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人教版(2024)七年級地理下冊期中期末測評卷課件(2份打包)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人教版(2024)七年級地理下冊期中期末測評卷課件(2份打包)

資源簡介

(共49張PPT)
期中測評卷(第七至第八章)
時間·60分鐘 滿分·100分
一、選擇題:本題共30小題,每小題2分,共60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目要求。
  (2024·廣州增城區(qū)期中)“廣州通海夷道”是中國海上絲綢之路的最早叫法。宋代來往廣州的海舶,其航程是冬往夏歸,船舶去以十一月、十二月,就北風;來以五月、六月,就南風。下圖為“廣州通海夷道”航路示意圖。據此完成1~2題。
1.海舶從廣州出發(fā)到達獅子國,經過的區(qū)域分別是( )
A.東亞→東南亞→南亞 B.東南亞→南亞→西亞
C.南亞→西亞→中亞 D.西亞→中亞→北亞
A
2.宋代來往廣州的海舶,其航程是冬往夏歸(冬天從廣州起泊,夏天返航),主要考慮的
是( )
A.風向季節(jié)變換  B.晝夜長短變化  C.潮汐周期變化  D.降水強度變化
A
【解析】第1題,讀圖分析可知,船舶從廣州出發(fā)到達獅子國,經過的區(qū)域分別是東亞→東南亞→南亞。第2題,宋代廣州的海舶航行受到自然條件的制約,特別是季風的影響。這些海舶大體上遵循“冬往夏歸”的原則,即冬天從廣州起泊,利用冬季風(西北風)順風航行至目的地,而夏天則利用夏季風順風返回廣州。這種航行模式反映了宋代廣州海舶利用季風進行遠洋航行的特點;與晝夜長短變化、潮汐周期變化、降水強度變化無關。
  某同學繪制了某大洲自然環(huán)境知識框圖(圖1)。結合該大洲地形圖(圖2)和某地區(qū)人們的生活場景圖(圖3), 完成3~5題。
3.該大洲( )
A.全部位于北半球、東半球
B.與北美洲相接,與歐洲相鄰
C.東西跨寒、溫、熱三帶
D.位于大陸東部,瀕臨三大洋
D
4.關于框圖的解釋,合理的是( )
A.跨經度和緯度范圍最廣,是世界面積最大的大洲
B.四周多高大山脈、高原,中部多中低山地、丘陵和平原
C.氣候類型多樣,季風氣候典型
D.受地形影響, 河流都呈輻射狀向四周流入海洋
5.圖3所示地區(qū)在圖2中所處的位置及當地地理環(huán)境的特點分別是( )
A.①地 地表崎嶇,水上運輸繁忙
B.②地 以盆地為主, 養(yǎng)殖水域面積廣
C.③地 氣溫低,日照弱,民居開窗較多
D.④地 多外流河(湖),船是傳統交通工具
C
D
【解析】本題組考查亞洲自然環(huán)境要素間的關系。第3題,亞洲大部分位于北半球、東半球,亞洲與歐洲相接,隔白令海峽與北美洲相望,南北跨寒、溫、熱三帶。第4題,亞洲跨緯度最廣,跨經度最廣的是南極洲;亞洲氣候類型復雜多樣,但不齊全;亞洲有內流河,內流河不注入海洋。第5題,圖中④地氣候濕熱,多河湖,船是傳統交通工具,與圖3景觀相一致。
  (2024·惠州期末)2023年2月,美國東北部地區(qū)持續(xù)遭遇強寒潮天氣,有超過2 000萬人受到影響。讀北美洲地形對氣候影響示意圖,完成6~7題。
6.冬季寒冷氣流可到達墨西哥灣沿岸,主要原因是( )
A.西部有高大山脈,阻擋暖濕氣流深入
B.中部平原廣闊,利于寒冷氣流南下
C.東部有高大山脈,阻擋暖濕氣流深入
D.中部平原廣闊,利于暖濕氣流北上
B
7.此次寒潮帶來的影響有( )
①大規(guī)模停電 ②道路暢通無阻
③航班延誤 ④多所學校停課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C
【解析】第6題,北美洲冬季寒冷的氣流能長驅直入,并到達墨西哥灣沿岸,主要原因是北美洲中部是廣闊的平原。第7題,分析材料可知,寒潮會帶來暴風雪,影響交通。①③④正確。
  讀日本簡圖,完成8~10題。
8.從圖中可以看出,日本大部分位于( )
A.低緯度 B.中緯度
C.中高緯度 D.高緯度
9.觀察圖中日本工業(yè)城市分布,可以看出日本工業(yè)主要分布在( )
A.內陸地區(qū) B.日本海沿岸
C.北方沿海 D.太平洋和瀨戶內海沿岸
10.日本工業(yè)如此布局的主要原因是該地區(qū)( )
A.礦產豐富 B.水能豐富 C.地形平坦 D.海運便利
B
D
D
【解析】本題組考查日本的地理位置及工業(yè)的分布。第8題,讀圖可知,日本領土大部分位于30°N~45°N,屬于中緯度。第9題,圖中工業(yè)城市眾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地區(qū)。第10題,太平洋和瀨戶內海沿岸地區(qū)多優(yōu)良港灣,海運便利,便于原料、燃料的進口和產品的出口。
  (2024·茂名期中)當前,新能源純電動汽車的直接動力來源主要是鋰電池。一般
來說,鋰電池的最佳工作溫度為20 ℃~30 ℃,當溫度低于0 ℃時,鋰電池的容量和輸出
功率都會明顯下降,當溫度超過40 ℃時,鋰電池的壽命和安全性也會受到影響。據此
完成11~12題。
11.根據鋰電池工作溫度的要求,受氣候影響,下列國家最不利于推廣純電動汽車的是
( )
A.英國 B.法國 C.美國 D.俄羅斯
D
12.我國某新能源汽車生產商在泰國建設的工廠于2024年開始運營,年產量約15萬輛,
銷售市場面向泰國及周邊東南亞國家,該區(qū)域生產和銷售新能源汽車的優(yōu)勢是( )
A.都是發(fā)達國家,購買力強 B.人口眾多,市場需求大
C.技術先進,利于汽車研發(fā) D.物產豐富,棕櫚油產量大
B
【解析】第11題,據材料描述可得,俄羅斯緯度位置偏高,冬季溫度較低,最不利于推廣純電動汽車;英國、法國大部分地區(qū)屬于溫帶海洋性氣候,美國大部分地區(qū)位于北溫帶,溫度適宜。第12題,銷售市場面向泰國及周邊東南亞國家,大部分國家屬于發(fā)展中國家;東南亞地區(qū)人口眾多,市場需求大;發(fā)展中國家的技術并不先進;物產豐富與區(qū)域生產和銷售新能源汽車關系不大。
  讀東南亞物產圖(圖1)、東南亞位置圖(圖2)、東南亞地勢圖(圖3),完成13~15題。
13.據圖判斷,下列有關東南亞地區(qū)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位于亞洲與大洋洲、太平洋與印度洋之間
B.包括中南半島和馬來群島兩部分
C.大部分屬于熱帶地區(qū)
D.地形以平原為主
14.東南亞產量及出口量居世界前列的物產是( )
A.天然橡膠、蘋果 B.小麥、椰子
C.油棕、玉米 D.椰子、天然橡膠
D
D
15.東南亞國家中,與中國相鄰的是( )
A.越南、泰國、緬甸 B.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
C.緬甸、老撾、越南 D.越南、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
C
【解析】本題組主要考查東南亞的自然地理特征、物產。第13題,讀圖可知,東南亞的地形以山地為主,平原面積較小,分布在河流中下游和沿海地區(qū)。第14題,東南亞位于熱帶,水熱豐富,盛產水稻及熱帶經濟作物。第15題,東南亞與中國相鄰的國家是中南半島的緬甸、老撾和越南。
  中國的方便面,印度尼西亞的棕櫚果,新加坡的民用電,三件看似毫不相關的事物,實則緊密相關。讀世界部分地區(qū)圖和某探究小組調查的某年世界棕櫚油生產國產量占比情況圖,完成16~18題。
16.圖中世界最大的棕櫚油生產國( )
A.位于北溫帶 B.與中國接壤
C.為赤道上的島國 D.平原面積較廣闊
17.新加坡進口棕櫚殼用來發(fā)電,這樣做的好處是( )
①增加對可再生資源的利用 ②減輕石油的進口壓力
③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 ④徹底地消除環(huán)境污染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8.棕櫚果將三個國家聯系在一起,可以( )
A.減少中國方便面消費 B.增加新加坡燈具出口
C.解決全球性能源問題 D.實現互利并協同發(fā)展
C
A
D
【解析】第16題,由探究小組調查的某年世界棕櫚油生產國產量占比情況可知,印度尼西亞是當時全球第一大棕櫚油生產國。印度尼西亞為赤道上的島國,位于熱帶,與中國隔海相望、地形以山地為主。第17題,新加坡進口棕櫚殼用來發(fā)電,可以增加對可再生資源的利用,減輕石油的進口壓力,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緩解當地的環(huán)境污染;進口棕櫚殼用來發(fā)電可以減輕環(huán)境污染,但不能徹底地消除。第18題,要實現社會、經濟可持續(xù)發(fā)展,必須加強區(qū)域之間的聯系,發(fā)揮各自的優(yōu)勢,分工協作,互惠互利。棕櫚果將三個國家聯系在一起,可以實現互利并協同發(fā)展。
  讀印度降水量圖(圖1)、印度地形圖(圖2)和印度農作物分布圖(圖3),完成19~20題。
19.關于印度糧食生產與自然環(huán)境關系的敘述,正確的是( )
A.小麥主要分布在年降水量1 000毫米以上的地區(qū)
B.水稻主要分布在年降水量1 000毫米以下的地區(qū)
C.水稻主要分布在恒河中下游平原和半島沿海平原
D.小麥主要分布在恒河下游平原和德干高原
20.結合圖1信息分析,印度糧食生產很不穩(wěn)定的主要原因是( )
A.西南季風很不穩(wěn)定,水旱災害頻繁 B.東北季風不穩(wěn)定,水旱災害頻繁
C.東北季風不穩(wěn)定,北澇南旱 D.西南季風很穩(wěn)定,全年降水豐富
C
A
【解析】本題組主要考查印度的作物分布及自然災害。第19題,印度小麥主要分布在德干高原西北部及恒河上游,降水量1 000毫米以下的地區(qū);水稻主要分布在恒河中下游平原和半島沿海平原,年降水量1 000毫米以上的地區(qū)。第20題,印度受西南季風很不穩(wěn)定的影響,水旱災害頻繁,造成糧食生產很不穩(wěn)定。
  印度服務外包產業(yè)發(fā)達,被稱為“世界辦公室”。結合所學知識,完成21~22題。
21.下列不屬于服務外包產業(yè)特點的是( )
A.對環(huán)境破壞大  B.利潤大  C.資源消耗少  D.信息技術含量高
22.下列關于印度服務外包產業(yè)的說法,錯誤的是( )
A.英語普及是印度發(fā)展服務外包產業(yè)的優(yōu)勢之一
B.印度軟件外包業(yè)占全球市場的一半以上
C.印度軟件外包產業(yè)出口額占全國出口總額比重高
D.印度軟件外包業(yè)務主要來自中國
A
D
【解析】第21題,服務外包產業(yè)具有信息技術含量高、利潤大、資源消耗低、環(huán)境污染少、吸納就業(yè)能力強、國際化水平高等特點。第22題,英語普及是印度發(fā)展服務外包產業(yè)的優(yōu)勢之一,印度承接軟件服務外包業(yè)務占全球軟件外包市場的一半以上,印度軟件外包產業(yè)出口額占全國出口總額的比重高;印度軟件外包業(yè)務主要來自美國。
  (2024·順德期中)讀印度人口出行圖(圖甲)與印度某城市多年平均各月氣溫和降
水量圖(圖乙),完成23~24題。
23.印度是世界人口大國,目前人口仍然以較快的速度增長。印度人口眾多產生的影
響有( )
①勞動力充足 ②人口老齡化嚴重 ③資源、環(huán)境壓力大
④勞動力素質高 ⑤消費市場廣闊
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①④⑤ D.②④⑤
A
24.水稻生長需要較高的熱量和充足的水分;小麥喜溫涼氣候,比較耐旱。以下關于印
度農業(yè)的說法,正確的是( )
A.印度處于熱帶雨林氣候區(qū),適宜水稻的生長
B.印度的農業(yè)經常受到水旱災害的影響
C.印度的小麥主要種植在恒河平原下游,這里較干旱
D.印度北部是德干高原,耕地面積廣
B
【解析】第23題,印度人口多的優(yōu)勢表現是:印度勞動力資源豐富,價格低廉;印度消費市場大;印度青少年比例高,老齡化程度低。印度的住房條件差、就業(yè)困難、勞動力素質較低、人均耕地面積和人均糧食產量都遠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屬于人口眾多的消極影響。第24題,印度處于熱帶季風氣候區(qū),適合水稻生長;印度的農業(yè)經常受到水旱災害的影響,農業(yè)生產很不穩(wěn)定;印度小麥主要分布在西北部干旱少雨地區(qū);印度南部是德干高原,耕地面積廣。
  (2024·茂名期末)俄羅斯是世界性的能源資源生產和出口大國,在全球能源市場擁有不可或缺的地位和巨大影響力。如圖示意俄羅斯礦產資源、工業(yè)區(qū)和油氣管道分布圖以及2021年俄羅斯能源出口地占比構成圖。讀圖,完成25~27題。
25.俄羅斯( )
A.面積廣闊,是亞洲國家 B.緯度較高,終年酷寒干燥
C.工業(yè)區(qū)主要分布在資源產地附近 D.歐洲部分鐵路稀疏,亞洲部分鐵路密集
26.歐洲是俄羅斯天然氣、石油出口的最大市場,主要原因是( )
①歐洲經濟發(fā)達、人口密集,能源需求量大
②歐洲工業(yè)技術落后,不能開發(fā)能源,需大量進口
③俄羅斯與歐盟成員國使用統一貨幣——歐元,便于交易
④俄羅斯距離歐洲市場近,運輸成本低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C
D
27.俄羅斯也是我國主要的能源供應國,中俄能源合作給雙方帶來的好處有( )
①緩解我國能源短缺的狀況 ②促進兩國高技術產業(yè)發(fā)展
③優(yōu)化我國能源結構 ④增加俄羅斯經濟收入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B
【解析】第25題,讀圖可知,俄羅斯橫跨亞、歐兩大洲,人口主要分布在歐洲部分,是傳統意義上的歐洲國家;北極圈穿過俄羅斯北部,緯度較高,夏季溫暖短促,冬季寒冷漫長;俄羅斯的工業(yè)區(qū)主要分布在資源產地;俄羅斯歐洲部分鐵路稠密,亞洲部分鐵路稀疏。第26題,歐洲經濟發(fā)達、人口密集,能源需求量大,而本身較缺乏能源。歐洲能源較缺乏,但經濟發(fā)達、技術先進。俄羅斯沒有與歐盟成員國使用統一貨幣。俄羅斯距離歐洲市場近,運輸成本低。第27題,俄羅斯是我國主要的能源供應國,中俄能源合作對我國帶來的好處:能緩解我國能源短缺的狀況,優(yōu)化我國能源結構,減少我國東部地區(qū)大氣污染,改善生態(tài)環(huán)境;對俄羅斯的好處是能增加俄羅斯的經濟收入。中俄能源合作與促進兩國高技術產業(yè)發(fā)展沒有直接關系。
  如圖是俄羅斯沿60°N的地形剖面圖。讀圖,完成28~30題。
28.俄羅斯的地勢特點是( )
A.西高東低 B.東西高,中部低
C.東高西低 D.東西低,中部高
29.俄羅斯地跨( )
A.亞洲和非洲 B.亞洲和歐洲
C.亞洲和南美洲 D.非洲和歐洲
C
B
30.鄂畢河、勒拿河和葉尼塞河三大河流的下游地區(qū)幾乎沒有農田的主要原因是( )
A.熱量條件差 B.光照條件差
C.土壤條件差 D.水源條件差
A
【解析】第28題,俄羅斯地形以葉尼塞河為界,以西是東歐平原和西西伯利亞平原,以東是中西伯利亞高原和東西伯利亞山地,地形以平原和高原為主,地勢東高西低。第29題,亞洲與歐洲分界線是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脈、黑海、土耳其海峽;烏拉爾山脈位于俄羅斯境內,俄羅斯地跨亞、歐兩洲。第30題,俄羅斯的鄂畢河、葉尼塞河、勒拿河中下游平原位于俄羅斯的北部,地處中高緯度地區(qū),氣溫低,缺乏熱量,農作物難以生長,不適合發(fā)展農業(yè)。
二、非選擇題:本題共2小題,共40分。
31.閱讀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22分)
  烏茲別克斯坦是一個位于中亞的內陸國家,該國正在實施一項大規(guī)模的可再生能源戰(zhàn)略,計劃到2030年實現太陽能裝機容量5吉瓦的目標,旨在滿足不斷增長的電力需求。
  在該國第二大城市撒馬爾罕市西北約50千米的遼闊荒原上,由于當地風沙大、雪季長,在這里建設光伏電廠起初并不被看好。中國項目組將科技成果及時轉化為新質生產力,推出了融合人工智能和物聯網技術的大型光伏智慧電廠方案。在占地約450萬平方米的項目現場,帶有“綠色清掃”功能機器人的光伏板上,太陽輻射的光能被源源不斷地轉變?yōu)殡娔堋W鳛橹袊蜑跗潉e克斯坦在清潔能源領域的又一合作亮點,該項目得到烏茲別克斯坦政府高度重視。項目建成后,將顯著緩解當地用電緊張局面,并對烏茲別克斯坦能源結構調整和經濟轉型升級產生積極影響。圖1為烏茲別克斯坦地理位置圖,圖2為撒馬爾罕多年平均各月氣溫和降水量圖,圖3為撒馬爾罕光伏項目景觀圖。
(1)描述烏茲別克斯坦的地理位置。(4分)
答:半球位置:位于北半球和東半球。緯度位置:位于北溫帶和中緯度。海陸位置:位于中亞地區(qū)。
(2)分析烏茲別克斯坦發(fā)展光伏產業(yè)的有利條件。(6分)
答:地廣人稀,荒原遼闊;氣候干旱,晴天多,日照充足;政策支持;政府愿意吸引外國投資和開展技術合作。
(3)指出項目建設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難,并提出有效措施。(6分)
答:困難:風沙大;雪季長;基礎設施落后;交通不便,人員和物資的運輸成本高。解決措施:采取風沙防護措施;采用耐寒、耐風沙的光伏設備;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制定合理的人員和物資運輸計劃。
(4)說出光伏項目的建設對烏茲別克斯坦的積極影響。(6分)
答:緩解用電緊張狀況;推動能源結構調整;促進經濟轉型升級;吸引外資和技術;降低環(huán)境污染和生態(tài)破壞,促進環(huán)境保護和可持續(xù)發(fā)展;提供就業(yè)崗位,增加居民收入。
【解析】第(1)題,烏茲別克斯坦是一個位于中亞的內陸國家,地處亞歐大陸中部。半
球位置:地處北半球和東半球;緯度位置:40°N穿過其南部,位于北溫帶和中緯度;海陸
位置:位于中亞地區(qū)的內陸國家,沒有海岸線。第(2)題,烏茲別克斯坦發(fā)展光伏產業(yè)
具有一些有利條件,包括地廣人稀,荒原遼闊,適合修建大型光伏電廠;深居內陸,距海
遙遠,氣候干旱,晴天多,日照充足;政策支持,得到烏茲別克斯坦政府高度重視;烏茲別
克斯坦愿意吸引外國投資和技術合作,如中國項目組所做的光伏智慧電廠項目,將科
技成果及時轉化為新質生產力,推動了當地光伏產業(yè)的發(fā)展。第(3)題,在撒馬爾罕市
西北約50千米的遼闊荒原上建設光伏電廠可能會面臨以下困難:當地風沙大,可能會
對光伏板和設備造成損壞,影響電廠的正常運行;雪季長,嚴寒的氣候條件可能影響光
伏電站的效率和穩(wěn)定性;基礎設施建設困難,荒原地區(qū)基礎設施薄弱,可能需要大量的
建設和改造,增加了項目的成本和時間;人員和物資運輸困難,荒原地區(qū)交通不便,人
員和物資的運輸成本高,可能影響項目的進展和效率。解決措施:在光伏電廠周邊采
取適當的風沙防護措施,如建造圍擋、植被覆蓋等,保護設備不受風沙侵蝕;采用耐寒、
耐風沙的光伏設備,并加強設備維護保養(yǎng),確保在惡劣氣候條件下的正常運行;加強基
礎設施建設,為項目的實施提供保障;制定合理的人員和物資運輸計劃,考慮到當地的
氣候和交通條件,確保運輸的順利進行。第(4)題,光伏項目的建設對烏茲別克斯坦將
產生以下積極影響:建成光伏電廠將增加當地的電力供應,緩解用電緊張局面,提高電
力供應的穩(wěn)定性和可靠性,滿足日益增長的電力需求;光伏項目的建成將使烏茲別克
斯坦能源結構更加多元化,減少對傳統能源的依賴,降低碳排放,推動清潔能源發(fā)展;
光伏項目的建設將帶動當地新能源產業(yè)鏈的發(fā)展,促進經濟轉型升級,推動當地產業(yè)升級和技術創(chuàng)新,增加就業(yè)機會;光伏項目將吸引外資和技術引進,促進國際合作,帶動當地經濟發(fā)展,提升烏茲別克斯坦在清潔能源領域的國際聲譽;光伏項目的建設將減少對傳統能源資源的開采和利用,降低環(huán)境污染和生態(tài)破壞,促進環(huán)境保護和可持續(xù)發(fā)展;提供就業(yè)崗位,增加居民收入,提高其生活水平。
32.閱讀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18分)
  俄羅斯和日本自然環(huán)境不同,但都因地制宜,揚長避短,憑借自身優(yōu)勢發(fā)展經濟。圖1和圖2分別為俄羅斯和日本工業(yè)分布圖。
(1)列舉俄羅斯適宜發(fā)展的工業(yè)部門,并說明依據。(4分)
答:重工業(yè)、采礦業(yè)、石油工業(yè)、冶金工業(yè)、鋼鐵工業(yè)等。依據:礦產資源豐富、石油資源豐富、有色金屬資源豐富、鐵礦和煤炭資源豐富。
(2)俄羅斯亞洲部分的鐵路線主要分布在南部,請說明理由。(6分)
答:南部緯度較低,氣溫相對較高;凍土少;城市、人口主要集中在南部;南部礦產資源豐富。
(3)簡述俄羅斯和日本主要工業(yè)區(qū)的分布特點。(4分)
答:俄羅斯工業(yè)區(qū)靠近礦產資源產地;日本工業(yè)區(qū)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瀨戶內海沿岸。
(4)俄羅斯亞洲部分和日本的河流航運價值都較低,請簡述原因。(4分)
答:俄羅斯亞洲部分的河流緯度較高,氣候寒冷,河流結冰期較長,且有“凌汛”現象,河流航運價值低;日本是島國,且多山地、丘陵,河流短小急促,因此航運價值較低。
【解析】第(1)題,俄羅斯是世界上陸地面積最大的國家,但是重工業(yè)發(fā)達,輕工業(yè)滯后,適宜發(fā)展的工業(yè)部門有重工業(yè)、采礦業(yè)、石油工業(yè)、冶金工業(yè)、鋼鐵工業(yè)等;依據:礦產資源豐富、石油資源豐富、有色金屬資源豐富、鐵礦和煤炭資源豐富等。第(2)題,俄羅斯鐵路線歐洲部分密集,亞洲部分稀疏,俄羅斯亞洲部分的鐵路線主要分布在南部,原因是俄羅斯南部緯度較低,氣溫相對較高,氣候溫和,凍土少;北部緯度較高,氣候寒冷,多凍土;俄羅斯城市、人口主要集中在南部;南部礦產資源豐富。第(3)題,日本多優(yōu)良港灣,國土面積狹小,礦產資源貧乏,工業(yè)原料和燃料需要進口,工業(yè)產品需要出口;因此日本工業(yè)區(qū)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瀨戶內海沿岸;俄羅斯礦產資源豐富,工業(yè)主要分布在礦產資源豐富的地區(qū)。第(4)題,俄羅斯亞洲部分的三條主要河流緯度較高,氣溫低,氣候寒冷,河流結冰期較長,而且有“凌汛”現象,河流航運價值低;日本是個島國,四面臨海,且多山地、丘陵,平原面積狹小,河流短小急促,因此航運價值較小。(共39張PPT)
期末測評卷(第七至第十一章)
時間·60分鐘 滿分·100分
一、選擇題:本題共30小題,每小題2分,共60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目要求。
  2023年4月,習近平向亞洲文化遺產保護聯盟大會致賀信:亞洲是人類文明重要發(fā)祥地,孕育并保有著極其豐富的文化遺產,為世界文明發(fā)展史書寫了濃墨重彩的篇章。讀亞洲文明古國位置示意圖,完成1~3題。
1.亞洲文明古國主要分布在( )
A.中高緯度地區(qū) B.河流中下游平原
C.熱帶地區(qū) D.河流中上游高原
B
2.亞洲古文明發(fā)祥地共有的自然條件是( )
①季風氣候,雨熱同期 ②臨近河流,水源充足
③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④瀕臨海洋,海運便利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3.亞洲古文明多姿多彩,根植于( )
A.不同的民族文化 B.不同的人口種族
C.多樣的自然環(huán)境 D.多樣的經濟結構
D
C
【解析】第1題,讀圖可知,亞洲文明古國分布在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區(qū),地處中低緯地區(qū),主要位于亞歐大陸的沿海地區(qū)。第2題,讀圖可得,亞洲古文明發(fā)祥地主要分布在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區(qū),這些地區(qū)臨近河流,水源充足;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地處溫帶,氣候適宜。第3題,亞洲地理自然環(huán)境復雜多樣,各地居民在適應環(huán)境的過程中形成了不同的民族風情,民族文化。
  (2024·廣州黃埔區(qū)模擬)北京雨燕是世界上唯一以“北京”命名的遷徙鳥類。為研究和保護北京雨燕,科研人員為北京雨燕裝上光敏定位儀,根據獲取的數據,繪制出北京雨燕遷徙線路圖(如圖)。光敏定位儀在天氣晴朗的條件下得到的數據相對準確。據此完成4~6題。
4.北京雨燕7—11月遷徙出發(fā)地甲所在的大洲是( )
A.亞洲 B.非洲
C.南美洲 D.大洋洲
A
5.北京雨燕在經過乙地時,看到的景觀是( )
A.茂密的森林 B.成群的牛羊
C.連綿的沙丘 D.起伏的山脈
6.光敏定位儀數據的準確性受天氣影響,其中誤差最大的數據出現在( )
A.甲 B.乙 C.丙 D.丁
C
C
【解析】第4題,依據大洲輪廓和位置,讀圖可知,圖中甲所在的大洲是亞洲,亞洲東臨太平洋,南臨印度洋,北臨北冰洋。第5題,乙地是阿拉伯半島,該地屬于熱帶沙漠氣候,氣候干燥,沙漠面積廣大。北京雨燕在經過乙地時,可以看到連綿的沙丘。第6題,光敏定位儀在天氣晴朗的條件下得到的數據相對準確,丙區(qū)域主要為熱帶雨林氣候區(qū),全年多雨,誤差最大。
  下圖是世界局部圖。讀圖,完成7~9題。
7.圖中序號代表的海域名稱正確的是( )
A.①波斯灣 B.②阿拉伯海
C.③太平洋 D.④印度洋
B
8.n海峽馬六甲海峽,被稱為“海上生命線”, 該海峽( )
A.溝通了大西洋和太平洋
B.地處亞洲和非洲的“十字路口”
C.主要以運輸牛羊肉為主
D.溝通了印度洋和太平洋
9.關于圖中半島的地理特征說法,正確的是( )
A.e半島氣候濕熱
B.f半島山河相間,縱列分布
C.m半島盛產蘋果、花生等經濟作物
D.m半島緊鄰中國
D
D
【解析】本題組考查亞洲南部地區(qū)的地理位置和主要地理特征。第7題,圖中①是紅海,②是阿拉伯海,③是孟加拉灣,屬于印度洋,④是南海,屬于太平洋。第8題,馬六甲海峽溝通了太平洋與印度洋,地處亞洲、大洋洲、太平洋與印度洋的十字路口。第9題,e半島是阿拉伯半島,氣候炎熱干燥;f半島是印度半島;m半島是中南半島,緊鄰中國,山河相間,縱列分布,主要位于熱帶地區(qū),蘋果、花生屬于溫帶經濟作物。
  新西蘭和日本都是經濟發(fā)達的島國。讀新西蘭和日本自然環(huán)境示意圖,完成10~12題。
10.新西蘭和日本的共同自然環(huán)境特點有( )
①位于熱帶 ②屬于島國
③位于西半球 ④河流短小急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C
11.日本主要工業(yè)區(qū)大多臨近太平洋沿岸和瀨戶內海沿岸,主要原因是沿海地區(qū)( )
A.勞動力廉價 B.礦產資源豐富
C.土地價格低 D.優(yōu)良港口眾多
12.新西蘭適宜發(fā)展畜牧業(yè),日本適宜發(fā)展種植業(yè)。造成兩國農業(yè)差異的主要自然因素
是( )
A.氣候 B.地形 C.海陸位置 D.發(fā)展歷史
D
A
【解析】第10題,據圖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新西蘭的緯度范圍大致為35°S~48°S,屬于南溫帶,日本的緯度范圍大致為33°N~45°N,屬于北溫帶;日本和新西蘭均屬于島嶼國家;新西蘭位于西半球,日本位于東半球;日本和新西蘭國土面積南北狹長,中部多山地,因此河流短小急促。第11題,日本地域狹小,資源貧乏,國內市場狹小,對外依賴性強;海岸線曲折,多優(yōu)良港灣;日本工業(yè)大多分布在海運便利的太平洋沿岸和瀨戶內海沿岸地帶,以便于原料的進口和工業(yè)品的出口。第12題,新西蘭屬于溫帶海洋性氣候,全年溫和濕潤,適合牧草生長,畜牧業(yè)發(fā)達,因此新西蘭適宜發(fā)展畜牧業(yè)。而日本屬于溫帶和亞熱帶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雨熱同期,利于水稻等喜濕熱的農作物生長,日本適宜發(fā)展種植業(yè),故造成兩國農業(yè)差異的主要自然因素是氣候。
  印度西南部喀拉拉邦有一狹長平緩地帶,位于阿拉伯海與西高止山之間。每年雨季,海水在盛行風的作用下漫過海堤向河流傾瀉而來,而雨季河流水位上漲又會使河水漫堤回灌到海洋,從而形成海水和河湖水交匯的“回水”現象。下圖為喀拉拉邦局部地區(qū)示意圖和印度城市科欽多年平均各月氣溫和降水量圖。據此完成13~15題。
13.喀拉拉邦地勢( )
A.北高南低 B.東高西低 C.南高北低 D.西高東低
14.造成海水漫堤的盛行風是( )
A.西北季風 B.東南季風 C.西南季風 D.東北季風
15.易發(fā)生“回水”現象的時間是( )
A.1月 B.3月 C.6月 D.12月
B
C
C
【解析】第13題,讀圖可知,喀拉拉邦的河流主要從西高止山自東向西流向水域。根據河流流向可判斷當地地勢為東高西低。第14題,由材料分析可知,海水漫堤發(fā)生在雨季(夏季)。該地屬于熱帶季風氣候,全年高溫,分旱、雨兩季,雨季盛行西南季風,帶來豐沛的降水,海水水位升高,越過低矮的海堤進入河流。第15題,由材料分析可知,“回水”發(fā)生時為夏季,為當地降水較多的時候。當地6月降水較多;1月、3月、12月降水都較少。
  西伯利亞地區(qū)是俄羅斯的一個重要開發(fā)區(qū),這里針葉林廣布。下圖為西伯利亞地區(qū)人口和礦產資源分布圖。讀圖,完成16~18題。
16.該地區(qū)人口( )
A.分布均勻 B.南部比北部稀疏
C.主要集中在南部 D.東部比西部稠密
C
17.影響西伯利亞城市、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地勢 B.氣溫
C.河流分布 D.礦產資源
18.西伯利亞地區(qū)( )
①地廣人稀 ②氣候宜人 ③交通便捷 ④礦產豐富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B
D
【解析】本題組考查俄羅斯西伯利亞地區(qū)自然環(huán)境對人口分布和社會經濟的影響。第16題,讀圖可知,圖示為俄羅斯的西伯利亞地區(qū),該地區(qū)人口主要集中在南部;俄羅斯西伯利亞地區(qū)屬于溫帶大陸性氣候,由于緯度較高,西伯利亞地區(qū)的北部氣候寒冷,因此西伯利亞地區(qū)人口主要集中在南部。第17題,讀圖可得,西伯利亞地區(qū)的人口與城市分布特點是南多北少,其影響因素是緯度因素造成的氣溫高低。第18題,俄羅斯西伯利亞地區(qū)地廣人稀,氣候寒冷,交通不便,礦產豐富。
   澳大利亞某地區(qū)降水稀少,氣溫年較差大,夏季最高氣溫可達50 ℃。早年該地區(qū)的礦工經常在礦井里躲避炎熱天氣,長此以往便形成了具有當地特色的地下住宅。讀圖,完成19~21題。
19.材料中描述的地點,最有可能的是( )
A.珀斯 B.古德帕拉 C.庫伯佩迪 D.悉尼
C
20.在澳大利亞南部的城市,安裝太陽能電池板的最佳朝向應是( )
A.東 B.西 C.南 D.北
21.關于當地的特色住宅,下列推測錯誤的是( )
A.通天井直通地面,有助于獲取新鮮空氣
B.通天井直通地面,有助于收集雨水
C.地下住宅溫度變化小,冬暖夏涼
D.地下住宅的設計,類似于黃土高原的窯洞
D
B
【解析】第19題,該類地下住宅分布地區(qū)“降水稀少,氣溫年較差大,夏季最高氣溫可達50 ℃”。圖中珀斯為地中海氣候,古德帕拉為熱帶草原氣候,庫伯佩迪為熱帶沙漠氣候,悉尼為亞熱帶濕潤氣候,庫伯佩迪符合這一特征。第20題,澳大利亞南部城市位于南回歸線以南,一年的太陽直射點都在南部城市的北面,所以把太陽能電池板朝向北面,吸收太陽熱量。第21題, 地下住宅比較封閉,通天井直通地面,可以給地下住宅里的人員提供足夠的新鮮空氣,從而保障其正常活動;這類地下住宅的室溫有變化,但是變化小;它類似于冬暖夏涼的黃土高原的窯洞。
  (2024·惠州期末)2024年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舉世矚目。通過此次峰會,中非將進一步加強合作,共同實施“九項工程”,構建高水平中非命運共同體。據此完成22~24題。
22.減貧惠農工程是“九項工程”之一,撒哈拉以南非洲貧困的主要原因有( )
①礦產資源貧乏 ②國際貿易中處于不利地位
③人口增長過快 ④長期遭受殖民統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D
23.中國為非洲農產品輸入建立“綠色通道”,來自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農產品有( )
A.茶葉、甜菜 B.蘋果、杏仁
C.可可、咖啡 D.葡萄、水稻
24.為擺脫貧困,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經濟發(fā)展應該( )
A.大量出口初級產品 B.擴大糧食種植面積
C.努力發(fā)展民族經濟 D.進口工業(yè)產品
C
C
【解析】第22題,撒哈拉以南非洲貧困的主要原因:國際貿易中處于不利地位;人口增長過快;長期遭受殖民統治等。撒哈拉以南非洲礦產資源豐富。第23題,非洲是人口自然增長率最高的大洲,人口的快速增長造成了糧食的極度短缺。長期的殖民統治,使非洲大多數國家的工業(yè)基礎仍很薄弱,片面發(fā)展一種或幾種面向出口的農礦初級產品,以出口礦產、木材、畜產等農產品為主,本區(qū)大部分位于熱帶,這里非常適合熱帶經濟作物的生長,供出口的經濟作物主要有咖啡、可可、花生、棉花、油棕等。第24題,長期的殖民統治,使撒哈拉以南非洲成為世界上經濟發(fā)展水平最低的大洲,大多數國家的工業(yè)基礎仍很薄弱,因此要想改變這種局面該地區(qū)可以采取發(fā)展旅游業(yè)、努力發(fā)展民族工業(yè)、努力實現產業(yè)多樣化等措施。大量低價出口初級產品和大量高價進口工業(yè)產品會繼續(xù)加劇本區(qū)的貧窮;擴大糧食種植面積會不斷破壞生存環(huán)境。
  (2024·清遠期中)俄羅斯和巴西既是“金磚國家”的成員國,又是中國重要的貿易伙伴。如圖為俄羅斯簡圖和巴西簡圖。據此完成25~28題。
25.俄羅斯和巴西兩國的共同點是( )
A.國土遼闊,資源豐富 B.領土橫跨兩個大洲
C.熱帶雨林資源豐富 D.領土瀕臨兩大海洋
A
26.向日葵是俄羅斯的國花,深受當地人的喜愛。俄羅斯的向日葵主要分布在( )
A.太平洋沿岸 B.北冰洋沿岸
C.西南部地區(qū) D.東北部地區(qū)
27.亞馬孫河流域面積廣,但航運價值不高,主要原因是( )
A.氣候寒冷,結冰期長 B.地形平坦,航速較慢
C.氣候濕熱,人口稀少 D.支流較少,水量不足
28.巴西是全球最大的咖啡生產國和出口國,下列不屬于巴西咖啡主要種植區(qū)的自然條
件是( )
A.日照充足 B.水源充足
C.熱量豐富 D.地勢低平
C
C
D
【解析】第25題,結合所學知識,俄羅斯和巴西兩國的共同點是國土遼闊,資源豐富;俄羅斯地跨亞洲與歐洲,巴西位于南美洲;巴西熱帶雨林資源豐富,俄羅斯亞寒帶針葉林廣布;俄羅斯北臨北冰洋,東臨太平洋,巴西東臨大西洋。第26題,結合圖示可知,俄羅斯的向日葵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區(qū),該區(qū)域氣候溫和。第27題,結合所學知識,亞馬孫河流域面積廣,但航運價值不高,主要原因是氣候濕熱,人口稀少。第28題,結合所學知識,日照充足、水源充足、熱量豐富是巴西咖啡主要種植區(qū)的優(yōu)勢自然條件;咖啡主要分布在巴西高原上,地勢較高。
  讀極地地區(qū)海陸分布輪廓示意圖,并結合所學知識,完成29~30題。
29.南極地區(qū)的自然資源中儲量居各大洲首位的是( )
A.煤炭 B.鐵礦
C.石油和天然氣 D.淡水
D
30.與北極地區(qū)相比,南極地區(qū)更為寒冷,其原因是南極地區(qū)( )
①以陸地為主且海拔較高
②大部分陸地被冰雪覆蓋
③風暴更多,風力更大
④太陽始終在地平線以下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A
【解析】本題組考查南極地區(qū)的資源及氣候寒冷的原因。第29題,南極地區(qū)存在巨厚的冰蓋,是世界上淡水資源最豐富的大洲。第30題,南極地區(qū)與北極地區(qū)相比,以陸地為主,海拔高,大部分被冰雪覆蓋,風力更大,加劇了南極地區(qū)的嚴寒。南極和北極地區(qū)都有極晝和極夜現象。
二、非選擇題:本題共2小題,共40分。
31.(2024·茂名期末)閱讀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20分)
材料一 東南亞和歐洲西部旅游資源豐富,這里有優(yōu)美的自然風光和眾多的名勝古跡,旅游業(yè)收入已成為各國國民經濟收入的重要來源。雖然兩地區(qū)旅游業(yè)都很發(fā)達,但旅游資源差異很大。
材料二 下圖為中南半島地形圖及越南下龍灣景觀圖和歐洲地形圖及挪威松恩峽灣景觀圖。
(1)描述中南半島的地形特征。(4分)
答:山河相間,縱列分布;整體地勢北高南低,起伏大。
(2)結合地圖,說出東南亞和歐洲西部自然風光的差異。(4分)
答:東南亞熱帶旅游風光多;歐洲西部以溫帶風光為主。
(3)從旅游資源和社會經濟發(fā)展水平等方面分析歐洲西部發(fā)展旅游業(yè)的優(yōu)勢。(6分)
答:自然景觀和人文旅游資源豐富,游覽價值高;交通便利;居民收入高,休閑時間較多,客源多(旅游意愿高);經濟發(fā)達,接待服務水平高,基礎設施完善;大多數國家使用統一的貨幣——歐元,可以自由流通;跨國旅游過境方便。

(4)據統計,每年我國出境游的游客中,到東南亞游玩的游客遠多于到歐洲西部游玩的游客,試分析其主要原因。(6分)
答:距離近,耗時短;東南亞有豐富的熱帶景觀;東南亞多華人和華僑,語言溝通障礙小;消費水平較低。
【解析】第(1)題,讀圖結合所學可知,中南半島的地形可以概括為山河相間,縱列分布。整體地勢北高南低,起伏大。第(2)題,讀圖結合所學可知,東南亞屬于低緯度地區(qū),熱帶旅游風光多;歐洲西部屬于中高緯度地區(qū),以溫帶風光為主。第(3)題,歐洲西部是世界上旅游業(yè)最發(fā)達的地區(qū)之一,自然景觀豐富多彩,人文景觀豐富;歐洲地區(qū)居民收入高,空閑時間多,且西歐使用同一貨幣;交通便利,基礎設施完善,服務水平高;西歐跨國旅游過境方便。第(4)題,東南亞地區(qū)距離中國近,耗時短;東南亞的熱帶景觀與我國大部分地區(qū)景觀不同;東南亞地區(qū)是華人聚集區(qū),多華人、華僑;且消費水平低。
32.閱讀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20分)
材料一 密西西比河是美國農產品運輸“大動脈”,承擔了在美國中部平原與墨西哥灣沿岸之間運送農作物等的重要任務,貨物運輸占全美農產品出口的92%,下游河段甚至能通航4.6萬噸級的船隊。
材料二 下圖為密西西比河沿河農業(yè)帶分布圖及密西西比河下游地區(qū)氣候資料圖。
(1)描述密西西比河的主要流向。(2分)
答:自北向南流。
(2)寫出圖中農業(yè)帶的名稱。(6分)
答:小麥區(qū)、玉米帶、乳畜帶。
(3)分析密西西比河下游航運發(fā)達的自然原因。(6分)
答:流經中部平原,地形平坦,水流平緩;降水豐沛,河流水量大;河面寬,無結冰期,四季通航;流程長,流域面積廣,通航里程長;下游連接墨西哥灣;河流水位季節(jié)變化小。
(4)簡述密西西比河對該河流下游農業(yè)生產的有利影響。(6分)
答:提供了充足的灌溉水源;形成沖積平原,地形平坦;河流沖積形成肥沃的土壤;提供便利廉價的水運;河流下游人口密集,勞動力豐富。
【解析】第(1)題,讀圖,根據“上北下南,左西右東”,可知密西西比河大致自北向南流,最終注入墨西哥灣。第(2)題,讀圖可知,圖中農業(yè)帶是小麥區(qū)、玉米帶和乳畜帶。第(3)題,讀圖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密西西比河下游航運發(fā)達的自然原因:流經中部大平原,地形平坦,水流平緩;屬于亞熱帶濕潤氣候,全年降水較豐沛,河流水量大,河流水位季節(jié)變化較小,全年氣溫高于0℃,無結冰期,四季可通航;密西西比河是世界第四長河、北美第一大河,河流流程長,流域面積廣,通航里程長;密西西比河注入墨西哥灣,下游連接海洋,可實現江海聯運。第(4)題,讀圖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密西西比河為該河流下游農業(yè)生產提供了充足的灌溉水源;河流沖積形成平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密西西比河還可為農業(yè)發(fā)展提供便利廉價的水運;河流下游自然條件優(yōu)越,人口較密集,可為農業(yè)發(fā)展提供豐富的勞動力。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甘德县| 夏邑县| 嵩明县| 门头沟区| 积石山| 宜宾县| 石家庄市| 仁寿县| 宜兰县| 湖口县| 南岸区| 兴业县| 罗定市| 徐闻县| 大邑县| 专栏| 阿合奇县| 黄骅市| 张家川| 康定县| 松溪县| 晋州市| 北海市| 泰来县| 禄丰县| 东宁县| 渝北区| 怀柔区| 封丘县| 潞西市| 泊头市| 上杭县| 湖南省| 天柱县| 景东| 镇原县| 大冶市| 洞头县| 石嘴山市| 灵山县| 东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