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3級高二第四次質量檢測物理試題一、單選題:本大題共14小題,共56分,每題4分選錯不得分。1. 金屬探測儀內部電路可簡化為線網與電容器構成的LC振蕩電路,某時刻電流方向和電容器極板間電場方向如圖所示,關于該時刻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電路中的電流正在減小 B. a點電勢比b點電勢低C. 電容器所帶電荷量正在減小 D. 線圈磁場能正在增大2. 以下關于傳感器的說法錯誤的是( )A. 將聲音信號轉化為電信號B. 圖b為電熨斗的構造示意圖,熨燙絲綢衣物需要設定較低的溫度,此時應降低升降螺釘的高度C. 圖c為加速度計示意圖,當向右減速時,P點電勢高于Q點電勢D. 圖d為應變片測力原理示意圖。在梁的自由端施加向下的力F,則梁發生彎曲,上表面應變片電阻變大,下表面應變片電阻變小3. 下面有四幅圖片,涉及有關物理現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圖甲中,水銀在玻璃上形成“橢球形”的液滴說明水銀不浸潤玻璃B. 圖乙中,若抽掉絕熱容器中間的隔板,氣體的溫度將降低C. 圖丙中,觀察二氧化氮擴散實驗,說明空氣分子和二氧化氮分子間存在引力D. 圖丁中,封閉注射器的出射口,按壓管內封閉氣體過程中會感到阻力增大,這表明氣體分子間距離減小時,分子間斥力會增大4. 如圖所示,容器內一定質量的理想氣體由狀態1開始經歷過程1→2→3→4→1回到初始狀態。其中,過程1→2和3→4為等溫變化,2→3和4→1為等容變化,則下列判斷中正確的是( )A. 在1→2的過程中,單個氣體分子對容器壁的平均沖力逐漸減小B. 處于狀態2時氣體的每個分子的速率都比處于狀態3時的要大C. 在3→4的過程中,外界對氣體做功,氣體內能增大D. 整個循環1→2→3→4→1過程,氣體對外做的功等于從外界吸收的熱量5. 我國首座釷基熔鹽實驗堆采用釷作為燃料,并使用熔鹽冷卻劑,避免了核污水排放。吸收中子后會發生的一系列核反應:已知半衰期為16萬年,某次實驗中生成0.5g的。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x衰變為α衰變B. 比多1個質子C. 的比結合能小于的比結合能D. 經過24萬年,剩余質量約為0.177g6. 如圖所示為氫原子的能級示意圖,其為玻爾氫原子結構模型的重要內容。下列有關玻爾氫原子模型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 玻爾氫原子模型預言了氫原子光譜是連續光譜B. 一個處于能級的氫原子向低能級躍遷時,一定能產生3種不同頻率的光C. 一個氫原子由低能級向高能級躍遷時吸收能量,原子能量增大但核外電子的動能卻減小D. “巴耳末系”指氫原子由能級,向能級躍遷時所輻射的光子形成的線系。該線系中,由向躍遷時釋放的光子粒子性最強,而波動性最弱7. 下列圖片及其相應描述正確的是( )A. 圖(a)中的圖樣證實了電子的波動性B. 圖(b)中射線帶負電C. 圖(c)中為使快中子減速,需將鎘棒插入深些D. 圖(d)中探測器探測到的γ射線強度與鋼板的厚度無關8. 一群處于第能級的氫原子,向低能級躍遷過程中能發出多種不同頻率的光,將這些光分別照射到圖甲電路陰極K的金屬上,實驗只測得3條電流隨電壓變化的圖像,如圖乙所示。已知氫原子的能級圖如圖丙所示,則下列推斷正確的是( )A. 陰極金屬的逸出功有可能小于2.55eVB. a、b、c三種光的波長關系:C. 圖乙中的a光是氫原子由能級向基態躍遷發出的D. 動能為10.5eV的電子不能使處于能級的氫原子發生躍遷9. 2022年4月16號上午,神舟13號飛船在內蒙古東風著陸場順利降落,氣閘艙是實驗艙中供航天員進入太空或由太空返回用的氣密性裝置。氣閘艙的工作原理簡化圖如圖所示,座艙A充滿一定質量的理想氣體,座艙B內為真空。打開閥門K,氣體會自發擴散至B中,氣體最終達到平衡,整個系統不漏氣且與外界沒有熱交換,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平衡后,氣體系統的熵值在減小B. 座艙A中氣體自發擴散過程中,氣體對外做功,內能減小C. 平衡后,座艙B中氣體可能自發的全部回到座艙A中D. 平衡后,氣體分子單位時間內,與器壁單位面積的碰撞次數減少10. 甲、乙兩質點同時從坐標原點出發沿x軸正方向做直線運動,甲、乙兩質點運動過程中的v—x關系圖像如圖所示。已知圖中的兩段曲線均為拋物線的一部分,且兩拋物線的焦點均在x軸上,甲質點運動到處后不再運動。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甲、乙兩質點均做加速度增大的直線運動B. 甲、乙兩質點的加速度大小之比為C. 甲、乙兩質點在處相遇D. 從坐標原點離開后,甲、乙兩質點可能相遇兩次11. 甲、乙兩車在同一直線車道上,時刻均由靜止開始加速運動,其加速度隨時間變化的規律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時刻,甲、乙的速度大小之比為B. 時間內,甲、乙的位移大小之比為C. 時間內,甲的平均速度大于D. 時間內,乙的平均速度等于12. 下列四幅圖對應的說法正確的有( )A. 圖甲中食鹽晶體的物理性質沿各個方向都是一樣的B. 圖乙是玻璃管插入水中的情形,表明水不能浸潤玻璃C. 圖丙中懸浮在液體中微粒的運動反映了微粒分子的無規則熱運動D. 圖丁中液體表面層的分子間距離大于液體內部分子間距離,是液體表面張力形成的原因13. 如圖,實線框內存在垂直紙面的勻強磁場,粗細均勻的同種導線制成的正方形線圈和圓形線圈分別繞轉軸O1O2和O3O4以角速度ω1和ω2轉動,兩線圈中產生的電流的有效值相同。已知正方形線圈的邊長和圓形線圈的直徑相等,不考慮電流大小對電阻率的影響,則角速度ω1:ω2為( )A. B. C. D.14. 如圖所示,某小型水電站發電機的輸出功率,發電機的電壓,經變壓器升壓后向遠處輸電,輸電線總電阻,在用戶端用降壓變壓器把電壓降為。已知輸電線上損失的功率,假設兩個變壓器均是理想變壓器,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發電機輸出的電流B. 輸電線上的電流C. 降壓變壓器的匝數比D. 用戶得到的電流二、多選題:本大題共6小題,共24分,漏選扣2分,選錯不得分。15. 在一次科學晚會上,某老師表演了一個“馬德堡半球實驗”。他先取出兩個在碗底各焊接了鐵鉤的不銹鋼碗,在一個碗內燒了一些紙,然后迅速把另一個碗扣上,再在碗的外面澆水,使其冷卻到環境溫度。用兩段繩子分別鉤著鐵鉤朝相反的方向拉,試圖把兩個碗拉開,如圖所示。當兩邊的人各增加到5人時,恰能把碗拉開。已知碗口的面積約為400cm2,環境溫度為27°C,大氣壓強為,每人平均用力為。假設實驗過程中碗不變形,也不漏氣。絕對零度為-273°C,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 澆水過程中不銹鋼碗內的氣體壓強逐漸增大B. 碗快要被拉開時,碗內封閉氣體壓強約為2.5×104PaC. 不銹鋼碗剛被扣上時,里面空氣的溫度約為127°CD. 澆水過程中不銹鋼碗內氣體分子單位時間內撞擊單位面積的次數減少16.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由圖甲可知,狀態①的溫度比狀態②的溫度高B. 由圖乙可知,氣體由狀態A變化到B的過程中,氣體分子平均動能一直不變C. 由圖丙可知,當分子間的距離時,分子間的作用力隨分子間距離的增大先減小后增大D. 由圖丁可知,在r由r 變到r 的過程中分子力做正功17. 如圖所示,底面為圓形的塑料瓶內裝有一定量的水和氣體A,在瓶內放入開口向下的玻璃瓶,玻璃瓶內封閉有一定質量的氣體B,擰緊瓶蓋,用力F擠壓塑料瓶,使玻璃瓶恰好懸浮在水中,假設環境溫度不變,塑料瓶導熱性能良好,氣體A、B均視為理想氣體,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氣體A與氣體B的壓強相同B. 氣體A的壓強小于氣體B的壓強C. 增大擠壓力F,玻璃瓶將下沉D. 增大擠壓力F,玻璃瓶將上浮18. 如圖所示,豎直放置的導熱良好的汽缸由橫截面面積不同的上、下兩部分組成,上半部分的橫截面面積為,下半部分的橫截面面積為,上半部分的汽缸內有一個質量為的活塞A,下半部分的汽缸內有一個質量為的活塞B,兩個活塞之間用一根長為的輕質細桿連接,兩個活塞之間封閉了一定質量的理想氣體,兩活塞可在汽缸內無摩擦滑動而不漏氣。初始時,兩活塞均處于靜止狀態,缸內封閉氣體溫度為,兩活塞到汽缸粗細部分交接處的距離均為,重力加速度為,環境大氣壓強為,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初始時,汽缸內封閉氣體壓強為B. 初始時,細桿對活塞B作用力大小為C. 若汽缸內密封氣體溫度緩慢降低到,則兩活塞向下移動的距離為D. 若汽缸內密封氣體溫度緩慢升高到,則缸內氣體對外做功為19. 如圖所示,兩根光滑平行金屬導軌平放在絕緣水平面上,左側導軌間距為2L,右側導軌間距為L,左右兩側分別存在垂直導軌所在平面向里和向外的勻強磁場,磁感應強度大小均為B.兩根由相同材料制成的不同粗細的金屬桿a、b恰好橫跨在導軌上,a、b的質量均為m,b的電阻為R,初始時給a、b桿向左的瞬時速度,大小均為v,不計導軌電阻,a、b兩桿到導軌兩端及導軌間距變化處均足夠遠且運動過程中始終與導軌垂直,則( )A. 剛開始運動時通過a的電流大小為B. 導體棒a先向左減速,再向右加速,最后勻速C. 從開始到運動恰好穩定的過程中通過b某橫截面的電荷量為D. 從開始到運動恰好穩定的過程中b上產生的焦耳熱為20. 如圖所示,在水平面內,固定著間距為的足夠長光滑金屬導軌。在區域存在兩個大小均為、垂直導軌平面、方向相反的勻強磁場,磁場邊界滿足,質量為、邊長為的正方形金屬框靜置在導軌上,四條邊的電阻均為位于處。在沿軸的外力作用下金屬框沿軸正方向以速度做勻速直線運動,當到達時撤去外力。導軌電阻不計,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運動到過程中外力的方向先向右后向左B. 運動到過程中感應電動勢的最大值為C. 運動到的過程中通過金屬框橫截面的電荷量為D. 整個過程中外力對金屬框所做的功三、實驗題:本大題共1小題,共6分。21. 用圖示裝置探究玻意耳定律,將一定質量空氣封閉在導熱性能良好的注射器內,注射器與壓強傳感器相連.(1)實驗時,為判斷氣體壓強與體積的關系,_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測出針筒內空氣柱的橫截面積;(2)操作過程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______(填字母);A. 活塞涂潤滑油可減小摩擦,便于氣體壓強的測量B. 若實驗過程中不慎將活塞拉出針筒,將活塞塞回針筒后即可繼續實驗C. 要用手握住注射器主管以保持其穩定D. 外界大氣壓強發生變化,不會影響實驗結論(3)實驗中通過針筒上的刻度讀取了多組氣體體積V和壓強傳感器采集的壓強p,為了得到一條過原點的直線,應建立______(填“V”或“”)圖像.四、計算題:本大題共1小題,共14分。22. 如圖,導熱良好的固定活塞a、b將內壁光滑的汽缸分成體積相等的Ⅰ、Ⅱ、Ⅲ三部分。a活塞上帶有閥門K,兩活塞分別封閉了長度均為L的三部分空氣(可視為理想氣體),其中Ⅰ的壓強為,Ⅱ的壓強為,Ⅲ的壓強為,打開閥門K,Ⅰ和Ⅱ中氣體充分交換。(1)求Ⅱ中增加的空氣質量與原有的空氣質量之比;(2)若解除b活塞鎖定,最終b活塞靜止,求b活塞移動的距離。2023級高二第四次質量檢測物理試題一、單選題:本大題共14小題,共56分,每題4分選錯不得分。【1題答案】【答案】A【2題答案】【答案】B【3題答案】【答案】A【4題答案】【答案】D【5題答案】【答案】D【6題答案】【答案】C【7題答案】【答案】A【8題答案】【答案】B【9題答案】【答案】D【10題答案】【答案】B【11題答案】【答案】A【12題答案】【答案】D【13題答案】【答案】B【14題答案】【答案】C二、多選題:本大題共6小題,共24分,漏選扣2分,選錯不得分。【15題答案】【答案】CD【16題答案】【答案】AD【17題答案】【答案】BC【18題答案】【答案】BD【19題答案】【答案】BD【20題答案】【答案】BC三、實驗題:本大題共1小題,共6分。【21題答案】【答案】(1)不需要 (2)D(3)四、計算題:本大題共1小題,共14分。【22題答案】【答案】(1)(2)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