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4-2025學年重慶市兩江新區八年級(下)期末物理試卷一、單選題:本大題共12小題,共36分。1.在國際單位制中,功的單位是以哪位科學家的名字命名的( ?。?br/>A. 牛頓 B. 帕斯卡 C. 焦耳 D. 瓦特2.下列對物理量的估測,最接近實際的是( )A. 重慶地區的大氣壓約為1.5×105PaB. 漂浮在池塘水面的鴨子受到的浮力約為200NC. 中學生在操場上雙腳站立時對地面的壓力約為50ND. 一名中學生從1樓步行到5樓,克服重力做功約為6000J3.中華茶文化源遠流長,其中泡茶蘊含著許多物理知識。如圖所示為尚依鐘沖泡的一杯茶水,下列對泡茶過程中的情景分析錯誤的是( ?。?br/>A. 茶杯外壁的水珠不掉落,說明分子間存在引力B. 茶葉罐中的茶葉間有縫隙,說明分子間有間隙C. 泡茶時茶香四溢,說明分子在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D. 用高溫的水能更快泡出茶色,說明分子的運動與溫度有關4.五一假期,小陽和家人到農家樂釣魚。當魚上鉤后,小陽感覺魚在水中時拉得比較輕松,當魚從水面勻速拉出的過程中“感覺魚變重了”。在這個過程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魚受到的浮力減小,釣魚竿是省力杠桿 B. 魚受到的浮力減小,釣魚竿是費力杠桿C. 魚受到的浮力增大,釣魚竿是省力杠桿 D. 魚受到的浮力增大,釣魚竿是費力杠桿5.如圖所示,殲-20戰斗機是中國航空工業集團有限公司成都飛機設計研究所研發的一款重型隱身戰斗機,具備高隱身性、高態勢感知、高機動性等能力,它屬于第五代戰斗機,采用了雙發、全動雙垂尾和鴨式氣動布局設計,總設計師為中國科學院院士楊偉。它擔負起中國空軍未來對空、對海的主權維護任務。關于殲-20戰斗機在加速升空的過程中(不考慮燃油質量的變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r/>A. 動能變大,機械能變大 B. 動能變小,機械能不變C. 動能變大,重力勢能變小 D. 動能變小,重力勢能變大6.愛護環境是每個人的責任。小明看見路邊有個瓶子,于是撿起瓶子舉在身前保持不動,沿水平方向走了一段距離找到垃圾桶,站在垃圾桶旁思考如何分類,最后將瓶子丟進垃圾桶里。在整個過程中,小明對瓶子做功的是( ?。?br/>A. 撿起瓶子 B. 沿水平方向行走 C. 站在垃圾桶旁 D. 瓶子掉入桶中7.如圖所示,節選自我國古代科技巨著《天工開物》,其中說法正確的是( )A. 圖①“軋蔗取漿”中,牛拉“犁塘”勻速轉動的過程中,其運動狀態保持不變B. 圖②“濕田擊稻”中,用力甩稻稈,稻粒落入木桶中,是因為受到慣性的作用C. 圖③“北耕兼種”中,耬下端的“鐵尖”是通過減小受力面積來增大壓強D. 圖④“長流漂米”中,水從高處流下,水的動能轉化為重力勢能8.如圖所示,關于下面四幅圖的說法正確的是( ?。?br/>A. 圖①:將豎直玻璃管傾斜,水銀柱的豎直高度將變大B. 圖②:自動給水裝置能保持水位穩定,是利用了連通器原理C. 圖③:吹氣時A管中液面上升,是因為流體流速大的地方壓強小D. 圖④:把簡易氣壓計從山腳拿到山頂,細管內的液面將下降9.在《西溪叢語》中談到了用蓮子選定海水的方法:將多粒蓮子投入盛有海水的容器中,根據蓮子的浮與沉,判斷海水的制鹽價值。其中一等海水密度最大,最有制鹽價值,二、三、四等依次次之?,F有四個密度不同,但體積相同的蓮子A、B、C、D,每一顆蓮子的密度分別與某一等級的海水密度相等。將這四個蓮子放入盛有待測海水的杯中,各蓮子靜止時的情況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r/>A. 該海水為二等海水 B. 蓮子B的密度最大C. 蓮子A的浮力最大 D. 若向杯中加清水,蓮子C可能會漂浮10.如圖所示,工人借助滑輪組提升質量為36kg的重物,并在10s內將重物沿豎直方向勻速提升1m,所用拉力為200N,不計繩重和摩擦。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動滑輪的重力為20NB. 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為90%C. 拉力所做的功為200JD. 提升重力不同的貨物時,此滑輪組機械效率不變11.如圖所示,密閉的奶茶飲料杯平放在水平桌面上,若將飲料杯倒置過來放置在桌面上,壓力、壓強的變化情況正確的是( ?。?br/>A. 杯子對桌面的壓力減小B. 杯子對桌面的壓強減小C. 杯內奶茶對杯子底部的壓強減小D. 杯內奶茶對杯子底部的壓力減小12.邊長均為10cm、材料不同的實心正方體A和B,用質量不計的細線連接,輕輕放入某液體中,最終懸浮,細線處于繃緊狀態,如圖所示。剪斷細線后,B物體對容器底的壓力為3N,已知ρA=0.9×103kg/m3,容器底面積為200cm2,則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br/>A. 細繩上拉力為3NB. A漂浮時露出的體積C. 該液體密度是1.3×103kg/m3D. 剪斷細線后,容器底部受到的液體壓強減小150Pa二、填空題:本大題共9小題,共18分。13.歷史上著名的 實驗證明了大氣壓強的存在;我國三峽工程是舉世矚目的跨世紀工程,船可以順利通過三峽大壩,三峽大壩船閘的結構是利用了 的原理。14.2025年3月,重慶馬拉松賽在南濱路拉開帷幕,來自全球26個國家和地區的35000名選手齊聚山城。起跑前參賽選手靜止時受到的重力和地面對人的支持力是一對 (選填“平衡力”或“相互作用力”);選手在奔跑過程中如果外力突然全部消失,選手將保持 狀態(選填“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15.科技改變生活?!安链皺C器人”工作時,真空泵將吸盤內的空氣抽出,由于 的作用,擦窗機器人被“吸”在玻璃上;為了抵御深水處較大的壓力,保證堤壩的穩固性和安全性,河水堤壩往往建成 (選填“上寬下窄”或“上窄下寬”)的形狀。16.潛艇在復雜的海洋環境中面臨著各種各樣的風險,“海水斷崖”就是其中一種。海水斷崖是指海中某些區域出現海水密度躍層現象(海水密度發生突然變化)。如圖所示,當潛艇由高密度水層潛行至低密度水層時,很容易急劇下掉至安全潛深以下,會被海水的巨大壓力破壞從而導致失事。二戰以來在各國潛艇遭遇的數次海水斷崖事件中,唯有我國372號潛艇成功自救過。如果潛行中的潛艇遇到“海水斷崖”急劇下掉時,所受浮力______(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若你是艇長會采取改變潛艇所受______(選填“浮力”、“重力”或“浮力和重力”)的措施使潛艇上浮。17.如圖所示,將物體C置于粗糙水平面上,物體A、B平放在物體C上,在5N水平向右的拉力F作用下,使A、B、C一起向右做勻速直線運動,此時C對B的摩擦力為 N,地面對C的摩擦力為 N。18.如圖所示,兩個正方體實心物體A、B疊放在水平桌面上,物體A重3N,B重24N。已知物體A對B的壓強與此時物體B對桌面的壓強相等,則物體A、B的底面積之比SA:SB= ,物體A、B的密度之比ρA:ρB= 。19.如圖所示,分別利用甲、乙兩滑輪將同一物體G勻速提升相同高度,已知兩次拉力之比F1:F2=5:3,則使用甲圖滑輪的優點是 ,兩個滑輪的機械效率之比η甲:η乙= 。20.如圖所示,小雷學習浮力知識后在學??萍脊澤显O計了一款能測液體密度的測量儀,設計步驟如下:①他先在燒杯(可視為圓柱體)中放入幾顆小石頭,使之豎直漂浮在水面上,在水面對應的位置標上記號A;②取出燒杯,在記號A處標上1g/cm3;③用刻度尺量出記號A處到杯底的豎直距離為6cm;④接著小雷要標出0.8g/cm3刻度線的位置,他應在與記號A相距 cm處標注;⑤利用步驟④的方法,刻畫出其他的刻度線,密度計制作完成。小雷想增大該密度計的量程,那他應該 (選填“增大”或“減小”)該密度計的質量。21.如圖所示,足夠高的輕質薄壁柱形容器甲和實心均勻圓柱體乙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甲容器底面積為S1,盛有深度h1的水,乙底面積為S2,高度為h2,其中S1:S2=2:1,h1:h2=3:2。把乙放入甲中浸沒,此時水對容器底的壓強等于放入前乙對地面的壓強。乙的密度為 kg/m3。若將乙沿水平方向分割成兩部分,只將上面部分放入水中,待其靜止后水對容器底部的壓強變化量為Δp1;只將下面部分放入水中,待其靜止后容器對桌面的壓強的變化量為ΔP2,若Δp1=Δp2,則其上、下兩部分的體積之比為 。三、作圖題:本大題共1小題,共1分。22.按要求作圖:(1)請在圖甲中畫出足球對地面壓力F的示意圖。(2)請在圖乙中畫出力F1的力臂L。四、實驗探究題:本大題共3小題,共18分。23.如圖所示,小花利用鐵架臺、杠桿、鉤碼和彈簧測力計等器材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實驗使用的鉤碼質量均相等,杠桿上每格長度均相等。(1)實驗前,杠桿靜止在如圖甲所示的位置,此時杠桿______(選填“是”或“不是”)處于平衡狀態,接下來應將平衡螺母向______(選填“左”或“右”)調節,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其目的是______。(2)如圖乙所示,要使杠桿處于水平平衡,應該在B點掛______個相同的鉤碼。(3)在圖乙B點掛上鉤碼平衡后,接著將A、B兩點的位置均向O點靠近一格,杠桿將會______(選填“仍然平衡”“左端下沉”或“右端下沉”)。(4)小花用彈簧測力計代替鉤碼,將彈簧測力計繞B點沿如圖丙所示從右到左順時針方向轉動,而在該過程中杠桿始終保持水平平衡,則彈簧測力計的示數將______(選填“保持不變”“先變大后變小”或“先變小后變大”)。24.小江用如圖所示的裝置探究“液體壓強與哪些因素有關”。(1)組裝(軟管安裝)前U形管______(選填“是”或“不是”)連通器,探頭上的橡皮膜應該選用______(選填“薄”或“厚”)一些較好。(2)U形管壓強計是通過U形管中液面的______來反映被測液體壓強的大小,下面與此實驗方法相同的是______。①探究同一直線上合力與分力的關系②探究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影響因素③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哪些因素有關(3)將探頭依次放入水和未知液體中,如圖乙、丙、丁所示。由實驗乙、丙可得出:同種液體內部,液體越深,液體壓強越______。由實驗______可得出:同一深度處,不同液體內部壓強不同。(4)為了測出所用未知液體的密度,繼續如下操作:探頭未放入液體時,U形管兩側水面相平,在右管水面做標記。將探頭放入該液體8cm深處,待U形管中水面穩定后再次在右管水面做標記。測量出兩次標記處相距3cm,該液體的密度為______kg/m3。(5)同組的小新設計了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也測出了該液體的密度。內外兩個容器緊密粘合在一起,內部小容器的底部為一張彈性很好的橡皮膜。小新進行了如下操作:①在內部小容器內裝入適量待測液體,發現橡皮膜向下突出;②在外部大容器內裝入清水,直到橡皮膜變平,測出未知液體深度h以及清水與未知液體的液面高度差Δh,請你寫出未知液體的密度表達式:ρ液=______(用字母h、Δh和ρ水表示)。25.小雷探究“浮力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的實驗,實驗步驟如圖所示:(1)實驗前首先應該在______(選填“水平”或“豎直”)方向對彈簧測力計進行調零,步驟B中物體所受浮力為______N;(2)分析實驗步驟A、B、C可知,浮力大小與______有關;分析實驗步驟A、C、D可知,浮力大小與物體浸沒的深度______(選填“有關”或“無關”);分析實驗步驟A、D、E可知,浮力大小還與______有關;(3)利用步驟中的數據算出E中液體的密度是______g/cm3;(4)完成實驗后,小雷同學將E中的液體裝滿溢水杯,并把溢水杯放在電子秤上,按下“清零”鍵后顯示為0g,如圖所示;再用細線懸掛一重5N、體積120cm3的物體逐漸浸沒在液體中,物體未與容器壁、容器底接觸。待液體不再溢出后,溢出液體被燒杯接走,此時電子秤顯示為______g。然后緩慢地將物體提出離開液面,不考慮提出物體時所帶走的液體,則電子秤的示數將顯示為負______g。五、計算題:本大題共3小題,共24分。26.2025年的央視春晚舞臺上,如圖所示,身著紅綠大花襖機器人給觀眾帶來了一場視覺盛宴。已知該機器人質量為60kg,與地面的總接觸面積為200cm2,勻速運動時所受動力為重力的0.1倍。求:(1)機器人靜立時對地面的壓強;(2)若機器人在1min內勻速行駛30m,此過程中動力做功的功率。27.如圖所示,2024年12月27日,我國自主研制建造的076型兩棲攻擊艦“四川艦”下水。據資料顯示,該艦的長約為260m,寬約為50m,空載排水量為2.5萬噸,滿載排水量為4.6萬噸,最大吃水深度為28m。求:(海水的密度取1.0×103kg/m3)(1)某次測試中兩棲攻擊艦的吃水深度為18m,與最大吃水深度相比,艦底受到海水壓強的減少量;(2)測試中,當1架重20噸的直升機降落在甲板上后,該兩棲攻擊艦排水體積的增加量;(3)該艦空載時靜止在海面受到的浮力。28.為慶祝“六一”國際兒童節,唐老師給她的學生們定制了一個雙層的蛋糕。切分蛋糕時,小希沿水平方向將兩種口味的蛋糕切開,在切分時引起了她對這一切割過程中有關壓強的思考。現將雙層蛋糕簡化為如圖甲所示模型,A、B是質量分布均勻的圓柱體,沿水平方向從該模型上方切去一定高度h,并將切去部分平移放在同一水平面上,該模型剩余部分對地面的壓強p隨切去高度h變化的圖像如圖乙所示。已知A、B的底面積分別為400cm2和100cm2,B的質量為1.2kg。求:(1)沒切割之前,B對A的壓強;(2)A的密度;(3)若該模型切去部分對地面的壓強為p1,剩余部分對地面的壓強為p2,當p1=p2時,切去高度h的大小。1.【答案】C 2.【答案】D 3.【答案】B 4.【答案】B 5.【答案】A 6.【答案】A 7.【答案】C 8.【答案】C 9.【答案】A 10.【答案】B 11.【答案】D 12.【答案】C 13.【答案】馬德堡半球連通器 14.【答案】平衡力勻速直線運動 15.【答案】大氣壓上窄下寬 16.【答案】變小 重力 17.【答案】05 18.【答案】1:927:8 19.【答案】改變力的方向6:5 20.【答案】1.5增大 21.【答案】3.5×1037:2 22.【答案】 23.【答案】是;右;避免杠桿自重對實驗的影響、便于測量力臂; 3; 右端下沉; 先變小后變大 24.【答案】是;??; 高度差;③; 大;乙、??; 375; 25.【答案】豎直;1; 浸入液體中的體積;無關;液體密度; 1.2; 0;144 26.【答案】機器人靜立時對地面的壓強為3×104Pa; 若機器人在1min內勻速行駛30m,此過程中動力做功的功率為30W 27.【答案】某次測試中兩棲攻擊艦的吃水深度為18m,與最大吃水深度相比,艦底受到海水壓強的減少量為1×105Pa; 測試中,當1架重20噸的直升機降落在甲板上后,該兩棲攻擊艦排水體積的增加量為20m3; 該艦空載時靜止在海面受到的浮力為2.5×108N 28.【答案】沒切割之前,B對A的壓強大小為3.2×103Pa; 圓柱體A的密度為1×103kg/m3; 切去高度h的大小為18.5cm 第1頁,共1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