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5高考物理數學法突破《數列分析法(遞推法、累加法、通項法、過程或對象整體法)》等差數列前n項求和公式:Sn==na1+d(d為公差)等比數列前n項求和公式:Sn=(q為公比,q≠1)無窮遞縮等比數列所有項求和公式:S=(q為公比,0<|q|<1)1.遞推法技巧:從前往后依次推導,推導幾項之后發現規律,依據規律得出最終結論。經驗:無論處理什么樣的物理問題,盡量避免使用遞推法。使用遞推法主要有三大劣勢:①推導麻煩。用遞推法,一般要推導三四項才能準確找到規律。②很多問題不易找到正確的規律。根據少數的三四項,而且很多問題中推導出的前幾項表達式復雜,往往難以發現規律。③不能確保你所找到的規律是否正確。從理論上講,用不完全歸納法找到的規律到底是否正確,應該用數學歸納法加以證明。但如果又增加一個數學歸納法的證明過程,問題的處理就更麻煩了。【例1】如圖所示,在足夠大的光滑絕緣水平面上靜止著兩個質量均為m、相距為L的小球A和B,小球A帶+q的電荷量,小球B不帶電。若沿水平向右的方向加一場強大小為E的勻強電場,A球將受力而運動,并與B球反復發生彈性碰撞(碰撞時間不計),碰后兩球速度交換,若碰撞過程中無電荷轉移,求:(1)A與B第一次碰后瞬間B球的速率;(2)從A開始運動到兩球第二次相碰經歷多長時間;(3)兩球從第n次碰撞到第n+1次碰撞時間內A球所通過的路程。【例2】(遞推法或累加法)(注意:本問題不能用過程整體法,為什么?)如圖所示,有很多塊質量都為的木塊互相緊靠著沿一直線排列于光滑水平面上,每相鄰兩塊木塊間均用長為L的柔軟輕線連接著。現用一恒力F沿排列方向拉第一塊木塊,以后各木塊依次被拉動。求第n塊木塊剛被拉動時的速度大小。2.累加法技巧:通項由正、負兩部分組成,且兩部分與前、后項存在一定的規律性,或構成等差等比數列,等等,往往可用累加法相抵消,或用求和公式處理【例3】(1)將一條足夠長的直線軌道依次分為長度均為s=3m的各段。一質點從一端由靜止出發沿該軌道運動,第一段的加速度a1=2m/s2,以后每次經過等分點時加速度均突然變為前一段的,則質點的終極速度為 m/s;(2)若以加速度a1=2m/s2由靜止出發做勻加速度直線運動,每經過t=2s的時間后加速度變為前面過程的,則質點的終極速度為 m/s。【例4】超市里用的購物車為顧客提供了購物方便,又便于收納。收納時一般采用完全非彈性碰撞的方式把購物車收到一起,如圖甲所示。某興趣小組在超市對同款購物車(以下簡稱“車”)的碰撞進行了研究,分析時將購物車簡化為可視為質點的小物塊,已知車的凈質量m=15kg,g=10m/s2。(1)首先測車與超市地面間的動摩擦因數:取一輛車停在水平地面上,現給它向前的水平初速度v0=2m/s,測得該車能沿直線滑行x0=2m,求車與超市地面間的動摩擦因數 ;(2)取編號為A、B的車,B車裝上m0=15kg的貨物后停在超市水平地面上,空車A的前端裝上輕彈簧,將A車停在B車的正后方且相距x=5.5m處。現給A車施加向前的水平推力F0=75N,作用時間t0=1s后撤除。設A車與B車間的碰撞為彈性正碰(忽略相互作用時間),兩車所在直線上沒有其他車,求在A車運動的全過程中A車與地面間產生的摩擦熱;(3)如圖乙所示,某同學把n(n>2)輛空車等間距擺在超市水平地面上的一條直線上,相鄰兩車間距d=1m,用向前的水平恒力F=300N一直作用在1車上,推著1車與正前方的車依次做完全非彈性正碰(碰撞時間極短),通過計算判斷,他最多能推動多少輛車?[數列求和公式:,]3.通項法技巧:直接選定通項求解【例5】如圖所示,一排人站在沿x軸的水平軌道旁,原點O兩側的人序號都為n(n=l、2、3、…)。每人只有一個沙袋。x>0一側的每個沙袋質量為m=14kg;x<0一側的每個沙袋質量為m'=10kg。一質量為M=48kg的小車以某初速度從原點出發向正x方向滑行。不計軌道阻力。當車每經過一人身旁時,此人就把沙袋以水平速度u朝與車速相反的方向沿車面扔到車上,u的大小等于扔此袋之前的瞬間車速大小的2n倍(n是此人的序號數)。(1)空車出發后,車上堆積了幾個沙袋時車就反向滑行?(2)車上最終有大小沙袋共多少個?4.過程整體法技巧:取所有對象、對整個過程,根據物理原理及規律一起分析處理【例6】如圖所示,質量M=10kg,上表面光滑的足夠長木板在水平拉力F=50N作用下,以v0=5m/s的初速度沿水平地面向右勻速運動,現有足夠多的小鐵塊,它們質量均為m=1kg,將一鐵塊無初速度地放在木板最右端,當木板運動了L=1m時,又無初速度地在木板最右端放上第二個鐵塊,只要木板運動了1m就在木板最右端無初速放一鐵塊。(1)第一個鐵塊放上后,木板再運動1m時,木板的速度多大?(2)最終有幾個鐵塊留在木板上?(3)最后一個鐵塊與木板右端距離多大?(g取10m/s2)5.無窮遞縮等比數列所有項求和【例7】如圖所示,物塊A的質量mA=3kg,足夠長的平板小車B的質量mB=1kg,B置于光滑的水平地面上,B的右端離右邊的豎直墻壁P足夠遠,A與B之間的動摩擦因數μ=0.2。A以v0=4m/s的水平初速度向右滑上B的左端,B每一次都是在與A共速后再與墻壁發生碰撞,且每一次碰后B都是以原速率向左反彈。不計碰撞時間,求B與墻壁發生第一次碰撞后直至最終停止,小車B走過的總路程。《數列分析法(遞推法、累加法、通項法、過程或對象整體法)》解析等差數列前n項求和公式:Sn==na1+d(d為公差)等比數列前n項求和公式:Sn=(q為公比,q≠1)無窮遞縮等比數列所有項求和公式:S=(q為公比,0<|q|<1)1.遞推法技巧:從前往后依次推導,推導幾項之后發現規律,依據規律得出最終結論。經驗:無論處理什么樣的物理問題,盡量避免使用遞推法。使用遞推法主要有三大劣勢:①推導麻煩。用遞推法,一般要推導三四項才能準確找到規律。②很多問題不易找到正確的規律。根據少數的三四項,而且很多問題中推導出的前幾項表達式復雜,往往難以發現規律。③不能確保你所找到的規律是否正確。從理論上講,用不完全歸納法找到的規律到底是否正確,應該用數學歸納法加以證明。但如果又增加一個數學歸納法的證明過程,問題的處理就更麻煩了。【例1】如圖所示,在足夠大的光滑絕緣水平面上靜止著兩個質量均為m、相距為L的小球A和B,小球A帶+q的電荷量,小球B不帶電。若沿水平向右的方向加一場強大小為E的勻強電場,A球將受力而運動,并與B球反復發生彈性碰撞(碰撞時間不計),碰后兩球速度交換,若碰撞過程中無電荷轉移,求:(1)A與B第一次碰后瞬間B球的速率;(2)從A開始運動到兩球第二次相碰經歷多長時間;(3)兩球從第n次碰撞到第n+1次碰撞時間內A球所通過的路程。【答案】(1);(2);(3)【解析】如圖所示(略)【例2】(遞推法或累加法)(注意:本問題不能用過程整體法,為什么?)如圖所示,有很多塊質量都為的木塊互相緊靠著沿一直線排列于光滑水平面上,每相鄰兩塊木塊間均用長為L的柔軟輕線連接著。現用一恒力F沿排列方向拉第一塊木塊,以后各木塊依次被拉動。求第n塊木塊剛被拉動時的速度大小。【答案】【解析】方法1:遞推法。第1塊木塊與第2塊木塊碰前的速度設為v1′,由動能定理得第1塊木塊與第2塊木塊碰后的共同速度設為v2,由動量守恒得前2塊木塊與第3塊木塊碰前的速度設為v2′,由動能定理得前2塊木塊與第3塊木塊碰后的共同速度設為v3,由動量守恒得前3塊木塊與第4塊木塊碰前的速度設為v3′,由動能定理得前3塊木塊與第4塊木塊碰后的共同速度設為v4,由動量守恒得依此類推,前n 1塊木塊與第n塊木塊碰后的共同速度vn,即第n塊木塊剛被拉動時的速度為方法2:累加法。設前k 1塊木塊剛結合時的速度為,結合后拉過距離L時的速度為,由動能定理得(1)設前k 1塊木塊與第k塊木塊碰后的共同速度為,由動量守恒得(2)(2)代入(1)得(3)為了累加時相消方便,(3)式兩邊各乘以k 1,且把右邊的k 1放入中括號中,得(4)(4)式中的k依次取2、3、4、…、n,依次列式進行累加(其中v1=0)… …左右兩邊分別累加,得2.累加法技巧:通項由正、負兩部分組成,且兩部分與前、后項存在一定的規律性,或構成等差等比數列,等等,往往可用累加法相抵消,或用求和公式處理【例3】(1)將一條足夠長的直線軌道依次分為長度均為s=3m的各段。一質點從一端由靜止出發沿該軌道運動,第一段的加速度a1=2m/s2,以后每次經過等分點時加速度均突然變為前一段的,則質點的終極速度為 m/s;(2)若以加速度a1=2m/s2由靜止出發做勻加速度直線運動,每經過t=2s的時間后加速度變為前面過程的,則質點的終極速度為 m/s。【答案】(1)6m/s;(2)12m/s【解析】設各段的加速度依次為a1、a2、a3、…(1)累加法。設到達各段末的速度依次為v1、v2、v3、…,則各式兩邊分別累加,得:取n為無窮大,即所有項求和,得終極速度:(2)另類累加法。終極速度【例4】超市里用的購物車為顧客提供了購物方便,又便于收納。收納時一般采用完全非彈性碰撞的方式把購物車收到一起,如圖甲所示。某興趣小組在超市對同款購物車(以下簡稱“車”)的碰撞進行了研究,分析時將購物車簡化為可視為質點的小物塊,已知車的凈質量m=15kg,g=10m/s2。(1)首先測車與超市地面間的動摩擦因數:取一輛車停在水平地面上,現給它向前的水平初速度v0=2m/s,測得該車能沿直線滑行x0=2m,求車與超市地面間的動摩擦因數 ;(2)取編號為A、B的車,B車裝上m0=15kg的貨物后停在超市水平地面上,空車A的前端裝上輕彈簧,將A車停在B車的正后方且相距x=5.5m處。現給A車施加向前的水平推力F0=75N,作用時間t0=1s后撤除。設A車與B車間的碰撞為彈性正碰(忽略相互作用時間),兩車所在直線上沒有其他車,求在A車運動的全過程中A車與地面間產生的摩擦熱;(3)如圖乙所示,某同學把n(n>2)輛空車等間距擺在超市水平地面上的一條直線上,相鄰兩車間距d=1m,用向前的水平恒力F=300N一直作用在1車上,推著1車與正前方的車依次做完全非彈性正碰(碰撞時間極短),通過計算判斷,他最多能推動多少輛車?[數列求和公式:,]【答案】(1)0.1;(2)90J;(3)30輛【解析】(1)由動能定理得(2)A車質量mA=15kg,在F0作用下的加速度經t0=1s獲得的速度,t0=1s內的位移撤去F0后繼續發生的位移設A與B碰前A的速度為v2,又由動能定理得B車總質量mB=m+m0=30kg,設A、B彈性碰撞后速度分別為v3、v4,由彈性碰撞規律得代入數據并解得:,碰后A車的動能在以后的過程中全部因摩擦而生熱,則所求摩擦熱(3)先推導出一條規律:設原來的k輛車整體速度為v,動能再與一輛車發生完全非彈性碰撞結合成的整體(共k+1輛車)速度設為v',碰撞中動量守恒:則碰后的總動能:設每一次碰撞前,運動的車總動能依次為、、、、…、、每一輛車運動時所受摩擦力,對各段推動過程依次用動能定理,得:… … … …+)將右邊各式累加,得:當≤0時,就不能推動后面的車了,即:≤0≤≥結論:最多能推動30輛車3.通項法技巧:直接選定通項求解【例5】如圖所示,一排人站在沿x軸的水平軌道旁,原點O兩側的人序號都為n(n=l、2、3、…)。每人只有一個沙袋。x>0一側的每個沙袋質量為m=14kg;x<0一側的每個沙袋質量為m'=10kg。一質量為M=48kg的小車以某初速度從原點出發向正x方向滑行。不計軌道阻力。當車每經過一人身旁時,此人就把沙袋以水平速度u朝與車速相反的方向沿車面扔到車上,u的大小等于扔此袋之前的瞬間車速大小的2n倍(n是此人的序號數)。(1)空車出發后,車上堆積了幾個沙袋時車就反向滑行?(2)車上最終有大小沙袋共多少個?【答案】(1)3個;(2)11個【解析】(1)在小車沿正x方向滑行過程中:設第(n-1)個沙袋扔到車上后的車速為vn-1,第n個沙袋扔到車上后的車速為vn,由動量守恒定律有小車反向運動的條件是vn-1>0,vn<0,即:M-nm>0,且M-(n+1)m<0代入數據,得:<,>n應為整數,故n=3,即車上堆積3個沙袋后車就反向滑行;(2)車反向滑行直到x<0一側第1人所在位置,車速保持不變,而車的質量為M+3m若車在朝負x方向滑行過程中,第(n-1)個沙袋扔到車上后車速為v′n-1,第n個沙袋扔到車上后車速為v′n現取在圖中向左的方向(負x方向)為速度v′n、v′n-1的正方向,則由動量守恒定律有車不再向左滑行的條件是vn-1′>0,vn′≤0,即:M+3m-nm′>0,M+3m-(n+1)m′≤0代入數據,得:<,≥,8≤<9n=8時,車停止滑行,即在x<0一側第8個沙袋扔到車上后車就停住。故車上最終共有大小沙袋3+8=11(個)。4.過程整體法技巧:取所有對象、對整個過程,根據物理原理及規律一起分析處理【例6】如圖所示,質量M=10kg,上表面光滑的足夠長木板在水平拉力F=50N作用下,以v0=5m/s的初速度沿水平地面向右勻速運動,現有足夠多的小鐵塊,它們質量均為m=1kg,將一鐵塊無初速度地放在木板最右端,當木板運動了L=1m時,又無初速度地在木板最右端放上第二個鐵塊,只要木板運動了1m就在木板最右端無初速放一鐵塊。(1)第一個鐵塊放上后,木板再運動1m時,木板的速度多大?(2)最終有幾個鐵塊留在木板上?(3)最后一個鐵塊與木板右端距離多大?(g取10m/s2)【答案】(1)m/s;(2)7個;(3)m【解析】(1)求動摩擦因數μ長木板在拉力F作用下勻速運動,則在以后的過程中,F總是與μMg平衡,不予考慮。第一個鐵塊放上去且木板運動1m時設木板速度為v1,由動能定理得:(2)設最終放了n個鐵塊,則木板克服摩擦力做的總功代入數據解得n>6.5。n取整數,最終有7個。(3)設第7個鐵塊放上后木板繼續運動距離d而停下,則代入數據解得5.無窮遞縮等比數列所有項求和【例7】如圖所示,物塊A的質量mA=3kg,足夠長的平板小車B的質量mB=1kg,B置于光滑的水平地面上,B的右端離右邊的豎直墻壁P足夠遠,A與B之間的動摩擦因數μ=0.2。A以v0=4m/s的水平初速度向右滑上B的左端,B每一次都是在與A共速后再與墻壁發生碰撞,且每一次碰后B都是以原速率向左反彈。不計碰撞時間,求B與墻壁發生第一次碰撞后直至最終停止,小車B走過的總路程。【答案】2m【解析】B與墻發生第一次碰撞后,兩物體的v t圖像如圖所示(推算過程略)第一次反彈后,B向左的位移設為x1,對B用動能定理,則(面積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即各次反彈后,B向左的位移依次構成等比數列,公比且每次碰撞后,B先向左運動再反向向右運動,向左向右運動的路程相等,則B走過的總路程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