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6張PPT)——魯教版六年級(上)——第2節 地球與地球儀(1)第一章 地 球你見過這張圖片嗎?在哪里見過?打開微信是背景上的地球。微信背景后面的地球是真的嗎?是真的,這張照片是來自于阿波羅17號飛船,從4.5萬千米的高度,宇航員拍下了完整的地球照片,并把照片命名為“藍色彈珠”。地球是一個球體,這個在今天看起來已經是簡單不過的問題,在古代卻是一個難解的迷。人類對地球形狀的認識,經歷了漫長的過程。課標要求1.地球在宇宙中結合科學故事、史實材料等,說出人類對地球,說出人類對地球形狀的認識過程,使用數據、類比等方式描述地球的大小。運用圖片、影視資料以及數字技術等手段,描述地球的宇宙環境、地球在太陽系中的位置,認識地球是人類唯一的家園。地理實踐力區域認知人地協調觀綜合思維學會用平均半徑、赤道周長、表面積等相關數據描述地球的大小。通過人類了解地球形狀的大致過程,學習前人勇于探索的精神。知道地球與其他宇宙事物大小的對比。了解地球儀的主要用途,并通過制作簡易地球儀,感知地球儀的基本結構。通過學習,能樹立正確的宇宙觀、環境觀、科學價值觀。核心素養目標地球的形狀和大小1地球的形狀認識過程“天圓地方”是古代一種天體觀,由于古人缺乏科學知識,認為天似華蓋,形圓;地如棋盤,形方。【天圓地方】“天圓地方”是古代科學對宇宙的認識。“天圓地方”從《易經》的角度來分析,“天圓”指的是:天時,即時間循環往復,周而復始;“地方”指的是:地理方位。地球的形狀和大小【直覺猜想】“天圓地方”“天圓地方”的設計理念在中國古代的建筑、貨幣等方面均有表現,你都知道哪些?方孔圓幣天壇四合院地球的形狀和大小地球的形狀認識過程后來人們根據月球和太陽的形狀推測地球也是一個球體,于是有了“地球”的概念。地球的形狀和大小【觀察推測】地球的形狀認識過程麥哲倫船隊在西班牙國王的支持下進行航海探險。麥哲倫船隊環球航行的成功最先證實地球是個球體。地球的形狀和大小【實踐證實】麥哲倫船隊環球航行的故事,給你怎樣的啟發?1.科學需要實踐來證明。2.科學是不斷發展變化的。3.科學需要不畏艱難、勇于探索的精神。地球的形狀和大小20世紀,人類進入了太空,從人造衛星上拍攝了地球的照片,確證地球是一個球體。地球的形狀認識過程地球的形狀和大小【科學確證】美麗的藍色彈珠實際上,地球是一個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規則的球體。真實形狀地球的形狀和大小合作探究人類對地球形狀的探索延續了幾千年,無數中外科學家的不懈努力,我們才認識到地球的形狀,現在的你能在生活中發現哪些證明地球是球體的證據?地球的形狀和大小實例1:海邊看船假如地球是平面呢?海邊迎面駛來船總是先看到桅桿,再看見船身地球的形狀和大小證二站得高,看的遠實例2:登高望遠地球的形狀和大小月食是地球擋住太陽,所以如果影子是圓的,就證明地球是圓的。實例3:月食地球的形狀和大小直覺推測證實確證地球形狀的認識過程地球的形狀和大小海平面現在,人們利用人造地球衛星不僅確證了地球的形狀是一個球體,還能精確地測量出地球的大小。平均半徑6371千米表面積 5.1 億千米 赤道周長約4萬千米平均半徑6371千米地球的形狀和大小地球的形狀和大小海平面現在,地球的大小不僅可以用數字描述,還可容易通過比較的方法描述。1.用你生活中熟悉的食物做比較,感受地球的大小。地球大小 比 較 項地球表面積約為5.1億平方千米 約相當于 個足球場的總面積(足球場面積約7000平方米)地球最大周長 約4萬千米 約相當于飛機沿赤道飛行 小時(飛機平均飛行速度約800千米小時)7.2857X101050地球的形狀和大小海平面現在,地球的大小不僅可以用數字描述,還可容易通過比較的方法描述。2.用太陽和月亮作比較,感受地球的大小。我的表面積約為6.1萬億平方千米,約是地球表面積的 倍1194我的周長約為1.09萬千米,地球周長相當于 倍我的周長3.6地球的模型——地球儀2【地球儀】地球儀,也就是地球的模型,是為了便于認識地球,人們按照地球的形狀,按照一定的比例縮小制作而成。地球的模型—地球儀讀圖分析:在地球儀上找到地軸,南極和北極,并觀察它們的位置。地軸地球的自轉軸叫地軸。北極地軸北端和地球表面的交點。南極地軸南端和地球表面的交點。北極南極地球的模型—地球儀讀圖分析:觀察地球儀,思考分析地球儀上橫縱交錯的線條代表什么?緯 線與赤道平行的圓圈。經 線連接南北兩極的半圓。橫緯豎經地球的模型—地球儀思考討論:地球儀有哪些作用?【地球儀的作用】地球儀上用不同的顏色、符號、文字等來表示陸地海洋山脈河流國家等地理事物的位置、形狀及名稱等,可以幫助我們闡明許多有關的地球概念,獲得地球體的主體概念。地球的模型—地球儀思考討論:觀察地球儀,說一說地球儀與真實的地球有什么區別?【地球和地球儀】地球儀是有地軸的,而現實中地球并沒有;地球儀上有經線、緯線,經緯網,而實際的地球上是沒有的。地球的模型—地球儀地球的模型—地球儀【活動】制作簡易的地球儀地球儀是我們學習地理常用的工具,通過制作簡易的地球儀可以幫助我們更好的認識地球儀上重要的點和線。ababc1. 按照下面的步驟制作簡易地球儀。(在制作過程中注意安全)(1)準備材料:泡沫球、鐵絲、膠布、橡皮泥、毛線、膠水、剪刀等。(2)如圖1.10①所示,在泡沫球中間貼上毛線,作為赤道;在a,b兩點各鉆一個小孔,使小孔到赤道上各點的距離相等,作為極點。地球的模型—地球儀ababc(3)把鐵絲的一端從一極點穿至另一極點,使球體能圍繞鐵絲旋轉;余下的鐵絲大致沿球體外側彎曲為半圓狀,將其余部分卷繞成底座,使球體能放置在桌面,如圖1.10②所示。注意極點連線與桌面的夾角為66.5°,同時所彎的半圓要比泡沫球略大一點。【活動】制作簡易的地球儀地球儀是我們學習地理常用的工具,通過制作簡易的地球儀可以幫助我們更好的認識地球儀上重要的點和線。地球的模型—地球儀【活動】制作簡易的地球儀地球儀是我們學習地理常用的工具,通過制作簡易的地球儀可以幫助我們更好的認識地球儀上重要的點和線。ababc(4)在圖1.10③a、b兩極點上裹上膠布,使球體既可固定在傾斜的鐵絲中間,又可自由活動。(5)在圖1.10③c的部位,包上一些橡皮泥,使做好的小地球儀不會翻倒。2.如果你有制作地球儀的其他方法,可有用自己的方法制作一個地球儀,并和同學交流制作經驗。——課堂檢測——如圖為登錄微信時所見的地球影像圖,它是我國地球同步靜止衛星“風云四號”拍攝的,該衛星運行方向、周期與地球自轉相同。讀圖文材料,完成下面小題。1.據圖可知,地球的形狀是( )A.圓形 B.球體 C.橢圓形 D.天圓地方2.關于地球大小,描述正確的是( )A.地球表面積是5.1億平方千米B.赤道周長4千米C.極半徑6378千米D.地球平均半徑是6357千米BA3.人們對地球形狀的認識,經歷了漫長的過程,人類對地球形狀的認識過程的四幅圖中,排列順序正確的是( )A.①②③④ B.③②④① C.②③④① D.①④②③B學習了地球和地球儀的相關知識,同學們用泡沫球制作了地球儀。讀小明同學制作的地球儀圖,完成下面小題。4.下列制作地球儀的步驟排序合理的是( )①將小球固定在支架上 ②用小木棍貫穿小球③確定兩個對稱點作為極點 ④繪出若干條經線和緯線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③②④① D.④②①③5.圖中作品需要改進的地方是( )A.固定后小木棍應豎直B.畫出全部的經線和緯線C.泡沫球應修整為橢球體D.把與小木棍垂直的最大圓圈標注為0°緯線CD4.從小明制作的地球儀中,我們能獲得的信息是( )A.沿赤道環地球一周需要走4萬千米B.地球是一個球體,地球儀上有連接南北兩極的經線C.給地球做一件外衣,最少需要5.1億平方千米的布料D.地球是一個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規則球體5.下列關于地球大小的數據,錯誤的是( )A.地球的平均半徑為6371千米B.地球表面積約5.1億平方千米C.地球的最大周長約4萬千米D.地球的極半徑是6378千米BDThanks1.2 地球與地球儀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