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7張PPT)東南亞1跨南北半球在圖上找出東南亞位于亞洲的什么方向?★亞洲東南部東半球160°E20°W0°問題1:東南亞在哪兒?它有多大?它有什么特別之處?任務1:描述東南亞的位置經度:92°E——140°E緯度:10°S——25°N熱帶低緯度北回歸線92°E10°S140°E任務1:描述東南亞的位置版權所有:四點鐘地理 請勿傳于網絡任務1:描述東南亞的位置東南亞地處______板塊、亞歐板塊、_______板塊交界處,處于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和地中海-喜馬拉雅火山地震帶上,地殼____,多火山、地震太平洋印度洋活躍印度尼西亞是世界上火山最多的國家,有“火山國”之稱十字路口亞洲大洋洲太平洋印度洋任務1:描述東南亞的位置馬來半島馬來群島菲律賓群島馬來半島中南半島菲律賓群島馬來群島中國以南,與中國山水相連馬來群島是世界最大的群島任務2:了解東南亞的組成部分觀察:視頻中你印象最深的地方是什么?任務3:認識馬六甲海峽的重要性十字路口的咽喉歐洲、非洲和亞洲太平洋沿岸各港口“最短航線”的必經之路連接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重要海上通道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海峽之一1.閱讀圖8.18,說出馬六甲海峽連接的大洲和大洋。★練習:海峽作為海上交通線的“咽喉”,在全球海洋運輸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可以從連接的大洲與大洋、國際貨物運輸方面,認識馬六甲海峽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亞洲和大洋洲太平洋和印度洋結合圖8.16,找出馬六甲海峽位于那兩個島嶼之間?★馬來半島和蘇門答臘島任務3:認識馬六甲海峽的重要性海峽作為海上交通線的“咽喉”,在全球海洋運輸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可以從連接的大洲與大洋、國際貨物運輸方面,認識馬六甲海峽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世界石油運輸路線馬六甲海峽任務3:認識馬六甲海峽的重要性2.我國是世界石油進口第一大國,進口石油有接近一半來自西亞,還有不少來自非洲和歐洲。閱讀下列材料和圖8.18,說說馬六甲海峽對我國石油進口的重要性。★中 日 韓 的 “ 海 上 生 命 線 ”任務3:認識馬六甲海峽的重要性思考:馬六甲海峽對我們國家十分重要,但美國在馬六甲海峽常年有軍隊駐扎,對中國的石油進口十分不利,想一下,我們應該如何破局?問題2:東南亞的氣候如何?農業與氣候之間的關系?任務1:讀圖說出東南亞的氣候類型和分布地區全年高溫降水充沛熱帶季風氣候熱帶雨林氣候全年高溫,分旱雨兩季全年高溫多雨適合種植熱帶作物任務2:讀圖說出東南亞的氣候類型的特點版權所有:四點鐘地理 請勿傳于網絡小知識:了解熱帶季風氣候旱季和雨季的差異1.閱讀圖8.21,以新加坡為例,描述熱帶雨林氣候的特征。★一個地區的農業生產與氣候條件密切相關。可以從氣溫、降水兩方面,分析一個地區氣候條件對農業生產的影響。以熱帶雨林氣候為例,認識該氣候對東南亞農業生產的影響。熱量和水分十分充足全年高溫多雨任務3:讀圖說出東南亞的氣候對糧食作物的影響太陽升起,氣溫上升,水汽蒸發,逐漸成云,云越積越多,至下午2、3點開始下雨,傍晚雨過天晴,大約18點左右太陽落山。2.熱帶雨林氣候區幾乎每天都經歷同樣的天氣過程。閱讀圖8.22,簡述熱帶雨林氣候區白天的天氣過程。★任務3:讀圖說出東南亞的氣候對糧食作物的影響以水稻種植業為主練習:結合東南亞的自然和人文特征,分析種植水稻的條件高溫多雨的氣候有利于水稻的生長。氣候河流中下游地區,地形平坦。地形自然居民喜食米飯,水稻需求量大。市場人口密集,勞動力豐富。勞動力人文種植歷史悠久,種植經驗豐富技術練習:結合東南亞的自然和人文特征,分析種植水稻的條件重要的稻米出口地區任務4:讀圖說出東南亞的氣候對經濟作物的影響天然橡膠產品在日常生活中非常普及具有廣泛用途。日常生活中使用的雨鞋、暖水袋、松緊帶;醫療衛生行業所用的外科醫生手套、輸血管;交通運輸上使用的各種輪胎;工業上使用的傳送帶;任務4:讀圖說出東南亞的氣候對經濟作物的影響①油棕是一種熱帶油料作物;②其果實含油量高達50%以上,被人們譽為“世界油王”;③榨出來的油稱為“棕櫚油”,可供食用和工業用;棕櫚油肥皂棕櫚油任務4:讀圖說出東南亞的氣候對經濟作物的影響蕉麻由于強度大、柔軟、有浮力和抗海水侵蝕性好,主要用作船用的繩纜、釣魚線、吊車繩索、漁網等;有些蕉麻可用來制地毯、桌墊和紙等。任務4:讀圖說出東南亞的氣候對經濟作物的影響版權所有:四點鐘地理 請勿傳于網絡熱帶水果東南亞常見的熱帶水果:香蕉、菠蘿、榴蓮、芒果等總結東南亞十字路口的位置半球位置位于東半球、跨南北半球,以低緯度、熱帶為主海陸位置“十字路口”——亞洲和大洋洲,太平洋與印度洋十字路口的咽喉,中日韓三國的“海上生命線”位置熱帶季風氣候全年高溫多雨,分旱雨兩季馬六甲海峽原因天然橡膠、油棕、蕉麻纖維水稻熱帶氣候與農業生產氣候類型糧食作物熱帶雨林氣候全年高溫多雨經濟作物自然人文地形平坦、水熱充足市場廣闊,勞動力充足,種植歷史悠久中南半島馬來群島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