3OA,若不計桿秤自重,則秤砣的質量約為__________g。接下來要測30g的人參片需要將秤砣向B點的__________(選填“左”或“右”)側移動。
16. 如圖所示滑輪組中定滑輪的作用是______,小銘用該滑輪組將重80N的物體勻速提高,動滑輪重為20N,不計繩重和摩擦,該滑輪組機械效率為______。
17. 明朝羅頎《物原》中記載:“史佚(周朝人名)始作轆轤”。如圖甲所示是周朝時期的一種取水工具“轆轤”。圖乙所示是“轆轤”的簡化圖,它屬于簡單機械中的______;若想使人在提水時能更省力,可以適當增加搖柄中______(填“A”或“B”)的長度。
18. 如圖所示,有一斜面長L=4m,高h=2.5m。劉利同學用平行于斜面向上F=150N的拉力,將200N重的物體從底端勻速拉到斜面頂端。那么劉利同學對物體做的總功為   J;物體沿斜面勻速向上運動時所受的摩擦阻力為   N。
19. 如圖,用滑輪組幫助汽車脫困時,滑輪B的作用是______;汽車被勻速拉動時,作用在繩子上的拉力F為1000N,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為80%,則汽車受到的摩擦力為______N。
四、作圖題(本大題有2小題,每小題4分,共8分)
20. 圖甲是飛鳥經過無背索斜拉橋的情景。圖乙是其簡化的模型,用S表示飛鳥,用F表示橋塔上端收到鋼索的拉力。請幫助思考樂亮亮同學在圖乙畫出:
(1)飛鳥S經水面反射形成的虛像S'
(2)拉力F對應的力臂l(O是支點)
21. 暑假期間,李華幫父母設計了一個將糧食提升至房頂的滑輪組,如圖所示。當他拉著繩子自由端移動1.2m時,糧食上升了0.3m,請畫出他是如何對該滑輪組繞繩的。
五、實驗探究題(本大題有3小題,共20分)
22. (6分)小新利用如圖所示實驗裝置進行“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實驗。
(1)如圖甲所示已靜止的杠桿,要使其在水平位置平衡,應將螺母向______調節,使其在水平位置平衡目的是______;
(2)多次改變鉤碼的個數和位置,并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如圖乙所示),得到如下實驗數據,分析數據可總結出杠桿的平衡條件是______;(字母表示)
次數 動力/N 動力臂/cm 阻力/N 阻力臂/cm
1 1.0 10 0.5 20
2 1.5 10 1.0 15
3 2.0 15 1.5 20
(3)實驗中多次改變力和力臂的大小,目的是______;
(4)如圖丙所示的剪刀屬于______杠桿,工人師傅用該剪刀修剪樹枝時,應把樹枝放在剪刀的______位置,樹枝最容易被剪斷(選填“A”“B”或“C”)。
23. (8分)如圖,小明利用粗細均勻的輕質直尺、紙盤、質量為50g的鉤碼、細線做成一個測量質量的儀器——桿秤。
(1)用細線拴在直尺的中點O處,并把直尺掛在鐵架臺上,直尺剛好在水平位置平衡,讓直尺水平平衡的目的是______;
(2)把紙盤掛在A點,鉤碼掛在B點,如圖甲所示,直尺在水平位置平衡,把B點標注為0g,已知,則紙盤的質量______g;
(3)將某待測物體放入紙盤,如圖乙所示,保持紙盤的位置不動,將鉤碼向右移動到C點,直尺再次在水平位置平衡,,則待測物體的質量______g,并將該質量標注在C點;
(4)小明陪媽媽在中藥店買藥時,發現藥店的桿秤與他制作的桿秤有不同之處,藥店桿秤的秤盤在秤桿的最左側,提紐(支點)在靠近秤盤的位置(如圖丙),小明模仿藥店桿秤的構造,利用原來器材將自制桿秤進行改造(如圖丁),與原來相比,改造后自制桿秤的量程將______(選填“增大”“不變”或“減小”)。
24. (6分)圖是小松同學測定滑輪組機械效率的實驗裝置。
小松同學實驗中測量的有關數據如下表所示:
次數 鉤碼重G/N 鉤碼上升的高度h/m 拉力F/N 細線自由端移動的距離s/m 機械效率η/%
1 2.0 0.03 1.6 0.06 ______
2 3.0 0.05 ______ 0.1 75
(1)請你根據表中數據在圖中畫出實驗時滑輪組的繞線情況( ),并填好表中的空格。
(2)若提升的鉤碼重增加到6 N,則該滑輪組的機械效率將______(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3)小松在實驗過程中,應當______向下拉動繩子,才能通過彈簧測力計準確讀出拉力的大小。
六、計算及綜合能力題(本大題有3小題,共24分)
25. (8分)如圖所示,輕質杠桿的。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體甲的重力為125N,底面積為。當杠桿水平平衡時,物體甲對水平地面的壓強為,求:
(1)杠桿A端受到繩子的拉力;
(2)物體乙的重力。
26. (12分)圖甲是某起重船的示意圖,A處為卷揚機,吊臂前端滑輪組如圖乙所示。在一次吊裝施工中.當起重船從運輸船上吊起重物時,起重船浸入海水中的體積增加了18m3,重物在空中勻速豎直上升了6m,所用時間為40s。已知動滑輪總重為2 ×104N, 不計鋼絲繩重及摩擦。(ρ海水=1.0×103kg/m3, g=10N/kg)
(1)求該重物的重力是多少;
(2)求鋼絲繩拉力F;
(3)求鋼絲繩拉力F做功的功率是多少;
(4)求該重物在空中勻速上升過程中滑輪組的機械效率。
27. (4分)閱讀《中國古代農具一桔槔》,回答問題。
中國古代農具一桔槔
桔槔俗稱“吊桿”“稱桿”,是一種原始的汲水工具。桔槔的結構,相當于一個普通的杠桿,如圖甲所示。桔槔上端的橫長桿相當于硬棒,橫長桿的中間由豎木支撐或懸吊起來,相當于支點,橫桿的一端用繩子與汲器(提水的容器)相連,另一端綁上或懸掛一塊很重的石頭(配重)。當不提水時,橫長桿的綁重石的一端位置較低,橫長桿的汲器一端位置較高;當要提水時,人用力向下拉繩子使汲器下降到水面以下并讓水流入汲器,與此同時另一端石頭的位置則上升,當汲器裝滿水后,人緩緩放開繩子,通過另一端石頭下降,就可將汲器提升。人這樣汲水過程的主要用力方向是向下,因而給人以輕松的感覺,大大減少了人們提水的疲勞程度。
這種提水工具,是中國古代社會的一種重要灌溉機械。在我國南方一些地區,至今仍然保留了用桔槔汲水的做法。
根據上述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1)當汲器上升時,它的重力勢能______(選填“增大”“減小”或“不變”);
(2)圖乙是一種桔槔簡化模型,圖中O是支點,BO=1m,AO=2m,假定空水桶重20N,石頭重200N,水桶最大裝水量為75N,不計橫桿和細繩的重力。人用這個桔槔沿豎直方向提起一滿桶水,使杠桿保持水平平衡時:
①杠桿A端受到繩子向下的拉力是______N;
②人施加力的大小是______N,方向是______。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灵璧县| 大田县| 柞水县| 平远县| 连云港市| 阳曲县| 南涧| 个旧市| 寻甸| 册亨县| 即墨市| 呼伦贝尔市| 原阳县| 大城县| 达孜县| 商丘市| 怀安县| 怀集县| 右玉县| 炉霍县| 宝坻区| 冀州市| 郓城县| 青海省| 铁岭市| 齐河县| 达州市| 庆城县| 大厂| 霸州市| 翁牛特旗| 万载县| 邹平县| 宝丰县| 峨山| 从化市| 木里| 乾安县| 伊川县| 麻江县| 邢台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