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0張PPT)模塊五 認識中國第二十五講 認識家鄉——湖北省目錄CONTENTS知識構建1知識梳理2情境應用3知識構建01導圖知識梳理02教材1. 位置與范圍:絕大部分位于中緯度地區。東鄰安徽,南接江西、湖南,西連重慶,西北與陜西接壤,北與河南毗鄰,屬于內陸省份。2. 簡稱: 。3. 行政中心: ,別稱“江城”。中國中部地區最大都市及唯一的副省級城市,中國內陸地區最繁華都市,地處長江中下游平原,江漢平原東部。鄂 武漢 4. 行政區劃:截至2023年底,全省有13個地級行政區,即武漢市、黃石市、襄陽市、荊州市、宜昌市、十堰市、孝感市、荊門市、鄂州市、黃岡市、咸寧市、隨州市和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103個縣級行政區,即39個市轄區、26個縣級市、35個縣、2個自治縣、1個林區。其中,仙桃市、潛江市、天門市和神農架林區由省直管。教材教材1. 地形地勢:全省地勢大致為東、西、北三面環山,中間低平,略呈向南敞開的不完整盆地。以 、丘陵和平原為主。山地 亞熱帶季風 2. 氣候:全省除高山地區外,大部分為 氣候,四季分明,雨熱同期,降水空間分布不均(年平均降水量呈由南向北遞減式分布),降水量季節變化明顯(夏秋多,冬春少)。漢江 武漢 千湖之省 3. 河湖(1)河流:長江橫貫東西, 為長江中游最大支流,在湖北省內由西北向東南至 匯入長江。(2)湖泊:主要分布在江漢平原上,被譽為“ ”。水面面積100平方千米以上的湖泊有洪湖、長湖、梁子湖、斧頭湖,東湖是最大的城中湖。教材4. 自然資源(1)土地資源:以林地和耕地為主,城鄉建設用地和水域也有較大分布,呈現“五分林地三分田,一分城鄉一分水”格局。(2)水資源和水能資源:湖北水能資源豐富, 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樞紐工程。丹江口水庫為南水北調中線工程起點。(3)動植物資源:動植物資源豐富,湖北省是“活化石”水杉的原產地。(4)礦產資源:礦產資源種類多。總體看,全省鐵、銅礦資源較為豐富,主要礦產資源集中度較高。三峽 教材5. 自然災害(1)氣象災害: 、干旱、寒潮等。旱澇災害主要受季風氣候的影響。(2)地質災害:滑坡、泥石流、崩塌。主要分布在鄂西、鄂西南、鄂西北、鄂東以及三峽庫區、丹江口庫區、清江庫區等地區。(3)其他災害:森林火險、蟲災、農作物病蟲害等。洪澇 教材1. 人口:人口總量保持低速平穩增長。2023年年末,湖北常住人口為5838萬人。2. 民族:湖北省是一個多民族省份,56個民族俱全。全省少數民族人口呈大分散、小聚居的分布格局,除土家族、苗族、侗族主要聚居在民族自治地方外,其余少數民族散居在各地。教材(1)戲劇藝術:漢劇、楚劇、花鼓戲等。(2)歷史文化名城:荊州古城、武漢黃鶴樓、襄陽古隆中、隨州炎帝故里、鐘祥明顯陵。(3)世界文化遺產:武當山古建筑群、鐘祥明顯陵、唐崖土司城遺址。世界自然遺產:神農架。(4)古文化遺址:屈家嶺新石器時代遺址、盤龍城遺址等。(5)旅游景區:黃鶴樓、武漢東湖、三峽大壩、恩施大峽谷、屈原故里……(6)歷史文化:先秦時期,從哲學到文學,產生了老子、莊子、屈原,歷經800年,楚國創造了燦爛的楚文化。湖北還具有光榮的革命傳統。3. 文化與旅游資源教材1. 交通:武漢被稱為“九省通衢”之地。湖北省“十四五”交通規劃圖教材2. 農業:地處亞熱帶,作物熟制為 ,主要糧食作物為 、小麥等,主要經濟作物為油菜、棉花等。是我國重要的商品糧棉油生產基地和淡水產品生產基地。一年兩熟 水稻 中國光谷 3. 工業:形成以汽車、鋼鐵、石化、電力、電子信息、輕紡、食品為支柱的門類比較齊全的現代工業體系。是全國三大鋼鐵基地之一。4. 科技:武漢東湖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又稱“ ”,是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教材(1)武漢城市圈:又稱武漢“1+8”城市圈,是指以 為中心城市,覆蓋黃石、鄂州、黃岡、孝感、咸寧、仙桃、天門、潛江等8個大中型城市的城市圈,是湖北經濟發展最密集、經濟實力最強的區域。武漢 5. 區域合作與發展(2)“宜荊荊恩”城市群:包括宜昌、荊州、荊門、恩施四個地區,加強四個地區的分工與合作,推動城市一體化發展。(3)“襄十隨神”城市群:包括襄陽、十堰、隨州、神農架林區等,與武漢城市圈、“宜荊荊恩”城市群形成“三足鼎立”之勢。(4)長江中游城市群:又稱“中三角”,是以武漢為中心,以武漢城市圈、環長株潭城市群、環鄱陽湖城市群為主體形成的特大型國家級城市群。教材情境應用03(2024·湖南中考)閱讀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秭歸縣四季皆有鮮橙產出,小臍橙變“致富果”。下圖示意秭歸縣地理位置。精練【四季橙香 以“特”興橙】(1)自然環境為秭歸實現四季有鮮橙創造了有利條件。完成下面框圖。大 西北 ① ;② 。(2024·湖南中考)閱讀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秭歸縣四季皆有鮮橙產出,小臍橙變“致富果”。下圖示意秭歸縣地理位置。精練【科技興農 以“智”興橙】(2)在優越的自然條件基礎上,農業科研人員培育出夏橙、九月紅等新品種,實現了四季有鮮橙,這體現了 在農業發展中的重要作用。鮮橙采摘后裝上汽車,通過 (填交通運輸方式)運輸運往縣城批發市場,再銷往千家萬戶。科技 公路 (2024·湖南中考)閱讀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秭歸縣四季皆有鮮橙產出,小臍橙變“致富果”。下圖示意秭歸縣地理位置。精練助推農旅融合發展,增強產業的附加值;帶動當地經濟的發展。【橘頌新篇 以“旅”興橙】 “后皇嘉樹,橘徠服兮……”屈原的《橘頌》為秭歸臍橙增添了文化意蘊,形成獨特的“臍橙文化”。近年來,秭歸依托“臍橙文化”推進橙旅融合,以旅助農。(3)簡述“臍橙文化”對秭歸旅游業發展的有利影響。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