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題 第4課 穹頂漫藻井教材版本 嶺南美版(2024)學段 2024 - 2025學年度第二學期課型 新課 計劃課時 1課時主備人 主備人 編寫時間 2025年 4月7日學科備課組 適用年級 七年級教學內容分析 1. 本課地位:“穹頂漫藻井”是嶺南美版初中美術七年級下冊第二單元“千年夢敦煌”中的第4課內容。本單元以敦煌文化為主題,而本課聚焦于敦煌藻井這一獨特的藝術形式,它是敦煌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學習本課,學生能夠深入了解敦煌藻井的藝術魅力和文化內涵,進一步感受敦煌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時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和藝術創作能力,為學生全面認識和傳承中國傳統文化奠定基礎。 2. 內容分析:本框內容主要涵蓋了敦煌藻井的起源、發展、藝術特點以及制作方法等方面。首先介紹了敦煌藻井的歷史背景,讓學生了解其在不同時期的演變;接著詳細闡述了藻井的圖案構成、色彩運用等藝術特點;最后引導學生學習藻井圖案的繪制方法,嘗試進行簡單的藻井圖案創作。根據新課標要求,通過本框學習能夠讓學生了解敦煌藻井這一傳統文化藝術形式,掌握相關的美術知識和技能,提高學生的文化理解、審美感知與藝術表現素養,更好地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學情分析 1. 心智特征:本課內容的教學對象是七年級學生,其身心發展正處于從兒童向青少年過渡的階段,好奇心強,對新鮮事物充滿興趣。他們的形象思維較為活躍,具有一定的觀察力和想象力,但抽象思維能力還有待進一步發展。從初中生實際生活經驗來看,他們可能對敦煌文化有一定的了解,但對于敦煌藻井這一具體的藝術形式可能接觸較少。因此,需要選用生動有趣、直觀形象的教學方法和素材,創設豐富多樣的教學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他們積極參與課堂學習,深入探究敦煌藻井的藝術魅力。 2. 認知結構:七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還處于不斷發展和完善的階段,他們對美術知識和技能的掌握還不夠系統和深入。在面對敦煌藻井這樣具有深厚文化內涵和獨特藝術風格的作品時,可能會感到陌生和困惑。他們對于圖案的構成、色彩的搭配等美術要素的理解還停留在比較淺的層面,缺乏對藝術作品進行深入分析和鑒賞的能力。通過本框內容的學習,幫助初中生提高對敦煌藻井的認知和理解,掌握相關的美術知識和技能,培養他們的審美能力和藝術創作能力,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文化價值觀,增強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 1. 了解敦煌藻井的起源、發展和文化背景,熟悉藻井的基本圖案構成和色彩特點。 2. 掌握藻井圖案的繪制方法和技巧,能夠運用所學知識創作簡單的藻井圖案作品。 3. 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和藝術創造力,提高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理解和傳承意識。 【核心素養】 1. 審美感知:通過欣賞敦煌藻井的藝術作品,培養學生對美的感知和欣賞能力,提高學生的審美水平。 2. 藝術表現:讓學生在學習藻井圖案繪制方法的過程中,鍛煉他們的繪畫技能和藝術表現能力,能夠用藝術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想法。 3. 文化理解:深入了解敦煌藻井所蘊含的文化內涵和歷史價值,增強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理解和認同,培養學生的文化自信。重、難點分析 教學重點:了解敦煌藻井的藝術特點和文化內涵,掌握藻井圖案的繪制方法和技巧。 教學難點:如何引導學生準確把握敦煌藻井的藝術風格,運用所學知識創作出具有一定藝術水平和文化內涵的藻井圖案作品。學法指導 自主探究法、小組合作法與教師講授法相結合教學用具 多媒體教學平臺、繪畫工具(畫筆、顏料、畫紙等)、敦煌藻井相關的圖片、視頻資料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引入課題 展示一段關于敦煌莫高窟的視頻,視頻中重點展示敦煌洞窟內精美的藻井圖案,同時播放一段悠揚的古典音樂作為背景音樂。視頻播放結束后,教師提問:“同學們,剛剛我們看到的這些精美的圖案是在什么地方出現的呀?它們給你們留下了怎樣的印象呢?” 觀看視頻,認真感受敦煌藻井的藝術魅力。積極回答教師的問題,分享自己的觀看感受,如“這些圖案很漂亮,色彩很鮮艷”“感覺很神秘,好像有很多故事在里面”等。 通過播放視頻和音樂,營造出濃厚的藝術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好奇心,讓學生初步感受敦煌藻井的藝術魅力,為后續的學習做好鋪墊。內容一 一、敦煌藻井的起源與發展 1. 利用多媒體展示敦煌藻井的起源相關圖片和文字資料,向學生講解敦煌藻井起源于中國古代建筑中的天花裝飾,最初是為了防火、裝飾等功能而出現,隨著佛教文化的傳入,藻井圖案逐漸融入了佛教元素。 2. 按照不同的歷史時期,如魏晉南北朝、隋唐、宋元等,展示各時期具有代表性的敦煌藻井圖案,并詳細講解其特點和演變。例如,魏晉南北朝時期的藻井圖案風格較為古樸、簡潔,多以幾何圖形和動物圖案為主;隋唐時期的藻井圖案則更加華麗、豐富,色彩鮮艷,融入了大量的佛教故事和神話傳說;宋元時期的藻井圖案則逐漸趨于簡化,更加注重線條的流暢和韻律。 3. 引導學生觀察不同時期藻井圖案的變化,提問:“同學們,對比這些不同時期的藻井圖案,你們能發現它們在哪些方面發生了變化呢?”在學生回答后,進行總結和補充,幫助學生梳理敦煌藻井的發展脈絡。 認真觀看教師展示的圖片和資料,聆聽教師的講解,了解敦煌藻井的起源和發展歷程。積極觀察不同時期藻井圖案的特點,思考教師提出的問題,并主動舉手回答,如“圖案越來越復雜了”“色彩越來越鮮艷了”等。在教師的總結和補充下,進一步完善自己的認識,形成對敦煌藻井發展的清晰脈絡。 通過展示圖片和文字資料,結合教師的詳細講解,讓學生系統地了解敦煌藻井的起源和發展,認識到敦煌藻井在不同歷史時期的演變和特點,培養學生的歷史文化意識和藝術鑒賞能力。內容二 二、敦煌藻井的藝術特點 1. 圖案構成 (1)展示幾幅典型的敦煌藻井圖案,引導學生觀察圖案的構成要素,如中心圖案、邊飾圖案、角隅圖案等,并詳細講解每種圖案的特點和作用。例如,中心圖案通常是藻井的核心部分,具有象征意義,常見的有蓮花、佛像等;邊飾圖案則起到裝飾和襯托中心圖案的作用,多為連續的幾何圖形或花卉圖案;角隅圖案一般位于藻井的四個角落,起到平衡和美化畫面的作用。 (2)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讓學生分析圖案之間的組合規律和對稱關系。討論結束后,每組選派代表發言,分享小組討論的結果。教師對學生的發言進行點評和總結,強調敦煌藻井圖案構成的嚴謹性和規律性。 2. 色彩運用 (1)展示不同色彩搭配的敦煌藻井圖案,引導學生感受色彩所營造的氛圍和表達的情感。講解敦煌藻井常用的色彩,如石青、石綠、朱砂、土黃等,以及這些色彩的特點和象征意義。例如,石青和石綠代表著清新、寧靜,朱砂則象征著熱烈、吉祥。 (2)讓學生對比不同色彩搭配的藻井圖案,分析色彩在藻井藝術中的重要作用。提問:“同學們,不同的色彩搭配給你們帶來了怎樣不同的感受呢?”引導學生從視覺感受、文化內涵等方面進行思考和回答。 仔細觀察教師展示的藻井圖案,認真分析圖案的構成要素和組合規律。積極參與小組討論,與小組成員交流自己的觀點和想法,共同探討圖案之間的對稱關系。每組代表認真準備發言內容,在全班分享小組討論的結果。認真感受不同色彩搭配的藻井圖案所營造的氛圍,思考教師提出的問題,積極回答,如“鮮艷的色彩搭配讓人感覺很熱鬧、喜慶”“淡雅的色彩搭配給人一種寧靜、祥和的感覺”等。 通過對敦煌藻井圖案構成和色彩運用的詳細分析和講解,讓學生深入了解敦煌藻井的藝術特點,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審美能力。小組討論和發言環節可以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內容三 三、敦煌藻井圖案的繪制方法 1. 示范繪制過程 (1)教師在黑板上或通過多媒體展示臺示范繪制一個簡單的藻井圖案。首先,確定圖案的中心位置,繪制中心圖案,如一朵蓮花。在繪制過程中,詳細講解繪制的步驟和技巧,如線條的運用、形狀的把握等。 (2)接著繪制邊飾圖案,選擇一種簡單的幾何圖形作為邊飾元素,如方形或圓形,按照一定的規律進行排列和組合。邊繪制邊講解如何使邊飾圖案與中心圖案相協調,以及如何注意圖案之間的疏密關系。 (3)最后繪制角隅圖案,選擇合適的圖案元素,如小花朵或祥云,繪制在藻井的四個角落。強調角隅圖案要與中心圖案和邊飾圖案相呼應,起到平衡畫面的作用。 2. 技巧講解 (1)講解線條的運用技巧,如直線要畫得筆直、流暢,曲線要畫得圓潤、自然。可以通過一些簡單的練習,讓學生在紙上嘗試不同線條的繪制,感受線條的變化和表現力。 (2)介紹色彩的搭配技巧,如對比色的運用可以使圖案更加鮮艷、醒目,鄰近色的搭配則可以營造出和諧、柔和的氛圍。展示一些不同色彩搭配的示例,讓學生分析和感受色彩搭配的效果。 (3)提醒學生在繪制過程中要注意圖案的對稱性和平衡性,以及畫面的整體布局。可以通過一些簡單的圖形輔助,幫助學生確定圖案的位置和比例。 認真觀看教師的示范繪制過程,仔細聆聽教師的講解,學習藻井圖案的繪制步驟和技巧。積極參與線條和色彩搭配的練習,在紙上嘗試繪制不同的線條和進行簡單的色彩搭配,感受其中的技巧和變化。在教師的提醒下,注意圖案的對稱性、平衡性和整體布局,為自己的創作做好準備。 通過教師的示范繪制和技巧講解,讓學生直觀地掌握敦煌藻井圖案的繪制方法和技巧,為學生的實際創作提供指導和幫助。練習環節可以讓學生及時鞏固所學的知識和技能,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內容四 四、學生實踐創作 1. 布置創作任務:讓學生根據所學的知識和技能,選擇自己喜歡的主題和圖案元素,創作一幅簡單的藻井圖案作品。可以參考教師展示的圖片,也可以發揮自己的想象力進行創新。 2. 巡回指導:在學生創作過程中,教師不斷巡回指導,觀察學生的創作情況,及時給予鼓勵和幫助。對于遇到困難的學生,耐心地解答他們的問題,提供一些建議和思路;對于創作有創意的學生,給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揚,激發他們的創作熱情。 明確創作任務后,認真思考自己的創作主題和圖案元素,開始進行創作。在創作過程中,積極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技能,大膽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遇到問題時,主動向教師和同學請教,尋求幫助。對于教師的鼓勵和表揚,感到更加自信和有動力,不斷完善自己的作品。 通過學生的實踐創作,讓學生將所學的知識和技能運用到實際中,培養學生的藝術創作能力和創新精神。教師的巡回指導可以及時發現學生的問題并給予解決,保證學生的創作順利進行。內容五 五、作品展示與評價 1. 作品展示:組織學生將自己的作品展示在教室的展示區或通過多媒體展示臺進行展示。讓學生有機會向全班同學介紹自己的作品,包括創作的主題、靈感來源、運用的圖案和色彩等。 2. 評價方式 (1)學生自評:讓學生首先對自己的作品進行評價,說說自己在創作過程中的收獲和不足之處,以及對自己作品的滿意度。 (2)學生互評:組織學生進行相互評價,鼓勵學生從圖案的創意、色彩的搭配、繪制的技巧等方面進行評價。在評價過程中,要尊重他人的作品,客觀、公正地提出自己的意見和建議。 (3)教師評價:教師對學生的作品進行全面評價,肯定學生的努力和成績,指出作品中存在的優點和不足之處,并提出改進的建議。同時,對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中的表現進行總結和評價,表揚表現優秀的學生,鼓勵其他學生繼續努力。 積極將自己的作品進行展示,并認真向全班同學介紹自己的作品。在自評環節,認真反思自己的創作過程,客觀地評價自己的作品。在互評環節,認真聽取其他同學的作品介紹,積極發表自己的評價意見,學習他人的優點。在教師評價環節,認真聽取教師的評價和建議,明確自己的努力方向。 通過作品展示和評價,讓學生有機會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同時,通過多種評價方式,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了解自己的作品,學習他人的優點,提高學生的藝術鑒賞能力和自我評價能力。內容六 課堂小結:本課圍繞“敦煌藻井”展開學習,我們了解了敦煌藻井的起源、發展、藝術特點以及繪制方法,并進行了實踐創作和作品評價。敦煌藻井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瑰寶,希望同學們在今后的學習和生活中,能夠繼續關注和傳承這一寶貴的文化遺產,不斷提高自己的審美能力和藝術素養。 認真聆聽教師的課堂小結,回顧本節課所學的內容,加深對敦煌藻井的認識和理解。思考教師提出的希望和要求,明確自己在今后學習和生活中的努力方向。 通過課堂小結,幫助學生梳理本節課的學習內容,鞏固所學知識,同時激發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熱愛和傳承意識。板書設計 第4課 穹頂漫藻井 一、敦煌藻井的起源與發展 1. 起源 2. 不同時期的發展特點 二、敦煌藻井的藝術特點 1. 圖案構成 - 中心圖案 - 邊飾圖案 - 角隅圖案 2. 色彩運用 - 常用色彩 - 色彩象征意義 三、敦煌藻井圖案的繪制方法 1. 繪制步驟 2. 技巧講解 - 線條運用 - 色彩搭配 - 對稱與平衡 讓學生更直觀系統地了解本節課的主要內容,便于學生記錄和理解,幫助學生構建知識框架。作業布置 1. 課內:完成未完成的藻井圖案作品,并進行完善。 2. 課外:收集更多關于敦煌文化的資料,制作一份手抄報,下節課與同學們分享。集備研討(手寫)教后反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