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49張PPT)——魯教版六年級(上)——第2節 地形圖的判讀第二章 地 圖課標要求地 形 圖結合地形觀察,說出等高線地形圖、分層設色地形圖表示地形的方法;在地形圖上識別一些基本地形。通過閱讀地形圖、圖像,觀看影視資料,觀察地形模型或實地考察等,區別山地、丘陵、高原、平原、盆地的形態特征。地理實踐力區域認知人地協調觀綜合思維學會判讀等高線地形圖,能夠識別山峰、山谷、山脊、陡崖、鞍部五種山體部位。能夠理解地形圖不同部位形成不同景觀的原因。能夠聯系生產與生活實際,了解山地不同部位對生產與生活的影響。通過學習地形的不同部位對人類活動的影響,明白因地制宜原則,樹立人地協調觀。核心素養目標等高線地形圖1地形圖地球表面有高山,有低地,簡單的照片并不能反應某地的地表起伏狀況,按照一定的比例尺,用規定的符號將地物、地貌的平面位置和高程表示在圖紙上的正射投影圖,稱為地形圖。等高線地形圖等高線地形圖等高線地形圖是一種常見的表達地表起伏的地圖,要想繪制和用好等高線地形圖,首先要了解海拔和相對高度。等高線地形圖海拔與相對高度海拔:相對高度:地面某個地點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離。某個地點高出另一個地點的垂直距離。甲點海拔是________米;乙點的海拔是________米;甲乙的相對高度為________米。10001500500等高線地形圖郭守敬(1231年-1316年)郭守敬,元朝著名的天文學家、數學家、水利工程專家。郭守敬曾提出,以海平面作為基準,比較大都(今北京)和汴梁(今河南開封)兩地地形高下之差,是世界上對“海拔”概念的最早運用者。等高線地形圖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準零點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準零點位于山東省青島市東海中路銀海大世界內,是中國唯一的水準零點。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準零點作為中國唯一的海拔地理性標志正式寫入全國中小學地理教科書,在海洋強國教育強國的大環境下,將承擔更多的海洋科普、地理科普、旅游科普等相關社會責任。等高線地形圖等高線地形圖中相鄰的等高線間的海拔差。地圖上海拔高度相同的各點的連線。等高線等高距等高線地形圖觀察等高線示意圖,小組討論思考下列問題。1.等高線是閉合的曲線嗎?2.同一條等高線的海拔有何特點?3.相鄰的兩條等高線的海拔差是多少?等高線是閉合的曲線。同一條等高線上各點海拔相等。同一幅等高線圖上等高距相等。等高線的特征同線等高,同高等距。等高線地形圖【合作探究】為爬山選擇合適路線在等高線地形圖上,根據等高線的疏密程度,可以判斷地形的陡緩。ABBCCA【思考】比較一下,從B點爬到山頂A容易,還是從C點爬到山頂A容易?為什么?坡度較緩等高線稀疏坡度較陡等高線密集【小結】判斷坡度陡緩的方法:等高線越密集,坡度越陡;等高線越稀疏,坡度越緩。等高線地形圖小 試 身 手小明和幾個同學準備去爬山,據此完成下列學習任務。(1)該圖的等高距是______米。(2)A山的海拔大概是_________米。(3)爬B山安全又省力的路線是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0400-500因為甲處等高線稀疏,坡度緩甲等高線地形圖我們在爬山的過程中可以看到不同的山體部位,你認識它們嗎?山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等高線地形圖通過等高線的特征,我們可以識別山峰、山脊、山谷、鞍部和陡崖等常見的地形部位。AABECD據圖指出A、B、C、D、E各點的地形部位名稱。山峰山峰鞍部山脊山谷陡崖等高線地形圖山峰:等高線閉合,數值從中間開始向四周降低。用“ ”表示地形部位——山峰等高線地形圖鞍部:兩個相鄰山頂的中間相對比較平緩的部分。地形部位——鞍部等高線地形圖山脊:等高線的彎曲部分向低處凸。山脊處往往成為河流的分水嶺。地形部位——山脊等高線地形圖山谷:等高線的彎曲部分向高處凸。山谷處為集水線,往往有河流發育地形部位——山谷等高線地形圖火眼金睛250200200凸低為脊200250250凸高為谷如何區分山谷與山脊等高線地形圖拓展視野為什么長城一般沿山脊修建?地勢優勢:山地地形可以提供自然的防御優勢。視野廣闊:山脈通常能夠提供更廣闊的視野。交通控制:山地地形可以提供更容易控制的交通要道。陡崖:等高線重疊在一起的地方。河流流經陡崖時,會形成瀑布。貴州黃果樹瀑布地形部位——陡崖等高線地形圖從等深線上所標注的深度,可以看出海洋的深淺;從等深線的疏密狀況,可以看出海底坡度的大小。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點連接成的線等深線等高線地形圖【課堂小結】等高線地形圖的特征基 本 特 征 具 體 描 述同線等高同圖等距密陡疏緩凸低為脊凸高為谷重疊為崖同一條等高線上各點的海拔相等同一幅地圖上,等高距相同等高線越密集,坡度越陡;登高線越稀疏,坡度越緩等高線最大彎曲部分向低處突出,為山脊等高線最大彎曲部分向高處突出,為山谷等高線重疊處為陡崖等高線地形圖水庫(大壩)選址①壩址應選在等高線密集的河流峽谷處,因為該處筑壩工程量小,且地勢落差大。②庫區宜選在河谷、山谷地區,或“口袋”形的洼地或小盆地,以保證有較大的集水面積和庫容。【拓展】等高線的應用等高線地形圖山區公路的修建一般選擇線路與等高線平行,考慮路線短、坡度平緩、少過河建橋,盡量避開陡崖、陡坡,以降低施工難度和建設成本。通往山頂的公路往往建成“之”字形。(圖中公路選線為①)等高線地形圖圖中乙村計劃從河水引水,③④兩條線路中____更合理.理由是.③線從高處向低處流,可以自流輸水.③引水路線應盡可能利用地勢使水自流。引水路線的選擇等高線地形圖【隨堂訓練】等高線的形態、疏密程度是識別地形部位和描述地形特征的主要依據。下圖是某地等高線地形圖,請在圖中識別地形部位,并描述地形特征。1.在圖中識別①—⑦表示的地形部位。 2.比較圖中④和⑥的坡度差異。。①山峰 ②陡崖 ③山峰④山脊 ⑤山谷 ⑥山脊 ⑦鞍部④地等高線稀疏,坡度小。⑥地等高線密集,坡度大。等高線地形圖分層設色地形圖2等高線地形圖閱讀起來還是很復雜,有什么辦法能讓它更加清晰明了?在繪有等高線和等深線的地形圖上,把不同的高度和深度的范圍,著上不同的顏色,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出地面的高低形態和海底的起伏狀況,這種地圖叫分層設色地形圖。分層設色地形圖設色原則綠色表示______黃色表示______棕褐色表示______淺紫和白色表示______藍色表示______平原丘陵高原、山地積雪、冰川海洋圖1.43分層設色地形圖和地形素描示意圖在分層設色地形圖上分層設色地形圖陸地表面地形類型陸地表面的類型有五種:山地、高原、丘陵、平原、盆地分層設色地形圖高原:海拔一般在500米以上,范圍寬廣,地面廣闊,內部起伏和緩。陸地地形—高原分層設色地形圖陸地地形—山地山地:海拔一般在500米以上,高度和變化起伏都很大,大多呈脈狀分布。分層設色地形圖陸地地形—平原平原:海拔一般在200米以下,相對高度比較小,地面廣闊平坦,地表起伏很小。分層設色地形圖陸地地形—丘陵丘陵:海拔在500米以下,相對高度不大,起伏和緩,坡度和緩。分層設色地形圖陸地地形—盆地盆地:周圍高,中間低,四周被山嶺高原圍繞,中間為平原或者丘陵。分層設色地形圖陸地地形特征地形 海拔 地面起伏程度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平原海拔在500米以上海拔在500米以上海拔在500米以下一般在200米以下外圍較陡、內部起伏較為和緩具有聳立的山峰、陡峭的山坡地勢起伏,坡度較緩四周高,中間低起伏很小,寬廣平坦分層設色地形圖活動:在等高線地形圖上判讀地形部位運用分層設色地形圖表示地形的方法,可以在等高線地形圖上分層涂色。圖2.15是某區域的等高線地形圖。在圖2.15中分層涂色,判斷地形類型。1.根據圖中高度表,用不同的顏色在圖2.15中分層涂色。2.判斷圖中①-⑤所代表的地形類型。①平原 ②盆地 ③高原 ④山地 ⑤丘陵分層設色地形圖在世界地形圖上找到青藏高原,巴西高原,亞馬孫平原,剛果盆地,安第斯山脈等地形區。巴西高原亞馬孫平原剛果盆地安第斯山脈青藏高原課堂檢測圖1為某地等高線地形圖,圖2為圖1中某地,點的景觀圖。讀圖,完成下面小題。1.甲地的海拔高度可能為( )A.3680米 B.3600米 C.3760米 D.3730米2.圖2景觀最可能出現在圖1中的(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BD地圖是學習地理的工具。據我國某地等高線地形圖,完成下面小題。3.圖中地點適合開展攀巖運動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4.甲山與乙地的相對高度是( )A.623米 B.323米C.223米 D.300米BC分層設色地形圖是地理學習中常用的“工具”,利用分層設色地形圖可認識某區域地形地勢特征。小淘在老師指導下嘗試用土豆制作等高線地形圖和分層設色地形圖(活動步驟如圖所示)。完成下面小題。5.第二、第三步正確操作要點,分別是( )①各切片厚度相同,且依次擺放②舍棄最小切片③任意擺放各切片④保持中心點和方不變,按切片大小依次畫底邊輪廓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D6.關于第四步操作的說法,正確的是( )A.外圍的等高線海拔最高 B.中心的等高線海拔最低C.每相鄰兩條等高線的高度差相等 D.顏色越深對應海拔越低C7.下圖為某地等高線地形圖,讀圖,完成下列問題。(1)甲山峰的海拔約為 米。(2)丙處地形部位是 ,丁處地形部位是 ,戊所在地形部位是 。(3)沿著虛線①和②攀登乙山峰,登山線路較緩的是 線,原因是 。【答案】(1)350-400中任取,取端點350/400不給分(2) 鞍部 陡崖 山谷(3) ① ①等高線較稀疏,坡度較緩(4)圖中鐵路的走向是 ,MN段是修建的隧道,MN的相對高度為 米。(5)AB處 (填寫“能”或“不能”)形成河流,原因為 。(4) 南北走向 0(5) 不能 AB處是山脊,無河流發育。Thanks2.2 地形圖的判讀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