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62張PPT)——魯教版六年級(上)——第1節 地球的宇宙環境第一章 地 球電影【流浪地球】片段根據劉慈欣同名小說改編的中國科幻片《流浪地球》,主要講述了科學家們發現太陽急速衰老膨脹,短時間內包括地球在內的整個太陽系都將被太陽吞沒。為了自救,人類提出名為“流浪地球”的大膽計劃,地球將被推入木星軌道,彈射出太陽系,最終泊入比鄰星宜居軌道,成為比鄰星的行星,開啟全新的地球時代。這一大膽計劃的提出,是基于人類對宇宙的認識。人類認識的宇宙是什么樣的?人類通過什么方式認識宇宙的?1.地球在宇宙中運用圖片、影視資料以及數字技術等手段,描述地球的宇宙環境、地球在太陽系中的位置,認識地球是人類唯一的家園。2.太空探索結合圖片、影視資料等,描述探月工程、火星探測以及空間站建設等人類太空探索的進展與意義。收集中國航天及太空觀測發展的相關材料,舉例說出中國太空探索的成就。課標要求地理實踐力區域認知人地協調觀綜合思維了解天體的主要類型和天體系統的層次,描述地球的宇宙環境。了解人類觀測太空的歷史,知道探索歷程及成就。運用資料說明地球是太陽系中一顆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理解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原因。知道進行太空探索的意義。根據圖像資料,能夠描述各類天體的特點以及天體系統的層次結構。了解地球所處的宇宙環境,認識地球是已知的唯一存在生命的行星,樹立珍愛地球的責任感。核心素養目標地球在宇宙中1晴朗的夜晚,我們仰望天空、可以看到很多星星。每顆星星都是宇宙中的一員。我們人類的家園——地球,也是宇宙中的一員。宇宙現代天文學認為,宇宙是所有時間、空間和物質的總和.是我們這個物質世界的整體。人們把能觀測到的宇宙部分稱為可觀測宇宙“宇”指無限空間, “宙”指無限時間。天體的類型主要分為自然天體和人造天體是宇宙中自然形成的物質。恒星仙女座星云星云行星衛星是人類制造進入太空的飛行物。人造衛星國際空間站空間實驗室太空探測器星云是由氣體和塵埃物質組成的云霧狀天體。星云密度小,體積和質量都很大。恒星是由熾熱氣體組成,質量龐大,自身能發光和熱。恒星和星云是最基本的天體。圍繞行星按一定軌道有規律運轉的天體。例如:月球是地球的一顆衛星。行星是指自己本身不發光,沿著固定的近圓形軌道圍繞恒星運動的球狀天體。是指圍繞太陽運動的一種天體,體積大,密度很小,具有云霧狀的外表。彗星分為彗核、彗發、彗尾三部分。彗核由冰物質構成,當彗星接近恒星時,彗星物質升華,在冰核周圍形成朦朧的彗發和一條稀薄物質流構成的彗尾。哈雷彗星的運轉周期是76年運行于行星星際空間的大大小小的塵粒和固體塊叫流星體。天體系統是宇宙各星系的統稱。運動著的天體因互相吸引和互相繞轉,從而形成天體系統。銀河系由太陽和眾多恒星組成直徑約為10萬光年太陽與銀河系中心距離約2.6萬光年天體系統太陽系在銀河系中的位置10萬光年1000億顆以上恒星2.6萬光年河外星系在銀河系外,天文學家觀測到許許多多與銀河系同級別的恒星系統,統稱它們為河外星系。迄今為止,人類觀測到的河外星系有數百億個,大多數河外星系由幾十億到上萬億顆恒星組成,直徑從千光年到幾十萬光年不等。在地球上肉眼可見的河外星系有四個,其中仙女座和三角座星系在北半球較為容易看到,而大、小麥哲倫星系在南半球較為容易看到。仙女座星系三角座星系大麥哲倫星系小麥哲倫星系太陽系由太陽、行星及其衛星、小行星、彗星、行星際物質等構成太陽位于銀河系的邊緣,距銀河系的中心約2.6萬光年。太陽是是太陽系的中心天體。天體系統太陽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慧星小行星帶太陽是太陽系的中心天體,質量占整個太陽系質量的99.86%,并以其強大的引力,約束其他天體按照一定的軌道繞著它運轉。太陽輻射為地球提供光和熱,維持著地表溫度,是地球上水、大氣運動和生命活動的主要動力。太陽太陽系的八顆行星均按照各自的軌道繞太陽公轉地球,地球是距離太陽較近的一顆行星,日地平均距離約為1.5億千米按與太陽的距離由近及遠簡記:水金地,火木土,天海王地月系由地球和月球組成地球是地月系的中心天體,月球圍繞地球運動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衛星,月地距離約為38.4萬千米天體系統地月系銀河系太陽系地月系其他行星系其他恒星系河外星系總星系137億光年總星系最大河外星系銀河系太陽系地月系最小地球是太陽系中一顆特殊的行星根據人類目前所掌握的宇宙信息地球是八顆行星中唯一存在高級智慧生命的星球為什么只有地球存在生命?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擾太陽處于中年,狀態穩定日地距離適中,公轉自轉周期適中。體積、質量適中。地表平均溫度約15℃。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條件小 結外部條件安全的宇宙環境穩定的太陽光照日地距離適中內部條件適宜的地表溫度適合的大氣厚度和大氣成分充足的水分目前,地球是太陽系中已知的唯一存在生命的行星,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唯一家園。珍愛地球、保護環境是我們每個人應擔負的責任。人類的太空探索2人類自古就有飛天夢一直在嘗試探索太空的奧秘1957年人類發射了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開啟了人類進人太空探索的新紀元。此后,人類不斷開展各項研究,在太空觀測、月球探測、行是際探測、火星探測、空間站建設等方面都取得了進展和成就。人類太空探索的進程123456蘇聯“東方1號”載人航天飛船成功發射1961年加加林美國“阿波羅11號”飛船 登上月球1969年美國“旅行者號”空間 探測器成功發射1977年美國哈勃空間望遠鏡成功發射1990年阿姆斯特朗美國“旅居者號”火星車 登陸火星1997年國際空間站正式建成2010年中國太空逐夢之旅從敦煌莫高窟的飛天壁畫到嫦娥奔月的傳說,中國人自古就有飛天的夢想。“探索浩瀚宇宙,發展航天事業,建設航天強國,是我們不懈追求的航天夢”1956年,中國航天從零起步,踏上了通向太空的逐夢之旅。1970年,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1號成功發射,開創了中國航天史的新紀元。火星車登錄火星”祝融號“天宮空間站建設成功首次月球探測器“嫦娥一號”單口射電望遠鏡”中國天眼“首次載人航天飛行“神舟五號”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2021年2022年2007年2016年1970年2003年123456中國首飛太空第一人—楊利偉中國太空逐夢之旅我國主要航天家族空間實驗平臺:“天宮”系列載人飛船:“神舟”系列實驗艙:“問天”、“夢天”系列月球探測工程:“嫦娥”系列月球車:“玉兔”號行星探測器:“天問”系列火星車:“祝融”號太陽探測衛星:“羲和”系列是中國發射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于1970年4月24日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東方紅一號衛星工作28天(設計壽命20天),于5月14日停止發射信號,但是至今,東方紅一號衛星仍在空間軌道上運行 。東方紅一號發射成功,開創了中國航天史的新紀元,使中國成為繼蘇、美、法、日之后世界上第五個獨立研制并發射人造地球衛星的國家東方紅1號2003年10月15日,楊利偉乘坐“神州五號”載人飛船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升空。神舟五號(簡稱“神五”),是中國發射的第一艘載人航天飛船。神舟五號任務的成功,標志著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獨立掌握載人航天技術的國家,實現了中華民族千年飛天的夢想。神舟五號繼飛天夢圓之后,中華民族千年奔月之夢開始啟程,命名曰“嫦娥工程”。04年初,中國對該工程第一步繞月探測正式批準立項,于二00七年發射首顆月球衛星“嫦娥一號”,實現繞月探測飛行,使中國成為世界上為數不多具有深空探測能力的國家。嫦娥工程奔月之旅我國探月工程經歷哪些階段?無人月球探測建立月球基地2004年,我國正式啟動探月工程,并將其明命名載人登月嫦娥工程說說我國在探月過程中取得的成就?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號”發射成功,并實現繞月飛行與探測。2010年10月1日,“嫦娥二號”發射成功,并獲得更高精度的月表影像。2019年1月3日,“嫦娥四號”攜帶的“玉兔二號”月球車,成功在月球背面著陸。首次實現太空探測器在月球背面軟著陸。2013年12月14日,“嫦娥三號”攜帶的“玉兔號”月球車實現月面軟著陸。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號”攜帶1731克月球樣品成功返回地球。我國探月工程嫦 娥 六 號2024年6月25日,嫦娥六號任務圓滿成功,實現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樣返回,帶回月背樣品1935.3克。這是中國航天史上迄今為止技術水平最高的月球探測任務。我國探月工程航天員在月球上需要克服的困難月球的重力,只有地球的1/6,航天員需要克服低重力對身體的影響;月球大氣十分稀薄,太空輻射強,易對航天員的身體造成輻射傷害;航天員還要面對劇烈的溫度變化以及沒有水,氧氣,食物,能源等生存必需資源的困難。知識拓展2016年9月25日,利用貴州喀斯特地區的洼坑作為望遠鏡臺址,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落成啟用,英文簡稱剛好是FAST天眼。這是世界上最大口徑的射電望遠鏡。射電望遠鏡通過接收宇宙中不可見的無線電波來“觀測”宇宙。射電天文學的推動人類認識宇宙起源、生命起源。中國天眼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由長征五號遙四運載火箭發射升空。祝融號是天問一號任務火星車。高度有1米85,重量達到240公斤左右。祝融號任務已圓滿完成且超期服役,但目前處于休眠期。祝融號火星車火星探測中國空間站(英文:China Space Station,縮寫:CSS,又稱:天宮空間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建成的國家級太空實驗室。2022年12月31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新年賀詞中宣布,“中國空間站全面建成” 。天宮空間站空間站建設空間站建設天宮一號里好熱鬧為了便于航天員在失重漂移狀態下手腳著力,天宮一號里設置了30多個手腳限位器,這是艙內最多的設施。在這里,航天員不僅可以完成各項探測任務,進行艙內無線通信等實驗,還可以上網、發微博、看影片,開設天宮課堂,打太極拳、翻跟斗,日子過得好熱鬧。空間站建設太空探索的意義太空探索有助于推動科技進步,促進新資源的開發;幫助我們了解宇宙的起源與演化,探索生命的起源,并認識宇宙環境對地球的影響;通過太空探索,人類能更好地保護地球家園。太陽太空探索也體現了人類的探索精神和對未知世界的好奇心。人類自遠古時代就對浩瀚的宇宙有著無盡的想象。隨著對關鍵技術的持續攻關,中國逐步具備了全面的宇宙空間探索和應用能力。地球是目前已知宇宙中適合人類生存的唯一家園。下圖示意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以及中國太空探索的部分方式。完成下面小題。——課堂檢測——1.下列關于地球的宇宙環境描述正確的是( )A.地球離太陽最近 B.地球屬于太陽系C.地球不屬銀河系 D.地球不適合生存2.讀圖分析地球所處的宇宙環境按照從大到小的順序排列正確的是( )A.地月系 太陽系 銀河系 總星系 B.總星系 銀河系 太陽系 地月系C.太陽系 總星系 銀河系 地月系 D.總星系 太陽系 銀河系 地月系BB2019年11月29日至30日傍晚日落時,土星、月球、金星、木星齊聚天宇,在西南方低空排成一條直線,呈現出“四星連珠”的天文奇觀。如圖為某網友拍攝的“四星連珠”圖。完成下面小題。3.本次“四星連珠”的天體中,距離地球最近的天體是( )A.土星 B.月球C.金星 D.木星4.下列太陽系行星運動特征中,與圖中金星、土星、木星三顆行星連珠現象最密切相關的是( )A.共面性 B.近圓性 C.同向性 D.公轉周期相近BA5.下列各項航天工程中,專指我國探月工程的是( )A.北斗導航系統 B.天問計劃 C.天宮空間站 D.嫦娥工程6.人類探索月球方式的一般先后順序是( )①衛星降落月球②衛星繞月觀測③人類登月④衛星從月面攜帶月球物質返回A.②①④③ B.③②①④ C.①②③④ D.②①③④新華社消息:中國載人登月初步飛行方案公布,計劃2030年前實現登月。據此完成下面小題。DAThanks1.1地球的宇宙環境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