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多樣的中國民間美術學科: 美術 年級及冊次: 七年級下冊 教科書版本:人民美術出版社作業涉及單元、章節(或主題、任務):第一單元 第2課 多樣的中國民間美術單元、章節(或主題、任務)整體性作業設計思路說明(500字以內) 中國民間藝術是勞動者為滿足自己的生活和審美需求而創造的藝術。中國民間藝術是中華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主要來源于勞動人民之手,以其視覺上的優勢,運用最自發、最鄉俗的藝術語言,完美地體現了民間意識形態中最美好的理想和愿望,包含著豐富的歷史、文化、民俗和審美心理的積淀。 本章節的內容,內涵較深,相對于當代學生來說,距離較遠,學生往往覺得民間美術土、粗、俗,要使學生對其認可并喜歡,必須先使學生對其深度有一定了解,所以,教師絕不能照本宣科,應從民間美術的內涵入手,加深對中國民間美術類別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增強興趣,進而感受民間美術的形式美感。是否能把學生從膚淺的認識帶入到對民間美術理解的氛圍中,是本節課成功與否的關鍵。民間美術作品兼具審美性和實用性,表達了各國人民對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民間美術中蘊含的藝術元素能給當代的藝術設計帶來許多有益的啟示。第2課時使用時段 教學內容 教學設計 設計意圖 教學對象 預計時長 預估難度系數課前 回顧舊知 清點人數,師生問好2.上節課知識回顧:.上節課我們了解到了豐富多彩的世界民間美術門類,我們著重學習了中國民間美術中的面具,完成了關于面具的思維導圖:(如下)3.師:在上節課我們了解到全世界各地的民間美術,那在我們中國。民間美術也是非常豐富,打開中國民間美術的寶庫的大門,如同步入一座琳瑯滿目的博物館(板書課題) 讓學生了解什么是民間美術?讓學生形成延續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學生 抽樣回答 2分鐘 0.8任務一: 走進經典 引出課程: 設問:當看到展示的這些圖片?你能準確的說出它們的名字嗎? 民間美術貫穿于整個民間生活之中,它們的制作與民俗活動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民間美術題材多有民俗根據,它必須符合民俗觀念、民俗傳說和民俗活動的要求。 年畫起源 師:提問:何為年畫? 年畫起源于中國漢代民間年節時張貼的門神畫,后來大多用于新年時張貼,裝飾環境,含有福字新年、吉祥喜慶之意,故名年畫。 剪紙給農家住宅襯托出喜慶歡快的氣氛,刺繡把人們的服飾裝飾的多姿多彩,年畫以吉慶的內容和鮮艷的色彩為新年的民俗生活增添了喜色。 師:播放門神年華的制作及介紹視頻 設問:通過視頻,我們發現年畫是一幅一幅畫師來畫的嗎?(引出年華的制作方法—木板年畫) 插入年畫制作步驟圖片: 分析年畫的藝術特點: 色彩:艷麗、對比強烈 頭身比:夸張 構圖:飽滿 學生參與討論問題環節 自主舉手回答 引導學生對中國民間美術的種類及其文化內涵建立初步的認識。 生:了解年畫有哪些種類? 神仙、圣人 娃娃美人 歷史故事 現實生活類 生:了解什么是門神年畫(結合歷史) 作答: 神茶與郁壘 秦瓊敬德 關公張飛 趙云馬超 文門神..... 學生 3分鐘 0.85課中 新課講授 3.剪紙:套色剪紙,在事先剪好的剪紙上在套上色紙,做映襯 觀察圖形:有對稱圖形,技法上有陰刻或者陽刻。 4.刺繡 泥掛虎: 1、色相對比 (1)教師出示圖片布老虎讓學生欣賞,同學們這個布老虎用了哪些顏色? 2、 純度對比 在色環中色相對比最強的就是補色對比。 (1)請學生回憶常見的三組補色對比? (2)這個虎頭枕用到了哪幾組補色對比? 今天你們都穿的綠色的沖鋒衣,給人的感覺冷冷的,那綠色又叫什么色?(冷) 老師穿的紅色衣服,給我們的感覺暖暖的,紅色又叫什么色?(暖) (3)什么原因讓我們覺得這個布老虎的色彩鮮艷呢? 紅黃藍--- 三原色 三原色的色彩:純度高 (紅、黃在民間美術創作中幾乎不可少的顏色) (4)這組顏色帶給你怎樣的感覺? 紅——喜慶、熱烈、紅火 黃——陽光、豐收,使人心里明亮、舒暢 “紅間黃,亮晃晃” 藍——讓黃紅更加對比強烈、火爆 3、明度對比 出示風箏《彩蝶》,相比較于艷麗火爆的布老虎,它帶給我們的視覺感受很不一樣。 (1)你們認為這件作品的色彩有什么特點? (2)這個風格是怎樣創作出來的呢?它采用怎樣的色彩搭配方式呢?冷暖對比? 4、面積對比 欣賞布老虎圖片 (1)它們采用了什么色彩搭配方法? (2)民間藝人又是如何表達面積對比的呢? 教師借助色彩知識的連貫性來串聯四個環節:采用圖片、實物展示、民間配色口訣等方法,讓學生觀察思考和分析比較,依次從色相對比----高純度用色 -----明度對比---面積對比的教學思路,來探究民間美術的色彩搭配。 四種對比方法學習完后,教師及時給予小結,通過學生對民間美術作品配色的表達,可以檢查學生的掌握情況,為下一步作好基礎。這種方法也是實現高效課堂的策略之一。 教師和學生 8分鐘 0.95課堂 作業 作業分層設計: 1、從民間美術作品中提取元素,設計一個民間美術創作的局部 2、請你參考上述過程,選擇一個或多個民間美術作品中的形象,小組合作,開啟原創設計項目吧! 民間美術作為勞動人民群體的創造在民間世代相傳,歷經了千百年的歷史,遵循著自身發展的規律生生不息。民間美術既是民俗文化的造型載體,更是民族精神的視覺象征,正如郭沫若先生所言:“美在民間永不朽。” 梳理知識體系: 學生能把當堂課所學知識運用到繪畫中,培養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活動,引導學生關注生活中的美,學習表現生活中美好的事物 學生 15分鐘 0.95課后 課堂拓展 我們這些古老的民間藝術,現在面臨一個很嚴峻的現象,有許多已經不能夠很好的傳承下來了,面對民間藝術的逐漸消失的這樣的現狀我們應該怎么做,為什么? 走進相關的展覽館去多了解中國民間美術的相關知識 學科融合,走進民間美術,融入生活去了解傳承: 提出問題 目前,很多民間藝術由于民俗活動的消退而逐漸消失,有人認為傳統的民間美術已經逐漸脫離了我們現代生活的需要。 學生 2分鐘 0.8知識延申 了解一兩件民間美術作品,并附上文字闡述, 學習用審美的眼睛去關注生活中無處不在的民間美術,廣泛宣傳民間美術。 學生 5分鐘 0.9板書設計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