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情境化·新趨勢】初中物理滬科2024版八全冊單元期中期末素養提升卷第一章 運動的世界單元素養提升卷(滿分100分,答題時間90分鐘)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有10小題,每小題3分,共30分.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選項是符合題意的)1. (新情景)端午節劃龍舟是傳統的習俗,弘揚中國傳統文化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思考樂月月同學踴躍參加了劃龍舟比賽,比賽中,思考樂月月同學判斷龍舟尾部的旗桿是靜止的,所選的參照物是( )A. 龍頭 B. 船槳 C. 河岸 D. 鼓槌【答案】A【解析】A.以龍頭為參照物,龍舟尾部的旗桿相對于龍頭的位置沒有改變,龍舟尾部的旗桿是靜止的,故A符合題意;B.以船槳為參照物,龍舟尾部的旗桿相對于船槳的位置改變,龍舟尾部的旗桿是運動的,故B不符合題意;C.以河岸為參照物,龍舟尾部的旗桿相對于河岸的位置改變,龍舟尾部的旗桿是運動的,故C不符合題意;D.以鼓槌為參照物,龍舟尾部的旗桿相對于鼓槌的位置改變,龍舟尾部的旗桿是運動的,故D不符合題意。故選A。2. (新考法)如圖所示,熱愛運動的小剛同學正在晨跑。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以遠處的山為參照物,小剛是靜止的 B.以遠處的山為參照物,小剛是運動的C.以小剛為參照物,路旁的樹是靜止的 D.以小剛為參照物,迎面跑來的同學是靜止的【答案】B【解析】AB.小剛同學正在晨跑,以遠處的山為參照物,小剛的位置在不斷變化,所以小剛是運動的,故A錯誤,B正確;C.以小剛為參照物,路旁的樹的位置相對于小剛的位置是在不斷變化的,所以樹是運動的,故C錯誤;D.以小剛為參照物,迎面跑來的同學距離小剛越來越近,說明位置在不斷變化,所以相對于小剛,迎面跑來的同學是運動的,故D錯誤。故選B。3. 如圖所示,三條線段、、的長度分別為、、,它們的大小關系是( )A. B.C. D.【答案】C【解析】通過用刻度尺進行測量可得,三條線段、、的長度它們的大小關系是,單憑感覺判斷長度是不可靠的,需要用刻度尺進行測量。故ABD不符合題意,C符合題意。故選C。4.(新考法)我國古代曾用張開的大拇指與中指間的距離作為長度單位,稱為“拃”。如圖所示,利用刻度尺測量某人“一拃”的長度。根據圖中信息,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測量時,必須從零刻度線量起B.觀察出,刻度尺的分度值為0.1cmC.讀數時,視線可以從甲方向觀察D.記錄下,“一拃”的長度為19.0cm【答案】D【解析】(1)測量時要讓被測物體的一端放在刻度尺的某一刻度線上,不一定要從零刻度線量起。(2)根據刻度尺上每大格代表長度和每大格內包含多少小格即可判定其分度值。(3)讀數時,視線要與刻度尺的尺面垂直。(4)物體左端與零刻度線對齊,讀出其右端對應刻度線即為“一拃”的長度。A.長度測量時,被測物體的一端如果放在刻度尺的零刻度線上會使測量更簡單,直接讀出末端刻度值即為物體的長度,如果物體測量時沒有從零刻度線開始而是從某一刻度線開始也可以測量,故A錯誤;B.該刻度尺每大格代表10cm,每大格內包含10小格,所以每小格代表1.0cm,即該刻度尺的分度值為1.0cm,故B錯誤;C.讀數時,視線要與刻度尺的尺面垂直,故C錯誤;D.圖中大拇指尖在零刻度線位置,中指尖在19.0刻度位置,所以,“一拃”的長度為19.0cm,故D正確。故選:D。5. (新考法)如圖所示,用刻度尺測量鉛筆的長度,測量方法正確的是( )A. B.C. D.【答案】C【解析】A.鉛筆沒有緊靠刻度尺有刻線的一側,故A錯誤;B.鉛筆沒有與刻度尺水平對齊,故B錯誤;C.鉛筆左側與刻度尺0刻度線對齊,并且緊靠刻線,故C正確;D.鉛筆左側沒有與0刻度線或其它整格刻線對齊,故D錯誤。6. 海洋中游得最快的是旗魚,速度可達100km/h,下列運動速度與其最接近的是( )A. 運動員在跑道上跑步B. 人在非機動車道上騎自行車C. 汽車在高速公路上行駛D. 飛機在高空飛行【答案】C【解析】A.因,運動員在跑道上跑步的速度約為10m/s,故A不符合題意;B.人在非機動車道上騎自行車的速度約為5m/s,故B不符合題意;C.汽車在高速公路上行駛的速度不超過120km/h,可以達到100km/h,故C符合題意;D.飛機在高空飛行的速度可達1000km/h,故D不符合題意。故選C。7. 小紅參加了學校組織的遠足活動,全程6km。 她行走前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是6km/h,行走后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4km/h,則她通過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A. 4km/h B. 4.8km/h C. 5km/h D. 6km/h【答案】B【解析】她行走前一半路程的時間行走后一半路程的時間她通過全程的平均速度是故B符合題意,ACD不符合題意。故選B。8.能表示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的是( ) A.(1)和(2) B.(2)和(3) C.(2)和(4) D.(1)和(4)【答案】C【解析】(1)圖物體運動的路程隨時間的變化不變,說明物體靜止;(2)圖s—t中,圖像是過原點的直線,表示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3)圖中速度隨時間均勻的增加,是加速直線運動;(4)圖中速度隨時間的變化不發生變化,說明物體勻速直線運動。故C符合題意,ABD不符合題意。9. 如圖所示為釣魚時魚漂靜浮于水面的示意圖。某次魚咬鉤后,魚漂從露出水面的長度為6cm豎直向下運動到露出水面的長度為2cm的過程,所用時間為0.4s,則該運動過程魚漂的平均速度為( )A. 5cm/s B. 10cm/s C. 15cm/s D. 20cm/s【答案】B【解析】該運動過程魚漂的平均速度為故B符合題意,ACD不符合題意。故選B。10. 一個小球從斜面滾下,用照相機每隔0.1s拍攝一次,記錄小球運動情況的照片如圖所示,則( )A.小球從A點運動到D點用時0.4sB.小球從A點運動到D點的平均速度為0.75m/sC.小球AC段的平均速度大于CD段平均速度D.小球整個運動過程中速度越來越快【答案】D【解析】(1)已知用照相機每隔0.1s拍攝一次,由圖可知小球從A點運動到D點經過了3個時間間隔,據此求出用的時間;(2)讀出AD之間的距離和所用的時間,根據v=求出平均速度;(3)由圖可知小球在相同時間內通過的路程越來越大,根據速度公式可知小球在整個運動過程中速度變化以及小球AC段的平均速度與CD段平均速度的大小關系。A、由圖可知,小球從A點運動到D點經過了3個時間間隔,則用時3×0.1s=0.3s,故A錯誤;B、AD之間的距離為s=30.0cm=0.3m,小球運動的時間為t=0.3s,則小球從A點運動到D點的平均速度:v===1m/s,故B錯誤;CD、由圖可知小球在相同時間內通過的路程越來越大,所以,根據速度公式可知小球在整個運動過程中速度越來越快,則小球AC段的平均速度小于CD段平均速度,故C錯誤,D正確。二、多項選擇題(本大題有3小題,每小題3分,共9分.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至少有兩個選項是符合題意的,選對但不全得2分,有選錯的得0分,全選對的得3分)11.測量緊密排繞在鉛筆上的細銅絲的直徑,如圖所示。以下說法中正確的是( )A.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為1mmB.讀取圖中刻度尺的示數時,視線應與尺面平行C.測得圖中細銅絲的總寬度為18.90cmD.實驗中采用了累積法測量細銅絲的直徑【答案】AD【解析】A.由圖可知,刻度尺上1cm中間有10個小格,一個小格為0.1cm=1mm,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故A正確;B.刻度尺讀數時,視線要與刻度尺刻度線垂直,故B錯誤;C.由圖示刻度尺可知,線圈總長度是:L=18.90cm﹣15.00cm=3.90cm,故C錯誤;D.實驗中采用了累積法測量細銅絲的直徑,需要測出線圈的總長度及數出所繞銅絲的圈數,利用d= 計算細銅絲直徑,故D正確。故選:AD。12.甲、乙兩物體,同時從同一地點出發沿直線向同一方向運動,它們的圖像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內,乙的平均速度為3m/sB.時,甲、乙兩物體的速度相等C.時,乙在甲前方處D.內,乙做勻速直線運動【答案】AC【解析】A.由圖可得,0~5 s 內,乙的路程為15m,乙的平均速度為故A正確;BD.由圖可知,5s時,甲做勻速直線運動,0~3s內,乙做勻速直線運動,5s時,乙處于靜止狀態,速度為0,所以兩物體的速度不相等,故BD錯誤。C.由圖可知,甲做勻速直線運動,速度為4s時,甲通過的路程s甲 =v甲t =3m/s×4s=12m乙通過的路程15m,所以乙在甲前方3m處,故C正確。故選AC 。13.如圖記錄了甲、乙兩車同時在同一平直公路上行駛時,在相同的時間內通過的路程。以下分析正確的是( )A.乙車做的是加速運動B.在每段相同的時間內,甲車的平均速度都比乙車的大C.在0~40s的時間內,甲、乙兩車的平均速度大小相等D.在20~30s的時間內,甲車的平均速度比乙車的大【答案】AC【解析】A.由圖示可知,乙車在每個10s內的路程分別是200m、250m、300m、450m,由此可知,在相等時間內,乙車的路程越來越大,故甲車的運動是加速直線運動,故A正確;B.由圖示可知,在30~40s內,甲車的路程小于乙車的路程,所以由公式v=s/t可知,甲車的平均速度比乙車的小,故B錯誤;C.由圖示可知,在0~40s內,甲車和乙車通過的路程均為1200m,所以由公式v=s/t可知,甲、乙兩車平均速度相等,故C正確;D.由圖示可知,在20~30s的時間內,甲車和乙車通過的路程相等,都是300m,所以由v=s/t可知,甲車的平均速度等于乙車的平均速度。故D錯誤。故選AC。三、填空題(本大題有9小題,每空1分,共20 分)14. 歌詞“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兩岸走”,以竹排為參照物,青山是 (選填“運動”或“靜止”)的;詩詞“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我們說輕舟上的人是靜止的,所選參照物是 (選填“山”或“輕舟”)。【答案】 運動 輕舟【解析】判斷物體是靜止的還是運動的,要看對象物體和參照物之間的相對位置是否發生變化,如果相對位置沒有變化說明是靜止的,如果位置變化了就是運動的。竹排在江中游動,以青山上某一個固定的點或固定的物體為研究對象,可以觀察到相對于江中的竹排,青山的位置在不斷發生變化。所以以竹排為參照物,青山是運動的。人站在輕舟上,人和輕舟在同步運動,人相對于輕舟的位置沒有發生變化,所以以輕舟為參照物人是靜止的。15. 小娟走路的步長約為40______(填適當單位),她從籃球場的一端走到另一端共70步,由此可估算籃球場的長度為_______m。【答案】 cm 28【解析】普通中學生正常走路的速度約為1m/s,即100cm/s,每秒鐘約走2步,所以每步長度約為40cm。從籃球場的一端走到另一端共70步,由此可估算籃球場的長度為70×0.4m=28m16. 如圖所示,這是小宇測量鉛筆長度的示意圖。小宇特意從不同的角度進行讀數,你認為正確的角度應該是圖中的 (選填“甲”、“乙”或“丙”)。按正確角度讀數,鉛筆的長度是 cm。【答案】 乙 3.50【詳解】甲和丙讀數時視線都沒有與刻度線相垂直,所以都是錯誤的;乙讀數時視線與刻度線相垂直,故正確的是乙。由圖知:刻度尺上1cm之間有10個小格,所以一個小格代表1mm,鉛筆左端與0刻度線對齊,右端與為3.50cm對齊,讀數為3.50cm,所以鉛筆的長度為為3.50cm17. 圖中停表的大表盤分度值是_______s,停表的讀數為______s。【答案】0.1 110【解析】由圖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為0.1cm=1mm,物體A左端對應的刻度值為4.00cm,右端對應的刻度值為6.75cm,所以物體A的長度為6.75cm-4.00cm=2.75cm停表中間的小表盤分度值為0.5min,分針在“1”和“2”之間,所以分針指示的時間為1min,且過了半格,大表盤分度值為0.1s,秒針在50s刻度線處,所以停表的示數為1min50s=110s18. 人類已經進入人工智能時代,各式各樣的機器人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如圖是世界機器人大賽上科創小組設計的投籃機器人,要想準確把球投入籃筐,機器人除了需要控制力的作用點和方向外,還需要控制力的______;機器人抱球前進過程中,以機器人為參照物,球是______(選填“運動”或“靜止”)的。【答案】 大小 靜止【解析】力的作用效果和力的大小、方向、作用點有關,要想準確把球投入籃筐,機器人除了需要控制力的作用點和方向外,還需要控制力的大小。機器人抱球前進過程中,以機器人為參照物,球的相對位置不變,是靜止的。19.學校舉行運動會,如圖所示為百米賽跑的某個時刻甲、乙兩名運動員所在的位置,則 (選填“甲”或“乙”)運動較快,因為在相同的時間內他通過的 大;若已知兩個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他們速度之比為3:5,則相同時間內,他們通過的路程之比為 。【答案】乙;路程;3:5。【解析】圖中乙運動員在甲的前面,即在相同的時間內,乙的路程大于甲的路程,說明乙運動的快;在相同時間內,甲、乙通過的路程之比。20. 如圖是汽車速度計和交通標志,此時汽車的速度是 km/h:由交通標志可知汽車從這兩個標志牌到西大橋最快要 min。【答案】 70 12【解析】由速度計可知,分度值為5km/h,所以此時汽車的速度是70km/h。由交通標志可知,汽車的最大行駛速度為40km/h,從這兩個標志牌到西大橋的距離為8km,所以最快需要的時間為21.如圖所示為甲、乙兩物體運動時,相隔相同時間所在的不同位置。由圖可知,_______物體在做勻速直線運動,_______物體運動得越來越快。若相鄰間隔的時間為0.02s,則做勻速直線運動的物體的速度為_______cm/s。 【答案】 甲 乙 75【解析】由圖知道,甲在經過相同的時間內通過的路程相同,所以甲物體做的是勻速直線運動。乙在相同時間內通過的路程不同,且路程越來越大,故乙物體運動得越來越快。由甲圖可知相同時間間隔內甲的路程為s=1.5cm時間間隔t=0.02s則甲物體運動速度為22.如圖為重慶地鐵二號線東起渝中區較場口站,途經九龍坡區,西至大渡口區,向南延伸至巴南區魚洞站,全程約,跨越4個行政區,輻射9個片區。某次小明和小宇兄弟二人分別去大坪和魚洞辦事,他們8:40坐二號線同時從較場口出發,8:55分小明到達目的地,10:16分小宇到達目的地。由此可知輕軌的平均速率約為 ,較場口到大坪的輕軌線路長約 。(假設到站停車時間不計,運行中各段的平均速率都相等)【答案】 20 5【解析】小宇乘坐輕軌從始發站到終點站所用時間為輕軌的平均速率約為較場口到大坪的時間為較場口到大坪的輕軌線路長約為四、實驗探究題(本大題有2小題,每空1分,共18分)23.(6分)某物理興趣小組用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測量小車運動的速度”。實驗中,他們將小車從帶刻度(分度值為1cm)的斜面頂端A點靜止釋放,并同時按下電子停表開始計時,圖中圓圈內顯示了小車位于A、B、C三點的時刻(數字分別表示“時:分:秒”)。 (1)由圖中的實驗數據可知,小車下滑過程中做 運動(選填“減速”“勻速”或“加速”);(2)根據圖中信息,小車在下滑過程中BC段的平均速度大小是 cm/s;(3)如果在A點時,先釋放小車,后按下停表開始計時,B、C兩點都準確計時,則會使所測AB段的平均速度 (選填“偏大”“不變”或“偏小”)。【答案】(1)加速;(2)50.0;(3)偏大【解析】(1)由圖可知AB段的路程為sAB=10.00dm-6.00dm=4.00dm=40.0cmAB段的時間為tAB=2s,AB段的平均速度為BC段的路程為 sBC=6.00dm-1.00dm=5.00dm=50.0cmBC段的時間為tBC=1s,則BC段的平均速度為因為vBC>vAB,所以小車下滑過程中做加速運動。(2)由(1)可知小車在下滑過程中BC段的平均速度大小是50.0cm/s。(3)如果在A點時,先釋放小車,后按下停表開始計時,則計時晚了,時間變短,會使所測AB段的平均速度vAB偏大。24. (12分)以下是某同學“測量小球運動的速度”的實驗報告,請你將報告內容補充完整。實驗目的 測量小球運動的速度實驗原理 ___________實驗器材 小球、水平桌面、刻度尺、頻閃照相機實驗步驟 (1)一小球在水平桌面上沿直線運動,下圖是根據頻閃照相機拍攝的照片記錄的小球運動軌跡,頻閃照相機每兩次閃光之間的時間間隔相等。(2)分別測出小球通過的路程:_______,,;記錄這三段路程所對應的時間:。(3)分別計算小球通過這三段路程的平均速度。實驗結論 (1)小球在這三段路程的平均速度分別為:________,,_______。(2)______(選填“>”“<”或“=”),小球在水平桌面上做_______(選填“勻速”或“變速”)運動。安全提示 小球運動時的速度不宜過快,以免小球動能過大,從桌面掉落時傷人。【答案】 實驗原理: 實驗步驟: 42.40實驗結論:(1)42.40 19.70 (2) > 變速【解析】實驗原理:測量小球運動的速度,實驗原理為。實驗步驟:(2)該刻度尺分度值為0.1cm,故SAB讀數為42.40cm。實驗結論:(1)(2)從上一問中得出,故小球在水平桌面上做變速運動。實驗提示:動能與質量和速度有關,小球運動時的速度不宜過快,以免小球動能過大,從桌面掉落時傷人。五、綜合能力題(本大題有3小題,共23分)25.(7分)老鷹以30m/s的速度追趕前面140m處的一只兔子,兔子以20m/s的速度向前面100m處的一個樹洞逃竄.求:(1)兔子逃到樹洞的時間;(2)老鷹能抓到兔子嗎?寫出過程。【答案】見解析【解析】(1)由兔子以20m/s的速度向前面100m處的一個樹洞逃竄及速度公式v=s/t可得兔子逃到樹洞的時間為(2)老鷹以30m/s的速度追趕前面140m處的一只兔子,速度公式v=s/t可得老鷹在5s的時間前進的距離為因為所以老鷹不能抓到兔子。答:(1)兔子逃到樹洞的時間為5s;(2)老鷹不能抓到兔子,過程見解析。26. (7分)汽車在滬寧高速公路上行駛時看到如圖所示的兩個交通標志牌,其中“120”表示汽車在高速公路的最高行駛的速度。問:(1)若一輛旅游車以100km/h的速度勻速行駛,從標志牌到達上海的時間需要多少時間?(2)上海到南京的路程約為450km,某駕駛員駕駛一輛轎車從上海到南京用了3h,設轎車在行駛過程中以勻速行駛。那么該駕駛員是否遵守交通規則?(通過計算回答)【答案】見解析【解析】(1)由交通標志牌可知,從標志牌到上海的路程s=50km,由v=s/t得,從標志牌到上海需要的時間(2)該轎車勻速行駛的速度150km/h >120km/h所以該駕駛員違反了交通規則。27. (9分)暑假期間,小明從南京乘“復興號”列車去上海,他乘坐的列車長為400m,途中列車以的速度勻速穿過一條隧道時,小明測出自己通過該隧道的時間為40s。求:(1)該隧道的長度。(2)列車完全通過該隧道需要的時間。(3)若該列車通過一座長為2.4km的大橋時,列車全部在橋上的運行時間為25s,則該列車過橋的平均速度為多少?【答案】見解析【解析】(1)該隧道的長度為(2)列車完全通過隧道通過路程s′=2800m+400m=3200m列車完全通過隧道時間(3)根據題意知,列車完全在橋上的路程為s″=2400m﹣400m=2000m所用的時間t″=25s,列車過橋時的速度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情境化·新趨勢】初中物理滬科2024版八全冊單元期中期末素養提升卷第一章 運動的世界單元素養提升卷(滿分100分,答題時間90分鐘)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有10小題,每小題3分,共30分.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選項是符合題意的)1. (新情景)端午節劃龍舟是傳統的習俗,弘揚中國傳統文化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思考樂月月同學踴躍參加了劃龍舟比賽,比賽中,思考樂月月同學判斷龍舟尾部的旗桿是靜止的,所選的參照物是( )A. 龍頭 B. 船槳 C. 河岸 D. 鼓槌2. (新考法)如圖所示,熱愛運動的小剛同學正在晨跑。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以遠處的山為參照物,小剛是靜止的 B.以遠處的山為參照物,小剛是運動的C.以小剛為參照物,路旁的樹是靜止的 D.以小剛為參照物,迎面跑來的同學是靜止的3. 如圖所示,三條線段、、的長度分別為、、,它們的大小關系是( )A. B.C. D.4.(新考法)我國古代曾用張開的大拇指與中指間的距離作為長度單位,稱為“拃”。如圖所示,利用刻度尺測量某人“一拃”的長度。根據圖中信息,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測量時,必須從零刻度線量起B.觀察出,刻度尺的分度值為0.1cmC.讀數時,視線可以從甲方向觀察D.記錄下,“一拃”的長度為19.0cm5. (新考法)如圖所示,用刻度尺測量鉛筆的長度,測量方法正確的是( )A. B.C. D.6. 海洋中游得最快的是旗魚,速度可達100km/h,下列運動速度與其最接近的是( )A. 運動員在跑道上跑步B. 人在非機動車道上騎自行車C. 汽車在高速公路上行駛D. 飛機在高空飛行7. 小紅參加了學校組織的遠足活動,全程6km。 她行走前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是6km/h,行走后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4km/h,則她通過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A. 4km/h B. 4.8km/h C. 5km/h D. 6km/h8.能表示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的是( ) A.(1)和(2) B.(2)和(3) C.(2)和(4) D.(1)和(4)9. 如圖所示為釣魚時魚漂靜浮于水面的示意圖。某次魚咬鉤后,魚漂從露出水面的長度為6cm豎直向下運動到露出水面的長度為2cm的過程,所用時間為0.4s,則該運動過程魚漂的平均速度為( )A. 5cm/s B. 10cm/s C. 15cm/s D. 20cm/s10. 一個小球從斜面滾下,用照相機每隔0.1s拍攝一次,記錄小球運動情況的照片如圖所示,則( )A.小球從A點運動到D點用時0.4sB.小球從A點運動到D點的平均速度為0.75m/sC.小球AC段的平均速度大于CD段平均速度D.小球整個運動過程中速度越來越快二、多項選擇題(本大題有3小題,每小題3分,共9分.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至少有兩個選項是符合題意的,選對但不全得2分,有選錯的得0分,全選對的得3分)11.測量緊密排繞在鉛筆上的細銅絲的直徑,如圖所示。以下說法中正確的是( )A.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為1mmB.讀取圖中刻度尺的示數時,視線應與尺面平行C.測得圖中細銅絲的總寬度為18.90cmD.實驗中采用了累積法測量細銅絲的直徑12.甲、乙兩物體,同時從同一地點出發沿直線向同一方向運動,它們的圖像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內,乙的平均速度為3m/sB.時,甲、乙兩物體的速度相等C.時,乙在甲前方處D.內,乙做勻速直線運動13.如圖記錄了甲、乙兩車同時在同一平直公路上行駛時,在相同的時間內通過的路程。以下分析正確的是( )A.乙車做的是加速運動B.在每段相同的時間內,甲車的平均速度都比乙車的大C.在0~40s的時間內,甲、乙兩車的平均速度大小相等D.在20~30s的時間內,甲車的平均速度比乙車的大三、填空題(本大題有9小題,每空1分,共20 分)14. 歌詞“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兩岸走”,以竹排為參照物,青山是 (選填“運動”或“靜止”)的;詩詞“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我們說輕舟上的人是靜止的,所選參照物是 (選填“山”或“輕舟”)。15. 小娟走路的步長約為40______(填適當單位),她從籃球場的一端走到另一端共70步,由此可估算籃球場的長度為_______m。16. 如圖所示,這是小宇測量鉛筆長度的示意圖。小宇特意從不同的角度進行讀數,你認為正確的角度應該是圖中的 (選填“甲”、“乙”或“丙”)。按正確角度讀數,鉛筆的長度是 cm。17. 圖中停表的大表盤分度值是_______s,停表的讀數為______s。18. 人類已經進入人工智能時代,各式各樣的機器人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如圖是世界機器人大賽上科創小組設計的投籃機器人,要想準確把球投入籃筐,機器人除了需要控制力的作用點和方向外,還需要控制力的______;機器人抱球前進過程中,以機器人為參照物,球是______(選填“運動”或“靜止”)的。19.學校舉行運動會,如圖所示為百米賽跑的某個時刻甲、乙兩名運動員所在的位置,則 (選填“甲”或“乙”)運動較快,因為在相同的時間內他通過的 大;若已知兩個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他們速度之比為3:5,則相同時間內,他們通過的路程之比為 。20. 如圖是汽車速度計和交通標志,此時汽車的速度是 km/h:由交通標志可知汽車從這兩個標志牌到西大橋最快要 min。21.如圖所示為甲、乙兩物體運動時,相隔相同時間所在的不同位置。由圖可知,_______物體在做勻速直線運動,_______物體運動得越來越快。若相鄰間隔的時間為0.02s,則做勻速直線運動的物體的速度為_______cm/s。 22.如圖為重慶地鐵二號線東起渝中區較場口站,途經九龍坡區,西至大渡口區,向南延伸至巴南區魚洞站,全程約,跨越4個行政區,輻射9個片區。某次小明和小宇兄弟二人分別去大坪和魚洞辦事,他們8:40坐二號線同時從較場口出發,8:55分小明到達目的地,10:16分小宇到達目的地。由此可知輕軌的平均速率約為 ,較場口到大坪的輕軌線路長約 。(假設到站停車時間不計,運行中各段的平均速率都相等)四、實驗探究題(本大題有2小題,每空1分,共18分)23.(6分)某物理興趣小組用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測量小車運動的速度”。實驗中,他們將小車從帶刻度(分度值為1cm)的斜面頂端A點靜止釋放,并同時按下電子停表開始計時,圖中圓圈內顯示了小車位于A、B、C三點的時刻(數字分別表示“時:分:秒”)。 (1)由圖中的實驗數據可知,小車下滑過程中做 運動(選填“減速”“勻速”或“加速”);(2)根據圖中信息,小車在下滑過程中BC段的平均速度大小是 cm/s;(3)如果在A點時,先釋放小車,后按下停表開始計時,B、C兩點都準確計時,則會使所測AB段的平均速度 (選填“偏大”“不變”或“偏小”)。24. (12分)以下是某同學“測量小球運動的速度”的實驗報告,請你將報告內容補充完整。實驗目的 測量小球運動的速度實驗原理 ___________實驗器材 小球、水平桌面、刻度尺、頻閃照相機實驗步驟 (1)一小球在水平桌面上沿直線運動,下圖是根據頻閃照相機拍攝的照片記錄的小球運動軌跡,頻閃照相機每兩次閃光之間的時間間隔相等。(2)分別測出小球通過的路程:_______,,;記錄這三段路程所對應的時間:。(3)分別計算小球通過這三段路程的平均速度。實驗結論 (1)小球在這三段路程的平均速度分別為:________,,_______。(2)______(選填“>”“<”或“=”),小球在水平桌面上做_______(選填“勻速”或“變速”)運動。安全提示 小球運動時的速度不宜過快,以免小球動能過大,從桌面掉落時傷人。五、綜合能力題(本大題有3小題,共23分)25.(7分)老鷹以30m/s的速度追趕前面140m處的一只兔子,兔子以20m/s的速度向前面100m處的一個樹洞逃竄.求:(1)兔子逃到樹洞的時間;(2)老鷹能抓到兔子嗎?寫出過程。26. (7分)汽車在滬寧高速公路上行駛時看到如圖所示的兩個交通標志牌,其中“120”表示汽車在高速公路的最高行駛的速度。問:(1)若一輛旅游車以100km/h的速度勻速行駛,從標志牌到達上海的時間需要多少時間?(2)上海到南京的路程約為450km,某駕駛員駕駛一輛轎車從上海到南京用了3h,設轎車在行駛過程中以勻速行駛。那么該駕駛員是否遵守交通規則?(通過計算回答)27. (9分)暑假期間,小明從南京乘“復興號”列車去上海,他乘坐的列車長為400m,途中列車以的速度勻速穿過一條隧道時,小明測出自己通過該隧道的時間為40s。求:(1)該隧道的長度。(2)列車完全通過該隧道需要的時間。(3)若該列車通過一座長為2.4km的大橋時,列車全部在橋上的運行時間為25s,則該列車過橋的平均速度為多少?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一章 運動的世界單元素養提升卷(原卷版).doc 第一章 運動的世界單元素養提升卷(解析版).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