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7張PPT)第二章 學用地圖 第二節地形圖的判讀2024新教材 中圖版(北京) 七年級(上)冊外出旅游時,我們常常會看見這樣的景象:腳下的平原平坦開闊,遠處的山巒綿延起伏。走近山巒,會看見高聳的山峰、陡峭的懸崖、幽深的峽谷……它們千姿百態,各有不同。地圖能把這些景象清晰地表達出來嗎 如何將山體表示在平面地圖上?01 等高線地形圖02 分層設色地形圖目錄01 等高線地形圖50米(絕對高度)200米(絕對高度)150米相對高度海平面-0米地面上某地點高出平均海平面的垂直距離稱為海拔(絕對高度)。地面上某一地點高出另一地點的垂直距離稱為相對高度 。1、絕對高度(海拔)與相對高度閱讀海拔和相對高度示意圖,說出A、B、C三點的海拔,并計算A點和C點的相對高度。海拔和相對高度示意圖活動“全國統一高程基準面”自1956年,我國測繪部門把青島驗潮站多年平均海平面定為我國的海拔基準面,即“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準零點”。等高線的定義與特征圖示的海拔,如何以地圖的形式呈現出來呢?地圖上的等高線是怎樣繪制出來的 閱讀等高線地形圖,觀察等高線是怎樣畫出來的,說出同一條等高線上各點的海拔有什么特點。活動在地圖上,把海拔相同的各點依次連接成線,是等高線。在同一條等高線上的各點,海拔均相等。在等高線上標有海拔數值,如100米、200米。這種用等高線表示地形的地圖,就是等高線地形圖。等高線的定義與特征等高線山體示意圖閱讀等高線地形圖,讀出每條等高線的海拔。等高線的疏密與坡度的陡緩有什么關系?活動100米120米130米110米等高距100110120120130等高線特征:平緩等高線是閉合曲線,等高線上的數字代表海拔高度,單位默認為“米”同一條等高線上的各點海拔都相等同一等高線地形圖上,相鄰兩條等高線之間的等高距一致等高線密集,說明坡度較陡;等高線稀疏,說明坡度較緩。除斷崖外,等高線不相交 、不重合等高線的定義與特征通過等高線的特征,還可以識別山峰、山谷、山脊、鞍部和陡崖等常見的地形部位。山谷山脊陡崖山峰鞍部地形部位的判讀等高線閉合,數值從中間向四周逐漸降低。單位:米(m)8008509009501000山峰等高線閉合,數值從四周向中間逐漸降低。單位:米(m)550540530520510盆地“凸低為脊”等高線的彎曲部分向低處凸出。單位:米(m)550500450400350山脊通常是山的分水嶺山脊山脊線單位:米(m)“凸高為谷”等高線的彎曲部分向高處凸出。550500450400350山谷通常是集水的地方,往往形成小溪或河流。山谷山谷線單位:米(m)等高線重疊。500400300200100陡崖單位:米(m)兩組表示山峰的等高線之間的區域鞍部鞍部501502503504505504505閱讀等高線地形圖的基本方法 1.讀出每條等高線的海拔(米)、等高距。 2.觀察等高線的分布狀況,判別地形部位和地形類型。例如,等高線密集的地方,坡度陡峻;等高線稀疏的地方,坡度平緩。 3.當等高線呈閉合狀態時有兩種情況:如果等高線值自中心向外圍遞減,表示該地區中間高、四周低;如果等高線值自中心向外圍遞增,表示該地區中間低、四周高。 4.等高線向高處凸出的地方是山谷,等高線向低處凸出的地方是山脊。活動-在等高線地形圖上判讀地形部位等高線的形態、疏密程度等是識別地形部位和描述地形特征的主要依據。右圖是某地等高線地形圖,在圖中識別地形部位,描述地形特征。識別圖中①-⑦表示的地形部位。比較圖中④和⑥的坡度差異。①③-山(峰)頂,④⑥-山脊;②-陡崖,⑤-山谷,⑦-鞍部;⑥地等高線較④地密集,坡度陡。實際應用:陡坡、緩坡選擇,緩坡更省力/安全在同一等高線地形圖上,等高線越稀疏,坡度越緩,等高線越密集,坡度越陡。緩坡陡坡密集稀疏500700600河流/泥石流應發育在山谷里100200300400500山脊:等高線由高值凸向低值山脊:分水嶺200300400500100山谷:等高線由低值凸向高值山谷:可能發育河流/泥石流/能判斷流向河流200300400500100判斷山峰海拔;CADEF100200300400500600山峰山脊山谷陡崖鞍部A山峰海拔?B攀巖:陡崖處;鐵路、公路選線:盡量沿等高線,選在緩坡,避開陡崖,原因: 減少施工難度,減少修路的工程量;道路平坦,利于車輛行駛。等高線中間高,四周低(山頂高度為一個范圍)等高線凸向低值為山脊等高線凸向高值為山谷(河流/泥石流可能發育)等高線重合處兩座山頂之間的過渡部分地形部位 等高線特點山頂山脊山谷鞍部陡崖02 分層設色地形圖認識分層設色地形圖分層設色地形圖與等高線地形圖有什么不同?分層設色地形圖上的顏色有什么含義?為什么要用不同的顏色代表不同的海拔呢?活動1、分層設色地形圖在繪有等高線和等深線的地形圖上,把不同高度和深度的范圍,涂上不同的顏色,這種地圖叫分層設色地形圖。分層設色地形圖上附有圖例說明各種顏色表示的高度或深度范圍。2. 五大基本地形山地盆地丘陵高原平原陸地表面的地形類型有山地、丘陵、高原、平原和盆地五種。在分層設色地形圖上,可以比較容易地判讀各種各樣的地形,以及地表的起伏狀況。五大基本地形地貌特征平原平原海拔:0-200m特征:指與丘陵、高原和山地比較相對較低的低地,海拔多在200米以下,地勢平坦開闊,起伏不大五大基本地形地貌特征 Five basic topographical features丘陵海拔:200-500m特征:海拔在500米以下,相對高度一般不超過200米的高地,地勢起伏不大,坡度和緩… …… …丘陵五大基本地形地貌特征 Five basic topographical features… …… …高原高原海拔:500m以上特征:指海拔500米以上,頂部比較寬闊平緩的高地,邊緣往往有陡峭的崖壁五大基本地形地貌特征 Five basic topographical features山地海拔:500m以上特征:一般指海拔在500米以上的高地,起伏很大,坡度陡峭,溝谷幽深,一般多呈脈狀分布… …… …山地五大基本地形地貌特征 Five basic topographical features盆地海拔:四周高 中間低特征:由高地和低地兩部分組成,周圍被山地、高原和丘陵環繞,地勢相對較高,中部地勢相對較低… …… …盆地高原:海拔在500米以上,面積較大,外圍較陡、內部起伏較為和緩。山地:海拔在500米以上,具有聳立的山峰、陡峭的山坡。盆地:四周高,中間低。丘陵:海拔在500米以下,地勢起伏相對較大。平原:海拔一般在200米以下,寬廣平坦。在分層設色地形圖上識別五種地形類型。活動—制作地形類型模型以小組為單位,用橡皮泥、紙板、膠帶、刻刀、彩筆等常用物品,制作簡易等高線地形模型。制作完畢后,向同學們介紹自制模型所示的地形類型或地形部位,并說明制作過程。要求:至少體現三種地形部位,并在模型上進行標注。本課小結地形圖的判讀學用地圖地圖工具等高線地形圖分層設色地形圖地理知識海拔和相對高度識別地形部位判斷坡度陡緩識別地形類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