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49張PPT)
第七章
認識區域:聯系與差異
7.1
香港特別行政區
的國際樞紐功能
綜合素養
綜合素養
香港作為國際樞紐,其經濟、政治、文化等多方面因素相互作用,共同促進其繁榮發展。學生需運用綜合思維,分析這些因素如何相互關聯、相互影響,以及它們對香港國際樞紐地位的影響。同時,還需考慮香港在國際競爭中的優勢和挑戰,以及應對策略。
空間素養
通過學習香港特別行政區在國際交通網絡中的位置,學生可以培養空間思維。理解香港作為連接東西方的重要節點,其港口、機場等基礎設施的布局如何支撐其國際樞紐功能,以及這些設施如何影響城市空間結構和人口分布。
人地協調觀
香港作為國際樞紐,其經濟、文化與自然環境的和諧共存體現了人地協調觀。學生需理解香港如何利用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和人文資源,發展成為全球貿易、金融、航運中心,同時注重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保持人與自然的平衡。
地理實踐力
地理實踐力體現在學生對香港國際樞紐功能的實地考察和研究中。通過參觀港口、機場、商業區等,學生可以親身體驗香港作為國際樞紐的繁忙景象,了解其運作機制和背后的經濟邏輯。此外,學生還可以通過數據分析、案例研究等方式,深入研究香港國際樞紐功能的形成和發展過程,提高地理實踐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01
02
03
04
目錄
壹
地理概況
貳
發達的交通運輸
叁
先進的現代服務業
肆
國際經濟貿易中心
Geographical Overview
壹
地理概況
香港特別行政區地處南海之濱,珠江口東側,北回歸線以南,北與廣東省深圳市相連。
23.5°N
香港
香港由香港島、九龍和“新界”三部分組成,陸地面積1110千米2(2020年)。
香港島面積80千米2,隔維多利亞港與九龍半島相望。
維
多
利
亞
港
香港海岸曲折,港灣和島嶼較多
新界
九龍
香港島
境內多低山丘陵,平原僅占陸地總面積的1/6。
香港擴展城市建設用地的方式
(1)“上天”:建設高樓
(2)“下海”:填海造陸
香港城區高樓林立,依山而建。
為了彌補城市建設用地的嚴重不足,長期以來,香港一直在大規模地填海造地。
閱讀
一國兩制,港人治港
香港原屬廣東省,1840年鴉片戰爭后陸續被英國侵占。1997年7月1日,中國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設立香港特別行政區,實行“一國兩制,港人治港”,在香港保持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長期不變。香港回歸以來,經濟得到穩步發展,社會事業全面進步,對外交往更為活躍。我國積極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支持香港、澳門更好地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更好發揮作用。
香港特別行政區區旗和區徽
香港特別行政區區旗底色為紅色,中有白色洋紫荊花圖案,紅白雙色象征香港實行“一國兩制”。紅色底色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的底色一樣,象征香港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部分。洋紫荊花是香港市花,代表香港。花中的五顆五角星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上的五星相對應。
活動
2020年,香港特別行政區的人口為748萬。請計算香港特別行政區的人口密度,想一想,你計算的結果說明了什么問題?
人口密度約為6739人/千米2,說明香港人口密集,土地資源十分緊張。
香港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23.2℃,年降水量2398.4毫米。讀圖 7-2、7-5,完成下列任務。
(1) 據圖描述香港的氣候特征。
夏季高溫多雨,冬季溫和少雨。
活動
香港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23.2℃,年降水量2398.4毫米。讀圖 7-2、7-5,完成下列任務。
(2) 香港的年降水量并不算少,但嚴重缺水。想一想,香港缺水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可以采取哪些有效的解決措施?
香港缺水的主要原因:人口密集,人均水資源占有量少;降水的季節分配不均;缺少大江大河;境內多低山丘陵,難以儲水。
可以采取的有效解決措施:提高居民節水意識,發展節水技術,提高水資源利用率;采用污水凈化措施,實現水資源的綜合利用;跨流域調水或海水淡化增加水資源的供應量;控制人口規模;等。
Developed transportation
貳
發達的交通運輸
香港是世界重要的交通運輸中心,有許多航線通往世界各地。
香港港口自然條件優越,擁有寬廣的作業海域和良好的港口設施,是世界上最繁忙的集裝箱港口之一。
香港發展海洋運輸的有利條件
海岸線曲折,多優良港灣;經濟發達,貨物運輸量大。
1998年香港新機場建成啟用,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香港作為國際航空中心的地位。
香港與祖國內地的聯系相當便利,有京九、廣深鐵路和高速公路與內地相連。境內有高速公路、跨海大橋和海底隧道,交通運輸非常便捷。
港珠澳大橋是中國境內一座連接香港、廣東珠海和澳門的橋隧工程,橋隧全長55千米。2018年10月24日,港珠澳大橋公路及各口岸正式通車運營。港珠澳大橋建成通車,極大地縮短了香港、珠海和澳門三地間的時間距離。
Advanced modern service industry
叁
先進的現代服務業
香港是東西方文化薈萃之地,旅游業十分發達。
根據 《 清明上河圖 》 建造的“宋城”
世界上最大的青銅坐佛
香港迪士尼樂園
香港是享譽全球的國際性會議和展覽中心,每年有許多大型會展活動在此舉行。
香港擁有先進的電信系統,是重要的國際性信息中心。
出版
郵政
報業
電視
廣播
香港教育發達,著名大學有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香港科技大學等。
International trading center
肆
國際經濟貿易中心
香港地處西太平洋地區的樞紐位置,是世界上重要的國際經濟貿易中心。
香港回歸以來,繼續保持國際金融、貿易、航運中心的地位,被公認為全球最具競爭力和發展活力的地區之一。
資金、技術、管理經驗等
土地、資源、勞動力等
優勢互補、互惠互利
港
澳
祖
國
內
地
提供:
提供:
憑借背倚祖國內地和面向國際市場的優勢,以及合理的政策和良好的管理,香港逐步形成了以國際貿易為基礎,以金融業、貿易與物流、專業服務及工商業支援服務和旅游業為支柱的多元化經濟結構。
閱讀
香港的產業
20世紀60—70年代,制造業為香港經濟的重要支柱。20世紀80年代以來,隨著原有的勞動密集型加工制造業向珠江三角洲等地大規模轉移,香港制造業的地位不斷下降,而房地產、貿易、信息、金融、旅游等行業得到進一步加強。目前,香港在發展原有支柱產業的基礎上,大力推動文化創意產業、醫療產業、教育產業、創新科技產業、檢測及認證產業,以及環保產業等新興行業的發展。
香港是世界著名的自由港,對外貿易長期是香港的主導產業。目
前,香港是世界上重要的貿易區和商品轉口港。
香港葵涌是世界上著名的集裝箱樞紐,集裝箱年吞吐能力達1500萬標箱,裝卸效率高居世界各大海港之首。
香港商業發達,被譽為“購物天堂”。
在地理位置上,香港與紐約、倫敦“三分全球”,在時區上互相銜接,使得全球金融業保持24小時運作。
香港現有銀行180多家,已形成比較完整的金融市場體系。香港還有規模龐大的證券市場、期貨市場和黃金市場。
活動
讀圖7-13、7-14,說一說香港進出口貿易的地區構成特點。
中國內地是香港進出口貿易最主要的對象。
活動
結合下列材料,說明祖國內地與香港經濟發展的相互促進作用。
● 改革開放初期,來自香港的資金占到祖國內地引進外資總額的80%以上,是祖國內地引進外資的最大來源地。
● 改革開放之初,香港充當了祖國內地與外界經濟聯系的“二傳手”角色。在此過程中,香港獲取了豐厚的收益,也有力地促進了祖國內地貿易的增長。
● 20世紀80年代以來,香港制造業向祖國內地大舉轉移,現代服務業隨之迅速發展。經濟結構的重大轉型,為香港培育了新的經濟增長點。
● 近年來,祖國內地赴香港旅游的人數持續增長。香港的影視業依托祖國內地獲得了長足發展。
● 內地大力保障香港民生物資供應,中資企業目前供應了香港逾90%的活豬活牛、78%的飲用水、70%的鮮活畜禽、52%的小麥粉、42%的油氣。
● 自1997年以來,內地企業在港股中的數量占比進入快速上漲通道。截至2022年4月,內地企業在港上市達1370家,占港交所上市企業總數的53.3%,市值占港股總市值的75%以上。
活動
結合下列材料,說明祖國內地與香港經濟發展的相互促進作用。
祖國內地與香港經濟發展相互促進、互補雙贏。祖國內地經濟的發展為香港經濟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香港為祖國內地的改革開放做出了貢獻,大量的港資促進了祖國內地經濟的發展,兩地的經貿往來促進了雙方的共同發展。祖國內地擁有全球最大的市場,香港是國際金融中心、信息中心,具有國際化和先進的管理經驗,優勢互補促進兩地經濟的健康發展。
課后練習
作為著名的自由貿易港,對外貿易是香港經濟發展的主導產業,也讓香港多年來保持著中長期向好發展的勢頭。讀香港位置示意圖,完成下面小題。
1.下列關于香港與祖國內地經濟合作的敘述,正確的是( )
A.通過香港,祖國內地可以與世界各地進行貿易往來
B.香港的自然資源豐富,勞動力充足且廉價
C.香港所有的生活、生產資料均來自祖國內地
D.祖國內地擁有技術、人才和管理經驗
2.香港發展對外貿易的優勢條件有( )
①面向東南亞,地理位置優越 ②有較完整的金融市場體系
③海陸空交通便利,擁有深水良港 ④瀕臨東海,利于發展出口貿易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A
A
1.答案:A
解析:本題考查香港與祖國內地的經濟合作。通過香港,祖國內地可以與世界各地進行貿易往來,A正確;香港的自然資源匱乏,地狹人稠,勞動力價格高,B錯誤;香港大部分的生產、生活資料來自祖國內地,C錯誤;在香港和祖國內地的經貿聯系中,香港擁有雄厚的資金、先進的技術、豐富的人才和管理經驗,D錯誤。故選A。
2.答案:A
解析:本題考查香港發展對外貿易的優勢條件。香港面向東南亞,地理位置優越,①正確;香港擁有較完整的金融市場體系,②正確;香港海陸空交通便利,擁有深水良港,③正確;香港瀕臨南海,④錯誤。綜上,A正確。故選A。
人口容量是指在一定的自然資源和社會經濟條件下,一個國家或地區所能容納的最高人口數量。香港特別行政區陸地面積約1104千米2,人口約747萬(2020年),是世界人口容量較大的地區之一。完成下面小題。
3.香港特別行政區人口容量較大,主要得益于( )
①生活消費水平低
②對外開放程度高
③科技水平高
④礦產資源豐富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4.制約香港特別行政區人口容量增加的首要因素是( )
A.對外開放程度 B.科技水平 C.自然資源狀況 D.產業結構
B
C
3.答案:B
解析:香港經濟發達,生活消費水平較高,①錯誤;香港對外開放程度高,對外聯系密切,可有效利用外部資源提高人口容量,②正確;香港經濟發達,科技發達,對資源的利用率高,人口的容量大,③正確;香港礦產資源匱乏,④錯誤。綜上,B正確。故選B。
4.答案:C
解析:自然資源是人類生產、生活資料的主要來源,在各個影響因素中自然資源是制約環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香港自然資源相對匱乏,所以,制約香港人口容量增加的首要因素是自然資源狀況,C正確;香港地區開放程度高,地區開放程度不是制約香港人口容量增加的首要因素,A錯誤;香港經濟發達,科技水平高,科技水平不是制約香港人口容量增加的首要因素,B錯誤;產業結構不是制約香港人口容量增加的首要因素,D錯誤。故選C。
香港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它是一座地狹人稠的國際大都市。讀圖,完成下面小題。
5.香港在擴展城市建設用地上采用的方式不恰當是( )
A.建設高層建筑 B.縮減公共服務設施用地
C.填海造地 D.改造老舊廢棄建筑
6.香港已開發的土地面積不足1/4,而在已開發的土地中又留有大片綠地,其原因是( )
A.沿海交通便利,沒有必要去別的地方發展
B.香港與祖國內地聯系密切,在經濟合作中扮演“廠”的角色,需要為祖國供應大量的木材
C.香港追求經濟發展的同時更注重環境的保護,走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可持續發展道路
D.香港特區政府規定不允許使用綠地
B
C
5.答案:B
解析:香港地狹人稠,山地多,平原少,人與土地的矛盾突出。“上天”是指建設高層建筑,高層建筑能減少人均占地面積;“下海”是指填海造陸,造出的陸地多為平地,便于利用。這兩種城市建設用地擴展方式有效地緩解了香港建設用地和城市生態環境保護之間的矛盾,有效緩解香港人多地少的問題。改造老舊廢棄建筑,可以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改善居住環境,ACD采用的方式恰當,不符合題意??s減公共服務設施用地,不利于改善香港居民的生活環境和生活質量,做法不恰當,B符合題意。故選B。
6.答案:C
解析:香港土地面積僅有1099平方千米,人口卻有741.31萬人(2021年),人口密度大。而香港卻在城市建設中保留有大片綠地,這正體現了香港在人多地狹的條件下,注重保護環境的可持續發展戰略,做到了人地關系協調發展,C正確。留有大片綠地跟沿海交通便利、香港與祖國內地聯系密切、香港特區政府規定不允許使用綠地無關,ABD錯誤。故選C。
讀香港示意圖,完成下面小題。
7.香港與祖國內地的經濟聯系十分密切,圖中甲箭頭代表的最可能是( )
A.資金 B.礦產資源 C.水資源 D.蔬菜
8.下列關于香港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香港地處南海之濱,與廣東省相鄰
B.香港由香港島、九龍、“新界”三部分組成
C.香港經濟發達,是著名的自由港
D.香港海岸線平直,地形以平原為主
A
D
7.答案:A
解析:結合所學可知,在香港與祖國內地的經濟聯系中,內地提供豐富的自然資源、眾多廉價勞動力、低廉的土地租金等;而香港則提供充足的資金、先進的技術、設備和管理經驗、人才等,圖中甲箭頭從香港指向內地,是香港提供的優勢條件,A正確,BCD錯誤。故選A。
8.答案:D
解析:香港地處南海之濱,與廣東省相鄰,A正確;香港由香港島、九龍、“新界”三部分組成,B正確;香港經濟發達,是著名的自由港,C正確;香港海岸線曲折,地形以山地為主,D錯誤。故選D。
課堂小結
謝謝觀看
THANK YOU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