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1張PPT)第一部分 地球和地圖第二講 地圖目錄CONTENTS課標要求1教材知識梳理2重難點突破3課標要求 01課標要求 行為動詞等級在地圖上辨別方向,判讀經度和緯度,量算距離,識別圖例所表示的地理事物或現象,并描述地理事物或現象的空間分布特征。 應用水平/了解水平根據需要選擇使用的地圖,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養成使用地圖的習慣 獨立操作水平結合生活實例,描述數字地圖和衛星導航系統給人們生活帶來的便捷 了解水平結合實例,描述數字地圖在城市管理、資源調查、災害監測等方面的應用。 了解水平課標要求課標課標要求 行為動詞等級結合地形觀察,說出等高線地形圖、分層設色地形圖表示地形的方法;在地形圖上識別一些基本地形。 了解水平通過閱讀地形圖、圖像,觀看影視資料,觀察地形模型或實地考察等,區別山地、丘陵、高原、平原、盆地的形態特征 理解水平課標要求課標教材知識梳理021. 比例尺(1)公式:比例尺=圖上距離/實地距離。(2)三種表現形式文字式:圖上1厘米代表實地距離5千米。數字式:1∶500000線段式:知識點1 地圖的基本要素已知實地距離和圖上距離,求比例尺:圖上距離實地距離已知比例尺和實地距離,求圖上距離:實地距離比例尺已知圖上距離和比例尺,求實地距離:圖上距離比例尺比例尺=圖上距離=實地距離=比例尺的計算(3)比例尺的大小與范圍、內容的關系①比例尺大小的比較: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②比例尺大小與范圍、圖幅的關系圖幅 相同時 比例尺 范圍 內容詳略 范圍 相同時 比例尺 圖幅面積 內容詳略大 小 大 大 小 大 小 小 詳細詳細簡略簡略2. 方向地圖類別 一般地圖 有指向標的地圖 有經緯網的地圖示意圖判斷依據 上北下南, 左西右東 箭頭指向 經線指示南北,緯線指示東西。(如上圖中,A在B正西方,C在D正北方)北方 3. 圖例(1)定義:對地圖上各種符號和注記的說明。(2)一些常用圖例1. 根據使用目的,選擇不同類型的地圖使用目的 應參考的地圖游覽公園,尋找景點 導游圖外出旅游,確定行程 交通圖了解國際時事,確定事件地點 世界政區圖定位、汽車導航、交通管理、個人出行 電子地圖知識點2 地圖的選擇2. 根據需要,選擇比例尺合適的地圖(1)所查詢的區域范圍大,選擇比例尺較小的地圖。(2)了解某一地區的更多或更詳細的情況,選擇比例尺較大的地圖。1. 地面高度的表示方法(1)海拔:指地面某個地點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離。圖中甲點的海拔是 米。1 500 (2)相對高度:某個地點高出另一個地點的垂直距離。圖中甲、乙兩點的相對高度是 米。1 000 知識點1 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2. 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1)根據等高線數值判斷地勢高低:等高線數值越大,地勢越 ;等高線數值越小,地勢越 。高 低 (2)根據等高線的形狀判斷山體不同部位區分山脊和山谷的方法 等高線向低處凸是山脊,向高處凸是山谷,即“低凸脊、高凸谷”。易錯易混山谷:等高線的彎曲部分向高處凸出山脊:等高線的彎曲部分向低處凸出1. 五種陸地地形類型地形類型 海拔 地表狀況平原 小于200米 寬廣平坦高原 大于500米 外圍較陡、內部起伏和緩山地 大于500米 地勢陡峭丘陵 小于500米 地勢起伏相對較 盆地 - 四周 ,中間 大 高 低 知識點2 分層設色地形圖的判讀1. 山地和丘陵的區別:山地比丘陵海拔高,坡更陡。2. 平原和高原的區別:兩者地面均廣闊平坦,區別是平原海拔在200米以下,高原海拔在500米以上,外圍較陡。易錯易混平原盆地山地丘陵2. 海底地形(課標新增)(1)大陸架:大陸向海洋的自然延伸,海水深度一般不超過200米。(2)大陸坡:大陸架外緣的巨大陡坡,海水深度從幾百米陡增到幾千米。(3)洋盆:寬廣而又相對平坦的大洋底部。(4)洋中脊:分布在大洋中部的海底山脈。(5)海溝:大洋底部最深的地方,常常出現在大陸坡與洋盆的交界處。陡地形剖面圖的判讀技巧名師點撥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