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5張PPT)第六章認識區域:位置與分布6.2 東北地區的人口與城市分布通過學習東北地區的人口與城市分布,學生能夠理解人口分布與自然環境、經濟活動之間的相互關系。認識到人類活動如何影響地理環境,以及地理環境如何反過來影響人類的生活方式和經濟發展。從而培養學生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形成人地協調、和諧共生的觀念。人地協調觀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地圖、圖表等直觀材料,引導學生觀察、分析和總結東北地區人口與城市的空間分布規律。這有助于學生形成空間概念,提高空間定位能力和空間分析能力。學生能夠根據地理事物的空間位置和相互關系,進行空間推理和判斷。空間思維東北地區的人口與城市分布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包括地形、氣候、河流、農業、工業、交通運輸等。通過學習,學生能夠理解這些因素是如何綜合作用影響人口分布的,從而培養學生的綜合思維能力。學生能夠全面、系統、動態地看待地理問題,分析地理事物的成因、演變和影響。綜合思維地理實踐力是指學生在地理實踐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行動能力和品質。在東北地區人口與城市分布的學習中,可以通過組織學生進行實地考察、社會調查等活動,讓學生親身體驗和感受地理現象。這有助于學生將所學的地理知識應用于實踐中,解決實際問題。同時,也能夠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地理實踐力綜合素養12人口分布城市分布目錄人口分布第一章活動 計算2020年黑龍江、吉林、遼寧三省的人口密度分別是多少。 議一議,與2010年相比,2020年東北地區人口減少的原因有哪些?2020年黑龍江、吉林、遼寧三省的人口密度分別約是70人/千米2,129 人/千米2和 290人/千米2。東北地區經濟發展較為緩慢,人口外遷多,人口自然增長率也不斷降低。活動 讀圖6-18,說一說,東北地區人口密度大于100人/千米2的地區主要分布在哪里?想一想,影響人口分布的因素主要有哪些?東北地區人口密度大于100人/千米2的地區主要分布在中部和南部的平原地區。影響人口分布的因素主要有地理位置(如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地形、氣候(如氣溫、降水)、河流、交通運輸條件、工業與城市分布、經濟發達程度、資源分布狀況等。中部和南部平原地區人口多,工業和交通運輸發達的地區人口多,其中松嫩平原和遼河平原人口較為稠密。相比之下,山區人口偏少,黑龍江省北部山區人口密度在10人/千米2以下,屬于人口相對稀疏的地區。東北地區人口分布不均勻。閱讀闖關東東北地區有關東、關外之別稱。這里的“關”指的是位于河北省秦皇島市的山海關。闖關東是指中國近代史上華北地區的農民向東北地區的移民過程。19世紀初,黃河下游出現連年不斷的自然災害,而當時的東北地區地廣人稀,大部分土地尚未開墾。迫于日益沉重的生活壓力,受災農民不顧禁令 (清朝政府為禁止漢人進入滿洲“龍興之地”墾殖而頒布的禁關令),冒著被懲罰的危險,陸續“闖”入東北。闖關東造成了東北地區人口的急劇增長。東北地區是中國少數民族的主要分布區之一。主要少數民族有滿族、蒙古族、回族、朝鮮族、鄂溫克族、鄂倫春族、赫哲族等。鄂溫克族蒙古族回族閱讀旗袍與旗裝旗袍是中國女性特色服飾之一,源于滿族女性傳統的旗裝。滿族先民生活在“白山黑水”之間,為適應當地的寒冷氣候,選擇了保暖性較好的旗裝作為日常服飾。民國時期,對旗裝進行改進,形成了旗袍。活動讀圖6-6、6-20,完成下列任務。 “鄂倫春”一詞有兩種含義,即“使用馴鹿的人”和“山嶺上的人”。找出鄂倫春族的分布地區,解釋導致這種分布的主要原因。鄂倫春族主要分布在北部山區(大興安嶺和小興安嶺)。歷史上,鄂倫春族以狩獵為主,采集為輔,大興安嶺、小興安嶺原始森林茂密,適宜馴鹿的生長繁殖,動植物資源也特別豐富。活動讀圖6-6、6-20,完成下列任務。 赫哲族是中國北方長期以漁獵為生的民族。“赫哲”一詞有“下游”或“東方”之意,赫哲人是“住在江邊的人”。人們常用“棒打狍子瓢舀魚,野雞飛進飯鍋里”這句民謠來描述赫哲人的漁獵生活。找出赫哲族的分布地區,討論上述民謠表達的含義。赫哲族主要分布在由黑龍江、松花江和烏蘇里江沖積而成的三江平原。這里沃野千里,物產豐富自古以來就是富饒的天然漁場和逐獵之地。因而,人們常用“棒打狍子瓢舀魚,野雞飛進飯鍋里”來描述赫哲族漁獵生活。城市分布第二章東北地區形成了四通八達的交通運輸網,有力地促進了區域經濟的發展。在東北地區的交通運輸網中,鐵路占主要地位,縱橫交錯的鐵路連接著全區各主要城市和工礦中心。濱洲線京哈線哈大線濱綏線城市集中在交通干線沿線地區,特別是哈大線 (哈爾濱—大連)、濱洲線 (哈爾濱—滿洲里)、濱綏線(哈爾濱—綏芬河)沿線地區。東北地區是中國城市密集、城市化水平較高的區域。哈爾濱是東北地區北部的中心城市,機械、醫藥、食品、石油化學、亞麻紡織、甜菜制糖等工業部門地位突出。哈爾濱又是重要的鐵路樞紐,通過濱洲—濱綏線與俄羅斯保持廣泛聯系。長春是東北地區中部的中心城市,是中國著名的汽車制造基地,鐵路車輛制造也有較大規模。長春是中國汽車工業的“搖籃”,這里建有規模宏大的第一汽車制造廠。沈陽是東北地區最大的綜合性中心城市和交通樞紐,工業以機電、重型機械、有色冶金著稱。沈陽名勝古跡眾多,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沈陽故宮有古建筑90余幢,是中國現存的僅次于北京故宮的皇宮建筑群。活動 讀圖6-23,找出哈爾濱、大慶、齊齊哈爾、綏芬河、長春、吉林、圖們、沈陽、大連、鞍山、丹東等城市,歸納東北地區城市分布的特點。東北地區的人口主要分布在中部和南部。在東北地區的交通運輸網中,鐵路占主要地位,縱橫交錯的鐵路連接著全區各主要城市和工礦中心,所以說東北地區的城市主要分布在鐵路線沿岸。活動 閱讀材料,完成下列任務。●松花江畔的哈爾濱,擁有中西合璧的城市風貌,中心城區至今仍保留有許多典雅別致的歐式樓宇,中央大街、果戈理大街具有濃郁的異國風情。哈爾濱之夏音樂會、冰燈游園會、冰雪大世界等,顯示了哈爾濱深厚的文化底蘊。(1)舉例說明哈爾濱是一個具有“異國情調”魅力的城市;結合有關知識,解釋哈爾濱具有這種獨特的異國情調的原因。哈爾濱素有“東方小巴黎”“東方莫斯科”的美名市內建筑中西合璧,格調鮮明,如莊嚴雄偉的圣·索菲亞教堂,神秘氣氛籠罩的圣·尼古拉教堂,造型奇巧的俄羅斯木屋,典雅別致的哥特式樓宇,具有濃郁異國風情的中央大街、果戈理大街,等。特殊的歷史進程,以及與俄羅斯接壤的地理位置,使哈爾濱與俄羅斯長期以來保持著廣泛的聯系,因而造就了哈爾濱這座具有異國情調的美麗都市。活動 閱讀材料,完成下列任務。●遼東半島南端的大連,地理位置優越,是東北地區的重要門戶,與日本、韓國、朝鮮和俄羅斯聯系密切。大連依山傍海,環境優美,夏無酷暑,冬無嚴寒,是著名的避暑旅游勝地。大連的造船、機車制造、石油化學、服裝等工業發達,也是全國重要的水產基地。每年9月初舉辦的大連國際服裝節,不僅弘揚了中華服飾文化,更是一個國際性經濟文化旅游盛會。(2)大連是一個北方城市,為什么“夏無酷暑,冬無嚴寒”呢 在大連舉辦國際服裝節,有哪些優勢條件 大連市位于40°N 以南,是東北地區緯度最低的城市而且依山傍海,氣候深受海洋的影響,因而夏無酷暑,冬無嚴寒。在大連舉辦國際服裝節,其優勢條件有:地理位置優越,是東北地區的重要門戶,與日本、韓國、朝鮮和俄羅斯聯系密切;海陸交通便利,紡織工業發達,城市基礎設施完善;環境優美,是著名的避暑旅游勝地;等。課后練習東北地區山環水繞,沃野千里,有“林海雪原”“北大倉”等美稱。讀中國東北地區主要土地利用類型分布圖,完成下面小題。1.東北地區耕地資源豐富,有“北大倉”的美稱。東北地區的耕地資源主要分布在( )A.大興安嶺 B.東北平原 C.內蒙古高原 D.小興安嶺2.圖示甲地區最可能出現的生態環境問題是( )A.草場退化 B.水土流失 C.侵占耕地 D.土地污染BA1.答案:B解析:讀圖可知,我國東北地區農業發達,東北平原耕地廣闊,土地肥沃,因土壤中富含腐殖質被稱為“黑土地”,經過建設者多年的艱苦努力,原先叫做“北大荒”的大片荒地,已經發展成為我國重要的商品農業基地,盛產小麥、大豆、甜菜和乳肉制品,成了富饒的“北大倉”,B正確;林地主要分布在大興安嶺、小興安嶺,AD錯誤;草地主要分布在內蒙古高原,C錯誤。故選B。2.答案:A解析:圖示甲地區位于內蒙古高原,內蒙古高原主要以草地為主,由于過度放牧、氣候變化等原因,草場植被減少,導致草場退化問題嚴重,A正確,C錯誤;水土流失、土地污染在該地區均不明顯,BD錯誤。故選A。遼寧省的“鋼都”鞍山、“煤都”撫順、“煤鐵之城”本溪、“煤電之城”阜新都曾經全國聞名。如今,資源逐漸枯竭,礦業經濟不斷衰退,引發整個城市經濟發展與社會問題。讀遼寧省主要礦產和工業城市分布圖,完成下面小題。3.從材料中可以看出,遼寧省經濟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是( )A.水土流失 B.資源枯竭 C.環境污染 D.土地荒漠化4.在東北振興戰略中,遼寧省應該( )①發展現代農業和服務業 ②大量輸入能源發展原有產業③發展先進裝備制造業 ④推廣使用清潔能源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BC3.答案:B解析:由題干“如今,資源逐漸枯竭,礦業經濟不斷衰退,引發整個城市經濟發展與社會問題”可知,遼寧省經濟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是資源枯竭,B正確。故選B。4.答案:C解析:遼寧省主要發展重工業,產業結構單一,可以發展現代農業和服務業,①符合題意;遼寧省為老工業基地,存在設備老化等問題,可以發展先進裝備制造業,③符合題意;重工業對環境污染較大,應該推廣使用清潔能源,④符合題意;遼寧省面臨資源枯竭的問題,應開發新能源,而不是大量輸入能源發展原有產業,②不符合題意。綜上,C正確。故選C。《金史世紀》“生女真之地有混同江、長白山。混同江亦號黑龍江,所謂‘白山黑水’是也。”依據題意,請完成下面小題。5.下列關于該地區經濟發展的描述,正確的是( )A.該地區是我國北方最大的綜合性工業基地 B.該地區是我國重要的商品糧基地,畜牧業落后C.該地區礦產資源豐富,有我國第一大油田 D.該地區工業基礎好,高新技術產業發達6.該地區成為我國重要的商品糧基地的社會經濟條件是( )①地形平坦 ②地廣人稀 ③機械化水平高 ④農作物的生長期長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7.三江平原水稻種植面積的逐年擴大,打破了傳統的“南稻北麥”格局,三江平原可以種植水稻的最主要原因是( )A.山環水繞,沃野千里 B.日出最早,光照充足 C.雨熱同期,水源充足 D.地勢低平,黑土廣布CBC5.答案:C解析:根據材料所述,該地區為我國東北地區,北方最大的綜合性工業基地通常指京津唐工業基地,而非東北地區,A錯誤。東北地區(特別是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是我國重要的商品糧生產基地,以種植業為主,畜牧業并不落后,B錯誤。東北地區礦產資源豐富,有我國第一大油田是大慶油田,C正確。黑龍江工業基礎較好,但以重工業為主,高新技術產業相對不發達,D錯誤。故選C。6.答案:B解析:地形平坦是自然條件,而非社會經濟條件,因此①不符合題意。東北地區土地資源豐富,人口密度相對較低,人均耕地面積大,適合大規模糧食生產,這是重要的社會經濟條件,②符合題意。東北地區是我國農業機械化水平最高的地區之一,大規模機械化作業提高了生產效率,降低了勞動力成本,這是重要的社會經濟條件,③符合題意。④農作物的生長期長這是自然條件(氣候條件),而非社會經濟條件,④不符合題意。B正確,ACD錯誤。故選B。7.答案:C解析:“山環水繞,沃野千里”描述了三江平原的地理環境,但這并不是種植水稻的直接原因,A不符合題意。三江平原位于高緯度地區,雖然夏季光照時間長,但光照并不是種植水稻的最關鍵因素,B不符合題意。“雨熱同期,水源充足”這是三江平原可以種植水稻的最主要原因。水稻生長需要充足的熱量和水分,三江平原屬于溫帶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雨熱同期,加上河流眾多、水源充足,非常適合水稻種植,C符合題意。地勢低平和肥沃的黑土為水稻種植提供了良好的土地條件,但這并不是種植水稻的最主要原因,D不符合題意。故選C。2022年北京冬奧會,賽場上東北籍健兒屢獲佳績,賽場外刻著“東北制造”的智能比賽場館“冰立方”雪車等助力冬奧,“冷冰雪”為東北經濟轉型提供了機遇。下圖示意東北三省工業城市分布。據此完成下面小題。8.獲獎健兒多為東北籍,主要得益于當地( )A.工業基礎雄厚 B.冰雪資源豐富 C.農業條件優越 D.民族文化多元9.東北三省被譽為“新中國工業的搖籃”。其工業發展特點是( )A.以綜合性工業為主 B.以輕工業為主C.以高新技術產業為主 D.以重工業為主10.借北京冬奧之勢,興冰雪裝備之器。東北將優勢延伸至冰雪產業,旨在( )A.發展傳統工業 B.提高生產技術 C.實現綠色轉型 D.擴大進口貿易BDC8.答案:B解析:東北地區當地冰雪資源豐富,訓練場地優良,B正確;東北籍健兒冬奧會屢獲佳績與工業。農業、民族文化沒有關系,ACD錯誤。故選B。9.答案:D解析:我國東北地區煤、鐵等資源豐富,東北三省被譽為“新中國工業的搖籃”,其工業發展特點是利用資源特點發展重工業為主,D正確;我國最大的綜合性工業基地是以上海為中心的長江三角洲地區,A錯誤;我國的輕工業中心在珠江三角洲,B錯誤;我國高新技術產業主要分布在東部地區,C錯誤。故選D。10.答案:C解析:目前東北的傳統產業衰退,冰雪產業主要指冰雪旅游以及冰雪裝備制造等,屬于新興產業,污染較輕,東北發展冰雪產業旨在實現綠色轉型,C正確;冰雪產業為新興產業,不屬于傳統工業,A錯誤;冰雪產業對生產技術的提高影響不大,B錯誤;冰雪產業和進口貿易無關,D錯誤。故選C。課堂小結同學們下課感謝觀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