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8張PPT)專項素養綜合練(四) 港澳臺的經濟發展類型一 港澳臺的地理環境2024年5月8日,第二屆粵港澳大灣區人才高質量發展大會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成功舉辦。大會錨定大灣區人才高地建 設目標,粵港澳進一步加強人才交流合作,促進人才互融互通,為建設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注入人才動能。讀粵港澳大灣區示意圖,完成1—4題。 1.(2024陜西西安蓮湖期末)圖中甲是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引擎 城市之一的 ( )A.東莞 B.珠海 C.佛山 D.深圳D解析 讀圖可知,甲是廣東省的深圳市,位于珠江口的東側, 是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引擎城市之一。2.(2024陜西西安蓮湖期末)下列關于香港的敘述,正確的是 ( )A.位于珠江口西側,毗鄰珠海B.由香港島、路環島、氹仔島組成C.是國際上重要的航運中心D.已經發展成為世界性制造業基地C解析 讀圖可知,香港位于珠江口東側,毗鄰深圳;香港主要 由香港島、九龍半島、新界三部分組成;香港是國際上重要 的航運中心;香港重點發展現代服務業。3.(2024陜西西安蓮湖期末)澳門地狹人稠,下列方式,可以緩 解澳門人地矛盾的有 ( )①建造高樓 ②填海造陸③引進內地人才 ④發展博彩業、旅游業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A解析 澳門地狹人稠,自然資源匱乏,澳門填海造陸和建高層 建筑,可以緩解澳門人地矛盾;引進內地人才和博彩旅游業的 發展與緩解人地矛盾無關。4.(2024陜西西安蓮湖期末)在與港澳的經濟合作中,珠江三 角洲具有的優勢條件是 ( )A.貿易經驗豐富 B.科學技術先進C.資金基礎雄厚 D.土地價格低廉D解析 珠江三角洲和港澳地區的關系非常密切,港澳地區為 珠江三角洲提供豐富的資金、技術和管理經驗,而珠江三角 洲為港澳地區提供廉價的土地、淡水等自然資源和豐富的 勞動力。(主題教育·家國情懷)臺灣省自古以來就是祖國不可分割的 神圣領土。下圖為臺灣島地形示意圖及臺灣島主要資源分布圖,完成5—7題。 5.(2024江西萍鄉期末)下列有關臺灣省的敘述正確的是 ( )A.北回歸線從臺灣島北部穿過B.臺灣島隔臺灣海峽與福建省相望C.臺灣島的森林主要分布在西部平原D.經濟發展主要依靠本地的資源和市場B解析 由圖可知,北回歸線穿過臺灣島的中南部。臺灣島隔 臺灣海峽與福建省相望。臺灣島的森林主要分布在東部和 中部山地。臺灣省經濟發展主要依靠優良港灣多和勞動力 素質高;臺灣省的市場較為狹小,經濟發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賴 于對外貿易。6.(2024江西萍鄉期末)受地形影響,臺灣島 ( )A.河流流程較短,水流湍急B.山地垂直差異不明顯,植被類型少C.鐵路線布局呈放射狀分布D.西部地區降水量比東部地區多A解析 受地形的影響,臺灣島河流流程較短,水流湍急;山地 垂直差異明顯,植被類型多樣;鐵路線布局呈環狀分布;西部 地區降水量比東部地區少。7.(2024江西萍鄉期末)臺灣島有“東南鹽庫”之稱,布袋鹽 場利于曬鹽的有利條件不包括 ( )A.地勢平坦,沙灘廣布B.氣溫高,蒸發旺盛,海水含鹽量高C.屬熱帶季風氣候,降水稀少D.處于東南季風背風坡,晴天多C解析 我國臺灣島的布袋鹽場利于曬鹽的條件有:位于夏季 風的背風坡,降水較少,晴天多;位于北回歸線以南,光照、熱 量充足,蒸發量大;地處平原,地勢平坦,沙灘廣布。布袋鹽場 位于北回歸線以南,屬于熱帶地區,全年高溫。臺灣山脈西側 處于東南風的背風坡,降水相比迎風坡較少,但不稀少。類型二 港澳臺與祖國內地(大陸)的聯系從江西省至我國臺灣省的首趟鐵海聯運專列于2022年1月10日開通,列車所運貨物通過鐵海聯運模式直達高雄、基隆等 多個港口。讀圖,完成8—9題。 8.(2024江西宜春八中階段性練習)從我國臺灣高雄返回江西 南昌的鐵海聯運專列,運輸的貨物最可能有 ( )A.花生 B.鳳梨 C.棉花 D.蘋果B解析 我國臺灣高雄位于熱帶地區,盛產熱帶水果,如鳳梨 等;棉花主產區為我國西北地區和北方地區;花生、蘋果為溫 帶盛產的農作物和水果。9.(2024江西宜春八中階段性練習)鐵海聯運的意義是 ( )A.改變了我國臺灣的自然環境B.加強了我國臺灣省與祖國大陸的聯系C.降低了兩地間運輸速度D.縮短了南昌至高雄的距離B解析 鐵海聯運的開通無法在客觀上縮短兩地距離和改變 自然環境,但提高了兩地間的運輸速度,有效地加強了臺灣省 與祖國大陸的聯系。深中通道和港珠澳大橋是粵港澳大灣區的超級跨海工程,讀“深中通道和港珠澳大橋示意圖”,完成10—11題。10.(2024云南中考)深中通道和港珠澳大橋都有較長的海底 隧道,其主要原因是 ( )A.減少建設成本投入B.方便欣賞海底風光C.降低橋梁施工難度D.不妨礙大型船舶通航D解析 根據所學知識,修建海底隧道會增加橋梁的施工難度, 增加建設成本投入;修建海底隧道不能欣賞海底風光;該海域 海運發達,修建海底隧道可以不妨礙大型船舶通航。11.(2024云南中考)深中通道和港珠澳大橋建成后,對粵港澳 大灣區的重要作用是 ( )A.加強粵港澳之間的經濟合作,提升香港重工業中心地位B.縮短珠江口兩岸通行時間,方便灣區內人員與貨物集散C.加強港澳與內地之間的聯系,促進港澳地區制造業發展D.帶動大灣區航運發展,利于穩固澳門“購物天堂”地位B解析 根據所學知識,香港是航運、貿易、金融中心,地狹人 稠,重工業不發達,不是重工業中心;港澳地區與珠江三角洲 地區進行區域聯系與協同發展,港澳地區以服務業為主,珠江 三角洲主要發展制造業;“購物天堂”指的是香港。深中通 道和港珠澳大橋建成后,會縮短珠江口兩岸通行時間,方便灣 區內人員與貨物集散。(共43張PPT)專項素養綜合練(二) 跨學科專題(1)(跨數學·條形圖)不同工業的生產成本構成不同。讀甲、乙 兩類工業生產成本構成示意圖,完成1—3題。1.(2024湖南邵陽中考)影響甲類工業生產的主導因素是( )A.原材料 B.科學技術C.勞動力 D.交通運輸 B解析 由圖可知,在甲工業生產成本構成中,比例最大的是研 發成本,所以甲類工業對技術水平要求最高,影響甲類工業生 產的主導因素是科學技術。2.(2024湖南邵陽中考)下列工業部門屬于甲類工業的是 ( )A.鋼鐵工業 B.機械工業C.航空航天工業 D.紡織工業C解析 鋼鐵工業和機械工業都屬于高能耗產業,紡織工業屬 于原料密集型產業,都對于研發的要求比較低。航空航天工 業屬于高新技術產業,研發成本投入巨大,科技水平含量較 高,屬于甲類工業。3.(2024湖南邵陽中考)乙類工業生產成本中比重最大的是 ( )A.工資成本 B.研發成本C.運輸成本 D.其他成本A解析 由圖可知,乙類工業生產成本中比重最大的是工資成 本,比重約為40%。(跨物理·光伏發電)柯拉光伏電站是我國雅礱江流域清潔能 源基地的水光互補電站,建成投產后對接服務于“雙碳”目標。讀柯拉光伏電站效果圖,完成4—5題。 4.(2024江蘇南通啟東期中)按照自然資源能否再生或恢復的 特性,下列與柯拉光伏電站利用的能源屬于同一類的是 ( )①風能 ②核能 ③地熱能 ④潮汐能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C解析 光伏電站利用的是陽光,屬于可再生能源。風能、地 熱能、潮汐能都為可再生能源,與陽光屬于同一類;核能不能 短時間從自然界得到補充,屬于非可再生能源。5.(2024江蘇南通啟東期中)光伏發電的優勢有 ( )①清潔、無污染 ②可循環利用③可持續穩定發電 ④受自然環境影響小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A解析 光伏發電清潔、無污染、可循環利用,①②說法正確; 光伏發電需要利用陽光轉化為電能,因此受自然環境影響較 大,不能保證持續穩定發電,③④錯誤。(跨音樂·民歌)“小背簍晃悠悠,笑聲中媽媽把我背下了吊腳 樓,頭一回幽幽深山中,嘗呀野果喲,頭一回清清溪水邊,洗呀小手喲,頭一回趕場逛了山里的大世界,頭一回下到河灘里,我看了賽龍舟……”歌曲《小背簍》蘊含著豐富的地理信息。根據圖文資料,完成6—7題。6.(2024陜西西安西工大附中期中)歌詞中描述的地區最可能 是 ( )A.地勢低平的江南水鄉B.黃沙漫天的西北大漠C.白山黑水的東北林海D.山清水秀的湘西山區D解析 湘西山區由于多山,平地少,民居多是依河而建的吊腳 樓。從材料中的吊腳樓、深山和賽龍舟等關鍵詞可以推斷 歌詞中所描繪的地區最可能是湘西山區。7.(2024陜西西安西工大附中期中)該地區典型的土特產是 ( )A.椰子 B.野山筍C.西湖藕粉 D.哈密瓜B解析 湘西地區地處亞熱帶,椰子主要分布在熱帶;湘西山區 多山且氣候濕熱,山中多野山筍;西湖藕粉是杭州西湖地區的 特產;哈密瓜主要分布在光照充足的西北內陸地區,如新疆。(跨歷史·茶道起源)下梅村位于我國福建省武夷山市東部,是茶文化發展源頭,“晉商萬里茶道”起點。下圖為“下梅村 位置和傳統民居分布及建筑示意圖”。據此完成8—10題。8.(2023江蘇鎮江中考)歷史上,晉商在下梅村交易的主要經 濟作物是 ( )A.水稻 B.茶葉 C.橡膠 D.甜菜B解析 由材料和圖中信息可知,晉商在下梅村交易的主要經 濟作物是茶葉。9.(2023江蘇鎮江中考)影響圖中村落分布的主要社會經濟條 件有 ( )A.平坦的地形 B.充足的水源C.便利的水運 D.茂密的森林C解析 讀圖可知,村落旁邊有河流流經,水運便利。地形、水 源、森林屬于自然條件。10.(2023江蘇鎮江中考)該村傳統民居屋頂造型體現了當地 ( )A.多雨水 B.多沙塵 C.多強風 D.多大霧A解析 圖中民居屋頂高聳、尖頂,便于雨水滑落,由此可判定 該地降水豐富。(跨歷史·長征)毛澤東同志的《七律·長征》帶領我們回顧長征歷程,銘記長征精神。下圖為中央紅軍長征路線示意圖,據 此完成11—13題。11.紅軍在陜北吳起鎮勝利會師,該區域的地表特征是 ( )A.千溝萬壑,支離破碎B.地形崎嶇,森林茂密C.地勢高峻,雪山連綿D.遼闊坦蕩,草場廣布A解析 陜北吳起鎮位于黃土高原,“千溝萬壑,支離破碎”是 黃土高原的特點;“地勢崎嶇,森林茂密”是云貴高原的特 點;“地勢高峻,雪山連綿”是青藏高原的特點;“遼闊坦蕩, 草場廣布”是內蒙古高原的特點。12.“岷山千里雪”現象四季可見,其主要原因是 ( )A.緯度位置高,全年氣候寒冷B.山頂海拔高,氣溫低,終年積雪C.位于濕潤區,全年降雪豐富D.位于第三級階梯,全年氣候寒冷B解析 “岷山千里雪”現象四季可見,其主要原因是岷山山 頂海拔高,氣溫低,終年積雪。岷山處于中緯度,不是全年氣 候寒冷。岷山位于半濕潤區,且“岷山千里雪”與所處的干 濕地區無關。岷山不位于第三級階梯。13.紅軍長征經過的地區地形復雜、地勢險峻,易發生的地質 災害有 ( )①洪澇 ②干旱 ③凍害 ④泥石流 ⑤崩塌A.①② B.②③ C.④⑤ D.③④C解析 紅軍長征經過的地區地形復雜、地勢險峻,易發生的 地質災害有泥石流、崩塌。洪澇、干旱、凍害屬于氣象災 害。(跨語文·諺語)高影響天氣事件是指對生產生活帶來重要影響的天氣事件,如寒潮、雷電、沙塵暴、暴雪、干旱、霜凍 等。讀“我國常年春分節氣高影響天氣事件示意圖”,完成 14—16題。14.(2022河南洛陽洛龍期中)春分時節,我國( )A.東南沿海沙塵暴多發B.新疆南部陰雨連綿C.東北三省風雪依舊在D.內蒙古中西部暴雪頻發C解析 讀圖可知,春分時節,我國東南沿海春雷頻繁,連續陰 雨;新疆南部氣候干旱,沙塵多發;東北三省緯度高氣溫低,風 雪依舊在;內蒙古中西部沙塵多發,說明地表沒有冰雪覆蓋, 暴雪天氣少。15.(2022河南洛陽洛龍期中)“警惕倒春寒”區域與“春雷 頻繁”區域的分界線大致為 ( )A.秦嶺—淮河一線 B.天山—陰山一線C.黑河—騰沖一線 D.大興安嶺—太行山一線A解析 讀圖可知,“警惕倒春寒”區域與“春雷頻繁”區域 的分界線大致為秦嶺—淮河一線。16.(2022河南洛陽洛龍期中)春分時節,我國華北地區“春雨 貴如油”的原因主要有 ( )①降水量少②氣溫全年最高,生活用水量大③冬小麥返青,需水量大④氣溫回升快,土壤水分蒸發量大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B解析 春分時節,我國華北地區降水量少,春季氣溫回升快, 土壤水分蒸發量大,且正值冬小麥返青,農業灌溉需水量大, 因此出現“春雨貴如油”的現象。17.(綜合思維)(跨數學·數據統計)農業生產潛力是指單位面積土地上每年所收獲的最大可能產量。圖1為我國農業生產潛力分布簡圖,圖2為某年我國部分地區水資源、土地、人口及耕地占全國總量百分比圖。讀圖,完成下列問題。 (1)圖1中A、F兩地的主要糧食作物分別是 、 , 影響圖中不同地區農業生產潛力的主要因素是 。(2)E、F兩地的農業生產潛力是 ,結合圖2分析,兩地從農業生產資源配置方面來看,更有 優勢的是 地(填字母),主要原因是 。水稻小麥氣候7 500—22 500 千克/公頃EE地人均耕地占有量多,水土比例更協調(3)B、C兩地都位于青藏高原,但農業生產潛力差異卻較大, 請對比分析其原因(從地形、氣候、水源等方面分析)。(4)F地春季易發生的氣象災害是 ,自然原因是 。(5)東北地區大面積的開荒,造成了濕地面積銳減,生態環境惡化,說出該地區濕地的生態環境效益。涵養水源;蓄洪防旱;調節局地氣候;維持生物多樣性等。B地位于雅魯藏布江谷地,C地位于青藏高原內部地區(藏北高原),B地比C地海拔低,熱量條件較好;B地受到來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風影響,降水量比C地多;B地位于雅魯藏布江沿岸,比C地灌溉水源充足。干旱春季氣溫回升快,但降水少,蒸發量大解析 (1)讀圖可知,A地位于我國南方東南沿海地區,水熱充 足,主要糧食作物是水稻;F地位于華北地區,屬暖溫帶,主要糧 食作物是小麥,因此,影響圖中不同地區農業生產潛力的主要 因素是氣候。(2)讀圖可知,E、F兩地位于7 500—22 500 千 克/公頃的農業生產潛力范圍。由圖可知,E地位于我國的東 北地區,地廣人稀,人均耕地占有量多,水資源較豐富,水土比 例更協調;F地位于黃淮海地區,該地區缺水嚴重,因此,E地更 有優勢。(3)讀圖可知,B地位于雅魯藏布江谷地,C地位于青 藏高原內部地區的藏北高原,B地海拔比C地低,熱量條件較好;B地受到來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風影響,降水量比C地多;B 地位于雅魯藏布江沿岸,灌溉水源比C地充足。(4)F地春季 氣溫回升快,降水少,蒸發量大,因此春季易發生的氣象災害 是干旱。(5)據所學知識可知,東北地區的濕地有涵養水源、 蓄洪防旱、調節局地氣候、維持生物多樣性等作用。(共15張PPT)專項素養綜合練(六) 識圖集訓1.讀“中國主要工業中心和工業基地圖”,完成下列問題。 (1)在圖中填寫我國四大工業基地的名稱。自北向南依次為遼中南工業基地、京津唐工業基地、滬寧杭工業基地、珠江三角洲工業基地(2)寫出長江沿岸的主要工業城市:① ,② ,③ ,④ 。(3)我國最大的重工業基地是 ,我國最大的綜合性工業基地是 ,我國最大的輕工業基地是 。重慶武漢南京上海遼中南工業基地滬寧杭工業基地珠江三角洲工業基地2.讀“中國主要鐵路干線分布圖”,完成下列問題。 (1)南北鐵路干線① 線,② 線,京哈線—③ 線,北同京滬京九京廣蒲線—太焦線—④ 線,⑤ 線。(2)東西鐵路干線京包—A 線,B —蘭新線,滬杭線—C 線—湘黔線—D 線。(3)在圖中填寫鐵路樞紐:a ,b ,c ,d ,e 。焦柳成昆包蘭隴海浙贛貴昆北京鄭州蘭州株洲上海3.讀“北京略圖”,完成下列問題。 (1)圖中A點的經緯度是 。(40°N,116°E)(2)圖中B是 海,位于北京的 方向。(3)圖中C是著名的 運河。(4)北京是全國的 中心、 中心,還是國際交 往中心、 中心。(5)北京有無數名勝古跡, 、 、 等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6)北京是全國最大的 交通樞紐和國際航空港。渤東南京杭政治文化科技創新長城頤和園明十三陵(從長城、北京故宮、周口店北京人遺址、頤和園、天壇、明十三陵中任選三個作答)鐵路4.讀“黃土高原略圖”和“黃土地貌景觀圖”,完成下面的 問題。 (1)① 山脈;⑤ (河流)。(2)② 省;③ 省;④ 省。(3)A ;B ;C 。太行黃河山西陜西甘肅黃土峁黃土塬黃土墚5.讀“長江中下游流域圖”,完成下列問題。 (1)長江中下游平原組成:甲 ,乙 , 丙 ,江漢平原,丁 。長江三角洲蘇皖沿江平原鄱陽湖平原洞庭湖平原(2)城市:① ,② ,③ ,④ ,⑤ 。(3)工業基地:A ,B ,C 。上海杭州南京武漢長沙滬寧杭工業基地以武漢為中心的工業基地以長株潭為中心的工業基地6.(新特色·區域對比)讀“長江三角洲略圖”和“珠江三角 洲略圖”,完成下面的問題。 (1)圖1為長江三角洲地區,圖中主要城市A為 ,B為 ,C為 。鐵路線①為 線,④為 線。(2)圖2為珠江三角洲地區,圖中河流口A為 ,位于其東岸的是H ,位于其西岸的是E ,城 市D為 ,F為 ,G為 。鐵路線 ②為 線(南北縱向線),③為 線。上海南京杭州京滬滬杭珠江口香港澳門珠海廣州深圳京廣京九7.讀“臺灣省略圖”,完成下面的問題。 (1)島嶼:A ,B 。(2)海峽:C 。釣魚島澎湖列島臺灣海峽(3)省級行政區域:D 。(4)城市:① ,② ,③ 。(5)山峰:甲 。福建省臺北基隆高雄玉山(共37張PPT)專項素養綜合練(一) 因地制宜思想在產業活動中的應用類型一 因地制宜發展農業讀“我國東南某地土地利用示意圖”,完成1—2題。 1.(2024陜西西安西工大附中期中)根據自然條件的差異,合理布局農業。下列關于圖示地區農業生產的布局,說法錯誤的是( )A.A處適宜發展林業B.B處適宜種植水稻C.C處適宜發展畜牧業D.D處適宜發展海洋漁業D解析 由圖可知,A處位于丘陵地區,地形較陡峭,水土容易流 失,適宜發展林業;B處位于平原地區,地形平坦,且有河流流 過,該地位于我國東南地區,適宜種植水稻;C處地形平坦,牧 草生長良好,適宜發展畜牧業;D處地勢低平,河湖較多,適合 發展淡水養殖業。2.(2024陜西西安西工大附中期中)在城鎮周圍大力發展花卉 產業,下列不是其主要社會經濟條件的是 ( )A.市場需求大 B.科技水平高C.距離城鎮近 D.交通運輸便利B解析 在城鎮周圍大力發展花卉產業,主要的社會經濟條件 包括城鎮對花卉的市場需求量大、花卉養殖區距離城鎮 近、交通運輸便利等,花卉產業對科技的要求不是很高,因此 科技水平不是其主要社會經濟條件。讀我國某地農業結構調整示意圖,完成3—5題。 3.(2024廣東韶關新豐期中)該地調整后的農業生產特點是 ( )A.農業結構單一B.農民收入減少C.糧食作物減少,經濟利益下降D.因地制宜,合理布局D解析 圖中農業從傳統農業向高新有機農業發展,該地因地 制宜,農業種植類型多樣,適應了市場的需求。該地調整后的 農業結構類型豐富多樣,農民收入會增加,雖然糧食作物減 少,但經濟利益會提升。4.(2024廣東韶關新豐期中)示意圖反映出該地發展花卉種植 的最有利條件是 ( )A.資源豐富 B.地價便宜C.交通便捷 D.政策支持C解析 讀圖可知,圖中反映該地發展花卉種植的最有利區位 因素是交通便捷,花卉種植分布在公路線附近。與資源豐 富、地價便宜、政策支持關系較小。5.(2024廣東韶關新豐期中)下列生產活動符合因地制宜原則 的是 ( )A.在山地的陡坡上開荒種地B.圍湖造田,擴大耕地面積C.在太湖沿岸發展漁業D.在內蒙古高原東部草場發展種植業C解析 在山地的陡坡上開荒種地,容易導致水土流失;圍湖造 田、擴大耕地面積會導致濕地減少,生態環境破壞,減弱湖泊 的蓄洪能力;在太湖沿岸發展漁業,符合宜漁則漁的原則;在 內蒙古高原東部草場發展種植業會導致土地荒漠化,應該發 展畜牧業。6.(主題教育·糧食安全)(2024廣東肇慶德慶中學期中)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要牢固樹立可持續發展觀念。下列農業生產的做法符合因地制宜、可持續發展的是 ( )A.東北平原利用肥沃的黑土種植甘蔗B.山東沿海利用灘涂發展海水養殖業C.長江中下游平原圍湖造田,擴大耕地面積D.在青海開墾草原發展種植業B解析 東北平原緯度高、氣溫低,不適合喜濕熱的甘蔗生長, 適合種植的糖料作物是甜菜;山東沿海利用灘涂發展海水養 殖業符合因地制宜、可持續發展要求;長江中下游平原圍湖 造田擴大耕地會破壞生態,削弱湖泊的蓄洪能力;青海氣候高 寒、草場廣布,不適合開墾草原來發展種植業。類型二 因地制宜發展工業鋼鐵工業生產需要消耗大量的原料、燃料,所以煤、鐵資源豐富的地區是鋼鐵工業布局的首選,這種方式叫資源型。下圖為我國主要鐵礦和鋼鐵工業基地的分布。據此完成7—8題。7.關于我國鋼鐵工業基地分布的說法,正確的是 ( )A.均勻分布在全國各地 B.西北地區非常密集C.東部地區比較密集 D.黃河沿岸多于長江沿岸C解析 讀圖可知,我國鋼鐵工業基地分布不均勻;主要分布在 我國東部地區;沿海、沿江分布較多,長江沿岸多于黃河沿 岸。8.下列鋼鐵工業基地都屬于資源型的是 ( )A.成都、酒泉 B.上海、鞍山C.天津、唐山 D.邯鄲、攀枝花D解析 資源型的鋼鐵工業基地是指附近有鐵礦等礦產分布 的工業基地。讀圖可知,酒泉、鞍山、唐山、邯鄲和攀枝花 都屬于資源型鋼鐵工業基地。“黃河金三角地區”是我國中西部地區重要的能源、原材 料與裝備制造業基地。下圖是“黃河金三角地區”圖,據此完成9—10題。9.(2023山西實驗中學期中)“黃河金三角地區”發展能源、 原材料與裝備制造業的優勢是 ( )A.交通便利 B.能源充足C.水源充沛 D.科技發達B解析 “黃河金三角地區”煤炭資源豐富,因此“黃河金三 角地區”發展能源、原材料與裝備制造業的優勢是能源充 足。10.(2023山西實驗中學期中)據圖分析,以下工業在“黃河金 三角地區”有較大發展優勢的是 ( )A.煤炭、電力 B.化工、紡織C.航天、食品加工 D.鋼鐵、造船A解析 “黃河金三角地區”有豐富的煤炭資源及水能資源, 因此發展煤炭、電力有較大的優勢。(區域認知)工業布局要結合當地的自然資源條件、人口和 勞動力狀況、市場等因素因地制宜地發展工業。結合下圖完成11—12題。11.結合圖中信息判斷,不適合在圖示區域內發展的產業是 ( )A.鋼鐵工業 B.機械工業C.石油工業 D.畜牧業D解析 圖中為遼中南工業基地,是我國著名的重工業基地,區 內豐富的煤、鐵、石油等自然資源、便利的交通和良好的 工業基礎為發展重工業提供了有利的條件,適合發展鋼鐵、 機械、石油、造船等工業;該區域降水較多,農業適合發展種 植業,畜牧業適合在我國西部半干旱區、干旱區發展。12.如果只考慮靠近原料地布局工業,那么下列工業布局最合 理的是 ( )A.制糖工業—廣西壯族自治區B.棉紡織工業—貴州省C.鋼鐵工業—廣東省D.蘋果加工業—海南省A解析 如果只考慮靠近原料產地布局工業,制糖工業分布在 廣西壯族自治區是合理的,因為廣西盛產甘蔗;貴州省棉花產 量小,不適宜發展棉紡織工業;廣東省缺乏煤炭、鐵礦,不適 合發展鋼鐵工業;海南省全部位于熱帶,蘋果是溫帶水果,不 適合發展蘋果加工業。類型三 因地制宜發展交通運輸讀“中國部分高鐵分布圖”,完成13—15題。 13.(2024廣東梅州五華期中)圖中高鐵干線甲是 ( )A.京滬高鐵 B.哈大高鐵C.蘭新高鐵 D.京廣高鐵D解析 讀圖可知,甲為從北京到廣州的高鐵線,即京廣高鐵。14.(2024廣東梅州五華期中)圖中乙高鐵干線建設多采用高 架橋梁,主要是為了 ( )A.減少噪音擾民 B.較少占用耕地C.降低建設成本 D.降低技術要求B解析 讀圖可知,乙高鐵為京滬高鐵,途經我國華北平原和長 江中下游平原,這些地區耕地廣布,采用高架橋梁可以減少占 用耕地;高架橋梁會增加建設成本、提高技術要求;高架橋梁 與減少噪音擾民關系不大。15.(2024廣東梅州五華期中)與傳統鐵路相比,高鐵的優勢有 ( )①速度較快 ②舒適度高③運費低廉 ④機動靈活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A解析 高鐵與傳統鐵路相比其優勢在于速度快,安全性高,舒 適度高,環境污染小,①②正確;但是高鐵的運費高,高鐵與傳 統鐵路機動靈活性都較差,③④錯誤。(共42張PPT)專項素養綜合練(五) 跨學科專題(2)(跨數學·餅狀圖)下圖是“江南丘陵某地地表結構和農業用 地結構餅狀圖”,讀圖完成1—2題。 1.(2024江西萍鄉期中)該地區農業用地結構不合理的主要表 現是 ( )A.過度開墾 B.過度放牧C.過度植樹 D.過度養殖A解析 讀左圖可知,該地區適合發展種植業的平原占比較小, 而右圖種植業占比大,說明開墾了除平原以外的大量土地來 發展種植業,說明過度開墾。2.(2024江西萍鄉期中)要使該地區農業實現可持續發展,出 路在于 ( )A.平原地區植樹造林,大力發展林業B.多建梯田,擴大水稻種植面積C.緩坡退耕還草,大力發展畜牧業D.因地制宜調整農業結構,積極發展多種農業經營D解析 平原適合發展種植業,緩坡適合開墾梯田,陡坡、山地 適合發展林業和牧業。應堅持因地制宜調整農業結構,積極 發展多種農業經營。(跨生物·作物培育)陜西省千陽縣生態環境良好,其矮砧蘋果 的苗木培育技術國內領先,生產管理科學,產品質量優良、安 全性高。2022年,矮砧蘋果搭乘貨運飛船進入“天宮”,成為 中國航天員的美味食品。據此完成3—5題。3.(2023廣東中考)千陽縣矮砧蘋果能夠成為中國航天員的美 味食品的主要原因是 ( )A.包裝精致 B.儲存容易C.品質優良 D.外表美觀C解析 讀材料可知,陜西省千陽縣生態環境良好,其矮砧蘋果 的苗木培育技術國內領先,生產管理科學,產品質量優良、安 全性高。故千陽縣矮砧蘋果能夠成為中國航天員的美味食 品的主要原因是品質優良;與包裝精致、儲存容易、外表美 觀無關。4.(2023廣東中考)先進的苗木培育技術在千陽縣矮砧蘋果生 產過程中的主要作用是 ( )A.增加產品銷量 B.擴大種植面積C.促進品種改良 D.拓寬銷售渠道C解析 讀材料可知,陜西省千陽縣生態環境良好,其矮砧蘋果 的苗木培育技術國內領先,生產管理科學,產品質量優良、安 全性高。先進的苗木培育技術在千陽縣矮砧蘋果生產過程 中的主要作用是促進品種改良,使得蘋果質量優良、安全性 高;與增加產品銷量、擴大種植面積、拓寬銷售渠道無關。5.(2023廣東中考)千陽縣發展蘋果產業對當地的有利影響有 ( )①帶動經濟發展 ②增加就業機會③提高農民收入 ④擴大土地面積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A解析 千陽縣發展蘋果產業可以增加就業機會,提高當地居 民的就業率;提高農民收入;進而帶動當地經濟發展;①②③ 正確。千陽縣發展蘋果產業并不能擴大土地面積。(跨歷史·灌溉工程)太湖位于長江三角洲。太湖南岸先民曾 飽受洪澇災害之苦,夏商時期開始開挖溇(lóu)港建設圩(wéi)田,曾經地廣人稀的太湖流域,逐漸成為魚米之鄉。湖州是目前唯一完整保存溇港圩田系統的地區,該系統入選《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名錄》和《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名單》。讀“太湖周邊地區示意圖”和“太湖溇港圩田系統示意圖”,完成6—8題。 6.(2024云南中考)早期,太湖南岸洪澇災害頻繁的原因是 ( )①季風氣候,降水集中②地勢低平,排水不暢③落差較大,水流湍急④凍土廣布,水分不易下滲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A解析 讀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太湖地區位于我國亞熱帶 季風氣候區,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使得洪澇災害頻繁發 生;太湖位于長江三角洲,地勢低平,排水不暢,因此當地多發 洪澇災害;長江三角洲地區沒有較大的地勢落差,水流和緩; 太湖地區沒有凍土分布。7.(2024云南中考)關于溇港圩田農業生產模式的優點,分析 錯誤的是 ( )A.堤壩擋水,堤上設閘排灌,可做到農田旱澇保收B.開挖溇塘,可擴大太湖面積,提高太湖蓄洪能力C.塘基種桑、圩田種稻、塘中養魚,提高土地生產效率D.桑葉喂蠶、蠶糞養魚、塘泥肥田,形成良性生態模式B解析 堤壩擋水,堤上設閘排灌,有利于減少水旱災害對農業 生產的威脅,可做到農田旱澇保收;開挖溇塘,人為盲目擴大 農業生產規模,破壞了當地的生態環境,不利于農業可持續發 展;塘基種桑、圩田種稻、塘中養魚是一種合理的農業生產 布局方式,有利于因地制宜,提高土地生產效率;桑葉喂蠶、 蠶糞養魚、塘泥肥田,形成桑、稻、魚互相依存、互相促進 的良性生態農業模式。8.(2024云南中考)從保護遺產的角度看,該地區最適宜發展 ( )A.絲綢紡織工業 B.家具制造產業C.休閑觀光旅游 D.家畜養殖C解析 發展休閑觀光旅游可以在保護遺產的基礎上,帶動當 地經濟的發展,因此經濟、生態效益顯著;發展絲綢紡織工業 會產生一定量的廢水、固體廢棄物等,會破壞當地的生態環 境;家具在制造中會產生廢氣污染、粉塵污染和噪聲污染,也 不利于保護文化遺產;家畜飼養過程中產生的污染包括糞便 污染、水質污染、大氣污染和生物污染等,對當地的生態環 境造成威脅。(跨生物·植被)(新情境·地理實驗)某校學生為探究植被對水 土流失的影響,進行了模擬實驗。讀圖,完成9—10題。9.(2023廣東韶關期末)通過模擬實驗的觀察,可推斷 ( )A.甲圖植被較多,不會發生水土流失B.乙圖中植被根系水土保持作用最大C.丙圖坡面基本無植被保護,水土流失最嚴重D.甲、乙、丙三圖中實驗水樣含沙量一樣大C解析 水土流失受降水、地形、土層性質、植被等多種因 素影響,甲圖植被雖較多,依然會發生水土流失;甲圖植被較 多,植被根系水土保持作用最大;丙圖坡面基本無植被保護, 燒杯中水沙最多,水土流失最嚴重;甲、乙、丙三圖中燒杯水 沙量相差很大,說明三圖實驗水樣含沙量差別大。10.(2023廣東韶關期末)為治理水土流失問題,最有效的是 ( )A.用推土機削山填溝B.用人工消雨減小降水強度C.用水泥硬化裸露地表D.植樹種草,提高植被覆蓋率D解析 植被具有保持水土、涵養水源的功能,“植樹種草,提 高植被覆蓋率”能有效治理水土流失。(跨語文·文言文)《桃花源記》有云:“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 為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垂髫,并怡然自樂。”桃花源位于桃源縣,結合下圖,完成11—12題。 11.《桃花源記》中充分反映了桃花源附近的農業情況,下列 說法正確的是 ( )A.“土地平曠”的土地利用類型最有可能是以旱地為主的 耕地B.“良田”中最有可能種植的糧食作物是小麥C.“雞犬相聞”中的雞是牧區畜牧業的重要畜種D.“往來種作”的農作物可以實現一年兩熟到三熟D解析 依據材料可知,桃花源位于桃源縣。讀圖可知,桃源縣 位于湖南省,位于秦嶺—淮河線以南,其土地利用類型最有可 能是以水田為主的耕地;種植的糧食作物最有可能是水稻;湖 南省是農耕區畜牧業,雞是農耕區畜牧業的重要畜種;該地位 于秦嶺—淮河線以南,農作物可以實現一年兩熟到三熟。12.“緣溪行”的“溪”最終匯入洞庭湖,屬于長江流域,下 列說法錯誤的是 ( )A.洞庭湖分布在長江中下游平原B.洞庭湖是長江流域重要的淡水湖C.洞庭湖夏季正值枯水期,水量少D.洞庭湖對長江干流水量有著天然的調節作用C解析 長江上游與中游的界點是湖北省的宜昌,而洞庭湖位 于宜昌以東河段,屬于長江中下游平原地區;洞庭湖位于我國 的季風區,屬于長江中下游重要的淡水湖;洞庭湖所在地區是 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夏季高溫多雨,降水量豐富,因此夏季為 豐水期;鄱陽湖、洞庭湖等湖泊對長江干流水量起著天然的 調節作用。第19屆亞運會于2023年9月23日至10月8日在杭州舉行。杭州亞運會秉持“綠色、智能、節儉、文明”的辦會理念,全力打造首屆碳中和亞運會。據此完成13—14題。13.(跨語文·詩詞)杭州舉辦亞運會期間與下列古詩詞描述的 現象相吻合的是 ( )A.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B.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C.只言山色秋蕭索,繡出西湖三四峰D.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C解析 杭州舉辦亞運會期間是2023年9月23日至10月8日,是 秋季。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是描述春季;接天 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是描述夏季;只言山色秋蕭索, 繡出西湖三四峰,是描述秋季;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是描 述冬季。14.(跨道德與法治·生態文明)杭州亞運會要實現碳中和目標, 應該 ( )①使用清潔能源②垃圾分類,循環利用③禁止發展工業,限制發展交通運輸業④植樹種草,提高植被覆蓋率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C解析 杭州亞運會要實現碳中和目標,應該①使用清潔能源, 減少排放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②垃圾分類,循環利用;④植 樹種草,提高植被覆蓋率。禁止發展工業,限制發展交通運輸 業不利于國家經濟的發展與人們的就業。15.(跨歷史·茶馬古道)讀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材料一 茶樹一般生長在溫暖濕潤地區,遮陰且弱風的條件 可增加茶芽的嫩度,提高茶葉品質。普洱市瀾滄景邁山先民 在長期的茶葉種植過程中,探索出了林下茶葉種植技術,歷經 千年的發展與保護,景邁山形成了林茶共生、人地和諧的獨 特文化景觀。材料二 “茶馬古道”滇藏線滇西段穿過了云南省主要茶 葉產區,自古以來是滇西與藏區進行茶葉、馬匹、皮毛、藥 材等商品交易往來的重要通道。圖1為“茶馬古道”滇藏線滇西段示意圖,圖2為景邁山“林下種茶”與現代茶園示意圖。 圖2(1)“茶馬古道”沿線城鎮多分布于河谷及盆地中,盆地在云 南俗稱“ ”,其沿線可能會遇到的地質災害有 壩子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震(任答一點) 。(答一點即可)(2)云南的主要產茶區位于我國溫度帶中的熱帶和 ,降水充沛,利于茶葉生長。過去“林下種茶”被視為落后 的生產方式,今天看來其有獨特的高明之處,請說出其高明之 處。(答兩點即可)(3)目前主要產茶區多以“現代茶園”模式種植茶樹,說出該 模式對于山區發展的意義。(答一點即可)“林下種茶”遮陰防風,茶葉品質高;保持土壤肥力(或減少化肥施用量);保護生物多樣性;減少水土流失等。促進居民就業;增加經濟收入;防治水土流失;綠化荒山,美化環境等。亞熱帶解析 本大題以“茶馬古道”圖文為材料,考查“茶馬古 道”沿線城鎮的分布、自然災害、氣候、茶產業對山區發 展的意義等相關知識。(1)讀圖并結合所學,“茶馬古道”沿 線城鎮多分布于河谷及盆地中,盆地在云南俗稱“壩子”。 由于“茶馬古道”沿線主要是季風區,受夏季風影響,降水集 中,多暴雨,地勢陡峭,易發生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 害;由于處在亞歐板塊與印度洋板塊交界地帶,也有地震災害 發生。(2)云南的主要產茶區位于我國溫度帶中的熱帶和亞 熱帶,氣候濕熱,降水充沛,利于茶葉生長。由材料和所學知識可知,“林下種茶”可以遮陰防風,提高茶葉品質;保持土 壤肥力,減少水土流失;保護生物多樣性等。(3)目前主要產 茶區多以“現代茶園”模式種植茶樹,可以增加當地財政收 入,促進當地經濟發展;為居民提供就業機會;同時種植茶樹 也能防止水土流失,減少自然災害的發生;美化環境,發展旅 游業等。(共28張PPT)專項素養綜合練(三) 黃土高原的水土流失與綜合治理類型一 黃土高原的自然環境(新考向·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秦直道北起九原郡(今包頭市), 南至咸陽,是與長城、兵馬俑相媲美的世界奇跡,讀圖,完成1 —3題。 1.(2024陜西西安蓮湖期中)圖中數碼④代表的地理事物是 ( )A.黃土高原 B.太行山脈C.賀蘭山脈 D.華北平原B解析 依據我國山脈的分布,讀圖可知,①為陰山,②為賀蘭 山,③為秦嶺,④為太行山。2.(2024陜西西安蓮湖期中)下列關于秦直道的說法,正確的 是 ( )A.經過的主要地形區是黃土高原B.九原郡位于黃土高原“地上河”河段C.經過地區荒漠廣布、風沙彌漫D.是連接南方、北方和西北地區的重要通道A解析 秦直道主要穿過我國的陜西省,主要位于我國四大高 原中的黃土高原;該地區的主要特征是溝壑縱橫、支離破碎, 荒漠廣布、風沙彌漫描述的是西北地區;九原郡位于黃河的 上游河段,沒有“地上河”;秦直道是連接北方地區和西北地 區的重要通道。3.(2024陜西西安蓮湖期中)“十三五”期間,在國家規劃建設的高鐵網中,西安成為重要的高鐵樞紐。讀陜西省“米”字形高鐵網分布圖可知,陜西省境內的高鐵 ( )A.以西安為中心呈環狀 B.溝通東西,聯系南北C.兩小時可達陜西全省 D.穿越秦嶺,跨越長江B解析 讀圖可知,陜西省境內的高鐵以西安為中心呈放射狀; 陜西省境內的高鐵溝通東西,聯系南北;圖中所示陜西省境內 以西安為起點,兩小時可達陜西省大部分地區;陜西省境內高 鐵穿越秦嶺,不跨越長江。(跨生物·植物)洛川縣位于陜西省中部,它屬渭北黃土高原溝壑區,是黃土高原面積最大,土層最厚的塬區。洛川縣在2022年森林覆蓋率為34.33%(不含蘋果樹),林木綠化率為44.48%。洛川縣以盛產蘋果著稱,是中國蘋果外銷的重要生產基地,素有“蘋果之鄉”的美稱。讀黃土高原示意圖(右圖),完成4—5題。4.(2024江西宜春袁州期末)洛川縣大力發展蘋果種植的有利 的自然條件是 ( )A.交通便利 B.光照充足C.市場廣闊 D.降水豐富B解析 洛川縣大力發展蘋果種植的有利的自然條件是光照 充足,晝夜溫差大,有利于蘋果糖分的積累。洛川縣降水較 少。交通和市場屬于社會經濟條件。5.(2024江西宜春袁州期末)洛川縣曾經出現的最突出生態環 境問題是 ( )A.草場退化 B.旱澇災害C.水土流失 D.土地沙漠化C解析 洛川縣所在黃土高原由于土質疏松、降水集中在夏 季且多暴雨,植被破壞十分嚴重,是我國水土流失最嚴重的地 區。類型二 黃土高原的綜合治理(新情境·趣味見聞)魚鱗坑是黃土高原常用的生態整地方式, 是在較陡的山坡上,有序挖掘半月形坑穴,呈品字形交錯排列,狀若魚鱗,具有一定的蓄水能力,再加上植樹造林,可保土、保水、保肥。下圖示意魚鱗坑景觀和氣候資料。據此完成6—8題。 6.(2024河南平頂山郟縣期末)圖中①—④處適宜植樹種草的 是 ( )A.① B.② C.③ D.④C解析 讀材料可知,魚鱗坑是在山坡地上挖掘的坑穴。①② ③④四處中,③處位于徑流注入魚鱗坑處,水源較充足,有利 于提高植被存活率,是最適宜植樹種草的地點。7.(2024河南平頂山郟縣期末)在黃土高原上挖魚鱗坑應盡量 避開下列哪個時段 ( )A.1—3月 B.4—6月C.7—9月 D.10—12月C解析 結合所學知識,魚鱗坑開挖過程會破壞表層土壤,使地 表疏松物質增多,雨季時雨水侵蝕能力強,易造成水土流失, 因此開挖時應避開雨季,從圖示可看出黃土高原雨季為7—9 月。8.(2024河南平頂山郟縣期末)在坡面上開挖呈“品”字形排 列的、類似魚鱗狀的半圓形或月牙形坑穴,主要用于 ( )A.增加耕地,種植糧食 B.坑內蓄水,植樹造林C.種植花草,美化環境 D.截留徑流,存儲用水B解析 在黃土高原的坡面上挖掘呈“品”字形排列的、類 似魚鱗狀的半圓形或月牙形坑穴,主要目的是坑內蓄水,改善 土壤水分條件,植樹易成活,利于植樹造林。9.(主題教育·生態文明)(新特色·框圖梳理)(2024陜西西安未央期末)【探究學習,博采眾長】西安某中學地理興趣小組學習完《黃土高原》一課后,對黃土高原環境治理產生了濃厚興趣,利用暑假時間前往黃土高原的治理典范——陜西省榆林市高西溝村進行研學考察。讀黃土高原簡圖和高西溝村氣候資料圖,完成下列問題。 【地理環境識概況】(1)高西溝村位于黃土高原北部,地處 中游,該河段含 沙量 (大或小)。黃河大(2)曾經的高西溝村 問題嚴重,這是由于該地位于 氣候向溫帶大陸性氣候的過渡地帶,夏季降水 ,多暴雨,黃土土質疏松。【改善生態奔小康】高西溝村曾是陜北典型的“無人、無草、無樹”貧困小山 村。20世紀50年代開始,高西溝村摸索出“三三制”,即田 地、林地、草地各占三分之一的治理模式,將一個窮山溝治 理成山清水秀的“陜北好江南”。水土流失溫帶季風集中(多)(3)簡要分析高西溝村變為“陜北好江南”采取的措施,完成下列框圖。(填字母)A.開墾荒地 B.植樹種草 C.修路采礦 D.修筑梯田① ,② 。BD【創新模式謀出路】高西溝村后來在“三三制”基礎上采取“三二一”,即三份 林地、二份草地、一份田地的模式,利用培育有機蘋果,打響 山地蘋果品牌,走出一條生態與經濟協調發展、人與自然和 諧相處的良性循環之路。(4)(新考向·開放性試題)結合材料信息,分析高西溝村創新的 “三二一”模式為當地帶來的積極影響。提高了植被覆蓋率,改善了該村的生態環境;加大了林業、畜牧業發展力度,進一步增加了經濟收入;減弱了水土流失,提高了耕地的產出。解析 本題以黃土高原簡圖和高西溝村氣候資料圖為材料, 考查黃土高原的概況、水土流失及其治理等知識。(1)讀圖 分析,高西溝村位于黃土高原北部,位于河口到桃花峪之間的 中游河段,水土流失嚴重,該河段含沙量大。(2)讀圖分析,高 西溝村位于黃土高原,該地位于溫帶季風氣候向溫帶大陸性 氣候的過渡地帶,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黃土土質疏松,因此 高西溝村水土流失問題嚴重。(3)高西溝村水土流失問題治 理的生物措施是B植樹種草,建設護坡林草帶;工程措施是打 壩淤地、D修筑梯田,以達到涵養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4)根據材料分析,高西溝村創新的“三二一”模式是三份林 地、二份草地、一份田地的模式,提高了植被覆蓋率,改善了 該村的生態環境;加大了林業、畜牧業發展力度,進一步增加 了經濟收入;減弱了水土流失,提高了耕地的產出。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中圖版初中七年級地理下冊專項素養綜合練(一)因地制宜思想在產業活動中的應用課件.ppt 中圖版初中七年級地理下冊專項素養綜合練(三)黃土高原的水土流失與綜合治理課件.ppt 中圖版初中七年級地理下冊專項素養綜合練(二)跨學科專題課件.ppt 中圖版初中七年級地理下冊專項素養綜合練(五)跨學科專題課件.ppt 中圖版初中七年級地理下冊專項素養綜合練(六)識圖集訓課件.ppt 中圖版初中七年級地理下冊專項素養綜合練(四)港澳臺的經濟發展課件.ppt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