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9張PPT)第二節 臺灣省的地理環境與經濟發展基礎主干落實一、位置與范圍1.地理位置(1)緯度位置:_______線穿過中南部,地跨_____帶和___帶。(2)海陸位置:位于中國東南沿海,北臨A_____,東臨B_____洋,南臨C_____,西隔D_____海峽與F_____省相望,是我國第一大島。2.地理范圍:主體是_______,還包括周圍的澎湖列島、E_____島等200多個島嶼。北回歸亞熱熱東海太平南海臺灣福建臺灣島釣魚二、自然地理環境地形地勢 氣候 河流 自然資源 自然災害地形:以_____為主,①山地:_____和東部;②平原:_____沿海。地勢:_________ 甲:___________氣候;乙:_________氣候 短小湍急;水量大,落差大,_____資源豐富 _____、礦產、水產資源豐富 多地震、_____山地中部西部東高西低亞熱帶季風熱帶季風水能森林臺風三、發展中的經濟經濟類型 特征農業 發達。近年來,農牧業生產專業化、企業化水平不斷提高工業 基本上建立了以_________業為主體、以_________產業為支柱、部門比較齊全的工業體系,對國際市場依賴程度很高交通 鐵路(環島分布)、公路遍及各地,最大的機場是_____國際機場,主要港口有_____、基隆等旅游業 旅游業發達,現已成為其重要的經濟支柱加工制造電子信息桃園高雄四、人口與城市1.居民特征:以___族為主,大多祖籍為_____省,少數民族主要是_____族。2.主要城市(連一連)漢福建高山關鍵詞地理位置、地形、氣候、河流、經濟特點、人口和城市名師總結1.臺灣島地形對氣溫分布的影響2.臺灣島樹種豐富的原因圖示助學臺灣島上鐵路環島分布原因歸納總結臺灣島人口主要分布在西部沿海的原因:①地形平坦;②海陸交通便利;③工農業發達;④開發歷史悠久。重點主題探究臺灣島自然環境與經濟 (2022·云南學業考改編)臺灣省是“祖國東南海上的明珠”。讀臺灣省示意圖(圖1),完成1~2題。1.圖2是小鵬同學繪制的關于臺灣省水能資源的思維導圖,其中①②兩處應為( )A.溫帶海洋性、山地 B.季風、山地 C.溫帶海洋性、平原 D.季風、平原B2.關于臺灣島自然地理要素相互作用的表述,正確的是( )A.土壤肥沃,盛產稻米、甘蔗等農作物 B.地勢起伏小,河流流速慢C.西部降水多,森林集中在西部 D.位于溫帶地區,河流有結冰期A【解析】本題組考查臺灣省的相關知識。第1題,季風氣候顯著,氣候的海洋性特征顯著,臺灣地形以山地為主,分布在中部和東部。第2題,臺灣島河流流速快,森林集中在東部山地,地跨熱帶和亞熱帶,河流無結冰期。素養分層評價 (2024·南充學業考)臺灣省(如圖)全省地域包括臺灣島和澎湖列島、釣魚島、赤尾嶼等眾多小島,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神圣領土。據此完成1~2題。1.臺灣省( )①位于我國東南海面上 ②居民大部分是漢族同胞 ③盛產熱帶和亞熱帶作物 ④工業以勞動密集型產業為主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A2.下列關于臺灣島地形特征描述正確的是( )A.地形以平原為主,地勢平坦 B.地形以山地為主,地勢東高西低C.地形以高原為主,地勢中高周低 D.地形以丘陵為主,地勢西高東低B【解析】本題組考查臺灣省的概況。第1題,讀圖可知,臺灣省位于我國東南海面上,居民大部分是漢族同胞,北回歸線穿過臺灣島中南部,屬于熱帶和亞熱帶季風氣候,盛產熱帶和亞熱帶作物;目前工業以高新技術產業為主。第2題,臺灣島地形以山地為主,地勢起伏大,地勢東高西低,東部以山地為主,平原主要分布在西部。 (2023·泰安模擬)寶島臺灣是祖國神圣的領土,為挫敗外部勢力分裂祖國的圖謀,我國空軍多次出動戰機繞飛寶島。圖1為空軍繞飛臺灣路線示意圖,圖2為臺灣省示意圖。讀圖,完成3~4題。3.圖1中A海峽的名稱和B省的簡稱分別是( )A.瓊州海峽、瓊 B.瓊州海峽、皖 C.臺灣海峽、閩 D.臺灣海峽、湘C4.根據圖1、圖2判斷,下列有關戰機繞飛路線和臺灣島的敘述正確的是( )A.繞飛路線均在我國境內 B.繞飛路線跨越太平洋C.臺灣島地勢西高東低 D.臺灣島城市多靠近交通線D【解析】本題組考查臺灣位置、地形。第3題,臺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省會臺北,位于中國大陸東南海域,東臨太平洋,西隔臺灣海峽與福建省相望。讀圖可知,A是臺灣海峽,B是福建省,與臺灣省隔海相望,福建省簡稱閩。第4題,讀圖1中戰機繞飛路線可知,該路線穿過北回歸線,繞飛海域有東海、南海、太平洋。東部一部分不在我國境內,沒有跨越太平洋,讀圖2可知,臺灣島地勢東高西低,城市多靠近交通線分布。 (2023·濱州學業考)慎終追遠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每年都有許多臺灣同胞踏上回鄉尋根祭祖之旅。讀中國臺灣省地圖,完成5~6題。5.下列有關我國臺灣省的敘述,正確的是( )A.地處熱帶,終年高溫多雨B.河流水流湍急,水能資源豐富C.人口主要分布在東部沿海地區D.加工工業發達,農業經濟形態單一B6.臺灣同胞紛紛回祖國大陸尋根祭祖,說明( )A.兩岸距離近在咫尺,隔海相望 B.兩岸交通快捷便利,交往頻繁C.兩岸同胞同根同源,血脈相連 D.兩岸經濟相互依賴,利益攸關C【解析】本題組考查臺灣省的相關知識。第5題,臺灣省地處熱帶和亞熱帶地區,主要位于亞熱帶,夏季高溫多雨,冬季溫和少雨;地形以山地為主,落差大,河流水流湍急,水能資源豐富;人口主要分布在西部沿海平原地區;加工工業發達,農業經濟形態多樣,農產品豐富。第6題,臺灣同胞紛紛回祖國大陸尋根祭祖,說明兩岸同胞同根同源,血脈相連。 (2023·濟南質檢)臺灣是祖國不可分割的領土,盡早實現臺灣與祖國大陸的統一,是海峽兩岸人民的共同愿望。讀臺灣省地形圖,完成7~9題。7.關于圖中地理事物的敘述,正確的是( )A.島嶼①是釣魚島B.山峰②是我國最高峰玉山C.東部瀕臨③是南海D.與④福建省隔海相望D8.關于臺灣美譽,說法正確的是( )①海上米倉——盛產小米 ②東方甜島——盛產甘蔗 ③水果之鄉——水果種類多,產量大 ④植物王國——熱帶植物種類繁多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B9.關于臺灣出口導向型經濟發展的有利條件,敘述正確的是( )A.鐵路交通便利 B.本地資金雄厚C.有大量受過教育培訓的勞動力 D.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業C【解析】本題組考查臺灣的自然環境特征及其經濟。第7題,島嶼①是臺灣島西側的澎湖列島,釣魚島位于臺灣島的東北部。山峰②是臺灣最高峰玉山。③是太平洋,南海位于臺灣島的西南部。第8題,臺灣盛產稻米,有“海上米倉”之稱;因地處熱帶、亞熱帶,盛產甘蔗,有“東方甜島”之稱;因水熱條件好,水果種類多,產量大,有“水果之鄉”之稱。云南西雙版納,植物種類繁多,有“植物王國”之稱。第9題,鐵路交通的運輸范圍僅局限于島內,因此對臺灣出口導向型經濟影響不大。臺灣發展出口導向型經濟時吸收了大量外國資本。臺灣經濟以加工工業制成品為主,形成“進口-加工-出口”型經濟。臺灣有大量受過教育培訓的勞動力,為經濟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 讀臺灣島年平均氣溫分布圖和臺灣島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圖,完成10~12題。10.影響臺灣島等溫線呈閉合分布、降水東多西少的主要因素是( )A.城市分布 B.降水C.地形 D.河流C11.臺灣城市多分布在西部,主要自然原因是( )A.地勢平坦,土壤肥沃 B.河流眾多,水能豐富C.礦產豐富,交通便利 D.氣候適宜,靠近祖國大陸A12.下列關于臺灣特征的描述,正確的是( )A.夏季易受臺風影響,多暴雨B.農業是臺灣省重要的經濟支柱C.以農產品加工業為主的外向型經濟D.北回歸線穿過北部,大部分屬于熱帶氣候A【解析】本題組考查臺灣的地理特征。第10題,由圖可知,地形以山地為主,迎風坡降水豐富,臺灣島東部降水最多;臺灣島中東部為山地,西部為平原,受地形的影響,等溫線呈閉合分布。第11題,平原多分布在臺灣島的西部沿海地區,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有利于發展農業及城市建設。第12題,臺灣東臨太平洋,夏季易受臺風影響,多暴雨。臺灣旅游業是重要的經濟支柱。臺灣“外向型經濟”以出口加工工業為主。北回歸線從臺灣南部穿過,因此臺灣大部分屬于亞熱帶。 (2023 江門模擬)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提出2035年以前將建成直達臺灣省的高鐵線路。如圖為京臺高鐵規劃圖。讀圖,完成13~14題。13.規劃的京臺高鐵臺灣海峽段采用海底隧道而不采用橋梁的主要原因是( )①保障飛機安全飛行 ②臺灣海峽臺風頻繁 ③臺灣海峽多云霧、大風等極端天氣 ④臺灣海峽通航船只多,噸位大,航線密集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④B14.京臺高鐵的連通,將有利于( )A.促進沿線礦產資源開發 B.密切祖國大陸和臺灣的經貿交流C.分流京九鐵路貨運壓力 D.緩解東西交通運輸緊張狀況B【解析】本題組考查臺灣自然地理環境及京臺高鐵開通的意義。第13題,讀圖分析可知,京臺高鐵通過臺灣海峽選擇海底隧道而沒有架橋,其主要原因是可能會影響大型商船的通行;臺灣東臨太平洋,受海洋影響,多臺風;臺灣海峽通航船只多,噸位大,航線密集等。第14題,京臺高鐵距離京九線路較遠,高鐵主要是客運,對貨運影響小;將有利于聯系大陸與臺灣,加強大陸與臺灣人民之間的交流,促進民族團結。15.文學作品《鄉愁》《望大陸》等抒發了臺灣同胞對大陸濃濃的思念。中學生王明在閱讀了《鄉愁》《望大陸》之后,對臺灣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閱讀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1)“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鄉愁》這首詩中提到的海峽指的是_________。(2)詩歌表達了作者的一份情懷,并在祖國大陸引起強烈共鳴,這說明( )(選擇填空)①海峽風浪滔天,行船困難 ②臺灣是祖國神圣不可分割的領土 ③臺灣人民是我們的骨肉同胞 ④盡早實現臺灣與祖國大陸的統一是祖國大陸與臺灣人民的共同愿望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④臺灣海峽B(3)后人根據《望大陸》中提及的“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鄉”,把該文學作品作者的半身銅像豎立在臺灣山脈的最高峰_____,了卻他登高遠眺故土的心愿;該山脈的走向是___________。(4)臺灣全島的交通線呈環狀分布,這一特點主要受到其_____(自然因素)的影響。在嘉義縣西部的布袋鹽場海水含鹽量較高,約為長江口外的7倍多,是我國含鹽量最高的水域之一。每年生產60多萬噸食鹽,被人們譽為“_________”。(5)列舉一例說明臺灣與祖國大陸有著深厚的淵源關系。答:從地緣、血緣、歷史、文化和經濟等方面列舉即可。例如:臺灣島靠近祖國大陸,曾是祖國大陸的一部分;兩岸人民同為中華民族;兩岸人民同根同宗;歷史上臺灣隸屬中央政府管轄;臺灣與福建等省居民都尊奉媽祖;自古以來兩岸經貿往來密切等。玉山東北—西南地形東南鹽倉【解析】本題考查臺灣省的位置、民族、地形、交通、農業等知識點。第(1)題,讀圖可知,臺灣與大陸隔臺灣海峽相望,詩中的海峽指的就是臺灣海峽。第(2)題,根據詩中的描述可知,詩人的故鄉在祖國大陸,表達了作者的思鄉之情,說明臺灣是祖國神圣不可分割的領土,臺灣人民是我們的骨肉同胞,盡早實現臺灣與祖國大陸的統一是祖國大陸與臺灣人民的共同愿望。第(3)題,讀圖可知,臺灣地形以山地為主,臺灣山脈最高峰是玉山,臺灣山脈的走向是東北-西南走向。第(4)題,臺灣的交通線呈環狀分布,主要受地形影響,中部地勢高。臺灣四面環海,鹽業發達,海鹽產量大,臺灣的布袋鹽場是臺灣最大的鹽場,被譽為“東南鹽倉”。 第(5)題,從地緣、血緣、歷史、文化和經濟等方面列舉即可。16.讀臺灣島出口貿易結構變化圖,認識臺灣經濟發展歷程和特點,回答下列問題。(1)從圖中可知,從20世紀50年代起,農產品的出口貿易比重不斷_____(選填“上升”或“下降”);農產加工品的比重從_____年開始也持續下降;而工業產品的出口貿易比重持續_____(選填“上升”或“下降”)。(2)通過讀圖分析可知,臺灣經濟由過去以出口_______為主轉變為以出口_________為主,形成“進口—加工—出口”型的經濟。下降1965上升農產品工業產品 隨著臺灣經濟的發展,其出口的產品特征和產業類型都在不斷變化。下圖為臺灣20世紀50年代以來經濟發展的歷程。(人教版教材八下P70活動)(3)請把下列時間點和產品特征、主導產業類型用線連起來。據圖可知,隨著生產力的發展,臺灣的_____水平不斷提高,其出口產品的附加值也不斷_____,不斷促進臺灣經濟的發展。工業提高【解析】本題考查臺灣的經濟變化及經濟特點。第(1)題,從圖中可知,從20世紀50年代起,農產品的出口貿易比重不斷下降;農產加工品的比重從1965年開始也持續下降;而工業產品的出口貿易比重持續上升。第(2)題,通過圖中觀察可知,臺灣經濟由過去以出口農產品為主轉變為以出口工業產品為主,形成“進口—加工—出口”型的經濟。第(3)題,20世紀50年代,臺灣以原料密集型產業為主,出口初級產品;20世紀60-90年代,臺灣以勞動密集型產業為主,出口普通工業產品;20世紀90年代以來,臺灣以技術密集型產業為主,出口高附加值產品。隨著生產力的發展,臺灣的工業水平不斷提高,其出口產品的附加值也不斷提高,不斷促進臺灣經濟的發展。(共34張PPT)第五節 黃土高原的區域發展與居民生活基礎主干落實一、自然地理概況1.位置、范圍:世界最大的黃土沉積區,大致北起長城,南至A_____,西抵烏鞘嶺,東到B_________。2.地表形態:(1)特征:_________。(2)成因:土質_____,夏季多_____,缺少_____保護,容易遭受侵蝕;長期的流水侵蝕和搬運。(3)地貌類型。秦嶺太行山脈溝壑縱橫疏松暴雨植被二、傳統生活方式的轉變項目 主食 菜肴 民居傳統 小麥和_____ 簡單,常用咸菜、辣椒佐食 _____現代 食物豐富 魚肉蔬菜四季不斷 新窯洞或_______雜糧窯洞高樓房三、區域發展與生活質量提升1.水土流失的整治,環境質量提高(1)_______________以保持水土。(2)將坡耕地改造成_________。(3)在溝里建壩攔蓄泥沙,_________。2.建設能源基地,經濟發展水平提高:現已成為國家重要的能源基地,山西_____基地、陜北煤炭與油氣基地,在全國皆占據突出地位。3.城市化建設加快:在條件相對較好、人口密集的區域,實施_______發展與_________保護同步的戰略。植樹造林、種草水平梯田打壩淤地煤炭城市化生態環境(1)黃土高原水土流失是自然原因造成的,與人類活動無關。( )(2)山西人喜愛吃醋,適應了飲用水中堿性大的特點。( )(3)黃土高原是我國煤炭能源基地。( )×√√關鍵詞位置范圍、水土流失、溝壑縱橫、地貌類型、窯洞、坡耕地、保持水土、植樹種草、打壩淤地、能源基地圖解知識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及治理漫畫思考黃土高原為何適宜建造窯洞 答:由于黃土具有直立性,不易崩塌,而且當地氣候比較干燥,容易開挖,適宜開鑿窯洞。知識拓展黃土哪里來的“風成說”被人們普遍接受。“風成說” 認為,黃土高原主要是由盛行風從中亞、蒙古的沙漠和戈壁搬運來的黃土堆積而成的。重點主題探究黃土高原的生態問題及治理 (2022·蘇州學業考)黃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黃土堆積區。讀黃土高原及周邊地區示意圖,完成1~3題。1.有關黃土高原的說法正確的是( )A.位于秦嶺以南,太行山脈以東B.地表千溝萬壑,支離破碎C.冬冷夏熱,降水稀少D.土壤肥沃,農耕文明出現晚B2.下列詩句描寫到圖中地理事物的是( )①云橫秦嶺家何在 雪擁藍關馬不前 ②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③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 ④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B3.近年來黃土高原治理成效顯著,河水含沙量明顯減少,主要的工程措施有( )A.開挖溝渠,引水灌溉 B.修建擋土壩,緩坡修梯田C.陡坡地退耕還林還草 D.過度放牧區減少牲畜數量B【解析】本題組考查黃土高原地理概況和治理措施。第1題,黃土高原位于秦嶺以北,太行山以西;黃土高原主要屬于溫帶季風氣候,冬冷夏熱,降水集中在夏季;黃土高原農耕文明出現早。第2題,“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描述的是長江流域的景觀。第3題,黃土高原主要的生態問題是水土流失。解決黃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問題主要是加強水土保持,在生物措施方面大力植樹種草、退耕還草還林;在工程措施方面打壩淤地、修建梯田等,以生物措施為主,結合工程措施進行治理,近年來黃河流域綜合治理成效顯著。素養分層評價1.黃土高原富有地方特色的“黃土風情”主要有( )①窯洞 ②越劇 ③信天游 ④白羊肚頭巾 ⑤孔雀舞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①③④ D.③④⑤C【解析】本題考查“黃土風情”。黃土高原當地居民依據黃土的直立性質,挖掘了冬暖夏涼適宜居住的窯洞;越劇是浙江省地方戲;信天游和白羊肚頭巾都是黃土高原富有地方特色的“黃土風情”;孔雀舞是我國傣族民間舞中最負盛名的傳統表演性舞蹈,主要流傳于云南省一帶。2.某地民歌歌詞:“羊肚子手巾三道道藍,咱們見個面面容易拉話話兒難。一個在山上一個在那溝,拉不上話話兒招一招手。了的見那村村了不見人,淚蛋蛋拋在沙蒿蒿林。”這是因為( )A.橫斷山區山高路遠 B.青藏高原雪峰連綿C.塔里木盆地黃沙連天 D.黃土高原溝壑縱橫D【解析】本題考查我國的黃土高原的特征。黃土高原土質疏松,植被破壞嚴重,一遇雨天,水土流失嚴重,其地表景觀溝壑縱橫,因此在黃土高原地區“咱們見個面面容易拉話話兒難。一個在山上一個在那溝,拉不上話話兒招一招手”。3.讀黃土高原土地利用示意圖,下列表述錯誤的是( )A.毀林開荒是該地區水土流失問題的主要的人為原因之一B.夏季多暴雨加劇了水土流失C.為減少河流泥沙,可在圖中陡坡地帶修建梯田D.植樹種草是減少當地河流含沙量的有效措施C【解析】本題考查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有關知識。黃土高原地表千溝萬壑、支離破碎,該地區最突出的生態環境問題是水土流失,毀林開荒是其主要的人為原因之一;夏季多暴雨會加劇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為減少河流泥沙,可在圖中陡坡地帶植樹種草;植樹種草是減少當地河流含沙量的有效措施。4.(2023·牡丹江學業考)治理黃土高原“跑水、跑土、跑肥”現象的根本措施是( )A.節約用水,提高水利用率 B.使用化肥,提高土壤肥力C.保護植被,開展植樹種草 D.加固溝渠,水道裁彎取直C【解析】本題考查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黃土高原由于土質疏松、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植被長期以來受到人為的破壞,導致該地區水土流失十分嚴重,“跑水、跑土、跑肥”現象嚴重,治理的根本措施是要保護植被,開展植樹種草,保持水土。 (2022·云南學業考)讀地貌景觀圖(如圖),完成5~6題。5.形成圖示景觀的主要原因是( )A.農民修筑梯田 B.長期水土流失C.大量廢棄窯洞崩塌 D.大規模開采露天煤礦B6.針對圖示地區生態環境問題,可采取的治理措施是( )A.陡坡修筑梯田,種植果樹B.緩坡開墾荒地,種植糧食C.坡腳修擋土壩、護坡等工程D.陡坡種植牧草,大力發展畜牧業C【解析】本題組考查黃土高原的環境問題及治理措施。第5題,讀圖可知,黃土高原的地表特征是千溝萬壑,支離破碎,主要是水土流失造成的。第6題,治理水土流失,可以在坡腳修擋土壩、護坡;陡坡地植樹種草,保持水土。緩坡地修建梯田,適當發展種植業等措施。 河南某中學研學旅行時對黃土高原進行了實地考察。如圖為黃土高原示意圖。讀圖,完成7~8題。7.關于黃土高原,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位于我國地勢的第三級階梯B.為典型的溫帶大陸性氣候C.西至太行山脈,東至烏鞘嶺D.是世界上最大的黃土堆積區D8.通過實地考察,同學們發現黃土高原的生態環境比較脆弱,水土流失比較嚴重。下面是同學們對黃土高原水土流失提出的治理措施,其中不合理的是( )A.植樹種草 B.嚴禁放牧C.修建擋土壩 D.退耕還林B【解析】本題組考查黃土高原的地理特征、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第7題,黃土高原位于我國地勢的第二級階梯;黃土高原為由溫帶季風氣候向溫帶大陸性氣候過渡地帶;黃土高原東至太行山脈、西至烏鞘嶺;黃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黃土堆積區。第8題,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有植樹種草、合理放牧、退耕還林還草、修建擋土壩等。嚴禁放牧做法過于絕對。9.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嚴重,經濟發展受到影響,經過綜合治理,生態環境不斷改善,人們生活逐漸富裕起來。下列治理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措施與下圖中對應位置排序,從左到右排列正確的一組是( )備選項:①修建水平梯田 ②植樹造林,種草 ③打壩淤地 ④營造護田林網、發展生態農業A.①③②④ B.②③④① C.③④①② D.④①③②D【解析】本題考查黃土高原的治理措施。據圖可知,黃土塬較為平坦,適合在保護的基礎上進行耕作,故應營造護田林網、發展生態農業,對應④;在緩坡可以修建梯田,在減小坡度的基礎上進行耕作,對應①;溝谷外會有徑流流經,應在此處打壩淤地,攔截徑流挾帶的泥沙,減少水土流失,對應③;陡坡不適合耕作,同時應植樹造林、種草以減少坡面的水土流失,對應②。 近年來,黃土高原地區針對采礦過程中形成的廢石堆采取了臺階式平整治理方法,取得了明顯的環境效益。根據圖文材料,完成10~12題。10.牧草和灌木主要的環境作用是( )A.減少噪聲 B.凈化空氣C.保持水土 D.吸煙滯塵C11.護坡擋墻主要的作用是( )A.降低坡度 B.阻擋水流 C.減少地震 D.保護坡體D12.廢石堆治理過程中,當地選用牧草而不是野生雜草,主要目的是( )A.保持水土 B.降低成本C.美化環境 D.發展牧業D【解析】本題組考查黃土高原的治理。第10題,黃土高原最主要的環境問題是水土流失嚴重,在這些地區種植牧草和灌木,旨在恢復植被,防止水土流失。第11題,讀圖可知,護坡擋墻位于坡的最低處,目的在于保護坡體,防止土石滑落。第12題,廢石堆治理過程中,當地選用牧草而不是野生雜草,既可以起到美化環境、保持水土的作用,又可以用牧草做飼料,發展牧業,實現經濟價值。保持水土、 降低成本、美化環境不能體現選用牧草的主要目的。13.閱讀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材料一 關于黃土高原形成的學說有多種。目前,“風成說”(黃土高原主要是由盛行風從中亞、蒙古的沙漠和戈壁搬運來的黃土堆積而成的)得到科學界最為廣泛的支持。黃土高原的不同部位顆粒大小有明顯差異,如圖示意不同顆粒帶的分布。(1)依據黃土高原顆粒帶的分布圖,可以判斷從戈壁帶到黏黃土帶堆積物顆粒直徑越來越___,說明黃土是由_____(填風向)風挾帶的沙塵逐漸沉積形成。小西北材料二 黃土高原生態環境十分脆弱。由于長期的流水侵蝕和搬運,形成了獨特的黃土塬、黃土墚、黃土峁等地貌類型。(2)黃土高原地區的地表形態特征是_________。(3)如圖是某初中地理學習小組探究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模擬實驗圖。結合材料及實驗結果可知,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嚴重的自然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針對原因,你認為采取哪些措施最好 _________________。溝壑縱橫黃土高原多坡地,植被稀少,夏季多暴雨,土質疏松植樹種草,恢復生態材料三 洛川縣位于延安南部,海拔較高,氣候溫涼,晝夜溫差大,生產的蘋果品質優良。2008年“洛川蘋果”獲批中國地理標志產品,知名度不斷提高,延安將蘋果作為特色水果推廣種植,助力鄉村振興。(4)請根據材料分析延安推廣蘋果種植的有利條件。答:黃土高原海拔較高,生長期長,利于有機質積累;降水少,晴天多,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利于果實積累糖分等。【解析】本題考查黃土高原的相關知識。第(1)題,黃土高原顆粒帶大體沿東西方向延伸,從戈壁帶到黏黃土帶顆粒直徑越來越小,說明黃土是由西北風挾帶的沙塵逐漸沉積形成。第(2)題,黃土高原地表千溝萬壑、支離破碎,呈現出溝壑縱橫的地表形態。第(3)題,結合材料及實驗結果可得,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嚴重的自然原因是黃土高原多坡地、植被稀少、夏季多暴雨、土質疏松等。該區域進行生態環境治理所采取的有效措施可以是植樹種草,恢復生態;修建梯田和擋土壩;退耕還林還草;合理放牧,減少放牧的牲畜數量。第(4)題,蘋果樹喜涼喜光,洛川縣海拔較高,氣候溫涼,符合蘋果樹生長習性;洛川所在區域為溫帶季風氣候,蘋果生長期晴天多,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有利于有機質積累,蘋果品質優良。洛川縣位于黃土高原地區,塬面寬闊,土層深厚,質地疏松,有利于果樹的生長。14.黃土高原的地下埋藏著煤炭、有色金屬等多種礦產資源。晉、陜、內蒙古接壤的地區分布著世界罕見的超大型煤田,被譽為“烏金三角”。讀圖,回答下列問題。(中圖版七下教材P93)(1)圖中黃土高原煤炭儲量最大的省級行政區域單位是_____省。密集的鐵路網對煤炭外運起著重要的作用。據圖例列舉煤炭外運的鐵路線名稱。答:大秦線或太焦線。(2)黃土高原豐富的煤炭因鐵路運力不足,無法及時外運,現在將部分煤炭轉化成電力或煤氣外運。請分析這種煤炭利用的創新方式對當地有什么利弊。答:利:優化產業結構,降低運輸成本,增加就業機會。弊:增加環境壓力,造成環境污染。(3)說說黃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對當地的能源開發利用有什么積極作用。答:黃土高原位于我國東西部地區的結合處,在西部大開發中可以起到承東啟西的作用。山西【解析】本題考查黃土高原地區煤炭資源的開發和利用。第(1)題,從圖中信息可知,山西省煤礦數量多,煤炭資源最豐富, 山西省煤炭外運的鐵路線有大秦線、太焦線等。第(2)題,將黃土高原的煤炭轉化成電力或煤氣外運,對當地來說,一方面可以優化產業結構,降低運輸成本,增加就業機會;另一方面在轉化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氣體,增加環境壓力,造成環境污染。第(3)題,黃土高原位于我國東西部地區的結合處,在西部大開發中可以起到承東啟西的作用。(共27張PPT)第八章 認識區域:環境與發展第一節 北京市的城市特征與建設成就基礎主干落實一、自然地理環境1.位置(1)經緯度位置:大致為(___________)。(2)相對位置:位于A_____平原的北緣,北部是_____(山脈),西部是_____山脈余脈西山,東南面向___海,與河北省、D_____市相鄰。40°N,116°E華北燕山太行渤天津2.自然環境地形地勢 氣候 河流地形:以_____為主;地勢:_____________ _________氣候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_____河、②_____河流向:_______________屬_____水系,注入___海平原西北高,東南低溫帶季風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永定潮白自西北流向東南海河渤二、政治文化中心1.城市職能:全國的_____、_____和對外交流中心。2.文化遺產:包括_____、長城、周口店北京人遺址、_____、頤和園和明十三陵等。三、城市建設成就1.建設與保護:在城市建設和發展中,北京注意保持舊城基本格局和原有風貌,重要的古建筑、園林和特色街區得到了保護和修繕。2.交通(1)中國最大的鐵路樞紐,有_____、京九、_____、京哈、京包—包蘭等鐵路干線接北京。政治文化故宮天壇京滬京廣(2)北京城市道路、_____、輕軌鐵路組成市內四通八達的交通網絡。(3)北京現已成為中國乃至_____地區重要的交通運輸樞紐。3.經濟:中國重要經濟中心之一,是中國重要的_________中心。4.科技:以_____、信息為龍頭的高新技術產業發展迅猛,_______是著名的高新技術產業密集區。地鐵亞太國際會展電子中關村(1)北京中關村科技園區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的優勢條件是科技力量雄厚。( )(2)北京是全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關鍵詞歷史文化名城,政治、文化和對外交流中心,國際會展中心,中關村地圖筆記北京的位置名師提醒(1)“國家首都”體現北京政治中心職能;(2)“世界城市”體現北京對外交流中心職能;(3)“文化名城”體現北京文化中心職能;(4)“宜居城市”是北京近些年來針對環境問題提出的目標。拓展延伸河北雄安新區:包括保定市雄縣、容城縣、安新縣三縣及周邊部分區域,是繼深圳經濟特區和上海浦東新區之后又一具有全國意義的新區,主要是為了集中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重點主題探究北京自然環境與城市特征 (2024·棗莊學業考)讀北京市降水量空間分布圖(如圖),完成1~2題。1.判讀北京市中心城區的年降水量大致是( )A.550毫米以下B.650毫米以上C.550毫米~650毫米D.無法判讀C2.推測北京市降水量最多的地方處于( )A.平原 B.山地C.高原 D.盆地B【解析】第1題,讀圖可知,降水量等值距為50毫米,北京中心城區周圍的降水為550毫米和600毫米,根據等值線的遞變規律可以判斷北京中心城區的降水量為550毫米~600毫米。第2題,讀圖可知,降水量最多的地區位于西南以及東北地區的山地,地處東南季風(夏季風)的迎風坡,受地形抬升作用,降水多。素養分層評價 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開幕會于2023年3月5日9時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開幕。結合北京市地形圖,完成1~3題。1.地理老師說北京市的地勢特征是西北高、東南低,其依據是( )①西北是山地,東南是平原 ②西北是平原,東南是山地 ③河流自西北流向東南 ④河流自東南流向西北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A2.在北京市舉行全國人大會議反映了北京市的城市職能是( )A.政治中心 B.歷史悠久的古城 C.文化中心 D.現代化的大都市A3.下列有關圖中內容的描述,錯誤的是( )A.①山脈屬于太行山脈 B.永定河的汛期在夏季C.②山脈在地勢第三級階梯 D.北京市河湖多,水資源豐富D【解析】本題組考查北京的自然地理特征及其城市職能。第1題,由圖可知,北京西北是山地,東南是平原,河流自西北流向東南,故北京地勢特征是西北高、東南低。 第2題,材料中在北京市舉行全國人大會議反映了北京市的城市職能是政治中心。第3題,據圖可知,圖中①山脈屬于太行山脈;永定河位于溫帶季風氣候區,夏季高溫多雨,河流的汛期主要在夏季;②山脈是燕山,位于我國地勢第三級階梯;北京位于我國溫帶季風氣候區,降水季節分配不均勻,水資源不足。 氫能出行是北京冬奧會一大亮點。國際氫能示范區是大興區和清華大學等共建項目,大興區成為北京新的產業集聚區。如圖示意北京市大興區的位置。據此完成4~6題。4.北京冬奧會采用氫能源汽車,主要原因可能是( )A.制造成本低 B.減排效果更好C.技術門檻低 D.燃料容易獲得B5.清華大學等機構為研發氫能源汽車提供( )A.廣闊的市場 B.廉價勞動力C.先進的科技 D.廉價的原料C6.大興區成為北京新的產業集聚區,有助于疏解北京( )A.各種首都的職能 B.中心城區的人口C.對外交流中心職能 D.政治文化中心職能B【解析】本題組考查從材料中獲取信息的能力和北京的知識。第4題,與傳統汽車相比,氫能源汽車主要是制作成本比較高、節能減排效果好、技術門檻高;燃料需要高新技術手段制取。第5題,發展和建立高新技術產業最重要的條件是知識和技術,清華大學等機構為研發氫能源汽車提供先進的科技。第6題,大興區成為北京新的產業集聚區,有助于疏解北京中心城區的人口,不會疏解首都的職能,如對外交流中心職能、政治文化中心職能等。7.北京正在朝著“國家首都、世界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的目標邁進,在城市建設中,下列措施有利于實現上述目標的是( )①建設現代化立體交通網絡 ②加強對名勝古跡的保護,發展旅游業 ③在城市中心打造一批開放式街心公園、綠地廣場 ④大力發展傳統工業,不斷擴大城市規模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A【解析】本題考查北京的發展。大力發展傳統工業,易出現環境污染,企業利潤降低,北京應該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 (2021·北京質檢)地圖是學習地理重要的工具,通過讀圖,可以判斷、分析一個地區的地理特征。如圖是北京市地圖。讀圖,完成8~9題。8.通過讀圖,能判斷、分析出北京市的地理特征有( )①緯度位置——地處五帶中的北溫帶②海陸位置——四面都不臨海③河流流向——大多自西北向東南流④人口特征——數量大,漢族為主⑤水資源特點——總量少,水資源短缺⑥地勢特征——西北高、東南低A.①②③⑥ B.②③④⑤ C.②③④⑥ D.①③⑤⑥A9.氣溫降低、光合作用減弱,樹葉中的葉綠素逐漸減少,黃、紅等色素逐漸出現,葉片開始變紅。與北京東部地區相比,西部地區的紅葉變色早,最佳觀賞期也早。主要原因是北京西部地區( )A.緯度高,氣溫低 B.離海遠,氣溫低 C.海拔高,氣溫低 D.河流多,氣溫低C【解析】本題組考查北京市的地理特征。第8題,圖中40°N緯線穿過北京,可判定北京地處五帶中的北溫帶(北溫帶的緯度范圍是23.5°N~66.5°N)。從海陸位置看,北京四面都不臨海。由圖示圖例信息可知,北京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因此,河流大多自西北向東南流。北京人口數量大,漢族為主,但從圖中看不出。北京水資源特點是總量少,水資源短缺,為此國家實施了南水北調工程。第9題,由圖示信息可知,與北京東部地區相比,西部地區的紅葉變色早、最佳觀賞期也早,主要原因是北京西部地區為山地,海拔高、氣溫低。 京張高鐵(北京—張家口)是我國首次采用自主研發的北斗衛星導航系統,設計時速350千米的智能化高速鐵路。圖1是北京及周邊地區地形圖,圖2是北京氣溫曲線和降水量柱狀圖。讀圖,完成10~11題。10.下列關于京張高鐵所經過地區的描述,正確的是( )A.以干旱區為主B.以溫帶季風氣候為主C.以高原、盆地為主D.地勢西北低、東南高B11.北京城市建設發展迅速,主要表現敘述不正確的是( )A.交通網四通八達 B.城區面積不斷擴大C.興建了國家奧林匹克體育中心 D.城市住房相當緊張D【解析】本題組考查京張高鐵所經過地區的地理概況、北京的城市建設。第10題,京張高鐵所經過地區,年降水量在400~800毫米,為半濕潤區,以溫帶季風氣候為主,地形以山地、平原為主,地勢西北高、東南低。第11題,北京城市建設發展迅速,主要表現為交通網四通八達、城區面積不斷擴大、興建了國家奧林匹克體育中心等。12.(2023·邵陽質檢)《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16年-2035年)》提出了“一核一主一副、兩軸多點一區”的城市空間結構。讀材料和北京市地形圖,回答下列問題。材料一 該規劃指出,北京按照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產的要求,根據全球供水資源量和人均水資源量,北京市常住人口規模2020年控制在2 300萬人以內。材料二 2023年4月1日,是國家級新區——雄安新區建立6周年的紀念日。2023年5月10日,習近平在河北省雄安新區考察,并主持召開高標準高質量推進雄安新區建設座談會。(1)“一核”是指首都功能核心區,故宮位于核心區,體現出北京是我國的_____中心。(2)“一主”是中心城市,海淀區的_______是我國科技創新和人才資源最為密集的區域,主要發展_________產業。(3)“一副”指將通州設立為北京城市副中心,副中心的設立對首都可能產生的影響有_____。①促進工業發展 ②明確城市功能 ③改善城市環境 ④增加城市用水(4)“一區”是指生態涵養區,該區的地形類型主要是_____。(5)北京雖然有潮白河、永定河等河流,但規劃卻提出“以水定城、以水定人”,反映出北京的__(填字母)現狀。A.水資源短缺 B.水資源空間分布不均C.水庫數量有限 D.降水季節分配不均文化中關村高新技術②③山地A【解析】本題考查北京的職能、建設發展、水資源等相關內容。第(1)題,故宮是世界文化遺產,是我國最著名的旅游景點之一,體現北京的文化中心功能。第(2)題,“一主”是中心城市,海淀區的中關村是我國科技創新和人才資源最為密集的區域,有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大學和科研機構,主要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第(3)題,“一副”指將通州設立為北京城市副中心,副中心的設立,可疏解非首都功能,進一步明確北京的首都功能,改善城市環境,減少交通擁堵等,②③正確;工業不是北京的主要職能;副中心的設立不會增加城市用水。第(4)題,“一區”是指生態涵養區,該區的地形類型主要是山地,多森林,有利于涵養水源、保持水土、防風固沙、凈化空氣等。第(5)題,北京雖然有潮白河、永定河等河流,但是北京人口密集,工農業發達,需水量大,水資源嚴重不足,需要跨流域調水。(共32張PPT)第四節 貴州省的環境保護與資源利用基礎主干落實一、自然地理概況1.位置:地處_____高原東部,北部是A_____省和重慶市,東部是B_____省,南部是廣西壯族自治區,西部是C_____省。2.自然環境(1)地勢、地形、地貌:地勢西高東低;以_____、山地為主,地表崎嶇,_______地貌廣泛發育。(2)氣候:屬___________氣候,冬暖夏涼,濕潤多雨。(3)河流:主要河流有_____、北盤江、赤水河。云貴四川湖南云南高原喀斯特亞熱帶季風烏江3.自然資源礦產資源 水能資源 水資源主要有___、汞、重晶石、磷、鋁土等 河流落差大、水量大,_____資源豐富 暗河眾多,水資源利用困難煤水能二、自然災害與環境問題1.地質災害:滑坡、泥石流。2.災害性天氣:_____、冰凍、冰雹等。3.環境問題:水土流失、_______。三、環境保護的有效措施干旱石漠化四、資源利用的成功經驗水資源 能源資源 旅游資源 農業開發模式建設水利基礎設施,擴大農田灌溉面積 建設大型煤電基地,發揮“水火互濟”優勢,優先發展火電,深度開發水電 黃果樹瀑布和織金洞,紅軍長征的文物與遺跡等 立體農業開發:山上植樹造林戴帽子,山腰坡改梯田拴帶子,山麓種綠植肥鋪毯子,山下興辦工廠抓票子,農田集約種糧收谷子關鍵詞喀斯特地貌、亞熱帶季風氣候、寒暑適中、石漠化、生態建設、“江南煤海”地圖筆記妙招巧記貴州素有“地無三尺平、天無三日晴”之稱。1.地無三尺平——地表崎嶇。2.天無三日晴——濕潤多雨。知識拓展喀斯特地貌:是具有溶蝕力的水對可溶性巖石(大多為石灰巖)進行溶蝕作用等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態的總稱,又稱巖溶地貌。名師提醒貴州省“八山一水一分田”貴州省地處云貴高原,石灰巖廣布,喀斯特地貌發育較好,地形崎嶇不平。重點主題探究貴州省石漠化的形成原因及治理措施(2022·菏澤學業考)貴州依據本省的地理環境特點在環境保護和資源利用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取得了很好的成效。讀貴州省地形圖(圖1)與貴州省自然資源和地質災害分布圖(圖2),回答下列問題。 貴州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說法。(1)這些說法反映的貴州地理環境特點有哪些 答:地形以山地為主,地形崎嶇,耕地較少;受地形影響,氣候垂直變化明顯,氣候復雜多樣。(2)結合圖示信息,說出貴州省發展經濟的有利和不利條件。答:有利:熱量充足,水能資源豐富,電力充足;煤炭、鋁土等礦產資源豐富;旅游資源豐富等。不利:耕地少,地形崎嶇,交通不便,泥石流、滑坡等地質災害多發等。 貴州喀斯特地貌分布廣泛,是國內三大石漠化較嚴重的地區之一。(3)該省為保護環境,減輕石漠化危害,應采取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答:封山育林,人工種草,草地改良,修建梯田等。【解析】本題考查貴州省的地形、發展經濟的條件、生態環境等相關內容。第(1)題,貴州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說,說明貴州的地形以山地為主,貴州省位于云貴高原上,屬于喀斯特地貌,地形崎嶇,耕地較少。“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說明貴州受地形影響,氣候垂直變化大,氣候復雜多樣。第(2)題,讀圖可知,貴州省發展經濟的有利條件是緯度較低,熱量充足,地勢落差大,水能資源豐富;煤炭、鋁土等礦產資源豐富,電力充足;有著名的黃果樹瀑布,可以發展旅游業。不利條件是山地多耕地少,地形崎嶇,地質條件復雜,泥石流等地質災害多發;交通不便等。第(3)題,為減輕水土流失和石漠化造成的危害,貴州所采取的生態環境恢復措施是封山育林、人工種草、草地改良、修建梯田等。素養分層評價 東數西算工程是將東部密集的算力需求有序引導到西部,在緩解東部能源緊張問題的同時,給西部發展開辟新路。貴州省貴陽市被稱為“中國數谷”。2023年5月26日,2023中國國際大數據產業博覽會在貴陽開幕。如圖為貴州省地形圖。據此完成1~2題。1.貴陽位于( )A.熱帶、濕潤區 B.亞熱帶、濕潤區C.暖溫帶、半濕潤區 D.中溫帶、半濕潤區B2.貴陽發展大數據產業主要得益于貴州( )A.水能資源豐富 B.對外交通便利 C.產業基礎良好 D.科技力量雄厚A【解析】本題組考查貴陽的氣候、工業區位。第1題,由圖可知,貴陽主要位于26°N~28°N,屬于亞熱帶、濕潤區。第2題,大數據產業屬于高耗能產業。由圖可知,貴州省地勢起伏大,水電站多,水能資源豐富。 2023年4月6日,以“共聚多彩貴州公園省、共建世界旅游目的地”為主題的第十七屆貴州旅游產業發展大會在貴陽花溪青巖隆重開幕。讀貴州地形圖和米豆腐圖,完成3~5題。3.貴州旅游業發達,下列旅游資源分布在貴州的是( )A.桂林山水 B.名城遵義C.蘇州園林 D.元陽梯田B4.米豆腐是貴陽傳統的夏令清涼小吃,用當年的新米經水浸泡后打成漿,在文火上加熱煮沸,再用鹵水點制而成。該小吃反映了當地的主要糧食作物是( )A.大豆 B.小麥 C.水稻 D.土豆C5.“走,坐上高鐵去涼都!”安順至六盤水的高速鐵路(簡稱安六高鐵)已開通運營,“如約涼都,美好同行”“19 ℃的夏天”。關于“涼都”六盤水,敘述錯誤的是( )A.“涼都”位于云貴高原 B.氣候類型為亞熱帶季風氣候C.地勢崎嶇,山地旅游資源豐富 D.“19 ℃的夏天”是因為“涼都”緯度位置高D【解析】本題組考查貴州的旅游資源、糧食作物和地理概況。第3題,桂林山水位于廣西;名城遵義位于貴州;蘇州園林位于江蘇;元陽梯田位于云南。第4題,由題意可知,此處的新米是指稻米,由于貴陽位于我國南方地區,夏季高溫多雨,適合水稻的種植。第5題,“涼都”是指貴州省的六盤水,該城市位于云貴高原上,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該城市地勢崎嶇,山地旅游資源豐富;“19℃的夏天”是因為“涼都”的海拔較高。 “村超”是貴州省黔東南州和美鄉村足球超級聯賽,它以獨特的鄉土味火爆全網,已演變成促進民族團結、民族融合的大舞臺。結合圖文資料,完成6~7題。6.關于貴州省地理特征的描述,正確的是( )A.高原、山地為主,地表崎嶇B.干旱少雨,冬暖夏涼C.支流眾多,河湖密布D.紅色熱土,礦產匱乏A7.“村超”持續火爆的原因是( )①工業基礎雄厚,發展生態型產業 ②資源豐富,布局先進制造業 ③傳統體育與鄉村休閑娛樂相結合 ④傳統體育與鄉村特色農產品相結合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C【解析】本題組主要考查貴州省的地理特征、“村超”持續火爆的原因。第6題,由圖可知,貴州省海拔較高,主要為1 000米以上,以高原、山地為主,地表崎嶇;貴州省為亞熱帶季風氣候,雨熱同期;貴州省的河流支流多,但是湖泊不多;貴州省礦產資源豐富。第7題,貴州工業基礎差;“村超”持續火爆與當地資源和制造業沒有關系;由材料可知,“村超”是貴州省黔東南州和美鄉村足球超級聯賽,傳統體育與鄉村休閑娛樂相結合;“村超”持續火爆的原因是傳統體育與鄉村特色農產品相結合。 貴州省是世界上喀斯特地貌發育最典型地區之一。讀貴州地形簡圖、貴陽氣候資料圖,完成8~9題。8.貴州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天無三日晴,地無三里平”之說。下列關于貴州的說法,正確的是( )A.貴州沙漠多 B.貴州平原多C.貴州陰雨天多 D.貴州跨溫度帶多C9.冶金工業對資源消耗很大,煉鋁業是貴州重要的工業部門之一。據圖分析貴州發展煉鋁業的有利條件有( )①鋁土礦產資源豐富 ②地處沿海,港口條件優越 ③水能、電力資源豐富 ④煤炭資源豐富 ⑤位于長江三角洲工業基地,工業基礎好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⑤C【解析】本題組主要考查貴州省的地理環境、貴州發展煉鋁業的有利條件。第8題,貴州省位于我國南方地區,降水較多,地表水豐富,沙漠少。貴州省地形以高原、山地為主,平原少。貴州省受夏季風影響大,降水多,陰雨天多。貴州省位于我國南方地區,位于亞熱帶,跨溫度帶少。第9題,讀圖可知,貴州鋁土礦產資源豐富;貴州屬于內陸省;貴州省水能、電力資源豐富;貴州省煤炭資源豐富;貴州省不位于長江三角洲工業基地。 (2023 安徽模擬)世界橋梁看中國,中國橋梁看貴州。如圖示意貴州省及其附近地區行政區域和橋摞橋景觀。據此完成10~11題。10.關于烏江的說法正確的是( )A.落差大,水能豐富 B.河流結冰期長C.大致自東北向西南流 D.水位季節變化小A11.導致烏江流域多橋摞橋景觀的主要影響因素是( )A.地形 B.植被 C.氣候 D.土壤A【解析】本題組考查貴州省地理特征。第10題,由圖可知,烏江主要流經云貴高原地區,地表崎嶇,落差大,水能豐富。貴州省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河流沒有結冰期,水位季節變化大。烏江大致自西南流向東北,經重慶市匯入長江。第11題,由于地勢起伏大,地表崎嶇,烏江流域的交通建設多橋梁,出現橋摞橋景觀。植被、氣候、土壤與橋摞橋景觀關系較小。 2023年貴州全省石漠化面積已從2005年的3.76萬平方千米減少至1.55萬平方千米,貴州是全國巖溶地區石漠化面積減少數量最多、幅度最大的省級行政區域單位,重度和極重度石漠化土地面積減幅超60%,生態持續向好。據此完成12~13題。12.導致貴州水土流失和石漠化問題嚴重的自然原因有( )①山高坡陡,地表崎嶇 ②毀林開荒 ③降水集中④干旱等災害性天氣A.①② B.②④C.③④ D.①③D13.讀圖,貴州省的地勢特征為( )A.西高東低 B.東高西低C.南高北低 D.北高南低A【解析】本題組考查貴州省水土流失和石漠化問題嚴重的自然原因、貴州省的地勢特點。第12題,貴州石漠化嚴重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為原因。其自然原因有:大部分地區山高坡陡,地表崎嶇、土層較薄,植被根系淺;該地屬亞熱帶季風氣候,降水集中于夏季。人為原因有:不合理的開墾活動破壞了原有植被,造成嚴重的水土流失,加速了石漠化的進程。第13題,讀圖可知,貴州地貌以山地高原為主,貴州省位于云貴高原東部,平均海拔在1 100米左右,是一個海拔較高、緯度較低、喀斯特地貌典型發育的山區。貴州地勢西高東低,自中部向北、東、南三面傾斜,呈三級階梯分布。14.(2023 德州模擬)大美神州,最美貴州。貴州省是世界上喀斯特地貌發育最典型的地區之一。讀圖,回答下列問題。(1)貴州省的簡稱是_______,位于我國四大高原中的_____高原。(2)貴州主要種植的糧食作物是_____,當地如果大規模開墾梯田發展種植業,有可能引起_____________等地質災害。貴或黔云貴水稻滑坡、泥石流(3)讀四城市7—8月平均氣溫統計表,因夏季氣溫偏低而適合避暑的是_____市。四城市7—8月平均氣溫統計表/℃城市 7月 8月貴陽 23.9 23.6重慶 28.1 28.4武漢 28.7 28.2長沙 28.6 28.1貴陽(4)冶金工業對資源的消耗很大。煉鋁業是貴州省重要的工業部門之一。據圖分析貴州省發展煉鋁業的自然條件。(至少兩點)答:鋁土礦資源豐富;煤炭資源豐富;電力資源豐富;水能豐富。(5)“要致富,先修路。”與東部平原地區相比,貴州省鐵路建設成本較高,請說明原因。答:地表崎嶇,地質災害多。【解析】本題考查貴州省地理特征及經濟發展。第(1)題,貴州省簡稱貴或黔,位于我國四大高原中的云貴高原。根據圖中河流流向或海拔可知,貴州省總體地勢特征是西高東低。第(2)題,貴州處于南方地區,主要種植的糧食作物是水稻。貴州省高原、山地分布較廣,平原面積較小,地表崎嶇,陰雨天多。當地如果大規模開墾梯田發展種植業,有可能引起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第(3)題,貴州省位于云貴高原上,海拔高,氣溫低。讀表可知,貴陽市夏季氣溫偏低,適合避暑。第(4)題,讀圖可知,貴州省鋁土礦資源豐富、煤炭資源豐富、電力資源豐富、水能豐富。因此,適宜發展煉鋁業。第(5)題,貴州省年平均陰雨日數在200天以上,有“天無三日晴”之說。又因山脈綿延,河谷深切,地形崎嶇,交通不便,有“地無三尺平”之說。所以貴州省地表崎嶇,地質災害多,修建鐵路成本高。(共31張PPT)第三節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地理概況與區域開發基礎主干落實一、位置與范圍1.海陸位置:位于我國西北邊陲,距海遙遠。2.相對位置鄰國 與蒙古、①_______、②___________、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8個國家接壤鄰省 東部和南部與甲_____省、乙_____省和西藏自治區相鄰俄羅斯哈薩克斯坦甘肅青海二、自然地理環境地形 氣候 河流地形:_____和_____為主;地形大勢:___________a:___________A:_________b:___________昆侖山脈 1.類型:___________氣候2.特征:干旱少雨,氣溫年較差、日較差都很___。3.成因:深居亞歐大陸腹地,高山環繞,海洋水汽不易到達 1.類型:河流多為_____河,湖泊多為_____湖。2.水源:_________融水和__________。3.我國最長內流河—_________;唯一注入北冰洋外流河—____________山地盆地三山夾兩盆準噶爾盆地天山山脈塔里木盆地溫帶大陸性大內流咸水高山冰雪山地降水塔里木河額爾齊斯河三、社會經濟面貌1.農業:我國最大的_______、啤酒花和甜瓜生產基地,以及重要的畜牧業和_____生產基地,水利工程——_______。2.工業:建成了以_____資源開發和_____產品深加工為主的工業體系。3.交通運輸:公路通車里程不斷增長,鐵路連通全區主要地州,是中國擁有機場最多、航線最長的省級行政區域單位。“_________”管道以及一系列輸油管道,已成為國家陸上能源安全大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4.第三產業:以加快_________、促進商貿流通、發展社區服務為重點,2010年設立______經濟特區。長絨棉甜菜坎兒井礦產農副西氣東輸旅游開發喀什四、生態環境保護1.生態環境問題突出:_______和水土流失加劇、河流和湖泊干涸、___________退化、自然災害頻發等。2.治理措施:_____、_____、治理水土流失、防治土地沙化等。荒漠化耕地和草場休耕輪牧關鍵詞三山夾兩盆、長絨棉基地、綠洲農業、坎兒井、哈密瓜、西氣東輸工程圖解知識三山夾兩盆教材再開發“新疆戰略位置十分重要,是中國西部大開發的重點區域。”請分析新疆西部大開發的優勢。答:新亞歐大陸橋穿過,邊境漫長,與8個國家接壤,有利于內外聯系;自然資源種類多且數量豐富。大國工程——西氣東輸西氣東輸的好處(1)對西部地區:增加財政收入,增加就業機會,帶動經濟發展。(2)對東部地區:得到清潔能源,緩解能源危機;凈化環境等。重點主題探究新疆經濟開發與自然環境的關系(2023·常德學業考)一個地區的地理環境包括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各環境要素相互影響、相互制約,形成區域環境特征。讀我國某地區環境要素相互影響圖,回答下列問題。(1)據圖說明該地區修建坎兒井的目的是_________。灌溉農田(2)當地發展綠洲農業的條件除氣溫日較差大、光照強外,主要還有_________。試列舉一例當地優質瓜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據圖說明干旱少雨的氣候特征給當地人文地理環境帶來的影響。答:人口和城市分布于盆地邊緣的綠洲地帶;聚落呈點狀或帶狀分布;傳統民居多為平房。水源充足新疆哈密瓜、吐魯番葡萄(任答一例即可)【解析】本題考查新疆的自然環境及對當地農業和人文地理的影響。第(1)題,由材料分析可知,該地區是我國的新疆地區。新疆氣候干旱,蒸發量大,坎兒井主要分布在我國的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是古老的水利工程,長期為新疆綠洲居民所利用。該地區修建坎兒井的目的是灌溉農田。第(2)題,當地發展綠洲農業的條件除了氣溫日較差大、光照強以外,主要還有水源充足。新疆夏季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有利于瓜果糖分積累。如新疆哈密瓜、吐魯番的葡萄等。第(3)題,干旱少雨的氣候特征使得該地區人口和城市分布于盆地邊緣的綠洲地帶;聚落呈點狀或帶狀分布;傳統民居多為平房。素養分層評價 (2023 濟寧模擬)目前,西氣東輸管道系統總里程超過2萬千米,相當于繞地球赤道約半圈。管道5次穿(跨)越黃河,3次穿越長江,是我國覆蓋范圍最廣的天然氣管道,惠及我國西部、長三角、珠三角、華中及中原地區的400多個城市。讀我國某自治區圖。完成1~4題。1.該自治區的地形格局是三山夾兩盆。其中①是( )A.昆侖山脈 B.阿爾泰山脈C.天山山脈 D.阿爾金山脈A2.該自治區自然資源豐富,其中②____內的天然氣通過輸氣管道輸往內地( ) A.四川盆地 B.塔里木盆地 C.柴達木盆地 D.準噶爾盆地B3.下列地理事物與該自治區主要特征無關的是( )A.天府之國 B.沙漠廣布 C.風蝕城堡 D.綠洲農業A4.據圖說明該區人口和城市的分布特點是( )A.集中在內陸湖泊沿岸 B.主要分布在河流入海口地區C.集中于山區,大致呈團塊狀分布 D.主要分布在綠洲上,呈線狀、點狀分布D【解析】本題組考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地理特征。第1題,讀圖可知,該地屬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地形格局是三山夾兩盆,其中①是昆侖山。第2題,圖中②是塔里木盆地,它是我國最大的盆地。第3題,天府之國是成都平原的美稱,與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無關。而沙漠廣布、風蝕城堡和綠洲農業都是該地區自然環境的反映。第4題,該地區因為降水較少,人口主要分布在水源充足的綠洲上,呈線狀、點狀分布。 一個地區的發展必須結合當地的自然環境和自然資源。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地形和交通簡圖,完成5~8題。5.發展一個地區,首先應了解當地的自然環境,①山脈將新疆分成了南疆和北疆,據圖判斷下列城市全部位于南疆的是( )A.霍爾果斯、烏魯木齊、庫爾勒B.庫爾勒、喀什、和田、民豐C.阿勒泰、烏魯木齊、庫爾勒D.民豐、庫爾勒、霍爾果斯B6.圖示地區距海遙遠,降水少、光照強、晝夜溫差大,據此氣候特征,當地可大力發展( )A.長絨棉和特色瓜果 B.水稻生產C.耐寒畜牧業 D.特色藕種植A7.將當地豐富的資源進行開發可以把資源優勢變為經濟優勢,圖中西氣東輸線路運輸的貨物和運輸方式分別是( )A.石油 鐵路運輸 B.天然氣 管道運輸C.煤炭 鐵路運輸 D.鐵礦 管道運輸B8.交通運輸建設可以助力當地發展,南疆雖然沙漠廣布,但也建成了民豐—庫爾勒等多條公路,主要得益于( )A.沿途豐富的水源 B.地形平坦開闊C.我國科技的進步 D.多晴朗天氣C【解析】本題組考查讀圖分析能力。第5題,結合圖示,①天山山脈將新疆分成了南疆和北疆,位于南疆的城市是庫爾勒、喀什、和田、民豐。第6題,據題干所述氣候特征,當地可大力發展長絨棉和特色瓜果,該區域氣候干旱,不適合水稻生產和特色藕種植,青藏地區適合發展耐寒畜牧業。第7題,圖中西氣東輸線路運輸的貨物和運輸方式分別是天然氣和管道運輸,該區域石油、天然氣等資源豐富。第8題,南疆雖然沙漠廣布,但也建成了民豐—庫爾勒等多條公路,主要得益于我國科技的進步,科技的進步促使我國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進步很快。 (2023·福建學業考)新疆獨庫(獨山子—庫車)公路連接北疆和南疆,全長約561千米,一半路段在海拔2 000米以上。夏季,該公路是深受自駕游愛好者青睞的景觀大道。據此完成9~11題。9.獨庫公路穿越東西走向的山脈名稱應是( )A.陰山山脈 B.天山山脈C.祁連山脈 D.昆侖山脈B10.夏季,獨庫公路享有“一日游四季”的美譽,是因為該公路( )A.穿越的山地相對高度大 B.沿路降水豐富C.穿越的山地海拔高 D.位于高緯度地區A11.隨著垂直高度的變化,夏季在獨庫公路的沿途可見規模較大的景觀有( )A【解析】本題組考查新疆的地形和景觀。 第9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地形具有“三山夾兩盆”的分布特點,其中中部的天山山脈把新疆分為北疆和南疆。第10題,獨庫公路享有“一日游四季”的美譽,是因為該公路穿越的山地相對高度大,海拔不同,植被變化顯著。第11題,隨著垂直高度的變化,夏季在獨庫公路的沿途可見規模較大的景觀有雪山、森林、草原;山區茶園多分布在南方丘陵地區;緩坡水田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區,新疆地區以綠洲農業為主;牦牛為青藏地區的特有畜種。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位于我國西北邊陲,是我國陸地面積最大的省級行政區域單位。讀圖,完成12~14題。12.關于新疆的描述正確的是( )A.河流絕大多數是外流河B.天山山脈大致呈東西走向C.烏魯木齊位于塔里木盆地D.城鎮、交通線多分布在盆地中部B13.新疆目前面臨的主要生態環境問題是( )A.水污染 B.水土流失C.大氣污染 D.土地荒漠化D14.共建生態文明,共享綠色未來。下列不符合綠色發展理念的是( )A.在荒漠地區墾荒種糧 B.在礦區推進生態修復C.在牧區實行輪牧 D.在山區開展退耕還林A【解析】本題組考查新疆的地理特征、環境問題和發展。第12題,新疆氣候干旱,河流絕大部分是內流河,唯一的外流河是額爾齊斯河;天山山脈大致呈東西走向;烏魯木齊位于準噶爾盆地的邊緣;人口、城鎮和交通線主要分布在盆地邊緣山麓的綠洲。第13題,新疆受氣候因素的影響,降水稀少,目前面臨的主要生態環境問題是土地荒漠化。第14題,在荒漠地區墾荒種糧,易加劇土地沙化,不符合綠色發展理念。15.(2023·北師大附中質檢)世界棉花看中國,中國棉花看新疆。新疆長絨棉品質優良,享譽世界。某校師生開展了關于新疆棉花生產的小組探究活動。閱讀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第一小組以新疆棉花產區分布為主題進行研究。如圖為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示意圖。(1)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大部分位于我國四大地理區域中的_____地區,地處我國西部邊疆。(2)新疆棉花產區以_____山脈為界分為南、北兩個產區,該山脈的走向為_________,其中南部棉花產區的分布特點是大面積、連片沿___________分布。西北天山東西走向山麓、河流第二小組以新疆棉花品質優良為主題進行研究。如圖示意烏魯木齊氣溫曲線和降水量柱狀圖及棉花生長習性。(3)同學們依據圖示內容,分析了新疆棉花品質優良的主要自然條件,并繪制了框圖,請你幫助他們完善框圖。①_____,②___,③___,④___。內陸少強大第三小組以新疆棉花產業發展為主題進行研究。如圖為新疆棉花產業示意圖。(4)依據上圖,歸納新疆發展棉花產業采取的主要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答出兩項)采用機械化生產,使用滴灌技術,加強對外貿易等(5)近年來,我國東部地區許多紡織企業紛紛來新疆投資建廠,新疆吸引他們投資建廠的優勢有哪些 (至少答出兩項)答:新疆盛產優質棉花,靠近原料產地;政策優惠;勞動力成本較低;土地成本較低。(6)目前棉花產業是新疆第一大經濟支柱產業,可吸納就業約100萬人。有同學提出新疆應該進一步擴大棉花種植規模。你是否贊同此觀點 并說明理由。答:不贊同。理由:新疆氣候干旱,水資源比較貧乏;生態環境脆弱,進一步擴大棉花種植會導致環境惡化,加劇土地荒漠化;擴大棉花種植,還會導致棉花與糧食作物、飼草等爭地爭水的情況,不利于農牧業的可持續發展。或贊同。理由:新疆的自然條件適合棉花的生長;新疆地廣人稀,土地廣闊,有利于大規模機械化種植;新疆棉花品質好,市場廣闊;擴大規模有利于增加就業;擴大種植可以帶動相關產業發展,增加收入,促進經濟發展。【解析】本題考查新疆的棉花生產等相關知識。第(1)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大部分位于我國四大地理區域中的西北地區,地處我國西部邊疆。第(2)題,新疆棉花產區以天山山脈為界分為南、北兩個產區。其中南部棉花產區的分布特點是面積較小,零散分布;沿山麓、河流分布。第(3)題,新疆深居內陸,遠離海洋,受重重山脈的阻隔,夏季風難以到達,降水稀少。新疆主要屬于溫帶大陸性氣候,夏季光照與熱量充足,晝夜溫差大。第(4)題,依據圖中信息可得,新疆發展棉花產業采取的主要措施有采用機械化生產、使用滴灌技術、加強對外貿易等。第(5)題,近年來,我國東部地區許多紡織企業紛紛來新疆投資建廠,新疆吸引他們投資建廠的優勢有新疆盛產優質棉花,靠近原料產地;政策優惠;勞動力成本較低;土地成本較低。第(6)題,開放性題目,理由合理即可。新疆地區不應該進一步擴大棉花生產,其理由是新疆氣候干旱,水資源比較貧乏;生態環境脆弱,進一步擴大棉花種植會導致環境惡化,加劇土地荒漠化;擴大棉花種植,還會導致棉花與糧食作物、飼草等爭地爭水的情況,不利于農牧業的可持續發展。若贊同,新疆的自然條件適合棉花的生長;新疆地廣人稀,土地廣闊,有利于大規模機械化種植;新疆棉花品質好,市場廣闊;擴大規模有利于增加就業;擴大種植可以帶動相關產業發展,增加收入,促進經濟發展。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湘教版八年級地理下冊第八章第一節北京市的城市特征與建設成就課件.ppt 湘教版八年級地理下冊第八章第三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地理概況與區域開發課件.ppt 湘教版八年級地理下冊第八章第二節臺灣省的地理環境與經濟發展課件.ppt 湘教版八年級地理下冊第八章第五節黃土高原的區域發展與居民生活課件.ppt 湘教版八年級地理下冊第八章第四節貴州省的環境保護與資源利用課件.ppt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