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42張PPT)山東省濟南市2024-2025學年高三下學期3月一模考試地理試題講評課件NO PRACTICAL COMPLETE FRAMEWORK FOR DYNAMIC PPT TEMPLATE匯報者: ysdl選擇題地處沂蒙革命老區的Y縣,是山東省農業大縣。近年來,隨著城鎮化進程的推進,該縣人口數量和年齡結構變化明顯。下表示意該縣2018~2023年人口數量及常住人口年齡結構。據此完成1~3題。1.2018~2023年,該縣常住人口年齡結構失衡的主要影響因素是A.人口政策 B.醫療水平C.生育觀念 D.人口遷移戶籍人口基本穩定常住人口減少時間/年 人口數量/萬人 常住人口年齡結構/% 戶籍人口 常住人口 0-17歲 18-60歲 >60歲2018 118.88 100.62 20.88 57.31 21.812019 119.44 100.83 22.09 56.68 21.232020 119.44 96.76 22.29 56.29 21.422021 119.67 22.14 55.22 22.642022 118.46 94.98 22.19 55.19 22.622023 118.56 94.00 21.69 54.11 24.20人口老齡化加劇非常常見的人口遷移問題。農業大縣,人口凈遷出區,青壯年遷出多。選擇題地處沂蒙革命老區的Y縣,是山東省農業大縣。近年來,隨著城鎮化進程的推進,該縣人口數量和年齡結構變化明顯。下表示意該縣2018~2023年人口數量及常住人口年齡結構。據此完成1~3題。2.人口數量和年齡結構的變化會使該縣A.城鎮化水平提升B.經濟發展速度減緩C.就業壓力增大D.環境人口容量提高戶籍人口基本穩定常住人口減少時間/年 人口數量/萬人 常住人口年齡結構/% 戶籍人口 常住人口 0-17歲 18-60歲 >60歲2018 118.88 100.62 20.88 57.31 21.812019 119.44 100.83 22.09 56.68 21.232020 119.44 96.76 22.29 56.29 21.422021 119.67 22.14 55.22 22.642022 118.46 94.98 22.19 55.19 22.622023 118.56 94.00 21.69 54.11 24.20人口老齡化加劇人口遷出,勞動力減少,經濟發展速度減緩,城鎮化水平放緩。就業壓力減小。環境人口容量在一定時期內具有相對穩定性。選擇題地處沂蒙革命老區的Y縣,是山東省農業大縣。近年來,隨著城鎮化進程的推進,該縣人口數量和年齡結構變化明顯。下表示意該縣2018~2023年人口數量及常住人口年齡結構。據此完成1~3題。3.基于人口和經濟狀況,該縣宜引導發展①康養產業 ②特色農產品加工業 ③文旅產業 ④高新技術產業 ⑤紡織服裝產業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③⑤D.③④⑤時間/年 人口數量/萬人 常住人口年齡結構/% 戶籍人口 常住人口 0-17歲 18-60歲 >60歲2018 118.88 100.62 20.88 57.31 21.812019 119.44 100.83 22.09 56.68 21.232020 119.44 96.76 22.29 56.29 21.422021 119.67 22.14 55.22 22.642022 118.46 94.98 22.19 55.19 22.622023 118.56 94.00 21.69 54.11 24.20首先排除④,含有④的B D倒了霉。分析A和C的差異,比較①⑤兩項即可,康養產業要求有優美的環境,廣闊的市場,較高的消費水平,明顯錯誤。紡織服裝產業屬于勞動密集型產業,發展經濟的同時可以促進勞動力的回流。人口遷移對遷入地、遷出地的影響相關知識鏈接選擇題阿爾卑斯山區某冰川谷冰礫阜階地發育。冰礫阜階地是由冰川兩側的冰面河沉積物在冰川完全融化后所形成的階地。下圖示意冰礫阜階地的形成過程。據此完成4~5題。4.能正確表示該冰礫阜階地形成過程的是A.巖壁風化—流水沉積—冰川搬運—重力滑塌B.巖壁風化—流水搬運—流水沉積—重力滑塌C.冰川沉積—流水搬運—流水沉積—巖壁崩塌D.冰川沉積—流水沉積—冰川消融—巖壁崩塌tips:考場上可能沒辦法將其具體形成過程理清楚,但是通過材料我們會發現A C D選項都有冰川搬運或沉積,其形成過程跟冰川作用沒有直接關系,猜也能猜到B。通過材料可知冰礫阜階地形成的物質基礎是冰面河沉積物(和冰川沒關系),因此肯定需要有流水搬運和流水沉積。此物質基礎來自巖壁風化形成的碎屑物。當冰川完全消融后,在重力的作用下滑塌堆積,形成冰礫阜階地。選擇題阿爾卑斯山區某冰川谷冰礫阜階地發育。冰礫阜階地是由冰川兩側的冰面河沉積物在冰川完全融化后所形成的階地。下圖示意冰礫阜階地的形成過程。據此完成4~5題。5.該冰礫阜階地的形態主要受控于A.冰川融水量及其變化 B.冰川底部基巖的性質C.冰川前緣冰磧物數量 D.冰面裂隙寬度和深度牢牢把握住一點:冰礫阜階地形成的物質基礎是冰面河沉積物。那么其形態一定跟冰面河沉積物的多少、大小、位置等有關系,選項當中能夠影響到冰面河沉積物的只有A選項(冰面河來自于冰川融水)選擇題云南撫仙湖區域農田的土壤氮含量高,集中降雨和地下水位波動使土壤氮淋失,加大了地下水氮污染風險。休耕可顯著降低土壤氮含量,對降低地下水氮污染風險有著重要的意義。下圖示意該地休耕前后土壤剖面氮含量變化。據此完成6~7題。6.休耕對當地土壤總氮含量影響最大的土層在A.耕作層 B.犁底層C.淋失層 D.母質層通過圖片分析,土壤30cm左右土壤總氮含量變化最大,休耕后,由于施肥減少,氮含量下降明顯,此處屬于耕作層。選擇題云南撫仙湖區域農田的土壤氮含量高,集中降雨和地下水位波動使土壤氮淋失,加大了地下水氮污染風險。休耕可顯著降低土壤氮含量,對降低地下水氮污染風險有著重要的意義。下圖示意該地休耕前后土壤剖面氮含量變化。據此完成6~7題。7.休耕降低了地下水氮污染風險,主要是因為其減少了①肥料使用 ②土壤擾動③地膜覆蓋 ④農田灌溉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土壤氮含量減少,因為肥料使用較少。2.地下水氮污染風險降低,農田灌溉減少了淋溶下滲。要注意審題,不能只考慮土壤的氮元素含量。耕作層又稱表土層或熟土層,土質疏松,有機質比例高,顏色較暗。一般15-30厘米厚。犁底層又稱亞表土層,土層緊實,顏色較淺,具有保肥保水作用。自然土層未經耕作熟化,不利于作物生長。自然土壤經過人為耕作就變成耕作土壤耕作土壤剖面圖相關知識鏈接選擇題歸一化差值植被指數(NDVI)是表征植被綠度的遙感指數,反映植被覆蓋與生長狀況。NDVI數值越高表示植被覆蓋越密集。毛烏素沙地(左圖)生態環境脆弱,對氣候變化敏感。右圖為毛烏素沙地2000~2022年生長季平均NDVI數據。據此完成8~9題。8.形成該地NDVI變化趨勢的主要自然原因是A.氣溫降低 B.降水增多 C.光照增強 D.風力減弱NDVI變化趨勢明顯增加,則表示植被數量增加,變密集。該地植被生長的限制性條件明顯是降水,降水增加則導致植被增加。選擇題歸一化差值植被指數(NDVI)是表征植被綠度的遙感指數,反映植被覆蓋與生長狀況。NDVI數值越高表示植被覆蓋越密集。毛烏素沙地(左圖)生態環境脆弱,對氣候變化敏感。右圖為毛烏素沙地2000~2022年生長季平均NDVI數據。據此完成8~9題。9.在圖示NDVI變化趨勢下,數十年后毛烏素沙地可能出現A.降水量減少 B.生物多樣性劇增C.局地草地退化 D.地下水位上升圖示NDVI變化趨勢為上升,所反映的植被變化情況是植被覆蓋度提高,會導致植物蒸騰加劇,地下水位下降,進而導致據地草地退化,有重新荒漠化的風險,C正確。tips:干旱地區植被覆蓋率過高不是什么好現象。影響植被分布的因素 相關知識鏈接(1)熱量——緯度。(2)降水——氣候或海陸位置。(3)地形:①類型(山地、丘陵);②海拔(垂直差異);③坡向(陽坡、陰坡);④坡度(生長范圍,坡度越大,面積越小,植被越少)。(4)水源——河流。(5)土壤。(6)植被適應環境的能力(某種具體的植被)。(7)人類活動。選擇題陸源污染物隨河流入海后在一定的溫度、鹽度、光照和較弱的海水運動等條件下,容易引發赤潮。2008~2017年福建省泉州市沿海赤潮災害頻發。下圖示意泉州沿海及主要入海河流分布。據此完成10~11題。10.推測泉州市沿海赤潮的暴發期多在每年A.3月 B.5月 C.8月 D.9月5月為當地雨季初期,陸源污染物隨河流入海數量多,再加上升溫明顯且正處于季風轉換期,海水運動較弱,故在泉州沿海地區多形成赤潮暴發期。選擇題陸源污染物隨河流入海后在一定的溫度、鹽度、光照和較弱的海水運動等條件下,容易引發赤潮。2008~2017年福建省泉州市沿海赤潮災害頻發。下圖示意泉州沿海及主要入海河流分布。據此完成10~11題。11.2008~2017年,泉州市沿海赤潮均發生在泉州灣灣口及以外海域,而泉州灣內沒有赤潮發生的記錄。泉州灣內不易發生赤潮的主要影響因素是A.洋流 B.徑流 C.大氣環流 D.海域封閉程度泉州灣內徑流大量入海,鹽度低于灣外,且河流中的泥沙影響到灣內水體的透明度, 光照條件較差,難以形成赤潮。赤潮,又稱紅潮,國際上也稱其為“有害藻類”或“紅色幽靈”。是在特定的環境條件下,海水中某些浮游植物、原生動物或細菌爆發性增殖或高度聚集而引起水體變色的一種有害生態現象。赤潮并不一定都是紅色。赤潮相關知識鏈接水華,是指淡水水體中某些藍藻類過度生長所產生的現象。主要優勢種有束絲藻、微胞藻、魚腥藻、空球藻或隱球藻等。在農村可以看多池塘綠綠的就是它,老百姓一般會撩來喂鴨,在河流、湖泊及池沼等淡水域中發生的浮游生物異常增殖出現象稱為水花。水華相關知識鏈接選擇題工業機器人是實現各種工業加工制造功能的機器裝置,具有極高的靈活度、精確度和安全性,可減少企業生產用工總量,但其購買、維護與更新費用高。在實際應用中,需要對工業機器人的優缺點進行全面評估和權衡。據此完成12~13題。12.企業應用工業機器人的早期階段可以①降低生產成本 ②滿足定制需求 ③提高產品質量 ④提升生產效率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生產成本高工業機器人適合重復性工作選擇題工業機器人是實現各種工業加工制造功能的機器裝置,具有極高的靈活度、精確度和安全性,可減少企業生產用工總量,但其購買、維護與更新費用高。在實際應用中,需要對工業機器人的優缺點進行全面評估和權衡。據此完成12~13題。13.目前,最適宜推廣使用工業機器人的地區是A.川渝 B.江浙滬 C.云貴 D.黑吉遼生產成本高,江浙滬有資金優勢,需要大量勞動力,且江浙滬勞動力成本較高。選擇題赤道式日晷是利用太陽投影測算時間的一種儀器,其晷盤平行于赤道,分南北兩面(左圖)。右圖為某學生在校園(36°N,120°E)自南向北拍攝的日晷景觀照片。據此完成14~15題。14.該照片的拍攝時間可能是A.6月7日10∶10 B.6月7日13∶50C.11月7日10∶10 D.11月7日13∶50此時,晷針影子在西邊,則太陽在東邊,上午,選擇C。如上圖所示,照片為自南向北拍攝,則該日太陽高度角小,為北半球冬半年(秋分至來年春分)A B選項錯誤。SNSNWE選擇題赤道式日晷是利用太陽投影測算時間的一種儀器,其晷盤平行于赤道,分南北兩面(左圖)。右圖為某學生在校園(36°N,120°E)自南向北拍攝的日晷景觀照片。據此完成14~15題。15.以下節氣中,正午時刻晷盤在地面的投影面積最小的是A.清明 B.夏至 C.立秋 D.冬至通過分析與計算,晷盤與地面的夾角為當地緯度,春秋分日時正午太陽太陽高度剛好與晷盤平行,此時投影面積最小。因此越接近春秋分日正午時刻晷盤在地面的投影面積越小,選項中最接近春秋分日的節氣為A清明。春秋分日正午太陽。日晷儀也稱日晷,是觀測日影記時的儀器,主要是根據日影的位置,以指定當時的時辰或刻數,是我國古代較為普遍使用的計時儀器。常見地平式日晷和赤道式日晷。其中赤道式日晷最為常見。相關知識鏈接地平式日晷赤道式日晷日晷相關知識鏈接日晷通常由銅制的指針和石制的圓盤組成,銅制的指針叫作“晷針”,垂直地穿過圓盤中心,起著圭表中立竿的作用,因此,晷針又叫“表”,石制的圓盤叫作“晷面”或“晷盤”。相關知識鏈接赤道式日晷的晷盤在擺放時,要與赤道平行,晷針上端指向北極,下端指向南極,由于晷針與地軸平行,且北極星的仰角等于當地地理緯度,故赤道日晷與地面的傾角θ=90°-當地緯度α。日晷是根據一天中太陽方位不同,通過固定的指針產生的陰影來測量時間的。也就是說一天中被太陽照射到的晷針,其所投下的影子在不斷地改變移動,對照晷盤上面的刻度,即可讀取當前的時間。春分(3.21)夏至(6.22)秋分(9.23)冬至(12.22)次年春分(3.21)●●●●●23 °26 ′ N0°23 °26 ′ S北半球夏半年太陽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冬半年太陽直射南半球太陽直射點的回歸運動范圍:南北回歸線之間周期:365日5時48分46秒(一個回歸年)三相關知識鏈接三相關知識鏈接H=90°-兩地緯度差。注:“兩地”指直射點和所求點。“緯度差”:若在同一半球,同較高緯度減去較低緯度;若兩點分屬于南、北半球,將兩點的緯度求和。正午太陽高度的計算綜合題海陸風環流中的海風從海面向陸地推進過程中,遇到陸地上比較熱的空氣層形成的鋒面,被稱為海風鋒,其垂直尺度在1.5km左右,伸展到內陸的最遠距離可達120km。2023年7月9日,山東半島東部出現兩條“平行”且相向移動的海風鋒,16∶00兩支海風鋒發生碰撞,引發了短時強降雨、雷暴等強對流天氣。下圖示意該日15∶30山東半島東部大氣運動和北支海風鋒分布形勢。(1)用符號在圖中適當位置繪制出南支海風鋒。(3分)答案:通過材料分析,南支海風鋒應為自南向北運動,且鋒面位置處風向變化明顯。ps:應注意海風鋒應為冷鋒,冷鋒標志應朝向北。綜合題海陸風環流中的海風從海面向陸地推進過程中,遇到陸地上比較熱的空氣層形成的鋒面,被稱為海風鋒,其垂直尺度在1.5km左右,伸展到內陸的最遠距離可達120km。2023年7月9日,山東半島東部出現兩條“平行”且相向移動的海風鋒,16∶00兩支海風鋒發生碰撞,引發了短時強降雨、雷暴等強對流天氣。下圖示意該日15∶30山東半島東部大氣運動和北支海風鋒分布形勢。(2)從位置和地形的角度,說明山東半島東部出現兩支“平行”海風鋒并發生碰撞的原因。(6分)答案:山東半島東部南北兩側海岸線近乎平行(或均呈東西走向),生成的海風鋒多為東西向結構;(2分)南北兩條海岸線的距離相對較近,南北兩支海風鋒易碰撞;(2分)山東半島東部為丘陵地形,海拔較低,對海風鋒阻擋作用弱,利于兩支海風鋒向內陸推進并發生碰撞。(2分)兩者相互平行才可以發生碰撞,為什么兩支海風鋒可以做到平行呢?這是一個回答的點。海風鋒伸展到內陸的距離并不長,為什么能夠發生碰撞?可能本身隔著就不遠。海風鋒垂直尺度也不大,如果地形過于高大,則會阻止兩者的碰撞,而山東半島,丘陵地形,海拔并不高。綜合題海陸風環流中的海風從海面向陸地推進過程中,遇到陸地上比較熱的空氣層形成的鋒面,被稱為海風鋒,其垂直尺度在1.5km左右,伸展到內陸的最遠距離可達120km。2023年7月9日,山東半島東部出現兩條“平行”且相向移動的海風鋒,16∶00兩支海風鋒發生碰撞,引發了短時強降雨、雷暴等強對流天氣。下圖示意該日15∶30山東半島東部大氣運動和北支海風鋒分布形勢。(3)簡述該日山東半島強對流天氣的形成過程。(6分)答案:南北兩支海風鋒向陸地推進,相向運動,發生碰撞;(2分)碰撞后暖氣團強烈抬升; (2分)(7月份,山東半島東部水汽含量高)暖氣團在強烈的抬升過程中,水汽迅速凝結,釋放潛熱加劇抬升,形成強對流天氣。(2分)強對流天氣發生的根源是兩支海風鋒碰撞,從這里開始描述。再結合鋒面系統的知識點以及降水的三要素來解釋相遇之后發生的故事。相關知識鏈接過境前 過境時過境后單一暖氣團控制,溫暖晴朗陰天、降溫、刮風、雨雪等天氣冷氣團控制,氣溫降低,氣壓升高,天氣轉晴單一冷氣團控制,低溫晴朗連續性降水或霧的天氣暖氣團控制,氣溫升高,氣壓降低,天氣轉晴鋒面過境前后的天氣狀況降水的形成過程:降水:大氣中降落的雨、雪、雹等,統稱為降水降水的3條件:①充足水汽;②空氣冷卻凝結(比如:上升氣流);③有凝結核(塵埃、雜質)。空氣上升→ 氣溫下降→水汽凝結→云滴→云滴增大→降水相關知識鏈接降水的條件綜合題溫躍層是海水溫度在垂直方向上發生顯著差異的水層。2023年5月,赤道中、東太平洋進入厄爾尼諾狀態,表層海水溫度發生明顯變化,溫躍層的厚度和深度也隨之改變。下圖示意正常年份赤道太平洋海水溫度(℃)垂直分布。(1)正常年份,與赤道西太平洋相比,赤道東太平洋溫躍層深度較_________(深/淺)。從海水運動角度分析其原因。(8分)答案:淺; (2分)信風(偏東風)吹動表層暖海水向西運動,赤道東太平洋受來自較高緯度海區寒流的影響;(2分)且有下層冷海水上泛(上升流);(2分)表層水溫低, 溫躍層深度較淺。(2分)本題較簡單,通過圖片分析溫躍層深度較淺。題干已經告知“從海水運動角度”,很自然會想到這里的洋流運動情況。綜合題溫躍層是海水溫度在垂直方向上發生顯著差異的水層。2023年5月,赤道中、東太平洋進入厄爾尼諾狀態,表層海水溫度發生明顯變化,溫躍層的厚度和深度也隨之改變。下圖示意正常年份赤道太平洋海水溫度(℃)垂直分布。(2)簡析2023年5月赤道東太平洋溫躍層的變化。(6分)答案:2023年5月,赤道東太平洋進入厄爾尼諾狀態,表層水溫升高,與低層海水溫差變大;(2分)溫躍層厚度加大(2分),深度變深(2分)。厄爾尼諾現象發生時,東太平洋溫躍層會接近于西太平洋。分析的角度包括水溫、厚度、深度,這個材料當中有所提示。 厄爾尼諾現象 拉尼娜現象 圖示相關知識鏈接厄爾尼諾與拉尼娜現象 影響 東南信風 弱 強沃克環流 減弱或消失 增強洋流 溫暖海水從赤道向南流動,迫使秘魯寒流向西流動;赤道逆流增強 當太平洋東部的秘魯寒流過于強盛時,冷水沿赤道附近海域向西擴散到更遠;赤道逆流減弱太平洋水溫 太平洋西岸降低,東岸增高 太平洋西岸增高,東岸降低天氣氣候 西岸的澳大利亞以及印度、非洲等地出現嚴重旱災,東岸荒漠地帶暴雨成災 赤道中、東太平洋海域,海面氣壓偏高,云量減少;在赤道西太平洋海域,海面氣壓偏低,對流活動加強,云量增多,降水偏多生物 太平洋東岸海區水溫升高,營養物質減少,浮游生物和魚類、鳥類死亡 影響較小相關知識鏈接年份 農業用地類型及面積(單位:畝) 糧食 菜地 魚塘 果園 姜地 艾蒿地 河邊沙地和林地 其他2000 1955 26 15 0 0 0 180 3102023 1835 35 16 39 74 62 210 215綜合題耕地非糧化是指在土地利用過程中,土地經營者將耕地用于非糧食作物種植的農業生產行為。地處低山丘陵的L市某村,2023年戶籍人口1570人,農業用地2486畝(按質量分為五等),其中優質的低洼地800畝左右,其余為丘陵坡地,各等級土地按人口均分。近年來,該村耕地非糧化現象日益突出,L市類似現象普遍。為保障糧食安全,當地政府擬定了“一戶一塊田”的政策,以期守護耕地紅線、保障糧食安全。下表為2000年和2023年該村農業用地類型和面積統計。答案:糧食用地面積大幅度減少(非糧食用地面積增大); (2分)非糧食用地類型增多 (新增果園、姜地、艾蒿地等用地類型)。(2分)從糧食用地和非糧用地兩方面分析即可,較為簡單。(1)簡述該村2000~2023年農業用地類型的變化特點。(4分)年份 農業用地類型及面積(單位:畝) 糧食 菜地 魚塘 果園 姜地 艾蒿地 河邊沙地和林地 其他2000 1955 26 15 0 0 0 180 3102023 1835 35 16 39 74 62 210 215綜合題耕地非糧化是指在土地利用過程中,土地經營者將耕地用于非糧食作物種植的農業生產行為。地處低山丘陵的L市某村,2023年戶籍人口1570人,農業用地2486畝(按質量分為五等),其中優質的低洼地800畝左右,其余為丘陵坡地,各等級土地按人口均分。近年來,該村耕地非糧化現象日益突出,L市類似現象普遍。為保障糧食安全,當地政府擬定了“一戶一塊田”的政策,以期守護耕地紅線、保障糧食安全。下表為2000年和2023年該村農業用地類型和面積統計。答案:人均耕地面積小,難以形成規模效益; (2分)優質耕地面積小(質量一般的耕地 面積較大),糧食單產低;(2分)地塊分散,管理不便,糧食生產效益低,農民種糧積極性不高。(2分)市場決定農業生產的類型和規模。該村耕地非糧化現象突出,說明種糧收益低,然后結合該地的耕地狀況分析為什么收益低。(2)從耕地資源角度,分析該村耕地非糧化現象突出的原因。(6分)年份 農業用地類型及面積(單位:畝) 糧食 菜地 魚塘 果園 姜地 艾蒿地 河邊沙地和林地 其他2000 1955 26 15 0 0 0 180 3102023 1835 35 16 39 74 62 210 215綜合題耕地非糧化是指在土地利用過程中,土地經營者將耕地用于非糧食作物種植的農業生產行為。地處低山丘陵的L市某村,2023年戶籍人口1570人,農業用地2486畝(按質量分為五等),其中優質的低洼地800畝左右,其余為丘陵坡地,各等級土地按人口均分。近年來,該村耕地非糧化現象日益突出,L市類似現象普遍。為保障糧食安全,當地政府擬定了“一戶一塊田”的政策,以期守護耕地紅線、保障糧食安全。下表為2000年和2023年該村農業用地類型和面積統計。答案:通過“一戶一塊田”政策,合理的規劃和整合土地,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2分) 促進土地流轉,實現規模化經營,利于農業技術的推廣,提高種糧積極性。(2分)(3)說明“一戶一塊田”政策對緩解耕地非糧化的積極作用。(4分)綜合題2024年合肥市新能源汽車產量137.6萬輛,躍升至全國第二位。合肥市依托新能源汽車產業,發揮都市圈核心城市輻射帶動功能,都市圈內匯聚了多家整車企業和1200多家零部件企業。受自身發展和地理位置等因素的制約,合肥市對其都市圈內城市經濟的輻射帶動能力相對有限。下圖示意合肥都市圈及其在長江三角洲城市群中的位置。(1)說明合肥市依托新能源汽車產業對合肥都市圈發揮輻射帶動功能的具體表現。(6分)答案:(1)將新能源汽車產業的零部件生產企業轉移到都市圈內其他城市; (2分)并通過輸出資金(投資)、技術及輸送人才,促進其產業升級、完善基礎設施;(2分)促進分工協作,形成完整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帶動合肥都市圈整體發展。(2分)分析合肥都市圈的輻射帶動功能,重點在于分析其新能源汽車產業對整個合肥都市圈的影響。綜合題2024年合肥市新能源汽車產量137.6萬輛,躍升至全國第二位。合肥市依托新能源汽車產業,發揮都市圈核心城市輻射帶動功能,都市圈內匯聚了多家整車企業和1200多家零部件企業。受自身發展和地理位置等因素的制約,合肥市對其都市圈內城市經濟的輻射帶動能力相對有限。下圖示意合肥都市圈及其在長江三角洲城市群中的位置。(2)分析合肥市對其都市圈內城市經濟的輻射帶動能力相對有限的原因。(6分)答案:與長江三角洲城市群其他核心城市相比,合肥市經濟發展水平較低,服務范圍有限、 服務等級較低,競爭力較弱;(2分)與南京相比,合肥距離都市圈內部分城市較遠,輻 射能力會隨距離的增加而逐漸減弱;(2分)與上海、南京等沿江發展帶核心城市相比, 合肥與位于長江沿岸(沿江發展帶)都市圈內城市的聯系不密切(交通不便),合肥對其 經濟的輻射帶動能力有限。(2分)主要從此角度回答。概念:指城市各項功能對其所在區域的綜合影響力和發展帶動力。城市輻射功能的強弱城市的功能城市規模等級的高低城市腹地范圍越大經濟發展水平越高城市發展規模和潛力越大城市輻射功能越強其輻射能力的大小可以用城市腹地范圍來表示:城市的輻射功能相關知識鏈接thank you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