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0張PPT)單元復習課知識構建導圖專題歸納復習專題一 歐洲西部的氣候及其形成原因【典例1】讀歐洲西部氣候類型分布圖,完成(1)~(2)題。(1)下列關于歐洲西部氣候特點的敘述,錯誤的是( )A.以溫帶氣候為主B.南部主要是地中海氣候C.溫差由西向東逐漸減小D.沒有熱帶氣候C(2)歐洲西部的地勢低平。下列環境特征與該地勢特點關系不大的是( )A.山河相間,縱列分布B.河湖眾多,河網稠密C.河流的流速平緩D.溫帶海洋性氣候分布較其他大洲廣A解題方法 ◎巧判斷:歐洲西部氣候類型復雜多樣,以溫帶氣候為主;南部以地中海氣候為主;自西向東離海越來越遠,溫差越來越大;歐洲西部主要位于北溫帶,沒有熱帶氣候分布。◎善分析: 歐洲西部地勢低平,使得歐洲河湖眾多、河網稠密,河流的流速平緩,同時有利于海洋濕潤氣流深入內陸,溫帶海洋性氣候分布較其他大洲廣。山河相間、縱列分布是中南半島的地勢特點。1.氣候特征。氣候深受大西洋影響,海洋性特征顯著,氣候溫和濕潤。2.成因。緯度位置 大部分地區位于北緯35°~70°,主要屬于溫帶氣候海陸分布 西臨大西洋,海岸線曲折,海洋濕潤氣流易深入內陸地形 中部為平原,山脈多為東西走向,有利于海洋濕潤氣流深入內陸3.分布。(1)東西差異:西部為溫帶海洋性氣候,東部為溫帶大陸性氣候。(2)南北差異:北部是寒帶氣候,南部是地中海氣候。 (2023·濱州學業考)歐洲西部因其獨特的自然和社會環境,成為世界上乳畜業發達的地區。讀歐洲西部地形圖(圖甲)和氣候類型分布圖(圖乙),完成1~2題。1.下列關于歐洲西部河流特征的敘述,正確的是( )A.多長河,流速快,水能豐富 B.多季節性河流,含沙量大C.水流平穩,利于航運 D.地中海沿岸的河流沒有明顯的汛期C2.該區域乳畜業發達的自然條件是( )A.位于太平洋沿岸,利于濕潤氣流深入B.經濟發達,居民收入高,購買力強C.地形以高原為主,城市、人口密集D.氣候溫和濕潤,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長D【解析】本題組考查歐洲西部的河流特征與乳畜業發展。第1題,歐洲西部地域狹小,無長河,水流落差并不大,水能并不豐富;歐洲西部受溫帶海洋性氣候的影響,全年濕潤,所以河流無斷流現象,且流經地區水土流失很少,河流含沙量也小;歐洲西部全年濕潤,降水均勻,所以河流水流平穩,利于航運;歐洲西部的地中海沿岸為地中海氣候,以冬汛為主。第2題,歐洲西部位于大西洋沿岸,并不瀕臨太平洋;經濟不屬于自然條件;歐洲西部地形以平原為主;歐洲西部常年受北大西洋暖濕氣流的影響,全年溫和濕潤,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長,所以乳畜業發達。專題二 日本工業發展的條件和分布【典例2】日本位于亞歐大陸的東側,是發達的工業化島國,進出口貿易總額很大。右圖示意日本2017年進出口貿易額的貨物結構。讀圖,完成(1)~(2)題。(1)據材料可知,日本( )A.進口貨物中工業原料多于工業制成品B.出口貨物中工業原料多于工業制成品C.工業制成品進口量和出口量都最多D.金屬礦產和能源種類多、儲量大(2)日本主要工業區大多位于太平洋和瀨戶內海沿岸,主要原因是沿海地區( )A.氣候適宜 B.地形平坦 C.海運便利 D.人口密集CC解題方法 ◎會讀圖:日本進口的工業制成品多于工業原料,出口的工業制成品多于工業原料,工業制成品進口量和出口量都最多。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日本的礦產資源尤其是能源礦產十分缺乏,需要進口。◎強基礎:日本的工業區大多分布在沿海地區,主要是由于日本是一個礦產資源十分缺乏、國內市場狹小的國家,工業原料和產品嚴重依賴國際市場,沿海地區海運便利。1.日本發展經濟的有利和不利條件。2.日本的工業布局。日本工業分布最突出的特點是臨海布局,工業主要集中在太平洋和瀨戶內海沿岸的狹長地帶。具體原因如下:3.許多日本企業依靠資金、技術等優勢,加速擴大海外投資,利用世界各地的自然資源、勞動力等,建立海外的生產與銷售基地。日本投資建廠的主要對象是歐洲、美國、東亞和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 (2022·懷化學業考)日本是亞洲的發達國家,工業高度發達,工業產品在國際市場上具有很強的競爭力。右圖是日本工業分布圖。讀圖,完成3~4題。3.日本工業發達,工業集中布局在太平洋和瀨戶內海沿岸,形成這種分布特點的主要因素有( )①沿海地區多優良港灣,海運便利②沿海地區礦產資源豐富③原料、燃料主要依靠進口,產品主要出口④城市、人口集中分布在太平洋沿岸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4.如果日本與其他國家在商貿往來中出現重大糾紛,可向 提出申訴。( ) A.聯合國 B.世界貿易組織 C.歐洲聯盟 D.東南亞國家聯盟DB【解析】本題組考查日本工業發展的相關知識等。第3題,讀圖可得,日本的工業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瀨戶內海沿岸,該地區海岸線曲折,多優良港灣,城市和人口集中,是國內最大的消費地,便于進口原料、燃料,出口工業產品,①③④正確;日本礦產資源十分貧乏,工業集中布局在太平洋沿岸與礦產資源豐富無關。第4題,世界上的國家和地區約有230個,國家與國家間也建立了許多國際組織,包括綜合性組織,如聯合國,也包括專業性組織,其中有全球性組織、也有區域性組織,如日本與其他國家在商貿往來中出現重大糾紛,可以向世界貿易組織提出申訴,該組織是專門處理國際間貿易爭端的組織;聯合國成立的目的是維護世界安全,歐洲聯盟和東南亞聯盟是區域性組織。專題三 印度氣候與農業生產【典例3】讀南亞地形圖、南亞地區農作物分布圖,回答下列問題。(1)下列關于南亞地區的敘述,正確的是( )A.印度是南亞地區最大的國家B.南亞地區分布最廣的氣候類型是熱帶雨林氣候C.南亞地區的地勢特征是北高南低D.影響南亞地區農業發展最大的因素是降水不足(2)圖中四城市中,最適合發展麻紡織工業的是( )A.①孟買 B.②加爾各答 C.③班加羅爾 D.④新德里AB解題方法 ◎強基礎:印度是南亞地區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國家;南亞地區分布最廣的氣候類型是熱帶季風氣候;南亞地區地勢的特征是南北高、中間低;南亞地區以熱帶季風氣候為主,影響農業生產的最大因素是降水不穩定。◎會對比:②加爾各答位于恒河三角洲,附近是南亞的黃麻種植區,為麻紡織工業提供了豐富的原料,適合發展麻紡織工業。1.印度氣候與農業生產。(1)有利方面:以熱帶季風氣候為主,全年高溫,農作物生長期長,降水豐富,有利于農作物生長。(2)不利方面:水旱災害頻繁,極大影響了農業生產。季節 時間 季風 季風風向 降水 對農業的影響雨季 6—9月 西南季風 從海洋吹向陸地 降水豐沛 來得早,退得晚,易發生澇災;來得晚,退得早,易發生旱災旱季 10月至次年5月 東北季風 從陸地吹向海洋 干燥少雨 干旱缺水2.印度糧食作物的分布與氣候的關系。作物 與氣候的關系 分布地區水稻 喜溫、喜濕 恒河平原和印度半島兩側小麥 喜溫涼、耐旱 德干高原西北部和恒河上游 (2022·菏澤學業考)熱帶季風氣候對南亞的農業生產有著重要影響。讀南亞年降水量分布圖(圖1)和南亞主要農作物分布圖(圖2),完成5~6題。5.降水對南亞主要農作物分布的影響表現為( )A.水稻主要分布于西北部和沿海地區,這里降水較多B.小麥主要分布于東北部地區,這里降水較少C.棉花主要分布于德干高原西部,這里降水較少D.黃麻主要分布于西北部地區,這里降水豐富C6.西南季風決定著南亞農業的豐歉,下圖中a、b、c、d對應的內容分別是( )A.偏多 偏少 旱災 較長 B.適中 偏多 澇災 較短C.偏少 適中 澇災 較短 D.適中 偏少 旱災 較長D【解析】本題組考查氣候對印度農業的影響。第5題,由圖可知,南亞的水稻主要分布在東北部的恒河平原及半島沿海平原,這里降水豐富;小麥主要分布在西北部地區,這里降水較少;棉花主要分布于德干高原西部,這里降水較少;黃麻主要分布于東北部地區,這里降水豐富。第6題,西南季風決定著南亞農業的豐歉,西南季風正常的年份,降水適中,風調雨順、農業豐收;異常年份,當雨期較短時,降水偏少,易發旱災;而當雨期較長時,降水偏多,又易發洪澇災害,使得農業歉收。【地理與生物】閱讀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材料一 錫蘭是斯里蘭卡民主社會主義共和國的舊稱。斯里蘭卡是印度洋上的島國,每年生產約25萬噸茶葉,該國的中南部地區是茶葉的主要生產基地,該地區多紅壤。錫蘭紅茶品質優良、茶香濃重,與安徽祁門紅茶、印度大吉嶺紅茶并稱世界三大高香紅茶。材料二 茶樹是山茶科山茶屬常綠灌木植物,喜酸怕堿、喜光怕曬、喜溫怕寒、喜濕怕澇。材料三 圖1是斯里蘭卡的位置和地形圖,圖2是科倫坡多年平均各月氣溫曲線與降水量柱狀圖。(1)根據圖中信息,描述斯里蘭卡的地理位置。答:半球位置:位于北半球和東半球。緯度位置:主要位于6°N~10°N,地處低緯度地區、熱帶地區。海陸位置:位于亞洲南部、印度洋北部(或位于南亞南部,被印度洋包圍)。(2)根據圖文材料,探究斯里蘭卡中南部地區種植紅茶的有利自然條件,并補全框圖。①_____;②_________;③_____;④___。山地熱帶季風西南紅(4)斯里蘭卡是我國“一帶一路”倡議的重要合作伙伴。將斯里蘭卡的農產品運往我國,最合適的交通運輸方式是_________。海洋運輸【解析】本題考查南亞斯里蘭卡的自然環境及農業等。第(1)題,斯里蘭卡的緯度范圍大致為6°N~10°N,位于赤道以北,位于北半球;經度大部分在80°E到82°E之間,位于東半球;位于赤道和北回歸線之間的熱帶;斯里蘭卡位于亞洲南部,與印度隔海相望,被印度洋包圍。第(2)題,讀圖分析可知,從自然條件分析,可以看出該地氣候為②熱帶季風氣候,受③西南季風影響水熱條件組合好;從等高線可以看出,多①山地丘陵,茶樹多種植在丘陵,排水性好;熱帶地區④紅壤呈酸性,適合種植茶樹;海拔高,山頂處云霧繚繞,水汽充足,空氣濕度較高,有利于茶樹生長。第(3)題,旱季是采摘茶葉的最佳時間,讀圖2可知,2月份是斯里蘭卡的旱季,降水少,是茶葉采摘的最佳時間。第(4)題,斯里蘭卡距離中國較遠,又是島國,所以最佳運輸方式是海洋運輸。(共3張PPT)第八單元 區域聯系與合作大單元素養目標大解說學法點津個d品:21世織紀教痘2訂世看,27G2@P◆運用地圖和相關資料,描述歐洲西部的地理位置,簡要歸納自然地理特征,并能夠結合實例說明該特征對當地人們生產生活的影響。◆運用地圖和相關資料,說出日本、印度的地理位置、范圍、區域認知領土構成和首都。·選擇與日本、印度地理位置差異明顯的國家,比較它們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的差異。區域聯系與合作◆結合實例,說明歐洲西部發展旅游業的優勢。人地協調觀·運用地圖和相關資料,描述日本和印度突出的自然地理特征。◆運用地圖和相關資料,說出日本和印度人文地理主要特點及其與自然地理環境的聯系。綜合思維◆運用地圖和相關資料,聯系日本的自然地理環境特點,結合實例簡要分析日本發展外向型經濟的途徑。√在學習《歐洲西部》這一節的內容時,要結合教師創設的教學情境、問題和任務,明確歐洲西部典型的地理特征,分析該區域獨特的自然環境產生的原因,側重空間聯系與相互作用;結合對歐盟的學習,明確區域之間經濟發展的聯系與合作的重要意義。/在學習《日本》這一節的內容時,要結合問題情境,讀圖說出日本的地理位置、領土組成、地形特點和氣候特點;學會利用各種地理資料分析日本的地形、氣候、河流等自然地理環境特點;聯系日本自然條件的特點,理解日本因地制宜發展經濟的成功之處。在學習《印度》這一節的內容時,要結合有關印度的問題情境,引起探究印度自然環境、服務外包產業的學習興趣,并學會總結自然環境對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影響;能夠運用圖文材料了解印度的人口特點,理解印度人口增長對資源、經濟發展的影響,樹立正確的人口觀;通過學習印度服務外包產業的發展及其對國民經濟的影響,理解發展中國家如何根據國情找到適合的發展之路。在本章的過程學習中,要積極參與教師設計的有驅動性的地理問題和具體任務,學會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努力提高地理學科核心素養水平。同時要結合教學情境,深入探究區域經濟發展過程中聯系與合作的重要意義。(共39張PPT)單元測評卷(三)(第八單元)時間· 60分鐘 滿分· 100分一、選擇題:本題共30小題,每小題2分,共60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目要求。 (2024·中山市期末)2024年法國巴黎奧運會開幕式在塞納河河道及沿河區域內舉行,運動員們乘坐船只沿塞納河入場,途經多處法國地標性建筑。如圖為法國區域圖,據此完成1~3題。1.塞納河的流向是( )A.自西向東B.自中間向四周C.自東南向西北D.自北向南C2.運動員坐船沿塞納河入場時能看到的地標性建筑是( )A3.法國舉辦奧運會的積極影響有( )①促進基礎設施建設 ②增加當地就業機會③加快礦產資源開發 ④加強國際文化交流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B【解析】本題組考查歐洲西部國家法國河流、旅游資源的相關知識。第1題,法國地勢東南高、西北低,塞納河由東南向西北流入英吉利海峽。第2題,塞納河流經巴黎,因此運動員坐船沿塞納河入場時能看到的地標性建筑是巴黎的埃菲爾鐵塔。第3題,法國舉辦奧運會有利于促進基礎設施建設、增加當地就業機會、加強國際文化交流;法國舉辦奧運會與加快礦產資源開發關系不大。 含水量在75%以上的牧草可統稱為多汁牧草,它是大部分禽畜的優質飼料,適宜在溫和濕潤環境中生長。乳畜業與傳統意義上的畜牧業差異較大,市場是影響乳畜業分布的主導因素,乳畜業分布區往往人口稠密。歐洲西部不僅人口稠密,而且人們有飲用牛奶、食用奶制品的習慣。小理周末與家人逛某連鎖超市,發現貨架上有很多來自歐洲的商品,比如進口牛奶、巧克力。讀歐洲西部簡圖和利物浦氣候資料圖,完成4~6題。4.下列描述符合歐洲地理位置特征的是( )A.主要位于北溫帶 B.北臨太平洋 C.有北回歸線穿過 D.與北美洲相連接5.歐洲氣候深受大西洋的影響,形成了典型的、分布面積廣的溫帶海洋性氣候。根據氣候資料圖判斷,該氣候的特征是( )A.夏季高溫多雨,冬季溫和少雨 B.終年高溫多雨C.夏季炎熱干燥,冬季溫和濕潤 D.終年溫和濕潤6.歐洲西部乳畜業發達的原因是( )①人口眾多,市場需求大 ②氣候適宜多汁牧草生長③有食用乳制品的習慣 ④緯度低,氣候溫和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ADC【解析】本題組考查歐洲西部位置、氣候、乳畜業。第4題,北極圈穿過歐洲的北部,歐洲主要位于北溫帶;歐洲西臨大西洋,北臨北冰洋,南臨地中海;歐洲沒有被北回歸線穿過;歐洲位于亞歐大陸的西部,與北美洲不相連。第5題,圖中的氣候資料表示的是溫帶海洋性氣候。該氣候在歐洲西部分布范圍廣,特點是終年溫和濕潤,適合發展乳畜業。第6題,歐洲西部主要位于中緯度,大部分為溫帶海洋性氣候,其特點是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全年降水均勻,沒有旱澇災害,適合發展乳畜業。乳畜業分布區往往人口稠密,市場需求量大。該區域居民有飲用牛奶、食用奶制品的習慣。 在北京冬奧會閉幕式上,第25屆冬奧會承辦國意大利呈現了精彩的“8分鐘”表演,凸顯了國際時尚之都米蘭和歷史悠久滑雪小鎮科爾蒂納丹佩佐兩個聯合承辦地的不同特色。讀米蘭和科爾蒂納丹佩佐位置圖及阿爾卑斯山脈某地景觀圖(圖甲)、意大利鐵路分布圖(圖乙),完成7~9題。7.關于意大利的敘述,正確的是( )A.位于西半球,南臨地中海 B.處于低緯度,地形崎嶇C.海岸線曲折,多優良港灣 D.夏季多雨,易發生洪澇災害8.與米蘭相比,科爾蒂納丹佩佐( )A.緯度更低 B.距海更近C.海陸交通更便利 D.更適合高山滑雪9.意大利的鐵路分布( )A.呈放射狀 B.受地形影響較大C.內陸比沿海密集 D.受氣候影響較大CDB【解析】第7題,由圖可知,意大利位于東半球,南臨地中海,地處中緯度;意大利因山脈分布廣,地形較崎嶇;意大利海岸線漫長,多優良港灣;意大利屬于地中海氣候,夏季高溫少雨。第8題,讀圖可知,科爾蒂納丹佩佐與米蘭緯度相當,距海距離相當,科爾蒂納丹佩佐位于山脈之間,適合高山滑雪。第9題,由圖可知,意大利中間有山脈分布,地形起伏較大,受地形影響較大,因此鐵路主要分布于沿海地區,內陸比沿海稀疏,呈線狀分布。 日本的耕地較少,現代化農業發達。日本甲地某企業采用一種新型溫室大棚,通過調節地下管道中的水溫,控制大棚內溫度,種植原產于熱帶的杧果,并在每年冬季上市。如圖為日本部分地區地形圖。讀圖,完成10~12題。10.日本耕地較少的原因是( )A.緯度較高,凍土廣布 B.地形多山,平原狹小C.河流稀少,水源不足 D.地處內陸,降水稀少B11.根據板塊構造學說,甲地多火山、溫泉是因為( )A.位于大洋板塊內部 B.位于板塊交界地帶C.多高大山脈 D.人跡罕至12.與圖中南部地區相比,甲地杧果上市時具有的競爭優勢是( )A.生產成本低 B.銷售價格高 C.國內市場大 D.上市時間晚BD【解析】本題組考查日本。第10題,日本耕地面積較少的原因是該國家地形以山地、丘陵為主,平原面積狹小,且該國家國土面積狹小。第11題,讀圖可得,甲位于北海道島上,該地位于亞歐板塊與太平洋板塊的交界處,地殼活躍,多火山、地震和溫泉。第12題,題干中描述:日本的耕地較少,現代化農業發達。甲地某企業采用一種新型溫室大棚,通過調節地下管道中的水溫,控制大棚內溫度,種植原產于熱帶的杧果,并在每年冬季上市。甲地杧果上市的競爭優勢是上市時間晚,該地緯度較高,氣溫較低,成熟晚。 霏霏和家人一起乘飛機到日本旅行。圖甲為日本簡圖,圖乙是霏霏在旅游期間拍下的照片。讀圖,完成13~15題。13.飛機飛抵日本上空時,霏霏看到一座高聳入云的雪山(圖乙中a圖),關于此雪山的表述,正確的是( )A.這座山是落基山脈 B.它是由板塊張裂形成C.它是日本第一高峰 D.它位于北海道島中部C14.霏霏在旅行時用相機記錄了很多美景,圖乙中b、c兩幅圖體現出日本文化的特點是( )A.東西兼容,古今兼備 B.歐美文化占主導地位C.完全受中國文化影響 D.現代文明占主導地位15.下面是霏霏關于本次旅行的一些記錄,其中有誤的是( )A.東京非常繁華,人流量很大B.壽司、生魚片是傳統的美食C.與火山、地震相伴生的溫泉,是著名的旅游資源D.隨處可見老年人在工作,原因是國內經濟較落后AD【解析】本題組考查日本。第13題,日本是一個群島國家,高聳入云的雪山是富士山,是日本第一高峰,它是由板塊碰撞擠壓形成的,它位于本州島上。第14題,讀圖乙可知,b為日本的古代建筑物,深受中國文化的影響,c為現代建筑物,深受西方文化的影響,體現了日本文化東西兼容,古今兼備的特點。第15題,讀圖可知,日本東京非常繁華,人流量很大;壽司、生魚片是傳統美食;多火山、地震,也多溫泉,溫泉是著名的旅游資源;隨處可見老年人工作的原因是人口老齡化,勞動力不足。16.讀日本盛行風向圖以及新潟與東京兩地氣候資料圖,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東京降水量最多的季節是冬季B.新潟不受夏季風的影響C.日本的氣候深受海洋的影響D.受冬季風的影響,日本旱澇災害頻發C【解析】讀圖分析可知:東京降水量最多的季節是夏季;新潟受冬季風的影響大,受夏季風的影響小;日本作為島國,氣候深受海洋的影響;日本旱澇災害頻發主要受夏季風的影響。 和食,即日本料理,其原料以海藻類植物和魚蝦為主,是日本民眾十分喜愛的傳統美食。如今,因生活節奏加快,歐美快餐已部分替代了日本傳統美食。據此完成17~18題。17.和食能夠反映出日本國土( )A.深居內陸 B.瀕臨海洋 C.多火山、地震 D.南北狹長18.和食與“洋”快餐并存,反映出日本( )A.東西方文化兼容 B.民眾思想保守C.傳統文化已消失 D.排斥外來文化BA【解析】本題組考查日本東西方兼容的文化。第17題,“和食”即日本料理,其原料以海藻類植物和魚蝦為主,說明日本漁業資源豐富,反映出日本國土瀕臨海洋。日本是一個島國,由四大島嶼及周圍若干小島組成,周圍被海洋包圍。第18題,日本文化具有濃厚的大和民族的傳統色彩,古代受中國文化的影響,東方傳統文化特色濃郁;近現代,又受到歐美科技和文學藝術等方面的廣泛影響,是東西方文化兼容的典型,“和食”與“洋”快餐并存反映出日本東西方文化兼容的特點。 (2024·惠州市期末)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日本把眼光瞄準海外市場。20世紀80年代開始,日本加速擴大海外投資。如圖為2018年日本主要燃料的進口依賴度統計圖(圖甲)和2020年日本主要工業產品出口地區比重統計圖(圖乙)。據此完成19~21題。19.據圖判斷,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日本主要燃料全部從國外進口 B.日本工業產品主要輸往大洋洲C.日本國內原料供給十分充足 D.日本對國際市場依賴十分嚴重D20.日本加速擴大海外投資,其突出優勢有( )①勞動力資源豐富 ②土地資源豐富 ③科技發達 ④資金充足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21.推測日本在東南亞( )A.生產基地多分布在河流沿岸和河口三角洲B.利用東南亞發達的科學技術發展本國產業C.開發電子信息和生物技術等高新技術產業D.通過“南南合作”加強與東南亞國家間的聯系CA【解析】本題組考查日本經濟發展的相關知識。第19題,日本礦產資源貧乏,市場狹小,經濟對外依賴性強,日本進口原料,出口產品,形成加工貿易為主的經濟。日本國內原料供給十分匱乏,主要燃料不全部從國外進口,工業產品主要輸往亞洲。第20題,目前,日本經濟發展面臨勞動力短缺、環境污染、土地緊張等問題,許多日本企業利用資金、技術等優勢,擴大海外投資,利用世界各地的自然資源、勞動力等,建立海外生產和銷售基地。日本投資建廠的主要對象是歐洲、美國、東亞和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第21題,東南亞人口和大城市大多分布在河流沿岸和河口三角洲地區,推測日本在東南亞的生產基地多分布在河流沿岸和河口三角洲。原因是這里人口稠密,勞動力充足,市場廣闊。 讀南亞簡圖,完成22~24題。22.下列有關南亞位置、范圍的敘述,正確的是( )A.全部位于低緯度B.地跨南溫帶和熱帶C.東瀕阿拉伯海,西瀕孟加拉灣D.北至喜馬拉雅山脈,南至印度洋23.圖中數字序號與代表的國家的對應,正確的是( )A.①—印度 B.②—巴基斯坦 C.③—尼泊爾 D.④—斯里蘭卡24.南亞國家中,與中國相鄰的有( )A.1個 B.2個 C.3個 D.4個DAD【解析】第22題,南亞大部分處于北緯10°~30°的低緯度地區,小部分位于中緯度;南亞地跨北溫帶和熱帶;南亞東瀕孟加拉灣,西濱阿拉伯海;南亞北至喜馬拉雅山脈,南至印度洋。第23題,讀圖可知,圖中序號①是印度,是南亞面積最大的國家;②是尼泊爾,是一個內陸國;③是巴基斯坦,④是孟加拉國。第24題,讀圖可得,與我國相鄰的南亞國家有巴基斯坦、印度、尼泊爾、不丹4個。 讀南亞地形圖,完成25~27題。25.南亞人口最多、面積最大的國家是( )A.印度B.巴基斯坦C.尼泊爾D.斯里蘭卡A26.圖中A河流流經的地形區是( )A.尼羅河平原B.印度河平原C.恒河平原D.湄公河平原27.下列印度產業部門中,居世界領先地位的是( )A.鋼鐵工業 B.汽車工業 C.計算機軟件業 D.石油加工業CC【解析】第25題,南亞是世界人口分布密集的地區之一,約占世界總人口的1/5,其中,人口最多、面積最大的國家是印度。第26題,南亞中部平原區是由印度河、恒河沖積而成的平原;A恒河主要流經印度和孟加拉國,地形區為恒河平原。該平原面積廣大、地勢平坦、河網稠密、土地肥沃。第27題,印度產業部門中,居世界領先地位的是計算機軟件業,僅次于美國,居世界第二位,印度的班加羅爾以生產計算機軟件而聞名于世,被稱為“南亞硅谷”。 南亞最大的國家印度與我國同屬發展中大國,其自然條件和社會經濟狀況與我國既有相似之處,更有自身特點。讀印度季風風向、主要農作物分布及主要礦產資源分布圖,完成28~30題。28.目前,對印度農業影響最大的自然災害是旱澇災害,旱澇災害的發生主要與西南季風(夏季風)的不穩定有關。印度旱災的發生往往是因為西南季風( )A.風力強盛 B.來得早 C.退得晚 D.來得晚D29.②城市是印度重要的棉紡織工業中心。與其發展成棉紡織工業中心無關的條件是( )A.沿海 B.德干高原西部是重要的棉花產區C.人口稠密 D.北面有高大的喜馬拉雅山脈30.根據圖中的資源分布情況分析,適宜發展鋼鐵工業的城市是( )A.① B.②C.③ D.④DA【解析】第28題,印度旱澇災害頻發的主要原因是西南季風不穩定,該地區主要屬于熱帶季風氣候。西南季風來得早,退得晚,勢力強,印度就會出現澇災;如果西南季風來得晚,退得早,勢力弱,印度就會出現旱災。第29題,讀圖可知,②是孟買。孟買是印度重要的棉紡織工業中心,其棉紡織工業發展的有利條件有德干高原西部是重要的棉花產區,接近棉花產地;人口稠密,接近消費市場;沿海地區交通便利等。北面有高大的喜馬拉雅山脈與其發展成棉紡織工業中心無關。第30題,讀圖可得,①是加爾各答,②是孟買,③是班加羅爾,④是新德里。①加爾各答位于印度的東北部,該地區煤、鐵、錳等礦產資源豐富,適宜發展鋼鐵工業。二、非選擇題:本題共2小題,共40分。31.奧運盛會,全球矚目。廣州市某中學地理興趣小組的同學們開展主題為“奧運之旅”的網絡模擬學習活動。閱讀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24分)材料一 第33屆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于當地時間2024年7月26日至8月11日在法國巴黎舉行。第25屆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將于2026年2月6日至22日在意大利北部多個地區舉辦,米蘭與科爾蒂納丹佩佐將作為主要舉辦地。材料二 圖甲為歐洲西部冬奧會舉辦地分布圖,圖乙為歐洲西部地形圖,圖丙為歐洲西部氣候類型分布圖。(1)歐洲西部冬奧會舉辦地多分布于阿爾卑斯山脈附近,該山脈被稱為“冬季運動之鄉”。分析阿爾卑斯山脈附近適合舉辦冬奧會的原因。(6分)答:坡度適宜;氣溫適宜;降雪量大。(2)分析與意大利相比,挪威開展雪上項目的有利自然條件。(6分)答:緯度更高,氣溫更低;海拔較高,山體積雪豐富;積雪保存時間更長。(3)請從地理的角度,分析巴黎舉辦奧運會的意義。(8分)答:提升國際形象和國際影響力,促進國際經濟和文化交流,提升基礎設施水平,增加就業機會,拉動相關產業的發展,促進經濟發展。(4)在巴黎,中國游客可以品嘗到正宗的牛排以及奶油、奶酪、三明治等食品。請從地形和氣候方面解釋原因。(4分)答:溫帶海洋性氣候,氣候適宜,地形平坦,草場廣布,乳畜業發達。【解析】第(1)題,讀圖根據所學可知,阿爾卑斯山脈是歐洲最高的山脈,山峰終年積雪,海拔較高的阿爾卑斯山山麓,是天然的優良滑雪場地。該地具備坡度適宜、氣溫適宜、降雪量大等條件,可以舉辦高水平的冬季奧運比賽,被稱為“冬季運動之鄉”。第(2)題,讀圖根據所學可知,挪威開展雪上運動項目確實有很大的天然優勢。首先,挪威大部分地區緯度較高,全年溫度較低,降水充足,積雪期長,這為各種雪上項目提供了穩定的自然條件。其次,挪威山地占國土面積的60%左右,海拔較高,山體積雪豐富,這為各種雪上運動提供了優質的場地。第(3)題,根據所學可知,巴黎舉辦奧運會可能產生的意義有提升國際形象和國際影響力,促進國際經濟和文化交流,提升基礎設施水平,可增加承辦地的就業機會,拉動相關產業的發展,促進經濟發展。第(4)題,讀圖結合所學可知,歐洲西部地處中緯度,氣候以溫帶海洋性氣候為主,全年溫暖濕潤,地形以平原為主,草場廣布,有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長,乳畜業發達,因此歐洲人愛吃牛羊肉,餐桌上常見牛羊肉和乳制品等。32.閱讀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16分)材料一 南亞地形圖。材料二 班加羅爾是印度南部卡納塔克邦的首府,是印度信息科技的中心,被稱為“印度硅谷”,英語是當地的官方語言。班加羅爾是印度科技研究的樞紐,班加羅爾大學是印度的知名大學。這里有眾多高科技跨國公司和世界500強企業的分支機構,環境優美,氣候宜人,四季如春。(1)根據材料一,說出印度的地勢特點。(2分)答:中部低,南、北兩側高。(2)班加羅爾氣候宜人,四季如春。試分析原因。(4分)答:班加羅爾雖然屬于熱帶季風氣候,但是它地處德干高原,海拔較高,所以夏季不熱;冬季北部有高大的喜馬拉雅山脈阻擋南下的冬季風,所以冬季不冷。(3)試分析班加羅爾發展成“印度硅谷”的有利條件。(10分)答:英語是官方語言,有利于軟件的開發; 高校云集,人才眾多,科技力量雄厚;眾多高科技企業的進入,為其帶來更多的資金、技術、人才; 環境優美,氣候宜人,吸引信息工業集聚;政府政策支持。【解析】本題綜合考查印度的相關知識。第(1)題,印度地勢中部低,南北兩側高。第(2)題,班加羅爾位于低緯度地區,屬于熱帶季風氣候,但是其地處德干高原,海拔較高,所以夏季不熱。冬季北部有高大的喜馬拉雅山脈阻擋南下的冬季風,受冬季風影響較弱,所以冬季不冷。第(3)題,英語是其官方語言,有利于軟件的開發;高校云集,人才眾多,科技力量雄厚;眾多高科技企業的進入,為其帶來更多的資金、技術、人才;環境優美,氣候宜人,吸引信息工業集聚;政府政策支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粵人民版七年級地理下冊單元測評卷(三)(第八單元)課件.ppt 粵人民版七年級地理下冊第八單元區域聯系與合作課件.ppt 粵人民版七年級地理下冊第八單元單元復習課課件.ppt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