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0張PPT)第三部分 中國地理第十一講 中國的自然資源和經濟發展目錄CONTENTS課標要求1教材知識梳理2重難點突破3課標要求01課標要求 行為動詞等級運用地圖和相關資料,描述中國水資源、土地資源、礦產資源和海洋資源等自然資源的主要特征,舉例說明自然資源與人們生產生活的關系,認識開發、利用、保護自然資源的重要意義 了解水平借助地圖和相關資料,舉例描述中國農業、工業等生產活動的分布,并用實例說明科學技術在產業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了解水平運用地圖和相關資料,說明中國交通運輸線的分布特征,以及高速公路、高速鐵路的快速發展對人們生產生活的影響 了解水平課標要求課標教材知識梳理022. 可再生資源與非可再生資源分類 特征 舉例可再生資源 可以在較短時間內更新、再生,或者可以循環使用 如陽光、土地、森林、水和水能等非可再生 資源 形成、再生過程非常緩慢,幾乎不可再生 如煤炭、石油、鐵礦等1. 我國自然資源的特點是 ,原因是我國人口眾多。總量豐富,人均不足 知識點 自然資源的基本特征1. 特點:總量豐富,類型齊全;人均占有量少,比例結構不合理。2. 表現(1)人多地少。(2)類型齊全:擁有耕地、林地、草地等多種土地類型;耕地資源在土地資源中所占比重相對偏小; 和 資源在土地資源總量中所占比重相對較大,難以利用的土地面積較大,后備耕地資源不足。林地 可利用草地 知識點 土地資源3. 土地利用類型及分布中國主要土地利用類型構成圖(1)耕地:北多南少,① 主要分布在秦嶺-淮河一線以南,② 主要分布在秦嶺-淮河一線以北。(2)草地:主要分布在西部干旱、半干旱區。(3)林地:主要分布在東北、西南、東南部的濕潤、半濕潤區的丘陵、山地。(4)難以利用的土地:主要分布在西部內陸干旱、高寒地區。水田 旱地 中國主要土地利用類型分布圖4. 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1)主要問題及防治措施問題 亂占耕地 草地退化 水土流失 土地污染主要 原因 城市用地擴張,占用大量耕地 過度放牧,導致草場退化嚴重,土地荒漠化 亂砍濫伐,破壞地表植被,加劇水土流失 污染物不當排放防治 措施 禁止亂占耕地,加強農田基本建設 合理放牧,建設人工草場 嚴禁亂砍濫伐,植樹造林 嚴禁亂排污水(2)基本國策: 。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實保護耕地 1. 時空分布不均時間 空間分布 特點 ,年際變化大 (從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遞減)解決 措施 興建水庫,如三峽、小浪底水利樞紐等 興建跨流域調水工程,如南水北調工程夏秋多、冬春少 東多西少、南豐北缺 知識點 水資源2. 合理利用與保護水資源(1)存在的問題:水污染、水資源利用效率低。(2)保護措施①防治水污染:減少農藥、化肥的使用;污水處理達標排放;減少使用洗滌劑或清潔劑。②節水措施:農業上改變灌溉方式,推廣噴灌、滴灌技術;改變作物品種,選擇耐旱、耗水量少的作物;工業用水重復使用、循環使用;降低生產耗水,提高利用效率;家庭生活用水一水多用;推廣節水器具。3. 南水北調調水路線 東線 中線 西線起點 揚州江都 丹江口水庫 長江上游(金沙江、雅礱江、大渡河)終點 山東與天津 北京、天津 黃河上游途經地形區 長江中下游平原、華北平原 華北平原 青藏高原線路特點 主要利用京杭運河或沿線湖泊輸水,黃河以北可以自流 基本自流 需要開鑿隧道影響 緩解了我國華北和西北地區水資源緊張問題,有利于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4. 中國的海洋資源(1)豐富的海洋資源①四大海產:大黃魚、小黃魚、帶魚和烏賊(又稱墨魚)。②四大漁場:黃渤海漁場、舟山漁場(我國最大的漁場)、南海沿岸漁場和北部灣漁場。③海水養殖業:主要品種有海帶、紫菜、蝦、扇貝、牡蠣、鮑魚等。④礦產資源:石油、天然氣、濱海砂礦。⑤四大鹽場:長蘆鹽場、淮北鹽場、布袋鹽場、鶯歌海鹽場。知識點 海洋資源(2)海洋資源的保護①問題:海洋災害頻繁、局部海域環境污染加劇、近海漁業資源衰竭等。②措施:加強海洋環境的保護力度,防止海洋污染,并對海洋資源進行合理開發和綜合利用。1. 地位:農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基礎。2. 主要農業部門:種植業、畜牧業、林業、漁業等。知識點1 農業及其重要性中國主要的畜牧業區和種植業區1. 東西部的差異——“東耕西牧”地區 農業部門 主要分布地區東部季風區 種植業 濕潤和半濕潤的平原地區林業 東北和西南的天然林區、東南部的人工林區漁業 沿海地區是我國海洋漁業基地;南方地區淡水漁業發達分界線: 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線 知識點2 我國農業的地區分布地區 農業部門 主要分布地區西部非季風區 畜牧業 四大牧區:內蒙古牧區、新疆牧區、青海牧區、西藏牧區種植業 綠洲農業:新疆塔里木盆地邊緣灌溉農業:寧夏平原、河西走廊、河套平原(引黃河水灌溉)高寒農業:海拔高、氣溫低的地區(青藏地區)2. 南北方的差異——“南稻北麥”“南甘北甜”地理 區域 地形區 耕地 類型 熟制 糧食 作物 經濟作物 糖料作物 油料作物北方 地區 東北平原 旱地 一年一熟 春小麥 甜菜 大豆華北平原 兩年三熟、一年兩熟 冬小麥 - 花生南方 地區 長江中下游平原 水田 一年兩熟 水稻 - 油菜珠江三角洲 水田 一年三熟 水稻 甘蔗 -1. 發展農業要因地制宜知識點3 農業的發展和建設2. 發展方向:加大農業科技投入,大力發展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農業,加快我國從農業大國向農業強國邁進的步伐。3. 科技在農業生產中的重要性:依靠科學技術,使農業增長方式從廣種薄收轉向優質高產,助推優良品種研發;機械化和專業化水平、生產效率不斷提高。1. 地位:工業是國民經濟的主導力量,是衡量一個國家經濟發達程度的重要標志。2. 分布:東部密集,西部稀疏,呈現出沿海、 、沿鐵路線分布的特點。沿江 知識點1 工業的分布特征3. 四大工業基地名稱 特點 有利條件 不利條件 對策遼中南 著名的重工業基地 礦產豐富,海陸交通便利 資源枯竭,設備老化,產業結構單一 調整產業結構;更新技術、設備;發展高新技術產業京津唐 北方最大的綜合性工業基地 科技力量雄厚,海陸交通便利 水資源短缺 修建南水北調工程名稱 特點 有利條件 不利條件 對策長江三角洲 全國最大的綜合性工業基地 市場廣闊,海陸交通便利 缺乏能源和礦產 修建西氣東輸、西電東送、核電站等工程珠江三角洲 以輕工業為主的綜合性工業基地 毗鄰港澳,位置優越,便于引進外資、先進的技術和管理方法,勞動力充足 1. 布局條件:靠近科研機構和高等院校,高科技人才集中;資金充足;基礎設施完善等。2. 分布特點:多依附于大中城市,呈“大分散、小集中”的特點;東部多于西部。3. 三大高新技術產業帶:環渤海地區、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高新技術產業帶。知識點2 蓬勃發展的高新技術產業1. 地位:人們把交通運輸形象地比喻為“經濟發展的先行官”。2. 運 輸方式比較運輸方式 運輸工具 優點 缺點公路 汽車 方便、機動靈活、速度快 運費較高、運量較小鐵路 火車 速度快、運費低、運量大、連續性好 靈活性較差、短途運輸成本高航空 飛機 速度最快、舒適、安全 運量最小、運費最高水路 輪船 運費最低、運量最大 速度最慢、受天氣影響較大管道 管道 運量大、損耗小、連續性強、管理方便 靈活性差知識點1 交通運輸方式的特點和選擇3. 選擇交通運輸方式的基本原則(1)運距遠、貴重、急需、量小的貨物,適宜選擇 運輸。(2)鮮活的或易變質的貨物,運距較近,多采用 運輸。(3)大宗笨重貨物,遠距離運輸,一般選擇 運輸。航空 公路 鐵路或水路 2. 我國主要普速鐵路干線(1)南北向干線:京滬線(北京-上海)、京哈-線(哈爾濱-北京-廣州)、 線(北京-九龍)、焦柳線(焦作-柳州)、寶成-成昆線(寶雞-成都-昆明)。京廣 京九 1. 鐵路運輸是我國最重要的交通運輸方式之一,其分布特點是 。東密西疏 (2)東西向干線:京包-包蘭線(北京-包頭-蘭州)、隴海-蘭新線(連云港-蘭州-烏魯木齊)、滬昆線(上海-杭州-南昌-株洲-貴陽-昆明)。知識點2 我國鐵路干線的分布3. 我國的鐵路樞紐鐵路樞紐 經過該樞紐的鐵路干線 鐵路樞紐 經過該樞紐的鐵路干線北京 京哈線、京滬線、京九線、京廣線、京包線 鄭州 京廣線、隴海線上海 京滬線、滬昆線 沈陽 京哈線、哈大線重慶 成渝線、川黔線 蘭州 隴海線、蘭新線、包蘭線、蘭青線成都 寶成線、成昆線 昆明 成昆線、貴昆線、南昆線4. 交通發展對人們生產生活的影響(課標新增):促進經濟發展;提高生產效率;改善人民生活;促進文化交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