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學設計課題 第9課 對外開放 單元 第三單元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學科 歷史 年級 八年級教學 目標 【唯物史觀】:通過分析深圳等經濟特區的建立和對外開放格局的形成,理解我國對外開放的歷史必然性和現實意義,形成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認同。 【時空觀念】:利用《沿海地區對外開放示意圖》,掌握 “經濟特區 — 沿海開放城市 — 沿海經濟開放區 — 內地” 的對外開放格局,理解其空間分布特征及歷史演變過程。 【史料實證】:通過分析教材中關于經濟特區、沿海開放城市及加入世貿組織的史料,培養學生運用史料進行歷史解釋的能力。 【歷史解釋】:引導學生結合歷史背景,分析對外開放對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影響,初步形成獨立的歷史解釋能力。 【家國情懷】:通過比較近代前期的被迫開放與新時期的主動開放,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責任感,樹立為實現民族復興而奮斗的遠大理想。重點 經濟特區的建立難點 對外開放格局初步形成的過程及特點教學方法 講授法,問答法,講解法等,相應的學法有閱讀法,歸納總結法,小組探究法教學準備 多媒體、教科書、教案、教學課件教學資源 《教師教學用書》、教學課本、網絡資源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導入新課 第一環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播放音頻《走進新時代》節選 “總想對你傾訴,我對生活是多么熱愛 勤勞勇敢的中國人,意氣風發走進新時代;啊!我們意氣風發,走進那新時代,我們唱著東方紅,當家做主站起來;我們講著春天的故事,改革開放富起來.” 師問:1、我們唱著東方紅當家做主站起來的事件和領導人物是誰? 2、我們講著春天的故事改革開放富起來,改革開放是在哪次會議上的決策? 領導人又是誰? 今天,我們就來了解當代中國的改革開放的歷程。本課我們探究的主題是“對外開放顯奇跡,偉大決策定乾坤”。分三個板塊:經濟特區顯威力、層層深入覆全國、加入世貿影響大。 學生觀看視頻,后回答問題。 學生回答:1、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 毛澤東。2、十一屆三中全會 鄧小平 通過音頻和提問的形式激發學生興趣,導入新課, 通過回答問題,鞏固舊知識。講授新課 第二環節:老師一邊提問一邊點撥: 教師講解:什么是對外開放? 即打開國門,在維護國家主權的前提下,本著平等互利的原則,加強與世界各國的經濟交往。 一、經濟特區顯威力 1、多媒體顯示圖片和史料,分析中國為什么實行對外開放? 材料:現在的世界是開放的世界,中國在西方國家產業革命以后變得落后了,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閉關自守...三十幾年的經驗是,關起門來搞建設是不行的,發展不起來。 一鄧小平 2、新時期我國的對外開放以什么方式邁出了第一步?這種方式是誰提出來的?發生在哪一年?這種方式開放了哪幾個地方? 3、中央為什么會選擇這幾個城市作為經濟特區?多媒體顯示:鄧小平曾如此解釋“出牌順序”: “為什么我考慮深圳開放?因它對著香港;開放珠海,是因為它對著澳門;開放廈門,因為它對著臺灣,開放海南、汕頭,因為它們對著東南亞……” 結合材料回答:經濟特區“特”在何處? 多媒體顯示問題,鞏固本目知識。 師問:深圳經濟特區取得了怎樣的成就? 辦經濟特區的效果好不好?對當時的經濟發展有什么意義?(多媒體展示:經濟特區的變化的圖片) 多媒體顯示問題,鞏固本目知識 二、層層深入覆全國 老師一邊提問一邊點撥: 1、20世紀80年代,我國對外開放不斷擴大,描述我國對外開放的的過程。(結合多媒體地圖) 2、1990年,國家作出開發開放上海浦東的決定,帶來什么影響? 3、如何理解中國對外開放格局的特點 全方位對外開放格局的形成(通過多媒體演示和材料來突破。) 多媒體展示問題: 近代前期的對外開放和新時期的對外開放有什么不同? 近代開放現代開放前提主權的獨立完整遭到嚴重破壞主權完整目的適應列強對華侵略的需要發展經濟后果半殖民地化程度逐漸加深并日益貧困國家逐漸走向富強多媒體顯示問題,鞏固本目知識本引入第三目內容。 三、加入世貿影響大。 1、中國加入世貿的曲折歷程 多媒體顯示:介紹WTO和中國加入世貿的曲折歷程。 2、中國加入世貿的利與弊 多媒體顯示材料,學生積極思考并回答。 師總結。 機遇:為我國參與經濟全球化開辟了新途徑,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開拓了新空間。 挑戰:中國仍屬于發展中國家科技水平和經濟水平相對較弱,在國際競爭中常處于不利地位等。 第四環節:教師點撥,主題延伸 讓我們緊緊團結在中國共產黨的周圍,在國家主席習近平的帶領下,眾志成城,砥礪奮進,共同創造祖國美好的明天。 板書設計: 對外開放 一、經濟特區顯威力:(開放的嘗試) 時間:1980 地點:深圳、珠海、汕頭、廈門 二、層層深入覆全國:(開放的擴大) 1、1984年,沿海城市 2、1985年,沿海經濟開放區 3、1988年,建立海南島經濟特區 4、1990年,建立上海浦東開發區 5、1992年,內地開放 三、加入世貿影響大:(開放的深化) 時間:2001年。意義:新途徑、新空間 (延伸:鼓勵學生課后以看電視、讀新聞、上網查詢等方式了解十九大及博鰲亞洲論壇。) 學生快速回答: 設立經濟特區 鄧小平 1980年 深圳、珠海、廈門、汕頭。 ①臨近港澳臺,靠近國際市場 ②地處沿海,交通便利 ③是著名的僑鄉,有利于吸引僑資 ④廣闊的經濟腹地可依托 特殊的經濟政策和經濟管理體制,不是政治上的特殊 閱讀教材,找出所列問題,標記疑難問題。 學生一邊看圖片一邊回答一邊記憶,認真聽講,記筆記,可以提問。 2、學生能夠理解對外開放的格局及特點 閱讀和回憶教材,探究問題 學生一邊看圖片一邊回答一邊記憶,認真聽講,記筆記,可以提問。 閱讀教材和材料,探究問題 利用圖片、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于幫助學生理解對外開放的迫切性。 通過師生互動,夯實基礎,解決疑難,精講點撥。 通過對問題的探究,復習教材內容,夯實基礎,深化理解,提升能力. 用問題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初步掌握基礎知識。 通過對問題的探究,復習教材內容,夯實基礎,深化理解,提升能力. 通過師生互動,夯實基礎,解決疑難,精講點撥。 通過對問題的探究,復習教材內容,夯實基礎,深化理解,提升能力.課堂小結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