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40張PPT)2.4 環境保護與國家安全2018年6月,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了《關于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其中明確提出要“堅決打贏藍天保衛戰”,采取多項強有力措施,以實現“明顯減少重污染天數,明顯改善大氣環境質量,明顯增強人民的藍天幸福感”。你是否已切身感受到當地“藍天白云”的天數明顯增多?說說我國為逐步改善大氣環境質量采取了哪些強有力的環境保護政策與措施.新課導入北京天安門上空的藍天白云課程標準 舉例說明環境保護政策、措施與國家安全的關系素養目標 1.結合實例,了解中國環境政策保護體系,說明三大環境管理政策和八大環境管理制度的貫徹實施與國家安全的關系。(地理實踐力)2.結合實例,分析了解中國環境保護措施及成效。(綜合思維)3.結合中國保護事業的發展和環境生態文明建設的推進,培養學生保護環境的可持續發展觀。(人地協調觀)一、我國的環境保護政策體系(1)環境保護政策制定的原因我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發展中國家,面臨著嚴峻的 ,加強環境保護,改善環境狀況,具有重大現實意義。(2)環境保護政策制定的現狀1983年全國第二次環境保護會議將環境保護確定為我國的一項 ;而后又確立了 “ ”“誰污染,誰治理”和“ ”三大環境保護的基本政策。1.環境保護政策的制定中國環境保護徽標環境壓力基本國策預防為主,防治結合強化環境管理(1)預防為主,防治結合預防為主,是指在環境未遭受破壞之前,采取各種 手段和措施,防止環境問題產生和惡化,或者把環境污染和破壞控制在能夠維持 、保護人體健康、保證社會物質財富持續增長的范圍之內。防治結合是指立足于 的同時,對已發生的環境問題 。2.三大環境保護的基本政策預防性生態平衡預防積極治理(2)誰污染,誰治理明確污染者的環境 ,即由污染產生的損害以及治理污染所需要的費用,必須由 承擔和補償,其目的是為了提高企業治理污染的 和 ,促使排污者積極釆取措施,治理環境污染,并加強管理和技術改造。治理責任污染者責任感緊迫感(3)強化環境管理我國現有的許多環境問題是由于造成的。基于這樣的認識,通過強化 的環境治理責任,扭轉以犧牲 為代價、片面追求局部利益和短期利益的傾向,控制和減少因管理不善帶來的環境問題。2.三大環境保護的基本政策管理不善政府和企業環境手段環境管理是指通過多種手段,組織各地區、各部門、各單位按照一定的 和而開展的 和改善環境的社會活動。3.環境管理的主要手段環境目標規劃保護環境行政手段法律手段經濟手段教育手段技術手段制度;“ ”制度;制度;制度;制度;制度;制度;制度。4.環境管理的“八項制度”環境影響評價三同時排污收費環境保護目標責任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定量考核排污申報登記和排污許可證限期治理污染集中控制(2)意義:國家通過制定各種環境法律法規,建立完善的環境保護制度,以國家強制力等保證實施和貫徹執行,從而在法治軌道上 了企業和公民的行為,為實現 安全乃至 安全保駕護航。5.環境保護政策的意義(1)我國環境保護法律法規體系:規范環境國家判斷下列說法的正誤①參與防治環境污染行動是公民的社會責任。 ( )②“三同時”制度能防止產生新的污染源。 ( )③“誰污染,誰治理”目的是懲治污染企業,使其關停。 ( )④由于水體有自凈能力,對污染水體企業無需承擔責任。 ( )⑤污染企業繳納的費用主要用于治理環境污染。 ( )⑥環境影響評價制度是貫徹預防為主的原則。 ( )××√【判一判】√√√環境影響評價制度是指對可能影響環境的重大工程建設、規劃或其他開發建設活動,事先進行調查,作出預測和評估,論工程建設能否立項建設,并最大限度地防止和減少對環境的負面影響。“三同時”制度是指一切建設項目中防治污染的設施必須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產使用的制度。某化工廠是一家生產化學添加劑的企業。2010年,該廠通過了當地環保局環境影響評估審批,正式投入生產。2014年,該化工廠為了擴大生產規模、增加企業利潤,在未向環保局申報的情況下擴建了加工精制新產品的工藝和設備,但是污染防治設施沒有相應改造,未履行相應的審批手續便投入生產。該化工廠的行為是否遵循了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和“三同時”制度?會產生什么影響?【活動探究1】【參考】沒有遵循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和“三同時”制度。沒有事先進行預測、評估和論證,沒有改造污染防治設施就投入生產,會使排放不達標,造成環境的污染。材料一 2005年1月18日,國家環境保護總局宣布停建因違反《環境影響評價法》的30個違規建設項目,涉及總投資1 179.4億元。這在中國刮起了“環保風暴”,使得中國的環保問題再次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此次叫停的30個項目中,有26個是電力項目,叫停的這些項目均為未經環境影響評估,而提前上馬或不應該上馬的工程。材料二 2020年3月23日,蘭溪市綜合行政執法局曝光,3月23日,市綜合行政執法局云山中隊隊員巡查中發現,鄭某擅自往云山街道凱旋路與永進路交叉口中醫院建設用地塊傾倒建筑垃圾。鄭某的行為違反了《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規定》相關內容。市綜合行政執法局責令鄭某立即將亂傾倒的建筑垃圾進行清理,并依法對其作出罰款200元的行政處罰。1.什么是《環境影響評價法》?體現了環境管理中的什么政策?2.對鄭某在交叉路口傾倒建筑垃圾作出罰款的依據是環境管理體系中的哪條制度?【活動探究2】【參考】1.《環境影響評價法》是將可能對環境造成影響的人類活動事先做出預測和評估的法律。論證工程建設項目能否立項建設,體現了“預防為主”的政策。材料一 2005年1月18日,國家環境保護總局宣布停建因違反《環境影響評價法》的30個違規建設項目,涉及總投資1 179.4億元。這在中國刮起了“環保風暴”,使得中國的環保問題再次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此次叫停的30個項目中,有26個是電力項目,叫停的這些項目均為未經環境影響評估,而提前上馬或不應該上馬的工程。材料二 2020年3月23日,蘭溪市綜合行政執法局曝光,3月23日,市綜合行政執法局云山中隊隊員巡查中發現,鄭某擅自往云山街道凱旋路與永進路交叉口中醫院建設用地塊傾倒建筑垃圾。鄭某的行為違反了《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規定》相關內容。市綜合行政執法局責令鄭某立即將亂傾倒的建筑垃圾進行清理,并依法對其作出罰款200元的行政處罰。1.什么是《環境影響評價法》?體現了環境管理中的什么政策?2.對鄭某在交叉路口傾倒建筑垃圾作出罰款的依據是環境管理體系中的哪條制度?【參考】2. 對鄭某在交叉路口傾倒建筑垃圾作出罰款可讓鄭某承擔其治理責任,體現了“誰污染,誰治理”的環境政策。我國三大環境管理政策政策 含義 主要措施“預防為主,防治結合” 在科學預測的基礎上,預先采取措施,避免或者減少對環境的污染和破壞,是解決環境問題最有效的方法。對已經發生的污染和破壞進行積極治理 對開發建設項目實行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和“三同時”制度(是指建設項目中的環境保護設施,必須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產使用)“誰污染,誰治理” 是國際上通用的污染者付費原則的體現,由污染者承擔環境治理的責任和費用 排污收費制度,即對超過排放標準向大氣、水體等排放污染物的企事業單位征收超標排污費,專門用于污染防治;對嚴重污染的企事業單位實行限期治理制度“強化環境管理” 強化政府和企業的環境治理責任,控制和減少因管理不善帶來的環境污染和破壞 環境保護目標責任制,將環境保護作為政績考核內容;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對城市環境綜合整治予以監督管理;污染集中控制制度,建立集中的污染處理設施,對污染源進行集中控制和處理;排污申報登記制度,向環境排放污染物的單位必須向政府申報排污設施和污染物處理情況二、我國的環境保護措施及成效①堅持 與 并重。②生態保護與 并舉的環境保護措施。③深入實施污染防治行動 。④積極推進生態系統 重大工程。⑤新組建了 。1.措施污染防治生態保護生態建設計劃保護和修復生態環境部①全力推進污染治理,環境質量得到改善問題: 天氣、 水體、垃圾圍城等問題時有發生。具體措施:國家陸續發布實施《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等,以 污染治理為重點,加快環境治理工作。成效:近年來,四項主要污染物——化學需氧量(COD)、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的排放量持續 ,大部分地區空氣質量和江河水的境質量 。2.成效重污染黑臭大氣、水、土壤大幅下降逐步好轉②持續加大生態保護力度,生態環境明顯好轉問題: 等生態系統退化以及 、土地荒漠化等生態環境問題。具體措施:國家逐步健全 制度,積極推進 試點。大力實施資源保護、退耕還林、退牧還草等 修復工程。成效:我國森林覆蓋率由21世紀初的近16.6%上升為2017年的21.63%;草場植被逐步得到恢復,水土流失、土地沙化面積逐漸減少,典型 和 得到有效保護。2.成效森林、草地、濕地水土流失主體功能區國家公園體制天然林生態生態系統生物多樣性生態保護紅線生態保護紅線是指在生態空間范圍內具有特殊重要生態功能、必須強制性嚴格保護的區域,通常包括具有重要水源涵養、生物多樣性維護、水土保持、防風固沙、海岸生態穩定等功能的生態功能重要區域,以及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石漠化、鹽漬化等生態環境敏感脆弱區域。受生態保護紅線保護的區域是最重要、最核心的生態空間,是最需要保留的“綠水青山”,也是維護國家生態安全的“底線和生命線”。【知識窗】判斷下列說法的正誤①生態環境部主要職責只是制定并組織實施生態環境政策、規劃和標準。 ( )②生態保護紅線是生態環境安全的底線。 ( )③環境保護不會出現新情況、新問題。 ( )④通過生態保護力度,我國典型生態系統和生物多樣性得到有效保護。 ( )×√×√【判一判】為激發各市大氣污染防治的積極性,2014年山東省按照“將生態環境質量逐年改善作為區域發展的約束性要求"和“誰保護、誰受益,誰污染、誰付費”的原則,探索建立了基于大氣環境質量的考核獎懲和生態補償機制。大氣環境質量同比改善的市,將得到省級財政補償;大氣環境質量同比變差的市,需要向省級補償。以某市的“煤改電”示范項目為例,項目投入運行后,每年可減少排放二氧化<4062噸、二氧化硫24.6噸、氮氧化物11.7噸、煙塵 7.7噸;項目投資的1/3來自財政補貼,而這部分資金正源自發放給該市的環境空氣質量生態補償金。目前該省的生態補償范圍已從單一的大氣環境擴展至水環境、土壤環境和自然保護區等領域。1.生態補償機制如何“撬動”環境污染的治理和環境質量的改善?2.在生態保護地區與受益地區之間,如流域上游與下游之間,還可以建立哪些方面的生態補償機制?【活動探究3】【參考】1.用環境質量的考核獎懲來激發各市的污染防治的積極性。為激發各市大氣污染防治的積極性,2014年山東省按照“將生態環境質量逐年改善作為區域發展的約束性要求"和“誰保護、誰受益,誰污染、誰付費”的原則,探索建立了基于大氣環境質量的考核獎懲和生態補償機制。大氣環境質量同比改善的市,將得到省級財政補償;大氣環境質量同比變差的市,需要向省級補償。以某市的“煤改電”示范項目為例,項目投入運行后,每年可減少排放二氧化<4062噸、二氧化硫24.6噸、氮氧化物11.7噸、煙塵 7.7噸;項目投資的1/3來自財政補貼,而這部分資金正源自發放給該市的環境空氣質量生態補償金。目前該省的生態補償范圍已從單一的大氣環境擴展至水環境、土壤環境和自然保護區等領域。1.生態補償機制如何“撬動”環境污染的治理和環境質量的改善?2.在生態保護地區與受益地區之間,如流域上游與下游之間,還可以建立哪些方面的生態補償機制?【參考】2.生態保護區與受益地區之間的補償機制:通過自愿協商建立橫向補償關系,如采取資金補助、對口協作、產業轉移、共建園區、技術和智力支持、實物補償等方式。《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安全法》第三十條提出:“國家完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體系,加大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力度,劃定生態保護紅線,強化生態風險的預警和防控,妥善處置突發環境事件,保障人民賴以生存發展的大氣、水、土壤等自然環境和條件不受威脅和破壞,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說說《國家安全法》提出的上述任務對維護國家生態安全的重要意義。【參考】制定符合國情的環境保護政策,采取嚴格有效的環境保護措施,是改善生態環境狀況、維護國家生態安全的重要途徑。【活動探究4】我國的環境保護措施及成效(1)組建生態環境部。(3)持續加大生態保護力度,生態環境明顯好轉。(2)全力推進治理污染,環境治理得到改善。三、我國的生態文明建設生態文明生態文明是人類為保護和建設美好生態環境而取得的物質成果、精神成果和制度成果的總和。生態文明著重強調人類在處理人與自然關系時所達到的文明程度,重點在于協調人與自然的關系,核心是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協調發展。生態文明的基本內涵可以從三個方面去理解:一是人與自然的關系,二是生態文明與現代文明的關系,三是生態文明建設與時代發展的關系。生態文明,是認識自然、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合理利用自然,反對漠視自然、糟踐自然、濫用自然和盲目干預自然。生態文明是現代人類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生態文明是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的重要基礎和前提,沒有良好和安全的生態環境,其他文明就會失去載體。【知識窗】我國環境保護事業的發展,為 奠定了較為堅實的基礎。但必須清醒地看到,我國環境形勢依然嚴峻,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造成了巨大 ,危害人民群眾 和公共安全,可能影響社會穩定、損害 和對外貿易。1.環境形勢維護國家生態安全經濟損失健康國際形象①國家適時作出了“ ”的決策部署。②提出堅持 和 的基本國策,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的 ,全面促進資源節約利用,加大自然生態系統和環境 。③大力推進 、循環發展、低碳發展,倡導綠色生活,使藍天常在、青山常在、綠水常在,實現人與自然的 。2.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政策導向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節約資源保護環境戰略位置保護力度綠色發展和諧共生①在思想上,應正確認識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的關系,樹立 協調發展的觀念;②在政策上,應從 和發展的 解決環境問題,把環境保護放在突出重要位置;③在措施上,應實行最為嚴格的 制度;④在行動上,應動員 力量共同參與環境保護。3.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具體要求經濟、社會、生態國家安全戰略層面環境保護全社會①生態文明建設關系到中華民族 。②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建設美麗中國,為人民創造良好 環境。③為全球 做出貢獻。4.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義永續發展生產生活生態安全判斷下列說法的正誤①我國環境保護事業的發展,為維護國家生態安全奠定了較為堅實的基礎。所以我國環境形勢不再嚴峻。 ( )②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只需動員環保工作人員參與環境保護。( )③生態文明的核心是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協調發展。 ( )④生態文明是其他文明的載體。 ( )×√×【判一判】√習近平同志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建設美麗中國,生態文明建設是關系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讀圖完成(1)~(2)題。(1)圖中所表達的涵義理解正確的是 ( )A.生態文明建設就是把可持續發展提升到綠色發展高度B.生態文明建設必須加強對外開放,拓展能源進口渠道, 從源頭上改變能源來源C.生態文明建設就是污染控制和生態恢復,是工業文明的進一步發展D.生態文明建設在一定時空范圍內不會制約經濟發展(2)下列關于生態文明建設相關舉措不合理的是 ( )A.生態文明建設要重點調整經濟結構和能源結構,優化國土空間開發布局B.深入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倡導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C.要積極謀求生產與消費、經濟與社會、城鄉和地區之間的協調發展D.生態文明建設要加強區域資源開發力度,大力推進區域經濟水平快速提高中國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背景 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造成了巨大經濟損失,危害人民群眾健康和公共安全政策導向 ①國家適時作出了“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決策部署。②提出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的戰略位置,全面促進資源節約利用,加大環境保護力度。③大力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倡導綠色生活,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具體措施 ①在思想上,樹立經濟、社會、生態協調發展的觀念②在政策上,把環境保護放在突出重要位置③在措施上,實行最為嚴格的環境保護制度④在行動上,動員全社會力量共同參與環境保護意義 建設美麗中國,為人民創造良好生產生活環境,為全球生態安全做出貢獻1.國家強制采購綠色產品,體現了國家在環境管理中( )A.是執行主體 B.是被管理對象C.既是執行主體,又是被管理對象 D.既不是執行主體又不是被管理對象2.政府采購綠色產品,利用了環境管理的( )A.技術手段 B.行政手段C.經濟手段 D.宣傳教育手段3.政府會取消一些生產排污不合格企業的政府采購資格,這利用了環境管理的( )A.技術手段 B.行政手段C.經濟手段 D.宣傳教育手段2017年7月31日我國財政部、環保部正式公布第二十期《環境標志產品政府采購清單》。《環境標志產品政府采購清單》是國家為了引導綠色生產和消費,規定國家政府機關、事業單位必須優先采購獲得環境標志認證產品的一種制度。據此回答1~3題。4.在城市周邊劃定永久基本農田的根本原因是( )A.城市建設占用大量耕地 B.農業生態環境遭到嚴重破壞C.我國低產農田急劇減少 D.糧食總產量逐年下降5.確保耕地紅線的重要意義是( )A.解決低收入家庭的基本生活問題 B.控制城市規模,降低服務等級C.保障糧食安全,保護生態環境 D.改善耕地質量,提高土壤肥力6.城市周邊劃定永久基本農田的舉措,對我國城市建設的有利影響是( )A.城市用地集約化,分散城市布局,遏制大城市病B.有效疏散大城市人口,減少城市住房壓力C.將重化企業搬遷于城市邊緣,防止城市環境污染D.抑制房價,降低門檻,吸引農民工進城務工2016年5月,國土資源部宣布,全國106個重點城市中已有89個城市周邊劃定永久基本農田。國家土地督察機構將就此展開專項督察,并重點關注其他城鎮周邊永久基本農田劃定,以確保耕地紅線,制止各地城市不斷“攤大餅”式的擴張。據此完成4~6題。(1)寫出圖例A、B分別表示的環境問題。(2)簡述圖例C所表示的環境問題造成的主要危害。(3)簡述中國實施的環境管理政策。7.讀我國部分環境問題分布圖,完成下列各題。【答案】(1)A:荒漠化。B:森林破壞。(2)使河湖水酸化,影響魚類生長繁殖,乃至使魚類大量死亡;使土壤酸化,造成養分淋失,影響微生物的活性,使土壤肥力下降,導致農作物減產;腐蝕樹木,使光合作用受阻,影響森林生長,林木成片死亡;腐蝕石材、鋼材,造成建筑物、橋梁和文物古跡的損壞等。(3)預防為主,防治結合;誰污染,誰治理;強化環境管理。環境保護與國家安全我國的環境政策保護體系環境保護政策制定的原因三大環境保護的基本政策環境管理的主要手段我國的環境保護措施及成效我國的生態文明建設環境管理的“八項制度”環境保護政策的意義措施成效環境形勢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政策導向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具體要求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義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