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八章 我們鄰近的地區和國家(共10份課件)-人教版七年級地理下冊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八章 我們鄰近的地區和國家(共10份課件)-人教版七年級地理下冊

資源簡介

(共32張PPT)
單元復習課
知識構建導圖
專題歸納復習
專題一 日本的經濟
【典例1】右圖為日本主要工業區分布圖。讀圖,完成(1)~(3)題。
(1)福島核電站核污染水排入海洋會直接污染( )
A.日本海 B.太平洋
C.北冰洋 D.黃海
(2)關于日本自然地理特征的敘述,正確的是( )
A.地形以平原為主 B.氣候大陸性特征顯著
C.多大江大河,水量豐富 D.多火山、地震,溫泉眾多
B
D
(3)日本主要工業區臨海分布的原因有( )
①沿海地區礦產資源豐富 ②沿海地區城市和人口集中
③便于出口工業產品 ④便于出口工業原料
⑤港口條件優越,便于停靠巨型船舶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⑤ D.②④⑤
C
解題方法 
◎會看圖:福島核電站位于本州島上,由于日本東臨太平洋,因此福島核電站核污染水排入海洋直接污染太平洋。
◎知特征:日本地形以山地、丘陵為主,平原面積較小;島上河流短小而湍急,水能資源豐富;由于日本為島國,所以受海洋的影響較大,氣候具有海洋性的特征;日本地處環太平洋地帶上(亞歐板塊與太平洋板塊交界處),地殼比較活躍,多火山、地震,溫泉眾多。
◎明原因:日本的海岸線曲折,多優良港灣,沿海地區城市、人口集中,交通運輸便利;但當地礦產資源貧乏,市場狹小,經濟對外依賴性強,因此日本進口原料、燃料,出口工業產品,工業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區。
日本工業發展的條件
  (2024·牡丹江學業考)據統計,2019年日本石油、天然氣、煤炭等工業原料、燃料對外依賴程度在97%以上;2021年日本食物自給率僅為38%,小麥、大豆、水果、肉類等均需大量進口。據此,完成1~2題。
1.工業原料、燃料需要大量進口,由此給日本帶來的直接影響主要有( )
①經濟對外依賴性大 ②便于產品出口 ③工業臨海布局
④運輸成本增加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C
2.日本發展農業的不利條件主要是( )
A.緯度高,氣候寒冷 B.地狹人稠,耕地面積小
C.水資源豐富 D.農業技術先進
B
【解析】第1題,工業原料、燃料需要大量進口,使得日本經濟發展對外依賴性大;產品出口與交通通達性有關,和題意無關;工業原料、燃料需要大量進口,加上日本優良港灣多,工業臨海布局可以降低原料運往內陸的運輸成本;本國原料不足,工業原料、燃料需要大量進口,使得原料的運輸成本增加。第2題,日本大部分位于中緯度,緯度不高;日本國土面積狹小,人口眾多,加上平原面積小,導致人均耕地面積小,不利于農業的機械化操作;日本屬于季風氣候,水資源豐富;農業技術先進是農業發展的優勢條件。
專題二 東南亞的人地關系
【典例2】在瀾滄江—湄公河國家合作展上,中國雜交水稻“走出國門”,助力瀾—湄國
家成為“世界糧倉”。對瀾—湄國家發展成為“世界糧倉”的自然條件的分析,正確的
是( )
A.年溫差大,生長期長 B.地形平坦,以平原為主
C.水熱充沛,一年三熟 D.地廣人稀,機械化生產
C
解題方法 
◎知特征:中南半島的瀾—湄國家屬于熱帶季風氣候,水熱充沛,可以實現一年三熟。這里地形北部多山地,南部多平原,人口稠密。
1.東南亞氣候與農業生產
氣候類型 氣候特征 分布地區 農作物
熱帶雨
林氣候 全年高溫多雨 馬來群島的絕大部分,馬來半島南部 糧食作物:水稻
經濟作物:天然橡膠、棕櫚油、椰子、蕉麻纖維
熱帶水果:榴蓮、芒果
熱帶季
風氣候 全年高溫,
分旱、雨兩季 中南半島的絕大部分,菲律賓群島北部
2.河流與城市
河流 城市沿河分布
3.熱帶自然風光→旅游資源→旅游業
3.(2024·陜西學業考)東南亞熱帶水果種類多,全年鮮果不斷,產量及出口量大。近年來,我國進口的熱帶水果主要來自東南亞。圖1為東南亞位置及海上航線示意圖,圖2為東南亞熱帶水果主產區某地多年平均各月氣溫和降水量圖。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1)東南亞全年鮮果不斷主要得益于當地優越的氣候條件。讀圖2,描述該氣候的特征。
答:全年高溫多雨。
(2)簡述東南亞相較于世界其他熱帶地區向中國大量出口熱帶水果的優勢。
答:距離近;運輸成本低;品種多、品質好、口味獨特等。
(3)東南亞水果可通過海運出口到世界各地,從交通方面說明東南亞地理位置的優越性。
答:東南亞地處亞洲與大洋洲、印度洋與太平洋的“十字路口”,是世界海洋運輸和航空運輸的重要樞紐,其中馬六甲海峽是聯系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咽喉要道,被稱為“海上生命線”。
【解析】第(1)題,據圖2分析可知,該氣候為熱帶雨林氣候,氣候特征是全年高溫多雨,該氣候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第(2)題,據圖和所學知識分析可知,東南亞相較于世界其他熱帶地區向中國大量出口熱帶水果的優勢是東南亞距離中國近,且部分國家與中國陸上接壤,再加上冷藏保鮮技術的發展,熱帶水果運輸到我國后不易腐壞,仍然能夠保持新鮮;東南亞距離中國近,運輸成本低,利潤較高;東南亞氣候濕熱,適合多種熱帶水果生長,熱帶水果的品種多、品質好、口味獨特等。第(3)題,據圖和所學知識可知,東南亞地處亞洲與大洋洲、印度洋與太平洋的“十字路口”,是世界海洋運輸和航空運輸的重要樞紐,馬來半島和蘇門答臘島之間的馬六甲海峽,是聯系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咽喉要道,也是連接歐洲、印度洋沿岸港口與太平洋西岸港口的重要航道,被稱為“海上生命線”,故東南亞的地理位置非常優越。
專題三 印度自然環境與農業生產
【典例3】讀印度農作物分布和甲地多年平均各月氣溫與降水量圖,回答下列問題。
(1)印度東臨_______灣。
(2)甲地的氣候類型是_____________,雨季主要受_______風的影響。
(3)水稻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區。請從地形和氣候兩方面分
析影響其分布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孟加拉
熱帶季風氣候
西南季
恒河平原和印度半島的沿海平原
地勢平坦,土壤肥沃;熱帶季風氣候,雨熱同期
解題方法 
◎知特征:甲地的氣候類型為熱帶季風氣候,每年的6月至9月,盛行來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風,降水多,形成雨季。
◎析原因:水稻是喜濕喜熱的糧食作物,多種植在年降水量為1 000毫米以上的地區。讀圖可知,水稻主要分布在印度半島的沿海地區和恒河下游平原地區。因為這些地區地勢平坦,土壤肥沃,熱帶季風氣候,降水量多,氣溫較高,雨熱同期。
1.印度氣候與農業生產
(1)有利方面:印度以熱帶季風氣候為主,全年高溫,農作物生長周期長;降水豐富,有利于農作物生長。
(2)不利方面:水旱災害頻發,極大地影響了農業生產。
(3)印度糧食作物的分布與氣候的關系。
作物 分布地區 與氣候的關系
水稻 恒河平原、半島沿海平原 水稻喜溫喜濕,這里氣溫高,降水多
小麥 德干高原西北部,恒河上游地區 小麥喜溫涼氣候,比較耐旱,因而分布在干燥少雨的恒河上游和德干高原西北部
2.西南季風進退時間和強弱造成的水旱災害
  (2024·益陽學業考)2004年開始,印度進行了第二次“綠色革命”,這次“綠色革命”不僅明顯提高了糧食產量,而且改善了生態環境。據此完成4~5題。
4.印度發展糧食生產的有利條件有( )
①光熱充足 ②降水豐富
③耕地面積較大 ④機械化、專業化程度高
⑤勞動力資源豐富
A.①②③⑤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⑤ D.①②④⑤
A
5.印度第二次“綠色革命”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其采取的措施可能有( )
①利用生物技術的進步改良品種 ②推廣高效無毒農藥
③完善水利灌溉系統 ④加強信息技術在農業管理中的運用
⑤推廣了噴灌、滴灌技術
A.①②③⑤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⑤ D.①②④⑤
B
【解析】第4題,印度發展農業生產的有利自然條件有印度屬于熱帶季風氣候,光熱充足,降水豐沛;印度大部分地區是平原和高原,耕地廣闊;印度勞動力資源豐富等。第5題,印度第二次“綠色革命”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其采取的措施不包括“推廣了噴灌、滴灌技術”,此為嚴重缺水地區的節水措施。
專題四 俄羅斯的自然環境與農業生產
【典例4】俄羅斯幅員遼闊,海陸兼備,北極圈從國土北部穿過,種植業主要分布在南部地區。右圖為俄羅斯氣候類型分布圖。讀圖,完成(1)~(2)題。
(1)俄羅斯面積最大的氣候類型是( )
A.寒帶氣候 B.溫帶季風氣候
C.溫帶大陸性氣候 D.地中海氣候
(2)俄羅斯種植業分布在南部地區的主要影
響因素是( )
A.地形 B.氣候
C.土壤 D.水源
C
B
解題方法 
◎知特征:讀圖可知,俄羅斯分布最廣的氣候類型是溫帶大陸性氣候。
◎析原因:俄羅斯種植業主要分布在歐洲部分南部的伏爾加河流域和頓河流域,這里緯度相對較低,氣溫較高,熱量相對充足。
俄羅斯人地關系的體現
  (2024·濱州學業考)2023年俄羅斯通過升級基礎設施等措施,吸引中國投資者共同開發西伯利亞地區。下圖為俄羅斯人口密度及部分資源分布圖。讀圖,完成6~7題。
6.以下屬于開發西伯利亞地區的有利條件是( )
A.地廣人稀,資源豐富 B.河流眾多,航運發達
C.交通便利,城市眾多 D.地形平坦,氣候適宜
7.中國投資者可依托當地優勢投資的項目是( )
A.服裝制造 B.電腦軟件
C.石油化工 D.畜牧養殖
A
C
【解析】第6題,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開發西伯利亞地區的有利條件是地廣人稀,資源豐富;該地區緯度高、氣溫低,河流結冰期長,航運不發達;西伯利亞地區交通不便,城市較少;西伯利亞地區高原、山地分布面積廣大,冬季寒冷漫長,不利于人類生存。第7題,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西伯利亞地區礦產資源豐富,重工業發達,中國投資者可依托當地優勢投資的項目有石油化工等;西伯利亞地區輕工業落后,軟件產業不發達,氣溫低,不適宜畜牧業發展。
  【地理與生物】(2024·蘭州學業考)壽司是日本最具代表性的美食之一,一般用紫菜裹著米飯制成,中間包有魚、蝦等各種佐料。右圖為日本簡圖。讀圖,完成1~2題。
1.水稻喜溫耐熱,生長需要較多水分。日本適
合水稻生產的自然條件是( )
A.溫帶海洋性氣候面積大,降水豐富
B.以熱帶、亞熱帶氣候為主,熱量充足
C.夏季高溫多雨,雨熱同期
D.平原面積廣大,便于耕作
C
2.日本壽司以各種海鮮為佐料,主要影響因素有( )
①東亞島國,海岸線漫長
②海運發達,海鮮進口便利
③海洋漁業資源豐富
④國民喜食海鮮,市場廣闊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A
【解析】第1題,根據“水稻喜溫耐熱,生長需要較多水分”可知,適合水稻生產的自然條件應是夏季高溫多雨,雨熱同期。日本以亞熱帶、溫帶季風氣候為主,平原狹小。第2題,日本壽司以各種海鮮為佐料,原因是日本為島國,海岸線漫長,海洋漁業資源豐富,國民喜食海鮮,市場廣闊。(共4張PPT)
第八章 我們鄰近的地區和國家
大單元素養目標
大解說學法點津
1.各個地區和國家的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之間存在著內在聯系,學習時要善于將所學的新知識根據其內在的因果聯系進行梳理和重組,構建合理的知識架構,可以較容易地把握知識的整體特征。例如,要探究西南季風對印度農業的影響,可通過對知識結構的構建,理解西南季風勢力強弱、進退早晚、雨季長短、降水多少等對農業的影響。
2.讀圖分析法是學習區域地理的常用方法,通過讀圖可以很好地建立空間觀念,準確把握地理事物的位置。如讀東南亞圖時,知道東南亞所處的亞洲分區,認識太平洋、印度洋、大洋洲的相對位置,認識馬六甲海峽被稱為“咽喉”的原因;找出穿過東南亞的重要緯線,認識東南亞的緯度范圍,進一步分析緯度位置對東南亞氣候的影響。
3.將各地區和國家的自然、人文等地理特征用列表的形式歸納總結,進行比較,能一目了然地看出各地區的差異,易于理解和掌握相關信息。
4.學習區域地理相關知識時,要提高以圖析文的能力,通過讀圖、析圖,將圖上反映的內容用語言表達出來。一方面可建立地理空間分布的概念;另一方面也鍛煉語言表達能力,達到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
:
21世織紀教痘
2訂世看
,27G2@P
·運用地圖和相關資料,描述東南亞的地理位置,簡要歸納自然地理特征。
·運用地圖和相關資料,說出日本、印度、俄羅斯的地理位置、范圍、領土構
成和首都。
選擇與日本、印度、俄羅斯地理位置差異明顯的國家,比較它們緯度位置和

域認知
海陸位置的差異。
·運用地圖和相關資料,描述日本、印度、俄羅斯突出的自然地理特征。
我們
鄰近
·結合實例,說明東南亞發展旅游業的優勢。
的地
·運用地圖和相關資料,聯系日本、印度、俄羅斯的自然地理環境特點,

結合實例簡要分析三國因地制宜發展經濟的途徑。
地理實踐力
國家
·結合日本、印度、俄羅斯的實例,簡要說明日本、印度、俄羅斯與其他國家
在經濟社會等方面的聯系及其意義。
說明東南亞自然地理特征對當地人們生產生活的影響。
·運用地圖和相關資料,說出日本、印度、俄羅斯人文地理主要特點及其與自然
人地協調觀
地理環境的聯系。(共31張PPT)
第2課時 人口老齡化社會 對外依賴強的經濟
【地理悅讀】
  日本國際機器人展每兩年舉辦一次,是全球規模最大、最具影響力的智能機器人展之一。目前,日本在機器人領域掌握著前沿技術,在工業機器人和服務機器人領域處于全球領先水平。
【目標導航】
·能夠知道日本的人口特點,了解人口老齡化的影響。(區域認知)
·能夠運用地圖分析島國發展經濟的優勢和不足。(區域認知)
·能夠結合日本國情,理解其經濟與世界密切聯系的原因,學習其因地制宜發展經濟的可取之處。(綜合思維)
基礎知識預習
一、人口老齡化社會
1.人口老齡化
一個國家___歲及以上人口超過總人口的__%,就進入人口老齡化社會。日本的人口
老齡化程度居全球_____。
2.危害與對策
(1)危害:會導致___________、_________負擔加重等問題。
(2)對策:_____生育、_____領取養老金年齡等。
3.現狀:人口老齡化問題仍在_____。
65
7
第一
勞動力短缺
社會保障
鼓勵
推遲
加劇
二、對外依賴強的經濟
1.經濟發展條件
(1)優勢:科技發達、勞動力素質高;海岸線曲折,多優良_____。
(2)劣勢:地域_____,資源貧乏;國內市場狹小;人口老齡化。
港灣
狹小
2.經濟特點和工業分布
3.發展中面臨的問題及對策
(1)問題:隨著人口老齡化問題加劇,日本國內_______短缺、_____需求減少等問題日
益突出。
(2)對策:依靠_____、_____等優勢,加速擴大海外投資,利用世界各地的_________、
_______等,建立_____生產與銷售基地。
4.經濟發展現狀:目前,_________是日本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日本經濟總量龐大,
居世界前列。
勞動力
消費
資金
技術
自然資源
勞動力
海外
海外投資
圖解知識
知識拓展
經濟對外依賴強的影響
(1)有利影響:促進日本科技水平和勞動力素質提高,從而使日本的工業產品在國際市場上更具競爭力。
(2)不利影響:使日本經濟非常脆弱,世界經濟危機一旦爆發,日本經濟很容易遭受打擊。
名師提醒
日本城市大多分布在太平洋沿岸的原因
(1)沿海地區多平原。
(2)太平洋沿岸地區工農業發達。
(3)太平洋沿岸地區多優良港灣,對外聯系方便。
核心要點探究
主題 日本的能源與工業分布
情境創設 
  核能發電是指利用核反應堆中核裂變所釋放出的熱能進行發電的方式。2023年8月24日,日本政府開始將福島第一核電站的核污染水排入太平洋,此舉引發國際社會的強烈質疑和反對。請你根據下列材料,對日本的能源與工業分布進行探究。
材料一 日本主要工業區和核電站分布示意圖(圖1)、能源消費結構示意圖(圖2)。
材料二 下表為某年中國、日本部分數據比較表。
項目 石油自給率/% 能源消費總量/億噸石油當量 人口數/億人 核電占全國發電總量的比重/%
日本 0.2 5.8 1.27 34
中國 50 20.3 13.95 1.12
材料三 近年來,多家日本公司在中國建立生產基地,中日兩國在產業鏈環節上的分工情況如圖3所示。
思考1
讀圖1,描述日本工業和核電站的分布特點。
答:日本工業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及瀨戶內海沿岸。日本核電站的分布特點是臨海和鄰近主要工業區。
思考2
圖2反映了日本的能源消費是以什么為主
答:石油。
思考3
結合材料二,比較日本與中國人均能源消費量差異,并分析日本大力發展核電的主要原因。
答:日本人均能源消費量大,發展核電的主要原因是能源需求量大,石油自給率低。
思考4
山東省有不少中日合資企業,這有利于增加當地居民就業機會、提高當地財政收入。請分析日本加大海外投資,不斷把工廠遷至國外的原因。
答:便于利用當地資源、開拓當地市場;就地生產、銷售,減少運輸成本;減緩本國環境污染、土地緊張的壓力;利用當地豐富且廉價的勞動力,降低成本。
思考5
據圖3,指出日本向中國轉移的產業類型,并說出中國為促進這些產業實現可持續發展應采取的措施。
答:日本向中國轉移的產業類型主要是輔助部件生產和組裝等低技術含量和低附加值產業。
措施:提高生產技術、完善產業鏈。
知識歸納 
日本經濟發展條件
變式訓練 
右圖為日本主要工業產品的輸出路線及主要工業原料的輸入路線示意圖。讀圖,完成(1)~(2)題。
(1)日本工業發展的特點是( )
A.進口工業產品
B.出口原料和燃料
C.工業生產落后
D.對外依賴嚴重
D
(2)日本人把喝完牛奶的包裝盒拆開,沖洗干凈后送到回收處,以便于再利用。這樣做
的目的是( )
A.增加居民就業機會 B.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
C.減少工業生產環節 D.降低火山和地震危害
B
【解析】第(1)題,日本是發達國家,工業高度發達,工業生產進口原料和燃料,出口工業產品,對外依賴嚴重。第(2)題,日本資源貧乏,日本人把喝完牛奶的包裝盒拆開,沖洗干凈后送到回收處,以便于再利用,有利于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節約資源;與增加居民就業機會、 減少工業生產環節、 降低火山和地震危害無關。
課后作業測評
                                  
  (2024·順德模擬)日本經濟高度發達,與世界的聯系極為緊密,特別是對外貿易在經濟中地位十分重要,下圖為日本簡圖和日本貨物貿易額變化圖。讀圖,完成1~3題。
1.日本貨物貿易額的變化是( )
A.2000-2010年,貨物貿易進出口總額快速增長
B.2015年后,貨物貿易進出口總額快速下降
C.貨物進口總額一直大于出口總額
D.貨物出口總額一直大于進口總額
2.日本貨物貿易的主要運輸方式是( )
A.公路運輸 B.鐵路運輸 C.海洋運輸 D.航空運輸
3.日本對外貿易帶來的影響是( )
A.解決了日本與全球市場的矛盾 B.促進了日本及世界經濟的發展
C.阻礙了全球市場的多元化發展 D.消耗了全球大部分的礦產資源
A
C
B
【解析】第1題,讀圖可得,2000-2010年,貨物貿易進出口總額快速增長;2015年后,貨物貿易進出口總額變化不大;貨物進口總額不一直大于出口總額;貨物出口總額不一直大于進口總額。第2題,日本海岸線曲折,多優良港灣,海運便利。日本貨物貿易的主要運輸方式是海洋運輸。第3題,日本對外貿易帶來的影響是促進了日本及世界經濟的發展。
  日本是機器人研制、出口和使用大國。日本經
濟產業部預計,到2030年“護理機器人”的需求規模將
擴大20倍。右圖為2000-2030年日本人口年齡結構圖
(含預測)。據此完成4~6題。
4.2000-2020年,日本人口年齡結構的變化特點是( )
A.青少年比重升高
B.老年人比重上升
C.人口總數增長快
D.勞動人口比重上升
B
5.由圖推測,日本護理機器人將廣泛應用于( )
A.農業耕種 B.養老醫療 C.食品加工 D.自動駕駛
6.日本加大“護理機器人”“售貨機器人”等產業的投入,主要是因為( )
A.自然資源匱乏 B.港口眾多,海運交通便利
C.國土面積狹小 D.勞動力減少,用工成本高
B
D
【解析】第4題,讀圖可知,2000-2020年,日本青少年比重變化不大,老年人比重上升,可推知日本人口總數增長緩慢,勞動人口比重下降。第5題,讀圖可知,該圖反映日本65歲及以上人口所占比重遠遠大于7%,人口老齡化嚴重,據此推測,日本護理機器人將廣泛應用于養老醫療。第6題,日本人口增長緩慢,人口老齡化嚴重,年輕勞動力減少,用工成本高,加大機器人投入,有利于減輕勞動力減少帶來的用工壓力。
  (2024·江門期末)日本東京灣區是世界上人口最多、城
市基礎設施最為完善的大都市圈,灣區20%的海域被填平以
增加城市面積。右圖為東京灣區圖。讀圖,完成7~9題。
7.東京灣區面向( )
A.北冰洋 B.太平洋
C.印度洋 D.大西洋
B
8.日本填海造陸的原因有( )
①國土狹小 ②地形多山
③地廣人稀 ④地震頻發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9.橫濱發展鋼鐵工業的優勢條件是( )
A.鐵礦豐富 B.煤炭眾多 C.港口優良 D.靠近首都
A
C
【解析】第7題,由圖可知,東京灣區大致位于日本的東(東南)部,東京灣區面向太平洋。第8題,日本地形以山地為主,平原面積狹小,為了克服日本國土狹小、山地多、平原面積狹小、耕地不足等不利條件,日本填海造陸。日本地狹人稠,填海造陸與地震頻發無關。第9題,橫濱位于日本本州島的南部,該地區無鐵礦和煤礦;但該地區有優良的港口,海運便利,便于原料的輸入和產品的輸出;日本的首都是東京,靠近橫濱,但不是橫濱發展鋼鐵工業的優勢條件。
10.閱讀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 日本是與我國一衣帶水的鄰邦,山清水秀,少平原,氣候溫暖濕潤,被譽為“櫻花之都”“溫泉王國”。近年來,每年都有大量的中國游客到日本旅游及購物。
材料二 圖1為日本進口的主要工業原料所占百分比圖,圖2為日本主要工業區分布和2024年日本櫻花開放日期分布圖。
(1)填出圖中地理事物的名稱:
A_____海,B_____洋,首都C_____。
(2)王燕2024年4月初到日本觀賞櫻花,請你判斷她去的島嶼是:_______。
(3)日本石油、天然氣和煤炭等常規能源_____,因此大力推廣核能發電。
(4)日本工業集中分布在_______沿岸和瀨戶內海沿岸地帶,該國大量進口___________,
出口_________。
(5)日本溫泉眾多,很多日本人喜愛泡溫泉,并成為一種生活習俗。請你簡要分析原因。
答:日本位于亞歐板塊與太平洋板塊交界處,地殼活躍,地熱資源豐富,多溫泉。
日本
太平
東京
本州島
匱乏
太平洋
原料、燃料
工業產品
【解析】本題考查日本位置及經濟文化發展。第(1)題,A為日本海,B為太平洋,C為首都東京。第(2)題,讀櫻花開放日期圖可知,本州島上開放日期為3月31日-4月20日,所以4月初只能去本州島。第(3)題,由資源輸入比例圖可知,日本石油、天然氣和煤炭等常規能源匱乏。第(4)題,日本工業集中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瀨戶內海沿岸地帶,該國大量進口原料、燃料,出口工業產品。第(5)題,日本溫泉眾多,是地熱資源豐富的體現。由于日本位于亞歐板塊與太平洋板塊交界處,地殼運動活躍,地熱資源豐富,多溫泉。(共28張PPT)
第三節 印度
第1課時 世界人口大國
【地理悅讀】
  印度是世界人口大國,你知道為什么印度人口如此之多嗎
【目標導航】
·能夠運用地圖說明印度的位置和鄰國,知道印度是南亞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經濟實力最強的國家。(區域認知)
·能夠運用地圖了解印度的三大地形區,為后面學習農業打好基礎。(區域認知)
·能夠學會運用圖文材料了解印度的人口特點,理解印度人口增長對資源、經濟發展的影響,樹立正確的人口觀。(人地協調觀)
基礎知識預習
一、位置
【填圖繪圖】 ·填圖:設計圖例,在圖中畫出并標注喜馬拉雅山脈。 ·繪圖:在圖中描出北回歸線、30°N緯線。
1.半球位置:___半球、___半球。
2.緯度位置:地跨___帶和_____帶。
3.海陸位置:亞洲_____,東瀕①_________,西臨②_________,南臨_______。
4.相對位置:我國_____面的鄰國,是_____面積最大的國家。
5.首都:③_______。



北溫
南部
孟加拉灣
阿拉伯海
印度洋
西南
南亞
新德里
二、自然環境
1.三大地形區:北靠地勢高峻的A_________山脈;中部為廣闊平坦的B_____________
平原;南部為面積廣大、低矮平緩的C_____高原。
2.主要河流:___河(印度的母親河),注入_______灣。
三、人口特征
1.數量:印度人口增長_____,2020年,印度人口近14億,是世界人口大國。
2.結構特征:_____人口比重大,數量___。
3.分布特征:人口密度_____,分布不均衡,_________及部分沿海地區人口極其稠密。
喜馬拉雅
印度河—恒河
德干

孟加拉
迅速
勞動

較高
恒河平原
圖解知識
印度的位置簡圖
印度的鄰國
名師提醒
1.南亞≠南亞次大陸,
南亞=南亞次大陸+兩個島國(斯里蘭卡和馬爾代夫)。
2.印度河主要流經巴基斯坦。
核心要點探究
主題 印度人口眾多的優勢與劣勢
情境創設 
  印度的制造業成為外國投資的新寵,最重要的原因是印度的人口結構優勢。
材料一 印度市場巨大、勞動力成本低以及勞動者技能提高成為印度吸引外國直接投資最重要的三個因素。
材料二 目前,印度18%的人口介于15~24歲。在未來三四十年內,這個群體將為印度提供豐富的勞動力,成為印度經濟增長的引擎。
材料三 1993-2011年印度人口數量變化圖。
思考1
材料三圖中印度人口增長有何特點
答:人口越來越多,且增長速度沒有放緩。
思考2
2011年印度總人口數是多少 2011年比1993年增長了多少人口
答:12.10億。3.26億。
思考3
根據材料,分析印度人口眾多的優勢。
答:消費市場巨大,勞動力資源豐富,勞動力價格低廉。印度的人口結構優勢吸引外國直接投資,拉動經濟增長。
知識歸納 
印度人口眾多的優勢與劣勢
優勢 消費市場巨大,勞動力資源豐富,勞動力價格低廉
劣勢 人均資源占有量小,環境壓力大,社會管理成本高
變式訓練 
中國、印度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兩個國家。右圖為1951-2015年中、印兩國人口數量對比圖。讀圖,完成(1)~(2)題。
(1)圖示期間( )
A.印度人口總數小于中國
B.印度人口的壓力比中國小
C.兩國人口數量差異逐漸擴大
D.印度人口增速比中國慢
A
(2)印度人口眾多的優勢有( )
①勞動力資源豐富 ②消費群體廣大
③資源、環境壓力小 ④就業機會多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A
【解析】第(1)題,讀圖可知,截至2015年,印度人口總數小于中國;印度的人口增長速度比中國快,印度人口的壓力比中國大;印度人口于2015年超過了12億,兩國總人口數量差異逐漸縮小;中國人口增長速度較慢,印度人口增長速度較快。第(2)題,印度人口超過了十億,其人口多的優勢體現在消費市場廣大,勞動力豐富且價格低廉,青少年比例高,老齡化程度低;劣勢是資源、環境壓力大,就業機會少,教育水平難以提高等。
課后作業測評
                                  
1.下列關于印度地理位置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大部分地區位于低緯度、熱帶地區
B.位于喜馬拉雅山脈以南
C.南臨太平洋
D.是我國西南面的陸上鄰國
C
【解析】本題考查印度的位置。印度南臨印度洋。
  右圖為印度地形區分布圖。讀圖,完成2~3題。
2.圖中甲地形區為( )
A.恒河平原 B.亞馬孫平原
C.德干高原 D.密西西比河平原
3.下列關于印度地形、地勢的說法,正確的是( )
A.地形以平原為主,耕地面積廣大
B.地勢南北高,中部低,地勢落差大
C.北部山脈的隆起是板塊張裂的結果
D.地勢中部低,東西高,地勢落差大
A
B
【解析】第2題,讀圖可知,圖示國家是印度,印度北部是喜馬拉雅山脈,中部是恒河平原,南部是德干高原,圖中甲地形區位于恒河流域,是恒河平原;亞馬孫平原位于南美洲,德干高原位于印度南部,密西西比河平原位于北美洲。第3題,據圖中圖例分布可得,印度地形以高原為主;印度地形從北向南分為三大地形區,北部為喜馬拉雅山脈、中部為恒河平原、南部為德干高原,地勢南北高,中部低,地勢落差大;北部山脈是板塊擠壓而成。
  為確保充足的電力供應,日本和印度一直是核能開發的積極參與者。下圖為日本和印度簡圖。讀圖,完成4~6題。
4.兩國的共同特征是( )
A.均為島國 B.均位于東半球
C.河流無結冰期 D.均瀕臨太平洋
B
5.日本核電站的分布特點為( )
A.沿著山地分布 B.集中在內陸地區
C.均位于工業區 D.集中在沿海地區
6.日本和印度大力發展核電的主要原因是( )
A.面積狹小,礦產資源匱乏 B.經濟發達,能源資源豐富
C.人口眾多,能源需求量大 D.核電站建設成本較低,效率高
D
C
【解析】第4題,讀圖可知,日本是島國,印度是海陸兼備的國家;兩國均位于東半球;日本位于亞熱帶與溫帶,河流有結冰期;印度瀕臨印度洋。第5題,讀圖可知,日本中部地區是山地,其附近核電站分布較少,非工業區也分布著核電站;日本的核電站主要沿海分布。第6題,讀圖并結合所學可知,日本是發達國家,國土狹小,礦產資源匱乏;印度經濟不發達,國土遼闊,礦產資源豐富;日本地狹人稠,印度人口眾多,兩國人均資源占有量均較少,對能源需求量較大,因此大力發展核電;核電站的建設成本比火電站更高。
7.地圖、圖表是獲取地理信息的重要渠道。讓我們利用下列材料,走進南亞,認識一個不同的區域。
材料一 南亞政區圖、南亞地形圖、南亞氣候類型分布圖。
材料二 印度人口增長統計圖。
(1)南亞大部分位于喜馬拉雅山脈和_____洋之間,面積最大的國家是_____。
(2)南亞北部是喜馬拉雅山脈等高大山地,中部為廣闊的印度河平原和_____平原,南
部為低緩的_____高原,南亞的地勢特征是_______________。
(3)南亞氣候類型以_____________為主,以熱帶沙漠氣候為主的國家是_________。
印度
印度
恒河
德干
南北高、中部低
熱帶季風氣候
巴基斯坦
(4)讀印度人口增長統計圖,從人口數量、人口增長率兩方面,描述印度人口變化的特點。
答:人口數量持續增加;1950年至1980年人口增長率持續增大;1980年至2020年人口增長率持續變小(或人口增長速度先逐步加快,后逐步變慢)。
【解析】第(1)題,南亞指位于亞洲南部的喜馬拉雅山脈中、西段以南及印度洋之間的廣大地區,它東瀕孟加拉灣,西瀕阿拉伯海,面積最大的國家是印度。第(2)題,由圖可知,南亞自北向南可分為三大地形區,北部為喜馬拉雅山脈等高大山地,中部為廣闊的印度河平原和恒河平原,南部為德干高原,呈現南北高、中間低的地勢特點。第(3)題,根據南亞的氣候類型分布圖可知,南亞大部分地區屬于全年高溫、分旱雨兩季的熱帶季風氣候。熱帶沙漠氣候主要分布在南亞西北部,主要國家是巴基斯坦。第(4)題,根據印度人口增長統計圖可知,印度人口數量從1950年的3.7億增長至2020年的13.2億,人口數量呈持續增加態勢。從人口增長率看,1950年至1980年人口增長率持續增大,1980年至2020年人口增長率持續變小,整體來看,人口增長速度先逐步加快,后逐步變慢。
8.讀亞洲局部地區輪廓圖(圖甲)和孟買多年平均各月氣溫和降水量圖(圖乙),完成
下列各題。
(1)讀圖乙,分析孟買的氣候特征是全年_____,分_______兩季。
高溫
旱、雨
(2)本區域是世界上茶葉主要種植區域,圖丙為世界主要產茶國茶葉產量和出口量比較圖,中國、印度茶葉產量居世界前列,為什么出口量卻不是世界上最多的國家 說明其原因。
答:中國、印度人口眾多,本國消費量大,故茶葉出口量并不是世界上最多的國家。
【解析】本題考查印度的地理位置、氣候和農業發展。第(1)題,讀圖乙可知,印度的氣候特征是全年高溫,分旱、雨兩季,是典型的熱帶季風氣候。第(2)題,通過圖丙可知,中國和印度茶葉產量多,但是中國、印度人口眾多,本國消費量大,故茶葉出口量并不是世界上最多的國家。(共32張PPT)
第一節 日本
第1課時 多火山、地震的島國
【地理悅讀】
  2011年3月11日,日本東北部海域發生9級地震,引發巨大海嘯。據日本警察廳2023年3月9日公布數據稱,此次大地震導致15 900人死亡、2 523人失蹤。日本為什么會發生震級如此大的地震
【目標導航】
·能夠運用地圖指出日本的地理位置、領土組成和首都。(區域認知)
·能夠結合相關地圖,說出日本的地形、氣候和河流特點。(區域認知)
·能夠學會分析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形成良好的防震減災意識。(綜合思維)
基礎知識預習
【填圖繪圖】 ·填圖:在圖中標注日本海、瀨戶內海。 ·繪圖:在圖中描繪北回歸線、30°N緯線和45°N緯線。
一、位置和領土組成
1.半球位置:東半球、北半球。
2.緯度位置:大部分位于_______。
3.海陸位置:位于亞洲東部,①_______西北部的島國。
4.領土組成:由A_______、B_____、C_____、D_____四個大島及一些鄰近的小島
組成。
5.首都:②_____,位于_____島上。
中緯度
太平洋
北海道
本州
四國
九州
東京
本州
二、自然環境
1.地形:_____、_____廣布,沿海平原狹小,最大的平原——關東平原,最著名的火山——
_____山。
2.氣候:北部為溫帶季風氣候,南部為亞熱帶季風氣候,氣候的海洋性特征顯著。
3.河流:河流短小,水能資源豐富。
4.資源:資源貧乏,水能資源、森林資源、海洋資源豐富。
山地
丘陵
富士
5.地震火山頻發
(1)成因:位于板塊交界地帶,地殼運動活躍。
(2)影響:①弊:火山導致火山灰堆積,造成航班延誤、道路交通受阻等;地震引發_____,
威脅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
②利:火山分布區溫泉眾多,火山灰土壤肥沃。
(3)減災措施:①民居多使用質地輕、強度高的建筑材料;②每年舉行大規模防震演習;
③城市公園建有防災減災設施;④制作防災手冊。
6.海岸線特點及優勢:國土南北狹長,海岸線曲折,多優良港灣;利于漁業、造船業、運
輸業及對外經濟聯系。
海嘯
圖解知識
日本的位置與組成
日本自然環境的影響
立德樹人—文化傳播
日本古代只有語言,沒有文字,到了我國隋唐時代,漢字大量傳入日本,日本才開始系統地利用漢字記載自己的語言。很多日語文字就是繁體漢字,讀音不同,但意思相近。此外,日本京都的古建筑風格與我國唐代長安、洛陽等都城相近,且日本也使用筷子。同時,日本的茶道文化、書法文化等都受到了中國文化的深刻影響。
核心要點探究
主題 日本的防震減災
情境創設 
  2024年1月1日,日本石川縣能登半島發生
7.6級地震,地震導致該地區地殼出現大幅變動。
思考1
讀日本及周邊地區火山、地震帶分布圖,分析
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答:日本位于太平洋板塊與亞歐板塊交界處。
思考2
日本多火山、地震,除了帶來諸多災害外,也產生了一些獨特的好處。歸納日本多火山、地震為其帶來的好處。
答:火山噴發產生的火山灰可以肥沃土壤,有利于農作物生長;地殼運動活躍使得地熱資源豐富,多溫泉。
思考3
總結日本的防震減災措施。
答:加強防震演習;設計防震建筑,如輕型建筑;建設防災減災設施,建立地震預警系統;制作防災手冊等。
知識歸納 
變式訓練 
關于日本自然地理特征的敘述,正確的是( )
A.北海道島是日本最大的島嶼
B.處于板塊交界處,多火山、地震
C.氣候四季分明,很少受到臺風侵襲
D.耕地面積狹小,農作物單產高
B
【解析】本州島是日本最大的島嶼;日本受季風氣候影響,四季分明,但四面環海、東臨世界最大洋——太平洋,易受臺風影響;農作物單產高不是自然地理特征。
課后作業測評
                                  
  2021年7月23日,第32屆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在日本東
京開幕。右圖為日本位置和地形圖。讀圖,完成1~2題。
1.東京位于( )
A.北海道島 B.本州島
C.四國島 D.九州島
2.據圖分析,日本主要的地形是( )
A.山地 B.高原 C.平原 D.盆地
B
A
【解析】第1題,奧運會舉辦地東京是日本的首都,位于日本的本州島。第2題,日本是一個多山的島國,地形以山地、丘陵為主,平原面積狹小。
3.下圖為日本北海道島的位置和地形圖,箭頭表示冬季盛行風向。冬季,甲、乙、丙、
丁四地相對溫暖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B
【解析】由圖中冬季盛行風向可知,冬季盛行西北風,乙地位于背風坡,在四地中應該是相對溫暖的。
4.下圖甲為日本的山脈、河流分布示意圖,圖乙為新潟、東京多年平均各月氣溫和
降水量圖,圖丙為新潟民居景觀圖。讀圖,下列關于日本新潟和東京的敘述,正確的
是( )
A.新潟民居的屋頂坡度特別大的原因是夏季氣溫高,利于通風散熱
B.因受西風影響,兩地降水季節分配均勻
C.東京氣溫年際變化大
D.新潟因位于冬季風的迎風坡,冬季降雪多
D
【解析】新潟位于日本西部沿海地區,處于冬季風的迎風坡,冬季降雪多,屋頂坡度特別大有利于積雪滑落;兩地受季風影響,降水季節分配不均勻;從氣候資料圖中可看出,東京的年溫差并不是特別大,這是因為日本是島國,受海洋的影響,氣候呈現明顯的海洋性特征;新潟位于日本西部沿海地區,冬季盛行風是西北季風,新潟位于冬季風的迎風坡,冬季降雪多。
  2023年8月24日,日本政府開始向福島附近海域
排放核污染水,引起周邊國家的強烈反對。右圖為
本州島地形圖。讀圖,完成5~7題。
5.本州島的河流特征是( )
A.無結冰期 B.短小湍急
C.徑流量小 D.含沙量大
B
6.日本鄉村傳統民居多以木材為建筑材料,這體現了日本( )
A.注重環境保護 B.礦產資源匱乏
C.文化東西兼容 D.森林資源豐富
7.日本福島核污染水的排放,影響最大的產業部門是( )
A.海洋漁業 B.金屬冶煉
C.海洋運輸 D.觀光旅游
D
A
【解析】第5題,日本地域狹小,境內多山地、丘陵,地形崎嶇,故河流短小湍急,水能資源豐富。第6題,日本鄉村傳統民居多為木質結構,用輕便木材作為原料,主要原因是日本森林資源豐富,木材原料充足,可以就地取材。而且日本位于板塊交界處,火山地震多發,木質結構的房屋可以減少地震災害帶來的傷亡和損失。第7題,日本福島核污染水排放,影響最大的產業部門是海洋漁業。
  下圖為日本的山脈、河流分布示意圖及富山市多年平均各月氣溫和降水量圖。讀圖,完成8~9題。
8.富山市的氣候類型為( )
A.地中海氣候
B.溫帶海洋性氣候
C.溫帶季風氣候
D.亞熱帶季風氣候
D
9.下列關于富山市降水特征及其成因的敘述,正確的是( )
A.位于冬季風的迎風坡,冬季降水豐富
B.降水季節分配較均勻,乃是常年受西風影響所致
C.夏季降水較少,主要與夏季過于炎熱有關
D.由于夏秋季節多臺風,降水總量豐富
A
【解析】第8題,根據圖示富山市氣溫特點,最冷月氣溫在0℃以上,又因地處東亞季風區域內,所以該地氣候類型為亞熱帶季風氣候。第9題,讀圖可知,富山市降水冬季多于夏季,主要是受東亞地區冬季風的影響,西北季風經日本海,將濕潤空氣帶到富山市(島上山地西側迎風坡)形成降水。
10.【對比分析】學習區域地理,比較法是非常重要的一種學習方法。讀日本和新西蘭的氣候類型分布圖,比較兩國的差異,回答下列問題。
對比一 地理位置
(1)讀圖可知,新西蘭和日本均屬于_____(填“島國”或“內陸國”),都位于_____洋上。
島國
太平
(2)從圖中可觀察到日本、新西蘭都有火山分布,可以推測出兩國都位于板塊_____(填
“內部”或“邊緣”)?;鹕奖l會對人們的生產生活造成巨大的影響,請舉一例說明。
答:①火山灰影響空氣質量、交通等。②噴出的巖漿可能淹沒道路、農田、村莊等。
邊緣
(3)地形、河流:兩國地形都以_____(填地形類型)為主,且地勢中部高、四周低,推測
河流流向為_______________。
(4)氣候:由于兩國四面環海,所以氣候受_____(填“海洋”或“大陸”)的影響明顯,日本
以溫帶季風氣候和___________氣候為主,新西蘭以___________氣候為主。
對比三 經濟發展
(5)農業:由于自然環境差異,日本適宜發展種植業,新西蘭適宜發展畜牧業,推測造
成兩國農業類型差異的主要自然因素是_____。
山地
自中部流向四周
海洋
亞熱帶季風
溫帶海洋性
氣候
對比二 自然環境
【解析】第(1)題,兩國四面環海屬于島國,東部都臨近太平洋。第(2)題,板塊交界處多火山和地震,兩國都位于板塊邊緣;火山噴發會釋放出大量有害氣體,噴出的巖漿可能淹沒道路、農田、村莊等。第(3)題,兩國境內多山脈分布,地形以山地為主;地勢中間高,四周低,河流從中間向四周流入海洋。第(4)題,兩國四面環海,受海洋影響比較明顯;日本地處亞洲東部,南部為亞熱帶季風氣候,北部為溫帶季風氣候,而新西蘭大部分位于36°S~47°S,以溫帶海洋性氣候為主。第(5)題,日本氣候雨熱同期,適宜發展種植業;新西蘭氣候溫和濕潤,適宜多汁牧草生長,利于發展畜牧業。(共29張PPT)
第二節 東南亞
第1課時 “十字路口”的位置 熱帶氣候與農業生產
【地理悅讀】
  你吃過這兩種水果嗎 這兩種熱帶水果都是東南亞盛產的特色水果。這節課我們一起去探秘東南亞吧!
【目標導航】
·能夠運用地圖找出東南亞的位置和范圍、主要國家,說出其“十字路口”及馬六甲海峽在交通位置上的重要性。(區域認知)
·能夠運用地圖說出東南亞的主要糧食作物和經濟作物的分布。(區域認知)
·能夠分析歸納東南亞氣候特點與農業生產的關系。(綜合思維)
基礎知識預習
一、“十字路口”的位置
【填圖繪圖】 ·填圖:在圖中標注亞洲與大洋洲、太平洋與印度洋。 ·繪圖:在圖中描繪北回歸線、赤道并圈畫馬六甲海峽。
1.位置和范圍
(1)半球位置:從東西半球上看,位于___半球;_____(填緯線)經過該地區,因此跨_____
半球。
(2)緯度位置:北回歸線穿過其北部,絕大部分位于_____。
(3)海陸位置:位于亞洲_______,地處亞洲和_______、_______和印度洋之間的“十
字路口”。
(4)組成:包括A_________和B_________兩大部分。
2.咽喉要道
位于蘇門答臘島和馬來半島之間的C_______海峽是歐洲、非洲與___洲太平洋沿岸港
口之間_____航線的必經之地,是連接太平洋與_______的海上通道,交通位置非常重要。

赤道
南北
熱帶
東南部
大洋洲
太平洋
中南半島
馬來群島
馬六甲

最短
印度洋
二、熱帶氣候與農業生產
1.氣候及特征
氣候類型 氣候特征 分布
______________ 全年高溫多雨 馬來群島大部分,菲律賓群島南部
熱帶季風氣候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南半島大部分,菲律賓群島北部
熱帶雨林氣候
全年高溫,分旱、雨兩季
2.農業生產
(1)生產條件:全年高溫,降水豐沛,人口稠密,勞動力充足,使得東南亞成為世界重要
的糧食作物和熱帶經濟作物種植基地之一。
(2)糧食作物:以_____為主,其單產較高,可以滿足人們對糧食的需求。
(3)經濟作物:_________、棕櫚油、椰子和_________等生產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前
列,榴蓮和芒果等熱帶水果產量和出口量也很大。
(4)熱帶經濟作物的生產是東南亞經濟發展的有力支撐。
水稻
天然橡膠
蕉麻纖維
圖解知識
馬六甲海峽的位置
知識拓展
這里幾乎天天下雨。一般10點鐘以前熱氣流上升,氣壓較低,午后2時是最悶熱的時候。午后時分常常雷電交加,大雨傾盆。黃昏時分,會看到太陽緩緩落下。
名師提醒
氣候對種植業的影響
(1)氣候影響耕地類型:東南亞降水多,耕地類型為水田。
(2)氣候影響農作物種類:東南亞氣候濕熱,種植水稻和熱帶經濟作物。
(3)氣候影響農作物的熟制:東南亞屬于熱帶,一年三熟。
核心要點探究
主題 中南半島水稻生長的有利條件
情境創設 
  東南亞水稻是世界上少有的高質量水稻之一,種植歷史悠久。當地居民喜食米飯,并且有許多以稻米為原料的美食,例如馬來西亞椰漿飯、印尼炒飯、緬甸魚湯米粉、越南河粉等。請你根據下列材料對東南亞水稻生長條件進行探究。
材料一 水稻生長喜高溫多雨,生產過程勞動量大,東南亞是世界上重要的水稻產區。中南半島為熱帶季風氣候,降水豐富,但每年都要經歷一次強度不等和歷時不同的干旱。半島上的河流水量大,下游往往形成面積廣大的沖積平原和河口三角洲。
材料二 圖1為中南半島局部圖、圖2為柬埔寨的首都金邊多年平均各月氣溫和降水量圖。
思考1
據圖1描述中南半島的緯度位置。
答:北回歸線經過中南半島北部,大部分在熱帶。
思考2
據圖1說出中南半島夏季風的風向及源地所在的大洋。
答:西南風;印度洋。
思考3
請結合材料分析,柬埔寨哪些月份更適合水稻生長
答:5-9月,因為此時為雨季,降水多氣候濕熱。
思考4
請結合材料分析,水稻生長區主要分布在河流上游還是河流下游 原因是什么
答:河流下游,因為河流下游是面積廣大的沖積平原和河口三角洲,地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知識歸納 
1.東南亞位置→氣候。
赤道、北回歸線經過,大部分位于熱帶,主要為熱帶雨林氣候、熱帶季風氣候,氣候濕熱。
2.氣候→農業。
(1)氣候影響耕地類型:東南亞降水多,耕地類型為水田。
(2)氣候影響農作物種類:東南亞氣候濕熱,種植水稻和熱帶經濟作物。
(3)氣候影響農作物的熟制:東南亞屬于熱帶,一年三熟。
(4)中南半島水稻生長的有利自然條件是氣候濕熱,河流沿岸地區地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變式訓練 
根據材料和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 近年來,為保障本國糧食供應安全,越南、印度等多國宣布停止糧食出口。
材料二 亞洲某區域糧食作物主要產區分布圖。
(1)據圖分析,圖中糧食作物是_____。
(2)從地形上看,該糧食作物主要分布在_____和___________地區。
(3)該糧食作物喜歡高溫多雨的氣候,同時生產需要大量勞動力。圖示區域除高溫多
雨的氣候外,人與耕地的關系具有_________的特點。區域內由于降水的不穩定性,易
形成__________災害,影響該糧食作物的產量。
水稻
平原
河口三角洲
人多地少
旱澇(水旱)
【解析】第(1)題,該圖顯示中南半島,主要屬于熱帶季風氣候,水熱充足,適合水稻生長,故該地主要的糧食作物是水稻。第(2)題,讀圖可知,從地形看,水稻主要分布在平原與河口三角洲。第(3)題,讀圖可知,中南半島山地較多,平原面積較小,耕地面積少,且該地區人口相對稠密,故該區域具有人多地少的特征。受季風的影響,降水不穩定,容易形成旱澇災害,影響糧食作物的產量。
課后作業測評
                                  
1.下列關于東南亞“十字路口”位置的敘述,正確的是( )
①亞洲與大洋洲之間 ②亞洲與歐洲之間
③太平洋與印度洋之間 ④太平洋與北冰洋之間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B
【解析】本題考查東南亞的位置。東南亞位于亞洲與大洋洲、太平洋與印度洋之間。
  (2024·承德期中)我國某經貿代表團赴東南亞采購貨物并觀光考察。據此完
成2~3題。
2.該代表團的隨行物品中,最不需要準備的是( )
A.雨傘 B.御寒衣物 C.攝像機 D.地圖
3.下列產品最有可能出現在訂貨合同中的是( )
A.棉花、小麥 B.天然橡膠、椰子 C.蔬菜、牛奶 D.黃麻、棕油
B
B
【解析】第2題.根據所學可知,中南半島以熱帶季風氣候為主,因降水年內分配不均而分為旱季和雨季。赤道橫穿馬來群島中部,群島大部分地區屬于熱帶雨林氣候。這里終年高溫多雨,不需要御寒衣物;雨傘、攝像機、地圖是隨行必需品。第3題,根據所學可知,東南亞絕大部分位于熱帶,濕熱的氣候條件,使其成為世界上重要的熱帶作物生產基地之一,是世界上天然橡膠、棕油、椰子和蕉麻的重要產地;棉花、小麥不適合濕熱的環境,蔬菜、牛奶、黃麻可能性不大。
  (2024·惠州模擬)榴梿被稱“水果之王”,榴梿樹適宜生長在日均溫22℃以上且無霜凍的地區。近年來,中國大量從泰國進口榴梿。右圖示意2021年榴梿主產地的分布及其產量的全球占比。讀圖,完成4~5題。
4.東南亞地區種植榴梿的優勢自然條件是( )
A.全年高溫,降水充沛
B.深居內陸,晝夜溫差大
C.平原廣闊,水源充足
D.科技發達,機械化水平高
A
5.中國從泰國大量進口榴梿的原因有( )
①中國人口多,市場需求量大 ②中泰距離近,運輸成本低
③經過馬六甲海峽,海運便利 ④中國熱帶面積小,產量有限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C
【解析】第4題,東南亞地區大規模種植榴梿樹的優勢自然條件是緯度低、熱量充足,該區域主要是熱帶季風氣候和熱帶雨林氣候,這兩種氣候具有全年高溫,降水豐沛的特點。第5題,泰國全年高溫、降水豐沛,適宜熱帶作物生長,成為世界重要的熱帶水果“榴梿”的生產和出口國;除此之外,泰國還是世界上主要的天然橡膠生產國。中國從泰國大量進口榴梿的原因有中國人口多,市場需求量大;中泰距離近,運輸成本低;中國熱帶面積小,產量有限。
6.洞里薩湖是東南亞最大的淡水湖,通過洞里薩河與湄公河相連。圖中洞里薩湖面
積在一年內有明顯的季節變化,其面積最大的時間最可能是( )
A.1—3月 B.3—5月
C.6—9月 D.10—12月
C
【解析】本題考查東南亞的氣候特征。洞里薩湖位于中南半島,屬于熱帶季風氣候,每年6-9月為雨季,降水多,匯入湖泊水量大,因此面積最大。
7.2024年2月,小華去泰國旅行。他查閱了泰國局部地形圖(圖1)和曼谷多年平均各月
氣溫和降水量圖(圖2),寫下了旅行記錄。請根據圖文材料將他的記錄補充完整。
(行前準備)
(1)此次旅行,應多準備_____(填“輕薄”或“保暖”)類衣物。
(第一站:清邁)
輕薄
(2)清邁是泰國著名的避暑勝地,這里海拔較___,氣候較為涼爽。
(第二站:昭披耶河)
(3)乘船游覽昭披耶河,看到河流的流向是_________,這個季節河流水量較___。
(第三站:曼谷)
(4)本想參加潑水節,到曼谷才知道潑水節在每年的4月舉行,原因是曼谷4月氣溫_____。
(5)前往曼谷的途中看到大片稻田,這里適合水稻生長的有利自然條件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北向南

最高
全年高溫,降
水豐沛,水熱條件好;昭披耶下游平原地勢平坦,土壤肥沃;臨近河流,灌溉水源充足
【解析】本題考查泰國的氣候、河流、農業等。第(1)題,泰國位于熱帶,此次旅行,應多準備輕薄類衣物。第(2)題,清邁是泰國著名的避暑勝地,原因是這里海拔較高,氣候較為涼爽。第(3)題,讀圖可知,昭披耶河的流向是自北向南,2月份為旱季,這個季節河流水量較小。第(4)題,曼谷的潑水節在每年的4月舉行,原因是曼谷4月氣溫最高。第(5)題,前往曼谷的途中看到大片稻田,這里適合水稻生長的有利自然條件是全年高溫,降水豐沛,水熱條件好;昭披耶下游平原地勢平坦,土壤肥沃;臨近河流,灌溉水源充足。(共31張PPT)
第2課時 熱帶季風氣候與糧食生產 發展迅速的服務外包產業
【地理悅讀】
  印度是名副其實的“IT強國”嗎 它具備哪些發展服務外包產業的條件
【目標導航】
·能夠運用地圖說明印度主要糧食作物的分布與地形、氣候的關系。(區域認知)
·能夠通過印度服務外包產業的發展和對國民經濟影響的學習,理解發展中國家如何根據國情找到適合的發展之路。(綜合思維)
基礎知識預習
一、熱帶季風氣候與糧食生產
1.氣候類型:以_________氣候為主。
2.氣候特點:終年高溫,降水集中在___季。
時間 季節 盛行風向 風源地 降水
每年10月至次年5月 ______ __________ ______ ______
6-9月 ______ __________ ______ ______
旱季
東北季風
陸地
稀少
雨季
西南季風
海洋
豐沛
熱帶季風

3.氣候災害:_____災害頻發。
4.災害原因:西南季風不穩定,降水量的時間分配很不穩定。
5.糧食生產
(1)糧食作物:主要是_____和_____,其分布深受地形和氣候等自然條件限制。
(2)生產現狀:通過大力發展_________、改良_____等,印度糧食生產穩定性增加,產量
已居世界前列。目前,印度是世界主要糧食_____國之一。
水旱
水稻
小麥
水利工程
品種
出口
二、發展迅速的服務外包產業
1.服務外包:發達國家很多跨國公司為了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將_____設計,信息技
術_____、業務流程管理等方面的業務,外包給國外的專業團隊。
2.發展優勢:本國_________發展較早、英語普及、勞動力成本較低等。
3.意義:創造了_________,賺取了大量_____,促進了印度經濟的快速發展,成為印度經
濟的_____產業之一。
軟件
服務
信息技術
就業機會
外匯
支柱
圖解知識
氣候與農業生產
名師提醒
1.印度發展農業的優勢條件。
(1)光熱充足:位于熱帶、亞熱帶,終年高溫,農作物一年三熟。
(2)熱帶季風氣候,雨季降水量大,河流多,灌溉水源充足。
(3)平原、高原面積大,地形平坦,土壤肥沃,耕地面積亞洲第一。
2.印度小麥、水稻習性、分布與自然環境。
作物 水稻 小麥
習性 喜溫喜濕,需水較多 喜溫涼氣候,耐旱能力強
分布 東北部平原、半島兩側沿海平原 德干高原西北部、恒河上游
自然
環境 平原且降水豐沛 地面起伏和緩,降水較少
核心要點探究
主題 印度的糧食生產和自然條件的關系
情境創設 
  印度人的日常飲食,南北方有很大的差別。北方人尤其喜歡吃一種叫“恰巴提”的薄面餅,南方和東部沿海地區的人們愛吃炒飯。
材料一 圖1為印度水稻和小麥的主要產區分布圖,圖2為印度的地形分布圖,圖3為印度的年降水量分布圖。
材料二 小麥喜溫涼氣候,比較耐旱。水稻喜溫喜濕,生長期間需要有充足的水分供給。
思考1
讀圖1、圖2,分析A、B兩種作物分布地區的地形條件及氣溫條件。
答:作物A主要分布在平原,包括東北部的恒河平原及半島沿海平原;海拔較低,氣溫較高。作物B主要分布在恒河上游和德干高原西北部;海拔較高,氣溫較低。
思考2
讀圖1、圖3,分析A、B兩種作物分布地區的降水條件。
答:作物A分布地區降水量主要在1 000毫米以上,降水較多;作物B分布地區降水量主要在500~1 000毫米,降水較少。
思考3
據材料二分析,作物A、B哪種是小麥 哪種是水稻
答:作物A是水稻,作物B是小麥。
知識歸納 
自然環境與農業生產的關系
變式訓練 
讀印度水稻和小麥的主要產區分布圖和乙城市多年平均各月氣溫和降水量圖,下列
關于印度的敘述,正確的是( )
A.甲、乙、丙、丁四地適宜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的是丙地
B.乙城市的氣候特點是夏季高溫多雨,冬季溫和少雨
C.印度的水稻產區主要分布在東北部和半島沿海
D.造成印度糧食生產很不穩定的自然災害是寒潮
C
【解析】圖中信息無法看出四個城市是否適合發展高新技術產業;乙城市的氣候資料圖顯示,該地全年高溫,分旱、雨兩季;印度絕大部分位于熱帶,全年高溫,沒有寒潮,導致印度糧食生產不穩定的是旱澇災害,影響因素是西南季風。
課后作業測評
                                  
  讀印度簡圖,完成1~2題。
1.印度旱澇災害頻發,使印度的糧食生產很不穩定,
其主要原因是( )
A.西南季風強弱不同
B.東北季風不穩定
C.受地形因素影響很大
D.受氣溫影響較大
A
2.關于圖中四個地理事物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①是孟買 B.②是印度的首都新德里
C.③是加爾各答 D.④是印度河
D
【解析】本題組考查印度的氣候成因和地理事物的相關特征。第1題,印度因為西南季風進退時間和強弱程度不一,降水的年際變化大,易發生旱澇災害。第2題,流經印度的④河流是恒河。
  讀印度主要農產品產量在世界上的位次表,分析其經濟特點,完成3~5題。
類別 谷物 棉花 大豆 花生 甘蔗 茶葉 煙草 黃麻
位次 3 4 5 1 2 1 4 2
3.表中數據反映出印度( )
A.是世界工業大國 B.是世界農業大國
C.農業現代化程度高 D.農產品以出口為主
B
4.印度是人口大國,同時也是糧食出口大國,主要得益于( )
A.重視農業科技,提高糧食產量
B.地形平坦,耕地面積廣闊
C.終年高溫多雨,水熱資源豐富
D.人口眾多,勞動力充足
5.印度雖然是發展中國家,但其高科技比較發達,原因有( )
①重視科技人才培養 ②工業以高科技為主
③信息技術發展較早 ④工業基礎雄厚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②
A
A
【解析】本題組考查印度的農業及高科技發達的原因。第3題, 讀表格可知,印度的農產品產量居世界前列,因此,印度是世界農產品大國。第4題,印度重視農業科技,經過兩次“綠色革命”,提高了糧食產量,滿足本國需要的同時還能大量出口;印度地形主要是平原、山地和高原,在平原地區,耕地面積廣,但是耕地面積廣并不一定出口糧食,還要看產量是否高;印度屬于熱帶季風氣候,全年高溫,一年分旱、雨兩季;人口眾多,消耗的糧食也多,也不是進行出口的優勢條件。第5題,印度高科技比較發達的原因主要有:印度特別重視教育,利用全世界先進的教育模式與資源,培養各個方面頂尖的人才;積極引進外資、先進的管理經驗和技術等。
  讀印度軟件外包產業中心的形成年代與分布示意圖,回答6~7題。
6.印度被稱為“世界辦公室”,與此稱謂相關的是( )
A.熱帶季風氣候,盛產小麥和水稻
B.世界人口大國
C.西南季風不穩定,水旱災害頻繁
D.軟件外包產業發展迅速
D
7.關于印度軟件外包產業發展趨勢的敘述,正確的是( )
A.由沿海向內陸遷移
B.由西部城市向東部城市轉移
C.向信息技術發達的大城市集中
D.由信息技術發達的大城市向中、小城鎮轉移
D
【解析】本題組考查印度軟件外包產業。第6題,印度承接了全球軟件外包市場2/3的業務,被形象地稱為“世界辦公室”。第7題,印度的服務外包產業發展迅速,發源地是印度南部的班加羅爾,并由大城市向中、小城鎮轉移。
8.讀亞洲季風水田農業分布示意圖,回答下列問題。
(1)圖中水稻主要分布區所在的地區是:A_____,B_______,
C_____(填“南亞”或“東亞”或“東南亞”)。
(2)從氣候上看,A、B、C三地均為_____氣候區,_____資
源豐富。從地形上看,水稻種植主要分布在_____地區。
(3)這些地區_____稠密,_______資源豐富,種植水稻的_____悠久,經驗豐富,為發展季
風水田農業提供了有利條件。但這些地區受季風的影響,降水不穩定,導致_____災
害頻發,可以采取的工程措施是_____________。
東亞
東南亞
南亞
季風
水熱
平原
人口
勞動力
歷史
旱澇
興修水利工程
【解析】本題考查亞洲水稻種植區和影響農業的因素。第(1)題,讀圖可知,水稻分布在東亞、東南亞和南亞地區。第(2)題,三地均為季風氣候,東亞是溫帶季風氣候和亞熱帶季風氣候,東南亞和南亞為熱帶季風氣候,季風氣候雨熱同期,水熱資源豐富;水稻種植主要分布在沿海、沿河平原和河流下游的三角洲。第(3)題,亞洲水稻種植區人口稠密,勞動力資源豐富,水稻種植歷史悠久,經驗豐富,為發展水稻種植提供了有利條件。但這些地區受夏季風影響,降水分配不均,易發生旱澇災害,可以采取的工程措施是興修水利工程,如建水庫、建灌溉水渠等。
  孟加拉國人口超過1億,是世界人口大國,其糧食安全態勢不僅關系到本國的發展,也關系到南亞地區的穩定。右圖為孟加拉國達卡多年平均各月氣溫和降水量圖。讀圖,完成9~11題。
9.孟加拉國是世界主要糧食生產國之一,從氣候看主要得益于( )
A.熱帶雨林氣候
B.熱帶季風氣候
C.溫帶季風氣候
D.溫帶海洋性氣候
B
10.對孟加拉國糧食安全造成嚴重威脅的主要自然災害是( )
A.旱澇     B.地震     C.寒潮     D.泥石流
11.為保障糧食安全,孟加拉國培育出了水稻新品種有( )
①適于旱區種植的“長根稻” ②適于深水種植的“浮稻”
③適于鹽堿地種植的水稻 ④適于高寒區種植的水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A
A
【解析】第9題,據氣候資料圖分析可知,孟加拉國屬于終年高溫,分旱雨兩季的熱帶季風氣候;該氣候條件下,水熱條件充足,農業發達,糧食產量大,所以孟加拉國成為了世界主要糧食生產國之一。第10題,孟加拉國地處南亞,主要受來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風影響,形成了熱帶季風氣候,但西南季風到來的時間和強弱程度不一,因而孟加拉國降水的年際變化大,容易發生旱澇災害,給農業生產造成不同程度的損害。第11題,孟加拉國旱澇災害嚴重,為保障糧食安全,孟加拉國培育出了適于旱區種植的“長根稻”;適于深水種植的“浮稻”;適于鹽堿地種植的水稻等。(共29張PPT)
第四節 俄羅斯
第1課時 世界面積最大的國家
【地理悅讀】
  俄羅斯是我國的鄰國之一,從這幅圖中你能獲取哪些與該國有關的信息 讓我們一起走進這個世界面積最大的國家吧!
【目標導航】
·運用地圖說出俄羅斯的位置、范圍。(區域認知)
·在地圖上找出俄羅斯的四大地形區,能夠分析說明其地勢、地形特點。(地理實踐力)
·運用地圖分析俄羅斯的氣候特點,理解緯度位置與氣候的關系。(綜合思維)
基礎知識預習
【填圖繪圖】 ·描繪:在圖中描出北極圈、60°N、50°N緯線,20°E、60°E、100°E、140°E和180°經線。
一、位置和范圍
1.緯度位置:大部分地區位于50°N~70°N,跨_____帶和_____帶。
2.海陸位置:_____大陸北部,西瀕①_________,東臨②_____洋,北臨③_____洋。
3.面積:面積超過1 700萬平方千米,居世界第___位。
4.首都:④_______。
北溫
北寒
亞歐
波羅的海
太平
北冰

莫斯科
二、自然環境
1.地形
三、農業
1.現狀:近年來,俄羅斯農業快速發展,糧食產量逐年攀升。俄羅斯已成為世界主要
的糧食_____國,_____出口量居世界前列。
2.自然條件
(1)耕地:主要分布在_____部和南部,耕地面積僅次于印度和美國,居世界第三位。
(2)氣候:以溫帶大陸性氣候為主;西部的部分地區受到溫帶海洋性氣候影響,氣溫
年較差小,降水較多;東南部為溫帶季風氣候區,雨熱同期。
(3)不利:緯度___,接受的光照和熱量少,氣溫___。
出口
小麥
西南


圖解知識
俄羅斯的地形與河湖
拓展延伸
俄羅斯氣候嚴寒的原因
1.緯度高,大部分地區位于50°N以北,氣溫低。
2.北部受北冰洋冷氣團影響,加劇冬季的寒冷。
3.東南部多高原、山地,阻擋太平洋暖濕氣流進入內陸。
名師提醒
(1)俄羅斯是世界上面積最大、跨經度最廣的國家。
(2)西西伯利亞平原是亞洲最大的平原。
(3)烏拉爾山脈是亞、歐兩大洲分界線之一,也是西西伯利亞平原和東歐平原的分界線。
質疑判斷
(1)俄羅斯的河流都是自南向北流,注入北冰洋。( )
(2)俄羅斯地勢東高西低,地形以平原和高原為主。( )
(3)俄羅斯是跨亞歐兩洲的亞洲國家,亞洲面積最大。( )
×

×
核心要點探究
主題 俄羅斯氣候對生產生活的影響
情境創設 
  在俄羅斯的冬季,經常會看到一群人手握伏特加酒在路上搖搖晃晃地喝酒,在零下四五十度的環境中,沒有比伏特加這種烈酒更暖身的了。據說俄羅斯每年人均喝掉67瓶伏特加酒。圖甲為俄羅斯氣溫和年降水量的分布圖,圖乙為莫斯科多年平均各月氣溫和降水量,圖丙為雅庫茨克多年平均各月氣溫和降水量。
思考1
綜合分析俄羅斯的氣候特征及成因。
答:氣候特征:大部分地區冬季寒冷而漫長,夏季溫暖而短促。
成因:絕大部分地區處于北溫帶和北寒帶,緯度較高。
思考2
同樣位于溫帶大陸性氣候分布區,莫斯科和雅庫茨克的氣候有什么差異
答:莫斯科1月氣溫比雅庫茨克高,氣溫年較差小,全年降水較多;雅庫茨克冬季更寒冷,氣溫年較差大,全年降水較少。
思考3
俄羅斯人為什么喜歡喝伏特加酒
答:俄羅斯大部分地區冬季寒冷漫長,喝伏特加酒可以御寒暖身。
知識歸納 
變式訓練 
下圖示意某條河流特征的形成條件,該河流有可能流經的國家是( )
A.埃及 B.意大利 C.越南 D.俄羅斯
D
【解析】埃及位于熱帶和亞熱帶地區,意大利位于亞熱帶地區,越南位于熱帶地區,三個國家緯度較低,溫度相對較高。
課后作業測評
                                  
1.俄羅斯的地形分布中,在烏拉爾山脈與葉尼塞河之間的地形區是( )
A.東歐平原 B.西西伯利亞平原
C.中西伯利亞高原 D.東西伯利亞山地
B
【解析】本題考查俄羅斯的地形區分布。烏拉爾山脈以西的是東歐平原,烏拉爾山脈和葉尼塞河之間的是西西伯利亞平原,葉尼塞河與勒拿河之間是中西伯利亞高原,勒拿河以東是東西伯利亞山地。
2.下列對俄羅斯地理環境特色的描述,不正確的是( )
A.“空間是俄羅斯靈魂的工程師”——面積大
B.“距離是俄羅斯的大不幸”——東西相距遙遠
C.如果用一個字來形容俄羅斯的地理特征,這個字應該是“平”——地形以高原為主
D.在西伯利亞,-40 ℃不能算冰凍,飲料中含40%酒精也稱不上是烈酒——冬季寒冷
【解析】本題考查俄羅斯的自然環境特點。俄羅斯地形平坦,地形以平原和高原為主,
地勢東高西低。
C
3.俄羅斯分布最廣的氣候類型是( )
A.溫帶大陸性氣候 B.寒帶氣候
C.溫帶季風氣候 D.高原山地氣候
A
【解析】本題考查俄羅斯的氣候。俄羅斯分布最廣的氣候類型是溫帶大陸性氣候。
  某旅行社為顧客定制了俄羅斯自助游路線,右圖為俄羅斯自助游路線示意圖。據此完成4~5題。
4.關于此自助游路線的敘述,錯誤的是( )
A.a地—參觀莫斯科紅場
B.b地—在針葉林中穿梭
C.c地—看世界最深湖泊
D.d地—參觀北冰洋沿岸不凍港
D
5.關于俄羅斯的敘述,正確的是( )
A.圖示山脈①是大高加索山脈 B.俄羅斯亞洲部分的地勢南低北高
C.伏爾加河是俄羅斯的“母親河” D.人口、城市集中分布在亞洲部分
C
【解析】第4題,圖中a地是莫斯科,可參觀紅場;b地有亞寒帶針葉林;c地有世界最深的湖泊——貝加爾湖;d地是太平洋沿岸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參崴),有結冰現象。第5題,圖示山脈①是烏拉爾山脈,俄羅斯亞洲部分的地勢南高北低,伏爾加河是俄羅斯的“母親河”,人口、城市集中分布在歐洲部分。
  讀俄羅斯境內沿60°N地形剖面圖,并結合所學知識,完成6~7題。
6.俄羅斯的政治、文化中心分布在圖示( )
A.甲區域的中部 B.乙區域的中部 C.丙區域的中部 D.丁區域的中部
7.圖中的甲、乙區域地形以( )
A.高原為主 B.平原為主 C.山地為主 D.丘陵為主
A
B
【解析】本題組綜合考查俄羅斯的自然和人文特征。第6題,俄羅斯的政治、文化中心分布在東歐平原,即圖中甲區域的中部。第7題,圖中的甲、乙區域分別是東歐平原和西西伯利亞平原,所以兩區域地形以平原為主。
8.讀俄羅斯地形分布圖(圖1)和甲地多年平均各月氣溫和降水量分布圖(圖2),回答下
列問題。
(1)俄羅斯人口總體呈現出西多東少的特點,主要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東部地區氣候嚴寒,地形起
伏大,開發時間短,經濟發展水平低;西部為歐洲部分,氣候相對溫和,地形平坦,經濟
發展水平高 。
(2)簡述俄羅斯人口長期負增長帶來的問題和緩解這些問題可以采取的措施。
答:問題:人口老齡化,勞動力不足,國防兵源不足等。措施:鼓勵生育,吸引移民等。
(3)描述葉尼塞河以東地區地形特征。
答:以山地、高原為主;地勢南高北低,東高西低。
(4)根據圖中信息,判斷葉尼塞河的水文特征為夏季徑流量___,季節變化___,汛期為
_______,含沙量_____,___(填“有”或“無”)結冰期。


春夏季
較小

【解析】本題考查俄羅斯的人口分布特點、人口問題、地形特征及河流特征等。第(1)題,俄羅斯東部地區氣候嚴寒,地形起伏大,開發時間短,經濟發展水平低,西部為歐洲部分,氣候相對溫和,地形平坦,經濟發展水平高,故俄羅斯人口總體呈現出西多東少的特點。第(2)題,人口的增長要和經濟社會的發展相適應,人口過快增長或負增長都不利于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長期負增長會導致人口老齡化,勞動力不足,國防兵源不足等;可以通過鼓勵生育,吸引移民等措施緩解這些問題。第(3)題,葉尼塞河以東地區以山地、高原為主,地勢南高北低,東高西低。第(4)題,葉尼塞河春季徑流量最大,夏季徑流量較大,冬季徑流量最小;該河含沙量較小;結冰期長。
9.索契是俄羅斯南部著名城市,是世界著名夏都之一,是第22屆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的舉辦城市。圖1為索契多年平均各月氣溫和降水量圖,圖2為索契位置圖。讀圖,回答(1)~(3)題。
(1)根據材料說出索契的氣候類型及特征。
答:地中海氣候,夏季炎熱干燥,冬季溫和多雨。
(2)關于索契氣候成因的敘述,正確的有( )
①位于大陸內部,夏季氣溫高,降水少 ②臨海,冬季海洋有增溫增濕作用
③北部有高大山脈,阻擋了冬季南下的冷空氣 ④冬季,受西風影響,降水較多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C
(3)關于在索契地區建滑雪場有利條件的敘述,正確的有( )
①北部有高大山地,坡度適宜,利于滑雪場的建立
②冬季山地氣溫低,受西風影響,降雪量大,山地積雪多
③亞熱帶季風區,冬季溫和,有利于保護運動員不受凍傷
④冬季嚴寒,利于滑雪場封凍,投資少,建設便利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A
【解析】本題考查影響氣候的因素。第(1)題,讀索契多年平均各月氣溫和降水量圖可知,降水集中在氣溫低的冬季,可判斷為地中海氣候,地中海氣候夏季炎熱干燥,冬季溫和多雨。第(2)題,可采用排除法,索契位于臨海地區,并不位于大陸內部,因此排除①。第(3)題,建滑雪場的條件是積雪多,且有適宜的坡度。索契為地中海氣候,冬季溫和。(共29張PPT)
第2課時 山河相間與城市分布
【地理悅讀】
  寒假時,小葉準備去泰國旅行,她應該準備些什么物品呢
【目標導航】
·能夠運用地圖找出東南亞的主要河流及河流沿岸的城市。(地理實踐力)
·能夠結合地形、河流特點,分析東南亞的自然條件對人口、城市分布的影響,進而掌握世界人口、城市分布的一般規律。(綜合思維)
基礎知識預習
一、地形和河流
【填圖繪圖】 ·繪圖:在圖中描出北回歸線。按自北向南的流向描出伊洛瓦底江、薩爾溫江、昭披耶河、湄公河和紅河。
1.地勢特征:_________。
2.地形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
3.河流:大河_________延伸,多為國際河流。
二、人口和城市
1.大城市分布:_________和___________。
2.原因:河流沿岸地勢_____,土壤_____,易于灌溉,_____便利。經過長期開發,已經成
為東南亞人口稠密、農業發達的地區。
北高南低
山河相間、縱列分布
自北向南
大河沿岸
河口三角洲
平坦
肥沃
交通
3.主要城市和附近的大河
城市 河內 金邊 萬象 ______ 仰光
附近大河 紅河 ________ ________ 昭披耶河 伊洛瓦底江
曼谷
湄公河
湄公河
4.河流對城市分布的影響
(1)利:提供建筑用地;提供生活和生產用水;對外交通便捷等。
(2)弊:洪澇災害;過量取水,破壞水循環;水污染等。
5.華人分布:東南亞是海外華人數量最___的地區。
質疑判斷
(1)湄公河是東南亞流經國家最多的河流。( )
(2)人口和城市分布在河流沿岸,百利而無一害。( )


×
圖解知識
巧記中南半島的地形與河流
①紅河;②湄公河;③昭披耶河;④薩爾溫江;⑤伊洛瓦底江
伸出左手,手心朝向自己,手指朝下,手指代表山脈,手指之間為河流,表示中南半島山河相間、縱列分布的地表形態。
拓展延伸
“亞洲多瑙河”
湄公河發源于中國,在中國境內叫瀾滄江,自北向南流經中國、老撾、緬甸、泰國、柬埔寨、越南六個國家,是亞洲流經國家最多的河流。
核心要點探究
主題 中南半島的河流與城市分布
情境創設 
  云南大理的靜靜家住瀾滄江邊,她做了一些漂流瓶,
想把自己的祝福通過瀾滄江傳達給東南亞的朋友們。
右圖為中南半島局部圖。請你據圖對東南亞的河流與
城市分布進行探究。
思考1
漂流瓶順著瀾滄江漂流而下,哪幾個國家的小朋友可能撿到 哪個國家的小朋友可能撿到的最少
答:老撾、緬甸、泰國、柬埔寨、越南?!≡侥稀?br/>思考2
中南半島的城市分布與河流有何關系 為什么
答:中南半島的城市主要分布在大河沿岸及河口三角洲。
因為這里地勢平坦、土壤肥沃、易于灌溉、交通便利、農業發達、開發歷史悠久。
知識歸納 
變式訓練 
中泰鐵路連接中國、老撾和泰國三個國家,其中昆明至萬象段鐵路(老撾境內),設計速度160 千米∕小時;萬象至曼谷段鐵路(泰國境內),設計速度250 千米∕小時。昆明某中學地理研學小組組織了一次沿中泰鐵路出境模擬旅游活動。圖 1 是中南半島地形圖,圖2 是中泰鐵路示意圖。閱讀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1)中泰鐵路經過的中南半島山脈、大河具有_________、_________的特點。地形、
地勢是鐵路設計時速不同的重要原因,中泰鐵路老撾境內鐵路沿線地形以山地為
主,地勢起伏___;而泰國境內鐵路沿線地形是以_____為主,地勢起伏___。
(2)中南半島主要的氣候類型是_____________。
山河相間
縱列分布

平原

熱帶季風氣候
【解析】第(1)題,中南半島山脈、大河具有山河相間、縱列分布的特點。地形地勢影響鐵路線的設計和規劃,中泰鐵路老撾境內以山地為主,地勢起伏大;泰國境內地形比較平坦,以平原為主,地勢起伏小。第(2)題,中南半島主要的氣候類型是熱帶季風氣候。
課后作業測評
                                  
  革命老前輩陳毅在《贈緬甸友人》的詩中寫道:“我住江之頭,君住江之尾……山山皆北向,條條南流水?!睋送瓿?~3題。
1.詩句中描述的是哪個地區的地形、河流分布特點( )
A.中南半島 B.印度半島 C.馬來群島 D.阿拉伯半島
2.這里的“江”在中國和東南亞分別被稱為( )
A.怒江 長江 B.瀾滄江 黃河 C.瀾滄江 湄公河 D.長江 黃河
3.“山山皆北向,條條南流水”反映了該地區的地勢特征是( )
A.南高北低 B.北高南低 C.東高西低 D.西高東低
A
C
B
【解析】本題組考查中南半島的河流和地勢特征。第1題,詩句描述的是中南半島。第2題,這里的“江”在中國境內叫瀾滄江,流入東南亞地區叫湄公河。第 3題,根據河流流向可知,中南半島的地勢特征是北高南低。
  (2024·廣州白云區期中)右圖為中南半島山河
和城市分布示意圖。讀圖,完成4~5題。
4.下列關于中南半島山河分布特點的說法,
正確的是( )
A.山河相間,南北縱列分布
B.山河相間,東西橫列分布
C.山環水繞,南北縱列分布
D.山環水繞,東西橫列分布
A
5.中南半島的城市多分布在河流沿岸及河口三角洲,主要的有利條件有( )
①臨近河流,提供充足水源 ②水流湍急,水電豐富廉價
③地形平坦,利于城市建設 ④河流沿岸,水路運輸便利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C
【解析】第4題,東南亞中南半島上山脈、河流多由北向南延伸,形成了山河相間、縱列分布的特點。第5題,東南亞的城市主要位于河流附近,眾多河流的下游兩側形成沖積平原或河口三角洲,是農業比較發達的地區,也是人口、城市比較集中的地區,這些地區臨近河流,提供充足水源;地形平坦,利于城市建設;河流沿岸,水路運輸便利;水流湍急不利于城市建設。
  小明的家住在中國北京,媽媽準備在寒假期間帶小明去馬來西亞吉隆坡、利浪島等地旅游。出行前小明和媽媽一起做攻略。圖1為瓜拉丁加奴位置圖、圖2為馬來西亞位置、物產信息圖。讀圖,完成6~9題。
6.馬來西亞被小明媽媽選定為旅行目的地,可能是因為( )
①鄰近中國,節省往返時間和費用 ②地處熱帶,獲得溫暖的寒假體驗
③人跡罕至,可以遠離城市的喧囂 ④海島眾多,享受陽光沙灘的悠閑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7.在網上查閱攻略時,小明建議媽媽考慮的特色旅游項目有( )
①叢林探險 ②山地滑雪 ③濱海潛水 ④草原騎馬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B
A
8.看完購物戰略后,媽媽計劃購買的馬來西亞特產可能有( )
①天然橡膠 ②咖啡飲品 ③葡萄酒   ?、茏貦坝?br/>⑤熱帶果干、椰子糖等
A.①②⑤ B.①③④ C.②③⑤ D.②④⑤
D
9.媽媽準備預定利浪島上的酒店時,小明卻在網上看到利浪島的最佳旅游時間為每
年3-7月。讀圖3可知,原來在1月期間( )
A.馬來西亞地震頻繁,安全性差
B.利浪島多風雨天氣,影響登島
C.馬來西亞臺風多發,延誤航班
D.利浪島進入最熱月,容易中暑
B
【解析】第6題,馬來西亞位于東南亞地區,鄰近中國,可以節省往返時間和費用;地處熱帶,可以獲得溫暖的寒假體驗;海島眾多,可以享受陽光沙灘的悠閑。第7題,馬來西亞島嶼眾多,地處熱帶地區,以熱帶雨林氣候為主,植被茂密,可以叢林探險和濱海潛水;氣候濕熱不能山地滑雪;植被類型為熱帶雨林不能草原騎馬。第8題,馬來西亞地處東南亞地區,礦產資源豐富,氣候濕熱,盛產熱帶經濟作物;可選擇的特產有咖啡飲品,棕櫚油,熱帶果干、椰子糖等;葡萄酒屬于溫帶地區的特產,天然橡膠為工業原材料不適宜作為旅游紀念品購買。第9題,利浪島的最佳旅游時間是3—7月,這是由于這段時間降水少、多晴朗天氣,而1月份時多風雨天氣,影響登島,與地震、臺風關系小,1月份是當地最冷月。
10.閱讀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 2021年12月3日,連接中國云南昆明和老撾萬象中老鐵路正式通車。老撾是中國的友好鄰邦,也是東南亞唯一的內陸國,老撾推進“變陸鎖國為陸聯國”的國家戰略,同我國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得以對接。中國可從老撾進口木材、礦產資源、農作物等原材料,老撾的產品則通過中國這個世界最大的市場流向全世界,帶給老撾經濟質的飛躍。圖1為中南半島山河分布圖,圖2為中南半島鐵路分布圖,圖3為新加坡多年平均各月氣溫和降水量圖。
(1)結合圖1和圖2分析,中老鐵路穿越崇山峻嶺和眾多水系,沿線地質地形復雜。這是
因為中南半島上的山河分布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點。中老鐵路兩次跨過
湄公河,湄公河是圖1中的__。(填字母)
山河相間、縱列分布
c
(2)昆明出發的鐵路可直達新加坡。讀圖3,新加坡的氣候特征是_____________。
(3)中老鐵路是連心路,也是發展路,中老鐵路的開通對中老兩國的意義是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寫出兩點即可)
全年高溫多雨
促進兩國
經濟合作和發展;改善兩國交通狀況
【解析】第(1)題,中南半島崇山峻嶺與眾多河流交錯分布,且走向大多為南北方向,故其山河分布具有“山河相間、縱列分布”的特點,湄公河是圖1中的c。第(2)題,讀圖3,新加坡的氣候特征是終年高溫多雨,屬于熱帶雨林氣候。第(3)題,老撾是內陸國,交通閉塞,中老鐵路的建設可以促進兩國經濟合作和發展,改善兩國交通狀況。(共28張PPT)
第2課時 世界能源大國 西密東疏的鐵路和管道運輸線
【地理悅讀】
  2021年,俄羅斯是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氣出口國,也是僅次于沙特阿拉伯的世界第二大原油出口國,僅次于印度尼西亞和澳大利亞的世界第三大煤炭出口國。2021年,俄羅斯的原油和天然氣出口大部分流向了歐洲地區,煤炭出口大部分流向了亞洲地區。
【目標導航】
·結合地圖了解俄羅斯的自然資源狀況以及在世界能源供應當中的地位。(區域認知)
·認識俄羅斯交通分布的地區差異。運用地圖分析俄羅斯城市、交通線的分布特點及原因。(綜合思維)
·學會聯系俄羅斯的自然特點,運用實例說明俄羅斯因地制宜發展經濟的途徑。(地理實踐力)
基礎知識預習
一、世界能源大國
1.自然資源
(1)特點:自然資源十分豐富,種類___,儲量___,是世界少數幾個資源基本_____的大國
之一。
(2)地位:在世界能源供應中,俄羅斯的_____和_______舉足輕重,主要出口_____國家,
以及_____、日本等亞洲國家。


自給
石油
天然氣
歐洲
中國
2.經濟發展
(1)現狀:通過大量出口石油、天然氣,獲得豐厚的收入。
(2)發展:俄羅斯增加對_______產業的投入,如航空航天、核能等,加強_________建設,
促使經濟穩定增長。
高技術
基礎設施
二、西密東疏的鐵路和管道運輸線
1.鐵路運輸
(1)通車里程長:鐵路通車里程僅次于_____,居世界第二。
(2)運輸的貨物:主要是煤、石油、金屬礦產等。
(3)分布不平衡:_____部分鐵路非常密集,形成以_______為中心的放射狀鐵路網,_____
部分鐵路比較稀疏。
(4)主要鐵路:_______________被稱為“亞歐大陸橋”。
中國
歐洲
莫斯科
亞洲
西伯利亞大鐵路
2.管道運輸
(1)運輸的貨物:_____和_______。
(2)分布不平衡:俄羅斯的管道_____密集,東部較為稀疏。
(3)地位:由于能源在俄羅斯經濟發展中的重要性,_________被稱為“俄羅斯的生命線”。
石油
天然氣
西部
油氣管道
知識拓展
中俄能源合作
  能源合作是中俄經貿關系的壓艙石,兩國在油氣資源開發、通道建設、市場貿易等諸多領域均取得了積極進展。雙方相繼建成投用中俄原油管道、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

漫畫助學
俄羅斯海岸線漫長,但海運并不發達,請簡析原因。
答:北冰洋沿岸緯度高,氣溫低,封凍期長;東部與西部沿海有許多島嶼、半島阻擋,需要繞行經過海峽,航行不便。
圖解知識
俄羅斯的鐵路分布
歐洲部分:密集,以莫斯科為中心呈放射狀。
亞洲部分:稀疏。
西伯利亞大鐵路:橫跨亞歐大陸,被稱為“亞歐大陸橋”。
核心要點探究
主題 影響交通建設與分布的因素
情境創設 
  交通運輸對經濟發展起著重要作用,其建設與分布受多種因素影響。某地理興趣小組的同學以俄羅斯為例,探究影響交通的因素。如圖為俄羅斯主要礦產和鐵路運輸線路分布圖。
思考1
通過讀圖,同學們發現俄羅斯鐵路分布很有特點,鐵路主要分布在俄羅斯的_______
_____(方位)。
思考2
舉例說明俄羅斯的鐵路分布與地形的關系。
答:西部的東歐平原地勢平坦,易于通行,施工方便,所以鐵路分布密集。
思考3
北冰洋沿岸有廣闊的平原,卻少有鐵路分布,請解釋其自然原因。
答:北冰洋沿岸緯度高,氣溫低,凍土層廣布,不利于修路。
西部和
南部
思考4
小紅認為俄羅斯鐵路分布特點也受社會經濟條件的影響,你認為這個觀點正確嗎 請說出理由。
答:觀點正確。因為俄羅斯西部和南部人口、城市密集, 資源、物產豐富,經濟發展水平高,客貨流量大,對交通的需求量大,所以鐵路分布比較密集。
知識歸納 
變式訓練 
俄羅斯幅員遼闊,交通運輸在國民經濟發展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讀俄羅斯交通
簡圖,回答下列問題。
(1)俄羅斯地跨亞、歐兩個大洲,是一個傳統意義上的___洲國家。
(2)俄羅斯歐洲部分鐵路密集,形成以_______為中心的放射狀鐵路網;亞洲部分鐵路
稀疏,受氣候等因素影響,集中分布在___部地區。

莫斯科

(3)烏拉爾山脈以西有歐洲第一長河——_______河,內河航運發達;烏拉爾山脈以東
的河流結冰期長,_______(填“有利于”或“不利于”)航運。
(4)俄羅斯是中國的貿易伙伴,中國從俄羅斯進口石油和天然氣的最佳運輸方式是
_____運輸。
伏爾加
不利于
管道
【解析】第(1)題。俄羅斯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均位于歐洲,是傳統意義上的歐洲國家。第(2)題,俄羅斯的鐵路主要集中在歐洲部分,形成以莫斯科為中心的放射狀鐵路網;亞洲部分因為自然和社會因素的影響,鐵路線比較稀疏,主要集中在南部山區。第(3)題,歐洲第一長河是伏爾加河,位于烏拉爾山脈以西,以東地區氣候比較寒冷,河流結冰期長,不利于航運。第(4)題,石油和天然氣主要靠管道運輸。
課后作業測評
                                  
  俄羅斯鐵路、公路、航空、水運以及管道運輸都很發達。讀俄羅斯主要交通分布圖,完成1~2題。
1.下列關于俄羅斯的概況,說法正確的是( )
A.地跨亞、歐兩個大洲,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國家
B.首都是圣彼得堡
C.河流大多自西向東流,注入太平洋
D.西伯利亞氣候溫和,人口和城市主要集中在這里
A
2.有關俄羅斯交通分布特點的敘述,正確的有( )
①歐洲部分的鐵路,以莫斯科為中心呈放射狀分布
②亞洲部分的鐵路,橫貫西伯利亞北部
③歐洲部分的輸油(氣)管線主要呈南北走向
④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參崴)港位于太平洋沿岸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D
【解析】本題組考查俄羅斯概況及交通。第1題,俄羅斯地跨亞、歐兩個大洲,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國家,首都是莫斯科,河流大多自南向北流,注入北冰洋,西伯利亞氣候寒冷,人口和城市主要集中分布在歐洲部分和西伯利亞南部地帶。第2題,俄羅斯鐵路分布不均。歐洲部分的鐵路,以莫斯科為中心呈放射狀分布;亞洲部分的鐵路,橫貫西伯利亞南部,歐洲部分的輸油(氣)管線主要呈東西走向,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參崴)港位于太平洋沿岸。
  (2024·江門期中)K3次列車是由北京開往莫斯科的國際列車。右圖為K3次列車線路分布圖。讀圖,完成3~5題。
3.北京到烏蘭巴托沿途出現森林—草原的景
觀變化,主要影響因素是( )
A.地形地勢 B.緯度位置
C.海陸位置 D.土壤肥力
C
4.冬季,鐵路沿線俄羅斯河流幾乎沒有船只航行,主要原因是河流( )
A.結冰期長 B.水量少
C.含沙量大 D.落差大
5.K3次列車線路多從俄羅斯南部經過,主要原因是南部( )
A.地形較為平緩,建設成本低 B.凍土層廣布,路基比較平穩
C.緯度較低,城市和人口較多 D.大陸性氣候顯著,年溫差小
A
C
【解析】第3題,北京到烏蘭巴托沿途出現森林—草原的景觀變化,主要影響因素是海陸位置,北京距海較近,降水較多,屬于森林景觀;烏蘭巴托距海較遠,降水較少,屬于草原景觀。第4題,俄羅斯地處中、高緯度,大部分地區屬于溫帶大陸性氣候,冬季漫長而嚴寒,夏季短促而溫暖。河流流經地區緯度較高,河流冰凍期長,所以俄羅斯的河流上幾乎沒有船只航行。第5題,俄羅斯南部緯度較低,氣溫較高,有利于修建鐵路;俄羅斯南部人口、城市較多,資源、工業區集中,運輸需求大。K3次列車線路多從俄羅斯南部經過,主要原因是南部緯度較低,城市和人口較多。
6.讀俄羅斯交通運輸業的部門結構圖,回答下列問題。
(1)俄羅斯的交通運輸方式中,客運量居第一位的是_____,貨運量居第二位的是_____。
(2)俄羅斯的管道主要是輸送_____和_______兩種貨物。近年來,俄羅斯的管道運輸發
展迅速,居貨運量的第一位,這反映該國_____的產量和輸出量很大。
(3)_________大鐵路將俄羅斯的多個工業區連接在一起。
(4)俄羅斯的海運運量不大,其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公路
鐵路
石油
天然氣
油氣
西伯利亞
緯度高,冬季漫長寒冷,海域結冰期長
【解析】第(1)題,讀圖可知,俄羅斯的交通運輸方式中,客運量居第一位的是公路,貨運量居第二位的是鐵路。第(2)題,俄羅斯的管道主要是輸送石油和天然氣兩種貨物。近年來,俄羅斯的管道運輸發展迅速,居貨運量的第一位,這反映該國油氣的產量和輸出量很大。第(3)題,西伯利亞大鐵路將俄羅斯的多個工業區連接在一起。第(4)題,俄羅斯的海運運量不大,其自然原因是緯度高,冬季長而寒冷,海域結冰期長。
7.俄羅斯被稱為“世界加油站”,是世界最大的天然氣出口國,石油、天然氣出口的收入占俄羅斯財政收入的30%左右。俄羅斯的貝加爾湖是世界上最深和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貝加爾湖的湖水清澈透明,可以看到湖面40米以下的物體。讀俄羅斯地形圖,回答下列問題。
【世界加油站】
(1)俄羅斯天然氣出口最多的區域是_____。
(2)根據圖文材料判斷俄羅斯經濟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西伯利亞明珠——貝加爾湖】
(3)貝加爾湖所在地區雪期長,主要是由于緯度___(填“高”或“低”),氣候寒冷。
(4)貝加爾湖湖水清澈透明的主要原因有:周圍原始森林茂盛,流入湖泊的河流含沙量
___(填“多”或“少”);湖泊___(填“深”或“淺”),水中雜質沉淀;周圍人口稀疏,排放的污染
物___(填“多”或“少”)。
歐洲
經濟過度依賴能源出口




【解析】第(1)題,俄羅斯天然氣出口最多的區域是歐洲。第(2)題,俄羅斯經濟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是俄羅斯經濟過度依賴能源出口。第(3)題,貝加爾湖所在地區雪期長,主要是由于緯度高,氣候寒冷;貝加爾湖地處中西伯利亞高原,海拔高。第(4)題,貝加爾湖湖水清澈透明的主要原因是湖泊深,水質雜質沉淀,周圍原始森林茂盛,流入湖泊的河流含沙量少,周圍人口稀疏,排放的污染物少,因此湖水清澈透明。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佛坪县| 台前县| 威信县| 台南市| 且末县| 珲春市| 和平区| 三明市| 常山县| 怀宁县| 微博| 达日县| 亚东县| 彭泽县| 岳池县| 武平县| 普兰县| 兴和县| 府谷县| 托里县| 浦江县| 武平县| 乌兰浩特市| 海安县| 抚宁县| 淮安市| 裕民县| 昌吉市| 兴城市| 台北市| 古浪县| 咸宁市| 邮箱| 长顺县| 松江区| 河南省| 大城县| 松滋市| 武定县| 台南市| 班玛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