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絕密★啟用前2024一2025學年度第二學期期末質量監測調研七年級歷史試題(卷)老師真誠地提醒你:1.本試卷共6頁,滿分60分;2.答卷前請將密封線內的項目填寫清楚;3.書寫要認真、工整、規范;卷面干凈、整潔、美觀。題號二總分得分第一部分(選擇題共24分)【選擇題答題欄】題號12345689101112答案得分評卷人、選擇題(共12道試題,每題2分,計24分。每道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意)古代工程建筑是集技術、藝術與智慧于一體的實體遺存。請回答1~2題。1.某校開展“讀圖學史”活動。讀右圖可知,隋朝大運河的中心是A.洛陽B.大興C.涿郡D.余杭郡2.歷史課上提到“有宮城、皇城、內城和外城”“平面呈凸字形”“布局均衡、完整和諧”等內容。據此可知,老師介紹的是()A.趙州橋B.北京城C.明長城D.都江堰3.武則天是我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下列詩句中,屬于描述武則天的是(A.玄武風云開帝業,貞觀日月照黎民B.孤身萬里尋經卷,譯典千章傳法音C.才情婉約詞中現,身世飄零墨里愁D.巾幗稱帝開新紀,無字豐碑任世評4.歷史漫畫能把知識轉化為畫面。右圖漫畫反映了武A.唐朝開放的社會風氣B.五代十國的藩鎮割據C.北宋的崇文抑武方針D.明清時期的文學藝術[七年級歷史期末質量監測調研試題共6頁第1頁]5.元朝時候,西方的科學技術與文化傳人中國,中國的創造發明等輸往國外。這主要得益于元朝(A.經濟重心南移B.階級矛盾嚴重C.軍事力量薄弱D.中外交通發達6.某同學梳理筆記時,繪制了以下示意圖。據此判斷,①處對應的內容是完善三省分化事權,六部制分割宰相的權力①設立軍機處唐朝宋朝明朝清朝A.設置通判B.設樞密院C.廢除丞相D.形成奏折制度7.萬歷初年,內閣首輔張居正推行“一條鞭法”,將清丈田畝后的田賦、徭役及雜稅合并計人田畝,統一征銀。這一舉措()①簡化了稅收手續②減少了地方官吏漁利百姓的行為③增加了政府稅收④使北宋擺脫了統治危機,實現富國強兵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8.1616年,基本統一女真各部,建立后金政權的是(A.元昊B.鐵木真C.努爾哈赤D.耶律阿保機9.“論從史出,史論結合”是研究歷史的重要方法和原則。以下史事論述的觀點是(十十十十十十十十十十十十十十十十十①元朝在澎湖設置巡檢司,加強對臺灣的管理②1662年,鄭成功從荷蘭殖民者手中收復臺灣③1684年,清朝設置臺灣府,隸屬福建省十十十十十十十十十十十十“十十十“十“十"十A.明清時期的海防建設成效顯著B.臺灣自古以來就是我國的固有領土C.西方殖民勢力曾長期占據臺灣D.中國古代的疆域范圍不斷向西拓展10.古代繪畫作品蘊含著豐富的歷史信息。下列畫作反映的共同歷史信息是敦煌莫高窟第23窟雨中耕作圖宋代《耕獲圖》清朝《耕織圖·耕》A.古代農業生產活躍B.政治制度創新發展C.民族交往交融加強D.中外交流互鑒頻繁11.閱讀下列表格,其內容反映出明清之際的思想界人物主要觀點黃宗義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顧炎武改朝換代是亡國,文化沉淪是亡天下王夫之社會是發展的、進化的,不能泥古不化、厚古薄今A.徹底否定君主專制制度B.關注社會變革與文化傳承C.全面復興先秦儒家思想D.強調傳統倫理的絕對權威12.明清時期產生了一批膾炙人口的小說。下列小說中,成書于清朝中期的是A.《三國志通俗演義》B.《水滸傳》C.《西游記》D.《紅樓夢》[七年級歷史期末質量監測調研試題共6頁第2頁]陜西省咸陽市旬邑縣2024--2025學年下學期七年級歷史期末測試卷參考答案第一部分(選擇題,共24分,每題2分)1-5:A B D C D6-10:C A C B A11-12:B D第二部分(非選擇題,共36分)13.(10分)(1)孫思邈(1分);唐朝(1分);授時歷(1分);火藥(1分)(2)美譽:“中國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1分);作者:宋應星(1分)衰落原因:君主專制強化(文字獄);重視規律總結、忽視具體技術;閉關政策阻礙中外科技交流(2分,任答兩點即可)(3)認識:中國古代科技曾領先世界,為人類文明作重要貢獻;科技發展需開放交流、重視技術實踐,也需良好的社會環境(2分,言之有理即可)14.(11分)(1)方式:和親(1分);作用:促進唐與吐蕃的友好交往,加強民族融合(1分)特點:民族政權并立;民族矛盾突出;民族融合是主流(2分,任答兩點即可)(2)選做題①:措施:設置北庭都元帥府等機構管理西域(2分);明朝建立時間:1368年(1分);作用:結束明朝與北方蒙古各部200余年的戰爭狀態(1分)選做題②:原因:戚繼光率領戚家軍抗倭,平定東南沿海倭患,維護國家主權與人民利益(2分);策略:因俗而治(1分);作用:改變活佛轉世無序狀態,加強清朝對西藏的治理(1分)(3)條約:《尼布楚條約》(1分)做法:堅持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加強邊疆治理,維護國家統一;積極開展對外友好交流,抵御外來侵略(2分,言之有理即可)15.(15分)(1)原因:唐王朝鞏固統治,采取休養生息與改革措施;社會生產力恢復發展,經濟文化繁榮(2分)出土地:伊拉克(或沙特阿拉伯、巴基斯坦等,任舉一個即可,1分)(2)功能:洗筆、盛水(文房用途)或洗漱、盛物(日常生活用途,1分)意義:促進民族間瓷器文化交流;影響世界各國瓷器設計生產;推動中外文化互鑒(2分,任答兩點即可);機構:市舶司(1分)(3)關系:元曲深刻影響元代瓷器紋飾,瓷器紋飾體現元曲相關題材(2分);代表作:《竇娥冤》(1分)(4)影響:加強中國與亞非各國的友好往來,促進中外經濟文化交流(2分)表現:瓷胎制造進步;窯式改進(容積增大、明爐暗爐出現);瓷器加繪洋彩出口(2分,任答兩點即可)主題名稱:中國古代瓷器的發展與文化傳播(或“瓷韻千年:中國古代瓷器的歷史足跡”等,1分,主題鮮明、凝練即可)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陜西省咸陽市旬邑縣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末考試歷史試卷答案.docx 陜西省咸陽市旬邑縣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末考試歷史試卷(圖片版).pdf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