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4-2025 學年河北省保定市競秀區八年級(下)期末歷史試卷一、單選題:本大題共 12 小題,共 24 分。1.《人民日報》曾經刊載文章寫道:“中國、中國人,將不再是殖民地與殖民地奴隸的代名詞,中國人民從此有了屹立于世界和平民主陣營的祖國,有了真能保護自己、代表自己的政府。”這篇文章最有可能是在慶祝( )A.推翻了北洋軍閥的統治 B.抗美援朝戰爭取得重大勝利C.抗日戰爭取得偉大勝利 D.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2.20世紀 50年代初某月某日,湖北一位兄長給弟弟寄了一封信,信文如下:昨日接到你親筆寫的家信,并知道你在部隊很好,家中人口都很平安,土改已分到了一石七斗田,田也很好,斗爭中又分了幾次果實,現在生活得很好,不像以前愁吃愁穿了,見于你(原文如此)在外面打美國鬼子,我們在家中受到農會和政府的優待照顧。信中提到的兩件事的共同作用是( )A.經濟恢復發展 B.消滅地主階級 C.政權得到鞏固 D.提高國際地位3.如圖是中國人民銀行于 1955年 3月 1日發行的第二套人民幣(部分),它所折射的歷史階段是( )A.社會主義工業化起步階段B.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C.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D.改革開放政策的起航階段4.如圖反映了我國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工業交通建設的主要成就,其中川藏、青藏、新藏公路開通的突出作用是( )A.保障了東北重工業基地的建設B.帶動了沿海地區經濟快速發展C.密切了祖國內地與邊疆地區的聯系D.加速了長江南北的經濟和文化交流第 1頁,共 7頁5.如圖是滕縣面粉廠公私合營時期的股票。因保存不善,時間不太清楚。如果你來修復,以下最合適的時間是( )A. 1949年B. 1956年C. 1978年D. 1992年6.新中國成立后,農村經歷了從土地改革到農業改造再到農村改革三部曲。這一系列自我調整是為了( )A.摧毀封建土地剝削制度 B.完成對農業的社會主義改造C.擴大農民的生產自主權 D.適應當時的生產力發展水平7.如表反映了 1978-1990年我國工業總產值中不同經濟成分所占比例的變化(據《中國統計年鑒》整理)。推動此變化的主因是( )經濟成分 1978年 1980年 1985年 1990年國有企業 77.6% 76.0% 64.9% 54.6%集體經濟 22.4% 23.5% 32.1% 35.6%私營和外資企業等 0% 0.5% 3.0% 9.8%A.計劃經濟體制的強化 B.中國加入了世界貿易組織C.改革開放政策的實施 D.國有企業大規模技術改造8.中國共產黨人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踐結合起來,走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其中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是( )A.毛澤東思想 B.“三個代表”重要思想C.鄧小平理論 D.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9.2021年 2月 25日,習近平主席在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的講話中指出,中國共產黨從成立之日起,就堅持把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作為初心使命,團結帶領中國人民為創造自己的美好生活進行了長期艱辛奮斗。以上材料說明實現中國夢必須( )A.實現國家獨立 B.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C.全面從嚴治黨 D.實現人民幸福10.“在貴州黔東南,苗族姑娘們依然在節日里穿著媽媽手繡的盛裝;在西藏拉薩,藏族唐卡畫師們精心傳授著古老的技藝;在新疆喀什,維吾爾族的十二木卡姆藝術在舞臺上煥發生機……這些鮮活的文化實踐,不僅屬于本民族,更是中華文明寶庫中璀璨的明珠。保護和傳承它們,就是在守護我們共同的精神家園。”材料中“它們屬于中華文明寶庫”表明( )第 2頁,共 7頁A.中華文化由各民族共同創造 B.少數民族文化比漢族文化更珍貴C.政府需統一改造各民族文化 D.所有民族習俗都應完全保留不變11.“一國兩制”的構想既體現了實現祖國統一、維護國家主權的原則,又充分考慮到臺灣、香港、澳門的歷史和現實。材料表明“一國兩制”構想( )A.以高度自治為本質特征 B.既堅持原則又尊重現實C.必須堅持一個中國原則 D.是港澳回歸的根本原因12.周恩來在某次國際會議上提出“求同存異”方針,將中華傳統文化中“和而不同”的智慧運用于外交實踐。此舉直接推動了( )A.亞非國家團結合作 B.中國恢復聯合國合法席位C.中美關系的正常化 D.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提出二、材料解析題:本大題共 3 小題,共 36 分。13.郵票承載歷史記憶,方寸之間記錄歷史。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①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②西藏和平解放 ①開國大典④小崗村大包干紀念雕塑郵票 ⑤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 ⑥經濟特區(1)結合所學知識,按照上圖郵票所反映的歷史事件出現的先后順序進行排序(寫郵票序號即可),并給以上郵票反映的歷史事件擬一個恰當的主題。(2)請你從郵票④⑤⑥中任選二個相互關聯的史事,提煉出一個觀點,并結合所學知識加以論述。(要求:觀點明確,史論結合,符合邏輯)第 3頁,共 7頁14.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時,正值世界民族解放運動高漲、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陣營和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初步形成并走向對峙之際。新中國從成立的那一天起,就始終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贏得了世界進步力量的支持。材料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徹底結束了近百年的屈辱外交,揭開了對外關系的新篇章…… 20世紀 70年代,隨著世界局勢的變化,中國外交有了重大突破。——摘編自《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歷史(必修 1)》材料三新世紀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全面推進(1)據材料一、指出新中國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國際背景。(2)材料二提到“20世紀 70年代,隨著世界局勢的變化,中國外交有了重大突破”。結合所學知識,列舉兩例史實證明。(3)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中國積極參加或創建國際組織有哪些意義。(4)結合所學知識,指出中國之所以能在國際事務中發揮日益重要作用的根本原因。15.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面對新中國成立之初面臨的國家安全挑戰和戰爭威脅,毛澤東多次強調武器裝備現代化的重要性。1956年,毛主席向全國發出“向科技進軍”的號召,指示周總理主持制定 1956-1967年科學技術發展遠景規劃,決策實施“兩彈一星”、電子計算機等國防尖端工程,探索“自力更生”“突出重點”“軍民結合”“大力協同”的國防科技工業和武器裝備現代化之路,為我軍武器裝備建設快速發展奠定了重要的物質和技術基礎。——朱啟超《鑄造強國利器 70年新中國國防科技和武器裝備發展歷程與啟示》材料二:中國主要科技創新成就(部分)第 4頁,共 7頁時間 成就1973年 ______ 成功培育秈型雜交水稻1979年 北大漢字信息處理技術研究室,用自行研制的漢字激光照排系統,輸出印制中文報紙1980年 我國“東風五號”洲際導彈首次全程試射成功1982年 潛艇水下發射導彈圓滿成功1983年 “銀河”億次巨型計算機系統研制成功1984年 廣州市用 150MHz頻段開通了中國第一個數字尋呼系統北京計算機應用技術研究所建成我國第一個 Internet電子郵件節點,揭開了中國人使用1987年互聯網的序幕1988年 我國第一座高能加速器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首次對撞成功(1)據材料一,指出新中國大力發展國防科技的原因。并結合所學知識,舉出兩例我國國防尖端科技成就。(2)結合所學知識,將材料二橫線處補充完整。據材料二,概括我國主要科技創新成就的特點。(3)綜合上述材料和問題,歸納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追求的發展目標。第 5頁,共 7頁參考答案1.D2.C3.A4.C5.B6.D7.C8.D9.D10.A11.B12.A13.【小題 1】③②①④⑥⑤;“新中國的奮進歷程”。【小題 2】觀點:改革開放是強國之路。論述:1978年,安徽鳳陽小崗村實行大包干,拉開了農村經濟體制改革的序幕。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推行,極大地調動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促進了農村經濟的迅速發展,為農村致富和實現現代化開辟了一條新路。1980年,我國設立深圳、珠海、汕頭和廈門四個經濟特區。經濟特區成為對外開放的窗口,對引進外資、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推動國內的進一步改革,擴大對外經濟交流,發展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起到了極為重要的作用。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推進,中國經濟持續快速增長,綜合國力不斷提升。2001年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標志著中國對外開放進入一個新的階段,在參與經濟全球化的道路上邁出了重要一步。綜上所述,,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是強國之路14.【小題 1】世界民族解放運動高漲;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陣營和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初步形成并走向對峙。【小題 2】1971年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1972年中美關系開始正常化;1972年中日建交;1979年中美建交。【小題 3】有利于提高中國的國際地位;有利于加強中國與其它國家的交往;有利于促進中國對外貿易的發展;促進世界多極化,增強維護世界和平的力量,等等。【小題 4】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國家的綜合國力不斷提高。第 6頁,共 7頁15.【小題 1】原因:應對新中國成立之初面臨的國家安全挑戰和戰爭威脅。成就:1964年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1967年中國第一顆氫彈爆炸成功等。【小題 2】袁隆平。特點:涉及領域廣泛;科技成果豐碩。【小題 3】建設科技強國第 7頁,共 7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