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6張PPT)5.1 植 被課程標準 學科素養通過野外觀察或運用視頻、圖像,識別主要植被,說明其與自然環境的關系。 區域認知:結合材料,理解不同地區環境與植被的關系。綜合思維:結合圖文材料,分析植被特征及與環境的關系。地理實踐力:結合圖文材料,識別主要的植被類型。人地協調觀:了解植被與自然環境的關系,樹立因地制宜利用當地植被發展生產的人地協調觀。課標解讀2017年8月中旬,智力北部的阿塔卡馬沙漠出現罕見的豐沛降雨,之后,曾經世界上最干燥的沙漠盛開著令人難以置信的奇觀,遍地野花綻放,儼然成為了花的海洋,成為了世界上僅有的三座自然開花的沙漠之一。這片平常幾乎看不到植物的“死亡之地”,為什么會短時間內變成花的海洋?情景導入自然界成群生長的各種植物的整體,稱為植被一、植被與環境1.植被天然植被天然形成的植被人工植被人工栽培和經營管理的植被一、植被與環境2.植被分類思考:圖示森林為天然林還是人工林?(1)植被對環境的作用植物生長過程中,改造其生長的土壤、水分等條件,從而促進更多的植物在此生長,直至形成穩定的植被。某地森林植被形成過程示意圖先鋒植物一、植被與環境3.植被與環境植物殘體進入土壤,向土壤提供有機質。通過光和作用,植物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氣。通過植物蒸騰,大氣獲得了水汽。固碳釋氧,凈化空氣 森林生態系統中的生產者,能大量吸收二氧化碳,釋放出氧氣,且能吸收有害氣體,釋放負離子涵養水源,保育土壤 森林對降水的截留、吸收和貯存,可以增加可用水量,凈化水質,調節徑流。植物根系可以減少土壤侵蝕,改善土壤結構積累營養物質,保護生物多樣性 森林在生長中積累了大量營養物質,為人類及其他生物提供了食物和棲息環境防風固沙,減輕災害 森林可以降低風速,減輕風沙、臺風、霜凍等災害(2)環境對植被的作用①影響植被分布一、植被與環境3.植被與環境光照強度強弱草本層灌木層喬木層垂直結構植被通過爭奪陽光的生存競爭,占據一定的垂直空間,形成分層明顯的垂直結構。熱帶雨林寒溫帶針葉林溫帶橡樹林一、植被與環境3.植被與環境氣溫越高,降水量越多的地方,植被高度越大,植物種的數量越多,垂直結構越豐富探究:說出下圖中三地植被的差異,并比較其氣候差異。(2)環境對植被的作用①影響植被分布緯度分異一、植被與環境3.植被與環境(2)環境對植被的作用①影響植被分布緯度分異氣溫高氣溫低一、植被與環境3.植被與環境(2)環境對植被的作用經度分異①影響植被分布降水多降水少一、植被與環境3.植被與環境(2)環境對植被的作用②影響植物形態特征植物生活環境 植物及其形態特征沙漠 植物稀少,葉子退化,根深而葉不茂密高山 植株矮小,莖葉多毛草原 一年生禾本科植物,是一種地帶性植被類型熱帶雨林 常綠高大的森林植被,樹身具有多層結構,葉子茂密池塘 水生植物,葉子柔軟而透明,帶有通氣組織②影響植物形態特征校園樹木調查應根據校園實際情況,可以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也可獨自進行。通過校園樹木調查,體會因地制宜進行校園綠化的意義。1.實地觀察并記錄。按照一定的順序,開展校園樹木調查,對每株樹木進行編號,并參照表5.1登記。表5.1 校園樹木登記表編號 名稱 生長狀況 栽種地點2.室內整理。對于不認識樹木,可以網絡查詢、查閱資料或請教相關人員等方式解決(P83-84)。通過調查,了解校園樹木與環境的關系課后活動1.暗紫貝母A.生長地區氣候較為惡劣 B.多位于高寒荒漠帶C.根系較為發達 D.屬于硬葉植被2.影響不同海拔暗紫貝母鱗莖重量差異的最主要因素是A.降水多少 B.光照強度 C.溫度高低 D.土壤肥力暗紫貝母是百合科,貝母屬多年生草本藥用植物,喜歡冷涼氣候條件,具有耐寒、喜濕、怕高溫、喜蔭蔽的特性。分布于中國四川西北部和青海東南部。多生長于海拔3 200~4 500米的地區。下圖為不同海拔暗紫貝母鱗莖重量差異,據此完成1~2題。隨堂訓練AC3.推測乞峰千里木生長地的氣候特征是A.高溫多雨 B.干、濕季分明 C.炎熱干燥 D.晝夜溫差大4.乞峰千里木枯萎的葉子凋而不落的最主要原因是A.保濕 B.保溫 C.防風 D.防曬乞峰千里木生長在乞力馬扎羅山主峰下3 600~4 300米的地帶,樹高3~10米。其頂部的葉子白天張開,夜間閉合,枯萎的葉子凋而不落。右圖為乞峰千里木景觀圖,據此完成3~4題。隨堂訓練DB5.從形態特征推測,布紋球比王蓮A.莖葉肉質化,可儲水 B.葉片面積大,可耐旱C.根系不發達,可移動 D.根系多孔隙,可呼吸6.王蓮原產區的植被特征是A.單一樹種組成,群落結構簡單 B.植被具有明顯的季相變化C.植物種類豐富,群落結構復雜 D.終年常綠,喬木多針狀葉布紋球(圖1)原產南非干旱地區,屬于多漿植物,直徑8~12厘米。王蓮(圖2)原產于南美熱帶地區,在高溫、高濕的環境下生長發育,擁有巨型奇特似盤的葉片。據此完成5~6題。隨堂訓練AC7.由圖可知,與a年份相比,b年份A.春季雨水明顯較多B.春季雨水明顯較少C.夏季雨水明顯較多D.夏季雨水明顯較少8.圖示年輪反映該樹種A.早材寬度均寬于晚材 B.年輪寬度差異主要與晚材相關C.生長速度夏季快于春季 D.年輪寬度主要由年平均氣溫決定9.下列樹種中,年輪視覺效果最明顯的是A.熱帶速生樹種 B.熱帶慢生樹種 C.溫帶速生樹種 D.溫帶慢生樹種不同季節的水熱差異,導致木本植物徑向生長速度呈現季節差異。氣溫、水分等環境條件較好的季節,植物生長快,形成的木質部較稀疏,顏色較淺;反之則木質部較密,顏色較深,樹木隨季節交替形成一圈圈深淺交替的年輪。下圖示意我國某地區板栗樹種的年輪及其顯微圖,其中早材形成于春季,晚材形成于夏季。據此回答7~9題。隨堂訓練DBC森林主要分布在熱帶和溫帶的濕潤、半濕潤地區。活動:指出世界森林的分布特點;其分布與氣候有何關系?二、森林1.森林的分布類型 分布地區 垂直結構 生態特征 氣候特點熱帶雨林常綠闊葉林落葉闊葉林亞寒帶針葉林活動:自學課本P84——P85,歸納課本圖文信息,完成下表。二、森林2.森林的類型(1)熱帶雨林類型 分布地區 垂直結構 生態特征 氣候特點熱帶雨林熱帶雨林、熱帶季風氣候區垂直結構復雜森林呈深綠色。數量豐富的藤本植物、附生植物,常見莖花、板根等現象終年高溫,降水豐沛二、森林2.森林的類型熱帶雨林藤本植物莖花板根(2)常綠闊葉林類型 分布地區 垂直結構 生態特征 氣候特點常綠闊葉林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垂直結構較簡單森林常綠,喬木多革質葉片,花期多集中在春末夏初,藤本植物、附生植物較少,少板根和莖花現象夏季炎熱多雨、冬季溫和且無明顯干季二、森林2.森林的類型常綠闊葉林革質葉片燈籠樹Enkianthus chinensis Franch.杜鵑花科-吊鐘花屬華南錐 Castanopsis concinna殼斗科-錐屬油茶樹Camellia sinensis (L.) O. Ktze.山茶科-山茶屬典型樹種介紹——樟樹樟樹,又稱香樟樹,屬樟科、屬常綠大喬木,高達10米—55米左右,直徑可達3米,樹冠廣卵形;樹冠廣展,枝葉茂密,氣勢雄偉,四季常青,初夏開花,黃綠色,葉片具有革質特征。是我國亞熱帶常綠闊葉林的重要樹種。分布:樟樹主要分布于中國長江流域以南區域,以江西、浙江、臺灣、廣東、福建等南方地區最多。多生于低山的向陽山坡、丘陵、谷地,垂直分布多在海拔500~600m以下。生長習性:樟樹喜光,幼苗幼樹耐蔭,喜溫暖濕潤氣候,耐寒性不強,怕冷,冬季最低溫度不得低于0度,低于0度會遭凍害,低于零下5—8度,會凍傷死亡。(3)落葉闊葉林類型 分布地區 垂直結構 生態特征 氣候特點落葉闊葉林溫帶季風氣候區和溫帶海洋性氣候區垂直結構簡單喬木葉片寬闊、春季發葉,秋冬季落葉夏季炎熱或溫暖,冬季寒冷,降水適宜二、森林2.森林的類型落葉闊葉林白樺樹Betula platyphylla Suk.樺木科-樺木屬遼椴樹T- mandshurica Rupr. et Maxim.錦葵科-椴屬山楊樹Populus davidiana Dode楊柳科-楊屬典型樹種介紹——遼東櫟[yuè]遼東櫟是殼斗科櫟屬的植物,落葉喬木,高達15米,樹皮灰褐色,縱裂。幼枝綠色,無毛。葉片倒卵形至長倒卵形,長5-17厘米,寬2-10厘米;花期4-5月,果期9月。分布:分布于中國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河北、山西、陜西、寧夏、甘肅、青海、山東、河南、四川等省區。朝鮮北部也有分布。常生于陽坡、半陽坡,成小片純林或混交林。生長習性:遼東櫟是一種喜溫涼濕潤環境的樹種,也是北方落葉樹種的代表種。分布區的生物氣候條件為:年平均氣溫5-10℃,最冷月平均氣溫為零下12至零下10℃。年平均降水量300-650毫米。遼東櫟耐寒性強,能忍耐-38℃極端低溫。(4)亞寒帶針葉林類型 分布地區 垂直結構 生態特征 氣候特點亞寒帶針葉林亞歐大陸和北美大陸的亞寒帶地區垂直結構簡單針葉林以松、杉為主,葉片為針狀,以抗寒抗旱夏季短促、溫和,冬季漫長、寒冷二、森林2.森林的類型亞寒帶針葉林典型樹種介紹——落葉松落葉松是松科,落葉松屬喬木,高達可達35米,胸徑達90厘米;葉片倒披針狀條形,先端尖或鈍尖,5-6月開花,球果9月成熟。分布:分布于中國大、小興安嶺海拔300-1200米地帶。常形成大面積的單純林,或與白樺、黑樺、叢樺、山楊、樟子松、紅皮云杉、魚鱗云杉等針闊葉樹組成以落葉松為主的混交林。生長習性:落葉松最適宜在濕潤、排水、通氣良好,土壤深厚而肥沃的土壤條件下生長最好,在干旱瘠薄的山地陽坡或在常年積水的水濕地或低洼地也能生長,但生育不良。落葉松耐低溫寒冷,一般在最低溫度達—50℃的條件下也能正常生長。支柱根和板狀根。紅樹林發育著密集的支柱根,支柱根自樹干基部生出,逐漸下伸,最后插入土中,形成弓狀的穩固支架,縱橫交錯,高度過人。有些樹種發育明顯的板狀根,高30-50厘米。呼吸根。紅樹林發育各種形狀的凸出地面的呼吸根。呼吸根的外表有粗大的皮孔,便于通氣,內有海綿狀的通氣組織,可貯藏空氣。呼吸根具有很強的再生能力“胎生”。紅樹科植物的種子在還沒有離開母樹的果實時就開始萌發,長出綠色棒狀的胚軸,長13-30厘米,下端粗大,頂端漸尖,到一定時候便和果實一起下落或脫離果實墜入淤泥中,數小時內即可扎根,生長成為獨立的植株。胚軸組織疏松,含有空氣,可長期漂浮海上而不失生命力。發育可排鹽分的腺體。支柱根和板根——呼吸根——胎生——排鹽腺體——適應和防止風浪沖擊退潮時甚至潮水淹沒時用以通氣,促淤保灘,凈化空氣適應灘涂和海流,增強生存能力適應海水浸泡,凈化海水分析紅樹林植物特征的環境適應性課堂活動1.針對上述紅樹林植物的特點,分別說明其適應的環境條件。支柱根和板狀根。紅樹林發育著密集的支柱根,支柱根自樹干基部生出,逐漸下伸,最后插入土中,形成弓狀的穩固支架,縱橫交錯,高度過人。有些樹種發育明顯的板狀根,高30-50厘米。呼吸根。紅樹林發育各種形狀的凸出地面的呼吸根。呼吸根的外表有粗大的皮孔,便于通氣,內有海綿狀的通氣組織,可貯藏空氣。呼吸根具有很強的再生能力“胎生”。紅樹科植物的種子在還沒有離開母樹的果實時就開始萌發,長出綠色棒狀的胚軸,長13-30厘米,下端粗大,頂端漸尖,到一定時候便和果實一起下落或脫離果實墜入淤泥中,數小時內即可扎根,生長成為獨立的植株。胚軸組織疏松,含有空氣,可長期漂浮海上而不失生命力。發育可排鹽分的腺體。2.說明紅樹林對所在海岸地區生態環境的意義。分析紅樹林植物特征的環境適應性課堂活動紅樹林為海洋動物提供良好的生存環境,也是各種海鳥覓食棲息、生產繁殖的場所;紅樹林還具有防風消浪、固岸護堤、凈化海水和空氣等功能。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