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高考沖刺押題預測 中國共產黨成立與新民主主義革命興起一.選擇題(共20小題)1.(2024秋 房山區期末)在中國工農紅軍長征途中,中共中央召開的一次重要會議,開始確立了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馬克思主義正確路線在黨中央的領導地位,在極其危急的情況下,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這次會議召開的地點位于如圖中的( )A.① B.② C.③ D.④2.(2024秋 天津期末)哈里森 埃文斯 索爾茲伯里在評論某個事件時寫到“一切都變了,這是分水嶺﹣﹣毛澤東牢牢地掌握了領導權,并且中國共產主義運動宣布獨立于莫斯科的指揮棒……從更深遠的意義上說,則是中國共產主義革命運動的領導和方向的徹底改變。”材料中的“分水嶺”是指( )A.工農武裝割據理論的形成B.長征的勝利結束C.中華蘇維埃政權的建立D.遵義會議的召開3.(2024秋 綠園區期末)1923年12月,李大釗在一次演講中說“一個勞動者不過是一個資本家的千分之一,萬分之一……百個勞動者不及一個資本家,那可加到千個,倘使能夠再加到萬個,終有平衡的可能了”,并展示了如下示意圖。在此,李大釗主張( )A.建立革命統一戰線 B.改良現有社會制度C.推翻資產階級統治 D.加強工人階級團結4.(2024秋 遼寧期末)1924﹣1927年間,實現了國共兩黨的第一次握手,展示出了革命的政黨聯合起來產生的巨大力量。巨大的力量表現在( )A.農村包圍城市的革命道路B.中國共產黨創建了人民軍隊C.建立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D.基本推翻北洋軍閥反動統治5.(2025 二模擬)1918年11月,李大釗在《庶民的勝利》中指出,世界大戰取得勝利的“不是聯合國的武力,是世界人類的新精神”,其“政治的結果”是“‘大……主義’(專制)失敗,民主主義戰勝”,“社會的結果”是“資本主義失敗,勞工主義戰勝”,而二者都是“庶民的勝利”。據此可知,李大釗( )A.贊揚了協約國勝利的偉大意義B.指明了中國社會變革的新方向C.分析了無產階級革命的必要性D.闡明了建立工農聯盟的重要性6.(2024秋 遼寧期末)在探索革命道路過程中,中國共產黨從下表所列事件中獲得的啟示是( )革命活動 方式 結果南昌起義、秋收起義等 照搬蘇聯城市中心道路 失利創建井岡山革命根據地 根據中國國情,走向農村 發展前四次反“圍剿” 根據實際情況,打游擊戰 勝利第五次反“圍剿” 照搬蘇聯經驗,打正規戰 失敗遵義會議與其后的長征 根據敵強我弱的現實制定戰略戰術 勝利A.堅持進行武裝斗爭B.將馬克思主義原理與中國實際相結合C.建立統一戰線組織D.堅持黨領導下的根據地政治經濟建設7.(2024秋 綠園區期末)1919年4月底,雖經中國代表的據理力爭,巴黎和會上西方列強仍然決定將德國在山東的權益轉讓給日本,列強的這一行徑,引發了國人“積壓已久的不滿與憤怒”。從形成原因上,對“積壓已久”理解全面的是( )A.五四愛國運動的激發 B.群眾愛國意識的覺醒C.近代歷史發展的結果 D.列強壓迫中國的反彈8.(2024秋 藍田縣校級期末)中共二大發布的宣言指出,中國大量的貧苦農民能和工人“握手革命”,可以保證中國革命的成功。黨為保障工人和貧農的利益,在聯合戰線里設定的奮斗目標是:消除內亂,打倒軍閥建設國內和平;推翻國際帝國主義的壓迫,達到中華民族完全獨立;統一中國為真正的民主共和國。由此可知,當時中國共產黨( )A.客觀分析了民主革命的實際問題B.認識到國共合作的必要性C.探索出了中國農村革命的新道路D.開始獨立領導國民大革命9.(2024秋 天津期末)1920年的5月1日,《新青年》推出“面目全新”的《勞動節紀念號》,刊發文章《勞動者底覺悟》《“五一”運動史》,高度評價工人階級在社會中的重要地位,呼吁“希望中國人把它看成是覺醒的日子”,引起巨大反響。這說明了( )A.工人階級成為民主革命主力B.馬克思主義影響日益增強C.中國社會主要矛盾發生改變D.民主和科學成為時代主流10.(2024秋 河西區期末)1930年,毛澤東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指出:“朱德毛澤東式、方志敏式之有根據地的,有計劃地建設政權的,深入土地革命的,擴大人民武裝的路線……無疑義地是正確的。”這一路線是指( )A.推翻資產階級統治 B.建立革命統一戰線C.開展城市武裝暴動 D.實行工農武裝割據11.(2025 城關區校級一模)某學生歷史研究性學習論文的關鍵詞有:“八七會議”“井岡山會師”“紅軍長征”“西安事變”。據此,請你判斷該論文的主題可能是( )A.國民革命,洪流奔騰B.十年內戰,烽火綿延C.全面抗戰,同仇敵愾吧D.解放戰爭,革命勝利12.(2024秋 天津期末)如圖是載于1919年5月1日《上海潑克》雜志中的一幅漫畫,(注:酒瓶上標明:青島啤酒,圖中英文為:“啤酒已盡,乃以空瓶歸還原主。此種計劃,未免侮人太甚”)。創作該漫畫的作者意在( )A.抨擊北洋軍閥賣國行徑B.喚醒國人維護國家主權意識C.倡導開展國民革命運動D.譴責列強竊取民族工業成果13.(2024秋 廣州期末)1919年中國參加了在法國巴黎召開的“和平會議”。中國代表團期望而去,失望而歸。中國代表團在會上的“失望”導致了( )A.新文化運動的開展 B.二次革命的爆發C.五四運動的爆發 D.國民革命的高漲14.(2024秋 拱墅區校級期末)毛澤東在一次報告中說:帝國主義和國民不但組織了武裝力量進行軍事上的“圍剿”,而且在經濟上實行殘酷的封鎖政策。然而我們領導廣大的群眾和紅軍,不但屢次擊潰了敵人的“圍剿”,而且從事于一切可能的和必須的經濟建設,去沖破敵人的經濟封鎖的毒計。該報告( )A.反映了北伐戰爭的順利開展B.表明了土地革命的成效顯著C.體現了抗戰必勝的堅定信念D.顯示了解放全國的光明前途15.(2024秋 廣州期末)如圖反映了中國近代史上的某一重大歷史事件,這一事件標志( )A.革命統一戰線局部破裂B.北洋軍閥統治基本推翻C.國民革命運動徹底失敗D.中外反動勢力開始勾結16.(2024秋 西安區期末)某同學為設計黑板報,收集整理了如下資料:“南昌起義”、“井岡山會師”、“紅軍長征”、“西安事變”。據此,你判斷該黑板報的主題是( )A.國民革命,洪流奔涌 B.八年抗戰,同仇敵愾C.十年內戰,烽火綿延 D.解放戰爭,革命勝利17.(2024秋 桃城區校級期末)中央蘇區的婦女擁有與男子同等的參政權利,在鄉村權力構成中也占重要地位。1934年初,婦女代表占中華蘇維埃中央蘇區城鄉蘇維埃代表大會代表總數的25%。這表明( )A.女性是社會治理的主要力量B.蘇維埃注重保護婦女的權益C.人民民主統一戰線得到鞏固D.國民革命推動中國女性解放18.(2024秋 新城區期末)中共一大制定的黨的綱領是“革命軍隊必須與無產階級一起推翻資本家階級的政權”,“承認無產階級專政,直到階級斗爭結束”,“廢除資本家私有制”。同時規定,在政治斗爭中,黨要堅持無產階級的立場。這表明,中共一大( )A.提出革命政權的創建B.推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起步C.明確了黨的奮斗目標D.探索出了正確的民主革命道路19.(2025 河南模擬)毛澤東在某一報告中指出,應該“按照市場需要的原則,發行適當數目的紙幣,吸收群眾的存款,貸款給有利的生產事業,有計劃地調劑整個蘇區金融,領導群眾的合作社與投機商人作斗爭”。這一論述旨在( )A.應對國統區金圓券改革沖擊B.保障土地改革的順利開展C.推進農村革命根據地的建設D.促進國民大革命取得勝利20.(2024秋 南開區期末)1926年7月,中國共產黨發表《中央通電第一號》,向全黨提出“這場戰爭是討伐北洋軍閥的一種軍事行動,這是推翻軍閥解放民眾的希望”。這場戰爭( )A.使中共尋找到正確的革命道路B.基本推翻了北洋軍閥的統治C.推動了第二次國共合作的形成D.徹底完成了民主革命的任務二.材料題(共1小題)21.(2024秋 中牟縣期末)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19年6月,列寧首次提出“共產主義星期六義務勞動”。1931年,《中央關于蘇區宣傳鼓動工作決議》中明確指出,“在蘇區內應該立刻開始革命競賽……共產黨禮拜六等的運動”。當時中央提出了“立即組織廣泛的優紅運動,首先每一個未脫離生產的黨員和團員都要加入耕田隊,各級工作人員一直到支部書記和鄉主席都要參加優待紅軍家屬的‘禮拜六’”。材料二:隨著運動的開展,蘇維埃政權采取靈活的方式來調節勞動力,如“無人做工者,折銀津貼其家屬”。運動的內容在推進過程中也逐漸轉變為對當時緊缺物資的采購上,“比如到寧化買鹽回轉須十二天,他可以少幫紅軍家屬耕種十天。”運動也日益擴展到社會生活領域,包括“組織群眾的衛生委員會,組織特殊的禮拜六或義務勞動日,進行清潔工作。如掃除房屋,清潔溝渠,與燒垃圾,潔凈身體等”。1934年1月,中央公布的《優待紅軍家屬禮拜六條例》進一步指出了運動參與成員從共青團員到當時蘇區一切脫離生產工作的成員,規定了工作時間及有效時長、工作范圍等。主流刊物《紅色中華》和《斗爭》上也開展了對“共產主義禮拜六”運動的輿論監督,并對違反優待紅軍家屬工作條例的行為進行曝光。——摘編自王有加《蘇區時期“共產主義禮拜六”運動評析》(1)根據以上材料,概括蘇區時期“共產主義禮拜六”運動的特點。(2)根據以上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共產主義禮拜六”運動在蘇區展開的歷史意義。高考沖刺押題預測 中國共產黨成立與新民主主義革命興起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一.選擇題(共20小題)1.(2024秋 房山區期末)在中國工農紅軍長征途中,中共中央召開的一次重要會議,開始確立了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馬克思主義正確路線在黨中央的領導地位,在極其危急的情況下,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這次會議召開的地點位于如圖中的( )A.① B.② C.③ D.④【分析】本題主要考查的是長征,結合長征的經過進行分析即可。【解答】1935年長征途中,中共中央召開了遵義會議,開始確立了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正確領導,遵義位于貴州省遵義市,故選擇B項;A在江西,C在西藏,D在甘肅,均不符合題意,排除。故選:B。【點評】本題主要考查的是長征,側重對材料分析和知識遷移能力的考查,遵義會議是中國共產黨從幼稚走向成熟的標志。2.(2024秋 天津期末)哈里森 埃文斯 索爾茲伯里在評論某個事件時寫到“一切都變了,這是分水嶺﹣﹣毛澤東牢牢地掌握了領導權,并且中國共產主義運動宣布獨立于莫斯科的指揮棒……從更深遠的意義上說,則是中國共產主義革命運動的領導和方向的徹底改變。”材料中的“分水嶺”是指( )A.工農武裝割據理論的形成B.長征的勝利結束C.中華蘇維埃政權的建立D.遵義會議的召開【分析】本題考查紅軍長征。需要掌握遵義會議的影響。解題的關鍵是抓住關鍵信息“毛澤東牢牢地掌握了領導權”、“中國共產主義運動宣布獨立于莫斯科的指揮棒”、“中國共產主義革命運動的領導和方向的徹底改變”,結合遵義會議的意義解答即可。【解答】根據材料中“毛澤東牢牢地掌握了領導權”、“中國共產主義運動宣布獨立于莫斯科的指揮棒”、“中國共產主義革命運動的領導和方向的徹底改變”,結合所學可知,作者評論的是遵義會議,故D項正確。工農武裝割據理論的形成、中華蘇維埃政權建立時,毛澤東還未取得領導權,故 AC項錯誤。長征的勝利結束并未徹底改變中國共產主義革命運動的領導和方向,故B項錯誤。故選:D。【點評】本題考查對遵義會議的影響的把握,旨在考查學生解讀材料、獲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3.(2024秋 綠園區期末)1923年12月,李大釗在一次演講中說“一個勞動者不過是一個資本家的千分之一,萬分之一……百個勞動者不及一個資本家,那可加到千個,倘使能夠再加到萬個,終有平衡的可能了”,并展示了如下示意圖。在此,李大釗主張( )A.建立革命統一戰線 B.改良現有社會制度C.推翻資產階級統治 D.加強工人階級團結【分析】本題側重于考查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解題關鍵信息是材料圖片。【解答】A.中共在1923年中共三大上提出與國民黨合作,建立革命統一戰線,排除;B.李大釗主張社會主義革命,并非主張改良,排除;C.李大釗意在強調工人階級團結合作,沒有強調推翻資產階級統治,排除;D.根據材料“一個勞動者不過是一個資本家的千分之一,萬分之一……百個勞動者不及一個資本家,那可加到千個,倘使能夠再加到萬個,終有平衡的可能了”結合圖片可知,李大釗主張工人階級團結起來,終究能夠戰勝資本家,正確。故選:D。【點評】本題側重于考查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答題關鍵在于對材料的分析和相關知識點的把握。4.(2024秋 遼寧期末)1924﹣1927年間,實現了國共兩黨的第一次握手,展示出了革命的政黨聯合起來產生的巨大力量。巨大的力量表現在( )A.農村包圍城市的革命道路B.中國共產黨創建了人民軍隊C.建立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D.基本推翻北洋軍閥反動統治【分析】本題考查國民革命運動,需要結合國民革命運動的特征來解答。【解答】根據“1924﹣1927年間,實現了國共兩黨的第一次握手,展示出了革命的政黨聯合起來產生的巨大力量”可知,1924—1927年間,實現了國共兩黨的第一次握手,國共合作開展國民大革命,基本推翻北洋軍閥反動統治,D項正確;國共合作破裂后,中共探索出農村包圍城市的革命道路,排除A項;南昌起義中國共產黨創建了人民軍隊,排除B項;1937﹣1945年建立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排除C項。故選:D。【點評】本題考查國民革命運動,考查學生準確解讀材料及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5.(2025 二模擬)1918年11月,李大釗在《庶民的勝利》中指出,世界大戰取得勝利的“不是聯合國的武力,是世界人類的新精神”,其“政治的結果”是“‘大……主義’(專制)失敗,民主主義戰勝”,“社會的結果”是“資本主義失敗,勞工主義戰勝”,而二者都是“庶民的勝利”。據此可知,李大釗( )A.贊揚了協約國勝利的偉大意義B.指明了中國社會變革的新方向C.分析了無產階級革命的必要性D.闡明了建立工農聯盟的重要性【分析】本題考查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要求運用所學分析解讀題干信息。【解答】據材料信息和所學可知,1918年11月、12月,李大釗相繼發表《庶民的勝利》《布爾什維主義的勝利》兩篇文章,深刻揭露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本質,熱情歌頌了十月革命和布爾什維主義的勝利,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為中國社會變革指出了新方向,B項正確;據材料“世界大戰取得勝利的‘不是聯合國的武力,是世界人類的新精神’”可知,李大釗認為取得這次戰爭勝利的不是協約國的武力,而是人類世界的新精神,排除A項;在1919年出版的《新青年》“馬克思研究專號”上,李大釗發表了《我的馬克思主義觀》,系統介紹了馬克思主義學說,而且材料未涉及無產階級革命的必要性和建立工農聯盟等問題的探究,排除C、D項。故選:B。【點評】本題考查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考查學生準確解讀材料及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6.(2024秋 遼寧期末)在探索革命道路過程中,中國共產黨從下表所列事件中獲得的啟示是( )革命活動 方式 結果南昌起義、秋收起義等 照搬蘇聯城市中心道路 失利創建井岡山革命根據地 根據中國國情,走向農村 發展前四次反“圍剿” 根據實際情況,打游擊戰 勝利第五次反“圍剿” 照搬蘇聯經驗,打正規戰 失敗遵義會議與其后的長征 根據敵強我弱的現實制定戰略戰術 勝利A.堅持進行武裝斗爭B.將馬克思主義原理與中國實際相結合C.建立統一戰線組織D.堅持黨領導下的根據地政治經濟建設【分析】本題考查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需要結合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傳播的表現和中國革命的特征來解答。【解答】根據材料“照搬蘇聯城市中心道路”“根據中國國情,走向農村”及所學可知,中國的革命需要結合中國國情和具體情況,不能完全照搬蘇聯的經驗。這就是把馬克思主義原理與中國實際相結合,B項正確;材料未涉及ACD項,排除ACD項。故選:B。【點評】本題考查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考查學生準確解讀材料及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7.(2024秋 綠園區期末)1919年4月底,雖經中國代表的據理力爭,巴黎和會上西方列強仍然決定將德國在山東的權益轉讓給日本,列強的這一行徑,引發了國人“積壓已久的不滿與憤怒”。從形成原因上,對“積壓已久”理解全面的是( )A.五四愛國運動的激發 B.群眾愛國意識的覺醒C.近代歷史發展的結果 D.列強壓迫中國的反彈【分析】本題考查五四運動,需要學生在掌握必備的基礎知識的情況下給予作答。【解答】根據所學可知,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國,長期存在著封建統治者同人民大眾、中華民族同外國侵略者的矛盾,這些矛盾長期沒有得到解決,反而不斷發展,成為影響近代中國社會的突出問題。在本國封建勢力和外國帝國主義勢力長期壓制下,這些矛盾終于由于巴黎和會對中國的不公正待遇而爆發。巴黎和會上列強的行徑,既是其殖民侵略和壓迫中國的縮影,也是自鴉片戰爭以來政府無能、國勢不盛的反映,這說明“積壓已久”是近代歷史發展的綜合因素作用的結果,C項正確;“五四愛國運動的激發”,是“積壓已久的不滿與憤怒”的結果而不是原因,排除A項;“群眾愛國意識的覺醒”雖是憤怒不滿的原因,但明顯難以全面反映出“積壓已久”的歷史內涵,排除B項;“列強壓迫中國的反彈”可以解釋國人的“不滿與憤怒”和“積壓已久”的一個方面的原因,但不是對原因的全面解釋,排除D項。故選:C。【點評】本題考查五四運動,考查學生根據材料進行分析解答的能力。8.(2024秋 藍田縣校級期末)中共二大發布的宣言指出,中國大量的貧苦農民能和工人“握手革命”,可以保證中國革命的成功。黨為保障工人和貧農的利益,在聯合戰線里設定的奮斗目標是:消除內亂,打倒軍閥建設國內和平;推翻國際帝國主義的壓迫,達到中華民族完全獨立;統一中國為真正的民主共和國。由此可知,當時中國共產黨( )A.客觀分析了民主革命的實際問題B.認識到國共合作的必要性C.探索出了中國農村革命的新道路D.開始獨立領導國民大革命【分析】本題考查了中國共產黨的成立,需要學生閱讀史料并結合所學作出回答。【解答】A.根據材料信息“消除內亂,打倒軍閥建設國內和平;推翻國際帝國主義的壓迫,達到中華民族完全獨立;統一中國為真正的民主共和國。”可知,中共二大認為工農聯合革命是中國革命成功的保證,并指出了中國革命的目標,這是對當時中國民主革命的客觀分析,故A項正確;B.中共二大沒有提及與國民黨合作的事宜,故B項錯誤;C.中國農村革命新道路是“工農武裝割據”道路,出現于秋收起義后,故C項錯誤;D.當時國民大革命還未開始,且中國共產黨沒有獨立領導國民大革命,故D項錯誤。故選:A。【點評】本題以中國共產黨的成立為切入點,考查學生解讀材料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9.(2024秋 天津期末)1920年的5月1日,《新青年》推出“面目全新”的《勞動節紀念號》,刊發文章《勞動者底覺悟》《“五一”運動史》,高度評價工人階級在社會中的重要地位,呼吁“希望中國人把它看成是覺醒的日子”,引起巨大反響。這說明了( )A.工人階級成為民主革命主力B.馬克思主義影響日益增強C.中國社會主要矛盾發生改變D.民主和科學成為時代主流【分析】本題考查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作答本題要結合材料和所學的課本知識進行分析。【解答】五四運動后馬克思主義廣泛傳播,《新青年》高度評價工人階級在社會中的重要地位,說明馬克思主義理論同中國工人運動實踐相結合越來越緊密,馬克思主義影響日益增強,B項正確;工人階級成為民主革命領導階級,但并不是主力,排除A項;1920年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并未發生改變,排除C項;五四運動后馬克思主義廣泛傳播,而不是民主與科學,排除D項。故選:B。【點評】本題考查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考查獲取和解讀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論證和發現問題的能力。10.(2024秋 河西區期末)1930年,毛澤東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指出:“朱德毛澤東式、方志敏式之有根據地的,有計劃地建設政權的,深入土地革命的,擴大人民武裝的路線……無疑義地是正確的。”這一路線是指( )A.推翻資產階級統治 B.建立革命統一戰線C.開展城市武裝暴動 D.實行工農武裝割據【分析】本題考查國共十年對峙的相關知識,依據材料“朱德毛澤東式、方志敏式之有根據地的,有計劃地建設政權的,深入土地革命的,擴大人民武裝的路線”等信息并結合所學知識進行分析。【解答】題干“朱德毛澤東式、方志敏式之有根據地的,有計劃地建設政權的,深入土地革命的,擴大人民武裝的路線”是對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的肯定,故D正確;A不符合題干主旨,排除;此時革命統一戰線已經破裂,排除B;C明顯不符合題干主旨,排除。故選:D。【點評】本題了國共十年對峙的相關知識,要求運用所學分析解讀題干信息,難度適中。11.(2025 城關區校級一模)某學生歷史研究性學習論文的關鍵詞有:“八七會議”“井岡山會師”“紅軍長征”“西安事變”。據此,請你判斷該論文的主題可能是( )A.國民革命,洪流奔騰B.十年內戰,烽火綿延C.全面抗戰,同仇敵愾吧D.解放戰爭,革命勝利【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國共十年對峙,要求學生結合國共十年對峙時期的特征來分析。【解答】從材料中的八七會議,西安事變可以看出應該是從1927年到1936年,這是國共十年對峙時期。故選:B。【點評】解答本題要搞清楚國共十年對峙時期的特征,學生要有扎實的基礎知識功底。12.(2024秋 天津期末)如圖是載于1919年5月1日《上海潑克》雜志中的一幅漫畫,(注:酒瓶上標明:青島啤酒,圖中英文為:“啤酒已盡,乃以空瓶歸還原主。此種計劃,未免侮人太甚”)。創作該漫畫的作者意在( )A.抨擊北洋軍閥賣國行徑B.喚醒國人維護國家主權意識C.倡導開展國民革命運動D.譴責列強竊取民族工業成果【分析】本題主要考查五四運動,要求學生結合五四運動的特征和影響來分析。【解答】根據材料,1919年5月1日的漫畫,涉及青島,可知表達的事件為巴黎和會中國外交失敗,故是想喚醒國人維護國家主權意識,故B正確;材料是想激發國人的家國情懷,并沒有抨擊北洋軍閥賣國行徑,故A排除;國民革命運動的時間是1924﹣1927,與材料時間不符,故C排除;材料與工業成果無關,故D排除。故選:B。【點評】解答本題要搞清楚五四運動的特點和影響,學生要有一定的結合所學知識理解材料的能力。13.(2024秋 廣州期末)1919年中國參加了在法國巴黎召開的“和平會議”。中國代表團期望而去,失望而歸。中國代表團在會上的“失望”導致了( )A.新文化運動的開展 B.二次革命的爆發C.五四運動的爆發 D.國民革命的高漲【分析】本題主要考查五四運動,要求學生結合五四運動的特征和影響來分析。【解答】1919年的巴黎和會上,中國代表向大會提出取消帝國主義在華的一切特權、廢除“二十一條”、收回青島主權等正義要求。但會議被英、法、美等國操縱,拒絕了中國的正義要求,還無理地將大戰前德國強占山東的特權交給日本。消息傳到國內,爆發了反帝愛國的五四運動。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學等校學生三千多人,高喊“外爭主權,內除國賊”“誓死力爭,還我青島”等口號,在天安門前集會講演,隨后舉行游行示威,故本題正確答案為C;ABD選項不符合題干的意思,排除。故選:C。【點評】本題主要考查五四運動,側重考查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準確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14.(2024秋 拱墅區校級期末)毛澤東在一次報告中說:帝國主義和國民不但組織了武裝力量進行軍事上的“圍剿”,而且在經濟上實行殘酷的封鎖政策。然而我們領導廣大的群眾和紅軍,不但屢次擊潰了敵人的“圍剿”,而且從事于一切可能的和必須的經濟建設,去沖破敵人的經濟封鎖的毒計。該報告( )A.反映了北伐戰爭的順利開展B.表明了土地革命的成效顯著C.體現了抗戰必勝的堅定信念D.顯示了解放全國的光明前途【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國共十年對峙,要求學生結合國共十年對峙的特征和影響來分析。【解答】A.從材料可以看出有紅軍說明是國共十年對峙時期,而不是北伐戰爭時期。B.從材料可以看出,反映的應該是土地革命時期,面對國民黨的軍事圍剿和經濟封鎖,根據地人民進行了激烈的斗爭,反映出土地革命的成效顯著。C.材料沒有體現出抗日戰爭時期的特點。D.材料也沒有反映出解放戰爭時代的特征。故選:B。【點評】解答問題要搞清楚近代中共領導民主革命斗爭的過程特征,特別是搞清楚土地革命時期的特點。15.(2024秋 廣州期末)如圖反映了中國近代史上的某一重大歷史事件,這一事件標志( )A.革命統一戰線局部破裂B.北洋軍閥統治基本推翻C.國民革命運動徹底失敗D.中外反動勢力開始勾結【分析】本題考查國民大革命。解題的關鍵信息是圖示中的“4.12”,結合蔣介石發動的四一二反革命政變的影響分析。【解答】根據題干圖示信息“4.12”并結合所學可知,反映的是蔣介石發動的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四一二反革命政變表明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反動派從民族資產階級右翼完全轉變為大地主大資產階級的代表,從革命統一戰線中分裂出去,革命在部分地區遭到重大失敗,故A項正確。北洋軍閥統治基本推翻是北伐戰爭的意義,排除B項。國民革命運動最終失敗的標志性事件是七一五反革命政變,排除C項。中外反動勢力開始勾結從第二次鴉片戰爭以后,排除D項。故選:A。【點評】本題以漫畫形式考查國民大革命的失敗,旨在考查學生解讀材料、獲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16.(2024秋 西安區期末)某同學為設計黑板報,收集整理了如下資料:“南昌起義”、“井岡山會師”、“紅軍長征”、“西安事變”。據此,你判斷該黑板報的主題是( )A.國民革命,洪流奔涌 B.八年抗戰,同仇敵愾C.十年內戰,烽火綿延 D.解放戰爭,革命勝利【分析】本題以某同學為設計黑板報為內容考查國共十年對峙。考查學生抓住關鍵信息、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對國共十年對峙相關知識的掌握。【解答】依據題干“南昌起義”、“井岡山會師”、“紅軍長征”、“西安事變”均發生在國共十年對峙時期,故C項正確。結合所學可知,國民革命,洪流奔涌是1924年至1927年;八年抗戰,同仇敵愾是在1937年至1945年;解放戰爭,革命勝利是在1946至1949年,所述時間均與題干不符,故ABD三項錯誤。故選:C。【點評】本題解題的關鍵是依據題干“南昌起義”、“井岡山會師”、“紅軍長征”、“西安事變”判斷出時期,結合所學從時間上運用排除法進行解答即可。17.(2024秋 桃城區校級期末)中央蘇區的婦女擁有與男子同等的參政權利,在鄉村權力構成中也占重要地位。1934年初,婦女代表占中華蘇維埃中央蘇區城鄉蘇維埃代表大會代表總數的25%。這表明( )A.女性是社會治理的主要力量B.蘇維埃注重保護婦女的權益C.人民民主統一戰線得到鞏固D.國民革命推動中國女性解放【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國共十年對峙,要求運用所學分析解讀題干信息。【解答】根據材料“中央蘇區的婦女擁有與男子同等的參政權利,在鄉村權力構成中也占重要地位”可知,土地革命時期,中央蘇區的婦女擁有與男子同等的參政權利,這說明蘇維埃政府重視維護婦女的權益,B項正確;材料強調的是中央蘇區保護女性權益,并不能得出女性是社會治理的主要力量,排除A項;人民民主統一戰線形成于解放戰爭時期,排除C項;國民革命發生于1924至1927年,與題干時間不符,排除D項。故選:B。【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國共十年對峙,考查學生準確解讀材料及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18.(2024秋 新城區期末)中共一大制定的黨的綱領是“革命軍隊必須與無產階級一起推翻資本家階級的政權”,“承認無產階級專政,直到階級斗爭結束”,“廢除資本家私有制”。同時規定,在政治斗爭中,黨要堅持無產階級的立場。這表明,中共一大( )A.提出革命政權的創建B.推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起步C.明確了黨的奮斗目標D.探索出了正確的民主革命道路【分析】本題考查中國共產黨的成立,解題的關鍵是解讀材料信息,結合中共一大的內容分析。【解答】依據材料可知,反映的是中共一大上制定的黨的綱領,從中可以看出中共一大明確了黨的奮斗目標,故C項正確;此時未提出革命政權的創建,故A項錯誤;材料強調的是中共一大的內容,而且中共一大上制定的綱領并沒有將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國情相結合,不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故B項錯誤;此時尚未探索出正確的民主革命道路,故D項錯誤。故選:C。【點評】本題考查中共一大的內容,側重考查學生解讀分析材料、調用所學知識的能力。19.(2025 河南模擬)毛澤東在某一報告中指出,應該“按照市場需要的原則,發行適當數目的紙幣,吸收群眾的存款,貸款給有利的生產事業,有計劃地調劑整個蘇區金融,領導群眾的合作社與投機商人作斗爭”。這一論述旨在( )A.應對國統區金圓券改革沖擊B.保障土地改革的順利開展C.推進農村革命根據地的建設D.促進國民大革命取得勝利【分析】本題考查了農村包圍城市革命道路,要求學生閱讀史料并結合所學作出回答。【解答】根據材料及所學可知,在創建農村革命根據地過程中,毛澤東闡述了貨幣、銀行和信用合作社等金融相關問題。按照市場需要發行紙幣、吸收存款、貸款給生產事業以及調劑金融等措施,都是在為農村革命根據地的經濟發展奠定基礎,保障根據地經濟的正常運轉,從而推進農村革命根據地的建設,C項正確;國統區的金圓券改革是國民黨政府為了挽救其財政經濟危機而進行的。毛澤東的論述主要著眼于農村革命根據地內部的金融建設,并非是應對國統區金圓券改革的沖擊,排除A項;土地改革主要涉及土地的重新分配等問題,而題干中的論述重點在于金融方面的舉措,與土地改革并沒有直接的關聯,排除B項;國民大革命時期重點在于國共合作進行反帝反封建等任務。國民大革命發生于第一次國共合作時期,此時國共兩黨關系早已經破裂,排除D項。故選:C。【點評】本題考查閱讀材料分析材料和調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關鍵是要抓住材料中的關鍵信息和所學知識進行作答。20.(2024秋 南開區期末)1926年7月,中國共產黨發表《中央通電第一號》,向全黨提出“這場戰爭是討伐北洋軍閥的一種軍事行動,這是推翻軍閥解放民眾的希望”。這場戰爭( )A.使中共尋找到正確的革命道路B.基本推翻了北洋軍閥的統治C.推動了第二次國共合作的形成D.徹底完成了民主革命的任務【分析】本題考查國共合作和北伐戰爭,要求考生在掌握識記的基礎上進行材料的分析,予以作答。【解答】根據材料及所學知識,可知北伐僅一年時間,基本消滅了軍閥吳佩孚、孫傳芳的軍隊,重創了軍閥張作霖的軍隊,基本推翻了北洋軍閥的統治,B項正確;秋收起義后毛澤東尋找到正確的革命道路,排除A項;西安事變推動了第二次國共合作的形成,與材料無關,排除C項;新中國土地改革,使中國徹底完成了民主革命的任務,與材料無關,排除D項。故選:B。【點評】本題考查國共合作和北伐戰爭,側重于考查考生對知識的掌握理解能力和對材料的分析作答能力。二.材料題(共1小題)21.(2024秋 中牟縣期末)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19年6月,列寧首次提出“共產主義星期六義務勞動”。1931年,《中央關于蘇區宣傳鼓動工作決議》中明確指出,“在蘇區內應該立刻開始革命競賽……共產黨禮拜六等的運動”。當時中央提出了“立即組織廣泛的優紅運動,首先每一個未脫離生產的黨員和團員都要加入耕田隊,各級工作人員一直到支部書記和鄉主席都要參加優待紅軍家屬的‘禮拜六’”。材料二:隨著運動的開展,蘇維埃政權采取靈活的方式來調節勞動力,如“無人做工者,折銀津貼其家屬”。運動的內容在推進過程中也逐漸轉變為對當時緊缺物資的采購上,“比如到寧化買鹽回轉須十二天,他可以少幫紅軍家屬耕種十天。”運動也日益擴展到社會生活領域,包括“組織群眾的衛生委員會,組織特殊的禮拜六或義務勞動日,進行清潔工作。如掃除房屋,清潔溝渠,與燒垃圾,潔凈身體等”。1934年1月,中央公布的《優待紅軍家屬禮拜六條例》進一步指出了運動參與成員從共青團員到當時蘇區一切脫離生產工作的成員,規定了工作時間及有效時長、工作范圍等。主流刊物《紅色中華》和《斗爭》上也開展了對“共產主義禮拜六”運動的輿論監督,并對違反優待紅軍家屬工作條例的行為進行曝光。——摘編自王有加《蘇區時期“共產主義禮拜六”運動評析》(1)根據以上材料,概括蘇區時期“共產主義禮拜六”運動的特點。(2)根據以上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共產主義禮拜六”運動在蘇區展開的歷史意義。【分析】(1)本題主要考查國共的十年對峙,要結合國共的十年對峙的特征來解答。(2)本題主要考查國共的十年對峙,要結合國共的十年對峙的影響來解答。【解答】(1)從材料“每一個未脫離生產的黨員和團員都要加入耕田隊,各級工作人員一直到支部書記和鄉主席都要參加”和所學知識可知,廣泛動員,全面加入;從材料“運動的內容在推進過程中也逐漸轉變為對當時緊缺物資的采購上......也日益擴展到社會生活領域”和所學知識可知,內容及領域不斷拓展;從材料“中央公布的《優待紅軍家屬禮拜六條例》”和所學知識可知,逐步制度化;從材料“優待紅軍家屬工作條例”和所學知識可知,重視優待紅軍家屬;從材料“開展了......運動的輿論監督”和所學知識可知,進行輿論監督。(2)根據“加入耕田隊”“緊缺物資的采購”并聯系所學可得出推動了蘇區生產的發展,增強了蘇區反“圍剿”的力量;根據“各級工作人員一直到支部書記和鄉主席都要參加優待紅軍家屬的‘禮拜六’”并聯系所學可得出提高了蘇區黨員、團員的政治覺悟,有利于樹立共產主義道德觀念;根據“并對違反優待紅軍家屬工作條例的行為進行曝光”并聯系所學可得出密切了中國共產黨同群眾的血肉聯系,增強了群眾對蘇維埃政權的政治認同。故答案為:(1)廣泛動員,全面加入;內容及領域不斷拓展;逐步制度化;重視優待紅軍家屬;進行輿論監督。(2)推動了蘇區生產的發展,增強了蘇區反“圍剿”的力量;提高了蘇區黨員、團員的政治覺悟,有利于樹立共產主義道德觀念;密切了中國共產黨同群眾的血肉聯系,增強了群眾對蘇維埃政權的政治認同。【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國共的十年對峙,考查閱讀材料的能力和對基本歷史事件特征的再認再現能力。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