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二章 聲的世界單元素養提升卷(原卷+解析版)--滬科版新教材物理八全冊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二章 聲的世界單元素養提升卷(原卷+解析版)--滬科版新教材物理八全冊

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情境化·新趨勢】初中物理滬科2024版八全冊單元期中期末素養提升卷
第二章 聲的世界單元素養提升卷
(滿分100分,答題時間90分鐘)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有12小題,每小題3分,共36分.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選項是符合題意的)
1.(新考法)聲讓我們通過聽覺感知世界,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甲圖:發聲的音叉將乒乓球彈開,說明發聲的物體在振動
B.乙圖:彈奏古箏時,手在不同的位置按弦,目的是改變發出聲音的音色
C.丙圖:從玻璃罩里向外抽氣,聽到鈴聲逐漸減小,推理得出真空不能傳聲
D.丁圖:靜止的燭焰隨音箱發出聲音的變化而“舞動”起來,說明聲音能傳遞能量
2.(情景化)如圖所示,這是天壇公園的回音壁,它是我國建筑上的一大奇跡.回音壁應用的聲學原理是( )
A.聲音在不同介質中的傳播速度不同 B.聲音的反射
C.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 D.聲音能夠在墻壁中傳播
3.(傳統文化)如圖是我國最早的樂器之一“塤”,吹奏時能發出宮、商、角、徵、羽五音,相當于現在的do、re、mi、sol、la。這個聲音的聲源是(  )
A.陶土 B.空氣 C.聲帶 D.嘴
4. (中華傳統文化)2024年6月 10日是我國傳統節日端午節,端午節劃龍舟是傳統的習俗,弘揚中國傳統文化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端午節賽龍舟時,賽事激烈,思考樂財財同學的歡呼聲越來越大,這個“越來越大”是指(  )
A. 音色 B. 音調 C. 響度 D. 速度
5.(新考法)現代社會里,養狗成為一種“時尚”,但遛狗傷人事故也時有發生。超聲驅狗器狗好像聽到巨大的噪聲而躲開,而旁邊的人什么也沒聽見。這是因為驅狗器( )
A.發出聲音的響度小
B.發出聲波的頻率不在人耳能夠感受的頻率范圍內
C.發出的聲音不是振動產生
D.聲波不能在空氣中傳播
6.(情景化)如圖所示為一種超聲導盲手杖。它可以發射超聲波探測周圍5m內障礙物的情況,并處理成語音信號及時播放出來,達到“以聽代視”的效果。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超聲波在空氣中傳播的速度約為3×108m/s
B.手杖能夠導航是利用手杖敲擊地磚,地磚發出了超聲波
C.手杖能夠導航是利用聲音可以傳遞信息這一特性
D.超聲波的振動頻率在20Hz~20000Hz之間,人耳聽不到
7.如圖所示,在甲、乙、丙、丁4個相同的玻璃瓶中,裝入不同高度的水,則(  )
A.吹瓶口,是空氣在發聲,且甲瓶聲音的音調最高
B.吹瓶口,是瓶和水在發聲,且丁瓶聲音的音調最高
C.敲打瓶身,是空氣在發聲,且甲瓶聲音的音調最高
D.敲打瓶身,是瓶和水在發聲,且丁瓶聲音的音調最低
8.(新考法)如圖所示是甲、乙、丙三個聲音在示波器上顯示的波形圖(縱軸數值的單位相同,橫軸中1ms=10-3s),以下判斷正確的是(  )
A.乙比甲的響度大 B.甲的音調比乙低
C.甲比丙的頻率小 D.甲、丙的音色相同
9. 亞洲殘疾人運動會于2023 10 22在杭州開幕,許多“硬核”科技體現祖國的科技實力,更體現了“以人為本”的科技溫情,如圖是智能導盲犬利用超聲波測距、紅外線避障等技術引導視障殘疾人行走,以下關于超聲波觀點中不正確的是(  )
A.超聲波可以傳遞信息
B.超聲波可以傳遞能量
C.超聲波比次聲波傳遞的速度大
D.智能導盲犬發出的超聲波不會干擾人的聽覺
10.(新考法)如圖是我國航空母艦上兩位甲板引導員引導飛機起飛的情景。他們工作時要配戴防噪聲耳罩,這種控制噪聲的措施屬于(  )
A.防止噪聲產生 B.監測噪聲強弱 C.防止噪聲進入耳朵 D.減小噪聲傳播速度
11.(跨學科實踐)如圖所示為一種身高測量儀,其頂部的感應器豎直向下發射超聲波信號,經下方物體反射后返回,被感應器接收。某同學站上測高臺,感應器記錄信號從發射到接收所經歷的時間為0.005s.已知感應器距測高臺的高度為2.6m,空氣中的聲速取340m/s,則該同學的身高為( )
A.1.65m B.1.70m C.1.75m D.0.85m
12.鐵路運輸是重要的運輸手段,如圖是一段鐵軌,枕木下方鋪有大量碎石子,可以減震,從而有效減弱火車行駛過程中的噪聲。下列與其控制噪聲方法相同的是(  )
A.學校附近禁止鳴笛
B.工廠里工人戴的防噪聲耳罩
C.高速公路旁的隔音板
D.路邊的噪聲監測儀
二、多項選擇題(本大題有2小題,每小題3分,共6分.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至少有兩個選項是符合題意的,選對但不全得2分,有選錯的得0分,全選對的得3分)
13.(新考法)下列有關于聲現象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
A.航母上的飛機引導員帶有耳機,這是在人耳處減弱噪聲
B.將長管插入水中能聽到遠處船只的聲音,這說明了液體能夠傳聲
C.從波形圖中我們可以知道,這兩個聲音的音調不同,音色相同
D.蝙蝠是利用發射和接收次聲波來確定昆蟲的位置
14.如圖,超聲波測速儀A,向遠離自己而去的汽車B發出兩次脈沖波的時間間隔為4.5s,第一個脈沖1.4s后收到反射信號。發射第二個脈沖3.0s后收到反射信號(聲音在空氣中速度為340m/s)(  )
A.汽車接收到第一次脈沖,距離測速儀的距離為238m
B.汽車接收到第一次脈沖,距離測速儀的距離為250m
C.汽車接收到兩次脈沖波的時間間隔是4.3s
D.汽車接收到兩次脈沖波的時間間隔是5.3s
三、填空題(本大題有8小題,每空1分,共19 分)
15.用樹葉卷成圓筒,把其中一端稍稍捏扁,就能隨心吹出一首首美妙的歌曲,如圖所示。吹奏時由于氣流引起樹葉的 而發出聲音。人走路時很難聽到甩動胳膊發出的聲音,是因為胳膊甩動的頻率 (選填“高于”或“低于”)人耳能聽到聲音頻率的范圍。
16.(情景化)當發生礦山(隧道)事故時,被困人員可利用堅硬物體敲擊管路、鐵軌、鉆桿等,發出“5432”救援聯絡信號。由此可知, 能夠傳聲,且比空氣傳聲的速度 (選填“快”或“慢”)。
17.山西一煤礦發生透水事故,被困井下約深度處的礦工通過敲擊鉆桿向地面發出求救信號,115人成功獲救,這是利用了 傳聲比氣體傳聲效果好。耳朵貼在裝滿水的很長的鋼管的一端,讓他人在另一端敲擊一下,你會聽到 次敲擊聲,其中最先聽到的聲音是通過 (鋼管/水/空氣)傳播過來的。
18.在飛機失事搜尋過程中,搜救艦船在定位和測量海深時都要用到超聲測位儀(如圖所示),它是利用聲音可以在 中傳播來工作的。若海水的深度是6.75km,聲音在海水中的傳播速度是1500m/s,則測位儀發出信號后需經過 秒才能接收到信號。
19.在物理興趣小組組織的活動中,小明利用橡皮筋等自制了如圖所示的簡易“古箏”,并用它進行了演奏。“古箏”的聲音是由 的振動產生的;用同樣大小的力撥動橡皮筋,發聲時粗橡皮筋比細橡皮筋的音調 (選填“高”或“低”)。
20.如圖所示,用豎直懸掛的泡沫塑料球接觸發聲的音叉時,將會看到小球被彈開,小球被彈開的幅度越大,發出聲音的響度越大,實驗說明聲音的響度與 有關。這個小球的作用是 。(填選項序號)
A.使音叉的振動盡快停下來
B.把音叉的微小振動放大,便于觀察
C.使音叉的振動時間延長
D.使聲波多次反射形成回聲
21.聲音都是由于發聲物體的 而產生的。溫度一定時,聲波在不同介質中的傳播速度是 的(選填“相同”或“不同”)。圖中蒙住雙眼的小王能辨別周圍同學的聲音,她還可以根據聲音的 來大致判斷周圍同學離他的遠近(選填“響度”、“音調”或“音色”)。
22.如圖所示,將點燃的蠟燭放在發聲喇叭前方,可以看到燭焰隨著聲音晃動,喇叭的紙盆由于 產生聲音,聲音通過 傳播到燭焰處,燭焰晃動說明聲音具有 。
四、實驗探究題(本大題有3小題,每空1分,共20分)
23. (8分)為了探究聲音產生的原因,小明和小華一起做了幾個實驗:小明把手放在喉嚨處,大聲講話,感覺喉頭振動了;小華把發聲的音叉放在水中,可以激起水花,如圖甲所示。
(1)由此可以得出的結論: ;
(2)小華同學用手使勁敲桌子,發出很大的響聲,但是她看到桌子幾乎沒有振動,為了使看到的實驗現象更明顯,你的改進方法是: ;
(3)小明、小華又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聲音是怎樣傳播到遠處的?針對這一問題,他們經過認真的思考,提出了兩種猜想:
①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②聲音的傳播不需要介質;
究竟哪一種猜想是正確的呢?小明他們進行了如下的實驗:如圖乙所示,隨著向外不斷抽氣,結果發現手機鈴聲越來越 (填“大”或“小”),由此現象可以推理:猜想 是正確的。
24. (6分)在“探究影響聲音傳播速度大小的因素”的實驗中,根據下表列出的一些介質中的聲速,回答下列問題。
介質 聲速/(m/s) 介質 聲速/(m/s)
空氣(0oC) 331 水(常溫) 1500
空氣(15oC) 340 海水(25oC) 1531
空氣(25oC) 346 銅(棒) 3750
煤油(25oC) 1324 鐵(棒) 5200
(1)聲音在相同溫度的不同介質中,傳播的速度是 (選填“相同”或“不相同”)的;
(2)從固體、液體、氣體三種介質的角度來看,一般情況下,聲音傳播的速度由小到大排列順序依次是 、 、 ;
(3)對于液體和氣體來說,在同種介質中,聲音的傳播速度還跟介質的 有關;
(4)根據表中的數據可知,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隨溫度的升高而 。(選填“增大”、“不變”或“減小”)
25. (6分)小明和小亮同學合作探究“琴弦發出聲音的音調高低與哪些因素有關”,他倆通過討論,提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一:琴弦發出聲音的音調高低,可能與琴弦的橫截面積有關;
猜想二:琴弦發出聲音的音調高低,可能與琴弦的長短有關;
猜想三:琴弦發出聲音的音調高低,可能與琴弦的材料有關;
(1)為了驗證提出的三個猜想是否正確,他們找到了如表所列各種規格的琴弦,進行實驗,并記錄實驗
數據如表所示。
實驗次數 編號 材料 長度/m 橫截面積/mm2 振動的頻率/Hz
1 A 銅 60 2.89 1088
2 B 銅 60 1.02 2088
3 C 銅 80 1.02 1918
4 D 鋼 80 1.02 2468
(2)分析第 次實驗數據可驗證猜想一,并可得出結論:其他條件相同時,琴弦的橫截面積越大,琴弦發出聲音的音調越 (選填“高”或“低”)。
(3)分析第2、3次實驗數據,可得出結論:在琴弦的 相同時,琴弦的 越小,琴弦發出聲音的音調越高。
(4)分析實驗數據可知,在其他條件相同時, (選填“銅”或“鋼”)材料制成的琴弦發出聲音的音調較高。
(5)本次實驗運用的研究方法是 法。
五、計算及綜合能力題(本大題有3小題,共19分)
26. (7分)如圖所示,某輛汽車勻速駛入某超聲測速路段,當車與測速儀距離OA=45m時,測速儀向車發出超聲波,測速儀從發出超聲波到收到反射回來的超聲波共用時0.3s,已知此路段限速80km/h,超聲波的速度為340m/s,求
(1)汽車與超聲波相遇時,車與測速儀的距離為多少;
(2)請通過計算判斷該車是否超速。
27. (8分)為了提高安全性,減少事故的發生,有關部門要求汽車司機在進入隧道前必須鳴笛。如圖所示,若汽車行駛的速度為20m/s,司機在鳴笛后2s聽到隧道口處的山崖反射的回聲。
(1)聲音在15℃空氣中的傳播速度為?
(2)聽到回聲時汽車離山崖多遠?
28.(4分)(跨學科綜合)頻率高于的聲波稱為超聲波,它具有指向性好、反射能力強、能量集中等特點,可用于測距、測速停。超聲波測速儀(如圖)向靜止的汽車發射超聲波信號(簡稱信號),同時開始計時,信號傳播過程中遇到汽車會被反射,測速儀接收到返回的信號停止計時,根據記錄的時間及其與路程、速度的關系,可計算出汽車與測速儀之間的距離。測速儀在公路上對某跑車進行測速時,向勻速駛來的跑車發射兩次信號,兩次發射信號的時間間隔是,第一次發射信號到接收用時,第二次發射信號到接收用時。經測速儀測定,該跑車超速,駕駛員將受到交警部門處罰。(超聲波的速度取)
(1)人耳 (選填“能”或“不能”)聽到超聲波,超聲波測速是利用了超聲波的指向性好、能量集中、 等特點。
(2)第一次發射的信號遇到跑車時,跑車與測速儀之間的距離為 m。
(3)通過計算,跑車的速度大小為 。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情境化·新趨勢】初中物理滬科2024版八全冊單元期中期末素養提升卷
第二章 聲的世界單元素養提升卷
(滿分100分,答題時間90分鐘)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有12小題,每小題3分,共36分.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選項是符合題意的)
1.(新考法)聲讓我們通過聽覺感知世界,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甲圖:發聲的音叉將乒乓球彈開,說明發聲的物體在振動
B.乙圖:彈奏古箏時,手在不同的位置按弦,目的是改變發出聲音的音色
C.丙圖:從玻璃罩里向外抽氣,聽到鈴聲逐漸減小,推理得出真空不能傳聲
D.丁圖:靜止的燭焰隨音箱發出聲音的變化而“舞動”起來,說明聲音能傳遞能量
【答案】B
【解析】A.發聲的音叉將乒乓球彈開,說明音叉在振動,這表明正在發聲的物體在振動,故A正確,不符合題意;
B.彈奏古箏時,手在不同的位置按弦,目的是改變發出聲音的音調,故B錯誤,符合題意;
C.從玻璃罩里向外抽氣,聽到鈴聲逐漸減小,可以推理假如玻璃罩內是真空,將不能聽到聲音,說明真空不能傳聲,故C正確,不符合題意;
D.靜止的燭焰隨音箱發出聲音的變化而“舞動”起來,火焰獲得了能量,說明聲音能傳遞能量,故D正確,不符合題意。故選B。
2.(情景化)如圖所示,這是天壇公園的回音壁,它是我國建筑上的一大奇跡.回音壁應用的聲學原理是( )
A.聲音在不同介質中的傳播速度不同 B.聲音的反射
C.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 D.聲音能夠在墻壁中傳播
【答案】B
【解析】在回音壁可以聽到回音,是因為聲音在回音壁發生了反射進入人耳,故B符合題意,ACD不符合題意。故選B。
3.(傳統文化)如圖是我國最早的樂器之一“塤”,吹奏時能發出宮、商、角、徵、羽五音,相當于現在的do、re、mi、sol、la。這個聲音的聲源是(  )
A.陶土 B.空氣 C.聲帶 D.嘴
【答案】B
【解析】吹奏時,按住不同的孔,塤內的空氣振動發聲,ACD不符合題意,B符合題意。
故選B。
4. (中華傳統文化)2024年6月 10日是我國傳統節日端午節,端午節劃龍舟是傳統的習俗,弘揚中國傳統文化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端午節賽龍舟時,賽事激烈,思考樂財財同學的歡呼聲越來越大,這個“越來越大”是指(  )
A. 音色 B. 音調 C. 響度 D. 速度
【答案】C
【解析】響度是指聲音的大小,同學的歡呼聲越來越大,說明聲音較大,聲音的響度大。故選C。
5.(新考法)現代社會里,養狗成為一種“時尚”,但遛狗傷人事故也時有發生。超聲驅狗器狗好像聽到巨大的噪聲而躲開,而旁邊的人什么也沒聽見。這是因為驅狗器( )
A.發出聲音的響度小
B.發出聲波的頻率不在人耳能夠感受的頻率范圍內
C.發出的聲音不是振動產生
D.聲波不能在空氣中傳播
【答案】B
【解析】AB.人的聽覺范圍是20Hz~20000Hz,狗的聽覺范圍是15Hz~50000Hz, 超聲驅狗器發出超聲波,其頻率高于20000Hz,狗能聽到,而人聽不到。所以對著狗一按開關,狗好像聽到巨大的噪聲而躲開,而旁邊的人什么也沒聽見,而不是發出聲音的響度小,故B正確,A錯誤;
CD.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聲音能在空氣中傳播,故CD錯誤。 故選B。
6.(情景化)如圖所示為一種超聲導盲手杖。它可以發射超聲波探測周圍5m內障礙物的情況,并處理成語音信號及時播放出來,達到“以聽代視”的效果。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超聲波在空氣中傳播的速度約為3×108m/s
B.手杖能夠導航是利用手杖敲擊地磚,地磚發出了超聲波
C.手杖能夠導航是利用聲音可以傳遞信息這一特性
D.超聲波的振動頻率在20Hz~20000Hz之間,人耳聽不到
【答案】C
【解析】A.超聲波是聲音,在空氣中傳播的速度約為340m/s,故A錯誤;
B.手杖導航時,發出超聲波碰到障礙物時反射回來,然后手杖接收到超聲波,故B錯誤;
C.聲音可以傳遞信息,手杖能夠導航利用聲音可傳遞信息原理制成,故C正確;
D.超聲波的頻率高于20000Hz,超出人耳聽覺頻率范圍,人耳聽不到,故D錯誤。
故選C。
7.如圖所示,在甲、乙、丙、丁4個相同的玻璃瓶中,裝入不同高度的水,則(  )
A.吹瓶口,是空氣在發聲,且甲瓶聲音的音調最高
B.吹瓶口,是瓶和水在發聲,且丁瓶聲音的音調最高
C.敲打瓶身,是空氣在發聲,且甲瓶聲音的音調最高
D.敲打瓶身,是瓶和水在發聲,且丁瓶聲音的音調最低
【答案】D
【解析】AB.用嘴依次吹瓶口時,是瓶內的空氣柱振動發聲,水量越多,空氣柱越短,振動越快,音調越高,故丁瓶產生的聲音的音調最高,故AB不符合題意;
CD.用筷子依次敲打瓶口時,是瓶和水在振動產生聲音,水量越少,瓶和水振動越快,音調越高,故丁瓶產生的聲音的音調最低,故C不符合題意,D符合題意。
故選D。
8.(新考法)如圖所示是甲、乙、丙三個聲音在示波器上顯示的波形圖(縱軸數值的單位相同,橫軸中1ms=10-3s),以下判斷正確的是(  )
A.乙比甲的響度大 B.甲的音調比乙低
C.甲比丙的頻率小 D.甲、丙的音色相同
【答案】D
【解析】A.如圖,甲、乙圖像的振幅相同,所以響度相同,故A錯誤;
B.如圖甲0.2ms內均振動2次、乙0.4ms內均振動2次,甲的振動頻率較高,音調較高,故B錯誤;
C.如圖,甲、丙0.2ms內均振動2次,所以頻率相同,音調相同,故C錯誤;
D.如圖,甲、丙的波形相同,所以音色相同,故D正確。故選D。
9. 亞洲殘疾人運動會于2023 10 22在杭州開幕,許多“硬核”科技體現祖國的科技實力,更體現了“以人為本”的科技溫情,如圖是智能導盲犬利用超聲波測距、紅外線避障等技術引導視障殘疾人行走,以下關于超聲波觀點中不正確的是(  )
A.超聲波可以傳遞信息
B.超聲波可以傳遞能量
C.超聲波比次聲波傳遞的速度大
D.智能導盲犬發出的超聲波不會干擾人的聽覺
【答案】C
【解析】A.超聲波可以傳遞信息,如可以用超聲波來探測海底的深度,故A正確,A不符合題意;
B.超聲波可以傳遞能量,如可以用超聲波來去除人體內的結石,故B正確,B不符合題意;
C.聲音的速度和介質種類及溫度有關,與聲音的頻率無關,在相同條件下,超聲波和次聲波傳播速度相同,故C錯誤,C符合題意;
D.人耳聽不到超聲波,智能導盲犬發出的超聲波不會干擾人的聽覺,故D正確,D不符合題意。
故選C。
10.(新考法)如圖是我國航空母艦上兩位甲板引導員引導飛機起飛的情景。他們工作時要配戴防噪聲耳罩,這種控制噪聲的措施屬于(  )
A.防止噪聲產生 B.監測噪聲強弱 C.防止噪聲進入耳朵 D.減小噪聲傳播速度
【答案】C
【解析】航母甲板上的工作人員都要佩戴防護耳罩以保護聽力,這是防止噪聲進入耳朵,因為艦載機起飛時所發出聲音的響度很大,容易對工作人員聽力造成損傷。
故選C。
11.(跨學科實踐)如圖所示為一種身高測量儀,其頂部的感應器豎直向下發射超聲波信號,經下方物體反射后返回,被感應器接收。某同學站上測高臺,感應器記錄信號從發射到接收所經歷的時間為0.005s.已知感應器距測高臺的高度為2.6m,空氣中的聲速取340m/s,則該同學的身高為( )
A.1.65m B.1.70m C.1.75m D.0.85m
【答案】C
【解析】超聲波從發射到該同學的頭頂所用的時間為
感應器到該同學的頭頂的距離為
該同學的身高為
故C符合題意,ABD不符合題意。
故選C。
12.鐵路運輸是重要的運輸手段,如圖是一段鐵軌,枕木下方鋪有大量碎石子,可以減震,從而有效減弱火車行駛過程中的噪聲。下列與其控制噪聲方法相同的是(  )
A.學校附近禁止鳴笛
B.工廠里工人戴的防噪聲耳罩
C.高速公路旁的隔音板
D.路邊的噪聲監測儀
【答案】A
【解析】枕木下方鋪有大量碎石子,可以減震,屬于在聲源處減弱噪聲;
A.禁止在學校附近鳴笛,屬于在聲源處減弱噪聲,故A符合題意;
B.工人通常會佩戴防噪聲耳罩,屬于在人耳處減弱噪聲,故B不符合題意;
C.高速公路兩旁設置的隔音板,屬于在傳播過程中減弱噪聲,故C不符題意;
D.設置在路邊的噪聲監測儀,只會測出當時環境聲音的響度,但不能減弱噪聲,故D不符合題意。
故選A。
二、多項選擇題(本大題有2小題,每小題3分,共6分.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至少有兩個選項是符合題意的,選對但不全得2分,有選錯的得0分,全選對的得3分)
13.(新考法)下列有關于聲現象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
A.航母上的飛機引導員帶有耳機,這是在人耳處減弱噪聲
B.將長管插入水中能聽到遠處船只的聲音,這說明了液體能夠傳聲
C.從波形圖中我們可以知道,這兩個聲音的音調不同,音色相同
D.蝙蝠是利用發射和接收次聲波來確定昆蟲的位置
【答案】AB
【解析】A.航母上的起飛引導員帶有耳機,這是在人耳處減弱噪聲,故A正確;
B.插入水中的管子能聽到遠處船只的聲音,說明液體能夠傳聲,故B正確;
C.從波形圖中我們可以看出兩列波的振動頻率相同,波形圖的形狀不同,所以這兩個聲音的音調相同,音色不同,故C錯誤;
D.蝙蝠是利用發射和接收超聲波來確定昆蟲的位置,故D錯誤。
故選 AB。
14.如圖,超聲波測速儀A,向遠離自己而去的汽車B發出兩次脈沖波的時間間隔為4.5s,第一個脈沖1.4s后收到反射信號。發射第二個脈沖3.0s后收到反射信號(聲音在空氣中速度為340m/s)(  )
A.汽車接收到第一次脈沖,距離測速儀的距離為238m
B.汽車接收到第一次脈沖,距離測速儀的距離為250m
C.汽車接收到兩次脈沖波的時間間隔是4.3s
D.汽車接收到兩次脈沖波的時間間隔是5.3s
【答案】AD
【解析】測速儀第一次發出的信號從汽車B處返回到測速儀所用時間

由v=s/t得,汽車B距測速儀
測速儀第二次發出的信號從汽車B處返回到測速儀所用時間
汽車B收到兩次信號的時間間隔是
故D符合題意,BC不符合題意。故選AD。
三、填空題(本大題有8小題,每空1分,共19 分)
15.用樹葉卷成圓筒,把其中一端稍稍捏扁,就能隨心吹出一首首美妙的歌曲,如圖所示。吹奏時由于氣流引起樹葉的 而發出聲音。人走路時很難聽到甩動胳膊發出的聲音,是因為胳膊甩動的頻率 (選填“高于”或“低于”)人耳能聽到聲音頻率的范圍。
【答案】振動 低于
【解析】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美妙的歌曲是由空氣振動引起樹葉振動產生的。
人類能聽到的聲音的頻率范圍是20至20000赫茲,胳膊甩動的頻率低于20赫茲,所以聽不到胳膊甩動發出的聲音。
16.(情景化)當發生礦山(隧道)事故時,被困人員可利用堅硬物體敲擊管路、鐵軌、鉆桿等,發出“5432”救援聯絡信號。由此可知, 能夠傳聲,且比空氣傳聲的速度 (選填“快”或“慢”)。
【答案】 固體 快
【解析】聲音傳播需要介質,氣體、液體、固體都能傳聲,被困人員可利用堅硬物體敲擊管路、鐵軌、鉆桿等,求救聲可以從固體傳到外面,表明固體能傳聲。
聲音傳播的速度與介質有關,一般情況下,固體傳聲的速度比空氣要快。
17.山西一煤礦發生透水事故,被困井下約深度處的礦工通過敲擊鉆桿向地面發出求救信號,115人成功獲救,這是利用了 傳聲比氣體傳聲效果好。耳朵貼在裝滿水的很長的鋼管的一端,讓他人在另一端敲擊一下,你會聽到 次敲擊聲,其中最先聽到的聲音是通過 (鋼管/水/空氣)傳播過來的。
【答案】固體 3 鋼管
【解析】固體和氣體均可以傳聲,被困井下約深度處的礦工通過敲擊鉆桿向地面發出求救信號,115人成功獲救,這是利用了固體傳聲比氣體傳聲效果好。
聲音可以在氣體、固體、液體中傳播,且聲音在固體中的傳播速度最大,液體中其次,在氣體中的傳播速度最小。所以耳朵貼在裝滿水的很長的鋼管的一端,讓他人在另一端敲擊一下,會聽到3次敲擊聲,其中最先聽到的聲音是通過鋼管傳播過來的。
18.在飛機失事搜尋過程中,搜救艦船在定位和測量海深時都要用到超聲測位儀(如圖所示),它是利用聲音可以在 中傳播來工作的。若海水的深度是6.75km,聲音在海水中的傳播速度是1500m/s,則測位儀發出信號后需經過 秒才能接收到信號。
【答案】 液體 9
【解析】聲波的傳播需要介質,聲音可以在固體,液體、氣體中傳播。“超聲測位儀”是利用聲音可以在液體中傳播來工作的。
超聲波傳播的距離為
s=2×6.75×103m=1.35×104m
接受到超聲波所用的時間為
19.在物理興趣小組組織的活動中,小明利用橡皮筋等自制了如圖所示的簡易“古箏”,并用它進行了演奏。“古箏”的聲音是由 的振動產生的;用同樣大小的力撥動橡皮筋,發聲時粗橡皮筋比細橡皮筋的音調 (選填“高”或“低”)。
【答案】 弦 低
【解析】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古箏”發出的聲音是由弦振動產生。
用同樣大小的力先撥動張緊的細橡皮筋,再撥動張緊的粗橡皮筋,可以聽到粗橡皮筋發出聲音的音調低于細橡皮筋發出的音調;這就說明了發聲體振動的頻率越快,聲音的音調越高。
20.如圖所示,用豎直懸掛的泡沫塑料球接觸發聲的音叉時,將會看到小球被彈開,小球被彈開的幅度越大,發出聲音的響度越大,實驗說明聲音的響度與 有關。這個小球的作用是 。(填選項序號)
A.使音叉的振動盡快停下來
B.把音叉的微小振動放大,便于觀察
C.使音叉的振動時間延長
D.使聲波多次反射形成回聲
【答案】 振幅 B
【解析】越用力敲擊音叉,小球被彈開的幅度越大,發出聲音的響度越大,實驗說明聲音的響度與振幅有關。
為了便于觀察實驗現象,把不容易看到的現象轉換成便于觀察的現象,小球的作用是放大音叉的振動,這叫做轉換法,故選B。
21.聲音都是由于發聲物體的 而產生的。溫度一定時,聲波在不同介質中的傳播速度是 的(選填“相同”或“不同”)。圖中蒙住雙眼的小王能辨別周圍同學的聲音,她還可以根據聲音的 來大致判斷周圍同學離他的遠近(選填“響度”、“音調”或“音色”)。
【答案】 振動 不同 響度
【解析】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一切發聲體都在振動。
聲音在介質中的傳播速度與介質的種類和溫度有關,溫度一定時,聲波在不同介質中的傳播速度不同。
聲音的強弱叫響度,響度與發聲體的振幅和距離發聲體的遠近有關。蒙住雙眼的小王能辨別周圍同學的聲音,這是因為不同人聲音的音色不同,同時還可以根據聲音的響度來大致判斷周圍同學離他的遠近。
22.如圖所示,將點燃的蠟燭放在發聲喇叭前方,可以看到燭焰隨著聲音晃動,喇叭的紙盆由于 產生聲音,聲音通過 傳播到燭焰處,燭焰晃動說明聲音具有 。
【答案】 振動 空氣 能量
【解析】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喇叭的紙盆由于振動產生聲音;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聲音通過空氣傳播到燭焰處;聲音可以傳遞信息,聲音可以傳遞能量,燭焰晃動說明聲音具有能量。
四、實驗探究題(本大題有3小題,每空1分,共20分)
23. (8分)為了探究聲音產生的原因,小明和小華一起做了幾個實驗:小明把手放在喉嚨處,大聲講話,感覺喉頭振動了;小華把發聲的音叉放在水中,可以激起水花,如圖甲所示。
(1)由此可以得出的結論: ;
(2)小華同學用手使勁敲桌子,發出很大的響聲,但是她看到桌子幾乎沒有振動,為了使看到的實驗現象更明顯,你的改進方法是: ;
(3)小明、小華又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聲音是怎樣傳播到遠處的?針對這一問題,他們經過認真的思考,提出了兩種猜想:
①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②聲音的傳播不需要介質;
究竟哪一種猜想是正確的呢?小明他們進行了如下的實驗:如圖乙所示,隨著向外不斷抽氣,結果發現手機鈴聲越來越 (填“大”或“小”),由此現象可以推理:猜想 是正確的。
【答案】(1) 聲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 (2) 在桌上放一些小紙屑(3) 小 ①
【解析】(1)講話時聲帶在振動,音叉發聲使水振動,都能證明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
(2)桌子是較大的物體,桌子的振動不易觀察,可轉換為桌面上小紙屑的振動,所以可在桌子上放一些小紙屑。
(3)當把玻璃罩內的空氣逐漸抽出時,傳聲介質越來越少,所以傳聲效果越來越不好,實驗過程中聽到的聲音越來越小,由此現象可以推理:當空氣全部抽出時,就聽不到聲音了,故可得結論: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即猜想①是正確的。
24. (6分)在“探究影響聲音傳播速度大小的因素”的實驗中,根據下表列出的一些介質中的聲速,回答下列問題。
介質 聲速/(m/s) 介質 聲速/(m/s)
空氣(0oC) 331 水(常溫) 1500
空氣(15oC) 340 海水(25oC) 1531
空氣(25oC) 346 銅(棒) 3750
煤油(25oC) 1324 鐵(棒) 5200
(1)聲音在相同溫度的不同介質中,傳播的速度是 (選填“相同”或“不相同”)的;
(2)從固體、液體、氣體三種介質的角度來看,一般情況下,聲音傳播的速度由小到大排列順序依次是 、 、 ;
(3)對于液體和氣體來說,在同種介質中,聲音的傳播速度還跟介質的 有關;
(4)根據表中的數據可知,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隨溫度的升高而 。(選填“增大”、“不變”或“減小”)
【答案】(1) 不相同 (2) 氣體 液體 固體(3) 溫度(4) 增大
【解析】(1)由表格數據知,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聲音在相同溫度的不同介質中,聲音傳播的速度不同。
(2)從固體、液體、氣體三種介質的角度來看,聲在固體中傳播速度最大,在液體中次之,在氣體中傳播速度最小,所以聲音傳播的速度由小到大排列順序依次是氣體、液體、固體。
(3)由表格數據知,聲音在不同溫度下的空氣中的傳播速度有所不同,因此對于液體和氣體來說,在同種介質中,聲音的傳播速度還跟介質的溫度有關。
(4)由表格數據知聲音在不同的溫度下,傳播速度不同,且溫度越高,傳播速度越大,即聲音在空氣中傳播速度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
25. (6分)小明和小亮同學合作探究“琴弦發出聲音的音調高低與哪些因素有關”,他倆通過討論,提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一:琴弦發出聲音的音調高低,可能與琴弦的橫截面積有關;
猜想二:琴弦發出聲音的音調高低,可能與琴弦的長短有關;
猜想三:琴弦發出聲音的音調高低,可能與琴弦的材料有關;
(1)為了驗證提出的三個猜想是否正確,他們找到了如表所列各種規格的琴弦,進行實驗,并記錄實驗
數據如表所示。
實驗次數 編號 材料 長度/m 橫截面積/mm2 振動的頻率/Hz
1 A 銅 60 2.89 1088
2 B 銅 60 1.02 2088
3 C 銅 80 1.02 1918
4 D 鋼 80 1.02 2468
(2)分析第 次實驗數據可驗證猜想一,并可得出結論:其他條件相同時,琴弦的橫截面積越大,琴弦發出聲音的音調越 (選填“高”或“低”)。
(3)分析第2、3次實驗數據,可得出結論:在琴弦的 相同時,琴弦的 越小,琴弦發出聲音的音調越高。
(4)分析實驗數據可知,在其他條件相同時, (選填“銅”或“鋼”)材料制成的琴弦發出聲音的音調較高。
(5)本次實驗運用的研究方法是 法。
【答案】(2) 1、2 低(3) 材料和橫截面積 長度(4) 鋼 (5) 控制變量
【解析】(2)根據控制變量法可知,為驗證猜想一,可選擇長度和材料都相同,而橫截面積不同的琴弦1、2進行研究。
由表中數據可知,其他條件相同時,琴弦的橫截面積越大,振動的頻率越低,琴弦發出聲音的音調越低。
(3)分析第2、3次實驗數據,橫截面積和材料都相同,而長度不同的琴弦,由表中數據可知,琴弦的長度越小,振動的頻率越高,琴弦發出聲音的音調越高。
(4)分析3、4實驗數據可知,琴弦發出聲音的音調高低,與琴弦的材料有關,當琴弦的橫截面積與長度相同,鋼材料制成的琴弦發出聲音的音調比銅質材料高。
(5)實驗中研究琴弦發出聲音的音調高低與某個因素的關系時,控制其它因素相同,這種研究物理問題的方法叫做控制變量法。
五、計算及綜合能力題(本大題有3小題,共19分)
26. (7分)如圖所示,某輛汽車勻速駛入某超聲測速路段,當車與測速儀距離OA=45m時,測速儀向車發出超聲波,測速儀從發出超聲波到收到反射回來的超聲波共用時0.3s,已知此路段限速80km/h,超聲波的速度為340m/s,求
(1)汽車與超聲波相遇時,車與測速儀的距離為多少;
(2)請通過計算判斷該車是否超速。
【答案】見解析
【解析】(1)汽車與超聲波相遇時,車與測速儀的距離為
(2)從發出超聲波到汽車與超聲波相遇時間為
汽車在這段時間行駛的路程為
則汽車速度為
所以該車超速。
27. (8分)為了提高安全性,減少事故的發生,有關部門要求汽車司機在進入隧道前必須鳴笛。如圖所示,若汽車行駛的速度為20m/s,司機在鳴笛后2s聽到隧道口處的山崖反射的回聲。
(1)聲音在15℃空氣中的傳播速度為?
(2)聽到回聲時汽車離山崖多遠?
【答案】(1)340m/s;(2)320m
【解析】(1)聲音的傳播速度與介質的種類和溫度有關,聲音在15℃空氣中的傳播速度為340m/s;
(2)2s內汽車行駛的路程為
s1=v1t=20m/s×2s=40m
2s內聲音所走路程為
s2=v2t=340m/s×2s=680m
鳴笛時汽車到峭壁的距離是
則司機聽到回聲時汽車距峭壁的距離為
s'=s-s1=360m-40m=320m
答:(1)聲音在15℃空氣中的傳播速度為340m/s;
(2)聽到回聲時汽車離山崖的距離為320m。
28.(4分)(跨學科綜合)頻率高于的聲波稱為超聲波,它具有指向性好、反射能力強、能量集中等特點,可用于測距、測速停。超聲波測速儀(如圖)向靜止的汽車發射超聲波信號(簡稱信號),同時開始計時,信號傳播過程中遇到汽車會被反射,測速儀接收到返回的信號停止計時,根據記錄的時間及其與路程、速度的關系,可計算出汽車與測速儀之間的距離。測速儀在公路上對某跑車進行測速時,向勻速駛來的跑車發射兩次信號,兩次發射信號的時間間隔是,第一次發射信號到接收用時,第二次發射信號到接收用時。經測速儀測定,該跑車超速,駕駛員將受到交警部門處罰。(超聲波的速度取)
(1)人耳 (選填“能”或“不能”)聽到超聲波,超聲波測速是利用了超聲波的指向性好、能量集中、 等特點。
(2)第一次發射的信號遇到跑車時,跑車與測速儀之間的距離為 m。
(3)通過計算,跑車的速度大小為 。
【答案】 (1) 不能 反射能力強(2) 136 (3) 60
【解析】(1)人耳可聽聲的頻率范圍是:20Hz~20000Hz,超聲波是振動頻率高于20000Hz的聲波,故人耳不能聽到超聲波;超聲波具有指向性好、反射能力強、能量集中等特點,可用于測距、測速等;
(2)第一次發射信號與跑車相遇的時間為
則跑車在第一次反射信號的瞬間與測速儀的距離為
(3)第二次發射信號與汽車相遇的時間為
則跑車在第二次反射信號時與測速儀的距離為
測速過程中,跑車通過的路程為
測速過程中,跑車行駛的時間為
跑車的速度為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穆棱市| 邢台市| 友谊县| 绵阳市| 钟山县| 娄烦县| 外汇| 青阳县| 闸北区| 瓮安县| 子洲县| 丹寨县| 普安县| 贡山| 临潭县| 梓潼县| 泗水县| 大洼县| 九龙城区| 托克逊县| 临清市| 依安县| 收藏| 钦州市| 都安| 上饶县| 田东县| 怀柔区| 册亨县| 昌吉市| 昌黎县| 庄浪县| 南涧| 聂拉木县| 宁陕县| 铁岭市| 文山县| 沭阳县| 建始县| 苗栗市| 阜新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