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湖南省長沙鐵路第一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12月期中考試物理試題一、單選題1.一小車沿直線運動的x-t圖像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小車做勻速直線運動 B.小車做勻加速直線運動C.小車的速度大小為2m/s D. 小車前2s內的位移大小為2m2.小汽車在高速公路上行駛限速120km/h,某人大霧天開車在高速公路上行駛時,能見度(觀察者與能看見的最遠目標間的距離)為50m,該人的反應時間為0.5s,汽車剎車時能產生的最大加速度的大小為5m/s2,為安全行駛,汽車行駛的最大速度是( )A.20m/s B.C.15m/s D.10m/s3.張老師要開車從舟山去杭州,如圖是他手機導航的截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3小時26分”指的是時刻B.“方案三”的平均速度大小約為77km/hC.若研究轎車通過公交站牌的時間,可以把車看成質點D.三種方案的位移是一樣的,方案一路程最短4.在學習自由落體運動的知識后,小華用一根長50cm的輕繩拴住兩個小球,手持上面一個小球,從四樓陽臺由靜止釋放小球,兩小球落地時間間隔為,然后他又上到五樓陽臺重復實驗,兩小球落地時間間隔為,不計空氣阻力,關于小球落地的時間間隔正確的是( )A. B. C. D.無法確定5.2020年10月,濟寧一中舉行了秋季田徑運動會,同學們展現了學校良好的精神面貌,下列有關運動說法正確的是( )A.在高一男子100m比賽中,某同學以12.5s的成績打破了年級記錄,則他的平均速度大小為8B.高一男子100m年級記錄為12.5s,其中12.5s為時刻C.高一女子實心球年級記錄為9.69m,其中9.69m為實心球出手后的位移大小D.高一男子100m比賽沖刺時,運動員的速度變化率很大6.在“用打點計時器測速度”的實驗中,下列操作中正確的是( )A.先釋放小車,后接通電源B.在釋放小車前,小車要靠近打點計時器C.電火花打點計時器應使用交流電源D.用打點計時器打出的紙帶,兩個相鄰的計數點的時間一定為7.一質點沿x軸運動,其位置x隨時間t變化的規律為:(m),t的單位為s.下列關于該質點運動的說法正確的是A.該質點的加速度大小為B.物體回到x=0處時其速度大小為10m/sC.t=2s時刻該質點速度為零D.0~2s內該質點的平均速度為5m/s8.伽利略在研究落體運動時,讓小球分別沿傾角不同、阻力很小的斜面從靜止開始滾下,下列有關該實驗的說法中正確的是A.伽利略通過實驗驗證了力不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B.伽利略在實驗的基礎上通過邏輯推理指出物體都具有保持原來運動狀態的屬性C.伽利略通過實驗直接驗證了自由落體運動是勻加速運動D.實驗中斜面起到了“沖淡”重力的作用,便于運動時間的測量二、多選題9.如圖所示,一物體運動的v-t圖像為兩段半徑不同的圓弧曲線,且圓弧I的半徑大于圓弧II的半徑,在前2s內( )A.物體做直線運動 B.物體做曲線運動C.物體的平均速度小于2m/s D.物體的平均速度大于2m/s10.哈爾濱工業大學計算學部設計了一款能夠與人協作、共同完成冰壺比賽的機器人。當機器人與冰壺之間的距離保持在8m之內時,機器人可以實時追蹤冰壺的運動信息。如圖甲所示,在某次投擲練習中機器人夾取冰壺,由靜止開始做勻加速運動,之后釋放冰壺,二者均做勻減速直線運動,冰壺準確命中目標,二者在整個運動過程中的圖像如圖乙所示。此次投擲中,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冰壺減速運動的加速度大小為B.9s末,冰壺的速度大小為5.75m/sC.7s末,冰壺、機器人二者間距為7mD.機器人能夠一直準確獲取冰壺的運動信息11.“道路千萬條,安全第一條”,我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四十七條規定:機動車行經人行橫道時,應當減速行駛;遇行人正在通過人行橫道,應當停車讓行。一輛汽車在平直公路上以54km/h的速度沿車道②勻速行駛,駕駛員發現前方無信號燈的斑馬線上有行人以0.6m/s的速度通過A處,立即輕踩剎車,汽車以的加速度減速行駛,當速度降為18km/h時深踩剎車,汽車以的加速度減速行駛,最終停在停止線前2m處,如圖所示。當行人勻速運動到達B處后,駕駛員啟動汽車繼續沿車道②行駛。已知AB=6m,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汽車停車讓行的時間至少為4sB.汽車停車讓行的時間至少為10sC.汽車剛開始減速的位置距停止線50.5mD.汽車剛開始減速的位置距停止線54.5m12.甲、乙兩輛車沿平直公路同時同地開始運動,它們的v—t圖像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甲、乙兩車的加速度大小均為0.5m/s2B.t = 2s時,甲、乙兩車相遇C.0 ~ 2s內,甲車的平均速度大于乙車的平均速度D.0 ~ 4s內,甲車的運動方向改變三、實驗題13.利用圖1所示的裝置可測量滑塊在斜面上運動的加速度,一斜面上安裝有兩個光電門,其中光電門乙固定在斜面上靠近底端處,光電門甲的位置可移動,當一帶有遮光片的滑塊自斜面上滑下時,與兩個光電門都相連的計時器可以顯示出遮光片從光電門甲至乙所用的時間t,改變光電門甲的位置進行多次測量,每次都使滑塊從同一點由靜止開始下滑,并用米尺測量甲、乙之間的距離s,記下相應的t值;所得數據如下表所示。s(m) 0.500 0.600 0.700 0.800 0.900 0.950t(ms) 292.9 371.5 452.3 552.8 673.8 776.4s/t(m/s) 1.71 1.62 1.55 1.45 1.34 1.22完成下列填空和作圖:(1)若滑塊所受摩擦力為一常量,滑塊加速度的大小a、滑塊經過光電門乙時的瞬時速度v1、測量值s和t四個物理量之間所滿足的關系式是 ;(2)根據表中給出的數據,在圖2給出的坐標紙上畫出圖線 ;(3)由所畫出的圖線,得出滑塊加速度的大小為a= m/s2(保留2位有效數字)。14.某同學利用圖所示裝置研究小車的勻變速直線運動。(1)實驗中,必要的措施是 。 A.細線必須與長木板平行 B.先接通電源再釋放小車C.小車的質量遠大于鉤碼的質量 D.平衡小車與長木板間的摩擦力(2)圖所示為實驗中得到的紙帶的一部分,則O、E兩點間的距離為 cm;(3)圖所示是根據實驗數據繪出的s-t2圖線(s為各計數點至計時器打下的第1個點之間的距離,t為相應的時間),則斜率表示 ,小車的加速a= m/s2 (結果保留三位有效數字)。四、解答題15.如圖所示,每到下班高峰期,很多城市的主干道路會出現擁堵現象.為了幫助解決擁堵問題,某研究小組做了分析研究:在某個公路十字路口,等待紅燈的車輛排成了一直線,第一輛車車頭剛好在停車線上,前后相鄰兩車車頭間的距離為5m.該路口綠燈亮燈時間為30s,紅燈停綠燈行,紅燈亮起時,車頭已越過停車線的汽車可以繼續通過路口.假設每輛車長度都-.樣,啟動時都從靜止開始做a=3m/s2的勻加速直線運動,直到速度為15m/s后勻速向前行駛,每個司機的反應時間均為1 s(每個司機看到自己前面那輛車啟動后1 s也開始啟動,第一個司機看到綠燈亮后1 s啟動).求:(1)一次綠燈亮起時間內,前后兩輛車車頭間的最大距離為多少 (2)一次綠燈亮起時間內,排在第20輛的車可以通過嗎 為什么 16.電磁彈射起飛方式可縮短艦載機起飛時間,提高作戰效率,某艦載機在訓練基地進行地面起飛訓練任務,已知艦載機在普通跑道的最大加速度a1= 5m/s2,在電磁彈射區的最大加速度a2= 4g,g = 10m/s2。回答下列問題:(1)若艦載機在普通直線跑道由靜止開始以加速度a1勻加速至50m/s的速度起飛,定性畫出艦載機的v—t圖像(標明①),并求出起飛時間t1;(2)求艦載機在直線電磁彈射區由靜止開始以加速度a2勻加速滑行20m后,繼續在地面以加速度a1勻加速滑行至50m/s的速度起飛,定性畫出艦載機的v—t圖像(標明②),并求出艦載機離開電磁彈射區時的速度大小v1。17.一跳傘運動員做低空跳傘表演,他離開飛機后先做自由落體運動,當距離地面125m時打開降落傘,傘張開后運動員就以的加速度做勻減速運動,到達地面時速度為5m/s,。求:(1)運動員離開飛機時距地面的高度;(2)運動員離開飛機后到達地面所需的時間。18.一物塊(可視為質點)以4m/s的速度從D點滑上粗糙程度相同的水平地面,途經A、B兩點,在A點時的速度是B點時的2倍,由B點再經過0.5s滑到C點時速度減為零,如圖所示,A、B相距0.75m.求:(1)D、C的距離;(2)物塊由D點滑到B點所用的時間.參考答案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A A D C A B B D AD AC題號 11 12答案 AD CD13. (或者) 圖像如圖2.0(1.8~2.2)14. AB 1.82(1.81~1.84) 0.93315.(1) 20m(2) 能,原因見解析【詳解】(1)車啟動加速時間為前后相鄰兩車距離最大時后車速度剛達到15m/s,以前面車輛啟動時為計時起點.6秒時兩車相距最遠,6秒內,前面車輛行駛的位移為=52.5 m后面車輛行駛的位移為兩車相距最大距離為20m(2)綠燈亮起到變紅燈,第20輛車行駛的位移為綠燈未亮起時,第20輛車距停車線的距離為因為,所以第20輛車能通過.16.(1)10s,見解析;(2)40m/s,見解析【詳解】(1)艦載機在普通直線跑道由靜止開始以加速度a1勻加速至50m/s的速度起飛,所需時間艦載機的v—t圖像如圖①所示(2)由,可得艦載機離開電磁彈射區時的速度大小定性畫出艦載機的v—t圖像如上圖②所示。17.(1);(2)【詳解】(1)運動員打開傘后做勻減速運動,由可求得運動員打開降落傘時的速度運動員自由下落的高度運動員離開飛機時距地面的高度(2)運動員自由落體的時間打開傘后運動的時間離開飛機后運動的時間18.(1)(2)【詳解】(1)設物體減速運動的加速度大小為,A點的速度為 ,B點的速度為物體從A運動到B過程中物體從B運動到C過程中而聯立得物體從D運動到C過程中得(2)物體從D運動到B解得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