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情境化·新趨勢】初中物理滬科2024版九全冊單元期中期末素養提升卷第十三章 溫度與物態變化單元素養提升卷(滿分100分,答題時間90分鐘)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有10小題,每小題2分,共20分.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選項是符合題意的)1. 用溫度計測量液體的溫度,下面四幅圖中,操作正確的是( )A B C D2.下列四幅圖均為測量溫度的儀器。其中利用雙金屬片做感溫元件的是 ( )3.根據下表中幾種物質的熔點,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名稱 固態水銀 金 銅 鐵 固態氫 鎢熔點/℃ -38.8 1064 1083 1535 -259 3410A.-200℃的氫為固態;B.銅球掉入鐵水中會熔化;C.鐵和鎢相比,用鐵制成的燈絲不易熔化;D.在氣溫為-50℃地方能選用水銀溫度計4.甲乙丙丁四幅圖是測量物理量的工具,說法正確的是( )甲 乙 丙 丁A.如圖甲所示,液體的溫度為-58℃B.如圖乙所示的溫度計的讀數為18℃C.如圖丙所示溫度計示數為16℃D.如圖丁所示溫度計的示數為26℃5. 如圖是我國的傳統民俗表演“打鐵花”。表演者擊打高溫液態鐵,液態鐵在四散飛濺的過程中發出耀眼的光芒,最后變成固態鐵。此過程發生的物態變化是( )A. 升華 B. 凝華 C. 熔化 D. 凝固6. 沂蒙山區地處中緯度區、屬溫帶季風區大陸性氣候,氣溫適宜,四季分明,物態變化萬千。下列物態變化,需要吸收熱量的是( ?。?br/>A.冰雪消融 B.霧繞山巒 C.霜滿枝頭 D.滴水成冰7. 如圖所示,是某物質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r/>A.該圖是某晶體的熔化圖像B.該物質在第4min時是固態C.在第12min時不吸熱不放熱D.該物質的凝固點為80℃8. 如圖為我國納西族東巴象形文字“曬干”,所描述的物態變化是( ?。?br/>A. 液化 B. 熔化 C. 汽化 D. 凝固9. 下列物態變化現象中,需要放熱的是( )A. 濕手被吹干 B. 冰袋中的冰變成水C. 樟腦丸消失 D. 口中呼出的“白氣”10. 二十四節氣是中華民族農耕文明長期經驗的積累和智慧的結晶,對下列節氣涉及的物態變化分析,正確的是( )A. 圖甲“寒露”節氣,“露”的形成是凝固現象B. 圖乙“霜降”節氣,“霜”的形成是凝華現象C. 圖丙“大雪”節氣,“雪”的形成是液化現象D. 圖丁“雨水”節氣,“雨”的形成是凝華現象二、多項選擇題(本大題有4小題,每小題3分,共12分.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至少有兩個選項是符合題意的,選對但不全得2分,有選錯的得0分,全選對的得3分)11. 關于“攝氏度”,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在一標準大氣壓下冰水混合物的溫度規定為零攝氏度B.在一標準大氣壓下沸水的溫度規定為100攝氏度C.﹣18℃就是零下18攝氏度D.0℃就是沒有溫度12.關于圖中所示的冰箱,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將水放入冷凍室,水會凝固成冰B. 打開冷凍室的門會看到“白氣”,這是汽化現象C. 冷凍室側壁有時會有霜,這是水蒸氣凝華形成的D. 液態制冷劑流經冷凍室的管子時會放熱13.早在公元前21世紀左右,我國勞動人民就掌握了青銅器鑄造技術。鑄造青銅器時,工匠將銅料加熱化為銅液注入模具,銅液在模具中冷卻成型,青銅器鑄造初步完成。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br/> A.銅料化為銅液,屬于液化現象 B.銅液冷卻成型,屬于凝固現象C.銅料化為銅液過程中溫度不變 D.銅液冷卻成型過程中需要放熱14.地球表面70%以上是海洋,但可供人類直接利用的淡水資源不足全部水資源的萬分之一,提高節水意識是公民的義務和責任。如圖是水循環示意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地表水吸熱,汽化成水蒸氣 B.水蒸氣與冷空氣接觸,液化成小水滴C.小水滴遇到更冷的氣流,凝華成小冰晶 D.小冰晶降落過程中,液化成雨水三、填空題(本大題有8小題,每空1分,共22 分)15. 如圖所示的醫用溫度計的最小分度值為 ℃。若用該溫度計測量溫度,在讀數時,溫度計的玻璃泡 ?。ㄌ睢澳堋被颉安荒堋保╇x開被測液體。這種溫度計 (填“能”或“不能”)用開水消毒。16.練習使用溫度計:(1)實驗室常用的溫度計是根據 的規律制成的。(2)如圖甲所示的溫度計,讀數方法正確的是 ?。ㄟx填“A”、“B”或“C”),如圖乙所示溫度計的示數是 ℃。17.如圖是市面上出售的一種網紅食品——“炒酸奶”。將的液態氮和酸奶倒入容器中,液態氮迅速汽化 (選填“吸收”或“放出”)大量熱量,使酸奶瞬間 (填物態變化名稱)成塊。 18. 用如圖所示的裝置探究冰的熔化特點,將裝有適量碎冰的試管置于燒杯內的溫水中,冰_______熱量,溫度升高。當冰開始熔化時,溫度計的示數如圖所示為_______,冰在熔化過程中溫度計的示數_________,由此可知,冰屬于晶體。19.在研究水沸騰實驗中,圖(1)中的圖線 反映了上述實驗過程。水沸騰時氣泡上升的情況如圖(2) 所示。20.在青藏鐵路的建設中,我國科技工作者將“熱棒”插入凍土,成功解決了“凍土工程”這一世界性難題。如圖所示,熱棒是碗口粗細的鐵棒,高出地面約2m,在路基下還埋有5m,整個棒體是中空的,里面封裝有適量液氨。熱棒的工作原理是:當路基溫度上升時,液氨 熱量變成氣態氨上升到熱棒的上端;通過散熱片散熱,氣態氨發生 (填物態變化名稱)又沉入了棒底。這樣不斷循環,避免凍土融化造成路基崩塌。 21.如圖是在探究碘升華實驗中所用的器材“碘錘”,它是一個錘子形狀的密閉容器,里面封有少量的碘顆粒。某同學用酒精燈加熱碘錘后,碘錘里出現紫色的碘蒸氣。我們知道,探究碘的升華現象,要使 態的碘直接變成 態的碘。根據碘的熔點是113.5℃、碘的沸點是184.4℃、酒精燈外焰的平均溫度為519.9℃,老師指出該實驗裝置需要改進,你認為理由是: 。22. 據記載,唐朝時省油燈已在四川地區出現。瓷質燈體如碗狀,腹部有中空夾層,可通過注水孔向夾層裝水,碗內有油和燈芯,如圖所示。燃燈前,向注水孔緩慢注入冷水,讓______及時排出。燃燈時,______吸收燃燒產生的熱量后不斷蒸發,使燈碗和燈油______較低,燈油蒸發速度______,以達到省油的目的。四、簡答題(本大題有3小題,共14分)23. (4分)小剛同學在探究某種物質熔化特點的實驗中,根據實驗數據畫出了該物質熔化過程中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像。(1)該物質是晶體還是非晶體?(2)在加熱6min時,該物質處于固態還是液態或固液共存態?24.(4分)為加強消防安全,在學校樓道內必須配備消防設備,其中常見的有干冰滅火器。當發生火災險情時,我們可打開滅火器閥門對準火源根部滅火。請利用所學物理知識解釋干冰能快速滅火的原理(字數不超過100字)。 25. (6分)我國的青藏鐵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鐵路,在凍土區的鐵路兩側安裝有許多熱棒,如圖甲所示。熱棒是封閉的中空長棒,上端裝有散熱片,下端插在凍土中。里面填充低沸點的液態氨作為“制冷劑”,如圖乙所示。液態氨通過與氣態氨的相互變化過程,帶走凍土層熱量,使凍土層保持低溫不會融化,保護路基。請根據以上信息回答下列問題:(1)熱棒中填充液態氨的原因;(2)簡述氨在熱棒中是如何循環工作制冷的。五、實驗探究題(本大題有3小題,每空1分,共18分)26.(5分)小明在探究“某固體熔化時溫度的變化規律”時,所用實驗裝置如圖甲所示。(1)除了實驗裝置中的器材外,還需要的測量工具是 ;(2)放置溫度計時考慮到固體熔化前后體積的變化,溫度計玻璃泡應該放置在固體顆粒中間略(選填“靠上”或“靠下”)的位置;(3)實驗過程中,小明每隔一段時間記錄一次溫度,觀察到第5min時試管內出液體,第10min時試管內固體全部變成液體。根據實驗數據在方格紙上描點如圖乙所示,請用筆畫線,將圖像補充完整 ;(4)由圖乙中圖像可以判斷出該固體是晶體,依據是 ;(5)小剛也用該固體和相同的實驗裝置完成了實驗,他根據數據畫出的圖像如圖丙所示。則小剛實驗中存在的問題可能是 (寫出一條即可)27. (8分)在“探究影響液體蒸發快慢的因素”的實驗中,同學們提出了以下猜想:猜想一:液體蒸發快慢可能跟液體溫度的高低有關;猜想二:液體蒸發快慢可能跟液體表面空氣流動快慢有關;猜想三:液體蒸發快慢可能跟液體表面積大小有關。小軒在探究蒸發快慢影響因素的實驗中,在四塊相同的玻璃板上各滴上等量的水,如圖1所示。(1)選擇A、B兩圖進行實驗探究,可以探究蒸發快慢與水的 是否有關;(2)選擇A、C兩圖進行實驗探究,可知小軒所探究問題的自變量是 ;(3)通過 兩圖的對比,可以探究水蒸發快慢與水表面的空氣流速是否有關,實驗中如果利用電吹風來改變空氣流速, (選題“應該”或“不應該”)使用熱風;(4)以上實驗體現了 (填物理實驗法);(5)同學們猜想水蒸發快慢還可能與水的多少有關,請設計實驗進行驗證:取相同的兩個容器,其形狀如圖2中的 (選填“甲”或“乙”)所示,分別倒入不一樣多的水,觀察比較 (選填“哪個容器中水先干”或“相同時間內哪個容器內水減少得多”)。理由是 。28. (5分)如圖甲是某興趣小組同學“探究水沸騰前后溫度變化的特點”的實驗裝置,記錄的溫度隨時間變化關系圖象如圖乙所示。(1)組裝實驗裝置時,要保證用酒精燈的外焰加熱,應先調整_______的位置;(選填“燒杯”或“溫度計”)(2)實驗中杯□周圍出現大量“白氣”,“白氣”的形成屬于_______現象;(填物態變化名稱)(3)關于甲裝置中硬紙片作用的說法,錯誤的是_______;(選填字母)A.減少熱損失B.降低杯內氣壓,使水沸騰更快C.減少“水霧”的干擾,方便讀數D.有助于固定溫度計(4)小組同學進一步分析圖象,發現水沸騰時的特點是_______;(5)實驗結束后撤去酒精燈,水還能繼續沸騰一會兒,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六、綜合能力題(本大題有2小題,共14分)29.(跨學科實踐)(8分)小明在廚房中發現:壺里的水燒開以后,壺嘴上方冒出“白氣”,如圖甲所示。(1)這“白氣”實質上是些 (選填“水蒸氣”或“小水滴”);(2)小明仔細觀察又發現:“白氣”從噴出到消失要經歷三個物理過程:①靠近壺嘴的地方,我們什么也看不見。這是因為壺內水沸騰時產生了大量的水蒸氣,在壺嘴附近由于溫度比較 (選填“高”或“低”),仍然保持 (選填“固”“液”或“氣”)態;②水蒸氣離開壺嘴一段距離以后,發生 (填物態變化名稱)現象,形成“白氣”;③“白氣”進一步上升,分散到干燥的空氣中,發生 (填物態變化名稱)現象,我們又什么也看不見了。(3)小明從日常生活中還發現:有時壺嘴上方的“白氣”比較多,有時比較少。如圖乙所示,可以判斷出 (選填“A”或“B”)房間的氣溫比較高;(4)生活中常把碗放在鍋里的水中蒸食物,如圖丙所示,當鍋里的水沸騰以后,碗中的水 (選填“會”或“不會”)沸騰,原因是 。30.(6分)閱讀短文,回答問題氣體液化降低溫度的方法可以使氣體液化,即當氣體溫度低于某個溫度值時就會液化,稱為“液化溫度”。比如水蒸氣,常壓時,水蒸氣的液化溫度跟水的沸點一樣都是100,所以在常溫常壓下,水大多情況下是以液體的形式存在。在一定溫度下,也可以通過壓縮體積的方法使氣體液化.例如在注射器中吸入少量液態乙醚,用橡皮塞堵住注射孔.向外拉動活塞,液態乙醚會消失,如圖甲所示。1個標準大氣壓下的乙醚液化溫度約在34.6,當活塞往外拉時,里面的氣壓急劇降低,乙醚的液化溫度就會降低很多,以至于在常溫下就已經超過它的液化溫度了,乙醚就變成氣態。反過來,當活塞往里推時,乙醚的液化溫度就會升高,高于環境溫度,乙醚再變成液態。可見壓縮體積可以提高氣體的液化溫度。但是,對每一種物質來說,當溫度超過某一數值時,無論怎樣壓縮體積,也不可能再使它液化,這個溫度叫“臨界溫度”。臨界溫度是該物質可能被液化的最高溫度。乙醚的臨界溫度193.55。東臺的各大小區都有接通天然氣管道,我們通常使用運輸LNG(液化天然氣)的運輸船(如圖乙)通過海上運輸。運輸船運輸途中一般要將天然氣冷卻至-162。-162是天然氣在常壓下的液化溫度,天然氣的主要成分是甲烷,-82.3是甲烷的臨界溫度。(1)當注射器活塞往里推時,乙醚可能發生的物態變化是__________(2)只要溫度不超過 ℃,通過壓縮體積都可以使乙醚液化。(3)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100以下也有氣態的水 B.天然氣在常溫下加壓是無法液化的C.任何氣體都可以通過加壓的方法液化D.在常壓下水蒸氣的液化溫度是100,因此,平常水蒸氣極易冷卻成水(4)氣體打火機里的燃料主要成分是丁烷,臨界溫度151,常壓下沸點(液化溫度)是-0.5,所以丁烷常壓下是 (選填“氣態”、“液態”或“固態”)。(5)人們在運輸天然氣的過程中發現,通過降溫和加壓的方式,雙管齊下,天然氣可以在較高的溫度下液化,這樣可以大大節約能源,便于儲存和運輸.天然氣的液化溫度一般可以控制在 ℃和 ℃之間。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情境化·新趨勢】初中物理滬科2024版九全冊單元期中期末素養提升卷第十三章 溫度與物態變化單元素養提升卷(滿分100分,答題時間90分鐘)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有10小題,每小題2分,共20分.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選項是符合題意的)1. 用溫度計測量液體的溫度,下面四幅圖中,操作正確的是( )A B C D【答案】C【解析】用溫度計測量液體的溫度時,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測液體中,不能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故C符合題意,ABD不符合題意。故選C。2.下列四幅圖均為測量溫度的儀器。其中利用雙金屬片做感溫元件的是 ( )【答案】D【解析】A是熱電偶溫度計,利用溫差產生電流制作;B是測溫槍,它通過光學方法測定物體的輻射,進而得知那個物體的溫度;C是電子體溫計,利用電子技術制作;D是指針式寒暑表,用雙金屬片做感溫元件的。3.根據下表中幾種物質的熔點,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br/>名稱 固態水銀 金 銅 鐵 固態氫 鎢熔點/℃ -38.8 1064 1083 1535 -259 3410A.-200℃的氫為固態;B.銅球掉入鐵水中會熔化;C.鐵和鎢相比,用鐵制成的燈絲不易熔化;D.在氣溫為-50℃地方能選用水銀溫度計【答案】B【解析】A.氫的熔點為-259℃,而-200℃的氫的溫度高于-259℃,所以-200℃的氫不可能處于固態,故A錯誤;B.鐵的熔點為1535℃,銅的熔點為1083℃,則鐵水的溫度一定高于銅的熔點,所以銅球掉入鐵水中,將吸熱熔化,故B正確;C.鐵的熔點為1535℃,鎢的熔點為3410℃,燈發光時,燈絲的溫度高于2000℃,在這種情況下,鐵將吸熱熔化,而鎢不會熔化,故C錯誤;D.水銀的熔點為-38.8℃,即凝固點為-38.8℃,處于-50℃的環境中時,溫度計中的水銀會凝固為固體,這種溫度計是根據液態水銀熱脹冷縮的性質制成的,水銀凝固后,溫度計將無法使用,故D不正確。故選B。4.甲乙丙丁四幅圖是測量物理量的工具,說法正確的是( )甲 乙 丙 丁A.如圖甲所示,液體的溫度為-58℃B.如圖乙所示的溫度計的讀數為18℃C.如圖丙所示溫度計示數為16℃D.如圖丁所示溫度計的示數為26℃【答案】D【解析】A.如圖甲所示,液體的溫度為58℃;故選項A說法錯誤。B.如圖甲所的溫度計一個大格代表10℃,一個大格平均分成10等份,每等份表示1℃,由于溫度計測溫液體的液面在0刻度上方,所以溫度計讀數為10℃+7℃=17℃。所以A項說法錯誤;C.如圖丙所示溫度計示數為16℃, 錯誤,示數應為-4℃。D.使用溫度計測量溫度時,首先要明確溫度計的分度值,讀數時視線與液柱最高處相平,并注意區分零上或零下;由圖知:在溫度計上,10℃之間有10個小格,一個小格代表1℃,所以此溫度計的分度值為1℃;“30”在“20”的上方,液柱最高處在兩者之間,說明溫度高于0℃,為26℃;5. 如圖是我國的傳統民俗表演“打鐵花”。表演者擊打高溫液態鐵,液態鐵在四散飛濺的過程中發出耀眼的光芒,最后變成固態鐵。此過程發生的物態變化是( ?。?br/>A. 升華 B. 凝華 C. 熔化 D. 凝固【答案】D【解析】表演者擊打高溫液態鐵,液態鐵在四散飛濺的過程中發出耀眼的光芒,最后變成固態鐵,液態變成固態,這是凝固現象,故ABC不符合題意,D符合題意。故選D。6. 沂蒙山區地處中緯度區、屬溫帶季風區大陸性氣候,氣溫適宜,四季分明,物態變化萬千。下列物態變化,需要吸收熱量的是( ?。?br/>A.冰雪消融 B.霧繞山巒 C.霜滿枝頭 D.滴水成冰【答案】A【解析】A.冰雪消融,物質由固態變為液態,是熔化現象,需要吸收熱量,故A符合題意;B.霧繞山巒,霧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是液化現象,需要放出熱量,故B不符合題意;C.霜滿枝頭,霜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凝華形成的小冰晶,凝華需要放出熱量,故C不符合題意;D.滴水成冰,物質由液態變為固態,是凝固現象,需要放出熱量,故D不符合題意。故選A。7. 如圖所示,是某物質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r/>A.該圖是某晶體的熔化圖像B.該物質在第4min時是固態C.在第12min時不吸熱不放熱D.該物質的凝固點為80℃【答案】D【解析】A、由圖象可知:物質降溫,是物質的凝固過程,所代表的物態變化過程為凝固,故A錯誤;B、該物質在第4min時是在凝固過程前,為液態,故B錯誤;C、8~18min時段,是該物質的凝固過程,不斷放熱,溫度保持不變,故C錯誤;D、由圖可知這種物質的凝固點為80℃,故D正確;故選:D。8. 如圖為我國納西族東巴象形文字“曬干”,所描述的物態變化是( ?。?br/>A. 液化 B. 熔化 C. 汽化 D. 凝固【答案】C【解析】由圖可知字上部:太陽光線;字中部:水氣;字下部:大地,說明地面上的水分在陽光的照射下發生了蒸發現象,蒸發屬于緩慢的汽化現象。故ABD不符合題意,C符合題意。故選C。9. 下列物態變化現象中,需要放熱的是( ?。?br/>A. 濕手被吹干 B. 冰袋中的冰變成水C. 樟腦丸消失 D. 口中呼出的“白氣”【答案】D【解析】A.濕手被吹干,發生汽化現象,汽化吸熱,故A不符合題意;B.冰袋中的冰變成水,屬于熔化現象,熔化吸熱,故B不符合題意;C.樟腦丸消失,樟腦丸由固態直接變成氣態,發生升華現象,升華吸熱,故C不符合題意;D.口中呼出的“白氣”是水蒸氣遇冷液化形成的,液化放熱,故D符合題意。故選D。10. 二十四節氣是中華民族農耕文明長期經驗的積累和智慧的結晶,對下列節氣涉及的物態變化分析,正確的是( )A. 圖甲“寒露”節氣,“露”的形成是凝固現象B. 圖乙“霜降”節氣,“霜”的形成是凝華現象C. 圖丙“大雪”節氣,“雪”的形成是液化現象D. 圖丁“雨水”節氣,“雨”的形成是凝華現象【答案】B【解析】A.圖甲“寒露”節氣,“露”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A錯誤;B.圖乙“霜降”節氣,“霜”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凝化形成的小冰晶,故B正確;C.圖丙“大雪”節氣,“雪”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凝化形成的小冰晶,故C錯誤;D.圖丁“雨水”節氣,“雨”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故D錯誤。故選B。二、多項選擇題(本大題有4小題,每小題3分,共12分.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至少有兩個選項是符合題意的,選對但不全得2分,有選錯的得0分,全選對的得3分)11. 關于“攝氏度”,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br/>A.在一標準大氣壓下冰水混合物的溫度規定為零攝氏度B.在一標準大氣壓下沸水的溫度規定為100攝氏度C.﹣18℃就是零下18攝氏度D.0℃就是沒有溫度【答案】ABC【解析】溫度是描述物體冷熱程度的物理量,溫度的常用單位是攝氏度,符號是℃。ABD、攝氏溫標規定:在標準大氣壓下,冰水混合物的溫度是0° C,沸水的溫度是100℃故AB正確、D錯誤;C、﹣18° C表示比0° C低18℃,讀作零下18攝氏度,故C正確。故選:ABC。12.關于圖中所示的冰箱,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將水放入冷凍室,水會凝固成冰B. 打開冷凍室的門會看到“白氣”,這是汽化現象C. 冷凍室側壁有時會有霜,這是水蒸氣凝華形成的D. 液態制冷劑流經冷凍室的管子時會放熱【答案】AC【解析】A.將水放入冷凍室,水會遇冷凝固成冰,故A正確;B.打開冷凍室的門會看到“白氣”,這是水蒸氣液化成小液滴的現象,故B錯誤;C.冷凍室側壁有時會有霜,這是水蒸氣遇冷凝華形成的,故C正確;D.液態制冷劑流經冷凍室的管子時會帶走冷凍室的熱量,即會吸熱,故D錯誤。13.早在公元前21世紀左右,我國勞動人民就掌握了青銅器鑄造技術。鑄造青銅器時,工匠將銅料加熱化為銅液注入模具,銅液在模具中冷卻成型,青銅器鑄造初步完成。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 A.銅料化為銅液,屬于液化現象 B.銅液冷卻成型,屬于凝固現象C.銅料化為銅液過程中溫度不變 D.銅液冷卻成型過程中需要放熱【答案】BCD【解析】AC.鑄造青銅器時,工匠將銅料加熱化為銅液注入模具,在這一過程中,固態的銅料變為液態的銅液,發生的物態變化是熔化,銅料化為銅液過程中,屬于晶體熔化,熔化過程溫度不變,故A錯誤,C正確;BD.銅液在模具中冷卻成型,在這一過程中,液態的銅液變為固態的銅器,發生的物態變化是凝固,凝固放熱,故BD正確。故選BCD。14.地球表面70%以上是海洋,但可供人類直接利用的淡水資源不足全部水資源的萬分之一,提高節水意識是公民的義務和責任。如圖是水循環示意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地表水吸熱,汽化成水蒸氣 B.水蒸氣與冷空氣接觸,液化成小水滴C.小水滴遇到更冷的氣流,凝華成小冰晶 D.小冰晶降落過程中,液化成雨水【答案】AB【解析】A.地表水吸熱,由液態變為氣態,發生了汽化,變成成水蒸氣,故A正確;B.水蒸氣與冷空氣接觸,遇冷液化,由氣態變為液態,發生液化現象,變成水滴,故B正確;C.小水滴遇到更冷的氣流,由液態變為固態,凝固成小冰晶,故C錯誤;D.小冰晶在降落過程中,由固態變為液態,熔化成雨水,故D錯誤。故選AB。三、填空題(本大題有8小題,每空1分,共22 分)15. 如圖所示的醫用溫度計的最小分度值為 ℃。若用該溫度計測量溫度,在讀數時,溫度計的玻璃泡 ?。ㄌ睢澳堋被颉安荒堋保╇x開被測液體。這種溫度計 ?。ㄌ睢澳堋被颉安荒堋保┯瞄_水消毒。【答案】0.1;能;不能。【解析】圖中溫度計的測量范圍為35℃~42℃,其最小分度值為0.1℃;醫用溫度計玻璃泡的上方有一段非常細的縮口,它可以使玻璃泡上方的水銀不能很快的流回玻璃泡中,所以醫用溫度計可以離開人體讀數,同時在使用前要用力甩一下,將水銀甩回玻璃泡中;該醫用溫度計的量程35℃~42℃。如圖所示的醫用溫度計的最小分度值為0.1℃;若用該溫度計測量溫度,在讀數時,溫度計的玻璃泡能離開被測液體;該醫用溫度計的量程35℃~42℃,開水的溫度100℃左右,故不能用開水對其進行消毒。16.練習使用溫度計:(1)實驗室常用的溫度計是根據 的規律制成的。(2)如圖甲所示的溫度計,讀數方法正確的是 ?。ㄟx填“A”、“B”或“C”),如圖乙所示溫度計的示數是 ℃。【答案】(1)液體熱脹冷縮;(2)B;﹣3。【解析】(1)實驗室常用的溫度計是液體溫度計,液體溫度計是根據液體熱脹冷縮的規律制成的;(2)①甲圖:溫度計讀數時,俯視會造成測量值偏大;仰視會造成測量值偏小,所以讀數時視線要與溫度計液柱的上表面相平,故B是正確的;②乙圖:溫度計每一個大格代表10℃,每一個小格代表1℃,示數是﹣3℃。17.如圖是市面上出售的一種網紅食品——“炒酸奶”。將的液態氮和酸奶倒入容器中,液態氮迅速汽化 (選填“吸收”或“放出”)大量熱量,使酸奶瞬間 (填物態變化名稱)成塊。 【答案】 吸收 凝固【解析】將的液態氮和酸奶倒入容器中,液態氮迅速汽化,同時吸收大量的熱量,使環境溫度急劇降低,酸奶瞬間由液體凝固成塊。18. 用如圖所示的裝置探究冰的熔化特點,將裝有適量碎冰的試管置于燒杯內的溫水中,冰_______熱量,溫度升高。當冰開始熔化時,溫度計的示數如圖所示為_______,冰在熔化過程中溫度計的示數_________,由此可知,冰屬于晶體。【答案】吸收; 0; 保持不變。【解析】將裝有適量碎冰的試管置于燒杯內的溫水中,由于溫水的溫度高于碎冰,所以溫水不斷失去熱量,碎冰不斷吸收熱量,溫度不斷升高。觀察圖中溫度計發現,分度值為1℃,溫度計中液柱面指示在0℃刻度線,所以溫度計的示數為0℃。冰在熔化過程中,不斷吸熱,但溫度不變,溫度計的示數保持不變,由于冰有固定熔點,所以冰屬于晶體。19.在研究水沸騰實驗中,圖(1)中的圖線 反映了上述實驗過程。水沸騰時氣泡上升的情況如圖(2) 所示。【答案】 c 甲【解析】在研究水沸騰實驗中,在對水加熱過程中,水溫不斷上升,到達沸點后開始沸騰,吸熱,溫度保持不變,圖(1)中的圖線c反映了上述實驗過程。水沸騰時在水的內部與表面同時產生大量的水蒸氣,氣泡在上升過程中不斷有水蒸氣進入,氣泡會不斷變大,直到到達液面破裂,故如圖(2)甲所示情況為水沸騰時的情景。20.在青藏鐵路的建設中,我國科技工作者將“熱棒”插入凍土,成功解決了“凍土工程”這一世界性難題。如圖所示,熱棒是碗口粗細的鐵棒,高出地面約2m,在路基下還埋有5m,整個棒體是中空的,里面封裝有適量液氨。熱棒的工作原理是:當路基溫度上升時,液氨 熱量變成氣態氨上升到熱棒的上端;通過散熱片散熱,氣態氨發生 (填物態變化名稱)又沉入了棒底。這樣不斷循環,避免凍土融化造成路基崩塌。 【答案】 吸收 液化【解析】路基溫度上升,液氨吸收熱量,由液態變為氣態,發生汽化現象。通過散熱片散熱,氣態氨放熱液化成液氨沉入棒底。21.如圖是在探究碘升華實驗中所用的器材“碘錘”,它是一個錘子形狀的密閉容器,里面封有少量的碘顆粒。某同學用酒精燈加熱碘錘后,碘錘里出現紫色的碘蒸氣。我們知道,探究碘的升華現象,要使 態的碘直接變成 態的碘。根據碘的熔點是113.5℃、碘的沸點是184.4℃、酒精燈外焰的平均溫度為519.9℃,老師指出該實驗裝置需要改進,你認為理由是: 。【答案】固 氣 見解析【解析】升華現象是物質由固態直接變成氣態的過程,升華需要吸熱。固態碘吸收熱量變成液態碘的過程叫熔化,液態碘吸收熱量變成氣態碘的過程叫汽化。酒精燈火焰的溫度高于碘的熔點、沸點的溫度,導致出現的碘蒸氣可能是碘先熔化后汽化形成的。所以該實驗裝置需要改進,不能用酒精燈直接加熱,可以采用水浴法加熱。22. 據記載,唐朝時省油燈已在四川地區出現。瓷質燈體如碗狀,腹部有中空夾層,可通過注水孔向夾層裝水,碗內有油和燈芯,如圖所示。燃燈前,向注水孔緩慢注入冷水,讓______及時排出。燃燈時,______吸收燃燒產生的熱量后不斷蒸發,使燈碗和燈油______較低,燈油蒸發速度______,以達到省油的目的。【答案】 空氣 水 溫度 減小【解析】燃燈前,為了讓空氣及時排出,向注水孔緩慢注入冷水。由于蒸發的影響因素有溫度的高度、表面積大小、表面空氣流動速度,溫度越低,蒸發越慢。燃燈時,水吸收燃燒產生的熱量后不斷蒸發,蒸發吸熱,使燈碗和燈油溫度較低,燈油蒸發速度減慢,以達到省油的目的。四、簡答題(本大題有3小題,共14分)23. (4分)小剛同學在探究某種物質熔化特點的實驗中,根據實驗數據畫出了該物質熔化過程中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像。(1)該物質是晶體還是非晶體?(2)在加熱6min時,該物質處于固態還是液態或固液共存態?【答案】見解析【解析】(1)由圖像可知,BC段吸收熱量溫度保持不變,所以該物質是晶體。熔化過程中保持不變的溫度即為該物質的熔點,由圖可知,BC段為熔化過程,保持的溫度為80℃,故該物質的熔點為80℃。(2)在加熱6min時,該物質處于熔化過程,一部分已經熔化為液體,一部分還沒來得及熔化,處于固態,所以在加熱6min時,物質處于固液共存態。24.(4分)為加強消防安全,在學校樓道內必須配備消防設備,其中常見的有干冰滅火器。當發生火災險情時,我們可打開滅火器閥門對準火源根部滅火。請利用所學物理知識解釋干冰能快速滅火的原理(字數不超過100字)。 【答案】見解析【解析】當發生火災險情時,我們打開干冰滅火器閥門對準火源根部,干冰迅速升華,升華從周圍吸收大量的熱,使溫度降低到可燃物著火點以下,起到滅火的作用。25. (6分)我國的青藏鐵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鐵路,在凍土區的鐵路兩側安裝有許多熱棒,如圖甲所示。熱棒是封閉的中空長棒,上端裝有散熱片,下端插在凍土中。里面填充低沸點的液態氨作為“制冷劑”,如圖乙所示。液態氨通過與氣態氨的相互變化過程,帶走凍土層熱量,使凍土層保持低溫不會融化,保護路基。請根據以上信息回答下列問題:(1)熱棒中填充液態氨的原因;(2)簡述氨在熱棒中是如何循環工作制冷的。【答案】(1)見解析;(2)見解析【解析】(1)熱棒中液態氨沸點低,易于發生汽化和液化。(2)當路基溫度升高時,熱棒中的液態氨吸熱汽化成氣態氨,氣態氨上升到熱棒上端后,通過散熱片將熱量散發到空氣中,同時液化為液態氨又沉入棒底,這樣凍土層的溫度變化較小,就不易熔化。五、實驗探究題(本大題有3小題,每空1分,共18分)26.(5分)小明在探究“某固體熔化時溫度的變化規律”時,所用實驗裝置如圖甲所示。(1)除了實驗裝置中的器材外,還需要的測量工具是 ;(2)放置溫度計時考慮到固體熔化前后體積的變化,溫度計玻璃泡應該放置在固體顆粒中間略(選填“靠上”或“靠下”)的位置;(3)實驗過程中,小明每隔一段時間記錄一次溫度,觀察到第5min時試管內出液體,第10min時試管內固體全部變成液體。根據實驗數據在方格紙上描點如圖乙所示,請用筆畫線,將圖像補充完整 ;(4)由圖乙中圖像可以判斷出該固體是晶體,依據是 ;(5)小剛也用該固體和相同的實驗裝置完成了實驗,他根據數據畫出的圖像如圖丙所示。則小剛實驗中存在的問題可能是 (寫出一條即可)【答案】(1)停表;(2)靠下;(3)見下圖;(4)該物質在熔化時,有一個吸熱且溫度不變的水平段,所以這種物質是晶體;(5)記錄溫度時相隔的時間太長【解析】(1)探究“某固體熔化時溫度的變化規律”時,還需要一個記錄時間的工具即停表。(2)由于本實驗探究的是固體熔化,固體熔化后體積可能變大也可能變小,如果體積變小,溫度計放在靠上的位置,玻璃泡可能露出來,如果體積變大,則不會受到影響,因此要放在中間位置靠下。(3)見下圖。(4)圖乙中圖像可以判斷出該固體是晶體,因為圖像中該物質在熔化時,有一個吸熱且溫度不變的水平段,所以這種物質是晶體。(5)小剛也用該固體和相同的實驗裝置完成了實驗,但是他根據數據畫出的圖像如圖丙所示,即不具有晶體熔化的特征,很有可能是小剛在實驗記錄溫度數據的時候相隔的時間太長了,最終導致畫出的圖像不像晶體熔化的圖像。27. (8分)在“探究影響液體蒸發快慢的因素”的實驗中,同學們提出了以下猜想:猜想一:液體蒸發快慢可能跟液體溫度的高低有關;猜想二:液體蒸發快慢可能跟液體表面空氣流動快慢有關;猜想三:液體蒸發快慢可能跟液體表面積大小有關。小軒在探究蒸發快慢影響因素的實驗中,在四塊相同的玻璃板上各滴上等量的水,如圖1所示。(1)選擇A、B兩圖進行實驗探究,可以探究蒸發快慢與水的 是否有關;(2)選擇A、C兩圖進行實驗探究,可知小軒所探究問題的自變量是 ;(3)通過 兩圖的對比,可以探究水蒸發快慢與水表面的空氣流速是否有關,實驗中如果利用電吹風來改變空氣流速, (選題“應該”或“不應該”)使用熱風;(4)以上實驗體現了 (填物理實驗法);(5)同學們猜想水蒸發快慢還可能與水的多少有關,請設計實驗進行驗證:取相同的兩個容器,其形狀如圖2中的 (選填“甲”或“乙”)所示,分別倒入不一樣多的水,觀察比較 (選填“哪個容器中水先干”或“相同時間內哪個容器內水減少得多”)。理由是 。【答案】(1)表面積大小;(2)水的溫度;(3)A、D;不應該;(4)控制變量法;(5)乙;相同時間內哪個容器內水減少得多;見解析。【解析】(1)比較A、B兩圖看出是水的溫度和水上方空氣流動速度相同,不同的是水的表面積,所以可以得出水蒸發快慢與水的表面積有關。(2)比較A、C兩圖看出是水的表面積和水上方空氣流動速度相同,不同的是水的溫度,所以可以得出水蒸發快慢與水的表溫度有關,故自變量是水的溫度。(3)要研究水蒸發的快慢與水水上方空氣流動速度的關系,應控制水的表面積和水的溫度相同,故選A、D兩次實驗過程。因為要控制水的溫度相同,所以不能用吹風機的熱風。(4)由上述實驗可以看出,在探究一個物理量與多個因素的關系時,會采用控制變量法的思想,該實驗就采用了控制變量法。(5)根據控制變量法的思想,想探究水蒸發快慢還可能與水的質量多少有關,需要控制其他條件不變,改變水的質量,故應該選粗細相同的乙容器。比較蒸發的快慢可以通過相同的時間比較蒸發質量的大小判斷,也可通過蒸發相同的質量比較蒸發時間的長短判斷,比較哪個容器中水先干不能比較蒸發的快慢,因此通過觀察比較相同時間內哪個容器內水減少得多來比較蒸發的快慢,方法合理。28. (5分)如圖甲是某興趣小組同學“探究水沸騰前后溫度變化的特點”的實驗裝置,記錄的溫度隨時間變化關系圖象如圖乙所示。(1)組裝實驗裝置時,要保證用酒精燈的外焰加熱,應先調整_______的位置;(選填“燒杯”或“溫度計”)(2)實驗中杯□周圍出現大量“白氣”,“白氣”的形成屬于_______現象;(填物態變化名稱)(3)關于甲裝置中硬紙片作用的說法,錯誤的是_______;(選填字母)A.減少熱損失B.降低杯內氣壓,使水沸騰更快C.減少“水霧”的干擾,方便讀數D.有助于固定溫度計(4)小組同學進一步分析圖象,發現水沸騰時的特點是_______;(5)實驗結束后撤去酒精燈,水還能繼續沸騰一會兒,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答案】(1)燒杯 (2) 液化 (3) B (4) 吸收熱量、溫度保持不變 (5)見解 析【解析】(1)實驗中,要保證用酒精燈的外焰加熱,應先調整燒杯的位置,再懸掛溫度計,可避免,溫度計的玻璃泡接觸燒杯底。(2)杯口周圍出現的白氣,是熱的水蒸氣遇到冷的空氣液化成的小水珠。(3)甲裝置中硬紙片,可固定溫度計,能減少熱量散失,同時,杯中水面氣壓在加熱過程中會增大,水的沸點升高。又可避免過多的水蒸氣在上升時遇到冷的溫度計液化成的水霧,干擾計數,故ACD正確,不符合題意,B錯誤,符合題意。故選B。(4)由圖乙知,水的溫度達到98攝氏度后,溫度保持不變,此時水已經沸騰,而在整個過程中,酒精燈一直在加熱,所以水沸騰時的特點是:吸收熱量,溫度保持不變。(5)石棉網(或陶土網)、鐵圈、燒杯底部的溫度高于水的沸點,水能繼續吸熱。六、綜合能力題(本大題有2小題,共14分)29.(跨學科實踐)(8分)小明在廚房中發現:壺里的水燒開以后,壺嘴上方冒出“白氣”,如圖甲所示。(1)這“白氣”實質上是些 (選填“水蒸氣”或“小水滴”);(2)小明仔細觀察又發現:“白氣”從噴出到消失要經歷三個物理過程:①靠近壺嘴的地方,我們什么也看不見。這是因為壺內水沸騰時產生了大量的水蒸氣,在壺嘴附近由于溫度比較 (選填“高”或“低”),仍然保持 (選填“固”“液”或“氣”)態;②水蒸氣離開壺嘴一段距離以后,發生 (填物態變化名稱)現象,形成“白氣”;③“白氣”進一步上升,分散到干燥的空氣中,發生 (填物態變化名稱)現象,我們又什么也看不見了。(3)小明從日常生活中還發現:有時壺嘴上方的“白氣”比較多,有時比較少。如圖乙所示,可以判斷出 (選填“A”或“B”)房間的氣溫比較高;(4)生活中常把碗放在鍋里的水中蒸食物,如圖丙所示,當鍋里的水沸騰以后,碗中的水 (選填“會”或“不會”)沸騰,原因是 。【答案】(1)小水滴 (2)高 氣 液化 汽化 (3)B (4) 不會 碗中的水無法持續吸熱【解析】(1)“白氣”實質上是一些小水滴,因為水蒸氣是看不見的,水蒸氣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2)①高溫的水蒸氣在遇冷時才會發生液化現象,而在靠近壺嘴的地方,溫度高,水蒸氣不易液化,仍是無色的水蒸氣,保持氣態。②水蒸氣離開壺嘴一段距離以后,由于水蒸氣遇冷而發生液化形成小水滴,從而形成“白氣”。③“白氣”進一步上升,分散到干燥的空氣中,由液態又變成氣態,變成了水蒸氣,發生了汽化現象,我們又什么也看不見了。(3)有時壺嘴上方的“白氣”比較多,說明水蒸氣遇冷液化的比較多,說明溫度比較低,故A房間的溫度比較低,B房間的溫度比較高。(4)鍋中的水沸騰后,溫度不變,碗中的水達到沸點后,溫度與鍋中水的溫度相同,不能繼續吸熱,故不會沸騰。30.(6分)閱讀短文,回答問題氣體液化降低溫度的方法可以使氣體液化,即當氣體溫度低于某個溫度值時就會液化,稱為“液化溫度”。比如水蒸氣,常壓時,水蒸氣的液化溫度跟水的沸點一樣都是100,所以在常溫常壓下,水大多情況下是以液體的形式存在。在一定溫度下,也可以通過壓縮體積的方法使氣體液化.例如在注射器中吸入少量液態乙醚,用橡皮塞堵住注射孔.向外拉動活塞,液態乙醚會消失,如圖甲所示。1個標準大氣壓下的乙醚液化溫度約在34.6,當活塞往外拉時,里面的氣壓急劇降低,乙醚的液化溫度就會降低很多,以至于在常溫下就已經超過它的液化溫度了,乙醚就變成氣態。反過來,當活塞往里推時,乙醚的液化溫度就會升高,高于環境溫度,乙醚再變成液態??梢妷嚎s體積可以提高氣體的液化溫度。但是,對每一種物質來說,當溫度超過某一數值時,無論怎樣壓縮體積,也不可能再使它液化,這個溫度叫“臨界溫度”。臨界溫度是該物質可能被液化的最高溫度。乙醚的臨界溫度193.55。東臺的各大小區都有接通天然氣管道,我們通常使用運輸LNG(液化天然氣)的運輸船(如圖乙)通過海上運輸。運輸船運輸途中一般要將天然氣冷卻至-162。-162是天然氣在常壓下的液化溫度,天然氣的主要成分是甲烷,-82.3是甲烷的臨界溫度。(1)當注射器活塞往里推時,乙醚可能發生的物態變化是__________(2)只要溫度不超過 ℃,通過壓縮體積都可以使乙醚液化。(3)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100以下也有氣態的水 B.天然氣在常溫下加壓是無法液化的C.任何氣體都可以通過加壓的方法液化D.在常壓下水蒸氣的液化溫度是100,因此,平常水蒸氣極易冷卻成水(4)氣體打火機里的燃料主要成分是丁烷,臨界溫度151,常壓下沸點(液化溫度)是-0.5,所以丁烷常壓下是 (選填“氣態”、“液態”或“固態”)。(5)人們在運輸天然氣的過程中發現,通過降溫和加壓的方式,雙管齊下,天然氣可以在較高的溫度下液化,這樣可以大大節約能源,便于儲存和運輸.天然氣的液化溫度一般可以控制在 ℃和 ℃之間。【答案】(1) 液化 (2) 193.55 (3)C (4) 氣態 (5)-162 -82.3【解析】(1)由題目信息可知,當活塞向里推時,乙健會由氣態變成液態,會發生的物態變化是液化。(2)由題目信息可知,對每一種物質來說都有一個臨界溫度,一旦超過這個溫度,無論怎樣壓縮體積都無法液化,乙醚的臨界溫度為-193.55℃。(3)A.常溫下可以存在水蒸發而得到的水蒸氣,故A正確,不符合題意;B.常溫溫度超過天然氣中主要成分甲烷的臨界溫度-82.3℃,故常溫下無法將天然氣加壓液化,故B正確,不符合題意;C.溫度高于氣體臨界溫度時,氣體不能只通過加壓的方式液化,故C錯誤,符合題意;D.常壓下由沸騰得到的水蒸氣極易液化為水,常溫下水蒸氣遇冷容易液化為水,故D正確,不符合題意。故選C。(4)常溫常壓下溫度超過丁烷的沸點-0.5℃,故常溫常壓下,丁烷以氣體存在。(5)-1根據62℃是天然氣在常壓下的液化溫度,天然氣的主要成分是甲烷,-82.3℃是甲烷的臨界溫度可知,天然氣的液化溫度一般可以控制在-162℃和-82.3℃之間,在此溫度之間加壓即可使天然氣液化。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十三章 溫度與物態變化單元素養提升卷(原卷版).doc 第十三章 溫度與物態變化單元素養提升卷(解析版).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